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手工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手工艺研究

传统手工艺研究范文1

一、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的范畴

民间传统手工艺分类大致从艺术性、民俗性、生活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张道一等有关民艺专家的分类观点,民间传统手工艺分为八类,装饰美化类是其中类别之一,是指民众对环境和自身的美化和装饰,主要包括节令活动、人生礼仪等民俗生活中的年画、窗花、布画、杂画和室内装饰品;民众对自身的装饰,包括服饰剪纸花样、鞋样等。装饰美化类民艺品起源大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其原初的功能有所减弱,审美功能不断加强。装饰类民艺一般只限指在二维的平面范围之内,有平面造型艺术的特征,无论是创作观念、表现方法还是存在形式,与一般所指的美术范畴更为接近,从而集中体现了民间艺人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具有朴素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

二、装饰美化类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

1、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民间装饰艺术的生存土壤民间传统手工艺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生活,最大程度地继承了原始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本元文化”。生态文化是人类的文化积淀,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但是随着我国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步伐的加快,受社会政治经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人文观念和审美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一夕之间,许多具有民俗特色的村落、具有历史韵味的街道被无情拆除,代之以冰冷无温度的现代立方体,隔离了传统邻里间情感交流与人情往来,移风易俗间,耕植传统民间装饰艺术生存的土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许多传统手工艺因无存在的理由而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2、价值观的改变导致民间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后继乏人目前,我国很多年轻人择业价值取向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轻视社会责任的承担。选择社会热门职业,忽视那些可以为人民服务的冷门职业、基层职业。择业标准趋于实用化、功利化,将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发展作为择业价值标准,轻视精神、责任和义务。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越来越少,以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作为谋生手段的作坊,社会生存越来越艰难。要练就达到大师级别境界的技艺,要耗费人生很长的经历,且经济报酬微薄,属于冷门寂寞的“无前途”行业。在当下全社会追求高报酬,青年择业价值观本位化现状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艺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后继乏人。3、传统的手工艺传承形式束缚了民间装饰艺术的创新查阅我国传统手工艺发展历史资料,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母女间的口传心授以及物传,将工艺技术的艺诀、经验、装饰艺术样谱代代相传。这种传承方式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后人在前人一脉相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工艺、图式逐渐完善,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固定内容和形式,束缚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使得装饰样谱跳不出原来的样式,有的几乎几代一成不变(如图不同时期的杨柳青年画)。如表现连年有余必用莲花和鱼元素,表达长寿要用寿星翁或松鹤等元素,这种程式化使得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图案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受到束缚。

三、装饰类传统手工艺活化途径探索

装饰类传统手工艺,产业化规模很小,随着民众观念和审美的改变,已经不作为普遍的日常装饰使用,大部分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被用作收藏或者发挥工艺礼品的功能。虽然新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消亡,但是其物化过程反应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将会对新生手工艺的产生起到启智和推动作用,这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动态传承。虽然传统手工艺的生存日益维艰,但是依靠政府部门的保护政策,以创新为钥匙,通过全社会多方努力与配合,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要,在流淌着传统血脉的土地上,传承之路必将充满希望。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民间装饰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颁布一些有助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政策、制度,为传统手工艺的“活化”保驾护航。一方面,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民生的前提下,尊重农村民俗习惯,保护传统村落文明,避免村落“空心化”,重新构建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土壤。另一方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工作力度,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力度,鼓励地方院校开办非遗专业,加强非遗人才培养,保障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再次,引导和推动传统民俗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很多传统手工艺因为民俗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涉及到服饰、室内装饰、活动物品等。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多渠道入手,尊重传统民俗,构建传统文化环境,让年画、剪纸、刺绣等传统装饰手工艺回到百姓生活中,把民间传统最富有创造性的源文化留住。同时,用现代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传播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传统手工艺,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深入了解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平台,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2.发挥传统手工艺文化技艺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它最大程度上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造物智慧,包括造型语言、工艺技法、民俗内涵等等。可以说是典籍之外的-支活态文脉。但是市场需求决定发展规模,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审美的转变,导致传统装饰类手工艺产品需求量剧减,使得原先轰轰烈烈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日益萧条,如苏州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等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鞋子、衣服、帽子等服饰用品琳琅满目,再也不用为了满足使用功能而自己动手。因此,因服饰制作而存在的民间服饰的花样剪纸也很少见了;有些传统技艺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被现代化新生产工艺所取代,如传统手工雕刻到现代的数码雕刻,原先的雕版、丝网印刷到现代的数码印刷,传统刺绣到电脑刺绣等,不仅节约人力,效率也飞速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因快速工业化带来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需要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文化性、情感性特征,这给传统装饰类手工艺活态化留出了继续存在的空间。传统手工艺独特的人文魅力是对机器标准化产品的情感补充,为消费的多元化提供了富有人文气息的选择。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功能已经大大弱化,传承的核心是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传统造物思想。要以创新为动力,发挥工匠精神,运用传统技艺,制作限量版的艺术品或纪念品,把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人文气息发挥到极致,满足小众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需求,不失为保护和传承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方式。3.发挥DIY的亲和力,让传统装饰类手工技艺走近市民生活。根据装饰类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流程,开发成DIY体验项目,既能让民众丰富生活,排解日常工作压力,也在参与过程中了解手工技艺操作流程,体验中国装饰类传统手工艺文化与智慧。如剪、刻纸类工序较少的可以开发成单独的项目;如果工序多的,如年画类,可以按照工序分解成画稿、刻板、印刷等几个项目,组成系列项目,体验者在精心制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悠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制作的过程,也是放下繁杂,自我精神享受的过程。4.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查阅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没有哪一门传统手工艺是亘古不变的,都会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审美心理的变化而产生流变,有流变就有创新。传承与创新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沿着螺旋线向前发展的关系。没有创新的传承是难以为继的,同样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没有依托和支撑的。装饰类传统手工艺融入创意产业行业的途径有多种,用现代解构的理念和方法,根据创意产业具体产品设计的需要,局部融入,可以是艺术形式、工艺的运用、传统图样的提取应用。在艺术形式应用上可以运用现代软件编程技术,既能体现传统装饰类图样的艺术风韵,又提高了效率,通过变量的改变,还能改变图样的视觉效果。比如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就能把剪纸的镂空特点用于建筑设计、产品展示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形象代言人的服饰设计中,形成一种通透、斑驳的艺术效果。在装饰纹样的运用上,要用现代创意思维方法对装饰类传统手工艺图样进行提取,并运用现代造型方法进行新的构想与再创,“借其形,承其意,传其神”,打造具有东方文化品质,符合现代审美的视觉形象。传统装饰美化类民间手工艺的“活化”,要营造适合传统装饰类手工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不仅要原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装饰图样,传承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传统造物思想,更要以创新为灵魂,用现代设计给过去一个未来,使民众在享受现代设计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记忆,产生中华民族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唐家路民艺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3.1p32

〔2〕王楠论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P170

〔3〕潘鲁生工艺美术的转型与复兴[J]上海工艺美术2016.3.15P8

〔4〕陈建成姜宏瑶浅谈我国发展森林文化创意产业路线[J]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2007-06-11P7

传统手工艺研究范文2

关键词:手机游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事故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285-01

一、现状:人民普遍安全知识贫乏、交通事故频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迅速普及,道路交通流量迅猛飞涨,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中国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五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天因车祸死亡的有300人左右,每年因车祸死亡的有10万人左右,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多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

但是,由于目前全民交通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淡薄,致使人们在参与交通的过程中心存侥幸、我行我素……如行人不走人行道、人行横道,非机动车闯红灯、抢道、逆行,机动车超速行驶、强行超车、急停猛拐、乱停乱放,酒驾、醉驾,超载等,扰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手机游戏受众面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智能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移动终端配置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手机终端的游戏发展也越来越快速。在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用品的同时,手机游戏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它凭借其突出优势如:可移动性、随身性和操作便捷性等,手机游戏受众面非常广,手机游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和应用模式。

数据显示,整个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1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46.9%;移动游戏市场占有率为13.5%,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自2008年起,移动游戏市场的这三项数据均获得空前高速的增长。

三、项目优势

1.团队优势。本项目主要创作人员均为拥有多年数十款商业手机游戏项目经验的老师,和数名本校实习实训中心的优秀实训学生,同时依托集团旗下子公司―重庆正大动梦科技有限公司强大的技术和平台的支持。

2.技术优势。采用目前最主流的跨平台手机游戏引擎――cocos2d-x。它能使一次选择目前主流的开源开发的代码,多个平台通用,从而很大程度节约开发时间和人员成本。

渲染采用openGL ES减少CPU的工作量,充分利用GPU使得渲染效率更高,画质更好,让运行我们产品的设备更省电,并且不易发烫。

物理部分加入了BOX2D物理引擎,使得产品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更具有现实世界的真实感觉。

3.推广优势。(1)本项目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媒体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交通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互动;(2)线上,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渠道资源,使本游戏通过目前最主流的移动游戏基地和电信爱游戏基地上线运营推广;(3)线下,我们还可以利用本校师生资源,在微博、微信、各大论坛上分享并推广本项目,以引起更多人关注,为大家所熟知。从而达到较好的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效果。

我们将交通安全知识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媒体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宣传和交互,可以有效的扩大宣传受众、提高受众接受度。

四、现有技术及前期成果

目前已完成制作的手机游戏已有二十多款,产品种类繁多,有休闲益智类游戏、跑酷类游戏、塔防类游戏、射击类游戏等多款游戏。如:《胶囊style》、《放屁鸟》、《猪在逋尽贰《战争联盟》、《卡徒》、《怒战》、《精灵保卫战》、《神笔马良》、《暗黑精灵:进化》、《大鱼吃小鱼》、《金榜题名》等。

五、项目内容

本课题运用大富翁加智力问答的游戏方式,游戏内容分为这几大类:(1)交通安全意识教育;(2)儿童出行交通安全;(3)交通安全措施;(4)交通标示及其交通安全设施等内容。

我们把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时下主流的手机游戏相结合,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再排斥枯燥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宣传,在休闲的游戏娱乐同时,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游戏中轻松的了解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如何避免和减轻交通意外造成的伤害,及如何紧急救援和自救的相关知识。

本项目成果受众面广、老少皆宜,可以使人们在碎片时间,如候车、乘车等闲暇时间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学习并了解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避免和减轻交通意外造成的伤害,和如何紧急救援和自救。

参考文献:

传统手工艺研究范文3

关键词:服饰手工艺;价值;生态;艺术;文化;经济;情感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工业现代化给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强烈渴望自然个性化穿衣状态,渴望追求高品味有文化气息的穿衣哲学,因此服饰传统手工艺的这种独特的生态的装饰手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服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研究,从中吸取精华,为现代服装与服饰所借鉴,成为当今的服装服饰设计领域重要的课题。

(一)传统服饰手工艺的生态价值

古往今来,由于“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根植于服饰手工艺中,手工艺与自然物质材料的长期接触中形成物我不二的生态关系和崇尚自然的观念。传统服饰手工艺本质是人类生态性劳动活动,它强调利用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依靠手工进行制作,形成“工具在手,工力在身”的生态型生产方式,它靠体力和技巧创造制作优秀的服饰,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具有投入资金少,能源消耗少,污染小,规模小,灵活机动等特点,而且还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因此服饰手工艺具有科学无法解释的合理性,在与大自然广博磨合中生成,它天生就蕴含着和谐与协调之魅力。如在少数民族地区,从种植棉花,到植桑养蚕,到织布染色,到剪裁缝制,到刺绣盘扣,到百纳绣鞋,无一不是用手来完成的,这些都依存于自然的生态关系,材料取之于自然,染料提炼于植物、刺绣、织布、缝制等工艺都依赖于手工,这种原始的生态是现代人所追求传统服饰手工艺生态价值是一个整体自然系统,除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包括人的观念的生态价值,以适用为本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服饰手工艺制作中,简朴惜物的美德是生态价值重要的内容,如中国特有的千层鞋底,就是将破旧的衣服和碎布集中起来,一层一层的糊粘起来,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材尽其能,发挥衣服的再生作用。在物质富裕的今天,提倡这种造物,用物,惜物的精神,无疑有益于我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有益于传统服饰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

(二)传统服饰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服饰手工艺是服饰文化之一,也是造物文化之一,是人类用艺术的方式造物的文化。人类的服饰手工艺,从最初的生活需要、装饰需要,到精神需要,服饰手工艺对于确定一个民族的形成和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人类服饰史上主要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一直受到研究。首先,服饰手工艺是依附于服装和饰品最终以产品物化形态表现,无论是刺绣、印染、织布等,都是一个文化产品,它以隐喻和象征为本质,以造型和技艺为手段,以身口相传为延续,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服饰生产和生活文化特征,反映服饰文化文明状况和发展脉络,是服饰文化的活化石,为人类服饰文明发展的历史进步和发展规律提供具有多样化的文化的直观性和原始性素材。其次,服饰手工艺是生存文化基础,更是生活文化的再现,它为人们服饰提供最基本的穿着,而且超越生存,创造人类丰富的生活文化,如生活方式、生活乐趣、生活寄托等,正是这种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文化,造就服饰手工艺的精美的艺术风采,浓缩悠久文化历史精髓。正像社会学家先生所说:“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从当代国际服饰品牌角度来看,中国品牌要想在世界服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格,对服饰手工艺文化研究和挖掘,吸取和借鉴,正是提升品牌产品文化价值,深化品牌企业文化内涵,提高品牌附加值的最重要途径,对企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传统服饰手工艺的创造价值

从石器时代,人类就一直不断地在创造,为生存,为生活而制造一切所需要的产品。传统服饰手工艺是用手创造出的物化的劳动的艺术产品,它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是创造力的体现。服饰手工艺以手为媒介进行创造,这种创造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或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服饰手艺人不仅体现创造的成果,更注重创造的过程,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潜在的智慧,发挥手工艺制作的潜力,实现和确立个人自我价值,确证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充分体现人的高度自觉。从而得到一种鼓舞和满足。如当一个织女,在经过日日夜夜的尝试和研究后织出一种新颖的提花或挑花图案,创造出新的织布方法,受到人们的赞赏,这就是创造价值和创造精神的体现。传统服饰手工艺是设计与工艺融于一体的独特的创造艺术形式,手艺人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意大利设计师曾说传统手工工匠是真正的设计者,当然他不是一项机械的工作,而需要较高的悟性和技能。深厚的工艺是再创造的过程,是延续和调整的过程,用工艺来调整设计,用设计来创造新工艺流程,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传统服饰手工艺才创造如此众多辉煌的杰作。

(四)传统服饰手工艺的情感价值

“手随心动”一词经典地概括传统服饰手工艺本质特征。传统服饰手工艺是在心与手的交流和互动下的情感的产物。卢梭在《爱弥儿》写到:“人在干活时心到手到,一切都会各得其所,各个部分就会相得益彰”。这种情感价值的表述,在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导向下形成,是随着理性的发展由情绪器官产生的心理体验。传统服饰手工艺在表现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同时,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个体情感和素朴的个人审美价值。在一针一线的刺绣中,在丝丝蜡染冰纹中,在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中,它倾注不同手工艺者的不同智慧情感、生命情感、生活情感和审美情感。对于这些心灵手巧的手工艺者,样在脑里,图在心里。边绣,边织,边配色,边出图,产生出“千人千面,万人万相” 生动的手工艺作品,表达休闲娱乐的创造乐趣和情感。在这些作品中,唯一、独特和多样的手工痕迹无不唤起我们心灵的震撼,唤起我们温暖的回忆,唤起我们真诚的情感。它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不可复制性,是高科技无法模拟的。这正是当代批量生产衣服饰品所匮乏的,是现代产品所丢失的文化。

传统服饰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吉祥的象征和隐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如喜鹊登梅图,梅兰竹菊图等吉祥纹样手工艺,它们丰富的图案和绚烂的色彩传递着人们的精神情感和寄托,承载人们热爱生活,期望美好,寄托祝福的美好心愿,表达人们质朴善良的心灵和朴素的民俗情怀,成为传递情感的艺术符号。

(五)传统服饰手工艺的艺术价值

古老纯朴,绚烂精致的传统服饰手工艺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数千年以艺术的形态作用于社会,它的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传统服饰手工艺主要来至于民间和少数民族,来至于普通劳动者和手艺者,并服务于他们自己,他们把自己所看、所想、所思,通过手的媒介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服饰手工艺品,作品深深凝结着人们生活情感和民俗观念和精神,由此形成服饰手工艺独特的大众民俗艺术价值。首先,从题材内容价值上,丰富而多彩,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和抽象概括,劳动生活的再现,把“寓教于乐,寓情于景”融入到无声的主题中,通过转换,组合,夸张的艺术手段,反映在服饰和服饰品上,创造精美的装饰图案艺术。其次,从色彩的价值上,鲜艳而耀眼,大胆的色彩搭配是服饰手工艺典型的艺术特点,不同的色彩风格代表不同的民俗民族风情和地域风俗,直观的表现出原始、质朴、率真审美情感,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态。最后,从工艺技术价值上,精湛而巧妙,无论是冰纹魅力的施蜡工艺,变化莫测的扎缝工艺,镂空浇花的蓝印花布工艺,还是针法繁多的刺绣工艺,巧妙别致的拼接,巧妙多样的编结工艺等,都由劳动人民祖祖辈辈世代相传,这古老悠久的手工技艺具有原发的生命力,是宝贵的艺术遗产,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并应用这传统手工技艺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服饰品。

(六)传统服饰手工艺的经济价值

传统手工艺研究范文4

关键词: 云南 传统手工艺资源 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

工艺美术设计基础是高校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图案构图、造型、色彩特性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开展工艺美术设计实践活动。由于教材版本较多,运用技法内容少,缺少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对学生如何学习和借鉴传统图案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对传统图案的陌生使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若能有效地引入传统手工艺图案资源就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以云南为例。云南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在此交汇,构成了云南多元的文化环境,也孕育出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这些手工艺制品充分展现了图案艺术与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是云南特有的图案资源宝库,更是学生学习的金钥匙。

一、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在吸收西方装饰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和弘扬,强调以中国本民族的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为主导思想,加强特色化教育为发展方向。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年青学子们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学生对于传统图案了解不深,这与课程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云南传统手工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汇聚了大量的平面或立体图案,如少数民族服饰中就有许多精美的带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图案,如彝族服饰色泽鲜艳,图案纹饰繁多,有着美丽传说的马缨花图案就是其中之一。传统手工艺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传统图案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发挥传统图案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校工艺美术设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是以纸面绘制的形式为主,应用设计的实践训练很少,这种纸面绘制的局限性会制约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学生无法通过实际应用来检验设计效果,这势必造成设计与应用的脱节。而民间手工艺都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生存环境、民俗民风、使用功能等都会影响到图案工艺的设计创作风格,如傣族的黑陶水瓶的造型和纹饰图案设计独特;陶身酷似笋塔,莲花底座,上有傣家的精美纹饰,是储水不坏的宝器。教师若能把丰富的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加强教学实践内容,学生就能够以多维的角度来感受赋予传统工艺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并能根据具体对象的特性进行全方位、开拓性的设计。

三、能保护和传承本土手工艺

云南独有的地理条件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如五彩斑斓、鲜艳华美的云南织锦最早是用朴素的麻编织而成,随后便有了棉、丝、毛;盛唐之后人们爱美的心更加强烈,扎染、蜡染、绣花等极为复杂的手工艺也纷至沓来。这些手工艺资源蕴涵着鲜明而神秘的民族特征,是边疆地区特有的民族图案艺术的总汇。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民间工艺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那些身怀技艺的传统手工艺者长期身居落后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困境,改良和创新传统手工艺品势在必行。把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运用于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护和传承了本土传统手工艺。高校若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教学,就能培养出现代意义上的传统手工艺人。

四、传统手工艺资源运用于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

把传统手工艺所构成的图案资源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引入高校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程,就要加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方面是对传统图案的应用技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图案运用的实践训练。

(一)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图案的应用技法的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步骤指导学生学习,可以从临摹入手。著名的雷圭元先生说:“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能高飞。”模仿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后续的设计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传统手工艺中的图案造型及色彩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习传统图案时,要系统地学习图案的造型方式、构图方式、构图空间观念及色彩搭配等。例如,学生可以模仿云南民间刺绣明快艳丽的色彩风格等。因为云南民间刺绣装饰性强、趣味浓厚、极具民族特征,它能为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特殊的装饰造型手法。

(二)在教学中加强对传统图案运用的实践训练。重视手工艺实践教学的地位,使学生对传统图案纹样及其应用有一个良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增加民族手工艺的制作与实践内容,实现工艺美术设计课程从纸面设计到实践应用的转变。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多彩,有刺绣、蜡染、陶艺等,制作这些手工艺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工具也极为简单,这就为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运用于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通过织、染、刻等手工技艺的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设计应用能力,还能够对纸面的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设计手段和设计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受到自然形的束缚,难于通过变化夸张设计出奇特的装饰造型,而现代构成设计理念又过于抽象,如果以民间剪纸为学习范例,就会加深学生对造型元素及组织规律的认识,充分感受“点、线、面”所形成的美感。

总之,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艺美术设计源泉。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把这些宝贵的资源运用于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技艺传授和实际的图案运用,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设计目的和设计用途,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传承了云南传统手工艺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雅日.广西传统手工艺资源在高校基础图案课程的特色化教学实践[J].北京:教育与职业杂志社,2010-6.

[2]李立新.中国工艺美术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J].艺术百家,2008:103.

传统手工艺研究范文5

手工艺人在当今社会怎样去生活?徐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前工业时期,手工艺人的劳作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传统的手工艺和工艺美术品可以引领社会的风尚,能够左右生活的质量,是在历史上形成传统物质文化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已经不再是人们社会生活之必需。然而,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美术行业不仅仅是满足生活之需的产业,还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任。对于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来讲,不应该简单地把手艺看成是挣钱的手段,还有很多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

当然,在这样的转型时期,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和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问题,有的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有的则是可以依靠社会来帮助解决的。但在基本观念的认识上,都需要认真对待。

对“工艺和美术”,学界历来有不同的声音,难以有定论。徐教授则认为:虽然工艺美术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但自19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在艺术类的高校中一直是主要的专业之一。几十年来,为工艺美术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自1998年高等院校专业目录调整之后,一个用“新”名词“设计(Design)”冠名的专业取代了“工艺美术”专业,并且在十多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设计专业的在校生人数达到近一百万人。

目前,能够用“工艺美术”命名的学校多数是由过去的工艺美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级的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这样的职业技术学院,其教学内容也很少涉及工艺美术,有的也只保留了很少的课程。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只保留了一个系,叫工艺美术系。但其教学内容主要是现代的新手工艺,其目标是培养能够用新的工艺手段来加工艺术品的艺术家。他们所提倡的是以手工方式、采用多种工艺手段来加工作品,所以叫工艺美术系。这样的工艺美术系和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并无太多的关联。

从整个物质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只是浩如瀚海的传统手工艺产品中具有审美意义的一小部分。在查阅几十年前的文献时,有个常见的名词叫“美术工艺”,这个名词大概使用了有60年,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仍在使用。如1953年在上海举办的“华东地区民间美术工艺展览”、1954年在北京团城举办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美术工艺是一个复合名词,是一个偏正词组,由“美术”和“工艺”两个名词来组成。可以将“美术工艺”和后来使用的“工艺美术”进行比对,虽然只是“美术”和“工艺”两个名词的前后次序颠倒,但其差别在哪里?其实,从“美术”和“工艺”两个名词排列的次序上,两个名词的内容差别就已经显现出来。问题在于:所对应的对象物之重点是美术还是工艺。

作为偏正词组,用“美术”来限定“工艺”,符合传统手工艺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状态。从传统物质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在历史上流传的大量手工艺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审美意义的,也就是具有美术形态的手工艺品。在今天,这一部分的手工艺品就叫工艺美术品,也曾被叫做特种工艺品。

传统手工艺需要确立自己的评价标准,需要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工艺技术体系,为此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现在的工艺技术在某些方面不如以前,究其原因,却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没有关系。问题在于把工艺和美术的评价标准混为一谈,结果就是传统手工艺自己的评价标准没有了。所以要倡导深入研究,研究在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时,是否对材料有了完全准确的认识,是否能够自如地心手合一去完成工艺;自己是否有一套工艺技术的标准,而不是美术的标准。这些问题的廓清,牵涉到能否确立传统手工艺的自信心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创新是最近几年来社会上的流行词之一,因为经常被放在嘴边而成为时髦。徐教授认为:创新观念是不错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领域,创新已经成为事业是否有活力的标志。但是,在传统手工艺的领域中应当怎样去实施创新,恐怕就是个大问题。在江苏宜兴,做紫砂壶的艺人们都在说:要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进入主流艺术。试问什么叫主流艺术?难道紫砂壶不是主流艺术吗?其实,紫砂壶本身就是主流艺术。不要说拿现代大师的紫砂壶作品,就是古代大师的紫砂壶作品,放在任何环境里面都是和谐的。紫砂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融合力,放在一个地方能够很快地抓住人们的眼睛。这就是手工艺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所形成的。平时,这样的传统往往通过多种范式、形态和工艺表现出来,而在其背后,有一个庞大的相关的知识体系在提供支撑。

在有着几千年的传统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手工艺行当里面,继承传统并非是简单的事情。创新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完全抛开传统的创新一定是要出问题的。好几年前曾经对秦淮灯彩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过讨论。南京的秦淮灯彩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样式以造型灯为主,根据已有资料记载,明清时期主要在大报恩寺、评事街和夫子庙展出。明代是200多种,清代是140多种,而现在只剩下20多种。所以到最后,与会者的意见是:秦淮灯彩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创新,而是要继承。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些从业人员利用光导纤维来制作花灯的零件,被认为是创新,这就出笑话了。能够用来制作花灯的光导纤维是通讯器材生产过程中的废次品,用来做灯彩只能说是废物利用,决非是创新。

民间的谚语云:说的人往往不做,做的人往往不说。传统手工艺的行业也不例外,手工艺人中的高手通常是不会将“创新”放在嘴边的。他们知道。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所有的认识与想法都是要用手去做出来的。人的手上有29块骨头,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滋养整个手掌的是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人的手指经过训练是十分灵敏的,可以感觉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动。一般情况下,手和手感是需要时常练习的。所以,在手工艺人的创造生涯中,几乎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善手的训练,以保持心手合一的最佳状态,保持手感的灵敏。从最开始的学习技术磨炼,到努力忘记技术摆脱技术的窒滞,需要几十年的功夫。真正的手工艺高手,材料拿到手上就能看到成品之后的大概形态。这就证明手和工艺技术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只有到这个程度,所谓的创新才成为可能。

其实,创新的问题在工艺美术壁传统手工艺的行业里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如前所述:传统手工艺概念的关键词是材料、工艺和形态。手工艺品的工艺是由材料所决定的。但是,传统的材料能够创新吗?即使能够创新,也是很有限的,不可能进行颠覆性的创新。象牙雕刻的材料如果用牛骨来替代,就成了骨雕。换一种材料,工艺品类的名称就得变换。材料没办法创新,工艺的创新空间也不是很大。现在有人开始使用机械工具来替代手工工具,优点是提高了效率,而缺点则是手感的损失。手感的缺失将会导致手工艺技术的倒退。惟一能够创新的是形态,但这样的创新需要思考。譬如说要对明式家具进行创新,若是做出来的成品在形态与家具无关时,这样的创新就是失败的;如果制作出来的成品看上去是家具,但在结构和细节上更加合理,超越了传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最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文化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文化产业是目前在中国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新名词。

徐教授认为:其实,文化和产业是大相径庭的事物。文化是什么?恐怕没有公认的答案。如果要在辞书或文献中查找文化的概念,将会有1000多种。但是,如果说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乃至不同的品类都有自己的文化,这样的答案大概是不会错的。文化强调的是区域性、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在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更是如此,这就是文化的特质;而产业则要求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像现在各种机构中使用的桌子、椅子和凳子,都是工业化产品,规格相同,整齐划一,没有差异性、独特性,相互之间的结构、装饰、色泽、配件都是统一的。

自古以来,工艺美术暨传统手工艺所强调的是品类的多样性,同类的产品(或作品)则要求差异化。文化和产业完全是两码事,以宜兴的陶瓷行业为例。宜兴陶瓷的产品中既有紫砂壶也有抽水马桶,做紫砂壶的总是要和别人做的不一样,父子做的要不一样;徒弟要和师父做的有区别,这个流派和那个流派做的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凸显个性。这也说明了工艺美术品的特质和规律。宜兴陶瓷的另一个产品是抽水马桶,在生产时强调标准化、规模化。这是它作为工业产品的特质和要求。所以说,把紫砂茶壶做成统一的风格,将是一场灾难;但若是将抽水马桶做得风格各异,同样也是一场灾难。

传统手工艺研究范文6

上世纪初,对中国传统艺术颇有研究的美籍汉学家劳费尔编著了《中国篮子》一书,书中以图说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种以竹编为主的器物,带提手的花篮、带锁的野餐篮、放盥洗用具的行李篮、科举考生的考篮、放茶壶的暖罩篮以及各种篮形箱子和盒子,它们或方或圆,或深或浅,轻盈中透着厚重、简朴中蕴藏着精美。劳费尔以西方人的视角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人巧夺天工地设计出了其他国家闻所未闻的篮子样式,不光创造出各种惹人喜爱的外形,还着力于将木材、金属、漆等材料应用于制篮……劳费尔的评价,敏锐而客观的指出了像篮子这样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器物在造型、装饰、工艺和材料应用方面的高超技艺和设计智慧。

中国民间手工艺的本质和精神

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间留存着大量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的器物用具,如木器、石器、竹器、陶瓷器、漆器……这些器物的产生源自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体现了大众对生活最直接和朴素的需要。其创作者也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没有矫揉造作和技巧炫耀,一般不做多余的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本质。这些手工器物的造型和工艺被一代代的民间工匠根据需要不断改进,工匠们既是这些器物的制作者和是设计者,也是使用者,他们称得上是家居产品的创始人。

经过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存储着中华民族淳厚的造物思想、审美观和文化。在中国民间的造物思想中,器物首先应该对使用者无害,实用为上,予人便利;其次对大自然无害,天然材料巧拿善用,绝不强取豪夺;再者对社会无害,简朴节约,物尽其用。正是这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淳朴思想和善良心愿,成就了民间手工艺器物的天然自在、祥和安宁。在普通民众的审美意识中,民间手工艺存在着三个审美层面:第一为实用之美。这种朴实的审美观回归了最本源的需求,以实用品的物质材料、工艺条件和使用场合为标准。第二为自然之美。顺应材料的自然特性进行适度的使用,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从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体现出的大智慧和哲理。第三为感性之美。手工艺器物不忸怩、不浮躁,尊重内心感受,其亲切感、舒适感给人带来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中国民间手工艺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自然意昧,这些造型简洁、朴实无华,大方得体的手工艺器物,从简单的劳作与生活中提炼出来,饱藏生活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家居产品设计与民间手工艺的关系

现代家居产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相关物品,从家具饰物到厨卫用具,包罗万象,因为其使用环境和使用人群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与普通人最亲近的设计产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包含文化和心理内涵,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是使用者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品质的直接反映。而民间手工艺自古以来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从这个含义上看,民间手工艺器物即是最早的家居产品。所谓工业化背景下的家居产品设计,其宗旨依然是在功能、审美与心理的前提下使物品成为有用的、普通的、方便的、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产品。古往今来,民间手工艺的生产就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实用需求上,直接服务于民众的,其发展也符合当时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由此看来,两者殊途同归,有着极大的相近之处。无论现代与传统,好的家居产品是人与物的良好沟通和交流,它们在不经意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不仅带给人生活的舒适与乐趣,也带来精神的享受。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是所有家居用品共同的特点。

民间手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价值

(1)近百年来随着塑料、化纤等现代工业材料的大量使用,廉价快速的消费使民间手工艺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渐渐被人们抛弃和遗忘,它们独有的价值被我们忽视。不可否认工业化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看到过度工业化所形成的生态和资源的危机,现代产品设计中过于追求功能的理性,以及功利主义使产品充满了冷漠感,造成设计与生活的脱节,削弱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伴随着个性消失、人情淡漠、精神焦虑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经历了工业时代浪潮,人们在基本物质丰裕时,就会更注重自我的感受和精神涵义的丰富,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设计需要返璞归真,回到生活的本质需求上,民间手工艺的亲民性和生态性,正是这种质朴生活哲理和精神的体现。有人认为,民间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存在的位置,必然走向消亡,其实并没有所谓一层不变的民间手工艺,它们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适应和演化,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大浪淘沙,在时代更替中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生存和延续下来的民间手工艺,不仅有其存在的意义,更能为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带来启迪。最原始的实用、审美与人文精神就存在于民间手工艺之中,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2)设计不能脱离民众的生活和需求单独存在,民间手工艺牢牢植根于民众生活土壤中,是“最懂生活的设计”,现代城市人,看到民间手工艺物件就有一种亲切感,这即是自然需求的流露,民间手工艺的亲和力和人性化,所体现的也正是人们对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的热爱。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家居产品的需求除功能和外观之外还有个性和品味,简单的工业化产品早已无法满足,并且家居产品设计一旦脱离本土的生活参照,一切的所谓设计或创意都是贫乏而虚假的,而民间手工艺的生存之道就是个性突出并紧跟民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可以说,民间手工艺是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根基和灵感之源。

(3)当今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也预示着现代社会文化的综合性更强,内涵更宽,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械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家居产品设计赖以生存的各方面条件都在发生变化,但蕴藏在民间手工艺背后的自然、人文思想却是可以留存并传承下来的。当代家居产品设计更加倾向于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而这些都只有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从优秀的传统和民间手工艺的本质中去吸收。今天所要发掘的,不是手工产品本身,而是民间手工艺所代表的手工艺精神以及手工艺的造物理念,民间手工艺的价值再现也不在于具体内容,是要抓住其朴素的气质,找到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所在,把新的设计理念与之结合,寻找出适合当代的形式和风格,将其价值融入家居产品设计中。

结束语

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传统的智慧对今天一定是有用的,家居产品设计的创意和创新,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中才有生命力,呈现民间手工艺精神的设计因其朴实无华,故能真正贴近人的需求与生活的本来面貌,所以才是能够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