临床康复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康复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康复护理

临床康复护理范文1

康复护理是一种以康复医学理论为指导,对患者实施的一般及专门的护理技术[1]。康复护理是人们对护理治疗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要求[2]。近年来,我院将康复护理用于骨科临床护理,取得显著效果。本文现已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向,对如何做好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男性患者107例,女性73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7.6±11.8)岁。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134例。手术类型:上肢手术76例,下肢手术89例,脊柱手术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如下。

1.2.1护理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骨伤部位、程度、开放性伤口、脏器功能、生命体体征、焦虑抑郁情绪、悲观失望等心理状况、家人支持程度等。

1.2.2实施康复护理

(1)病房护理。将病房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节至20~26℃、50%~60%,同时护理人员定期检查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杀灭病房细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康复环境。

(2)阶段性护理。术后1~2周:要求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指导患者适应在病床进行所有生活行为;减少下床活动,避免应出大幅度动作牵拉伤口。患肢下垫枕头或其它柔软护垫,使患者略高于心脏,预防患者肿大。定期按摩的患者,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患肢意外的肌肉进行收缩锻炼。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促进活血祛瘀。禁止食用油腻、酸辣食物,控制的滋补食物摄入量。术后3~5周:加强患者部位关节、周边关节及全身力量锻炼,预防纤维粘连,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饮食护理以和气补血为主,要求患者多食用动物内脏、骨头汤、鸡汤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钙质和蛋白质。术后6~8周,逐渐进行全身关节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量,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提高锻炼强度。饮食护理以强筋壮骨为主,辅以料汤或药酒。

1.2.3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病人,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耐心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时间,并指导的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让患者从身体和心理做好准备;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重视;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疑虑,避免患者胡乱猜测引起情绪不稳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掌握原因,并加以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积极康复锻炼的决心和配合康复锻炼的耐心。

1.3观察指标

从病人吃饭、穿衣、如厕、洗澡等方面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完全自理:能独立完成4项生活行为;部分生活自理:1项以上生活行为需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完全不能自理:以上生活行为需他人全完帮助。生活自理率=(完全自理+部分自理)/例数×100%;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生活自理能力

观察组的生活自理率为76.7%,对照组为43.3%,生活自理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结果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几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满意度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康复护理范文2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城乡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600~7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康复护理发展迅速,尤其是早期康复和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康复护理也是脑卒中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关节僵硬畸形、肌肉挛缩等并发症。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龄40~77岁,平均60.5岁,病程2 h~5年。通过颅脑CT扫描证实:脑出血26例,脑梗塞24例,男30例,女20例,发病即日或1周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受限,住院时间为15~40天。

2护理方法

2.1被动康复护理

患者发病2周后病情趋于稳定,即可开始被动的康复锻炼。患者在肢体康复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同时加强对肢体肌肉收缩功能的康复训练,遵循由近及远、先大后小的原则,即由近端开始逐步向远端按摩,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患者应取仰卧位,从患侧的上臂、前臂、手用揉法进行按摩治疗,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谷穴等穴位。同时配合患肢的肩、肘、腕关节的活动,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揉、按摩的方法,手指可配合捻法。再用揉法作用于患侧下肢前外侧三阳经,以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最后用搓法由上而下进行操作。 以上康复训练 1 次/d,20 min/次,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活动。

2.2护理

首先指导患者患侧卧位,可使瘫痪的肢体和关节承受到足够的压力,使肢体增加输入本体感觉,刺激肢体缓解和抑制痉挛。患侧上肢前伸,肩部向前,肘关节保持伸直位。手指张开伸直位,掌心持物功能位,手指握拳位临时交替固定,以锻炼手指各关节。健侧下肢的应保持髋屈膝位,下面放一大枕头,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屈曲。可在患者胸前和腿下各放一平枕,使患侧肩部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成外旋位,肘关节伸直位或微屈,手指伸直。髋部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踝尽量背伸,头下可置一扁枕为宜。

2.3 站立 、行走训练

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 ,而后床边站立训练。患者双足略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于地面上,患者双手置于床头或家属扶持双侧腋窝,以利于辅助站稳。 训练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肢体萎缩,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站立时应教患者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双下肢尽量伸直。行走时先用健腿迈步,陪护者站在患者两侧,扶持其双上臂。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困难,要观察分析患者的步态,改善其行走的姿势,同时还要注意安全。 在恢复一段时间后还要进行日常生活及室外活动等训练。

2.4 心理障碍的康复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中的,脑卒中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由于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能力,对自己的病情恢复失去信心,易恐惧、焦虑、生气、沮丧等,早期进行心理危险因素干预,重视心理疏导,积极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可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护理要耐心细致,避免态度简单、生硬,治疗护理切忌操作粗暴、草率或不熟练,及时发现并帮助患者调解不良心态,让患者顺利完成康复训练目标。

2.5 语言功能的康复

(1)矫正患者发音口形,给患者示范,并指导患者对镜练习,用视觉矫正发音器官的错误;(2)刺激患者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协调运动,小毛刷刷面部,促进肌肉收缩;(3)加强读写训练。

2.6 饮食护理

针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嘱患者听从简单的命令,用棉棒蘸少许冰冻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每天3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反复训练,使之易于诱发吞咽且吞咽有力。让患者把手指置于指导者甲状软骨的上缘,在指导患者吞咽时,感觉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面对镜子,将手指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当患者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后,指导患者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不断练习,直到唾液不再从口中流出。

3结果

通过对50例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患者综合自理能力增强,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减轻,级,语言表达功能部分恢复,生活部分自理。偏瘫肢体功能有所改善,肌力有所提高,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例,呼吸系统感染1例,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死亡病例发生。 治疗出院时步行恢复率为 90%。

4讨论

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科学有效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减少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和发展的程度。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脑卒中后康复的患者,其功能障碍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可能是数月、数年、甚至终生。这决定了康复护理应该具有长期性和延伸性,它不但要关心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护理,同时也应该关心患者出院后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张 敏.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13(1):12

[2]徐 静.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4,13(24):33

临床康复护理范文3

【关键词】 带状疱疹;特点;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而易发本病。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98例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8例老年患者中,男59例,女39例;发病年龄60~69岁63例,70~79岁32例,80~89岁3例。皮损部位以胸背部较多49例(50%),腰部次之37例(37.76%),额部较少3例(3.06%),其他部位臀部、会阴及下肢9例(9.18%)。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持续时间一般2~4周,最长者2个月。

2 临床特点

2.1 发病机制 水痘原发感染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隐藏在感觉神经节中,终生潜伏。当它被激发活化,在感觉神经节神经元和卫星细胞中再现,并通过周围神经传播到皮肤,就引起带状疱疹。

2.2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机体组织免疫功能下降有关[2] 急性期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都是神经性的疼痛。它是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与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处理的变化有关。带状疱疹治愈后一般不复发,第二次发病的发生率低于5%[3]。

2.3 治疗 一般给予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皮损处外涂炉甘石洗剂和无环鸟苷软膏,可同时进行针灸理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带状疱疹疼痛明显,止疼药物疗效欠佳,老年患者又怕增加子女负担,多出现恐惧、烦躁、易怒、失眠等。因此,护理工作要耐心细致,向 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之对神经痛有正确地认识,了解疾病的转归和发展过程,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3.2 做好饮食护理 由于疼痛多数病人出现纳差,不思饮食,使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要给予合理的营养饮食。

3.3 注意皮肤护理 特别是水疱严重者,及时消毒换药,防止继发感染。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免磨擦引起疼痛。糜烂渗出时给予湿敷,各项操作时严格无菌,保护好皮肤。

3.4 后遗神经痛的护理 处处关心和安慰病人,减轻其焦虑和担心,积极配合用药、理疗,定期复诊,使其尽早康复。

4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多数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仍有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年龄越大,体质越弱,疼痛相对越严重和持续时间越长。如果患者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严重的皮疹和疼痛,皮疹出现前有前驱性疼痛,那么其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性增加。

伴发疾病多,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脑梗死等。60%以上的病人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疾病。

护理工作特别是心理护理缓解老年带状疱疹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使病人精神、情绪、饮食、睡眠得以改善,调整机体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89.

2 陈洪铎.皮肤性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1.

临床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偏瘫;脑卒中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脑卒中新发患者约150万例,脑卒中致残率高达86.5%。约43.2%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1]。并带来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偏瘫最常见。近年来的康复医学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开始时间越早,遗留残疾的可能性越小,生存质量越高[2]。我院神经内科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取得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0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无意识障碍,能配合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其中康复组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79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53~87岁,平均年龄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详见如下。

1.2.1良肢位摆放[3] 在急性期或Brunnstrom[4]I 期(软瘫期)就可以进行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是一种抗痉挛,能保护肩关节有效预防半脱位,早期诱发Brunnstrom分离运动。①仰卧位:注意患侧肩胛骨下放置软枕使其前伸,患侧上肢伸展放于体侧软枕上,患侧臀部和大腿下面垫软枕,,膝下放软枕使微屈。此类尽量少用,会加重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的模式;②健侧卧位:注意患侧肩部前屈100°,患上肢置于软枕上,髋和膝微屈。③患侧卧位:患肩拉出,患侧上肢尽量前伸,患下肢伸髋微屈膝,踝关节90°背屈。鼓励采用,能控制痉挛发生,刺激本体感觉,还便于患者健侧自理。但需注意防止褥疮发生。

1.2.2运动疗法 当病情处于稳定期,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48h后,生命体征稳定,就可进行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分主动和被动运动。①被动活动: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肌力、牵伸治疗,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障碍。如无痛范围的伸、屈、外展、内旋、旋转等,关节活动范围从小到全范围,从关节近端到远端。20~30min/次左右,1~2次/d;②Babath握手[5]:指导患者十指相互交叉,患指大拇指交叠在上,以头、肩、肘、腕为,拇指为关键点,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引出正常运动模式;③双侧桥式运动:仰卧位,两腿屈曲,双腿平踏床面,伸髋并将臀部抬离床面。通过锻炼腰背肌,使患者更好的控制骨盆,同时可促使分离运动的产生,有利后期的步态训练 。

1.2.3触觉刺激 软毛刷沿小腿前外侧逆毛方向进行3~5s的来回刷动lmin,休息2~3s后再进行下次刷动,有利于胫前肌的兴奋[6]。可防止足下垂,同时刺激感觉,促进恢复。

1.3观察指标 参照Brunnstrom的6级运动模式正确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级,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偏瘫运动功能;参照Barthel指数10个评定项目,最高分100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生活部分帮助,40~20分生活大部分依赖,≤20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

2 结果

2.1Brunnstrom评级比较 护理前,两组相比偏瘫运动功能无明显差(P>0.05);护理后,康复组疗效明显(P

2.2ADL Barthel 指数评分[7]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AD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明显强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已经逐渐下降,同时,致残率却在上升。偏瘫患者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致残率高。上述表明:不管是反映偏瘫运动能力的Brunnstrom评级,还是反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早期康复护理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要手段,也是较为有效、安全的临床方法之一。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常规治疗、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早期介入正确的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不但可以缩短病程,增强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减少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投入。同时,早期康复护理是对优质护理内涵的深化,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优质护理护理服务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文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沛君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77-78.

[2]庄凤娟, 张蕊, 鲍玉华,等.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2,l0(5):71.

[3]张绍岚. 疾病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4-26.

[4]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M].华夏出版社,1997:2-30.

[5]周贤丽,刘宏亮,汪琴,等.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7(6):354-355.

临床康复护理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35-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基本病因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疼、下肢放射疼、不能久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并不统一,因此,探讨科学合理的临床康复护理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我院对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96例患者入院时,均通过腰椎X线平片、磁共振、CT、电生理等项目检查,符合我国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定标准。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6.1±9.3岁;病程1个月-3.7年,平均病程1.8年。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院方通过与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协商,均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1.2方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临床症状表现,针对性的给予药物、牵引、针灸、中药熏蒸等不同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整体康复护理,具体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因长期受到病痛困扰,且反复发作,常产生抑郁、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病情及疗效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及院方科研设备水平,让患者相信通过积极的配合治疗就能治愈病患;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有效沟通,通过家庭的温暖逐步缓解患者压力,提升治疗效果。

1.2.2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必不可少的一个康复环节,通常在治疗10d后方可实施。功能锻炼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初期强度不宜过大,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腰背部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锻炼计划,以达到雕节肌肉血管神经体液的目的。

1.2.3护理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硬板床为宜,腰部可垫一薄垫,以减轻患者疼痛;此外,由于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压疮,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多曲膝、多转换,以促进血液循环;患者恢复期需把腰腿伸直,坐立休息。

1.2.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发放健康手册,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患者错服、漏服;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定期回访,查看锻炼效果;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对于患者日常的起床、站立、提物、家务劳动等活动要做好正确的姿势指导;嘱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营养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

1.3疗效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表现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患者症状消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久坐仍会感觉疼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对患者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时,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

2结果

3讨论

临床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脑中风;恢复期;中医康复护理;临床观察

脑中风是近些年来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目前,中风病人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着重治疗轻预防、重药物轻康复的护理倾向。通过对从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39例住院中风病人观察与护理:在进行药物和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康复护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39例中风病人均为我院中风专科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病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平均53岁;病程1个月以内的21例,1―3个月的11例,3个月以上的7例。全部病例排除意识障碍、血管性痴呆、严重并发症、乙醇中毒史、药物依赖等。

2护理方法:

2.1情志护理:中风的发生、治疗、护理、康复与人的情志变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素问》曰:“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在防治中风过程中,调节情志为要点。中风后遗症以肝肾虚为根本,如果加上病人的心理障碍,势必造成虚者更虚,虚阳上元,加重病情。故心理开导就显得极其重要,对此类病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接近多安慰,护理说教时不急躁,教患者一些生理常识及讲解恢复期的有利因素,使患者对康复有信心。

2.2生活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及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和不良因素刺激;(2)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为患者增减衣被,防止受凉;(3)长期卧床患者按时进行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4)对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每日更换1次无菌纱布,以防角膜干燥;(5)定时为患者翻身、红花酒按摩皮肤受压处、擦浴、更衣、清理粪便、更换床单及被罩、修剪指甲。

2.3饮食护理:饮食不洁,或过食肥甘是中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风患者饮食护理中,当以清淡干寒为主,调整人体气机。喂食时让患者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患者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如患者吞咽反射障碍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麦面、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体质虚弱和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温热、易消化的软食,忌生冷硬食品。

2.4二便护理:小便失禁者男性可给予接尿器,每日清洗会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女性患者可给予留置导尿,但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无菌操作,并每日冲洗膀胱及会,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大便失禁者应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并及时清洗肛周皮肤,可外涂滑石粉,防止皮肤溃烂。

2.5功能锻炼,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对病情稳定、神经系统体征好转的病人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理疗等综合疗法。先按摩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是使患肢关节在辅助下活动。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从近端关节开始再至远端关节,先上后下的进行,运动幅度由小渐大,并嘱患者用力,尽量使瘫痪的肌肉收缩,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6语言功能康复护理:中风恢复,语言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病情较轻者,从简单的音节开始,增加语言的难度和量度,逐渐恢复语言能力;病情较重者,从简单的发音开始,由简入繁,逐渐强化大脑皮层,建立新的兴奋灶;指导练习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如反复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以促进患者发音。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偏瘫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能参加一般工作;显效:肢体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下肢功能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30米及上下楼梯,上肢功能、刷牙、穿衣、吃饭、梳头等需在他人帮助下才能完成;有效: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功能几乎丧失;无效:症状虽有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者。

3.2结果:病程1个月以内的21例中,痊愈12例,显效7例,无效2例;病程1―3个月的11例者,痊愈8例,显效3例;病程3个月以上的7例中,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

4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发病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内外因素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产生虚、火、痰、瘀等病理变化而致气机逆乱,骤然发病。对于中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整体护理,针对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护,采用中医情志护理、饮食疗法等可使患者阴平阳秘,气血通达内外,肢体经络疏通,强筋壮骨,对于缩短疗程,促进肢体、语言康复,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起到了十分积极地作用。辨证施护首先在于辨证,在患者恢复期能够分清病证的寒热、虚实以及阴阳属性,然后再施以正确的中医整体护理,包括中医常规护理、饮食护理、二便护理、情志护理等,以及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等才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通过对39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使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4.6%,说明中风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医护理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