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康复锻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1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knee joint functional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90 cases of patei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rea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before and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knee function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body pain, physic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overall health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knee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reduce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Knee osteoarthritis; Knee joint function exercise
骨关节炎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滑膜关节病,其中以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最高,在发病期间表现为软骨丢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周围反应,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直等,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出现骨性肥大、功能减退甚至受限等情况,合并症较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目前针对骨关节炎的基础治疗包括应用止痛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物等,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控制疼痛,期间配合适当的康复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膝骨关节活动功能、增加受累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目的[2]。本研究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干预,显示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制订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3],均未处于急性期(膝关节周围可组织可见明显的肿胀及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能够准确理解并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指导。排除膝关节结核、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创伤性骨关节炎、急性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重体力劳动、过度疲劳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42~72岁,平均(58.13±3.45)岁;病程为5~8年,平均(7.12±2.34)年;体重指数为22~25 kg/m2,平均(23.78±2.12)kg/m2。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0岁,平均(59.25±3.98)岁;病程为4~9年,平均(7.09±2.29)年;体重指数为23~26 kg/m2,平均(24.02±2.0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用药指导(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监测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常规等)、膝关节理疗等基础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及膝关节的功能锻炼为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面对患者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给予疏导,站在对方角度出发给予安慰及关怀[4]。利用宣传手册、专栏、报纸等对患者讲解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预后及可能达到的效果等,提高其对该病的正确认知。
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放平,吸气,将股四头肌绷紧,维持4 s,呼吸后放松3 s,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5 min。②直腿抬高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将患侧踝关节屈曲90°,膝关节伸直0°,直腿抬高10 cm后,维持15 s,缓慢放下后放松休息5 s,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2 min[5]。③空蹬车法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摆仰卧位,屈髋屈膝90°,保持双下肢悬空并放松,像蹬自行车的动作一样交替向上蹬空放松,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3 min。④内收肌群等长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坐在椅子上,屈髋屈膝90°,将两拳放在双腿之间,并夹紧双下肢,共持续10 s,缓慢放松后休息5 s,重复该过程1次,共训练5 min[6]。⑤站立位屈膝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站立位,两腿一前一后,做屈膝练习,将重心转移的方法,例如太极步、八卦掌等。期间注意屈膝的动作需慢,并将骨四头肌、内收肌群、小腿三头肌放松,屈膝的角度随着病情缓慢增加。膝关节功能锻炼的频率为起始周每日2次,每组动作重复5次,于第2周开始,每日3次,每组动作重复10次,若在锻炼期间出现明显疼痛情况,对锻炼的频率做出适当调整[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周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日常生活质量。①采用Lequesne积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指标包括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得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差。②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画一条长约10 cm的线段,线段的一端为0分,代表无痛,另一端为10分,代表剧痛,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8]。③采用简易生活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各项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周与治疗前相比膝关节功能评分较低,治疗后1、3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周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均较低,治疗后1、3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2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
大部分脑梗塞患者都会遗留认知、交流、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进而出现失认、失用、失语、瘫痪、吞咽困难、感觉缺失等多方面的异常,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1]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1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58-80岁。100例患者经头颅MRL/CT检查证实其诊断标准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诊断标准。其中肢体偏瘫78例,肌力为0-3级,失语2例;发音不清25例,偏瘫伴语言功能障碍16例。2 瘫肢锻炼
脑梗塞患者神经障碍症和生命体症平稳24-36h后即可开始对瘫肢进行功能康复护理。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越好[2]
2.1 床上主动训练 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进行,其目的:预防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防止废用综合征,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包括①保持肢体功能位。②正常关节活动度范围的被动活动及被动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③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及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④练习翻身、坐起、抬臀等运动,鼓励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协作患肢活动。为以后下床站立行走创伤条件。
2.2 坐位与站位转位训练 瞩患者翻身到侧卧位用健侧前臂支撑自己的身体,同时双腿移至床沿,下呈半侧卧位,护士协作用一只手压患侧的骨盆,另一手向上推患者肩部,使患者坐起。坐稳后在开始训练站立。开始由他人搀扶或借助适当的支撑物,如拐杖、墙壁、扶手等,练习站直、站稳、站久,然后撇开支撑物移动身体。
2.3 迈步 当病人能站稳10-15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态锻炼。迈步时如瘫肢抬举不便,可协助其抬脚起步,切不可强拉硬拽,造成“误用综合征”,为将来功能恢复带来困难。行走时注意患者是否耐受,避免疲劳,防止跌到。以后逐渐过渡到进行独立的步行训练和上下台阶的实用步行训练。
2.4 上肢功能训练 从大关节运输逐步到小关节活动,主要练习抬握拳、抓、拿、拾物等微细功能的锻炼。
2.5 进行日常生活训练 内容有起床、穿衣、洗漱、饮食、大小便自理等。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是康复的主要目的。3 语言功能训练
脑梗塞所致语言障碍占存活患者的20%-40%,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语言功能恢复可达到50%-60%。语言康复训练也是越早越好[3]。
3.1 刺激患者唇舌、软腭、喉部发音 训练患者舌、口腔及其他肌肉协调运输,如反复练习舌卷及舌的左右运动、嚼口香糖、针灸、理疗等,促使肌肉收缩,使偏斜的口角复位。
3.2 护理人员给患者示范唇舌动作、发音的口型,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口型,及时矫正错误发音。
3.3 重视口语训练 从数字、单词、短语进行复述,练习看图说话,阅读小短文、逐渐扩大用词范围,每日进行训练[4]让患者反复听,跟着读,进行听读训练。4 结 果
经过康复训练护理,48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自理,18借助器械(轮椅、拐杖)或他人协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10例发音清楚,7例能发简单的短语,5例合并老年痴呆因不能配合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2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本组有7例肢体偏瘫患者,由于惧怕疼痛,功能锻炼不到位,致使关节黏连,肢体僵硬,3例发音不清的患者,害怕他人嘲笑,拒绝与他人交流,失去了康复的最佳时期。5 小 结
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锻炼是一项漫长、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还需要患者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因此,护理人员在指导协助患者功能锻炼时,要经常检查训练效果,记载每个患者功能锻炼情况,掌握功能恢复情况,发现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不断鼓励患者,增强其自信心,针对患者个性和共性特点,制定适合于自身状况的训练方法,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花兰,戚艳丽.54例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45-146.
[2]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8(19):68-69.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3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我院200801~200812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训练组21例,对照组21例;训练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2岁;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岁。在一般资料和疾病资料方面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并发症,训练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P>0.05)。诊断参照文献[1]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1.2 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的早期介入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48h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训练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运动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心理护理。观察2组疗效。
1.3 评定标准 以平均住院天数、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失语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恢复情况为主要指标进行比较。
2 结果
2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略)
注:P<0.05
3 康复训练
3.1 训练指导 脑卒中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这是因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2]。急性脑卒中的病人大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早期功能锻炼最重要,越早越好,对脑出血、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3]。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肢体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如双手交叉上举训练、翻身训练、下肢桥式训练等,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根据病情做床下训练指导,病人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
3.2 语言训练 教给病人噘嘴、鼓眼、龇牙、弹舌等,每个动作做5~10次,教病人学习发声,先单个音节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再多个音节连在一起重复发音,每日重复训练次数,直到训练好为止。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4]。
3.3 心理护理 卒中病人因发病迅速,病程长,致残率高,引起病人忧郁、紧张、焦虑、烦躁,甚至轻生,这些不良的情绪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产生消极对抗,使卒中病人失去锻炼的信心。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引导患者尽快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配合治疗。首先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最大限度地弥补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生活的动机,并尽量有充沛的精力面对疾病[5],并给予病人心理疏导,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刺激。同时让家属多关心患者,从情感上给其更多的支持。实践证明,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4 讨论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4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9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等。结果 本组9例,无术后关节挛缩、关节僵硬、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人的护理认为,该手术是一项医疗技术性高,护理难度大的矫形手术,需要精心的术后护理、规范的康复训练、详细的出院指导以使病人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关节功能。 我科采用人性化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人性化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86-01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手术,是膝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疼痛或活动受限。通过手术清除病灶、使患者重获膝关节生理功能,解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后精心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现就我科4年来收治的 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65-74岁,平均71.5岁。骨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脑血栓后遗症1例。住院天数20-28天,平均25天。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长期行动不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多数病人年龄偏高,缺乏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了解,针对患者素质不同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自我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要耐心、细心的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不用医学术语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疾病知识,同时对惧痛患者指导正确使用镇静药物,可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指导患者术后要习惯床上大小便,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消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顾虑,使之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2.1.2保证充足睡眠,嘱患者尽量精神放松,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严格备皮范围,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前禁饮禁食的必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时,动作尽量轻柔,与患者多进行语言沟通,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 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结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手术已做好了,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功的。并及时做好术后的健康教育,注意事项;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让患者取平卧,给一软枕抬高患肢,保持呼吸通畅,吸氧;床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各种管道通畅;留置尿管每日尿道口护理2次,每日更换伤口引流管,术后第二天拔除尿管,视病情术后2-3天拔除伤口引流管;并给予适当给予镇痛药物,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2.2.2病情观察:①抬高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切口,局部冰袋冷敷,以减少关节腔内积血和关节肿胀,严密观察切口出血量,注意其敷料的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扭曲。引流液在50-250ml/d色淡红属正常,若引流量≥300ml/d色淡红属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②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如患肢皮肤紫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减弱或消失,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③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体温变化的曲线呈现“双峰”特征,术后1-3日为第一高峰,平均38℃,此后逐渐下降,8-10日为第二高峰,平均在37.5℃,此现象的原因为吸收热。要给予解释避免病人焦虑。
2.2.3饮食指导,手术日麻醉清醒后可进行普食,指导补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增强身体素质,嘱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2.4人性化护理及功能锻炼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克服早期锻炼的恐惧心理,耐心讲解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而达到恢复肌力和活动关节的目的。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待麻醉消失后,即可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术后第1、2天由于病人较虚弱,伤口疼痛较明显,因此以静养为主,主要进行被动练习,对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和屈伸踝关节的锻炼。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持续被动运动活动器(CPM)活动膝关节,术后在镇痛效果下使用CPM锻炼,活动范围从0°-40°开始递增,逐日增加角度5°-10°,每日2次。每次30~60min,速度从每分钟1~2次开始并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可达90°或以上。术后第4天以后,患者体力逐渐恢复,可由被动练习逐步过渡到主动练习,主要为屈膝活动和直腿抬高练习。术后8~10d可扶拐下地进行行走训练。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在人性化护理的时候,多使用礼貌性的体贴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通或者缺乏自信时,应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当患者紧张时,采用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得到家属的支持。
2.2.5预防术后并发症:①关节挛缩、关节僵硬;观察关节有效伸展、屈曲、术后膝关节屈曲
2.2.6出院后康复与健康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出院后嘱其循环渐进地进行压腿、下蹲等训练,以促进患肢功能早日康复。术后1、3、6个月在门诊复查随访。本组9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患者在家中的康复练习中注意:
尽量不要去爬楼梯。只坐硬的直靠背椅,避免使用躺椅,防止跌倒,术后4周至3个月,重点为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和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可在轻度倾斜坡上面独立行走;独立完成穿鞋袜裤等日常生活活动,加强屈膝功能训练。
3 小结
本组9例,通过采用特殊的专科护理知识及人性化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未发生关节僵硬挛缩、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
4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发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术后的康复锻炼显得十分重要,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该手术是一项医疗技术性高,护理难度较大的矫形手术,在护理方面不但要掌握基础护理、整体护理,还要掌握特殊的专科护理知识,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早期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完善的出院后康复与健康指导。我科采用了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各阶段的护理、人性化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骨科护士就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保证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手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婷,赵亚莉,粱敏,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5;4 (3):55
[2] 刘璇,郭晓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11):1039
[3] 李显,李克芳,李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的下肢功能训练.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91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5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18-02
概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
目前脑血管意外(简称脑卒中)的患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死亡率虽下降,但致残率明显增加,这部分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9例脑卒中病人护理过程中总结制定措施及效果作一简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9例中男13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59.9岁;汉族59例,回族19例,出生性卒中10例,缺血性26例,两者并存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2例;卒中后有偏瘫者26例,仅肌力减退5例。无偏瘫9例,偏瘫并伴有语言功能障碍者6例;病程24h~12周内者34例,12周者5例,住院时间5~168天,平均34.5天。
1.2 康复护理程序将脑卒中分为急性期及恢复后期3期,四个阶段。即:急性期Ⅰ阶段(24h~1周内)Ⅱ阶段(6~12周);恢复后期(12周~1年),各期病情特点及护理措施如下:
1.3 急性期:
1.3.1 Ⅰ阶段;由于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不同其表现亦不同,前者主要有发病后伴意识障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呕吐,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不稳定,肢体偏瘫。后者表现为头痛、头晕、瘫肢体麻木无力、倦台、眩晕、流延、饮水时呛咳等,同时有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较前者轻)。
护理对策:
1.3.1.1 绝对卧床,避免搬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
1.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以纠正脑缺氧,出血性脑卒中者头部冷敷减少组织耗氧。
1.3.1.3 抢救生命为主,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应急。
1.3.1.4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如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咳痰、防止呛咳。预防泌尿系感染。
1.3.1.5辅以早期康复护理,血压平稳后行床上肢体被动活动,以促进个功能的恢复,
1.3.2 Ⅱ阶段:患者意识渐清醒,生命体征趋稳,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矛盾渐显突出。
护理对策:
1.3.2.1 观察肢体瘫痪的部位、肌力、程序等;
1.3.2.2 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头上被动活动与按摩,活动顺序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关节5~6次/日,每次每关节3~5min,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强直和挛缩;
1.3.2.3 鼓励病人床上深呼吸运动,每日做矫型运动(即平卧位挺胸挺腰动作)。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有效康复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激光治疗及理疗、针灸按摩等,为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奠定基础。
1.3.3 恢复期是康复治疗的有利时期,其临床特点为意识大多恢复,仰郁或烦躁,语言含混、流延、小便失禁。患肢软瘫,肌张力异常,语言运动功能障碍。
1.4 护理措施:Ⅰ阶段:
1.4.1 向病人介绍康复锻炼的意义及训练计划,树立患者信心,配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
1.4.2 在康复医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此时患者在接受了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后,微循环得到改善,做床上患肢被动活动训练如屈伸、内收、外旋,逐次加大活动幅度,并练习床上翻身移动起坐,同时训练健侧以代偿患侧。
1.4.3 每日患肢行温水侵浴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4.4 吞咽反射障碍时给予半流饮食,预防呛咳。
1.4.5 语言功能障碍时进行由听到看到说,由字到词,先易后难的语言训练程序,循序渐进。
1.4.6 训练坐、卧及坐位平衡,训练走站转换练习及站立平衡练习,患足负重练习。
1.4.7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易产生仰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本组中有42例(53.8%),应针对其体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增加其信心,鼓励主动参与,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1.4.8 协助排尿反射的建立。
1.5 Ⅱ阶段:
1.5.1 训练站立迈步走步,双人扶助单人扶助弃杖走步上下台阶。
1.5.2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前臂的功能,患肢持物抓握等,进食、洗漱、更衣、解便动作的训练。
1.5.3 进一步强化语言功能的训练。恢复后期:与恢复期相比功能恢复进度明显减慢,以家庭疗养为主,继续运动功能锻炼,注重情志调养。
1.6 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以便回家继续有效练习。2.嘱患者定期来院接受功能评估及康复指导。
结果:进行疗效评定。39例中痊愈17例(42.3%),显效9例(25.6%),进行12例(29.5%),无效1例(2.6%),总有效率为97.4%.
2 讨 论
通过对脑血管意外护理探讨说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接受常规合康复治疗的同时,辅以早期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和有效的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肢功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本组中早期(24h~12周)来院接受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及综合治疗的34例中,出院时独立步行或拄杖步行恢复者25例,步行恢复率为71.0%,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或床上预防性肢体被动活动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本组中早期接受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的34例中无并发症发生,因此列为常规护理措施。
我院属于边远山区, 医疗条件差,专业康复指导护理正在探讨学习中。在经过专业学习的康复医师指导下,康复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指导家属正确康复训练,争取后期尽可能好的恢复。根据脑卒中各期的特点,制定出规范的康复护理程序,有助于摸索一条适于本病的康复护理程序措施,同时便于护理效果检查评定及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语言康复锻炼范文6
关键词:电针 康复训练 中风 吞咽言语障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46-01
有资料表明,大约有71%的中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以及语言障碍[1],如果比较严重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选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69例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对其中的部分患者进行电针和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方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示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69例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43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并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例数和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34患者进行单纯性康复训练治疗,给予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治疗。
1.2.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发生语言吞咽障碍的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口腔肌肉锻炼,通过练习拼音字母锻炼口腔肌肉,指导患者使用镜子练习发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2];吞咽锻炼,促进恢复吞咽反射;摄食练习,逐渐恢复患者自我摄食的能力;使用冰冻的棉棒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刺激等康复训练[3]。
1.2.2 电针治疗。使用低频电刺激电针治疗仪,设定为连续疏波,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性选取强度,取内关、合谷、丰隆、通里、足三里以及照海等穴位电刺激治疗。每天一次,每次半个小时。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1.4 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吞咽和言语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按照神经康复学VFFS评分提高6到8分。
有效:吞咽和语言障碍有所提高,按照神经康复学VFFS评分提高3到5分。
无效:吞咽和语言障碍没有提高,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
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2 结果
在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55.88%;两组在有效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35.77,P
3 讨论
电针是现代医学工作者对祖国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继承,通过现代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针灸的临床治疗作用,本文对于中风后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就很好的利用了电针疗法,达到了疏通经络,醒神开窍,益气活血的目的,通过穴位的电针治疗对主管吞咽言语功能的神经产生了刺激作用,激发了受损残余神经细胞的代偿功能,并且可以诱导患者咽部、口腔肌肉进行局部的肌肉收缩或者产生模仿吞咽、语言部位肌肉的自主运动,更好的配合了康复训练的治疗,使患者更好的改善了吞咽以及语言功能,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本组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94.29%,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5.88%。由此可以,在治疗中风后患者出现的吞咽语言障碍,一定要进行多种治疗方法的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各种治疗方法可以互相配合,互补所短,更好的促进患者语言和吞咽能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丁德权,谭峰,张明霞,李广兴,陈景梅,林东雄,黎力生,电刺激加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60—61
[2] 吴振梅,潘秀莲,脑卒中语言障碍56例语言训练的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64—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