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类体育运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技类体育运动

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1

关键词 运动 情感因素的挖掘 运动的乐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运动中的内在情感因素的特征

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运动中的内在情感具有鲜明、强烈的特点。运动过程中人的身心状态都处于紧张的状态,所以情感因素具有鲜明强烈的特征,无论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此时都会从人的身体里发出一种相应的强烈的情感因素,驱使人们下一步的运动状态;另一方面,运动中的内在情感丰富多样。人的情感具有丰富多样性,运动中的内在情感同样是丰富多样的。由于运动的种类分为许多种,包括轻松的、娱乐的、竞技的,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人的情感因素是不同的。轻松愉快的运动,人的情感自然是快乐的;而竞技体育运动中,人的情感处于一种紧张具有压力的状态。同样随着人在运动中的表现,情感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运动中的内在情感通同样富于变化性。

2运动内在情感的挖掘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运动中的内在情感因素具有多样性、变化性的特点,要想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因素。体育运动能够给运动者带来快乐、紧张、享受的情感体验,是传递快乐的一种方式,体育运动中的内在情感因素对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深层挖掘运动中的情感因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挖掘运动中的内在情感因素的有效对策

3.1通过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挖掘内在情感因素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活动,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得学生需要通过运动来缓解疲劳,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运动内在情感的挖掘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意识、运动技能和运动情感。学生在刚刚接触到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高难度的运动和技术并不了解,有些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运动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巧,使学生真正掌握运动的技能和动作,当学生掌握之后就会从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并且会不断地学习,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运动内在情感因素的挖掘过程,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情感和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课堂上获得快乐。

3.2通过课外的运动活动体验内在情感因素

课外运动相比课堂体育运动更加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积极情感和体验。学生在课外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放松身心,更加愉快的活动。课外运动没有课上运动的目的性,没有竞技运动的功利性,是出于人自身内心的情感进行的运动,所以课外的运动更能拥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课外的运动没有约束和规则,所以运动中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思维创造力,用自己的娱乐方式体会到运动的乐趣,通过自身的课外运动创造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3.3在与人娱乐活动中体验积极情感因素

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通过运动和娱乐活动释放压力。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建立人际关系,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之余和工作之余能够缓解压力,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内在情感。例如,很多人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打篮球、踢足球、游泳以及其它娱乐运动项目,通过娱乐运动缓解压力的同时还增强了个人体质,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于运动的喜爱和乐趣。

3.4在体育运动竞技比赛中创造情感因素

体育运动中竞技比赛运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绝大多数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而运动会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加。竞技比赛以其刺激性和竞技性赢得了众多学生的青睐,很多学生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刺激和竞争的情感因素。竞技体育具有直观的特点,这种直观性吸引了众多学生积极参加竞技比赛。在运动的比赛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和运动水平,能够创造出平时无法超越的成绩,同时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这种效果更能够激发运动者的自豪感,创造出积极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挑战的乐趣和赢得比赛厚的荣誉感。所以体育运动竞技比赛也是一种挖掘内在情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余平.试论竞技运动中的情感因素[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9).

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2

关键词:竞技运动;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088—04

奥运会作为最高级别的体育盛会,呈现给世界的是竞技运动能力的最高水平。2012年伦敦奥运会早已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获得排名金牌榜第二和奖牌榜第二的好成绩,这一成绩打破了我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创造的32枚金牌的海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纪录。成绩的获得固然离不开广大体育运动工作者的努力付出,但是繁荣发展的竞技体育背后带来的是我国群众体育的明显滞后,全民体质的逐年下降、众多慢性疾病的高度频发等,无不彰显着长期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而忽视群众体育所带来的弊端。本文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为主线,根据竞技运动的主要特点,多角度分析竞技体育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旨在使用我国体育运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竞技运动的概念界定

何为竞技运动?至今,我国体育运动理论界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竞技运动的概念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竞技运动本身生存和发展关系非常直接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劳动是竞技运动起源的内在条件,游戏是竞技运动起源的人性本能,战争是竞技运动起源的外在动力,宗教是竞技运动起源的精神土壤。在我国,将竞技运动亦称为竞技体育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俨然已是当代体育的核心部分。它以比赛作为基本的形式,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有着广泛的结合面,从而产生多方面的效益。一般把竞技运动概念解释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比赛”。在这种观点的导向作用下,直到今天,只要一提到竞技运动,人们就会认为这是指以“夺标”、“争冠”为目的的高水平竞技运动。高水平竞技运动,亦称“精英运动”,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高水平的运动表演或成绩主要服务于经济、政治或其他社会目的。任海等通过研究将竞技运动概念定义如下: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及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管是在高水平竞技运动中还是学校体育或群众体育中,都有竞技运动形式存在,也就是说,竞技运动在当今社会是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2 我国竞技运动的主要特点

1959年3月,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德国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了中国竞技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以后,国际各种竞技运动会上就常常会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以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并且听到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赛场上空。中国自1979年回归到奥运比赛场后,逐渐形成了以竞技运动为核心的体育运动发展模式。

在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上,在借鉴多国竞技体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与考虑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国初开始我们就采用了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就是举全国之力发展体育,其形成是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等共同决定的,在建国初期和后来很长一段发展时间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国际形象的提升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举国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竞技体育事务,统一配置竞技体育资源的管理体制。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举国体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竞技运动的举国体制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伦敦奥运会后,举国体制究竟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更加适应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3 我国竞技运动发展态势的展望

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总结大会上提出我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为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前进道路。中国体育将面临一场广泛而重大的功能百分比的再分配,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化,而竞技运动的改革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伦敦奥运动会后,应该重新审视高水平竞技体运动在整个竞技运动的地位。打破竞技“为国争光”的思路,对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进行革新,重新对国家体育总局的组织形式、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我国综合实力的高低,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和途径去证明,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量只是其中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

3.1 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将得到改变

传统上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一直采用的是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和运动项目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俱乐部和各行业协会将成为主导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力量,国家体育总局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而不应该成为市场的主体,各俱乐部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优秀运动员、运动队,组织不同级别的比赛,做赛事宣传与推广,让不同地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人才市场选择与流动,让人才、项目等都拿到市场上进行选择,优胜劣汰,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

3.2 竞技体育应与群众体育结合,改善国民体制健康与慢性疾病的发生

竞技体育必将与群众体育更多的结合,竞技体育独大的传统格局将被打破,多种竞技体育项目群众化将成为趋势,改善国民体质与部分慢性疾病。目前,影响国民体质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但体育运动较少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后果就是居民体质降低,身体健康水平的低下,慢性疾病高发。中国进入慢性病高负担期,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八成国人懒得动,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缠上崛起的中国,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电子产业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予了电子游戏的发展动力,电子游戏在各个群体中广受欢迎,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一种产业。广大青少年是电子游戏的狂热追随者,而长期的沉溺于游戏之中,势必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青少年体质问题以及慢性疾病的运动疗法将成为中国体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因此乔玉成通过体育锻炼、平衡膳食、戒除不良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人的体质水平,通过发展科技消除对人类体质发展不利的基因,以抵消人类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退化。

3.3 竞技运动应进行市场改革,妥善处理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

高水平竞技运动应该进行市场改革,在竞技运动发展同时考虑运动员选材、文化教育、职业培训等问题,妥善解决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等问题。高水平竞技运动作为一种可供观赏的商品,其价值具有特殊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作用体现可表现为发挥政治外交功能、振奋民族精神、刺激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媒的发展、满足娱乐需要等方面。尽管我国高水平竞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巨大,但当今其在我国的发展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水平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职业,其发展水平如何往往可以由从事这项运动的人数多少来判断。我国长期以来竞技运动员主要来自于家庭贫困的孩子和有一技之长的青少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就业观、人生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高水平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安置与保障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社会现状,使得更多地青少年与学生家长在选择从事竞技运动时多了一些顾虑。此外,在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下,能吃苦耐劳、刻苦训练的孩子和舍得孩子吃“苦”的家长也越来越少,同时在全民体质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国举国体制下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究竟有多少人可能很难统计。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由于缺乏系统的文化学习,除了运动技能本身以外,没有其它额外的生存技能,虽然目前部分省市体育局定期对运动员组织一些技能培训班,但由于个人认识、文化背景、训练安排等因素影响,真正对运动员就业所带来的帮助有限。计划经济时代,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工作的安置,而今市场经济时代,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就业朝着自主选择出路的方向发展。如何保障这些运动员退役后的二次就业问题,将是我国体育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因此,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之上,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存技能在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3.4 竞技体育的社会推广将与休闲体育的发展紧密结合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随着节假日的增多,居民的休闲时间将越来越多,体育将成为人们休闲时的一个必要手段,层出不穷的运动游戏和运动项目将满足人类社会在休闲时代所需要的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随着奥运会成绩的取得,使得国人一段时期内会增加对体育项目的喜爱与参与,调查发现,对我国部分城市居民参与的体育项目的调查显示,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位居居民最喜欢的项目前列。同时,非奥运会项目但能广泛开展的有比较好的群众基础的项目也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喜爱,将成为今后群众体育发展的方向。比如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健身操、快走、慢跑、跳绳等运动形式,节奏不是太快,适合那些常年受慢性病折磨的群体。竞技运动融汇于全民健身运动中,可以激发广大锻炼者的积极性,提高运动的实效性。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应该多方面创新大众健身与竞技运动结合的形式,一方面普及多种竞技体育项目,为竞技体育项目培养更多更基层的优秀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创设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非奥运项目,培养特色项目,使其普及化,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僵尸舞”,刚开始只起源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后来经过黑龙江省群众体育比赛推广,现已推广到东北三省,其整齐划一的动作、对身体各方面的锻炼也深受居民的喜爱,成为了当地居民体育锻炼的必备之选。今后应该动员社会力量创新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运动结合的形式,以群体运动的形式组织,以竞技运动的形式表现,使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3.5 竞技运动将继续加强运动风险管理,切实做好运动员的保障工作

运动风险伴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而存在,近几年我国运动风险事件频发使得更多人关注竞技运动的负面效应,也使得诸多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就各体育院校的运动会而言,很多学校的运动会只成了形式摆设,减少开办次数或是不得不开。普通群众对于运动技术风险的不了解、运动队过份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运动风险等都是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运动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运动员在从事竞技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将大打折扣。作为体育职能部门,必须加强运动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规避等问题,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有效降低和避免风险发生几率,加强运动员的个人保险、保障工作。

4 小结

竞技运动的定义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界定,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结合与发展将成为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将竞技体育整合不同的体育运动形式发展,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带来促进作用,竞技体育的发展涉及的方面很广,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势必受到诸多方面的阻隔与挑战,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社会利益等,这就需要广大的体育从业者转变意识,适应发展,使得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能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竞技运动起源辨识、历程断想、功能启迪[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5):5—8.

[2]田麦久,雷厉,田烈.我国竞技体育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2(7):46—52.

[3]周爱光.对竞技运动概念的再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6):5—6;10.

[4]任海“竞技运动”还是“精英运动”?——对我国“竞技运动”概念的质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1—6.

[5]赵建新,王浩,杨永晶.竞技运动与竞技体育差异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6):89—92.

[6]布赖恩·麦克利克,刘文浩.美国的体育与竞技运动:两者的比较与对照[J].体育学刊,2000(3):123—128.

[7]孙科,杜成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J].体育学刊,2012,19(1):19—24.

[8]刘玉锋.八成国人懒得动,“生活方式病”缠上崛起中国[EB/OL].http:///20120902/n3521 16619.shtml.2010—09—02.

[9]刘建和,毛俐亚,岳海鹏,等.影响北京奥运后中国竞技体育走向的几个因素(论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1—5.

[10]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体质人类学视角[J].体育科学,2011,31(6):87—97.

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3

关键词:运动训练;问题;对策

一、引言

当前,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发展迅速,高质量的运动训练具有很大功劳。运动员在赛场上拼荆斩棘,奋勇拼搏,需要依靠日常艰苦训练的支撑,各大项目优秀成绩的频繁出现,离不开运动员背后默默训练的付出,有效地训练方式和手段,极大地延长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也提升恶劣运动员的成材率。鉴于当前体育运动训练中若干问题的存在,必须在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予以解决,给予运动员更好的训练环境和空间。

二、当前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训练强度的认识存在偏差

现阶段,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中出现一种盲目增加训练强度的倾向,试图通过提高训练强度来解决长期存在的训练质量不高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人我国在三大球方面落后其他高水平国家的原因就是训练强度不够。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很多体育类运动项目在训练过程中都加大训练强度,“高强度训练”成为了体育运动训练的主体。

(二)对“以赛代练”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几年,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体育项目的教练和运动员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竞技实力,不断地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希望能够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来保持竞技状态。但是,很多运动员在适应频繁赛事的时候,赛事训练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让然按照往常的训练方式,这不仅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经济水平,还使得训练走向反面,导致训练量过大,为运动员受伤的出现埋下隐患。

三、体育运动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一)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练在给运动员布置训练任务,或者运动员自身独自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无论是训练的内容还是训练的方法抑或是训练的要求等方面,都必须有着清楚的认识。在横向方面,应该注意不同的训练目标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训练目标的结构。在纵向方面,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训练都需要相互呼应,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以篮球训练为例,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以月为单位,制定出本月、下个月以及下下个月的训练目标,每个月的目标必须遥相呼应,不能脱离,相互之间要有可以层次感。在训练的过程中将每月的训练目标细化,以周为单位,每周制定不同的目标,分析影响每周目标达成的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训练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运动在自身不断的艰苦训练。因此,在长期的训练当中,训练一定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否则将达到不满意的训练目标。首先,训练要有计划性。计划性主要是指宏观层面的方向把控和微观层面的细节把握。类似于训练的目的性,但是计划性更加细致和具体,涉及到详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其次,训练要有系统性。系统性的运动训练要求教练员或者运动员自身必须了解和掌握影运动训练的重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从远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不同训练时期的不同训练任务,把握好训练的过程,使得整个训练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在训练中提升运动的竞技水平。

(三)训练要突出个体差异性

在文化教学当中,“因材施教”是一个提及较多的词语,因材施教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符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教育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体育运动训练中同样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运动员其能力和水平也各不一样,因此进行训练的时候也应当区别对待,为不同的运动员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手段,使得这些运动方法和手段能够符合受训运动员的自身情况,从而最大化挖掘运动员的潜能,通过个性化、差异化运动训练,训练质量将会明显提升,运动员能够从高质量、科学化的训练中调整竞技状态,提升竞技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训练对体育运动员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化的体育训练能够极大地提升运动员的个人实力。当前体育运动训练中若干问题的存在,所以,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强调训练强度和比赛数量的训练理念,而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突出个体化差异,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运动员高质量、科学化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军.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及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9):155+157.

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4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及手段都很难适应二十一实际人才培养的要求,出现了体育人才供需脱节的现象。如何从实际需要出发,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运动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浅析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自然运动中发展起来的运动和竞技项目。任何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多少都涵盖了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把体育运动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不仅锻炼价值较高,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竞技价值。体育运动是完善运动技能、培养运动人员意志、提高训练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体育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服务内容与方式。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现状

1.1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体育课程内容现代化是增加了部分当代竞技运动项目,丰富了较实用的健身教材,完善部分体育基础理论教材。它的实效性是加强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基础以及应用广泛的体育知识技能,以训练为手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打好全面的体育运动基础;它的趣味性是学生对体育运动或者课程感兴趣的程度。这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知识和实用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1.2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置基础化

体育基础知识是最稳定持久且不易老化的部分。当代科技高速发展,一个高校学生在求学期要掌握全部现代体育知识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强对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适应能力。

1.3竞技运动项目的体育教育化

竞技体育项目起源人们生产劳动、生活和游戏,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在育人方面更深刻,使教学内容更富有内涵,更全面地揭示人的本质规律。竞技体育运动在高校教学中产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培养体育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的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都是以竞技体育运动为基础进行创新教学,并取的了很好的效果。

2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2.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材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体育技术、体育教学、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组织和规则裁判方法等。但就广义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讲,单纯的教材内容又缺乏动态性,不能体现体育终身教育思想和反映体育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的具体内容。因此,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把各个项目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全面系统的融入到综合素质教育之中,开发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学生在运动的特殊环境下去掌握不同时间、空间自身运动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多种能力。

2.2运用“教学—赛制”教学法

“教学—赛制”教学法就是掌握技战术并应用于学习生活中,这种教学方法是体育技能与学习两只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在掌握体育基本技能技术后才进行教学比赛的教学模式。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体育教师首先教授单个体育技术,然后再组合串联技术,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不断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文化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的思想。是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体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培养,还需培养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高校体育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激发学生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2.3逐步形成“开放式教学模式”

现有的体育教学设施能否满足办学条件和扩大招生的需要,不应盲目的制定招生计划。就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专业来讲,必须从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已是饱和状态,而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却非常缺乏。根据这种情况就应当组织研讨,面向社会,按需培养。

2.4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现代体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结构优化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当前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线进行教学方法结构优化,就是指各种教学方法优选或者有机组合,使教学方法最优化。

3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竞技比赛中掌握体育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应重视对体育运动深层次的教育价值挖掘,教学内容知识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教实际用途,让学生学会技术反而却不会运用,导致“体育终身教育”思想不能落实。因此,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稳步推进,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者:张晖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象迎.对山东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0.

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5

1暴力性——竞技体育的一个固有属性

首先,我们应该客观正确地看待体育暴力问题。体育暴力虽然属于体育活动中的不良现象,但从根本上讲它源自于体育活动固有的暴力属性,需要我们正确地进行看待和控制。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暴力性。竞技体育中的“竞技”意味着竞争与对抗。竞技运动中合理的对抗与暴力,是在运动员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对抗和暴力行为,这是竞技体育的固有特点,是一种正当行为。但是对于身体直接对抗的项目,这却为运动场上的非常态暴力事件埋下了伏笔,使一般的竞技项目充斥着暴力性质[1]。随着运动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文明。一方面,这得益于通过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禁止残酷的技术或危险的设备伴随,减少明显的暴力行为。当然,这离不开体育技术的自身发展进步;另一方面,运动员变得更加“文明”。随着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心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更高水平。运动员的平均竞技水平也有不断提高,这增强了其竞技状态下的技术控制能力,有效减少了非比赛规定内的暴力因素。然而,体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和具体技术之间存在并行性,体育活动的文明条件对竞技运动的暴力性质也具有包容性。显然,竞技运动中没有对抗,缺少了激烈的竞争,就会丧失其原有魅力。那么,原始的和以力为美的运动技术,比如橄榄球运行,仍然可以而且应该被允许存在暴力成分。

2体育暴力的表现形式

体育暴力行为可以定义为一种发生于运动规则之外的,与运动竞争目标无关的,故意伤害或危及他人的行为。根据参与对象,体育暴力可以分为运动暴力(运动员参与的暴力事件)、看台暴力(观众参与的暴力事件)和混合暴力(运动员和观众均有参与的暴力事件)三类。也可以根据发生地点将体育暴力化分为场内暴力和场外暴力。前者主要是指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对抗或暴力行为,后者是指场外的观众之间存在的对抗和暴力行为。竞技运动中合理的对抗与暴力属于正当竞争行为,是符合约定俗成的“体育道德”规范的。竞技过程中,运动员被要求具有职业规范、尊重规则、具有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但是当体育活动中一方或者多方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体育和运动的激烈程度将增加,导致运动员做出引起局面紧张的行为,包括挑衅、猥亵的手势、技术上伪装的“运动”暴行、粗鲁的战略、恐吓战术以及其它方式的极端做法、不合法的暴力技术(如攻击、欺骗)等[2]。这些都可能成为诱发体育暴力事件的导火索,严重时会造成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观众群体参与的斗殴事件,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3体育传媒暴力及其影响

媒体和通信领域的技术进步在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球类竞技运行。体育新闻使体育赛事成为全球公共讨论的主要话题,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当今的媒体和通信技术具备在国际上传输现场体育赛事能力。作为一个流派,体育新闻导致全球社会生活的发展。今天的体育新闻材料不仅包括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还讨论专家和球员的训练、休息甚至是生活。现场直播的体育赛事强调观众的参与感,它鼓励人们实践性地在体育活动或比赛期间讨论他们每天看到的体育新闻。这正是体育新闻的魅力所在,促使媒体宣传成为体育营销的重要手段。赞助商通常通过对运动员或者团体进行赞助,在体育赛事的宣传、播放过程中使其产品或者服务得到关注。因此,体育赛事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成为体育运动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体育营销市场的发展。早期的体育赛事传播,主要通过电视可视化直播和广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网络新闻成为体育赛事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对于青少年人群。而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更突显出体育赛事网络传播的重要地位。这些多元化体育赛事传播途径,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体育竞技的艺术魅力等正面信息的同时,也存在对体育暴力事件的不适当传播问题。大众媒介中体育暴力普遍存在。这首先决定于体育竞技运动的自身属性。体育竞赛自身含有大量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大多体育运动中充斥着强烈的竞争和对抗,经常会转变为各种形式的体育攻击和暴力行为。其次,体育暴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视体育节目的观赏性。从体育新闻记者的角度来看,单纯选择体育赛事来写,不仅仅意味着覆盖了重要事件,同时要求观众或读者知道如何欣赏该竞技活动作为一般新闻所包含的客观、公正、公平和速度基本原理。记者作为大众媒介的一部分,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维持一定的竞争市场份额。从体育赛事组织者和赞助商的角度来看,体育暴力新闻的存在对于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不无裨益。因此,体育暴力在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还常常受到过度渲染。如体育暴力场面在直播和图片中反复呈现、新闻报道中措辞火爆激烈[3]。虽然有学者和媒体否认体育暴力新闻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联系,但研究工作显示被媒体夸大了的体育暴力场面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确存在直接的联系[4-5]。这类情况在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尤其显著,对青少年正确认识体育暴力行为造成严重误导。

4体育教育中的对策

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处于发展阶段,开始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一阶段,青少年的一直薄弱,对社会事物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盲目性,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很容易产生不正确的观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的体育暴力新闻,其中的攻击往往成为青少年的攻击性榜样。青少年可以从中发现其释放攻击性的可能与机会。而且,媒体和社会舆论对于体育暴力事件中某一方的褒奖,塑造了青少年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成为对其攻击性的一种变相激励。因此,当今形势下,在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包括专业和非专业体育教育),采用合理策略树立他们对于体育暴力的正确认识非常必要。(1)帮助青少年树立对于体育暴力现象的正确认识。体育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运动的暴力属性,理解竞技过程中的“侵略、侵略性”含义。体育运动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和现实的社会活动密切关联,因此体育活动也属于社会交际的范畴。应让学生明白,增加侵略性的真正威胁,以及从侵略性到侵犯的尺度界限。当然体育活动与现实社会活动之间也存在明显不同,主要在于前者的行为处于严格的规则规范监控之下。(2)加强心理因素方面的教育,提高青少年对于体育运动认知水平。加强体育运动道德素质的培养,强化青少年对比赛规则及体育精神的尊重。学生应正视对方运动员的攻击行为与场上暴力,并认识到不良攻击行为和过于亢奋的情绪,不利于自己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还应让学生明白,体育暴力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体或者集体事件,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事件。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我们应充分考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规避体育暴力事件。有文献研究表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体育暴力倾向的教学方法[6]。(3)加强比赛法规、相关法制观念的培养。培养学生文明观看和参加比赛、净化赛场风气、严肃赛场纪律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习行业规章制度,了解体育暴力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了解竞技体育违规致害行为的所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

5结语

竞技类体育运动范文6

关键词 体育运动 高科技运动服装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8.2 文献标识码:A

1体育运动中运动服装的发展历史探究

体育运动服装的发展最早源于古希腊克里特时代,这一时代的人们追求竞技所展现的健康和纯洁的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表现出阶级等级和贵族气派,运动服饰被逐渐应用到体育运动当中,这也是运动服装早期的发展雏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运动服装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发展至今,高科技运动服装日渐成为了运动服饰的主流发展趋势,在运动服装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中,体育运动得到了进一步革新与改造,这也为今后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

2运动服装对体育运动的影响作用分析

2.1提高体育运动成绩

随着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运功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对运动服装的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运动员挑战运动极限的过程中,由于上升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运动装备,这也是当下高科技运动服装受到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高科技运动服装的应用可以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衣服上的细节变化也会对比赛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之后,“鲨鱼衣”这一特殊材质泳衣的应用,使得世界游泳记录连续105次得到刷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阿迪达斯公司推出的降温背心的应用,能够使运动员的汗水更为有效的蒸发,进而加速散热,并更好地反射日光,这也在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高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2增强视觉感受,促进项目发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就意味着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比赛的收视率和上座率,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激烈精彩的竞技内容,也可以在其欣赏竞技比赛的同时,加入更多的视觉元素,而这就为运动服装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以沙滩排球为例,为了保持这项性感运动的性感特色,国际排联规定女子沙滩排球选手的上身球衣必须是短背心,并以短裤进行搭配,并且要求短裤的宽度不得超过12cm。这一规定的提出,不仅让女排球选手能够更为自如地进行运动比赛,还能够更为充分地展现出女性的健康性感之美,使得沙滩排球运动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

3高科技运动服装的利用和发展趋势探析

3.1高科技运动服装在比赛中的作用分析

高科技运动服装在运动比赛中的应用涉及到田径运动,水上运动和冰雪运动等多个领域。在田径运动的应用中,新样式,多功能运动服装不断更新,这有效地提升了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如在1988年汉城的运动会上,日本东丽公司开发的一种聚氯基甲酸酯衣服粘剂,将其应用得到长跑服装的设计中能够使运动员的10km长跑时间缩短16秒。水上运动中“鲨鱼皮”泳衣能够减少7.5%的水流阻力,并将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近3%。日本公司开发的高档雪橇服含有碳化锆离子,能够更为高效地吸收太阳能,并且该雪橇服还能够根据湿度改变织物的孔隙率,进而有效地提升运动员运动服装的驱寒性和保暖性。

3.2高科技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探究

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运动服装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这也有效提升了运动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高科技运动服装在今后的发展会对服装面料的质感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注重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开发,使得运动服装在保证弹性和皮肤触觉的同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摩擦和阻力,进而为运动员成绩的提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高科技运动服装在今后的发展不仅会加强调面料的性能,还会注重对服装款式设计和功能的更高要求。随着科学技术更多的融入到运动服装中,高科技运动服装将会在款式和功能设计中追求实用性,使得运动服装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运动员的运动需求,进而使其更好地参加到训练或比赛中。高科技运动服装功能的进一步丰富也会为运动员的比赛提供更多的保障,如除湿且排汗,防水且挡风等功能,这都会在使得运动服装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运动保障,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运动员成绩的提升和比赛的开展。

4总结语

高科技运动服装的设计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体育运动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这对于社会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和高科技运动服装的发展,对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和竞技能力的增强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服装的科技含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必定成为体育运动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秀梅.运动服装的变化与奥林匹克竞技[J].体育文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