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康复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梗康复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1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简式运动功能评分法;LOTCA量表

脑梗塞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1],由于该类疾病可引发患者在肢体、语言、记忆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以致干扰患者正常生活,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本研究采用早期康复锻炼干预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患者进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受治疗140例脑梗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初次发病者,无意识障碍及精神性疾病。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61~78岁,平均(68.1±5.2)岁;在认知障碍程度方面,轻度患者58例,中度患者62例,重度患者2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7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有药物治疗、入院宣教及日常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认知康复护理:出些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并告诉患者答案,让患者反复记忆,2次/d,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让患者花费10 min熟悉单张卡片内容,之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若回答正确,可添加卡片数量和内容,1次/d,锻炼其记忆力;可将一个硬币放入手心,在患者注视下变化放入手的位置,让患者猜测硬币在哪个手中,1次/d,锻炼其注意力。②肢体康复锻炼:?K床上训练:运动前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由远及近的手法按摩,循经络做头部、上下肢、背部按摩。按摩的同时给予循经点穴。采用安抚性按摩手法缓解肌张力高的肌群。在患者清醒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自行按摩。床上训练主要对患侧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进行关节屈伸、各方向运动。?L被动运动:待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从第3 d开始实行早期康复训练,昏迷前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被动运动,上肢的运动为前臂后旋,让肩关节上抬呈“敬礼”姿势,肘关节呈90°,要让患者从近端关节开始运动,一直运动到远端关节,还要先运动大关节再运动小关节,每个动作做10次为1组,随着病情好转从每天1~2组到多组。?M主动运动:待患者肌力一定程度改善后,除了进行被动运动外,还需要加上主动运动,比如说:桥式运动、练习在床上翻身、坐位训练等,对于一些患者还可以进行站立训练:无法站立患者进行电动起床训练,学习站立平稳,逐渐延长时间,必须有护士陪同,先在搀扶的情况下靠墙站立,护理人员需要询问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昏、恶心症状,如果一切良好就可以继续站立。如果站立一段时间后患者无不良症状就可以让其自己站立,以5 min为单位,如果患者反应情况良好,耐受能力强就可以适当延长站立时间,站立20~30 min/次,训练2~3次/d;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生活自理训练方案,使患者学会吃饭、穿衣、排大小便、洗漱等,训练1~2次/d,10 min/次,帮助患者逐步进行独立生活。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以使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进行评判。②患者脑损伤认知功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包括7个方面,26个子项目,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8.0实现全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定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和LOTCA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ugl-Meyer评分、LOTCA评分分均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机能紊乱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导致认知障碍主要原因为:脑梗死后患者出现急性缺血症状,导致其脑组织软化发生坏死;较长时间的慢性缺血会引起患者的脑白质受损,进而损伤轴突运,引起信息传递障碍[4]。脑梗塞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重新组织、重塑其结构和功能,对于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规范康复治疗能够帮助神经侧支循环、神经轴突或突触建立联系,从而一定程度改善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5]。本次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肢体和认知功能训练,目的是使患者每个关节的控制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稳定性和认知能力尽量不受影响,随着恢复情况不断好转,患者肌力不断提高、病情逐渐稳定就可以进行主动运动了,要不断鼓励患者使用健侧帮助患侧运动,并逐渐进行独立生活,达到生活完全自理。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FMA和LOT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琴,李晶,魏文霞,等.分型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52-7252.

[2]王清,陈湘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5,32:38-40.

[3]宋小静.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临床探讨[J].淮海医药,2015,33(1):66-67.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2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 护理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DING Li-li,ZHANG Xiao-jing,WANG Yong-feng

(Third Outpatient,Baotou City North Hospital,Baotou 014030,Inner Mongolia,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Earl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aining a series and also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sults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prognosis. ConclusionThrough a serie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n aphasia, dysphagia patients, reduce joint contracture and deformation, muscle atrophy,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not only to alleviate the pain of patients,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d th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脑梗死患者在度过急性危险期后,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减少脑梗塞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恰当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2012收治脑梗塞偏瘫患者108例, 其中男38例,女12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56岁,其中50例接受康复治疗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2护理

2.1心理康复护理大部分脑梗死患者,突然发现自己肢体不能动了,话也说不出来,会因此精神萎靡、悲观、失望,这时应及早给予心理疏导,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消除其紧张与不安,采用关怀、开导、鼓励的方法,耐心对待患者的反复情绪,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鼓励患者坚定信心锻炼,为战胜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奠定基础。 另外,家庭的支持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对脑梗死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沟通、获取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2 吞咽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轻者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呛咳,影响营养的摄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据报道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及恰当的功能训练,有效率可达80%以上。摄食训练 时应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 ,或取坐位, 病情稳定者,进食时要丛健侧缓慢喂入,以一汤勺为宜,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咽数次,然后饮2口水,以刺激咽反射及去除咽部残留物。食物应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以免附着在咽部及食管粘膜上。为防止食物误入气管,进食时先让患者吸气,吞咽时及咽前憋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咽部后再吞咽。必要时给与鼻饲。并告知鼻饲的相关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失语的康复护理脑梗死引起的失语,据专家统计约占患者总数20~30,不仅影响了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而且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失语患者,在护理时首先应用非语言支持,即通过表情、触摸、手势、姿态、眼神等与患者沟通,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烦躁,使其树立信心,使患者早日积极地接受治疗。在发病后2w内,即进行主动性失语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恢复。对于运动性失语应从简单的口语训练开始,,先练发音,一字一字地练习,一点一滴逐渐增加,让患者用嘴吹蜡烛诱导,发音,然后发出啊、啊的喉音。这样从简单开始逐步增强训练,感觉性失语应以理解训练为主,让患者多读卡片或报纸,经常看电视、听音乐,让患者说出卡片、报纸中的简单的字词以及电视里的实物名称,并进行读写练习,反复进行,这样由简入深,循序渐进。

2.4肢体的康复护理

2.4.1 保持良好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的一种治疗。脑梗死发病开始,早期良肢位的摆放,防止痉挛姿势的出现对促进患肢的康复极为重要。

2.4.2 肢体运动的护理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功能运动训练,能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用健侧的手臂带动患侧手臂伸直举过头顶,10~15次/次,1~2次/d,患肢要每日进行外伸、内展、旋转等动作。手指关节要做握球弯曲训练,2~3次/d,然后逐渐训练从床上坐起,然后再下地行走,行走开始时应有两人搀扶,让患者缓慢抬起脚走路,脚掌落地。这样反复训练。整个训练过程中要逐渐增加强度,循序渐进。

2.5 尿失禁康复护理脑梗死后尿失禁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易导致压疮、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尿失禁患者,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应随时做好更换尿垫、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定时变换、便后给予温水擦洗会等护理措施。对于尿失禁患者要进行排尿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关键的措施。要保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达到自主冲洗膀胱的作用。其中盆底肌功能训练在尿失禁中占关键的一步。首先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3~5s,松弛3~5s,10~15次/d,持续6~8w。对于留置尿管者, 应该采取间歇夹闭尿管的方法,2~3h开放一次,使膀胱及排尿功能得到有效训练,有利于患者恢复。进行尿管护理2~3次/d,防止感染的发生。

3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功能恢复的就越快。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期地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相关的康复功能训练等,对脑梗死的预后极为重要,。同时为患者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其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爱芳.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63-64.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3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为了改善病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除按常规方法积极治疗外,还需要加强康复护理。我科从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对100例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多留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本文着重介绍对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两组。①康复组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41~80岁,平均62.3岁。四肢肌力均在0~3级;②对照组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38~79岁,平均59.8岁。四肢肌力均0-4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明显差别(P>0.0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治疗方法,给予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及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增加康复护理:①制定计划:康复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和全身情况,制定康复训练程序及康复护理计划;②心理护理:对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表现为固执、易激动、易发脾气和烦躁的患者应主动热情地介绍本病的预防知识和治疗特点,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体贴,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开导,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对疾病感到恐惧、害怕肢体瘫痪不愈,表现为情绪低落、忧郁和萎靡的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向其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用典型的治愈病例现身说法,减轻和消除恐惧心理,激发乐观情绪。患病早期对疾病的治疗,严重性及愈后不了解、不重视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既要达到让患者思想重视、密切配合治疗的目的,又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③膳食指导: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指导他们食用富营养、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忌烟酒等;④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所处的环境和爱好,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病后一周左右,意识转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便进入恢复期,可进行功能锻炼。若发病时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发病第二天便可进行。步骤如下:a.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等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髋练习、上肢活动、下肢活动,4~5次/d,10 min/次,同时协助患者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b.坐起训练:应尽早进行,以防坠积性肺炎、直立性低血压及全身脏器功能低下。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约30°~45°)开始,3次/d,10 min/次,以后逐渐加大角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c.坐位到站立训练,要点是掌握重心的移动,要求患腿负重,体质量平均分配。动作基本点是双足后移,躯干前倾,双膝前移、后髋、膝伸展而站起。坐下时,躯干前倾,膝后移,及髋膝屈曲而坐下,d.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患腿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动及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扶持前行或在平行杆内步行,然后扶持步行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训练,上下台阶训练,复杂步行训练。e.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活动;肘关节活动,如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尤其要多做与功能活动密切相关的背伸侧移的活动;f.掌握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及对掌、对指、握拳、释拳等活动;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的训练。

1.3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能参加工作;显效:症状显著好转,能参加工作或生活自理;进步:症状减轻;无效:无改善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简月统计学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组治愈率76%,对照组总治愈率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3.1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护理需要长期进行。脑梗死病程长,后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自身保护和康复训练,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消除具有肯定的效果,因此,脑梗死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护理人员不但要指导,督促并教育和协调患者完成训练计划,而且还要有目的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护理知识,要求患者出院后仍要进行自我康复训练。

3.2 肢体康复训练应适度。经过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形式,而以缓和的活动为主。强调因人因病情而异,并加强康复锻炼中的指导,如因故暂停运动,再次活动时应循序渐进。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临床探讨

中图分类号:R58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38-01

脑梗死多由循环系统形成的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循环系统,形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缺血、坏死,最终可导致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致残率高、恢复时间长。脑梗死康复期时程长、见效慢,对医护工作者的护理要求较高,通过对患者康复期进行有计划、综合有效的护理,随着病情康复,患者的诸多功能障碍可减轻或消除。本文通过对本院2010年1 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 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 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7岁,发病后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 学检查(MRI 及CT)诊断为脑梗死,不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等,入院后即给予积极治疗,早期介入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1.2 方法

1.2.1 制定详尽的患者康复期护理计划:视患者病情不同制定全面、可行的康复期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干预患者不良心理的产生。康复期护理开始时间原则上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应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开始时间越早,患肢功能恢复越好,所以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多于治疗后3~7d开始。康复训练期间应培养患者家属观 察病情及进行心理分析,这样可更好地开 展工作。

1.2.2康复期间对患者加强安全防护: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病房内不放置锐器、刀具等危险物品,室内采光应柔和自然。平时注意防止外伤,地面要保持干燥,给患者穿轻便软底鞋,患者如厕、洗浴应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进行。

1.2.3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脑梗死患者在饮食上应做到严格限制胆固醇、脂肪及盐的摄入,糖类的摄入要适量,嘱患者多食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鱼虾,同时注重饮食的规律性,定量性。

1.2.4制定心理康复护理措施:脑梗死患者多由正常人突然转为生活不能自理,以致患者出现悲观、厌世、烦躁等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用百倍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开展护理工作。针对患者此时的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安慰,关心、了解患者。在患者接受病情现状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后可以对患者进行书写、对话、回忆等训练。

1.2.5康复期间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脑梗死患者多需长期卧床,期间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在开展康复期护理时应注意预防。预防肺部的感染,应严格戒烟,对早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后期病情好转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促使其尽量多活动;对一些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及骨突部皮肤和软组织易形成压疮,康复期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多改变患者卧床姿势,多给患者翻身。床褥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尽量使用电动气垫床,大小便后注意及时处理局部皮肤,保持干燥、卫生。若已形成压疮,应在医生指导下,按各期压疮进行处理 。

1.2.6康复护理中的肢体训练计划及注意事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最为重要,肢体训练应尽早开始,虽然脑梗死患者早期活 动不便,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协助 下进行早期锻炼可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活动的方法应遵循“先轻后重、由小到大、先下后上、由近及远、循序渐进”进行。早期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同时配合理疗、按摩等方法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减轻肢体的废用性萎缩,同时应注意多改变患者。中后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练做到锻炼量适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初期可先锻炼坐起,初练时应给患者准备靠枕,患者能够在床上坐稳并无其他不适后可进一步让患者下地,可辅助应用助行器、拐杖等。当患者能较稳行走后,可开始进行日常生活锻炼,逐步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计划要注意因人而宜。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住院治疗护理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6例有显著疗效,占25%,46例好转,占71.875%,无效2例,占3.125%。,结果表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对其病情恢复有较大帮助 。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脑梗死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达20%~40%,实施积极、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许多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并不是由诸多功能障碍所致,而是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正确的的康复护理,致使产生关节畸形,姿势性痉挛,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后遗症。通过早期的系统性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肢体功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恢复,从而可以积极的预防长期卧床造成的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通过积极的心理康复及语言、认知训练,可以使患者尽早从患病后的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早日实现生活自理,重新回到家庭、社会。

参考文献:

[1]聂乔斌,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 J].中国疗养医学,1998,7(2):20。

[2]史长青,偏瘫治疗中误用综合征探析[ 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6,27(1):27。

[3]俞明辉,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956。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5

中国分类号:R493.3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67-03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是脑血管常见病,约占75%。脑梗死高发病率(150/10万)、高死亡率(120/10万)、高致残率(75%),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而脑梗死患病急,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介入,降低了致残率,使病人回归家庭、社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脑梗死康复护理的理论

脑梗死康复护理是在康复护理学的指导下,为了康复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护理预防方法、评定和处理(协助治疗、训练的护理措施),是护理学的第四方面,与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共同组成全面护理[2]。康复的目标是运用医药手段使残留的、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状态[3],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最终能重返社会。

2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机理

康复护理是以护理学、康复医学为理论基础,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尤以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力学更为重要,而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是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4]。主要是脑内轴突侧技长芽和潜在突触的应用,周围组织的代偿,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通过反复训练,即为外周一种刺激和感觉反馈,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从而达到恢复功能的目标[5,6],这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医学上把这种治疗过程称之为“重建”。康复护理在这“重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时机

早期康复护理介入,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恢复应以能否建立随意和协调的正常运动模式为标准。要起到随意和协调的正常运动,单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必须要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早期康复护理主张患者在脑梗死治疗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不再恶化,48h后即可进行康复[7]。赖程谋[8]观察160例脑梗死患者认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病情稳定患者发病后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48h不再进展即开始康复,最快发病当天,最迟病后6d,平均3d,总有效率达到95%。王玉龙等[9]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后早期康复治疗,头3个月恢复最快,6个月后基本停止,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进行康复,能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度加快。梁光霞等[10]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使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机体重新组织和再生,减少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促进功能恢复,可极大地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对脑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4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

4.1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生活上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常伴有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及焦虑,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11]。心理障碍尚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12]。因此,心理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调整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心理康复护理贯穿在治疗的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肢体功能缺失,而又急于求成,产生失望、悲观、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讲解,争取家属配合,从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安慰和帮助。萧蕙等[13]应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为干预组,与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发送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4.2 分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分期护理能够预防关节挛缩、关节疼痛等废用综合征,防止二次性损害,促进患侧功能的改善。因此,分期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脑梗死康复的分期从康复的角度划分,可分为5期:即卧床期、坐位期、离床期、步行期和恢复期[15-18]。

4.2.1 卧床期(1~3天) 即发病到相对稳定期,主要是保持良肢位,从第1天起护理人员就应使患者保持良肢位,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同时进行适度短时间及简单的各关节被动运动,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心肺功能的损害,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缩短卧床期。

4.2.2 坐位期 当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尽早进行坐位期训练。内容包括:康复基础训练、坐位维持训练、床上转移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指导帮助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如进食、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和进行自主大小便等训练。

4.2.3 离床期(5~15天) 患者坐位能维持30min以上就可以进行离床期康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站立动作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转移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注意安全保护,避免过度疲劳。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树立信心。

4.2.4 步行期(8~21天) 患者独立站立30min并有移动能力时即可进行步行训练,这是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中最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包括: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扶拐步行训练和独立步行训练,护理人员要给予保护及协助,逐渐增加难度,注意提醒患者的姿态。

4.2.5 恢复期(18~45天) 患者在独立行走50m的基础上进行室外步行。内容包括:上下楼梯训练、斜坡行走训练等,此期还要配合肌力强力训练和ADL训练等。

4.3 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 患者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应保持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入院24小时即开始做被动运动[19],被动活动可以通过按摩患肢实施,护理人员对患肢进行按摩,有利于改变血液循环,疏通筋络,消除肿胀,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和促进主动运动,有很重要的意义,每天按摩上、下午各一次20~30min,可培训患者家属协助完成[20]。另外,头针、针灸、中药烫洗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好的疗效。李小军[21]对1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康复组、康复组、头针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

4.4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循证护理 钟美容等[23]运用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探讨脑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策略。3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人分为循证和对照组,循证组运用再学习方法(MRP)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观察两组病人康复效果。结果显示循证组简化FuglMeye运动量表(FMA)评分与康复训练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下肢功能改善最为明显,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4.5 脑梗死单元和康复护理 建立脑梗死单元病房,针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管理。为病人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和给予有效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梗塞单元是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梗塞患者预后的措施[24]。康复护理是梗塞单病中重要的一环。刘凤英等[6]通过对120例脑梗死病人的观察研究,揭示了梗塞单元的优越性:①多元治疗模式、标准化治疗、多学科合作、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是梗塞单元模式的关键,也是区别普通病房方式的不同点;②梗塞单元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降低医疗费用;③梗塞单元组并发症明显降低;④梗塞单元体现了人文关系,以人为本,医护人员能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体征及感性问题,有利于护患沟通,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⑤梗塞单元小组会议,除了评价病人病情和确定护理方案外,一个重要内容介绍脑血管病最新进展,增加医护人员对脑梗塞知识的理解,因此有利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5小结

近年来,脑梗死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梗死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病后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而偏瘫是脑梗死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25]。脑梗死后偏瘫致残后必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残率已成为当今医护界关注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采用分期康复护理,栓塞单元循证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个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康复训练,均有利于病人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全面恢复,有效地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减轻经济负担,为病人的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候熙德.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4

[2] 胡谨侠,杨红艳,主编.脑中风与脑瘫的康复护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24~30

[3] 祝凡,曹志刚.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4,19(5):315~316

[4]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6~100

[5] 郑有丽,黄春英,江小荣.中风偏瘫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4,26(9):1288~1299

[6] 刘凤英,刘云生,赵慧军,等.中西医结合现代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175~1177

[7] 王培华,蔚占禄.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93~194

[8] 赖呈谋.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华原医学.2009,22(3):423~424

[9] 王玉龙,吴向琼,吴萍,等.康复早期介入是现代康复的特征[J].中国康复,2003,18(3):185~187

[10]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11] 王月娥.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46~47

[12] 李承彬,杜秀华,杨至先,等.脑梗塞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神经病杂志,2003,3(5):280

[13] 萧蕙,张广清,王琳,等.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 ):77~79

[14] 付亚利.分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1015

[15] 陈文.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1):1~2

[16] 鲍瑞雪,王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334~335

[17] 方燕南,李华.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18~1820

[18]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04~107

[19] 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74~75:171

[20] 罗海英,谢乃金,吴春容.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50例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53~154

[21] 李小军,郑斌.早期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0~382

[22] 沈士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47~148

[23] 钟美容,黄海花,刘海兰,等.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康复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393~395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49-01

脑梗死亦可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偏瘫指的是局部脑组织受到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缺氧、缺血,诱发组织坏死,出现脑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偏瘫的形成,年龄在50至60岁的人群发生几率较高[1]。患者出现偏瘫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其家庭也增添了很大压力。为了使患者病情改善,让其肢体功能尽早恢复,必须实施护理干预。据临床研究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可强化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主要分析重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64例重症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59至81岁间,平均年龄70.85±6.27岁。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60至82岁间,平均年龄70.37±6.8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需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康复期间,明确患者疾病症状变化情况,确保病房室内通风良好,注重清扫病房,指导患者的饮食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护理。脑梗死发病较急,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因而易产生不良情绪,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讲述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知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让家属陪伴于患者身边,给予其安全感。②肢体训练。为了降低肌肉萎缩与关节挛缩变形发生率,患者的肢体必须置于功能位,肌肉与上下肢关节需经常活动。上肢训练:患者患部需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患手可通过捏皮球的方式,对患者手指功能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10下。下肢训练:患者可进行翻身、身体左右移动动作,立膝、下肢伸屈、扭动骨盆,每天2次,每次10下。③并发症预防护理。护理人员需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对于其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降低压疮发生率,确保床单的整洁与干燥。另外,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与咳嗽方法,降低误吸发生率,控制肺炎的发生。④鼓励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向他们讲述成功病例,使他们对于疾病治疗充满信心。

1.3 护理满意度与抑郁、焦虑评价标准

①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热情程度、护理技巧等,主要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②抑郁自评量表。轻度:53至62分;中度63至72分;重度:超过72分。

③焦虑自评量表。轻度:50至59分;中度60至69分;重度:超过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3 讨论

因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后,给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调节与行为控制能力下降,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肢体功能尽早恢复。

在以往的医学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只单纯注重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综合护理可将患者主体地位突出,强调患者的感受,坚持以人为本,在实施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并尽量满足其需求[2]。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从细节之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与关爱,可将患者的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解除,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9%,仅有2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6.3%,且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对于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