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77-02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美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患上脑卒中,是美国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其极高的致残率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笔者对58例脑卒中患者从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并应用中医特色疗法等几方面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本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平均 55 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5例,均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
2.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 脑卒中发生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脑功能恢复最快,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 d~14d后进行康复护理。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应该贯穿疾病的始终,且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护理。
2.2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加上偏瘫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大多表现出失望、焦虑不安、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情绪,故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护理成功的保证。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病情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取的其信任。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3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从康复护理的角度可将脑卒中后肢体康复过程分为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步行期和恢复期。
3.1 卧床期 即从发病到病情相对稳定,一般为发病后1~3 d。目的是防止压疮、肢体变形、关节挛缩,促进心肺功能及预防并发症。康复护理内容包括保持抗痉挛、定时变换、关节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做好基础护理。
3.1.1 保持抗痉挛 又称“良肢位”,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每2 h翻身1次,保持抗痉挛。(1)仰卧位:头枕枕头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患侧肩胛下用薄枕垫高,防止肩后缩;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以防后缩,患股外侧垫枕头以防大腿外旋。肘、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置于枕头上,膝关节稍屈曲20°~30°,足底垫软枕,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防止足下垂、足内翻。(2)健侧卧位:患者头部垫枕,避免向后扭转,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胸前放枕头,肩关节屈曲90°~130°,肘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腕垂),躯干大致垂直,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置于前面另一枕上,足不要悬空,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健侧肢体自然放置。(3)患侧卧位:患臂前伸,前臂外旋,将患肩拉出,屈曲90°~130°,以避免受压和后缩,躯干稍向后仰,后背垫枕头,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放置舒适。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向后方,健侧屈曲,置于前面枕头上,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3.1.2 关节被动运动 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关节活动度完整,预防关节粘连和挛缩的产生。活动顺序,先健侧再患侧,先肢体近端再远端(即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要轻柔缓慢;活动范围,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重点进行肩关节屈、伸、外展、外旋、内收,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屈伸,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2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遍,每个动作需要3~5 s完成。切记粗暴与急于求成。
3.1.3 定时变换 其主要目的是使肢体的伸肌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每1~2 h变换1次,每次翻身时应自上而下扣拍背部,以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3.1.4 做好基础护理 急性期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2 坐位期 通常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坐位期训练,内容包括康复基础训练、床边坐位、坐位平衡训练、床上移动训练、ADL训练等。
3.2.1 床上翻身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练习前方上举,并练习伸向前方。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头和躯干翻转至侧卧位,然后返向侧卧位,再向另一侧身。
3.2.2 桥式运动 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的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在患者能较容易的完成双桥式运动后,让患者悬空健腿仅患腿屈曲,足踏床,抬臀。
3.2.3 坐位训练 首次取坐位时,不宜马上取直立(90°)坐位,因老年人和较长时间卧床者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可用起立平台或靠背架,依次取30°、45°、60°、80°坐位,至能保持90°坐位,能坚持30 min且无明显性低血压表现,可过渡到下一阶段的训练。
3.3 离床期 又称起立期。通常在发病后5~15 d。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站立训练、ADL训练等。对一般情况较差、早期进行此训练有困难者,可先站起立平台,躯干功能较好、下肢功能较差者可用下肢支具。也可利用部分减重支持装置进行站立平衡训练。起立训练要求患者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手指交叉,上肢前伸,双腿均匀持重,慢慢站起。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帮助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进食、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和进行自主排泄等训练。
3.4 步行期 一般在发病后的8~21 d,在独立站立达30 min并有移动能力即可进入步行期。内容包括平衡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独立步行训练等。步行应先进行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踝背屈练习。训练时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3.5 恢复期 一般在发病后1个月左右,患者在独立行走50m的基础上进行室外步行,即上下楼梯训练、斜坡行走训练等实用性步行训练,并配合继续肌力训练及ADL训练。
4 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深化中医护理服务。
原则上脑卒中患者一旦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h即可介入针灸治疗,早期不失时机地进行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濡养筋脉,使瘀阻的经络畅通发挥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穴位护理 针灸取穴以选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阳主动,肢体功能障碍,其病在阳,故取手足三阳经的腧穴,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双侧,上肢取患侧肩、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下肢取患侧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可加电针,能刺激周围神经,兴奋中枢神经,有效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配以艾灸,取穴:肩、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每日肢体局部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组方:桃仁15 g,羌活15 g,独活15 g,伸筋草30 g,当归30 g,川芎15 g,防风15 g,透骨草30 g,以达到行气活血、舒筋络,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2
【关键词】 芦山地震;中西医;护理;效果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又发生了多次余震,多地震感强烈,震源深度13公里,累计造成38.3万人受灾。大量伤员被分流至附近各省市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收治68例来自芦山地震灾区的伤员,对他们进行内外科综合治疗、抗感染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后,所有伤员均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伤员均来自芦山地震灾区,其中男23例,占33.82%,女45例,占66.18%,年龄6-59岁,平均年龄(43.2±7.9)岁,骨折患者共43例,占63.23%,其中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8例,脊柱骨折1例,骨盆骨折1例,股骨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三踝骨折2例,肋骨骨折2例,多发骨折6例;软组织外伤19例,约占27.94%,四肢多发软组织损伤8例;气液胸2例,肺挫伤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头颅外伤4例,中度烧伤2例。
1.2 方法 68例地震伤员中,23例采用手术且开复位内固定,按照顾客急症进行处理,局部患处使用碘、酒精灯进行常规消毒后,进行缝合,切除坏死组织、引流等,同时进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术、内固定术以及布朗氏架患者抬高术。10例伤员进行胸腔外科闭式引流治疗,伤员伤口需2天换一次药,并静脉注射普通抗生素,共3-7天。34例患者进行非手术内科治疗,选用或连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病原菌药敏实验调整用药2-5天。68例地震伤员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中西药内服、外敷以及针灸推拿治疗。同时,对68例地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患者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差异P
2 结果
3 结论
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中医护理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西医护理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更强调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出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则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医理论融入护理程序当中,得到的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及时的护理模式[1]。
中西医结合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1)生活护理,伤员大多为少数名族同胞,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各种生活习惯,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在保证不涉及伤员信仰及生活习俗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为伤员提供最优质的环境及饮食,充分实现人文护理关怀[2]。(2)心理护理:地震伤员在遭遇巨大的打击下,会出现情绪不稳、焦虑等异常,护理人员须及时注意并关心伤员,与他们及时沟通,观察其心理变化,并依此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时温和的帮助伤员熟悉医院的外部环境以及医疗技术,与其他伤员建立去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伤员积极面对过去,分析美好的前景,创造更好的新生活[3]。(3)康复护理:对本院收治的地震伤员,不仅进行对症的消炎抗菌治疗,还对其进行中药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能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并能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同时针灸推拿护理也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它能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恢复伤员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减轻肿胀疼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及时指导伤员正确的康复护理技术,并进行肌肉和关节全方位的活动,有助于伤员尽快的恢复肢体运动能力[4]。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地震伤员分别进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有助于伤员在灾难过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和心理的康复,改善心理状态,重拾信心,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车萤, 雷中杰, 何成奇, 等. 1188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分类及早期康复策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6): 657-661.
[2] 张洁, 董万涛, 程晓芸, 等. 中医特色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玉树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J]. 甘肃中医, 2011, 24(6): 64-66.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3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2]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M].1996.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4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癫痫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48―02
癫痫病通俗的叫法是“羊角风”,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是由于大脑皮层神经元突发性异变放电所导致的阵发性、复发性、突然性和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该病病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发病率较高,具有反复性、阵发性、自发性和发作性等特点[1]。如果患者病情较轻,经过数秒到数分钟的时间,就会自动缓解;但若病情较重,就会持续发作,造成大脑严重缺氧,甚至导致死亡[2]。本研究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癫痫患者,并同常规干预组进行对比,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_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癫痫病人。所有患者都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8_70岁之间,通过智能检查表检查显示智能正常,将其他内科、精神科疾病和无药物依赖病史予以排除;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标准判断为部分性发作。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遵照医生嘱托早晚各口服奥卡西平1次;进行生活护理;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增强信息;规范药物使用,定期进行复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度锻炼,情绪保持乐观等。
观察组:在进行对照组护理同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包括中药调治、中医药膳、穴位按摩、运动康复等[3]。①中药调治:按照中医辩证施治,一般癫痫病人可以分为血瘀痰凝型、痰浊痹阻型、痰蒙心窍型、脾虚湿盛风痰阻络型及痰火内盛型,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腑泄实法、祛痰辟浊法、祛痰安神法、健脾利湿、熄风涤痰法、涤痰泻火开窍法等治疗法则进行对症治疗。中药应当由专人进行煎煮,剂量要精准,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②中医药膳:遵循因人施食、因时施食,辨药施食、辨证施食,特殊忌口等饮食调护的原则,开展对病人的辩证施护。建立病人的饮食调护档案,详细制定1周食谱,将饮食宜忌予以明确。比如阴虚火旺、心阴不足的患者应当食用养阴安神、滋阴润燥的食品,早晨可以食用百合地黄粥。避免食用辛辣、燥热的食品,比如葱、蒜、辣椒、海鱼、人参等。③按摩穴位:在间歇期早晚,采取按法和揉法,各个能够起到醒脑开窍、涤痰熄风功效的穴位进行一次按摩,每次20min。这些穴位包括:鸠尾、大椎、腰奇、丰隆、间使、太冲等,如白天发作配申脉,夜间发作配照海,眩晕配合谷,虚烦不眠配神门、人中、间使、三阴交、涌泉、鸠尾等穴位。④运动保健:每日清晨练习半小时二十四式太极拳。
1.3观察指标[4]:在治疗后半年,对患者发作和抑郁情况进行随访。家属要对患者癫痫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和表现症状进行准确记录,医生对记录进行统计,依据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来判断患者是否抑郁,抑郁严重指数=各项积分/80,无抑郁:指数为 0.25 ~0. 5,轻度抑郁为0. 5 ~ 0. 59,中度抑郁0. 6 ~ 0. 69,重度抑郁为0.7 ~1. 0。
1.4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x ± s 表示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均数,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组间均数。P
2结果
2.1两组癫痫患者发病情况对比
干预前癫痫发病频率和持续时间方面,两组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干预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2.2两组癫痫患者抑郁程度比较
观察组7例无抑郁,12例轻度抑郁,4例中度抑郁,2例重度抑郁;对照组5例无抑郁,8 例轻度抑郁,7 例中度抑郁,5例重度抑郁。在抑郁程度上,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3讨论
癫痫是常见多发的精神系统病症之一,属于慢性反复性疾病,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会造成患者行为障碍、人格改变乃至智能全面下降等,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癫痫的病因同外伤、发热、过度悲伤、产后用药不当等有关;目前对其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这关系到遗传、病理、生理和免疫学多方面,是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精神系统疾病,通常每年的发病率为50~70/10 万,每年的患病率为5%。该病给患者带来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将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应用到对癫痫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癫痫患者在进行生理护理和服用西药的同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是 为了通过中医药膳、穴位按摩、情志调护、运动康复,将癫痫患者气脏腑、血功能活动以及整个机体的功能有效改善,从而使得患者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有效提高,这有利于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心理压力的舒缓和情绪障碍的改善。
本研究表明,在采取规范的抗癫痫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单纯性癫痫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癫痫发作的时间和次数有效降低,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增强患者治愈的自信心,让其抑郁情况得以降低。
参考文献:
[1] 岳丽,洪震. 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01):173-174
[2] 孟凡秀. 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22):203-204
[3] 叶晓勤,谢雁鸣. 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方法优势特色刍议[J]. 中医杂志. 2010(S1):175-176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5
【关键词】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165个病人,男96例,女69例,年龄57-93岁,平均(67.6±5.8)岁;脑出血55例,脑梗死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萎缩伴痴呆症3例,患者有0级―4级的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用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2例,住院达到1个月及以上,平均住院天数43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除观察指标,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按摩肢体:双手放于踝关节,由下至上环形向大腿根部按摩10分钟,后握病人小腿,夹稳膝盖,做伸膝、屈膝运动10-20次,增加肌肉收缩;行伸足背、勾足背活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踝关节运动,每环20次,可牵拉、锻炼肌肉[4];之后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脚30分钟,浸泡的同时用毛巾揉搓病人双脚。3次/天,1.5小时/次。对照组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家属宣教和指导,靠家属自觉遵护嘱行为去落实。两组患者入院后评估病情平稳后四肢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观察入院前有无静脉血栓,入院前无静脉血栓才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每周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一个月。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资料不满足X2检验标准,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情况: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见表1.
3 讨论
静脉血栓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具备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两大因素,静脉血栓10%~17%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足背屈痛、局部深处压痛,下肢肿,病人形成静脉血栓后,少部分可以局限在发生部位或者自行消融,大多数要扩散到四肢深静脉主干,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多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如果并发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多数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死亡[2],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占 68.75%[5]。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有:不能在小腿下垫物品,因为小腿深静脉回流会受影响;要主动或被动按摩并活动病人肢体;指导病人多做咳嗽动作和深呼吸运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严格戒烟;药物降低血液黏度[3]。
3.1 病人住院期间,家属主要关心疾病治疗和恢复上,忽视对病人的精心护理,护理依赖病房护士,医务人员宣教的健康教育、护理知识内容不认真掌握;在临床护士超负荷劳动强度下,要让护士去完成健康教育内容中的工作是很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要落实神经内科瘫痪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内容就更困难,所以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大多数流于形式,落实情况差;病人出院后,家属未掌握对患者的疾病护理要点,患者出院回到家庭康复,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少;病人回家后,家庭护理者因为对疾病康复护理知识了解太少,导致病人疾病康复护理措施落实不好,病人就会发生护理并发症,从而使病人的痛苦增加。医务工作者应该让家属在医院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病人回到家庭生活护理、疾病康复护理落实才能到位,最终达到病人、家属观念及行为的转变[6]。
3.2 观察组护士认真督促落实家属干预护理能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家属护理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痛苦,也降低病人医疗费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形成“一人生病,全家防治”的家庭康复支持促进体制[6],使家庭康复促进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3.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更加信任,病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知识由医生查房时多次进行宣教指导效果更好,医生与护士互补,健康知识宣教水准得以提高。资料中病人和家属疾病健康康复知识和病人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能力的提高,与医生和护士认真督促和指导相关,研究人员在落实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时,不但把专科理论知识和自我护理办法教给病人及家属,主要是让病人和家属意识到病人健康康复知识内容措施的落实对他们的责任,这样既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应用和推广,又让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
3.4 护士的整体素质、专科护理知识得到提高。健康宣教和指导工作可以促进护士认真学习,提高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者,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者。
3.5 希望通过我院神经内科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并发症发生产生的医疗费,而且让健康教育内容在病人家属心中根深蒂固,让健康教育走进病人家庭,为病人提供具有专科特色护理,降低病人家庭护理并发症及由此为病人带来的痛苦。此项工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知音, 陈小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9:92.
[2] 王琴琼,杨丽君.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7:79.
[3] 段冬梅.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5 :79.
[4] 谢春芳,张志勤,崔文兰.规范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 5):103-104.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6
关键词: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多学科常见的症状,也是康复科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吞咽障碍的发生增加了病人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再次卒中及死亡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1-2]。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影响吞咽障碍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因此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工具之一,对护理质量管理起着导向作用,可决定护理行为的调整方向,进而直接影响护理效果[3],建立科学敏感并且实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可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4]。我院现有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均为通用标准,对专科疾病护理质量的评价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建立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以评估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效果尤为重要,我科从2018年3月开始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旨在探索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吞咽障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康复医学科3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选择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吞咽障碍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所有病人均通过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5]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3~80(62.29±8.94)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脑外伤4例;住院时间22~67(42.29±13.00)d。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7~81(63.08±8.7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1例,脑外伤2例;住院时间19~65(42.52±12.72)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护理部制定的全院通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督导临床护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人安全目标评价标准、优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由护理部(每2个月1次)、片区护士长(每个月1次)、病区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每周2次)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将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汇总,提取吞咽障碍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
1.2.2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1.2.2.1确立质量评价指标,形成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7年11月科室成立吞咽障碍管理专科护理组[6],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2名全国康复专科护士、2名市级康复专科护士、1名通过3个月专项进修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护士和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小组参考《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实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手册》《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康复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并通过数据库检索有关“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文献,初步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7]在内的4项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咨询市内1名康复医疗专家、2名康复护理专家和临床调研对各项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形成最终评价指标。1.2.2.2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二级指标15项(一般状态评估、吞咽障碍筛查[8]与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口腔清洁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管理、饮食管理、进食护理、有效咳嗽、糊餐饮食配制、口腔器官运动训练方法、误吸的预防、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连续性、动态性)。其中,管理设立三级指标3项:鼻饲病人进食、经口进食病人、喂食者站位;饮食管理设立三级指标5项:营养摄入方式选择、食物性状、食物温度、经口进食工具的选择、一次进食量;进食护理设立三级指标7项:一口量的确立、食团放入口中位置、吞咽代偿技巧、进食速度、进食时间、进食后、进食中病情观察及处理[9-10]。1.2.2.3培训与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评价标准形成后,专科护理组规范了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关护理指导工作,根据指标要求设计了系列相关培训课程,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和培训,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讲解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的意义和目的、评价标准细则、落实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法,时间为2学时;邀请言语治疗组长培训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专科护理组成员分3次分别培训吞咽障碍间接训练、直接摄食训练与操作示范,共3学时,并组织1次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纳入季度考核成绩。在全部培训结束后的2周再次进行强化训练,每日晨会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进行提问抽查,强化培训效果。2018年3月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正式实施,检查结果与责任护士的层级晋升、绩效考核挂钩,以此进行激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日护理组长对照评价指标,随机抽查责任护士管理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质量,客观真实记录抽查结果,抽查过程中若发现责任护士实施欠缺或错误,及时提醒责任护士纠正,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每个评价指标每月至少评估15次,评价结果符合标准用“√”表示,评价结果不符合标准用“×”表示,并以“√”次数/总次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1.2.2.4数据统计与反馈每日由护理组长负责专科护理质量终末数据收集,每周由护士长、助理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督查,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专科护理指标实施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由专科护理组成员专人录入数据,科室质量控制组和专科护理组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把当月专科护理质量下降的指标作为下月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1.3评价标准
将三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一级指标分类汇总,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指标。其中,吞咽障碍评估:按时评估且判断与实际相符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专科护理措施根据病情选择恰当并实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健康教育病人本人或照顾者能大部分回答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护理文书记录:能准确、连续、动态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次(%)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规范专业护理行为,体现专科疾病护理内涵,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在筛选护理质量指标的过程中应考虑“以病人需要为宗旨,以护理效率为原则”[11],因此根据吞咽障碍的疾病特点、并发症及病人安全因素等,我们在制定该指标时总结了以往护理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了相关的指南及专科护理著作,咨询了专家意见,并进行临床调研,最后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同时全面涵盖吞咽障碍护理内容的专科护理指标,重点突出,体现了专科疾病的特点,同时该评价指标可指导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落实护理措施,针对性强且具有实际操作性。为了让全科护士能更牢固地掌握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我们结合评价指标的要求,设计了系列的培训课程,内容涉及对指标的解读、吞咽障碍相关理论及操作示范,培训后进行了考核,使全科室的护士能全面掌握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规范了护理专业行为,体现出专业内涵。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也使护士对管理目标更明确、行为更规范。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过程中,护士为完成和达到相应指标,完善了精确床头抬高高度的标尺,方便护士测量床头抬高高度;设计了陪护教育提示卡悬挂于床头,责任护士见到该提示卡能立即明白该病人及照顾者应该施行的健康教育重点,保证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制作了吞咽障碍病人口腔操健康教育卡,指导病人训练时病人一目了然,能直观且较快地掌握相应内容;利用“317护”平台,制作了多项健康教育内容,定期向病人或照顾者推送,病人的依从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