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心理健康总结

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文1

【关键词】社区护士;心理健康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护理工作也从病区走向了家庭和社区护理人员已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和责任,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从我国调查和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护士的心理状况是不够满意的,一项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因此,关心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或清除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就得尤为重要。

1 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护理职业责任大,工作繁重琐碎,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急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极易导致心理负荷过重。

1.2 工作环境和职能的改变社区护理的出现扩大了护士的工作领域和职能,从患者到健康人,从医院到社区,从个体到群体,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与医院临床护理有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护士承担的责任更多。因而易缺乏适应压力的良好心理品质。

1.3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我国护理人员大部分由中专护理教育培养出来的,其学历层次较低,知识面较窄且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培训,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易造成护患冲突,人际关系障碍。

1.4 不健康情绪及人格表现 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只思索取,不思奉献,认为护士低医生一等。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总是忧虑重重,或是持续的紧张焦虑等。

1.5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护士付出的辛苦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偏见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使护士心理上易失去平衡。

2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2.1 树立正确观点,热爱护理工作 护理事业是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崇高职业,护理工作神圣而伟大,护士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树立献身于护理专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倾注于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

对不良刺激,应积极面对,通过自我调节控制,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完善知识结构、精通业务,提高自身应对能力 社区护理是集保健、预防、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为实践目标的社会卫生服务工作。社区护士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努力学习,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需具备社区护理服务和参与健康教育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扩大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应对能力。随着工作能力的提高,会因胜任工作及工作成果而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价值感,这对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2.3 克服困难、善待挫折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状态,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当遇到困难时,尽量稳定情绪,分析各种主客观因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可与知心朋友谈谈心,通过宣泄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改变自身的适应能力,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4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必要条件之一。情绪是和环境呈正态分布的,情绪乐观,环境也轻松,护士保持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会增加应对外界环境不良刺激和消极因素的有效抵抗力和承受力。

2.5 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荣誉、地位 护理工作是群体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应真诚合作,相互支持,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荣誉,地位和权利的关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将服务与社会,服务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己任

2.6 结交知己,和善待人 善于处理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协调互动的发展。与人相处时应保持正面态度和情绪,结交知心朋友,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健康。

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文2

摘 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测量在社区重点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783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量,比较和分析心理测量效果。结果:783例研究对象中,有60例焦虑居民,包括3例重度焦虑、11例中度焦虑、46例轻度焦虑;有25例抑郁居民,包括2例重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6例轻度抑郁。结论:社区重点人群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社区健康体检中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心理评估,对抑郁症、焦虑症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社区自杀伤害行为,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指数与家庭健康功能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心理测量 社区居民 健康体检 症状自评量表 应用

Appl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in community target populations

Li Huaqing1,Zhang Bing2,Peng Liuman1

Egongl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inghu Hospital,Shenzhen City,Guangdong 5181111

Egongling Social Management Center of Pinghu Hospital,Shenzhen City,Guangdong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in community target populations.Methods:783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healthy check up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ll of the subject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were taken by using of symptom checklist,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Results:In 783 subjects,60 cases were anxiety residents,including 3 cases of severe anxiety,11 cases of moderate anxiety and 46 cases of mild anxiety depression;there were 25 cases of depressed residents,including 2 cases of severe depression,7 cases of moderate depression,16 cases of mild depression.Conclus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ntagion in the community target popul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in the community target popul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ly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If we give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ime,it can reduce the community dutch act and hurtful behavior effectively,and also make a positive effect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Moreover,it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improving the community health index and family health function.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Community residents;Health check up;Symptom checklist;Application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与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社区居民对于健康体检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社区健康服务必须要有一定的突破。对于早期发现与干预重点人群抑郁症、焦虑症等有着积极的意义[1]。总的来说,随着居民预防保健知识知晓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疗工作的重点由治疗向预防改变,使得社区成为了医疗预防的重点,而社区护士的工作也从社区基础护理工作逐渐往社区公共卫生预防工作转变,这对社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及疾病预防保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为了进一步探讨心理测量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针对笔者所在社区783例健康体检居民展开了研究,采用相关的心理量表进行测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2月收集进行居民健康体检的人群78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后6个月内产妇168例,高血压450例,>60岁的老年人165例。

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均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重点人群,通过上门拜访或电话随访应邀来参加社区健康体检,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健康评估,采用不同的量评表进行评定,具体如下:①症状自评量表:采用该量表评定的居民有783例,该量表也叫做90项症状清单,即SCL-90(也可称Hopkin's症状清单,即HSCL)。本量表总共有90个项目,包含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内容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及饮食睡眠等,总计采用10个因子来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3]。每个项目都采用1~5级评分,a.没有:自觉无该项问题(症状);b.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c.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d.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e.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与程度都十分严重。②宗氏焦虑自评量表:采用该量表评定的居民有783例,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4个选项,即A(无或很少有)、B(有时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多数时间有)。计分按照正向计分题A、B、C、D依次为1、2、3、4分计,反向则按照4、3、2、1分计。总分

观察指标:对783例健康体检对象进行心理测量,对焦虑、抑郁及早期精神疾病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结 果

焦虑与抑郁情况:症状自评量表情况分析,以我国常模标准为依据,若症状自评量总分>160分,单项均分>2分,需进一步检查。从上表中可知,总分>160分,且各单项的分数均>2分,说明这些体检者有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应采取心理治疗,见表1。

所有体检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情况:783例研究对象中,有60例焦虑居民,包括3例重度焦虑、11例中度焦虑、46例轻度焦虑;有25例抑郁居民,包括2例重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6例轻度抑郁,见表2。

通过表1、表2相关数据可知,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在社区重点人群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增强他们身心健康水平,对提高社区重点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讨 论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对于生活质量与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社区居民对于健康体检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社区健康服务必须要有一定的突破。随着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社区护士的工作也从基本的诊疗工作中逐步转向公共卫生服务。在社区家庭服务团队中,社区产后防视,慢性病患者的随防,老年人的周期性体检工作都由护士承担。笔者所在社区因是深圳市心理卫生示范社区,配有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室,及心理测量相关设备。心理测量主要依据的是心理学理论,并应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与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与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此外,广义心理测量除了包括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还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试验法及心理物理法等[6]。心理测量通过客观、科学及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及评价。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笔者将所在社区的重点人群的管理与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相结合,把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渗透到社区重点人群的管理中去。从2013年1月起将社区产后访视的168例产妇,165例>65岁的老人及450例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在上门随访及电话随访过程增加心理健康指导,同时在每年1次的周期性体检中增加心理健康评估内容。通过心理测量了解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尤其是对焦虑、抑郁及具有早期精神异常的居民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社区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对社区焦虑症、抑郁症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7,8]。另通过心理测量这种心理评估方式对社区重点人群心理干预,也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由于普通人群对精神疾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认识误区,很少寻求医疗帮助,或因目前的渠道较少,精神疾病未能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社区重点人群健康检查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运用症状量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抑郁症和焦虑症进行评估,可有效地提高精神疾病早期筛查作用,对慢性疾病患者实行双心管理,对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指数与家庭健康功能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心理干预方法:通过每年在社区健康体检时,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心理因素对身体疾病的影响,通过心理辅导,行为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①谈话治疗:对社区>65岁老人,多采用谈话治疗,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与他们多些交流和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忧他们所忧,乐他们所乐,真正了解老人的心思、想法,耐心仔细地倾听他们哭诉,通过自身语言技巧来感染他们,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在愉悦的谈话中释放自我,从而达到良好的心理干预效果。谈话过程中要注意语气、语速及表情状态,要时刻保持微笑[9]。②音乐治疗:对社区产妇采取音乐治疗,产妇由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降低,情绪起伏较大。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音乐疗法,当产妇处于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她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通过音乐缓解她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改善其精神状态,使其在优美的音乐中陶醉、放松。③放松治疗: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比较明显的患者给予放松治疗。安排在安静、光浅柔和、周围无噪音的房间,在咨询师指引下,让他们舒适地靠坐在沙发或者椅子上,闭上眼睛,然后再让他们深深吸一口气,保持一会儿,再慢慢地呼气,通过深呼吸、肢体锻炼或其他放松方式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放松,从而改善其精神状态。④小组治疗:开展高血压自我小组治疗,每周三开展高血压小组治疗,每个小组组织6次活动,由慢病医生、小组护士及咨询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每次活动有相应的主题,让参加小组的成员对高血压的发病的原因、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的原则有一定的了解,让小组成员学会自我管理的方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放松治疗等,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分享[10]。经过6次的小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血压处于较稳定状态,一部分患者服用的药物从先前的2次/日改为1次/日,1次/日改为每2天1次。可有效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实行双心管理,患者对疾病认知,身心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将本社区从2013年1-12月产后访视的168例产妇,165例>65岁的老人及450例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在健康体检时进行心理评估,对有轻中度焦虑和抑郁的人群进行心理辅导,进行放松治疗,音乐治疗。1个月后再进行心理测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都有所减轻或缓解。转诊2例居民到上级医院就诊,经过规范治疗后情绪都有所缓解。在社区重点人群开展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在社区推广和应用。

社区心理测量及心理干预的难点:随着社区人群的对健康需求越来越高,对社区工作的内容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而社区的医务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需要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广。对社区医生或社区护士的综合知识也是越来越全面,目前社区具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知识的医护人员还是少数,虽然目前深圳市市精卫中心也有加强对社区医生,社区护士专项培训,如每年每个区免费培训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但也是杯水车薪,很难解决社区目前此项专业人员的紧缺。笔者将给合社区有利资源,在社区重点人群的管理和随防工作中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摸索适合在社区推广的社区重点人群管理方法,希望社区心理测量、慢性病患者的双心管理能逐步开展起来,社区护士在社区工作中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丽红.心理测量在高压力人群体检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22):1130-1131.

2 芦燕玲,于利群.不同心理趋向功能社区人群心血管代谢指标的干预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6):376-379.

3 胡媛艳,何华敏,胡春梅,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评价问卷的编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53-156.

4 张峰,马琳.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12):121-122.

5 钟文娟,王仕关,桂艳,等.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预警及干预机制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7):483-485.

6 王凯,李丽红,廖万威,等.深圳市社区居民心理卫生需求调查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948-1949.

7 王军,张寿宝,李永超,等.社区居民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9(1):71-73.

8 王小燕,鹏骞,傅新巧,等.中部地区城市社区居民焦虑流行特点及心理护理服务利用态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10):74-76.

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文3

1、在提升农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我们从农村卫生实际出发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每周二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2、针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我们目前正在对部分社区进行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培训。

3、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针对村卫生室药品种类不全的问题,这是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双百分之百造成的,一是100%使用基本药物,二是100%网上招标采购,使用网下的药品为违规行为。

其他的问题,我们***街道不存在。

 

 

 

 

卫生院

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 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工作要求

近年来由于失恋、就业受挫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引发的恶性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为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己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心理学实践的角度入手,对在学生生活的微观环境――学生公寓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走进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包括社会心理氛围、群体心理氛围、人际心理氛围、组织心理氛围等等。学生公寓可以说是以学生群体为主要构成的具有社会、群体、人际、组织等属性和功能的微观社区。走入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是在社区的范围和环境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和有效的形式,是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拓展社区管理功能的深入尝试。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原则来保持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即通过讲究心理卫生,培养集合人们的健康心理,从而达到预防心身两方面的目的。

二、在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寓内的延伸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独立,喜欢自主,传统的上下分明、你说我听、你讲我通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他们更倾向民主、平等、相互信任和尊重的交往模式。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平等、尊重、真诚、信任的心灵沟通模式更能被众多大学生所接受。所以,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以另外一种形式被学生主动接纳,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人际关系紧张、情感纠葛等问题时,在公寓内开展心理辅导就能为他们提供宣泄、解开心中矛盾、恢复心理平衡的机会和场所,这也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很好的补充。

2.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工作, 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不仅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还可以形象反映教育工作者充满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建设和宣传,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实质, 真正体现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建立学生公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前提

各级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工作是有效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前提。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都要为在公寓内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办公地点和设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等方面给心理辅导老师必要的倾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积极热心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

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至少应该保证在每幢学生公寓中都有人负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并时常主动关注学生公寓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遇到存在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应当有组织地帮助其进行心理治疗。

学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层次不同的、专职或兼职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教育培训方案,把大学生心理咨询培训工作逐步纳入正规化、制度化轨道。

2.方法得当,运用和摸索适合于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是保证

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应该力争落到实处,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进行一系列心理咨询活动时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谈,了解他们对生活、学业、感情、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困惑,力图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良好的建议,促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换位思考,从而达到避免学生走死胡同的目的。

还可以以板报、标语、宣传画册等形式为学生剖析一些典型的或者最新的案例。这些个案都来自于同龄人,因此对学生们会有很强的震撼作用。通过这些个案,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寻找自己需要的心灵之药。

心理咨询宣传活动必须以宿舍为宣传单位成立小组,使学生在宿舍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心理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进学生间的情感。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和预防工作体系。以老师、宿舍管理员、班级心理卫生干事为核心,以班级同学为基础,配合各院系的心理工作构建心理健康保健网络,贯彻“多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早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早干预―助恢复”的预防工作方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跟进,为学生提供心理保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适应、心理冲突和心理方法方面的矛盾,才是开展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3.持之以恒,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是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而非权宜之计,要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也要不断加强。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得失,培养和完善后备人才梯队,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

探求当今社会新形势、新情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我们应当不断摸索适合于在大学生公寓内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的工作方法,使它与其他各项教育工作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2]陈传锋,武雪婷,严建雯.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7,(5).

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文5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社区心理健康总结范文6

在市教体委和市园区实验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于2000年年初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已初见成效。在园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到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达到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

一、营造一种氛围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在推进实验过程中,要求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对顺利开展园区实验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把握两条主线

园区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地摆脱烦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推进园区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抓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补救性心理辅导两条主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1)园区成立上虞中学校长为组长、学区负责人和百官镇教办主任为副组长、务实验学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负责园区实验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2)成立学区负责人为组长、务实验学校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园区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考评,具体指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园区日常管理工作。

(3)园区各中小学建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实验工作小组,建立校长领导的、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计划落实

2000年年初,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市教体委的工作思路,我们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我们又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我们对园区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教育途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保障机制和研究成果作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园区各单位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研究,并积极创造条件稳步组织实施,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了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3、措施落实

(1)在推进园区工作中注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科研先导、经验引路。我们首先确定8所中小学为园区实验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为龙头,要求8个实验校都进行课题研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研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2)抓住关键,选准切入口,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机制。我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来抓。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掘学校每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3)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纵横联动、相互促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工作,及时总结。

四、加强四个渗透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承担的。园区各中小学始终把班主任当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一方面给班主任压担子,规定每周一天的晨会课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水平。

2.渗透到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

各实验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对各班主任进行全面的培训,对以班队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团队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干部轮换”的团队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

系”的专题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以下六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务实验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园区内各居委会、村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途径,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达到五个结合

1、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结合。

2、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结合。

3、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4、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5、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结合。

六、抓好六个环节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目前,园区各中小学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全面推进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前后举办了三次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市教体委在暑期也组织了由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的辅导报告。除此之外,各校也纷纷邀请专家给师生作辅导报告,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开展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各校开展的“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和“与父母的心灵沟通”等系列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现在,园区许多中小学开设了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热线电话的开通和心理信箱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交流。

5.建立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加强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主要侧重于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通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务实验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辅导的针对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

6.利用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报刊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