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Key Procedure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Wang Dong
(Shaanxi Daxigou Mining Company Zhashu Shaanxi 7114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present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ts contents. Besides, the author presents some key procedure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details, as well as how to better its management.
【Key words】The construction unit;Project management
1. 前言
(1)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是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的,它从最初为业主提供招标服务以及施工阶段的监督和管理服务发展到现在的为建设工程的全过程服务,既包括实施阶段又包括决策阶段,其管理服务的内容囊括可行性研究院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工程招标(编制招标文件、评标、合同谈判),材料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监理),生产准备,调试验收,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让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全过程控制和早期控制。
(2)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圆满完成三大目标(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实现;确保工程项目的如期实现;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处于受控状态。)不多见,而“三超一拖”(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拖工期)则屡见不鲜。具体表现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培训、整体素质较低;不能机动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产生效益;漠视工程前期策划、筹备工作,过于偏重施工阶段工作等等。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对项目全过程实现高质量的管理。
2. 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几个重要环节
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项目控制的工作重点在于项目的进度、成本及质量等指标。作为建设方,就是希望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有效控制,减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认为,以下三个环节是工程管理中最关键而有时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即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技术协调及危机管理,下面分别论述。
2.1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1)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可达75%以上,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可达98%.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
(2)在工程设计实例中发现,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随意提高安全系数,造成一定浪费。所以甲方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应认真审核设计,及时发现问题,以免扩初设计批复后,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难以解决。
(3)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因设计不精、设计深度不够而增加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控制造价。即先按项目投资估算控制方案和初步设计概算,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概算,使各专业在保证建筑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分解限额,把技术和经济有效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限额不轻易突破。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设计单位,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使设计优化以降低工程造价。
2.2 技术协调。
2.2.1 建设项目管理,是为满足建设项目对于特定目标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的、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活动。“协调”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协调的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资源供求、信息交换等方面,资源供求与信息交换协调可以统称为技术协调。从甲方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协调的重点,主要是技术信息协调。
2.2.2 技术协调是目前建设项目管理相对较薄弱的环节。对于项目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而言,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自身有较完善的质保体系,有各自较为严密的标准、规范,但各阶段之间需要衔接,必然存在技术信息的相互流动。例如,施工单位对于设计使用功能的理解,以及对变更的掌握,设计单位对于现场和施工动态情况的了解等,都依赖技术信息交流。
2.2.3 甲方的技术协调应从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制约机制、协调程序等方面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内、外部结构。一方面,甲方项目在必须分包时应适度,避免不合理肢解工程的做法。另一方面,项目管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应充分考虑甲方自身的协调能力。例如,工程的材料、设备是由施工总包,还是自行采购,甲方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自身管理能力及经济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有时单从价格角度看是节省了,但却增加了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客观上违背了集约化原则。(2)建立严密的协调管理程序。管理的实践经验无疑是做好技术协调的良好条件,但是真正成熟的技术及信息协调应更多地依靠科学、严密、规范的协调程序,对每个环节进行多方面、多参数的客观分析与控制。强调组织与程序,弱化对个人技术能力的依赖,已是当今项目管理界的共识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2.2.4 从以上论述来说,甲方应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畅通的信息中心,使信息迅速畅达、准确无误地在各系统间流动、转化、落实。
2.3 危机管理。
2.3.1 危机管理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工程风险就是指在工程建设中所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每一项工程的投资都巨大,一旦出现风险而发生的损失也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必须对工程风险加强管理,尽早防范。
(2)危机管理就是企业在总结以往处理危机经验基础上,企业对危机处理的系统化和对危机的超前反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实施危机管理已显得日益迫切。
2.3.2 建设工程危机主要素简析。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的风险实质就是人的风险。建设工程的完成过程就是一系列工程活动的有序而合理的运行过程。工程风险的管理主要有计划、组织、人事、控制、协调等环节中的风险。按管理的过程和要素分析。它主要包括:
(1)高层战略风险,如指导方针战略思想可能有错误而造成项目目标设计的错误等;(2)环境调查和预测的风险;(3)决策风险,如错误的选择,错误的投标决策、报价等;(4)项目策划风险;(5)技术设计风险;(6)计划风险,如目标的错误理解,方案错误等;(7)实施控制中的风险,如合同、供应、新技术新工艺、分包层、工程管理失误等方面的风险。
2.3.3 危机管理的对策。
2.3.3.1 危机预防的关键是通过平时的细致工作,将危机化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
(1)首先,要对工程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如在一开始的可行性阶段,进行风险评估,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还可以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多个企业或部门共同合作,这必然有风险的分担。此外在技术上可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2)其次,应加强预警机制,成立危机管理组织,要做到快速反应和全方位协调。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动态,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以便更好地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风险对策,抵抗可能发生的风险。
(3)最后,应引进并学习国外先进的风险防范方法。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
2.3.3.2 以上三个环节是甲方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点,但这三个环节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其它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的。甲方只有抓好关键环节来完成全面管理,才能真正高效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专业化管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涉及学科众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作为建设方完全没有必要对其有望而生畏之心,因为项目管理不管如何复杂, 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管理,它同样包括为广大管理者所熟知的、一般管理所具有的计划、决策、组织、与控制等职能。只要掌握其内在规律,灵活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就一定能圆满完成项目管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彭烨,关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3).
[2] 傅水龙,建筑施工项目经理手册[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园林绿化项目 施工人员管理
由于生态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对于环境需求也越来越高,绿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一些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不足,出现的一些问题,使绿化工程项目不能很好的发展,结合绿化工程项目的特点,掌握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重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部分,由于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不能有效的管理,造成很多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或浪费,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频频发生,加强园林工程的项目管理,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一.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园林绿化项目建设中首要工作内容要明确。在园林绿化项目中建设中,工作的内容包括多,植物栽种,人工景观设计与施工,庭院设计与施工等等。通过人工的技术,将环境进行美学感官设计,让人们从视觉感官上,得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人工景观的设计与实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态的环境标准,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工作质量,有效的发挥园林绿化工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存在是为了有效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施工建设中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人。
二.建立有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管理
以往人们都在园林路化工程中关注植物所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其实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人工景观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景观亭子,人工假山,观景水池等人工景观,通过初期的人员效组织测绘测图的人员进行园林绿化项目的初期测量绘图,在项目的初期做好测量和合理规划,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营造出绿化主题,让观赏者有景入境,根据项目实施地区特色,设计有特色的景观园林建筑,如在江南主题的绿化工程项目中,就要以具有江南景观的小桥,流水等的诗意色彩的园林尽管设计,对于景观庭院可以采用江南特色的设计原理,对于景观亭台,人工假山,荷塘鱼池等进行带有江南园林特色的设计,在进行相关的施工期,做好施工现场附近气候气温的天气气候影响,土壤地形,水质特性等一些外在的因素,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相关研究调查,有效的分析出施工地区的环境特点,为后期的园林景观施工做好基础。并对相关具有特色的景观建设工程做出专门的管理。
三.园林绿化建设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了更好的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建设是不可或缺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工程组成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对于环境的建设为使用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绿植所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空气的清新,还有视觉上的美感,通过园林景观的建设,让人们从心灵上得到外界环境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真切体会自然的美感。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美学的另一种延伸,园林绿化工程中有很多美学的存在,因为其本身极具观赏性,是人们通过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了解植物专业的相关知识,结合美学的设计,并实施在日常的园林绿化建设中。根据不同的植物特点,对其有规划的配置,呈现出各种园林艺术。
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要通过工程学的技术掌握,园林绿化部门对绿化实施的部分进行根据具体的实地分析设计。结合当地的各方面因素,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自成一格的设计方案。对于设计的方案效果,做出相应的效果图片,通过审核通过之后策划有效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实施的方案。
四.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重要人员管理
好的团队必须有好的管理措施,好的管理措施的实行,才能带动团队的发展,以此看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项目的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对于园林绿化项目工程的相关项目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进度大大提高。
(一)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经理管理
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最为首要的就是项目管理部门的成立,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最初时期,制定相对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对于人员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制度制定的前提一定要以人为本理念。所以项目经理的存在,有一定的监督指挥作用,对于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有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在项目管理中,有很强的说服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对各个部门的技能了解,不至于在管理过程中,技术部门被“门外”人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作为相关项目经理,一定要与工作人员经常沟通工作中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施工人员的各项所长,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种别,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不可缺少相应的人员配备,只有动力完善,才能有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园林绿化项目中施工人员的管理
在园林绿化项目中,施工人员是整个项目进行的动力基础,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要确保人员之间的和谐互助,只有各个阶段人员的努力,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从园林绿化项目工程进行初期的策划考察,到技术部门的科学分析,园林景观建设具体内容的规划制定,再到后期具体实施工程项目的进行,所有的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实施环节。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人员管理的一个重点,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不能缺少,在施工之前,要排查出施工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并按照严格规定执行操作,确保人员施工期间人身的安全。对于违反操作,而对施工产生安全隐患的人员严厉惩治。对于发现隐患,排除隐患的人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奖励。让每个施工人员都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是施工中首要注意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项目有效的进行,先进科学的园林绿化项目工程管理体制,带动着园林绿化项目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从园林绿化项目的重要性中不难看出,现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人们,对于健康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在近几年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园林工程项目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在工作中总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对于园林绿化相关的施工人员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达到园林绿化项目工程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传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绿色科技,2015(02).
[2]曾学彬..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4(13).
[3].刘增学.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特点与管理探究[J]才智,2013(34).
[4].高玉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北京园林,2009(03).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众所周知,在项目的各建设阶段中,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70%左右,而在工程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0%左右。虽然在施工阶段节约投资的空间已经很小,但这一阶段是项目实施的最重要阶段,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如果不很好管理和控制,造成投资浪费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加强建设项目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也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可有效防止浪费。
一、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审批程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工作疏忽、有漏洞或发生不可预见的情况等等原因,造成工程变更。因此,加强现场管理,分清变更原因,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成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重点。同时要先作预算,后花钱,对必要的工程变更,由造价工程师算清由变更引起的造价变化,对变更的必要性作合理的决策。
工程变更应尽量提前,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现场造价工程师应谨慎对待每一项工程变更的申请,认真做好每一项工程变更的造价调整。严格规定工程变更的申批程序,统一采用规定的表格并按其表格的内容要求填写。
一般小型工程变更,由参建各方(建设、施工、设计、监理)代表商讨一致,交工程主管领导批准即可生效;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或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设计变更,在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意见后,可事先作出造价变更概算,将变更概算连同设计申请一起报工程主管领导批准,必要时组织参建各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联席会议,从技术、经济、工期、质量、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执行。如果工程项目重大设计变更的性质或规模超过一定的范围,需要向原项目审批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的,还要进行报审并备案。
因此,在确保工期的质量的前提下,只有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审批程序,才可有效控制不必要的变更。
二、规范工程签证,加强监督管理
工程签证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已签订合同的弥补。如果现场签证不规范,将会严重影响竣工结算。许多工程由于现场签证的不负责任,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动和争议。例如,我们在进行某开发项目结算审核时,发现群房地下室土方开挖签证描述为:施工单位申请“土方现场无法堆放,需外运”,业主和监理单位意见为“情况属实,同意外运”,没有按实际情况写明外运距离、数量等。结算时,乙方申报了105.3万元的外运费用,经审核人员了解和核实,土方实际只有20%左右外运,其余均用于回填和园林绿化堆土等,仅此一笔节约了53.8万元。如果审核人员不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不耐心做好审计解释工作,仅按签证的字面意思去执行,那将给建设方带来经济损失,象这种签证不到位,审计时很容易引起矛盾和争议。因此,规范工程签证,加强监督管理非常必要。业主和监理单位不能在签证单上笼统地签上“情况属实”,应对签证的情况、原因、对造价的影响作详细的说明和分析,以免结算时引起纠纷。
三、加强材料与设备采购的控制
市场经济为建筑材料的供应提供多渠道,材料品种繁多,建设单位预算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材料信息价格和采购“物美价廉”建材,使工程投资得到合理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大型的专业设备、价格比较高的设备、用量大的材料可采用公开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对于一些零散材料、价格比较一般的设备可采用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进行采购;对于一些专供的特殊设备、单一设备、特殊生产的新工艺材料,可由建设单位代表、项目管理单位代表、监理单位代表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造价控制人员共同参与,坚持对潜在供应厂家的历年社会信誉、产品质量、生产规模进行厂内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相接合的方式选择社会信誉好、产品质量优、生产规模大的供应厂家参与竞争,尽可能不采用商供应的方式。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造价工程师应深入现场,了解具体的施工工艺,按照有关计价原则提出新的综合单价。
四、加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控制与管理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及其作用
工程项目合同主要是指对工程的一个承包合同,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承包方和发包方为完成相关的一个工程项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合同。水利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主要指水利建设主管机关、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承包企业以及相应的金融机构依照行政法律法规,以法律手段对施工合同关系进行相应的组织协调及监督的作用,从而处理在施工中遇到的一系列合同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止违法行为,保证施工过程能够顺利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是一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它不但保证了工程项目的工期、价格、质量和安全问题,还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和总体过程,它保障了项目的总控制作用,督促了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监督作用,明确了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问题,增强了合同双方对合同履行的自觉性,通过合同的制约作用和法律效应,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建设方的积极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1 合同条文不够完善,对合同双方的约束力不足
在工程合同的制定上,很多合同的内容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工程招投标方面,有的招投标过于简单,承诺以及邀约并不能作为签订合同的依据。很多建设单位与承包方不使用标准的合同范本,只是单纯的双方出面拟定一个合同,而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致内容以及工程的细节方面并没有涉及到,造成合同的预见性较差,使得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合同涉及不到的范围,当双方需要重新协商合同时,不但会对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因为其中的一些条例达不到共识而引起合同纠纷。还有的合同条款不够严密,话语甚至出现歧义,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必要的政治,因此合同条文的完善对合同双方都起到一个良好的约束作用。
2.2 合同一方不兑现承诺,致使工程项目无法正常顺利进行
施工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是由于一方需要提供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没有及时到位,或根本没有能力提供,致使工程项目无法继续开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前期定制合同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对相关工作开展的具体规定不够详细,使得工作开展比较缓慢,最终工程项目被拖延工期。特别是一些投标项目,有的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参与的人数、设备数量、工期斗鱼合同不符,不能够按照标书中规定的内容去积极履行,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应急性水利工程,需要工作效率高且质量好的施工效果,如果不能按期竣工,那么可能会对防洪抢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 合同管理的基础管理部门管理松懈,个别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对合同项目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是每一个管理合同的工作人员职内之事,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不但对合同不熟悉,甚至有些人员到工程结束后都没有认真阅读过相关的合同文件,认为出现合同问题的概率太小,这是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不足的表现。与此同时,有很多工程记录不够规范准确,资料管理混乱,相关工程实施和竣工的资料不是缺少就是丢失,造成出现合同纠纷举证困难的现象。
三、解决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3.1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合同法律管理观念
我国在工程建筑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日趋完善,尤其是对《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相关的合同管理和工程招标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法律相关规定,因此在合同制定前,当事人需要增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并且针对要签署的合同的相关标准、质量要求、合同履行的地点、期限、相关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内容都有所规定和注明,从而防止合同出现歧义的情况,并增加合同的正规性和严密性,在合同制定的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的合同示范文本,以防止漏项、缺项以及不平等合同条款的出现,并能够规范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2 坚持对合同的审查和跟踪检查,督促合同双方自觉履行合同
对合同的审查保证了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因此审查合同的内容要包括合同条款是否详尽、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建设项目是否具备相关合同签订的条件、工程等级和技术是否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规定以及合同最终签订其相关手续是否齐全。除此之外,在对工程的招标时还要对相关施工单位的企业信誉、注册资金、主体资格、隶属关系、设备及技术条件、财务经济状况以及履约能力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审查,从而保障承包单位的实力和承包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派专门的主管部门进行相关检查,并建立完善的合同考核检查制度,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合同偏差的问题,要与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协商协调解决,出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纠正,对于随意违反合约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从而防止合同违规等行为的发生。
3.3 对合同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
对于工程合同管理,应调配一些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负责管理。在上岗前,要对相关业务内容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能够熟悉合同的相关规定和内容,从而有条理的执行合同规定的条款,充分发挥职责,维护合同的合理合法性,贯彻执行合同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进行短期、中期的专项培训,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前来授课,在工作过程中逐渐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熟悉工作内容,并对相应的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奖罚分明,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工程项目管理之合同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1(13).
[2]黄翠平.工程项目中的项目管理及合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价值工程,2009(03).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准公益信托;立法缺陷;运行模式;政府指导
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了公益信托的地位,但是由于对于公益信托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审批等法律环节的立法空白,颁发十年来,很少有公益信托面世。
在对于公益信托的理解中,公益信托的投资来源于信托资产及其收益,由于公益的受益人是无对价的享受公益,因此公益信托的实施不会有任何商业收益,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公益信托的委托人不仅不能享受任何回报,甚至还要以捐献财产的方式才能参与公益信托。这种高尚的形式,由于对委托人要求过高,因此典型意义上的公益信托在当下中国难以得到发展;而私益信托由于其准入门槛过高,导致一些需要资金扶持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也难以得到发展。论文百事通在资金投向的项目的划分上,除了完全的商业性质的项目与公益项目之外,仍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的商业项目,例如经济适用房建设,虽然购房人仍要付出相应的对价,但这些项目的建设者没有商业诉求,项目用途主要在于解决特定群体的困难,其公益性质不言而喻,但由于其融资规模较大,现行的信托制度设计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因此在公益信托和商业信托之外,有必要创设一种新的信托模式,准公益信托。该信托设计适用于像经济适用房这样的商业模式运作的社会公益项目。
下面我们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来阐述准公益信托的信托模式的有关法律问题。
一、关于公益信托的理解
公益信托,也可称慈善信托,是指出于公益目的而设立的信托,此种类型的信托在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委托人提供一定数额的财产作为信托财产,由受托人管理该项财产,并按照有关信托行为的规定,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运用于举办某一项或某些公益事业。
按照我国《信托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应为了以下的公共利益:
(1)救济贫困;
(2)救助灾民;
(3)扶助残疾人;
(4)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事业;
(5)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6)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环境;
(7)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从上述关于公益信托的法律规定看,公益与私益最根本的区别是受益人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以特定的某一人或某些人为资助对象,而是以整个社会或该社会一定范围内的所有需要该项资助的人为资助对象。这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获得资助的条件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应当理解为,为使社会公众或者不特定的群体或者同一性质的大范围群体受益的应当认定为公益,因为其获益的对象并未被特定化,带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相反的,如果某一获益行为,设定的获益对象是指特定的一人或几人,或者是带有局限性的群体,那么就应当认定为私益,因为其获益的对象已被特定化,在确定的范围之外他人不可享受此种利益。
从信托上来看,如某一信托,它旨在救助全国或某一地区的所有无助的人,则属于公益信托;它仅以特定的某几个人为资助对象的话,就属于私益信托。从公益信托实质方面讲,该信托应该有明显社会利益。从形式层面看,受益人应该不特定。只有受益人不特定,谁都有可能从中受益,才可认为信托具有公共利益实质,从而成立公益信托。而私益信托是要求指定特定的受益人,可以是投资者,也可以是投资者指定的个体,受益具有确定性。
二、从当前公益信托法律规定的缺陷重新认识公益信托的概念
当前公益信托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为两点:
(1)委托人的非营利性,实践中表现为委托人的捐赠方式;
(2)信托财产或者收益直接投资于公益项目(信托财产进行其他投资进行增值不在此讨论之列)。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法律对于公益信托的规定存在的两个问题:完全的非盈利性甚至是捐献使得许多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望而却步。作为资本,追逐高回报是其本性使然,而在中国老百姓还不普遍富裕的情况下,要求其参与公益事业不求回报甚至完全捐赠,很不现实,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何出力的大有人在?说明大家公益之心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广大市民能够参与低回报的信托项目,就体现了其公益之心,集腋成裘,此类的公益项目中,虽然个人投资额度小,但是由于可以参与的人数可观,其规模不可小觑。
其次公益事业是列举性的,那么在对公益没有定义的情况下,如何理解项目的公益性,例如政府的经济保障房建设是不是公益项目?在传统的理解上,我们认为公益信托应该投资于公益事业本身,而如果经济保障房项目的信托资金是投资于开发商而非直接的公益项目本身,那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公益信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于公益事业进行广义的理解,只要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困难群体从这个信托计划的实施中得到了利益,并且实施者没有从中得到利益,均应该认为是公益事业。就经济保障房信托项目而言,经济适用房项目由住建房公司承建,住建房公司在承建人的基础上只获得微薄的利润,这也是准公益信托的关键性质之一,它不是单纯以获利为目的。此次信托的主要受益人为社会广大的购房困难弱势群体,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住房。民法理念“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住房是一个人生存的最起码要素,然而纵观现今全国房市,房价居高不下,普通个体只有望房兴叹,或者花一辈子的时间背上房债,成为不折不扣的“房奴”。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地产的政策,试图稳定房地产市场,从宏观来看,这是一种政府公益的行为。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经济适用房是以满足社会人群对住房的需求的公益事业行为。公益的广义理解,可以扩大公益信托的范围,让那些政府想做而无力做的有利于广大困难群体的事项获得社会上大批小额闲散资金的支持。
从当前公益信托的缺陷看,我们应当将低于一般市场资本回报率、资金使用人不从中盈利、有利于社会弱势全体的信托计划纳入公益信托的组成部分,从而为公益信托扫除障碍,让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让更多关爱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从委托人是否盈利看,我们可以将准公益信托称为营利性公益信托;而传统的公益信托则为非营利性公益信托。这样我们认为公益信托应该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典型的公益信托和准公益信托。
三、准公益信托的运作模式
对于准公益信托应该尽快立法,使之运行具有法律支撑。我们认为准公益信托的基本运作模式应当如下: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6
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立足战略高度开展公益事业?
立足战略高度参与公益事业是由国家电网公司的内在特性所决定的。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服务人口超过十亿人,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拥有近19000亿元的资产,每年销售额超过12000亿元,2009年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产业带动力。社会各界对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公用事业企业有着很高且广泛的期望。社会期望越大,企业承担的责任就越大。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本质上是社会榜样型企业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积极反应。作为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国家电网公司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如今年的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必须作出表态、响应和倡导。如果不对社会重大问题,特别是与企业运营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明确表明态度,实际上会对自身的健康发展甚而生存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对社会进行无序捐赠,那么企业就很有可能沦为各方摊派社会负担的对象,从而重新陷入以前所诟病的“企业办社会”的尴尬。因此,企业需要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表态与回应预先作出安排,并明确制定应对原则和政策。否则企业会面临双重的危险,要么沦为社会负担摊派对象,要么丧失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这实际上正是社会榜样型企业必须立足战略高度看待公益事业的重要原因。
此外,立足战略高度参与公益事业是国家电网公司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企业的社会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社会普遍期望回应的质量。同时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响应政府和谐社会建设倡导的重要表现,更是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业务持续健康运行的内在需要,同时,还是国家电网公司优化公益资源配置的自然选择。
国家电网公司的公益事业战略管理模型
国家电网公司的公益事业支出,按发挥作用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三类:一端是类税收性质的公益支出,另一端是类投资性质的公益支出,中间是共赢式性质的公益支出。
类税收的公益支出,是指公司为保证在社会上存在的合法性而必须发生的公益支出,比如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的捐助。此类费用不是税收胜似税收,具有很强的支出刚性。其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和保险功能;二是促进企业的合规管理和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
类投资的公益支出,实际上确保企业重大决策的重要配套举措。比如对重大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社区发展参与和投入,本质上是为了赢得当地社区对公司发展的认可与支持;对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的投入,这是确保电网发展方向能够适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简单而言,着眼于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而作出的战略性公益投入基本上都可以归为类投资的公益支出。
共赢式的公益支出,是指能够实现企业与特定或多个利益相关方共赢的公益性支出。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和北京电力公司支持公安系统建设公安英模抚恤基金,这实际上是属于共赢性质的公益支出。确保完成好重大保电任务是北京地区供电的重大任务和日常工作的重要特征。北京地区的重大政治和社会活动频繁,一年365天可能有超过270天需要参与完成保电工作。破坏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隐患就是破坏电力供应。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责任归口是在公安系统,与公安系统的长期合作是公司工作的重要特点。支持建设公安英模抚恤基金,有利于形成彼此的信任、理解与合作。共赢式的公益支出的具体类型,取决于企业处理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关系,当然这里的共赢必须基于社会价值创造,否则就会异化为“共谋”。
国家电网公司的公益事业战略管理模型,以服务和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详细分析利益相关方期望和公司公益支出类别为基础,以不断提升公司公益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为保障,挖掘公司内外部公益资源配置潜力,持续改进公司公益管理水平,通过公益资源的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公司发展环境,服务社会价值的创造。
一是立足企业性质和服务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公司公益事业战略,做到公益管理的有战略。赢得社会价值认同、塑造责任央企品牌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司公益事业战略的重要目标。针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各关键利益相关方的不同期望,形成公司公益事业战略,并区分不同性质的公益支出性质,对公益支出的方向、规模和方式作出方向性的部署。
二是结合资源和能力情况将公司公益战略转化为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财务预算,做到公益管理的有规划、有计划和有预算。依照公司公益战略和年度实际,测算分年度的公益支出规模,包括类税收、类投资和共赢等不同性质的公益支出规模和分项目规模,确定年度预算,核定预算支出权限。
三是立足提升和持续改进公益项目管理水平实现公益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做到公益事业开展有制度、有研究、有程序、有管理、有反馈、有监督、有总结。有制度,就是要求在公益项目策划、研究、招标、实施、监督、评价和宣传都要有明确的制度安排。有研究,就是要求对每个公益项目都要区别不同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项目预期成效、管理要求、资金需求和配套措施。有程序,就是设立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建立科学合理、机制顺畅的审批流程,确保所有的公益项目支出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有管理就是确保对公益支出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和重要节点监控,对照预算监测资金投向和使用状况,按照项目预期成效评估项目进展。有反馈,就是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协调机制,定期跟踪公益项目的进展质量、具体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协调项目的具体进展和适时调整。有监督,就是对所实施的公益项目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对内建立项目评价考核机制,对外接受利益相关方监督和社会公开监督。有总结,就是按照规范及时做好公益项目的总结和经验研讨,加强公益项目管理社会交流,建立持续改进公司公益事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长效机制。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公益事业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