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指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指导

康复指导范文1

   泌尿科   周巧莲   张晓谱

现将我院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指导情况汇报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87例,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7.2岁。肾移植术后3个月至2年10个月,平均1 年5个月。    

    二、康复指导 发放肾移植术后自我护理手册,要求患者按手册内容进行科学规范的自我护理:

     1.生理状况的自我护理

    (1)每天量体温

    (2)每天量体重

    (3)每天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4)每天测血压

    (5)穿着宽松服装,防止移植肾压迫

     2.坚持门诊随访

    长期规律在门诊复查。以了解移植肾的功能。3个月以内每2周1次复查,3个月至6个月每复查一 次,1年以后至少3个月复查1次。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就医。

     3.严密注意以下情况

     (1)急性排斥反应:发烧、血压升高、尿量减少、移植肾区胀痛、血肌酐升高等

     (2)药物性肝损害:纳差、腹胀、黄染、肝区隐痛,常见原因为环抱素和硫唑嘌呤引起。

     (3)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急,发热、畏寒、咽痛、全身酸痛、咳嗽咳痰。易诱发排斥,处理以预防为主。      (4)腹泻:多为不沾饮食引起,易诱发排斥。

     (5)粒细胞减少:多为硫唑嘌呤引起,立即停药,严格隔离,预离感染,应用升白药物。

康复指导范文2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出血 脑梗死 康复护理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对脑卒中患者利用徒手肌力检查法和Brunstrou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病期内各阶段的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进行指导、训练。

运动障碍康复指导

卧床期间的基础护理:从保持患者身体及床铺的清洁开始指导,对有吞咽障碍者指导进行吞咽训练,训练面部肌群活动,进餐时选坐位。长期卧床者,为减少褥疮发生:①应做到定时翻身,至少每2小时更换1次。②尽可能把床置于水平位,减少切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可用气垫床,同时保持床单干燥无皱。③骶部褥疮者,应左右侧卧位,并交替进行。

急性期(软瘫期)护理:通常指发病或病情稳定后1~2周,相当于BrunnstromⅠ~Ⅱ级,应在早期开始康复以预防废用,但由于家属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知识,特别需要社区专业医护人员的康复护理指导,使患者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

被动关节活动:对完全偏瘫的患者,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扩大至全范围,每日2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动作避免粗暴造成软组织损伤,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的活动。

主动关节活动:偏瘫肢体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要进行主动活动。早期的床上主动性康复活动都是在拮抗着抗重力肌痉挛的或姿势下进行的,特别是在软瘫期过后,不要轻易进行抗重力肌的肌力训练,以防出现严重的痉挛。

肌肉按摩:按摩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

卧位护理指导

一定要让患者正确的摆放,将肢体置于抗痉挛。

患侧卧位: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有助防治痉挛。

健侧卧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

仰卧位:脑卒中患者应以侧卧位为主,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应避免半卧位,因该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指导

恢复早期指痉挛期,相当于Brunnstrom Ⅲ~Ⅳ级。一般为病后2周~3个月左右。这一时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利用各种技术降低痉挛,进行分离运动训练,使运动模式趋于正常。肌力和速度训练不宜进行,以免过多的用力使痉挛加重。

肢体训练: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训练,即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原则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坐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三级平衡。

站立的平衡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多次反复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

步行康复训练:步行时先原地踏步,再练习迈步。若患者抬脚有困难时,可在脚上系一条绳子,由扶持者协助脚迈步,逐渐过渡到自已扶持物体行走。

对患者要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如站立相时,应重点训练患腿的负重能力,如摆动相时,应练习幅度较小的屈伸交替进行的患侧膝关节的独立运动。

语言训练指导

脑卒中患者会有焦躁、忧郁的情绪,我们指导家属热情、耐心地开导患者,同时根据失语的类型、性质、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精神症状、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等因素制定语言训练计划,常采用示教-模仿法。

恢复期康复护理指导

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Ⅳ级后,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进一步产生精细、协调、快速的随意运动,可考虑肌力训练,步态姿势也需要进一步纠正。

步行前应扶持立位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双替前后迈步、重心转移训练,然后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进行改善步态训练,重点纠正划圈步态。

上下台阶时要注意开始“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训练方法。对于肢体功能恢复不理想的患者,为适应日常活动,须采取一些代偿性措施,其目的是让患者逐步达到生活自理,更重要的是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少对患者心理的负面影响。

后遗症期康复护理指导

后遗症期一般指发病1年后,患者功能恢复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向前发展或发展极慢,主要是因“废用”或“误用”造成的,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康复性矫正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要指导患者学习使用代偿性技术,如手杖、轮椅、支具等。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坚持训练,防止功能退化。另外,还可以到社区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理疗或到专业医院装配矫形支具等。

心理康复护理指导

心理康复要贯彻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脑卒中恢复期应鼓励患者进入社区康复室,参与集体康复训练,这样患者之间可以相互鼓励、模仿、竞赛,产生连带感、集体感、回归社会感,消除孤独自卑感,取得康复的最佳效果。

结 语

脑卒中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属密切配合,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坚持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使康复护理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脑卒中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大部分时间和内容需要在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有效的康复指导,是社区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基本保证。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着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护理训练促进了代偿和重组的产生。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给了患者静态的、被动的抗痉挛的合适;对被动患肢活动的刺激,增强了患侧的感觉刺激输入,降低了患者对偏瘫肢体的忽略;对健侧肢体的训练,促进了其对患肢恢复的影响。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道,充分发挥神经中枢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经过日常生活运动训练,促进了随意的、协调的、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周士枋.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研究及康复进展[J].中华物理与康复杂志,2002(7):437-439.

康复指导范文3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治疗指挥

近年来脑血管意外患者有增加趋势,并向年轻化发展,脑血管意外是当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物手,它的致残率占据各疾病的首位,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四高征之称,据我国医学调查统计,脑血管意外发病率为200/100万每年,新发生的脑血管意外约150万,死于脑血意外患者近130万,而存活者约有75%致残,在统计病学调查中,脑血意外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最高,随着医疗诊断和抢救持技术的提高,脑血意外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幸存下来的脑血意外患者后期程度治疗与护理上不足,导致患者的致残率有抬头趋势,不但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由于我国医疗资源有限,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后,基本上都转移到家中自然康复,基于目前医疗资源、经济状况、卫生状况、文化层次的影响,给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难度,同时也给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要求广大医务人员到社会中干预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与治疗,开辟了由临床转移到家中康复治疗的新模式,使脑血管意外患者度过康复阶段,保证了健康治疗、护理干预、康复持续性。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对脑血血管意外康复阶段治疗上进行治疗上进行做出一综述。仅供参考:

1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治疗如何指导

1.1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照护者对康复治疗工作认识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出院转移到家中的脑血意外患者需要康复期治疗,而这一项任务自然落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及家属(照护者)身上,所以广大医务人员必须做好对患者康复期的宣传,并向照护者讲明家中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克服心理缺陷,克服信心不足,鼓励患者及照护人做好家庭康复的干预工作,并列举康复者范例,使患者及家属增加康复期治疗的信息及勇气。

1.2做好康复培训工作,发挥患者及照护者的主观能动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治疗训练应及早介入,最好在患者出院前,教会照护者做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要做到手把手的教,做到不漏每一个细节,训练手法要到位、标准、规范,除了障碍功能训练外,还应建立用药上的指导,患者心理障碍上的护理都应给予明确干预。

1.3做信息沟通工作,定期进行康复测评为了做好患者康复阶段的治疗工作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地址、各种信息,以便互相进行沟通和随时解答患者出现存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纠正治疗护理上的不足,而且康复治疗阶段的患者定时、定期进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C)测评,肢体功能采用BRLNNSFOM分级的和FUG-MEYER体运动功能评阶法,待患者肌力恢复到III级时,以患者自主运动为主。

1.4做好患者心理障碍干预,使其有意义地进行康复治疗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特别是幸存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碍,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是为突出,占总人数的20%-50%。脑血患者由于失能状态和病程的迁延,都存在着恐惧焦燥、等心理问题,有些患者还存在着依赖、自责、轻生等急切心理,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的情结,既能使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还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因此心理障碍给予及早及时干预,在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康复起到极其康复作用。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治疗阶段,一但发现患者心理障碍,医务人员及家属应当理解,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做出相应的心理指导。

1.5做好家庭团结工作,打造良好的和谐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及和谐的环境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治疗的最佳条件,与患者经常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和生活需求,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及指导治疗要有耐心、责任心。多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要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消除焦虑、抑郁、自责和依赖,使其有效地配合康复治疗。

1.6做好护理工作,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在脑血在患者康复治疗阶段应做好基础护理,在治疗中护理工作应跟上,主要是基础护理,如患者的生活起居、嗜好、体温、血压、大小便,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等。脑血管意外的发病与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患者的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进高钠、高脂肪饮食均可加重病情发展。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应多吃些维生素C的蔬菜及水果在平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对于长期卧床病人应加强皮肤、口腔、方面的护理,避免并发症合并症出现。

1.7做好压疮预防工作,减少患者出现新的痛苦压疮也称褥疮,是昏迷及长期卧床病人易出患的合并症,一旦患者出现压疮,患者会增加新的痛苦,同时会增加照护者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目前在治疗压疮上无特殊方法,只能预防,除了给患者勤翻身外,应加大被压部位皮肤护理。

2脑血管意外康复治疗阶段,家庭治疗现在问题及对策

2.1家庭康复治疗上的现状问题就目前脑血管意外发病年龄段而言家庭照护者缺乏,其主要是现在家中人口少,如果子女有上班人员,照护者人手明显缺失,另外加上治疗经济消耗过大和突如其来的家庭突发事件的打击。使照护人员的思想压力无法解除,处于疲惫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康复治疗工作的实施。

2.2家庭康复治疗上受到影响因素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全身营养不良,如再伴随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糖,并急性发病严重,并发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疾病,在相互作用下家庭照者护者必须采取综合性康复治疗与护理,而在复杂的综合症面前,照护者缺乏某些治疗及护理常识,也严重地影响康复期的治疗护理干预。

2.3家庭康复治疗阶段干预能力差前面已提到人手不足问题,另外脑血管意外康复治疗,护理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工作,如果照护者思想准备不足,出现体力透支严重,加上康复者的不配合会导致使某些照护者亚健康状态加重,降低了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力。一但患者缺少较好的家庭支持治疗,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和继发病出现,严重地降低了康复者的生活质量。家庭照护者在家庭康复治疗中还存在以下6大类信息要求,依次为康复治疗,疾病相关知识,生活护理,并发治疗前心理护理、技术指导。有研究表明脑血管意外康复治疗患者长期家庭照顾任务、会给照护者带来沉重的负荷,并严重地影响其身心健康。

2.4对策克服目前康复治疗的家庭现状、定期给患者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传授新的治疗知识及护理知识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取得信息支持,克服麻痹思想,照护者从思想上做好长期康复治疗准备、照护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广大医务人中员应及时向照护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并鼓励患者密切配合家庭康复治疗工作降低其负荷。

康复指导范文4

1 临床资料

2006年8月—2008年8月本科收治偏瘫患者35例,其中女16例,男19例,未婚者4例,35例患者从入院即进行康复治疗,同时重点加强心理指导,并贯穿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2 偏瘫病人的心理问题

偏瘫病人在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原因主要与偏瘫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运动功能、经济状况、参与家庭活动的能力改变,以及就业能力的改变等方面有关,从而导致患者的心理平衡失调,从而就产生一系列的病态心理。

2.1 急躁。一旦发病,患者便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给生活上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都需别人照顾,加上病情恢复慢,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急燥情绪;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寄托于康复工作者快些指导和帮助他们康复。这些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使病人产生焦躁情绪,主要表现为在训练中情绪不稳、易怒,怀疑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由积极转为悲观。

2.2 恐惧。由于偏瘫病人大多数为老年人,而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有更大的恐惧心理。由于年老生理储备能力低,体弱多病,自理能力差,大多数怕痛,害怕活动,担心过早活动对以后有不良影响,甚至拒绝。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心理工作,打开病人的心结,对病人要耐心的讲解,深入沟通,了解原因后对症处理。

2.3 对后遗症的疑虑。许多偏瘫病人对疾病的后遗症无法接受与理解,有时会发脾气,一位正在上班年龄的患者抱怨说,我住院治疗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不能够去上班啊,走路可以了但手还不能写字,我还有许多事要做。尤其是4例未婚的患者更是惧怕后遗症,由于后遗症引起的种种抱怨,担心的问题更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情,情绪波动较大。

3 对不同心理类型偏瘫病人的心理治疗

3.1 对急躁型病人的康复。

3.1.1 康复工作者一定要用和蔼的态度对待病人,病人越是有快些恢复的想法,我们就越要和患者讲清患脑部疾病恢复时间较长的原因,同时又要鼓励患者去积极的面对。脑部受伤要比骨骼、肌肉、其它任何脏器等损伤都恢复得慢。神经细胞坏死不能再生,只有启发和诱导其它脑细胞去代替失去的功能[2]。

因此康复人员在训练中,任何语言的不当和细微的面目表情都可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对康复失去信心。然而对他们的微小的一点进步给予鼓励,则都会使他们精神振作。所以,和蔼的态度和微笑的表情对病人是否坚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3.1.2 要给患者康复训练以正确、科学的指导。因为指导失误也会导致患者对康复失去信心。有些人一律采用同样的方法,这样不但疗效不明显,反而使患者延长了恢复的时间或失去了康复的机会,这样会造成患者新的心理创伤。

3.1.3 经常主动和病人交淡,及时的发现病人康复中出现的新的心理问题,及时的为病人打开心结。

3.1.4 由于患者康复的大多数工作是在家属的配合下进行的。所以对其家属和护理人员要进行偏瘫疾病知识的培训。医生给康复训练指导后,首先要让家亲属领会,然后按照医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反复训练,尽量为患者增加康复训练的机会。

3.2 对恐惧和后遗症的疑虑型病人的康复。针对那些对疾病恐惧和对后遗症的疑虑型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从“病”本身的角度去解释它的发生,发展等,耐心的解释中风后遗症的存在,并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后遗症,采取不同的辅助用具,尽量减少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对退休的老人,尽量多安排一些老年人活动,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可以替代患肢,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健肢的娱乐活动,以实现自我活动价值。对于上班的患者,可以和其家属及工作单位联系,尽可能的为患者安排适合的岗位,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让患者感觉到自己仍然是“有用”的人。利用其他的娱乐设施如听音乐,下棋,看书等等,使患者的心情保持舒畅,使他们减少或忽略疾病所带来的不便,慢慢习惯与适应,同时医务人员应定期上门康复指导,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建立健全的网络与电话联系,针对患者病情提供可行的辅助用具并对症指导,解除顾虑及烦恼。

4 讨论

35例偏瘫病人中出现心理异常的病人有32例,经过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后23例生活上可以基本自理,并且积极的去面对生活,11例因身体功能难以恢复而长期卧床,生活需要家属照顾,1例患者因病情加重己死亡。心理主要是脑的机能,因此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也是以脑的发育为基础的,在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时,因为生理、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绝望、抑郁、厌世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增强胜任感和充实感,同时使患者感到有足够的力量面对现实,从而加快神经功能的康复,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姚菊峰,张继敏,孙静,等.脑卒中患者生活满惫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5,35(11):684-683

康复指导范文5

【关键词】 偏瘫;康复;护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认识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往只重视急性期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护理和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做法已经在逐渐摒弃。我院康复科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将现代康复的理念、技术和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对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入院24~48 h内实施了心理护理和康复措施的早期介入,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脑卒中瘫痪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45~49岁6例,50~59岁16例,60岁以上26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缺血性脑卒中37例。肢体处于弛缓期的36例,痉挛期12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确诊后,出血性脑卒中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给予早期溶栓,改善微循环和脑保护营养治疗,在护理中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对照组)。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

2.1 早期康复护理的依据 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为患者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肢体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内容、合并症、年龄、体质、心理特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遵循循序渐进、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安排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内容。

2.2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

2.2.1 良肢位的摆放 头转向患侧,一个枕头置于肩下面,保持肩部向前抬起。上肢放在枕头上,肘和腕伸直。掌心向下,大拇指和手指张开。一个枕头置于髋关节下面以防止骨盆缩回或向后降和腿向外旋。如果腿完全无张力,放一个小枕头在膝关节下面,使它保持稍屈曲,避免腿外旋。一个软枕头置于足底,防止下垂僵硬。

2.2.2 按摩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慢而快,2次/d,每次20 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1]。

2.2.3 被动运动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无论意识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运动的顺序是先上肢后下肢,上肢的顺序是肩、肘、腕,下肢的顺序是髋、膝、踝,主要是各关节的屈曲、伸展和抬举活动。

2.2.4 主动运动 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随意运动的诱发。

2.2.5 床下训练指导 出血性疾病不能直接由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床上平卧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的过程。其中,站立对于行走是最重要的。

2.2.6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可指导患者进行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拨算珠、捡豆子等自理活动。

2.3 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2]

2.3.1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顾,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和减轻因疾病导致的心理创伤。患者意识不清时,应及时和家属沟通,详细说明脑卒中所引起的后遗症的严重性和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以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并指导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患者的疾病。

2.3.2 床上锻炼期 休息时注意良好的肢位摆放;对于尚无主动运动的肢体进行屈曲、伸展和抬举等被动活动;对于已经有部分活动的肢体在被动活动的同时鼓励主动运动,练习抬举和屈伸。练习缓慢抬头运动,待有力时练习仰卧起坐,以练腹肌,再练习平稳挺胸,挺起腰部,并配合按摩肢体20 min,2次/d。锻炼1~2周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2.3.3 坐位平衡至站立期 在床上坐位练习后,再扶患者于椅上,练习不用手扶能坐稳,逐渐增加坐的时间,能坐稳后,练习扶床架站立、坐下,再站立,反复练习,因膝关节无力站稳时,可在膝前床肢上缚一带软垫的木板。患者在此期上肢出现痉挛和连带运动,进行抗痉挛手法拉开各个关节抑制连带运动,同时强调上肢的主动活动。锻炼1~3周坐稳后可逐渐进行站立训练。

2.3.4 站位训练期 3~4周后协助患者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和肩同宽,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患者肩关节协助患者站立;锻炼1~2周站稳后可逐渐进行行走训练。

2.3.5 行走训练期 5~6周进行步行锻炼,锻炼时注意姿势。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屈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至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

3 体会

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得到正规康复,充分挖掘恢复潜能,使日常生活能力(ADL)明显提高。出院后功能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改善,因而在脑卒中瘫痪患者中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脑卒中患者肢体恢复的规律,为患者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应当注意抑制姿势和反射、促进正常活动形成,故要患者康复过程中均应贯彻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观念,强调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回到社会中去。

参 考 文 献

康复指导范文6

【关键词】实践意义;社区康复;健康指导

1康复步骤

1.1康复评定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来界定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脑卒中病人一定要尽快进入康复期。康复治疗患者接受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只要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发展,即可行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24-48小时,出血性脑卒中2-4天即可。精神性病人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及时发现病人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来应对。伤残病人康复训练主要在家庭,可以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而尽早展开,以便使患者尽快学会康复锻炼的技巧,尽早回归社会。

1.2康复器材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伤残来选定康复器材。康复器材可以代偿失去的功能,补偿减弱的功能,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借助康复器材可以使残疾人缺乏和减弱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根据社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康复对象的训练需求购置或制作康复器材。比如扶手的安装,轮椅的选择,配备简易的坐厕凳,辅助防滑橡胶等都需要专业人员的辅助指导。

1.3制定康复训练表制定一个完整的流程表,按步骤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评价和再评价,分析研究后进行更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4指导进行康复训练机构式康复的资源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伤残者、慢性病患者和后遗症对康复服务的需求。社区康复是为社区中的伤残者、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的理想途径。所以现在对社区康复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在专业人员的指导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和记录,训练要充分调动残疾人和康复对象的主动积极性,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还应力求使训练项目活泼、新颖,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通常可以把一个繁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动作分阶段完成。

1.4.1保持良好的患肢位卧位时,上肢轻度外展,手微屈,掌心向上,前臂保持旋后,以防治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形成,下肢的髋、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背伸,预防下肢形成伸肌痉挛的异常模式以及垂足畸形。

1.4.2早期以被动肢体训练为主,逐渐过渡到辅助运动和主动运动,同时鼓励患者多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训练,坚持从近端到远端,由卧位到坐位再到立位的全身训练。

1.4.3在恢复过程中易产生的废用综合征加重了患者功能障碍及肢体畸形,如肩痛,肩手综合征等。我们通过正确的肢体摆放,关节肌肉的本位刺激,来抑制异常的屈曲模式,使肢体肌张力趋于正常,以促进关节运动和功能的恢复。

2进行心理指导和安抚工作

充分尊重患者,与他们建立平等、和睦、协作的关系,对患者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信心。在社区康复和定期随访中,提供和教会患者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找出代偿的办法,发挥残存的功能,通过反复、艰苦的训练逐步达到完全独立;对其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康复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实用的康复手段及方法,并能在家庭中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治疗残疾或防止残疾的发展。

3保证社区康复病人档案的齐全

建立社区康复病人的档案,有利于掌握病人的病情,保证病人定期复查,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已都纳入危机管理系统。所以,必须加强社区康复病人的疾病档案管理。除了交待病人自已保存好一份病案外,社区康复机构应给所有的社区康复病人建立健全疾病档案,及时补充疾病检查资料,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有条件的单位可对疾病档案采用微机管理。

4语言治疗与护理原则

要有针对性,治疗前要通过语言功能评定,弄清患者语言障碍所在、类型及程度,以便明确治疗方向。综合训练,注重口语。在口语训练时,应配合相同,内容的朗读和书写,以强化训练。因人施治,循序渐进。可以从患者残存的功能入手,逐渐扩大其语言能力。治疗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及兴趣,先易后难,有浅入深,由少到多。要逐步增加刺激量。配合心理治疗,方式灵活多样。当治疗取得进展时,要及时鼓励患者,使坚定信心;患者情绪饱满时,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难度。适宜的语言环境可激发患者言语交流的积极性。其中,家庭训练十分重要。对有多种语言障碍的患者,要区别轻重缓急,分别进行处理。

5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初发的精神病患者要及时登记上报,评估病情以后及时送专科医院治疗。出院后及时家访,了解恢复情况,交待注意事项。用药一定要单一、长期及时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尽量每日一次服用、家属做好监督。在充分掌握患者心理问题的种类、性质和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让他有充分的信任感,消除诱发病情发作的不良因素,对症下药方可凑效。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广泛支持,做好康复期的生活帮助,就业、婚姻、安全防范等工作,使精神病患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就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冰,王晓荣,张春玲.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