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启蒙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的启蒙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的启蒙教育

儿童的启蒙教育范文1

儿童的天性是自由的、主观的。如,学生虽然投入地进行了美术活动,却不能完成教师指定的题目。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更会产生评价上的问题,按统一的标准评价,儿童无法获得真正的发展,而掌握灵活的评价标准似乎又很难。较为自由的课外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更灵活、更宽容,同时也需要在教育目标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因为不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的美术活动只是一种媒介,承载着儿童对美术的热情、对自己思想感情的探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对美术技巧的实践。评价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感受,不当的评价会使儿童产生挫折感,失去绘画的兴趣。教师应积极鼓励儿童放飞想象,诱导儿童自发地表现内心的情感,这样完成的绘画作品才是成功的,应该得到教师的赞赏。

二、以逐步深入的美术专业技能为内容

首先,对审美经验的培养。不要排斥教儿童画一些形象,教师恰当的示范与讲解可以提供给儿童直接、生动的视觉感受,对初次接触绘画的儿童更有效。临摹一些优美的、线条简单、特征明显的形象,儿童不仅可享受用线造型的乐趣,掌握绘画基本功,也能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宣泄。同时,随着画笔下的形象逐渐呈现复杂的结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也会逐渐增加。其次,对造型能力的培养。美术是视觉艺术,观察感受是美术最基本的活动,是儿童绘画创作的源泉,也是美术教学的出发点。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可用几何形概括法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所画的物体。实际上这是一种概括的过程,结构再复杂的物体,通过几何形概括也能显得有规律、变得简单。教师还要引导儿童注意细节,这是观察训练的重要部分。如画西瓜的花纹,不仅要画出弧形表现立体感,还要表现锯齿形变化,要注意弧线的开始和结束都要归于上下两个中心点。最后,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是形象思维使视觉表象和记忆表象得以升华的审美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儿童根据情境自由发挥想象。如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临摹时,不以“像不像”为标准,可以随意想象。在儿童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教师要把他们指引到一个新鲜地方而不划定范围,让他们随意走向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体验,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画面中表现出丰富的、有个性的主题。

三、以灵活、宽容、鼓励的态度主导活动形式

当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时,绘画活动以外的形式可以引导儿童继续其绘画活动,这样做是让儿童找出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分出作品的好坏,可避免不恰当的评价挫伤儿童的自信心。教师应参与儿童的作画过程,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儿童一起作画不是单纯帮助儿童完成作品,还要指出某种技法的不足,或突出作品中的优点部分。一幅儿童的作品经过教师的改造会有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可以分辨出来的,毕竟儿童的审美角度与成人的审美角度是不同的,成人讲究的是完整性,儿童更注意局部或感官刺激。参与学生绘画,最大的好处是能对学生的画表示关注,同时进行因势利导的评价。教师在布置儿童自主作画的题目时,必须让题目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喜欢画画的儿童都有自己固定的表达主题,如,男孩爱画机器人,女孩爱画自己和鲜花,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很明显的联系。儿童的画应该是一种自由的情感表达,稍有强迫,就会产生勉强或不自主的表达。

儿童的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提高;道德;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71-02

我们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学习中,尽可能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选择幼儿喜欢的、有趣的童谣游戏进行,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到童谣的学习之中。使幼儿主体性的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让幼儿学习童谣,而且使幼儿在学习童谣活动中发挥出主体性,更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探究能力。

幼儿的道德启蒙学习和表现一般都是在成人的指导下的自主行为,离开了幼儿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动都难以对幼儿产生积极的效果。我们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时,主要是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学童谣活动中,实现幼儿的道德启蒙教育的主体性,提高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有效性。比如让每个幼儿夸夸自己,夸夸同伴,老师肯定幼儿在道德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优点,又如开展我是班里小主人活动,帮助幼儿树立主体意识。通过童谣中语言,参与了童谣的情境表演、童谣游戏,激发了幼儿对道德认知的思考,提高幼儿参与道德启蒙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道德启蒙的主体性。而童谣教育正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激发幼儿的成就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每次童谣学习我们的老师一般都要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或游戏,教师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表扬,让幼儿表演或游戏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能力弱的一些幼儿更加通过老师的表扬、鼓励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激发了幼儿的道德启蒙主体性。

如我们的中(1)班在教幼儿学《家有奶奶真幸福》的童谣时,他们就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游戏的方法学习童谣,让幼儿自主的扮演童谣中角色,戴上小头巾、系上小围兜,扮演奶奶,当念到"大年初一过新年,奶奶忙着做糖糕"时,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做年糕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拿起"年糕"表演吃年糕的动作。"正月十五元宵节,奶奶磨粉做汤圆"时,同样,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搓汤圆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拿起"汤圆"表演吃汤圆的动作。"五月初五端午节,奶奶采叶包粽子"时,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包粽子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拿起"粽子"表演吃粽子的动作,最后几句童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爱表演各自的动作"糖糕甜甜真好吃,汤圆糯糯味道好,粽子香香品种多,家有奶奶真幸福"。在活动中幼儿的道德的主体性都能积极的表现,如幼儿积极的参与童谣游戏,在游戏中学会了关爱别人,尊敬长辈等方面的道德认知,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关爱他人的情感,在活动中幼儿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又如童谣游戏《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手绢丢到哪里去,手绢丢在好朋友的后面。"在活动中幼儿都能体现出自己都有好多好朋友,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非常高,而且很自信,甚至回家自豪的表演给父母家人看,得到了父母夸奖,在学童谣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信性更强了。又如童谣《我是家里小主人》、《红绿灯》、《让座》、《我们都是好朋友》、《蚂蚁搬豆》等,孩子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童谣游戏的表演,积极的扮演自己的角色,主动的招待客人,完全的投入到整个的童谣游戏活动中。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教师以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有目标的选择童谣进行教育和培养,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幼儿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与表现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幼儿实现学习内容内化为自主的态度能力和习惯,形成了幼儿积极参与童谣学习活动的氛围,提高了幼儿道德主体性,达到了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有效性。

道德感和道德情操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情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从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的。而且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我们的道德教育从幼儿的情感启蒙入手,注意了对幼儿移情训练。培养幼儿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培养幼儿道德启蒙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消除。 所以我们在课题实施中选择了情感丰富的童谣,创设了幼儿学童谣的良好环境氛围,在情感童谣的熏陶中培养了幼儿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 童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幼儿,而且要求幼儿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能表现和体现道德行为的能力。所以我们创编和选用的童谣内容都以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的特点,让童谣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情节,巧妙地让幼儿掌握道德情感,使幼儿认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应该学习什么。当幼儿感受到童谣美的时候,才会激起爱的情感和模仿的愿望,愿意把美好的东西见诸自己的行动。

如我们大(1)班的案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人"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关心同伴,因此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甚橹匾。幼儿在家还是由爷爷奶奶照料一切的所以他们想不到去帮助别人,在我班个别幼儿从来都不会去关系别人,有时看到同伴摔跤不是去扶他而是笑他,这种现象让我感到我们的孩子太冷漠了,没有爱心。所以我就利用童谣《弟弟摔倒我扶起》"弟弟走路不注意,摔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帮他洗掉手上泥,我比弟弟大一岁,关心别人胜自己。"

儿童的启蒙教育范文3

关键词:《猫和老鼠》;古典音乐;儿童音乐启蒙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05-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作为孩子家长越来越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来看待早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启蒙更是家长们几乎必选的启蒙方式之一。音乐对人的智商、情商、记忆、认知等等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们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美国动画而言,声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个性的描绘,用音乐预示即将发生的事及控制情绪的转换。这样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古典音乐与动画处于并列和相互的关系,不再是音乐服务于动画,而是两者合二为一,这使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冲击力,对孩子启蒙教育影响较大。

一、古典音乐的内涵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形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从广义上看,古典音乐在西方很多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欧洲的创作艺术,更是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来说,音乐按照发展的阶段来分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大类。现如今,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般是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所创作的音乐,我们统称为西洋古典音乐。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乐往往会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经典和高雅的代表,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指的是一种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的音乐,是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量古典音乐大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音乐作品在许多动画片中被引用。由于这些音乐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动画赋予生机,也使得虚拟的卡通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

一般来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美术设计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场景的设计都会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声音彼此间的搭配,这些在当今的动画制作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虑在前期结合一定的古典音乐,创作者很可能从心理学视角将古典音乐要素的色彩引入,进而体现出画面的音乐韵律感,甚至音乐的画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变化甚至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节奏韵律的,角色造型、场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远近实虚,也是有节奏韵律的。《猫和老鼠》通过对各种交响乐和管弦乐的使用来表现剧情,而汤姆和杰瑞的动作也和音调的变化同步。没有任何语言,在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张的动作,就能够被深深的吸引,从而尽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古典音乐在《猫和老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配乐是为剧情的需要服务的,它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场景的过渡,画面的转移,卡通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运用相对应的音乐元素,从而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名为《好莱坞音乐厅》的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交响乐团的指挥,身着燕尾服,手拿指挥棒,派头十足,而老鼠杰瑞这时也赶忙来凑热闹,也想来指挥这场音乐会,而汤姆猫对于老鼠杰瑞的到来却完全不欢迎,其恶劣的态度惹恼了老鼠杰瑞,从而老鼠杰瑞进行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汤姆猫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指挥,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挥全场而告终。在这一集中所用到的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小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而此时汤姆猫隆重登场,指挥范儿十足。在汤姆猫的指挥下,乐曲也逐渐舒展开来。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老鼠杰瑞也适时登场。在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关注的则是汤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锋,而它们之间的火花也与整首乐曲的演奏契合起来。当老鼠杰瑞决定实施行动来对付汤姆猫时,全曲进入最,在波尔卡舞曲的欢快节奏下,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告终。

再如在名为《猫的协奏曲》的这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钢琴演奏大师,为我们倾情演绎着弗朗兹·李斯特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在汤姆猫进行演奏的同时却无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从而展开杰瑞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特点,饱含着李斯特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汤姆猫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乐曲由开始的沉重压抑逐渐进入欢快跳跃的部分,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仿佛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一如既往的是汤姆猫不敌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战中,汤姆猫已无力招架,整场表演则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猫和老鼠》中还有许多很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在名为《飞行猫》的一集中,汤姆猫为了捉住金丝雀和老鼠杰瑞无意中学会利用裙伞做成了飞翔的翅膀,当他得意且悠然地飞起来时,我们耳中能听到欢快的圆舞曲调,这时我们听到的乐曲,正是“钢琴诗人”肖邦所创作的《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这首身心都在跳跃的圆舞曲在此时为汤姆猫插上了翅膀。这些悦耳的乐曲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并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音乐启蒙的第一课。

三、《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

(一)听觉注意力的培养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动画对儿童启蒙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其中画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对儿童听觉注意力培养的影响非常明显,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视听两个层面的艺术冲击。例如,在《猫和老鼠》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汤姆拼命追赶杰瑞的场景,而在这一场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钢琴声、猛烈的鼓声和响亮的锣声,再配合频繁的色彩变换和场景切换,能让儿童对动画片有种别样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感染,增强儿童的听觉注意力。

古典音乐中不同作品、不同场景、不同乐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听觉差异,对于儿童启蒙而言,好听的音乐对于儿童以后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与判断。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乐器种类以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等等,都在刺激着儿童的听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启蒙的魅力。

(二)音乐形象的初步建立

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音乐启蒙教育时期音乐的熏陶作用、规范性等都会对儿童音乐形象的建立产生很大影响。相信《猫和老鼠》对儿童的影响范围应该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杰瑞和汤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与背景古典音乐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高兴时、搞恶作剧时、悄悄做事时等等场景灵活生动的音乐,能让儿童听到音乐,即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音乐产生的效果。

音乐形象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乐背景的影响差异问题。在《猫和老鼠》的作品中,音乐是作品的灵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过画面的效果,汤姆的出现经常有种“伪绅士”的感觉,而老鼠杰瑞的出现常有一种明星闪亮登场的范儿,音乐贯穿于作品之中,儿童通过其中的音乐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对美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对于儿童启蒙时期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能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儿童年龄到3岁之后就开始识别不同旋律之间的差异,4岁之后就有音乐的节奏感,5岁之后就能分辨声音的响度和美感,6岁之后就能有音乐的欣赏和协调能力,7岁之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进一步完善,9岁之后对音乐的美感认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辨别和判断能力。因此说,不同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启蒙时期的音乐教育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猫和老鼠》的作品中,实现了人物形象与音乐虚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背景音乐相协调,让儿童在观看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置身于动画之中,去学习、思考、领悟其中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儿童音乐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感觉以及对于肢体的协调性的控制都是在发展的,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能在心灵上产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产生有意识的心理动机。

四、结语

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成才至关重要,音乐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感、思维、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启蒙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首先,《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整体意识。其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节奏意识。再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欣赏意识。最后,《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审美意识,一些经久不衰的曲目带给儿童足够的美感,视听效果通过神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导孩子客观理解音乐的整体性美,达到音、心、形的完美统一,使儿童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世界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冬昕.古典音乐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2(01).

[3]王晓璐.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J].艺海,2010(09).

[4]李刚,孙丽娟.动画与古典音乐的联姻[J].文艺争鸣,2010(18).

[5]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6]陈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显民族个性——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影,2011(02).

儿童的启蒙教育范文4

【关键字】钢琴启蒙;兴趣;激发;培养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学前的钢琴教育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促进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在非智力方面,能够磨练意志,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高雅的气质,开拓视野。而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是完全天生的,必须靠后天的激发、培养。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呢?

一、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材,激发钢琴学习的兴趣

目前,幼儿钢琴教材种类繁多,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趣味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教材。《哈农》、拜尔、车尔尼599等是最常用的基本功练习用书。但由于它的纯技术性,对大多数入门的幼儿来说,这类教材显然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缺少趣味性,激发不起兴趣。因此,要做到少而精,但决不能取消,要根据幼儿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进来。

除了基本功教材外,还要多选一些幼儿非常熟悉的中外儿歌,选择标准是每首曲子要有标题和形象的图画,音符大,印刷清晰,旋律活泼、和声悦耳好听;每一首曲子都有清楚地技术、乐理或音乐的重点;如《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选》等。由于每首曲子都有标题、图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且颜色鲜艳、清晰、音符较大,阅读起来容易,幼儿对这类教材都很喜欢,有利于保持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并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我要弹”的要求。

二、寓教于乐,激发钢琴学习的兴趣

(1)绘画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教授乐理,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认真坐好听教师讲授天文般的理论,是不符儿童心理的,若让孩子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寓教于乐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堂课,讲解左、右手及指法标号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手分别放在一张白纸上,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按其手型用手描绘出来,然后在手指上标明12345,孩子们会非常感兴趣,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课堂内容。另外,把彩虹的七种颜色与唱名、英文单词与音名结合起来,增强了趣味性也便于记忆。并且不同颜色的标签贴在钢琴上相对位置,使乐谱、歌唱、钢琴三体合一,感受到它们之间密切的联系。

(2)歌唱式:钢琴的世界离一般幼儿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缩短这种距离而使音乐自然进入孩子生活,要解放孩子的耳朵放开心声,有些孩子对音乐没有感觉,甚至充耳不闻,变得麻木,倒不是耳朵有什么缺陷或本身讨厌音乐,而是没有进行音乐开发。因此,在教琴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原则:通过钢琴学习音乐!歌唱是最能直接表达心理感受,直抒胸怀的。幼儿大多喜欢唱歌,把会唱的歌曲用钢琴演奏出来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学习弹奏前,先教会孩子唱谱,填上歌词,伴着优美的旋律,再移到钢琴上弹奏,能减少负担,便于表现作品,当熟练掌握之后,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弹奏教师歌唱,提高了趣味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节奏式:这种方式可增进师生感情,在节奏游戏当中,轻松活跃的对话气氛,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习音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幼儿不再认为学习钢琴是件艰难枯燥的事情,从而更加愉快地接受学习。以节奏为中心可作以下训练:

a.在教师指导下双手拍节奏;b.按乐谱标记左右手分工打不同地节奏; c.用鼓打节奏,注意强弱;d.学生打鼓,教师弹奏;e.教师打鼓,学生弹奏等。

(4)移调式:在熟练掌握一首乐曲之后,把旋律在钢琴上移到其它调性上演奏。最初由短小的单旋律开始,一句一句地进行反复,上下行自由地转移弹奏。这样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调性要领,引发他们的创造想象力。在教授《“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时,由原来的C-F-G进行二次移调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都能基本完成。同时,把三种调性连接不断地演奏,加长乐曲的篇幅,也训练了幼儿的综合表演能力。

(5)联弹式:钢琴教育最重要而艰难的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感觉反应能力。面对众多的观众,能自如地演奏,取决于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和心理素质,这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起来。在《汤》教材中,大都配有联弹、伴奏部分,通过相互协作练习,能促进这种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愉快合作的练习中,有种成就感,同时向人们展现一个新的广阔的音乐世界。

三、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音乐耳闻目染的影响,对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中,家长可常放些幼儿感兴趣的音乐、钢琴曲,如音乐故事、幼儿歌曲等,也可以带幼儿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从而使幼儿在音乐环境中喜欢音乐。同时要培养其练琴的习惯,如每天的练琴时间段最好严格固定下来,轻易不要变动。这样,可以借助规律的作用,使幼儿逐渐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保持幼儿练琴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不吝啬褒奖,耐心诱导,为其创造表现的机会

儿童的启蒙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J6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69-01

幼儿的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整个钢琴学习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注意老师教学与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本文着重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探析,希望能有借鉴作用。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训练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径,也能促进儿童听觉、视觉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还能在艰苦的训练中培养儿童坚强的毅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学习钢琴,能达到十指灵活而独立的运动,左手和右手都能得到较为均衡的、高度独立的训练,不仅使儿童的眼、脑、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还能使儿童的组织、协调、阅读、记忆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孩子通过学习钢琴,可以了解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了艺术修养。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最佳阶段

对于幼儿学习钢琴的时间界定,我们从对参加第三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的三十三位钢琴家开始学钢琴的年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其中一位是从2岁开始,三位是从3岁开始,六位是从5岁开始,八位是从6岁开始,七位是从7岁开始,各有一位分别是从8、9、10岁开始。由此可见,参加此次比赛的钢琴家有85%是从3-7岁年龄段开始学琴,该年龄段是幼儿学琴的最佳年龄段。学琴年龄太小,钢琴键盘的重量使幼儿柔软的手指难以适应;年龄过大,则会错过幼儿对艺术感知和训练的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

三、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关键是兴趣培养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注意力只有5-10分钟,5-6岁幼儿的注意力最多20分钟左右。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不但要掌握正确而熟练的钢琴演奏技法,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特点就要偏向于儿童化、趣味化。

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和对钢琴的“琴趣”浓淡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对钢琴的“琴趣”才能提高孩子弹琴的“兴趣”。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如带孩子到公园去,到田野花丛中去,让他们聆听蛙鸟叫声、风雨汽笛声,让孩子对声音产生兴趣;又如,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启发孩子感受多种节奏,让幼儿多听音乐,通过比较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欲。通过鼓励和表扬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使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对钢琴学习的要求,并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

四、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基本方法

钢琴启蒙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音乐发展之路。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应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和演奏技巧,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形成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才能保证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成功。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正确的弹奏姿势。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应从正确的弹奏姿势训练开始。练习者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向前倾,身体要正对键盘的中央,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手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高度保持一致,双脚自然放松地放置于踏板前。训练者要坐得端正而不僵硬,肩背放松,坐到琴凳的1/3处。训练者手的姿势应当自然放松、手指弯曲成半球形,掌关节撑起,肘部放松,五指立起来,用手指端肉垫部分触键。从一开始就保证科学的弹奏姿势,才能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渐渐体会到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二是训练注意力的提高。钢琴训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教育训练过程,它要求学习者有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和刻苦的学习能力。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的、整洁的、没有其它干扰的环境,琴上不要放一些引起孩子分散注意力的小玩具等。在辅导孩子练琴时,要充分利用孩子注意力集中这一段时间练习重点内容或新授内容。当觉察到孩子的注意力已不在琴上时,应该让他休息一下,再重新去练,效果会好许多。

现代社会,钢琴学习已经成为学龄前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第一选择。要让幼儿在钢琴的学习中对乐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弹奏,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学习的兴趣,塑造出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斐岚.试谈幼儿钢琴教学[J].人民音乐,1980(5).

[2]樊禾心.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术的训练[N].音乐周报,2000.

[3]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儿童的启蒙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改进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少儿教育的思维也在逐渐转变,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表现出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少儿,更要注重对其音乐的启蒙教育。当前,西洋乐器受到了少儿的广泛欢迎,社会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乐器都有良好的启蒙教育机制,但是涉及中提琴的启蒙教育却较少,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少儿中提起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概念

中提琴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中提琴是一种独立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中提琴逐渐成为一种辅质的乐器,但由于中提琴仍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所以中提琴教育还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相对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体积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因而少儿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少儿时期音乐启蒙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体较小的小提琴取代。这种音乐启蒙教育模式忽视了中提琴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因此,重新树立中提琴启蒙教育的地位是当前在少儿启蒙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三、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中提琴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为我国的中提琴行业提供人才,但是当前的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对小提琴的严重依赖,从而影响了中提琴的教育效果。因此,要着力解决中提琴启蒙教材缺乏、学生数量稀少的现象,并深刻认识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柯曦.浅议中提琴初极启蒙教育[J].教育探索,2011(32).

[2]陈燕.音乐艺术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雷霞.谈少儿音乐艺术启蒙教育[J].儿童美育,2009(29).

[4]桂平.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