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技术

康复护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8-89-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20年矫形外科发展进步非常快的领域之一,它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纠正畸形,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身心整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改善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28例,术后疗效肯定,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患者好评。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对术前术后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患肢的功能锻炼指导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60~69岁16例,70~79岁9例,80~89岁高龄3例,平均年龄6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头坏死7例,骨性关节炎2例,关节成形手术失败1例。伴有高血压6例,伴有糖尿病5例,高血压及糖尿病2例。手术采用髋后外侧切口。手术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及时行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骨科较大的手术,而且老年患者年龄偏高,已经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只有患者战胜自我,放下思想包袱,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患者进入病房后,要热情接待,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患者熟悉环境,有信心,打消恐惧心理,耐心向老年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此类手术多次成功的先例,与家属一起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对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前后护理计划,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指导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让老年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方式、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手术及术后的康复训练[1],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1肢体关节功能锻炼指导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为预防并发症,入院时就要教会患者各种锻炼方法。术前训练患者坐位和卧位排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指导正确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2.2.2饮食指导,以加强营养支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术后伤口愈合力。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

2.2.3术前常规准备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化验和备皮、皮试。根据医嘱术前用药,术前6h嘱病人禁食、禁水,术前导尿、灌肠并留置尿管。如患者较紧张可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同时,术前1d按医嘱静脉输入抗生素。

2.3术后护理

2.3.1基础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并发症。由于麻醉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相对减少,加上术中出血,手术创口疼痛等原因,可出现低血压,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全身及局部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如渗出液多,应告知医生。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及时应用止痛剂。每日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4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2.3.2指导正确搬运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护士一定要指导正确搬运,托住患侧髋部及下肢,尤其是保持髋部稳定性。平卧6h,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2]。用皮肤牵引或穿防旋鞋固定。两下肢间放一软枕或全髋海绵,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在患肢制动的前提下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从健侧置入便盆,不可牵拉和抬动患肢。如患者疼痛,则不放便盆,在臀下垫一次性床垫和卫生纸,保护好床单并清洁肛周皮肤[3]。术后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保持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

2.3.3注意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受压、扭曲、脱落,术后引流管一般在24h后拔除,因为引流管保留时间太长会增加感染机会。注意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对留置导尿管者应加强会阴护理,每天用典伏消毒会阴,指导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争取术后2~3d内尽早拔出导尿管[4]。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术后康复指导

加强与老年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使每个患者都明白,加强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3.1床上功能锻炼

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2h 1次帮助抬臀、按摩,以防褥疮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务必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卧位应以平卧或半卧为主,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座位时尽量靠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小于45°[5]。因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在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止痛后可帮助其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等,同时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3.2离床功能锻炼

术后4~5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3.3自理能力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增强自信,促进机能康复。

4 出院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坚持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

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大多数的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剧烈的活动。术后6周内注意做到“六不要”,即不要双叉;不要患侧卧位,侧卧时两腿间放一软枕;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厕。注意安全,防止摔倒。6周内避免屈髋超过90°,髂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座位站起,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上下楼时,掌握上楼先迈健肢,下楼时先迈患肢这个原则[7],一般大约2个月后可弃拐行走,完全负重要在术后3个月。

复诊时间为术后3个月,但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5 小结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日益显得重要,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8]。本组28例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关节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6个月复查,均解除了关节疼痛,不同程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是能否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宁宁. 骨科康复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

[2] 杜克,王守志. 骨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4.

[3] 陈静. 循证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60.

[4] 金爱冬,叶国风.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07,6(2):102.

[5] 姚蕴伍. 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丛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33.

[6] 陆静波. 骨伤科护理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

[7] 陆明媚. THA术后早期下地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725.

康复护理技术范文2

方法:对12例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的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疼痛护理,重点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等。并对其进行5~36个月随访。

结果:经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训练,患肩活动总体满意。

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手术后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 康复指导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0-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在不慎跌倒时容易发生骨折,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保守治疗的方法已部分被手术方法代替,关节置换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2008年7月~2011年10月,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36个月,平均随访(26±9)个月,功能评定参照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肩关节评分系统(ASES)进行评分,平均为81分,评定为满意。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的情况出现。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能参加不负重工作。现将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69~83岁,平均(76±7.5)岁,其中8例为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4例为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术前常规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均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人工半肩关节假体。手术时间在受伤后2周内进行。

1.2 护理体会。

1.2.1 心理护理。详细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年龄、文化程度,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的宣教。平时在床边办公时,我们利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语言及抚摸,拉近距离,以达到减轻交流的难度与障碍,让患者愿意主动说出内心的想法,更好地为治疗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搭建沟通的平台。

1.2.2 术前护理。

1.2.2.1 及肿胀的护理。保持肩关节中立位,用肩肘固定带固定,移动病人时需托扶住患肢,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早期采取局部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1.2.2.2 为病人作好如下准备。做好常规的各项辅助检查,详细了解病史,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术前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3 护理人员的配备。由经验丰富的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带班组长,与管床医生密切配合、沟通,指导责任管床护士护理工作并根据病人的情况详细制订康复护理计划。

1.2.3 术后护理。

1.2.3.1 一般护理。术后根据麻醉师指导予以取合适卧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各管道通畅情况,注意患肢皮温、色泽、感觉、运动、肿胀及伤口敷料渗血、术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患肢用三角巾悬吊固定,置于70°外展和10°外旋位,抬高患肢,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避免患侧卧位。行患肢由远到近的按摩,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并进行观察及评估,警惕有无手指麻木、肢体青紫、出血等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出现,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处理。

1.2.3.2 引流管护理。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因不当等引起管道脱落。本组病例未出现管道脱落、引流不畅及引流液过多现象。

1.2.3.3 疼痛护理。术后切口及康复训练时疼痛应针对手术情况作相应解释、劝慰;指导放松技巧及通过不同方式分散注意力等;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剂,使病人得到安静休息。

1.2.4 康复功能训练。在主管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及损伤情况,骨质疏松程度,假体的位置,有无其他合并伤,有无内科合并症,有无术后并发症等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将康复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1.2.4.1 第一阶段(术后0~2周)。病人全麻清醒后即行手指伸屈活动,术后手臂用悬吊巾固定在70°外展和10°外旋位,悬吊巾固定2周。

1.2.4.2 第二阶段(术后2~4周)。2周后,只允许进行被动、辅活动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避免主动屈曲和外展肩关节。

1.2.4.3 第三阶段(4周以后)。术后第4周开始,增加辅助下的主动性活动练习。包括患者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扩圈的半径运动等。

1.2.4.5 第四阶段(8~10周)。术后8~10周开始无限制性的肩关节活动练习。一般在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可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2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其中8例患者活动范围满意,1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出院,出院后在家中按医生指导自行功能锻炼。术后10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下移大结节与肱骨干骨性愈合,右肩关节能完成梳头及端碗等动作,能外展至90°,生活基本能自理。2例肩袖肌力不足,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的情况出现。

3 讨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一项较新的手术技术,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的康复指导训练是保证病人顺利康复和保持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关键,护理人员掌握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尤其是术后有系统、针对个体进行康复指导、训练。术后不主张早期功能锻炼,待局部组织存在部分愈合及连接后再开始活动度锻炼,国内姜春岩等[2]采用术后颈腕吊带严格制动2周,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练习从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术后系统、积极的康复功能锻炼,将最终影响患肩关节的功能恢复程度。由于本组病例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仍须大量病例及长时间随访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晓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康复治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607-609

[2] 姜春岩,朱以明,鲁谊,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大结节不同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6,26(7):459-464

[3] 贾曼,占松莲.高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指导.护理学报,2006,13(9):57

康复护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措施;康复指导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total hip arthrop lasty ,THA) 是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极好的人工材料置换由于各种原因所破坏的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的一种手术[1]。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且年龄多在70岁以上,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机能衰退,并且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引起死亡,因此做好老年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骨折的护理尤为重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解除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方面具有良好效果。随着生物材料和外科技术的进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日益提高,其中护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自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创伤外科关节病治疗中心住院病人100例,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年龄 75~87岁。股骨颈骨折48例,股骨头坏死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严重风湿性关节炎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本组病人均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条件,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

1.2 方法对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做好出院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2结果

本组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未发生褥疮及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9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例患者伤肢由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经下腔滤网植入术溶栓治疗后康复出院。。

3 讨论

3.1病人入院护理

3.2术前护理

3.2.1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效果,术前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告之手术方法、手术疗效以及注意事项,向其提供一些有关手术及康复过程的资料,了解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和意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和恐惧;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3.2.2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 术前3d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的尿潴留和便秘。患者入院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臀中肌训练、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直腿抬腿训练、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伸屈运动等。

3.2.3一般护理完善各项检查,加强营养。每天饮水2500 ml以上,预防尿路感染。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吸烟者禁烟,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帮助和指导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

3.3术后护理

3.3.1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术者大多为高龄人群,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患肢末梢血运的变化,应用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持续吸氧4~6L/min,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3.3.2 引流: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负压不易过大,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等。若引流量过多且颜色鲜红,则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输血。引流管一般在术后48~72h拔出。如发现引流液引流量>100ml/h时,应通知医生密切观察。

3.3.3护理:术后指导“轴线”翻身是护理的重点内容,防止脊柱扭转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翻身时由2名护士进行。术后平卧6h以压迫伤口止血,6h后轴线翻身,1次/2h,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3.4预防压疮的护理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压疮的预防至关重要。病人早期先避免翻身,可通过健侧肢体支撑、抬高臀部的方法来减轻对骶尾部长时间的压迫。同时也可以在病人臀下按摩,以促进骶尾部的血液循环。

3.4出院指导 向该出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清楚出院后注意事项,患侧髋关节的正确活动及保护方法,加强营养,防止脱位等并发症,定期到医院检查,若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一般在手术后两周切口拆线可出院【3】,术后1个月内不宜长时间坐位和站位,坐位时重心后移,身体前屈不能大于90°。出院3个月内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逐步加强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训练,由扶双拐至单拐至弃拐,患髋由部分负重至全部负重,不跑跳、不下蹲、不侧卧、不持重物。

总之,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多为老年患者,因病患影响活动,有长期卧床病史,全身机能衰退,患肢肌肉萎缩,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为提高手术效果,对THA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由于假体有使用寿命,容易发生假体松动塌陷,需要二次更换,目前有待于解决。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术后有计划地指导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翘璇,曾小芳,江朋,等. 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 : 273 - 274.

康复护理技术范文4

方法:对36例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结果:患者经过系统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充分的术后护理和患肢的康复锻炼,科学的健康指导,是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13-0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部分高龄股骨颈骨折及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病人,它能有效解决髋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多为老年人,大多生理功能衰退及伴发多种疾病,使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对康复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科于2008年2月~2010年10月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65~92岁。文化程度中专5例,中学10例,小学18例,文盲3例。

2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2.1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老年人体质弱,手术创伤大,术后24h内应密切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2.2切口引流管的护理。手术创伤大,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在引流过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和堵塞,每30分钟挤压记录一次,如发现引流液流速过快每小时>100mL,应通知主管医生,必要时加管30min放开。术后24~48h后当24h引流量

2.3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h,在双腿间放置一三角形垫防止髋部内收及外旋并减轻疼痛,患肢保持15—30度中立位,脐部垫一软枕,防止髋关节脱位和避免神经的不必要压迫。

2.4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灾难性”的并发症,往往造成手术彻底失败。据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5%,甚至达10%。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术后预防感染尤其重要,注意保持切口局部有无感染迹象。术前消毒病房,预防切口感染。监测体温变化,如术后2d体温不超过38℃考虑为假体反应所致的一过性发热,1d后体温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2.5饮食管理。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护士针对老年患者制定健康平衡膳食,加强高钙低脂易吸收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质和各种自制的果蔬汁(针对牙齿不好的老年患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

2.6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并发症,发症率为50%~70%。故术后应积极预防血栓的形成,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情况,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肺栓塞。

2.7术后预防脱位。搬运患者及使用便盆时要特别注意,应将盆骨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动作。指导患者翻身、取物、下床的动作应遵循一个原则——避免内收屈髋。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肢体有无内旋或外旋,局部有无疼痛和异物突出感。如有上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明确有无脱位,及时给予复位。

3康复锻炼指导

3.1康复锻炼的目的。老年患者因怕疼或担心关节脱位,不敢活动患肢。先让患者了解术后锻炼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和肌肉的张力,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动量。告诉患者只有患者康复训练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手术真正的成功。

3.2康复锻炼的内容。术后前2d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股四头肌和臀肌的收缩。术后第3天可指导患者坐起,坐位时髋关节屈曲小于90°。如是骨水泥固定,术后7d可下地站立。先在床上坐起,如无头错,可坐在床边适应,屈髋小于90°,下床时,双手可扶助行器。使患肢负重为体重的30%,站立5~10min离床时协助患者把臀部移至健侧床边,需双方托住患肢,健肢先着地,患肢再着地。上床时,指导患者先向患侧转身,协助患者抬患肢至床上,再抬健肢。正确指导患者步行训练和用拐,患肢不负重移动,先迈健侧腿,患肢跟上。患者刚开始下地行走应使用双拐或助行器,必须有人看护,防止患者摔倒。

3.3功能锻炼应注意的问题。因为患者年龄较大,术后切口疼痛,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早期活动,所以要向患者讲解早期锻炼的目的、重要性,疼痛严重者在功能锻炼前可应用镇痛药。进行肌力练习和关节活动练习时,练习强度、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进行调整,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康复时期功能恢复情况制定有效的符合个体差异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时调整锻炼时间、方式及强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血管疾病患者禁忌过分用力的等长练习,运动时要注意避免闭气动作。老年患者不宜使用拐杖,建立使用助行器。

4患者出院指导

出院后患者必须使用拐杖,健侧手拿拐杖,至没有疼痛及跛行时逐渐弃拐,以减少患侧的负重。指导患者正确上下楼的方法,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术后6周禁止下蹲拾物、坐矮凳、盘腿、翘二郎腿、坐沙发。座便时要用高座便器。穿鞋时不能过度屈曲髋关节。术后较适宜散步,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防止关节脱位。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出院后注意预防感染,对扁桃体炎、疖肿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感染。

5讨论

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日臻完善,手术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技术水平,科学规范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同样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应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积极引导患者进行适时、适量的康复功能锻炼,使其日常生活行为趋于健康,有效降低术后关节脱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手术目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 前足肌肉缺损;外科皮瓣;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113-01

前足即跖骨以前的部分,皮肤几乎紧贴骨面,不仅血液循环少、而且邻近又缺乏足够有效的皮瓣。由于外伤致前足肌肉缺损,足弓骨质暴露,移植修复时,采用小腿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所需血管蒂较长,易受牵拉,影响血循环,皮瓣不易成活,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前足缺损患者,采用上述术式,恢复前足的主要组织结构,通过护理,康复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前足缺损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8~51岁。采用小腿游离或带蒂转位皮瓣移植术。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术后及皮瓣移植的意义和必要性,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确保术后患者能积极配合。

1.2.2术后护理

1.2.2.1基础护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按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②室温恒定在25~30℃,相对湿度在50%~60%的病房环境。③做好生活和心理护理。④病区内绝对禁烟。

1.2.2.2皮瓣的观察与护理①术后7 d内每30分钟观察1次并记录,皮瓣吻合口有无红肿和活动性渗液,细心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和湿度,并行毛细血管充盈度实验。②患肢制动,以减少皮瓣张力。③观察足趾有无淤滞及肿胀,询问患者切口疼痛程度。④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血管解痉药及抗凝药物。

1.2.2.3 异常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是预防和及时处理皮瓣移植后出现血管危象的重要手段,是决定皮瓣能否存活的护理关键[1]。本组1例术后14 h发生动脉危象合并感染,皮瓣颜色变白、温度低,切口处有黄色渗出液,采用远红外线灯局部照射,每次15 min,每日3次,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后皮瓣仍未成活。另一例术后22 h发现皮瓣蒂部的血运差、红肿、压痛、伤口渗出液多,将患肢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采取有效措施,24 h后,针刺皮瓣无血液流出,判断有皮瓣静脉血管危象,且上3/4处皮下淤血。足趾呈紫红色,故行患肢截肢术。

1.2.2.4 出血和肿胀的护理术后观察敷料的渗血情况。如果敷料渗出少,术后3 d内不宜打开敷料换药,以避免突然减压使皮瓣下产生血肿,如果敷料渗血较多,应查明原因。出血量多伴有皮瓣血供障碍者,应立即手术探查。术后初期皮瓣稍有水肿,是外伤和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约10 cm,一般在术后72 h可改善。

1.3康复训练

早期功能锻炼可增加肢体活动性和预防并发症,有助于损伤部位的恢复。术后3周为软组织愈合期,重点消除水肿,促进渗出物吸收和神经恢复,以伤口Ⅰ期愈合为目的,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3]。①带蒂皮瓣固定至少需要3周,术后伤口包扎时要尽量将健趾外露,以免影响活动。②手术部位炎性水肿消退,开始患趾的屈伸活动,动作幅度缓慢增加,以不引起局部疼痛为限。③皮瓣断蒂后,健趾做最大幅度的屈伸锻炼,患趾做被动和主动活动。④揉转皮球,锻炼足趾和踝关节的各种功能及协调动作,尽快恢复足及足趾的灵活性。

3周后,如果皮瓣存活良好,可去除局部制动。鼓励患者逐步加强踝关节训练,先是在床上进行不负重锻炼,嘱患者主动跖屈或背屈直至患者感觉疼痛。刚活动时,需密切观察肌皮瓣的血供情况。4~5周后可轻度负重活动,从拄拐到扶手杖行走。此时,肌皮瓣尚未完全恢复,应尽量避免局部的直接反复摩擦。7周后逐渐增加负重及运动量,直至患者完全康复[4]。

2结果

除2例因局部伤口污染严重,导致皮瓣失活,给予行前足截肢术;其余15例皮瓣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

3讨论

手术后定期密切观察移植皮瓣,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管危象,是皮瓣得以成活的关键。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郭忠岩,杨威.显微外科皮瓣及复合组织移植术后护理经验及教训[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24-25.

[2]宫怡文,王曾涛.拇指腓侧皮瓣嵌入第2足趾改形法再造拇指术后血液循环观测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12-514.

[3]徐晖,文卉.前足缺损修复重建术后观察与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 (9):519-520.

康复护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手术护理 康复指导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3月行股骨颈骨折手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闭合穿针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5例,男67例,女38例;年龄61~80岁,平均69.03±6.42岁;文盲30例,初中以下43例,高中及以上32例:住院天数19~34天,平均22.6天。

手术护理

术前护理 术前做详细、全面的全身各系统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并发症,进行全身综合调理,减少手术风险,降低死亡率。

心理指导 本组30例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及抑郁症状,这种负性情绪对骨折愈合及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所以术前心理指导至关重要。讲解有关手术、麻醉方式、疾病有关知识、注意事项,列举手术成功的案例,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做好患者及其子女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担心花钱多的思想顾虑。加强患肢功能锻炼,踝关节运动,行股四头肌舒缩功能活动。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防止大便干结、尿路感染及结石,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训练,术前1天常规皮肤准备并用无菌巾包扎。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备好抢救物品。正确指导搬运,托住患侧的髋部和下肢,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另一护士托住健侧髋部和健肢,其余人员协助,将患者平放于床上。两腿之间放梯形垫或软枕,保持患肢15。外展位;患肢小腿处垫海绵垫,使足跟悬空,防止足跟发生压疮:必要时患肢给予皮牵引,忌内旋位。注意搬运时一定要同步进行,严防动作不协调而致关节脱位。

麻醉清醒后护理 可将床头摇起至患者感到舒适的高度,但一般≤30°。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活动患肢,可以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足背屈伸运动,每个动作保持5秒,然后放松,反复练习。必要时可对下肢由下向上按摩,以促进静脉血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翻身时不能患侧卧位,只能向健侧肢体倾斜30°~40°,患肢髋关节不可过度屈曲、内翻、外旋。

康复指导

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责任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自理能力、康复愿望、家庭、心理状态、有无其他躯体疾病和并发症,以及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全面正确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