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管理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的管理方式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1

吉林省镇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白城 137300

[摘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2003年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与国际间的交往逐渐密切起来,在加强了沟通与联系的同时,也带来让传染病的传播区域更加广阔,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并且呈现出一种急速蔓延的趋势。当前,国内一方面面临着传统传染病的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将接受来自全球传染病可能入侵的挑战。传染病早已经不是上世纪的简单的疾病问题,已经逐步成长为一个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既影响社会的稳定,也威胁人类的生存状况。所以,卫生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对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科学研究,探讨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合当前传染病发展特点的传染病管理防控体系,这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关疾控中心工作的重点。

[

关键词 ] 传染病;管理体系;防控措施;构建;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 R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52-02

[作者简介] 谷大巍,吉林镇赉,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医学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传染病曾经给人民的带来了不穷的苦难,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听到传染病心中仍然存在着恐惧。但是,伴随着新时期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常规传染病已经不在像以前那么后怕,在这各转变中,抗生素的出现可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正是从抗生素出现后让传染病可以有效的得到控制。正当人民内心刚放松对传染病的警惕的时候,又出现了2003年的非典以及近些年的禽流感,在今年非洲又出现了毁灭性的埃博拉疫情,可以说,传染病又出现了一种抬头的状态,并且还有继续扩散的可能性。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说人民对抗生素的依赖有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人民对抗生素不够了解,随意使用抗生素,才造成了今天各种细菌不断变化,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无敌细菌。此外,传染病的发展以及存在和人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每时每刻都在威胁这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时刻保持警惕,坚决与传染病做斗争。

1对传染病的认识

1.1观察历史可以看出,传染病一致没有离开过人类

而出现传染病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大多数传染病是因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有环境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同时也有人民方面的,例如:城市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工业化带来的全球变暖、医院消毒不到位的感染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造成传染病出现的因素。传染病从来的没有停止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社会的多样化,传染病也正在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传染病的构成普有了许多变化。在前些年得到了有效控制的传染病,比如:性病、结核病等又出现继续发展的趋势,一些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一些变异后的新的传染病又在不断出现,比如:HNI流感等,而这些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人们对传染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自身的免疫力不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诊断与治疗等。传染病具有很多显著的特点,比如: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影响范围大;人员伤亡概率高;人群易感染性高;社会影响巨大以及经济损失惨重等等[2]。

1.2传染病逐渐全球化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与世界的联系在不断的增强,每年的出国旅游人数在不断增多,各国间的往来日益频繁,再加上全球气候日益复杂化,让各种传染病都有了发展的空间,并且也随之走向了全球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角色,与国际间的交流十分频繁,非常有可能收到国外传染病的入侵,比如:当前全球都在关心的埃博拉疫情等[3]。在目前,传染病的发展和传播已经不受国家界限所限制,在全球的每一个角度都成为了传染病的传播地,对人类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

2构建符合新时期传染病管理的防控体系

2.1依法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中国在在2004年就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办法》,并且在当年年底就已经正是运行。传染病预防控制办法的颁布,为当代传染病的防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指名了方向,对如何控制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相关的责任更加清晰明确。各个卫生单位以及卫生政府部门成为了传染病控制办法的实施者和主导者,要坚定不移的将传染病的控制条例观察到底,依照法律的相关要求,对传染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同时相关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从国外一些传染病控制工作比较先进的国家可以看出,传染病的控制不能简单的依靠卫生部门一家去完成,同时也不只是政府的事,而是一个全社会都应当积极参与的事,更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在整个防控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是为构建传染病控制提供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的部门,同时政府也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系统,在一些大型医院设立传染病科室,成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等等。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宣传与传染病有关的知识,增强国民对传染病的认识,拓宽是认知渠道,让每一个公民的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意识,进而提升全社会的防控能力。

2.2强化传染病疫情的监控

对待传染病,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预防工作,好的预防工作要远远好于救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治疗未病。不管是主管疾病控制的政府部门还是各级医疗机构,都应当建立起预防为主的理念,随时做好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控,构建一套严密的传染病报告体系,特别是对一些不常见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上报,各级单位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将传染病始终控制在萌芽状态[4]。

2.3完善各级疾控中心建设

疾控中心是政府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部门,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重要窗口,可以说疾控中心承担着大量的任务,责任是十分重大的。需要经过多种科学的方法,不断完善疾控中心建设,提升疾病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疾病控制队伍,构建公共卫生实验室,逐渐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机制,努力保障传染病防控的有效进行。

2.4做好各级医疗结构对传染病的管理

医院最本质的工作是为病人解除痛苦,但是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患者,看病都需要进医院,在传染病流行的区域,医院也是最为重要的治疗地点。因此,要对医院各部门的具体职能进行管理,要定期对医疗机构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培训,将预防理念贯彻到底,强化传染病的报告制度,规范医院感染控制,提升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5]。

2.5强化传染病的实验研究,加强与国际进行合作

传染病逐渐的发展成了国际化。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医疗能力有多强,是不可能完成对恶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显得十分必要[6],通过合作,为预防和控制建立起联动机制。此外,相关的结构也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研究,实验出实用性较高的药物。

2.6以防控中心为出发点,建设综合性较强、标准较高的管理机制

尽管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传播的特殊性,其成因也大不相同,但是,作为传染病,都有一些可以遵循的轨迹和特点,所以,应该根据相关的特点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综合性强的传染病管理防控体系。构建一个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传染病的平台。以有效应对各种各样爆发的传染病,进而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曹传兵,吕新辉,徐凌忠. 如何构建适应新时期传染病管理的防控体系[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4):1616-1617.

[2]林鹰.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

[3]郑晓瑛,陈功,纪颖,等.论计划生育网络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作用[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4):213-216.

[4]康江.更新观念 转轨变型 努力探索新时期疾控工作新模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321-322.

[5]张寅.转变工作思路,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治安防控体系[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11.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2

关键词:戏曲艺术;男女有别;传统礼教;古代女性;观剧方式;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

女性观众无疑是中国古代剧场内一个不容忽视而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观众群体。一则,看戏、听戏做为古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不仅对男性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女性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痴迷与喜爱;二则,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又是一个深受传统礼教束缚的特殊社会群体,“男女授受不亲”也一直是钳制古代男女两性关系的最有力武器。为维护传统礼教,“严男女之大防”,于是,分区、搭女台、垂帘、列女座等一系列专为女性观众而设的观剧方式也就应“需”产生了。由斯,中国古代剧场内呈现出一道道男女有别的独特观剧景观。本文即从传统礼教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古代女性观剧方式的细致考察,以期揭示男女有别这一独特观剧景观的本质意义所在。

一、分区观剧

男女分区是一种最简便易行、也最常为古人采用的规范剧场秩序的观剧方式,它一般用于街头、广场的临时演剧,或建制较为简单的乡间神庙剧场。具体可分两种情形:

1、临时分区

南宋庄季裕《鸡肋编》中记绍兴三年(1133)的成都街头:“自上元至四月十八日……自旦至暮,唯杂戏一色,坐于阅武场,环庭皆府官宅看棚,棚外始作高凳,庶民男左女右,立于其上如山。”①“庶民男左女右”即说明这里男女是分区观剧的。清乾隆年间问世的小说《歧路灯》,第四回:“那遭山陕庙看戏,甬路西边一大片妇女”;同书第四十九回:(山陕庙内)“不说男人看戏的多,只甬路东边女人,也敌住瘟神庙一院子人了。”②书中描述的山陕庙剧场显然是以场内“甬路”为界分置男女的。《中国戏曲志·黑龙江卷》提到旧时乡间民众看野台子戏也常“在台口中央拉一长绳,伸向远处,看戏观众则各占一方,男左女右,不能逾越。”③可见分区观剧的方式不仅产生历史久远,且长期以来一直流行于民间。

2、指定区域

清同治八年(1869)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何天爵(英文名:Holcombe Chester)在他《真正的中国佬》(Real Chinaman)一书中曾写道:

每当中秋和春节到来之时,村里就请来一些四出流动演出的戏班子唱上一两天的戏。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家庭成员,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前往观看。但是,妇女和姑娘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安坐在专门为她们保留出的位置,男女能够接触交往的机会极为稀罕。④

的确,多数古代乡间剧场都有女性观剧的固定位置,这其中又有两种:

其一,明确规定男前女后。如河南获嘉西刘固堤村王氏宗祠剧场。据民国《增修祠堂记》碑文:“祠堂建于前清雍正八年,拜殿道光九年续建也,戏楼之建约与祠为同时。”戏楼至祠堂拜殿前有东西宽18.7米的观众区。男区在南,南北长17.5米;女区在北,长10.7米。两区间有栅栏相隔,栅栏中部有石牌坊门(现存石基)可通。⑤因为该宗祠戏楼是坐南面北而建,戏楼北面是观众区,故“男区在南”即占观众区的前半部分,“女区在北”则居其后了。还有的剧场是利用庙院地形条件安置男女,但依然严格遵循着男前女后的规则。如山西河津九龙山真武庙剧场即是根据地形落差从高到低划分成上、中、下三个观剧区,“上级俯视,是乡绅名人雅座。中级可置板凳平视,供老幼妇孺观瞻,下级为一般男性立站而仰视之。”⑥再如河南安阳龙泉乡白龙庙剧场,地面呈自然斜坡状,戏楼前有宽11米,深15米的场地,连同大殿前的卷棚为观众区。男区在前,约10.5米深;女区在后,用砖石铺成,深约4.6米。⑦

其二,女性坐月台观剧。月台,也叫献台、看台,原是神庙院落建筑形制中位于献殿前的一块空地,有的会用砖砌基,使之略高出地面,功用主要是祭祀时陈设祭品,遇庙内演剧,则为安置女观众之处。如山西临汾王曲村东岳庙剧场,戏台坐南向北,距献殿约26米,献殿前有13米见方的方形月台一座,台上砖砌栏杆,演戏时女性在栏杆内坐着凳子观看,男性则在栏杆外站着看戏。⑧因月台一般专供女性使用,故有的地方又称之“花场”。如位于河南密县老城西街的关帝庙剧场。“据《密县顺治志》载,顺治七年(1650)密县知县李芝兰把东门外的关王庙,改建于西门外,并设戏楼一座,正对大殿月台,相距17米,其间场院为男观众席地。月台上为妇女看戏的‘花场’,台宽12米,深6米,高0.8米。”⑨

其实,把月台专门留给女性这一行为本身也隐含有男前女后的意思,这是因为依照中国古代神庙剧场的一般建造形制,剧场建筑大多是自南至北沿一条中轴线建立,顺序依次为:山门、戏楼(有的是山门式戏楼)、月台、献殿、正殿、后殿。所以,作为女性观众区的月台显然在观众区的后半部分。男前女后的方位界定实际上是很值得人深思的,因为单纯从身高角度讲,男性普遍会高于女性,可是为什么剧场却把身材相对矮小的女性置于男性之后,而不是考虑其实际状况安排于前呢?对之,若从传统礼教视角出发去看就不难理解了,主要是如此更易于避免男性伺看戏之机偷窥或借拥挤、捣乱等靠近女性,有利于规范剧场秩序。

然而,无论是临时划分还是指定区域,古代男女却能于开放的乡间剧场内做到各守其位,于各自的观赏区内井然有序地观剧,由此可见传统礼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与渗透力。不过,由以上所论也见,一根简单的绳索,一段无碍视线的栅栏,一条无遮无拦的甬路,或稍高一点的台阶等,均可拿来做为维护礼教脸面的“有力”武器,这表明传统礼教是极容易即可得到维护的。这些事物于剧场内的出现,固然一方面反映了传统礼教的无处不在,但同时也折射出了它的虚伪与可悲。

二、搭女台

尽管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城市和乡村都建有神庙剧场或戏楼茶园等,但仍旧无法满足民众的娱乐需求,民间依然经常出现像清初褚人获《坚瓠集·癸集》中所载“康熙癸酉春,苏城搭台演戏,几无隙地”⑩之临时搭台演剧的繁荣景观。为了方便女眷看戏,在这些临时搭起的戏台旁又相伴出现了一些用木条、席苫等绑扎而成的看台,此即所谓的“女台”。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3

社会不断发展对供应的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而这种要求是动态的过程,针对供应链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库存管理的力度是保证企业市场营销和自身运转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我国的库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本文将从供应链和传统的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出发,解析我国现阶段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构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合理设想,为我国库存管理的方式改革提供有力参考,也为管理人员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供应链;传统;库存管理方式;问题

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这个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受到重视,但是关于供应链的研究时间比较短。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仍然被广泛运用,这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地位。所以,研究供应链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是当前各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必须被提上日程。

一、供应链和传统的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

供应链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直接过程和间接过程,全面包括各个环节。所以,供应链并不是单一的关系,它是包含生产、运输、存储、零售、和顾客各环节关系的。传统的库存管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运用的管理方式,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负责进货、发货和管理存货,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立的库存,然后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改变库存的数量,从而降低风险,但是这个过程不确定的因素太大。

二、当前我国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的构成

在传统库存管理的工作内容作用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ABC管理方式,这主要指根据某一类库存性质占总体的比例和资金的占有比例来管理,将库存物品分为A类别、B类别和C类别,他们的性质比例与资金比例区别分别是(10%;70%)、(20%;20%)和(70%;10%);第二,定量方式的管理方法,这主要指在库存的总量下降到预期的最低数值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补货,从而对库存进行管理,需要严密的运算;第三,定期的订货管理方法,主要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补充库存物品,这个时间一般是提前预定的,间隔的时间差距不大,先确定订货的周期,运算库存数量的最大值,然后确定补货的时间和数量。

三、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少对供应链的深刻认识。

上文中已经提到供应链的概念,虽然供应链整体的经济效益与每个环节的效益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些环节单个也是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预定目标和任务。这个过程中一些环节与整体供应链存在矛盾,它的经济效益低下,整体的效益也会低下。而现阶段传统的库存管理部门恰恰只将自己作为个体存在,忽视上面提到的问题,导致缺少对供应链的深刻认识,这就直接导致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矛盾,甚至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一些企业在运用传统库存管理方式的时候,忽视对象主体接收信息的时间差,也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方的实际需求,出现一系列问题,总而言之就是忽视对象主体的满意程度,只注重自身的利益。

2.信息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信息传输缺少时效性。

实现库存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保证估计数值、库存情况、计划生产数量和情况等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又要注意时效性,缩短各个环节之间信息传输的时间差。但是,在供应链的情况下,需要的各种数据分散性强,而各个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保守,常常认为只有做好这些数据的保密工作才能提高自身的利益,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实时传输这些数据。除此之外,信息化水平低是制约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虽然各个企业都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只存在于内部,供应链整体上信息化水平不足,各项数据之间的联动效应差,难以实施监控,这就直接导致把握情况有误造成的浪费或者亏损。

3.当前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供应链各环节的变动。

上文中已经提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独立存在,相互之间缺少交流,而信息化水平又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变动,其他环节不能及时接收信息[2]。当上一环节的变动传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下一个环节往往已经按照惯例做好了相应的工作,或是进货或是出货,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相应的差距会非常大。

4.总体上传统库存管理方式缺少多样性。

根据传统库存管理方式的概念和主要方式可知,这种库存管理方式缺少多样性,尤其是按照规定统一进行库存控制这个方面,进行分类工作的方式过于单一,运算的时候忽视风险数值,常常不能及时反映出实际的供求关系。运用这种方式管理库存,相关的企业无法实时了解实际情况,缺少对风险问题的处理办法和防范意识,而对于需求的变动也无法预计。

四、关于改进库存管理方式措施的合理设想

1.处在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提高对供应链的认识。

提高企业对供应链的认识,这是改进库存管理方式的首要环节。各个企业要认真分析,明确自身处在供应链的哪个环节,从而在库存管理的时候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尤其是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不能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库存管理的有效性,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各环节的沟通。

一方面,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供应链各环节的行为,保证他们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各个企业在明确自身处于供应链的环节位置后,建立库存管理的专业团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且促进他们与其他企业的沟通。这样就可以增加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库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此外,相关的人员自身要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自己对库存管理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

3.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时效性。

这一点设想建立在上一点内容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同时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首先,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办公,完善库存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操控;其次,在整体上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将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联系起来,将各项数据实时共享,这样就可以保证各项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因为通过同一个平台传输数据,省略繁琐的环节,当然节约时间的同时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最终就会提高经济效益;最后,注意不断完善这个平台,对商品的价格变动、需求变动、风险预测数值等都录入程序,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时维修和完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丰富库存管理方法的形式,注意考虑需求的变动。

在上面三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丰富管理的方式,将需求的变动加入其中,让库存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从而推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各环节共同配合,促进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五、结语

总之,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供应链下的要求,所以一定要注意改革和创新。除了文中提到的问题外,国家要完善关于供应链网络平台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操作,保证各项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避免非法竞争,从而推动我国库存管理方式有序发展。

作者:郭悦涵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参考文献:

[1]董鹏,薛建谱,庞晓琛,丁文捷.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型企业库存优化研究与实践——以AIP公司库存管理优化为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01:50-55.

[2]邹筱,张玲,张世良.基于梯次存贮模型的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5,02:176-178.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4

关键词:医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探索分析

一、对医学档案管理进行信息网络建设的意义

(1)顺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传统的医学档案管理是采用手工的方式,以纸质作为媒介来开展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加快了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虽然计算机在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越来越普遍,但其主要功能仍集中在存储目录信息及对其进行检索、是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工具,还未能实现用户自行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信息、为医学档案用户提供相关的内容等服务内容。因此,为了适应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社会,医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与其同步发展。(2)提高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医学档案由传统的纸质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的信息技术管理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医学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医学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相关的管理制度的规定下来开展和进行的,这种管理方式会因不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对待工作的责任心等各种差异,从而使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出现差异。而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虽然在工作的过程中出依赖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但其主要是以计算机为管理工具,按照相关的要求编制成相应的程序来进行的,会大大降低由于人员操作所产生的差异。与此同时,采用这种新兴的管理方式,能够将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电子形式的文件、材料等内容进行汇总,并最终归集到医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使得医学档案更加完整、管理系统更加规范。在将新形成的文件和材料采用电子的形式进行储存和管理的同时,将原有纸质形式的档案转化为电子版的可读形式,会使整个管理系统日趋完善,提高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医学档案的利用率采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其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并完善了管理系统的功能。使用这种新兴的管理方式,使用户在查找相关信息时更加便捷,对于需要进行保密设置的相关文件也可以通过设置密码等方式来设置相应的权限,简化了授权、查找等流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相关医学档案等资源的共享。

二、医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所需要的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为医学工作者建立医学档案的电子化形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各地的医学机构在开设了自己的科研网络的同时,还与不同的网络系统之间进行了互联,使得信息和资源得到分享和更好的利用。与此同时,新兴的管理方式使医学档案的管理更加系统和规范,为医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进行医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时应采取的措施

(1)制定与信息网络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医学档案信息涉及到个人的基本信息、病情和隐私,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机密性,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随意的调取和利用的,所以,在网络上实现医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一定要有必要的限制。为了保证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利益和隐私不受侵犯,亟需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对于非常重要的处于需要一级保密的文件,不上传到内部网络及互联网上;对于需要二级保密的文件,只上传到内部信息系统,不上传到共享的互联网上;而对于不需保密的信息和资料,则可以上传到资源共享的互联网。(2)研发出合适的软件要使医学档案信息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就必要开发出能够被医学档案管理信息很好的使用的软件。为了规范整个医学行业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使其在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的简单和便捷,我们需要制定出较为统一的软件开发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行业准则。一款优秀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要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档案管理,对相关操作人员的不同素质和操作水平也应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样就需要在软件的开发设计阶段将各种因素考虑在内,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和测试。优秀的、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需要由许多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这样能够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新兴的管理方式虽然具有许多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的优点,但其存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其本身易被黑客攻击、易被病毒损害、自身系统易发生故障等都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一些知名的网站、网络系统等都会受到黑客的攻击,而内部档案管理系统对于黑客而言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我们对于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避免被黑客和网络病毒攻击。

四、结论

医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不仅是一些大型的医学档案馆的工作,它更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的医学档案馆来付出努力来共同开展和完成的工作。它不仅能够提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日后的科研工作也会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做好医学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相关的工作,推动它的发展和进步,跟上现代化社会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贺琳,熊江丽,田海.人事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3)

[2]赵志红,高玉霞,王萱.拓宽医学档案编研范围发挥档案信息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2(08)

[3]严庄婷,周翠兰.医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设思路探索[J].办公室业务.2016(01)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5

摘要: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软化和人性化趋势出发,首次提出了企业概念管理的概念,并分别从企业组织形态、企业管理对象和企业管理方式等角度对企业管理的概念化趋势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一、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二、企业概念管理展望

概念管理思想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时期,但它的实践却有近十年之久,自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已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产品本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企业间接国际交流加深,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传播更加迅速,使得产品差别化越来越少,以传统的产品本身去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功效进行延续、衍生将产品上升到“概念”层次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组织再造、组织创新。虚拟组织、网络组织作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型组织形态,将成为组织再造、组织创新的必然趋势。其次,需要管理对象和组织目标的再造和再认识,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的管理,还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产品、市场、顾客的管理都需要重新定位和组织。真正能给组织带来利润的市场的不是管理对象本身,而是这些对象所蕴含着的一些无形的“概念”,这些概念如知识、有效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价值观、声誉等,一旦借助于其载体,如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企业营销网络等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超越的,要比技术领先而占领的市场制高点更加巩固,这一点已被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先意识到并取得成功。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另外,还需要营销管理方式的再造和创新。营销方式的概念化趋势将在一些传统组织向现代网络组织转变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概念营销方式将成为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的重要营销方式。当然,“概念”营销的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注意力,若企业组织完全脱离其载体,如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等,只是搞些文字游戏,或一些虚假的热点新闻来追求其轰动效应,这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些所创造的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虚拟、虚构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企业在探寻组织实体要素的原动力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组织实体要素的再认识,从这一点上讲,概念管理的提出将会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将会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宁、张金成《企业概念创新的实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7.8-9)

[2]孙选中《重塑企业竞争新理念》(《经济管理》2001年第21期)

[3]李显君《论企业竞争力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01.5.22B②)

[4]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6]孟子飞《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进步》2002年第2期)

传统的管理方式范文6

因为行为是以观念为先导的,所以对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的前提就是要革新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对行政观念的革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1.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管制理念主要是“以政府为中心、以权力为本位”[2],同时采用强制手段以便能实现行政目的,这实际上已经无法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现代公共行政法治的必然趋势就是要实现由管制到服务的转变。作为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服务是行政管理应该始终追求的方向,应该将旧观念彻底转变,进而将“为民服务”、“由民做主”的观念确立起来。

2.由单向向互动的转变

行政管理方式的单向性是由于过去只是行政机关单方面地作决定,只是向相对人传递行为的结果,却没有提供给相对人进行意志表达和主动参与的机会。行政管理方式的互动性就是要做到这一点,让公众多多参与行政过程,并重视与相对人之间的协商和沟通,这样在行政管理中便实现了公众与行政机关的良好互动。这就有助于行政管理增强科学性,使其更易接受。

3.由强制向合作的转变

行政权本质的属性不能说就是强制,行政权存在与运行的目的应该是服务。在行政管理中,行政主体不应该再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强制,应该与行政相对人树立起合作观念,以便于行政相对人能够主动参与行政管理,自觉地接受行政决定。4.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传统行政管理方式较为单一,确立了服务行政观念之后,社会公共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往日的权力行政已无法与现代行政发展需要相适应,因此,一定要转变为多样化的行政方式。为了使行政相对人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以及使其多元化的价值期待得以实现,如此行政活动定是要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能动性,使其与服务行政方式相结合,行政管理方式便由此呈现出多元化和柔性化的特点。

二、运用弹性、柔和的行政方式

多样化、弹性化和柔和化的行政管理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政府转变职能、拓展行政作用空间的必然。如今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的渐渐趋于弱化,这就要求对强制的权力性行政管理方式进行突破,从而逐步发展起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一些强制性较弱、权利色彩较浓的方式来进行,具体有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规划等等。往日的管理方式是简单、冷漠且刻板的,还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弹性、柔和的行政管理方式改变了过去管理方式所暴露的弊端,将现代行政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还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关怀,这就充分体现了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尊重,同时也保障了他的权利。行政主体尽可能采取沟通、协商和激励等柔性手段,从而促使服从成本得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促使“管制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这些新的管理方式对行政管理中各参与方的平等、信任和合作尤为重视,并且于经济市场化和服务行政的需要相契合,可以将相对人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大程度地代表了一定的人文精神,诸如平等、民主、独立等,这对于摩擦的减少和社会和谐的增进都很有帮助,也有助于加快实现行政目标,所以如今在各个行政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其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作为一种补救方法,以弥补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干预失效的缺陷,同时也是对行政法治的很好配合与有效补充。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