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遗市场文化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遗市场文化分析范文1
关键词:非遗工艺美术;创新设计;视觉形态;表意内涵;功能价值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是由民间工艺思想和生活智慧长期积淀而成的精华。它与传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经世代传承而凝结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非遗工艺美术的历史传承具有动态化的特征,蕴含着民间工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展现了随社会环境和生活形态流变而不断拓进的创造精神和审美情趣。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与社会生活空间中,在对传统视觉文化基因予以保存和继扬的同时,亦受到现代视觉形式、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的挑战。这种复杂的情形构成了非遗工艺美术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但也隐含着创新发展的契机。
一、非遗工艺美术的处境状况
工艺美术对现实生活具有极强的指向性,通常需要满足两种要求:功能实用性与精神适用性。功能实用性是指工艺美术的设计形式要符合日常使用的功能要旨,而精神适用性指的是工艺美术用品包含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要切合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精神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叙事就是对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精神的演述和表达。随着社会结构与文明型态的嬗递,传统的耕织社会捩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和信息世界,封闭的文化体系衍化成开放多元的人文环境,致使传统事物的生存境遇不断变化改换。失去传统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的加持,非遗工艺美术样式在现代视觉环境中呈现持续收缩的态势,其根本原因是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设计策略与路径研究RESEARCHONTHECREATIVEDESIGN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RTSANDCRAFTS
(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
非遗工艺美术物品属性中实用功能的消泯,导致实用性与艺术性发生分离。从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凝结为与视觉形式相辅相生的精神意蕴。失去实用功能后,人与物品的审美关系产生了根本改变——兼具“用”与“看”的审美互动转变为纯粹视觉的审美关注,因此淡化了蕴含在视觉形式中的精神意蕴,令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内容退变为一种仅作用于心理浅层的装饰样式和视觉趣味,形成僵化的审美展示形式。
(二)精神适用性的失落
传统的生活形态与文化语境的消逝,使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演绎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少。构成传统生活图式的诸多事物从现代生活空间中退场,遗存的视觉样式缺失生活情境与精神世界里的具体意指对象,因而失去了生成新的文化意义的活力。在现代视觉环境的规限下,其文化内涵被固化为一种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崇古观感和怀旧情愫,从而造成其与现代文化语境的隔离,结果导致非遗工艺美术无法与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精神联系与互动,难以形成和积淀现代意蕴。
(三)影响与应对
缘于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作用,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陷于尴尬的处境,呈显出两种吊诡的情态。一方面,由于寄寓在传统视觉形式中的精神内核被弱化,因此多数情况下选择以装饰形式和视觉趣味为核心来开展设计创作和审美欣赏。但是,失去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的规范和指导,便难以形成合理适度的使用原则。当下对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元素的运用,频繁出现随意挪用和拼接、过度演绎和诠解等失当操作,伴生着对非遗工艺美术文化内涵的曲解与附会,致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僵滞的传统视觉样式与固化的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下的生活方式、视觉习惯、精神需要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的心理距离,无法契合现代生活中精神适用性的特点,因此难以激发多数人的审美兴趣和精神共鸣。这种情形制约着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范围和传承途径,导致非遗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无法全面展现。以上问题需要在传播和传承过程中获得解决。非遗工艺美术的传播与传承,包含对核心文化基因的复制和创新两个要素。复制的含义指的是保持精神内核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保留重要的传统视觉元素和传统审美韵趣。而创新的宗旨,则为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提供了思考方向。在内容创新的维度,非遗工艺美术需要面向现代生活,挖掘现代主题,创设新的叙事内容,提升对现代生活的表意功能,与当下社会生活建立意义关联,为非遗工艺美术注入现代意蕴。在形式创新的维度,应从现代生活的思维方式和视觉需要出发,理解现代社会的视觉环境和生活形态,解悟现代视觉模式,并参照现代设计理念对现代生活形态的表述方式,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视觉元素,改造陈旧僵化的传统展示形式,提升创新设计的能力。
(四)创新设计的策略与路径
现代科技塑造了一个以现代媒介为主导的现代生活形态。一方面,接收各种现代媒介汇集而来的信息,构成了现代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视觉技术与强势渗入的现代媒介造成了视觉文化的转向,使人们对图像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这意味着生活观念的形成过程,不再依靠历时性的阅读与理解,而是转为依靠丰富的视觉传达和感官体验所形成的视觉经验。[1]由此可见,现代科技与媒介联手打造了一个超越传统的现代视觉环境。视觉取得优先地位,事物必须依靠视觉形态来获得存在依据,并需要通过媒介的视觉仿像来塑造现代生活的真实感。此外,现代商业社会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图式和文化语境,以商品经济与消费主义重新定义日常生活中人与工艺美术品之间的关系,重塑一套对工艺美术设计的价值评判体系。综上所述,非遗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视觉环境,进入现代生活空间,必须要凭借现代技术、媒介与产业的力量形塑出新的设计理念和路径。
二、数字化促进视觉形态的创新设计
在当下,现代数字化的创作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工艺技法并成为主流,涵盖着影视媒体、电子艺术、数字互动与虚拟现实设计等诸多形式。对非遗予以数字化方式记录与保护已形成一股重要趋势,同时也促进了以数字化方式开发的探索。[2]这构成了一种新的情形,即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含量和指标来界定非遗工艺美术在现代视觉环境中的位置。换言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与运用水平能够映现出其在现代视觉空间中展示机会的多寡与使用价值的高低。而以数字化技术作为创新设计的策略工具,给非遗工艺美术带来的直接作用是视觉形态和质感的演变,主要体现于体验模式与展示模式两个方面。
(一)模拟主创视角的体验模式
经过数字转化,非遗工艺美术由物质实体演变为数字纠合实体的复合视觉形态,这种虚实融合的存在形态造成视觉感知上的特殊效果,形成新的视觉质感,衍生了创新性的体验模式。一方面,这种“以虚为实”的体验模式创造了极致真实的视觉体验,能够加深人们在欣赏非遗工艺美术时的沉浸感与体验感。另一方面,虚拟化技术在设计操作上具有超越现实的优势,可以更加方便地对视觉形象进行调整与修饰,有利于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式开启创新性的设计试验。[3]体验模式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于数字化技术所构造的“虚”与“实”两个层面。“虚”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图像转换,制造虚拟形象、仿真视角和交互场景。“实”指的是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物的具体互动关系。以数字化设计的虚拟图像为中介,使观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实体形象产生实在的视觉联系;数字化交互场景的设计,能够使观众代入创作者的身份角色,取其主创视角,“亲身”参与整个制作或展示的过程,增强“真实在场”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例如运用AR、VR技术结合交互场景设计对非遗工艺美术展开的创新设计,就浮现出一些新的视觉特点。对于传统泥塑、木雕和织绣等传统工艺美术来说,多数情况下观众只能以纯粹观赏的角度与工艺美术品进行互动。而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交互界面和设计工具,可以打破传统固定的角色关系,为观众提供一个模拟创作者的观察视角和情境,使观众能够介入到对泥塑、木雕和织绣进行数字模拟性的制作与体验过程。在此过程中,非遗工艺美术得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凭借设定好的交互功能,观众无需掌握专业的技艺,就能轻松地改变虚拟形象的各种元素,如造型、材质、色彩等等。甚或施用简单的动作,便可使VR情境中的泥料产生形变,木材产生刻痕或变换刺绣针法。由动作引发的一系列视觉变化,加深了观众对工艺美术制作过程的具象化认知,形成一种强化了互动关系的体验模式。由此,模拟主创视角的交互设计扩展了现代大众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他们对非遗工艺美术的观赏兴趣和意愿,反过来也加强了对视觉形态的设计关注和创新意向。
(二)构建动态演绎的展示模式
非遗工艺美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由静态展示发展为动态演示,是对传统视觉形态的创造性突破。[4]其中,数字化成像与动画技术由浅入深地推进了动态化展示模式的发展。在基本层面上,静态向动态的转换得益于成熟的数字化成像技术。以非遗工艺美术常见的民俗装饰画为例。利用软件工具将传统工艺美术的画面形象转化为数码形式,并用电子屏幕来代替纸绢帛等传统媒介材料。这种数字化的装饰画能够自由调整和转变画面的视觉要素,如画幅、色调、亮度等。此外,还可以设置图像的定时更替程序并自动执行,构成类似电子广告牌的图像切换效果。这种展示模式有效地打破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固化单调的视觉形态,使人们对装饰画中的民俗文化形象产生更为丰富的动态意象和观感。在深入层面上,运用动画技术可以增强传统非遗工艺美术在视觉上的传达效果与形式美感。例如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概括的形象造型和凝固的画面情景通常需要观众施展主观想象来生成动态化的审美意象。而动画技术能够将此主观想象过程具体视像化,从而突显出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传统剪纸中的故事情节需要通过语言或文字来展开描述,而采用动画形式的剪纸艺术则在动态画面的连续性展示中构成完整的叙事情节,能够通过直观的动态展示过程来展现蕴含在剪纸艺术中的文化内容,这就增益了剪纸艺术的视觉传达效果。据此表明,由数字化技术淬炼出来的动态演绎的设计观念与展示模式,能够带动非遗工艺美术视觉形态的创新发展。
三、新媒介推动表意内涵的创新设计
由于媒体对生活的全面覆盖,非遗工艺美术作为视觉信息和文化符号,通过媒介的传递推送实现对现代生活的多方位介入。换言之,新媒介拓宽了非遗工艺美术的语义范畴和表达方式。在现代媒介和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内涵发生转变,固化的形象符号背后,其文化涵义得到新的诠释并形成现代意蕴,揭示出非遗工艺美术在表意情境与表意形式两个方面的演变情形。
(一)创设社交互动的表意情境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对社交对象、空间与交流方式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依赖。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社会生活里,除了满足生活与审美的功能需求之外,亦在社交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赏玩、展示与交流,一方面表露拥有者的社会身份与审美水平,另一方面折射出个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状貌,从而有助于社交关系的形成与深化。时下流行的网络社交媒介能够使身处不同生活空间的人们通过社交平台彼此相连,非遗工艺美术需要灵活地渗入到现代社交活动形式中,才能够有效地连接现代大众的精神世界。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采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样式来设计社交互动界面,营造氛围浓厚的网络社交空间和表意情境,如社交APP、知识分享群组、线上互动博物馆等社交平台的设计、开发与推广。通过置入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元素和文化符号,缩短非遗工艺美术与受众的时空间隔和心理距离,让人们在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环境与文化氛围中开展话题交流。[5]凭借现代社交媒介中高强度的互动频率与高浓度的视觉氛围,使不同的线下生活形态和情感状态与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象产生直接联系,亦即在网络社交空间与场景的使用过程中对非遗工艺美术形象与内容形成不断强化的心理印象和情感关联。每一位社交媒介的使用者,既能从表意情境中理解非遗工艺美术的传统人文蕴积,亦能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观念赋予非遗工艺美术新的精神内容和价值意义,继而给非遗工艺美术注入当代的文化意蕴与现实涵义。由此可见,新媒介影响下的表意情境正逐渐成为现代设计思考中的重要因素,为非遗工艺美术的创新带来诸多启发。
(二)拓展传统非遗的表意形式
非遗工艺美术在传统文化语境里滋育出深厚的表意内涵,但这种表意内涵随着功能实用性的消泯与精神适用性的失落而削弱了实际效用,而现代新媒介的传播技术与手段能够拓展非遗工艺美术的表意形式与内容,提升其在表意情境中产生的作用功效。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年画为例。传统年画主要采用木版套色印刷技术来生产制作,并依靠纸张为媒介载体来进行传播。由于现代生活形态的转型,致使传统年画的表意功能在面对现代文化生活时显得抓襟见肘。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不断突破传统媒介的传播范围,迅速降低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这两个因素减少了传统年画在现代生活中实行大规模传播与吸引大量艺术拥趸的可能性。传统年俗文化的赓续,与现代新媒介创造与增设的表意功能密切相关。传统年画需要凭借新媒体环境中衍生的表意形式,挣脱对传统媒介的依赖和传统图像表意的掣肘,继而弥合传统年俗文化与现代生活形态的裂隙。以新媒介的表意形式对传统年画进行创新设计或二度开发。比如采取时下流行的网络头像表情包设计(图2),为传统年画增加原本不具备的现代社交属性与现实生活内容,使之契合当下日常惯用的沟通方式与交流主题。在表意形式的传达上,可以将传统年画嵌入到APP小程序、手机游戏(图1)等交互媒体的设计应用中,透过群组共享或娱乐游戏的形式,在节日的交流互动中相互传递情意祝福,实现对年俗文化仪式和内涵的延续和引申。使传统文化中的民俗记忆和情感得到传承发扬,也为传统年画开拓出现代意义空间[6]。正是由于这些现代媒介的表意形式具有在场性、交互性、体验性的功能特点,使非遗工艺美术能够籍此参与当代的生活叙事与意义生成,其文化内涵得到扩展与充实,同时也描划出新的设计路向。
四、产业化推动功能价值的创新设计
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特点是社会分工,通过分工使设计与制造发生分离,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生产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非遗工艺美术的成品与受众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商品形式的消费与被消费关系,意味着传统工艺美术演化为现代产品设计是已然的发展形势。这说明非遗工艺美术试图融入现代生活,就应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所注重的产品功能与产业模式形成深度的契合,依凭现代工艺美术设计观念中的产品理念和产业思维,挖掘和开拓非遗工艺美术潜在的功能与价值。
(一)设计开发现代实用功能
非遗工艺美术应当参照现代生活消费用品的功能属性,来开发符合现代需要的功能价值,从而实现更加贴近大众现实生活需求的创新设计,继而提升功能与审美的双重价值。以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灯彩为例,它既具有照明功能,同时具备观赏价值。但是,其在现代生活空间中,由于无法达到现实空间照明所需的条件要求,因此只能用作装饰性照明或单纯的工艺摆设。通过对工艺设计诸要素的取长舍短,增强传统灯彩的照明功能,使之接近现代灯饰的使用效果。亦即提取传统灯彩的造型元素和装饰手法,结合现代灯饰的结构、材质、光源与生产方式,创造出既具有传统视觉装饰韵味又能满足现代照明需求的灯具,使现代灯具的实用功能嵌合传统灯彩的审美形式。(图3)通过现代对传统的功能补充与增益,现代设计表达形式与传统工艺制作要素的调和,令非遗工艺美术以涵盖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产品形式重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且易于被现代大众所接受,是令非遗“活化”最有效的手段。[7]可见,非遗工艺美术在实用功能上的增益,能够助推传统工艺美术向现代设计形态的转化。
(二)结合产业塑造品牌价值
“产品”是特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可以看作为文化基因与商业模式的合成。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以现代产品形式进行传达,无疑开拓了大众与非遗工艺美术的接触渠道,扩展了大众对传统工艺文化的认知途径。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依靠手工制作模式,通常不及产业化生产与销售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以生产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商品形式为设计宗旨,实行规模化生产的产业模式,映射出非遗工艺美术文创产品介入消费社会的范围和程度。由此可见,产业模式是非遗工艺美术文化产品与文化价值持续性扩张和广泛性传播的动力之源。非遗工艺美术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文化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品牌的重要价值依据。[8]文化产品产生的持续性影响,会积聚成为文化品牌效应。非遗工艺美术形成的文化品牌囊括了传统工艺美术的观念要旨和美学精髓,亦体现了对现代设计理念、产业化和品牌运营模式的认同与兼容并蓄。以当下活跃的国潮文创设计为例。国潮文创设计以中国特色文化元素作为关键的设计要素,巧妙地融合时下流行的设计手法与视觉样式,体现了一种以传统文化价值作为品牌号召力的创新设计。这种创新设计是由追崇传统文化价值的消费需求促进形成的,此消费动机中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文化归属感。借鉴国潮文创设计的成功经验,将非遗工艺美术中的传统造型改造为具有强烈个性视觉特征的IP角色,采用品牌策划营销的方式将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符号与文化内涵推广开来。[9]围绕非遗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价值来构建其价值模型和产品体系,进一步对非遗工艺美术IP品牌策略予以深入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系列性的衍生品(图4),沿着“文化商品——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的发展路径,逐级深化功能价值,使非遗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能够通过品牌化的创新设计得到极大提升。
结语
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指向未来的能力。通过实施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使非遗工艺美术重新融入现代视觉环境和生活空间,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传播,也令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能够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旨。以人为本的活态化传承,归根结底是通过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来表达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真实需求。因此,创新设计的策略和路径需要在传统非遗工艺美术的视觉形态、表意内涵和功能价值诸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才能够强而有力地助推非遗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李南南,卢章平,李明珠.设计视域下非遗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J].设计,2020(10):122-125.
[3]蔡新元,陈婧.多元与融合:数字媒体时代设计的转型与创新路径探索[J].传媒,2021(05):22-24.
[4]周屹.VR技术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的创新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9):126-128.
[5]许莉,路由.基于服务设计的非遗手工艺APP设计研究[J].设计,2020(09):32-35.
[6]袁宙飞.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衍生与传播——以年画为例[J].民俗研究,2021(03):71-77.
[7]章莉莉.非遗活态传承:重链手工艺和现代生活需求——章莉莉谈设计与扶贫[J].设计,2020(18):70-74.
[8]章莉莉,李姣姣.上海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策略研究[J].上海艺术评论,2021(02):62-64.
[9]朱珠,吴艳丽,门子琦.对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市场周刊,2021,34(04):47-49.
非遗市场文化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营销视角
一、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少中小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环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国内市场,不仅面对的潜在国际客户群体千差万别,而且其竞争对手多来自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他们大多有着成熟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及营销策略,而我们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就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至少有:(1)缺乏国际营销理念,短期经济行为占据主流地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及行为发展趋势,而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产品上,甚至有的企业抱着“赚一笔是一笔” 的观念,把假冒伪劣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上,尽管会有短期经济利益,但却将我国产品的形象损失殆尽,中国的企业将是最终的受害者。(2)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缺乏竞争力。当前国际贸易中,随着关税壁垒的降低,一些国家转而依靠“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来达到贸易保护目的,这些非关税壁垒数量繁多,要求十分严格苛刻,执行起来灵活多变,使我国产品更明显地暴露出在质量、生产工艺、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劣势。(3)产品营销策略单一。在国际市场上产品质量重要,但产品的营销更为关键。中小企业虽然规模较小,可不乏一流产品。但没有一流营销策略与之相匹配,仍无法吸引顾客。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产品营销策略,致使产品销路难以打开。(4)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文化适应能力较差。企业进行跨国经营要求经营者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外语应用能力,还要很好地对东道国的文化及时适应和进行文化渗透,要求经营者必须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沟通能力。这些对一般中小企业现有人员的素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障碍。(5)普遍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的合格人才。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营销人员不具备在国际市场上一显身手的能力,外语水平不高、国际营销概念模糊、国际营销手段匮乏。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争取政策和宏观大环境的支持外,还需正视自身实力的不足,及时转变观念,勤练内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选择正确的营销战略和策略,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
二、基于营销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拓展对策研究
(1)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模式选择的要求。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靠自己单枪匹马和与强大对手硬拼不足取,应凭借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在营销上巧妙采取“避”、“借”、“联”战略。“避”指中小企业在弱小阶段要避免和大企业正面冲突。即避开大企业的拳头产品、传统分销渠道、惯使的促销绝招。否则,会因相互撞车而自取灭亡,或生活在“巨人”阴影下难以发展。“借”指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大企业资源来发展自己。大企业有良好的商誉和响当当的品牌、宽广快速的营销网络、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中小企业都可以借之。“联”指中小企业自身的联合与支援。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自己相互抱聚成团,由小而大,由大而强,会大大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2)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化市场宜采用的营销战略模式。中小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宜采用的营销战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补缺营销战略——避开与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直接竞争。中小企业拥有的资源有限,营销能力和管理水平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上应另辟蹊径,寻找市场盲点,尤其是要避开与大企业、跨国公司的直接竞争。因此,补缺市场营销是一个有效的营销对策,即企业通过深度市场细分,把需求未满足或未充分满足而竞争又较小的补缺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集中全力为这个市场服务,通过专业化经营获得最大收益,为小企业带来无限生机。寻找到适合企业经营的补缺市场后,中小企业就要针对顾客需要,为其提供有价值和特色的专门化产品服务,以此形成竞争优势,并逐步扩大顾客资源,把市场做大。二是共生营销战略——使企业做大做强。共生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之间合作共享,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把市场做大,从而实现共赢的一种策略。这实际上是一种“配角”关系,该关系一旦确立,小企业的产品就成为大企业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企业的市场也就成了小企业的市场。中小企业就不必再为订单、融资、销售伤脑筋,还可利用大企业的销售网、技术力量和信用能力使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集群营销战略——与同行竞争者的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联盟。为了抓住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多家独立中小企业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联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共同分享由于集群营销带来的利益。对于每个成员企业来讲,实质上就是一种借势的策略,以各种方式借助外力,对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实现聚变,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四是关系营销战略——稳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企业与顾客间的关系越牢固,在市场中的地位就越稳固。关系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旦顾客从企业获得了高度满足,他们就放心购买企业商品而不会被任何竞争对手挖走。五是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搭建国际营销网络,我国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常见方式是贴牌生产,订单出口。但贴牌企业无法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谋求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出系列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只有将企业生产的品牌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方式送到合适的消费者手中,企业才可能在维持既有国际市场地位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六是差异化营销战略——利用比较优势占一席之地。差异化营销战略指企业在竞争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市场策略、产品策略、服务策略和管理方式,能形成独自的市场,并能获得差别优势。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在资金、技术不具备优势,但其在速度、灵活、高效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世界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具体4P营销组合策略而言,中小企业可做到产品有特色、价格有弹性、分销有效率、促销要创新。总而言之,民营中小企业只要立足自己的实际,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时善于摸索出适合自身的营销方法与策略,坚持打造特色产品与服务,坚持良好的服务,就一定能在国际市场站住脚,争取将企业做大做强。但在该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注意。
三、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理的经营定位。中小企业的优势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品创新优势。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主要是采用新材料开发新款式,利用“船小调头快”的优势,针对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走“小而精、小而特”的道路。第二,拾遗补缺优势。目前国际市场需求档次逐步拉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日益发展,对外出口产品越来越表现出批量小、花色品种多、价格灵活的特点。中小企业人员少、产量低,正适合生产批量小、花色品种多的产品。大企业遗漏的,中小企业拣;大企业缺乏的,中小企业补;大企业不做的,中小企业做。第三,特殊资源优势。大企业为了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可能排挤一些传统工艺和技术,中小企业却有能力将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第四,专业化优势。今天所谓的大企业,实际上是“组装车间”,其零部件都是由一些中小企业按时、按质、按量供应的。因此,凡是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产品生产,都是适合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小而专”比“大而全”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中小企业在选择国际化发展途径时,应根据自身势单力薄的特点,首先选择以直接出口为主,通过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然后再考虑向国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和全球战略推进。因为直接出口是国际化的突破口,通过直接出口不仅可避免海外投资经营环境反差过大导致的经营风险,还可使企业逐步建立与国际市场的固定联系,按国际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直接参与国际分工,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国际经营程度打下基础。(3)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打造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产品及技术。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应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持之以恒地进行产品、技术、工艺开发创新,积极打造和持续提升自身产品和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还过小,技术水平还较低,科研开发还很落后,单凭自身既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往往会力不从心,为此,现阶段可优先考虑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上下游企业结成跨国经营战略联盟,各自专注于整个产业链条中最有比较优势的环节,通过“产、学、研”优势互补来占领国际市场,并最大程度的节约研发、营销费用,降低创新、生产风险,缩短开发、推广时间,获取联盟核心竞争优势。(4)在跨国经营中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世界市场消费者偏好多样,人文、法律环境迥异,中小企业只有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实施本土化战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中去才可能在东道国拥有立足之地并获得持续拓展市场的空间。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战略的内涵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了人才本土化、品牌本土化、营销本土化、产品研发本土化、企业文化本土化、原料和生产的本土化等。(5)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是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基础。企业整体素质是由人才、科技条件、资金占用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所决定。人才问题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急需一批财务融资、广告公关、人才资源开发、法律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应能按国际惯例处理有关业务和纠纷。更重要的是需要一批有战略头脑、懂国际营销、现代化管理的将才与帅才。
参 考 文 献
[1]周永生,黄昊.基于博弈论的中小企业竞争战略思考[J].当代经济.2012(2)
[2]任道纹.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理[J].广东社会科学.2012(1)
[3]宋树理,赵银德,宋海英.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调查与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1)
[4]陈心德.“蓝海战略”是超越竞争的价值创新[J].上海企业.2006(6)
[5]陈荣耀.中国企业的战略困惑与战略提升[J].社会科学.2006(5)
[6]霍永涛.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困境及应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3)
[7]廖云贵.基于价值创新的服务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8]Prahalad,C.K,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May~June:75~79
[9]Porter,M.What is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Nov~Dec:61~78
[10]W.Chan Kim and Renee Mauborgne,Value Innovation;the Strategic logic of High Growth,Harvard Business Review.1~2.1997
非遗市场文化分析范文3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中小企业才开始逐步产生,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很多股份制企业的形成,大部分也都只有十几年甚至更少的时间,总的来说,除了一些个别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也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有所形成以外,大多数企业底子薄、基础差,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方面,还是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通畅的信息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都是为了寻求自身生存,国内是其立足的主要市场,越来越多的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对“非标”产品的生产,一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对一种或几种产品进行独立生产,但是通常也只是拾遗补缺而已。中小型企业定位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对推销自己产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方面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根本不重视国际市场情况。因此,由于企业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及本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中的地位,根本不了解者居多,信息的缺失或流通不畅,形成了企业一个自我封闭的状况。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不乏一些几十年如一日地生产同种产品,这些商品不仅在国内销售市场狭窄,而且可能已经是国际市场已经淘汰的产品,根本没有国际市场需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出口贸易了。即使有的中小型企业想打入国际市场,也往往求助于一些中间商,特别是为了节约成本求助于一些信誉不佳的中间商,一旦受骗这些企业对国际市场就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
2、量比较小的进出口贸易、单一的品种
在出口方面,我国中小企业除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外,大约只有20%左右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就算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进出口贸易比较发达的,在出口贸易中,还是低附加值、品种单一的服装、鞋类、玩具、家具、小型电子产品或附件,以及小礼品、小五金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其中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属于来料或来样加工形式,不大的贸易额、短暂的生命力、比较差的竞争力、不高的利润,受国外市场主导性强,市场不具有稳定性。而现代国际市场已经从价格的竞争转变为质量的竞争,中小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重视科技成果在产品中的运用,不断开拓新产品,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上下功夫,而不是拼价格、比数量,不要给进口国反倾销留下口实。
3、缺乏人才
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对生产必需的生产技术人员或推销人员的选择,对懂得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不重视,甚至不招聘此类员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更注重企业当前的既得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即使有的管理者想发展国际市场或引进外资把企业做强,但由于人才待遇等问题,也难以招聘而来。此外,我国私营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只信任自己家族中人,这样就更难以招聘到有用人才。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有了解市场行情、懂得国际贸易操作程序和规则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
4、不高的产品技术含量,不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短,或是由家族式手工作坊演变而来,或是原有国有企业改制分化而来,产品品种往往拘泥于给大型企业加工零部件或加工简单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的能力,即使在国内,受短期行为的影响企业往往是看哪个产品挣钱,就一哄而上,互相竞争,甚至不惜制假、售假或以次充好,其实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抑制甚至缩小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一旦这些产品走出国门,不但企业会被追究相关责任并且受到处罚,丧失市场,更严重的是损害国家形象,波及我国整体的对外经济与贸易活动。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前,首先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到自己产品的市场切入点,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来调整、优化自己的经营领域,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擅长的产品,在系列化、创新能力上做文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分析
1、依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力量,开展间接出口
外贸经营权虽然已经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存在,但是因为本身对国际市场不熟悉或者对经营进出口业务无力等直接原因,在开展国际贸易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一定要取得大型外贸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或者加入由外贸公司领导的很多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进行相关的国际贸易活动。
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是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所逐步积累的,这些专业贸易商社对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有很多的优势,可以把资金、信息以及各种商业支持提供给中小企业,同时也可以减少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风险;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有很多,可以把很多的商业机会提供给专业外贸公司,会有新的业务增长点形成。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关系,中小企业才能构筑起国际竞争优势。
2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
2.1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进行加强。第一,对创新的重要性要进行充分的认识,把它的位置摆正。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创新和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地认识,通常放在第一位的是生产经营收益,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所忽略。所以,把生产经营收益和技术研发之间位置有所摆正是尤为重要的。第二,市场需求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导向。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是研发和创新的目的,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有更多的利润获得。所以,所有的创新和研发都是需要把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来进行。第三,创新是需要步骤的。第四,企业外部的创新技术是需要通过引进,合作和并购等方式来获得的。中小企业在正确地评估市场、自身能力与合作伙伴之后,需要通过引进、合作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创新技术的获得。
2.2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要有所加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一定要转变观念。现在,企业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市场,所以,带动品牌的发展只能是依 靠营销的方式来进行。在经营中,思想观念是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变的,把所有的思想障碍都要清除掉,在正确的位置上对品牌进行建立。第二,一定要掌握规则。对于国际贸易规则,我国中小企业一定要进行掌握,结合企业自身和产品的实际现状,只有这样,适合这个企业的最好的品牌战略才能进行制定。对于自己有什么资源,是中小企业需要首先要进行了解的,然后对自己品牌发展的合理目标进行确定,对相应的品牌战略进行制定。
3、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1对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优势进行利用,对于市场空隙的寻求要积极。机动灵活,有比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这是中小企业的特点。所以,在开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把自己的一条道路开辟出来,找到被大企业所忽略的或者难以涉足的市场空白领域或者市场空隙。在很早的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的悠久文化和艺术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技术的开发和工艺的创新,对那些需要特殊技艺或配方的产品进行生产,甚至可以依托一些老字号,使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它们能够把主动权争取到就是依靠它们自身的独特优势,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3.2随着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脑的普及,网络联系和网络购物等新的购物方式已在年轻一代中日益普及,缩短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处于遥远之地的人们对于互相间的交往、通信已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步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新工具能够很好的进行利用,把国际市场的空间开拓出来。在获取网络信息的同时,中小企业的媒介就可以是电子商务,这样的话,供应商就能够在网上尽心寻找,可以对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地进行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会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提高。
参考资料:
非遗市场文化分析范文4
1明确自身定位
创意型中小企业要有科学的自我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将自身的相对优势与市场大环境相结合。①做好市场环境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平稳,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数与产值分别占95%和56%左右。高新科技型及创意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接近10万户。加入WTO对创意型中小企业产生深刻影响,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市场扩大了。创意型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在创意、拾遗补缺、专业化协作、利用特殊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优势。②分析行业特征。就目前来看创意型中小企业的优势有,其一,规模较小,机制灵活,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经营方向;其二,中国地大物博,整体市场空间较大,能够有不同层次的企业发展,产品定位可从区域性和特色性方面下手;其三,创意型中小企业不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更多的是依靠先进的技术与出色的人才队伍取胜。
2更新营销策略
客户是创意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财源,不断强化的客户主导地位,从销售主导转化为市场主导,这无疑使得整个行业的运营理念发生了新变化。①服务优先用服务留住客人。创意型中小企业应该注重整体服务流程的建设与规范,打造良好的客户体验,以客户至上,体现企业服务整体性、专业性和可控性。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对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秉持服务优先原则。②多次交易理念。以多次交易,长期合作为目标。一个企业的蓬勃需要发展稳定的客户源,这要求企业提供稳定且等同的长期跟踪服务,做到优质而专业,从而留住客户,不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③大客户策略。大客户是支撑创意型中小企业的稳定来源,同时也是决定其生存与后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首先,收入稳定、利润丰厚。如果能和大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以获得较高利润,相比较单次交易客户,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能够更专注于长期的服务。
3开拓新市场与新客户
创意型中小企业在扩张市场的时候,要做好战略规划,先确定好优先市场与备选市场,不能一上马就开拓全国市场,这不仅启动资金基数大,而且投资风险高,收益回报周期长。①明确目标客户。在开拓新市场的时候,企业应该挖掘不同的目标群体以及不同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差异,依靠自身的服务特点,灵活选定目标客户群体,调整战略定位,找到新的发展之路。②瞄准特定群体。当企业选择了目标市场后,下一步就应该瞄准指定的客户群了。创意型中小企业在新市场的目标客户群应该是高端客户人群。但是绝大部分的高端人才与企业的高管都有一个独立的社交圈子,又或者永远高级的生活圈,这时候创意型中小企业的广告投放就有讲究了。这时候如果将大部分的广告资源投放在普通生活圈,必定难以引起特定目标客户群的重视,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应该投放在高端写字楼、机场VIP候机室、高档住宅区或者高尔夫球场等地方。只要是潜在客户或者候选人能出现的地方,都是企业的必争之地。③强化品牌形象。1991年年底,上海奥美的第一次招聘广告,选择了在上海的最大的报刊,整个招聘广告没画面,就那一句话“一个工作的好地方”写在半版广告中央,下面是招聘的职位,署名是上海奥美广告公司。这种不寻常的招聘方法引起当时上海的一阵风潮,许多高端人才随即主动应聘,寻求合作。如此一来,上海奥美公司的知名度和业绩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提升。
4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意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创意与创新。核心技术人员的思维与眼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道路的方向,要不断开拓视野,接受国外的新观念,结合本土的实际环境进行改造,打造适合当代社会大环境的技术与观念。
二对策与建议
创意型中小型企业要革新独立,继承一般常态的广告策略,因时制宜、革故鼎新,在创新中进步,在进步中完善,有以下几个对策:
1审时度势,抓准机遇
21世纪的前30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创意型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社会结构将进行调整。作为创新创意主体的创意型中小企业将面对发展分水岭。创意型中小企业应充分把握机遇,努力突破成长困局,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①打破技术创意僵局。首先,以“新”对“好”,通过创新获得竞争的优势。传统的垂直营销思维试图做更好,更细致的产品,但结果却是越来越累己,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创意面前,发现机会比营销更重要。其次,将优秀标准变成“有”和“没有”,“印象西湖”以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演出以山水为景,天为幕、湖为台、结合音乐和灯光,很是吸引人。这些场景分开来看哪里都有,但是结合到一起,就创作出一个新的“有”,而且只有杭州有。人的本性就是喜新厌旧,而所谓的“新”,并不就指“好”。横向营销思维最开始不是在“好”上下功夫,而是在“新”上下功夫。因此创新的产品不一定用好坏衡量,也可以用“有”和“没有”。②推进发展本土化。本土化分为客户资源本土化与创意产品本土化两大方面。在样板营销区客户资源本土化是必然趋势,通过人才资源本土化,降低运营成本,扩大市场,得到丰厚的利润。而创意产品本土化能让企业更容易深入当地人心,俘获市场,做到因地制宜。
2运营系统化,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创意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运营系统化能使企业发展更为深刻与持久。强化内部机制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减少企业恶性损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更大的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力。①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科学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建立制衡机制,从而达到信息对称的效果,也减缓融资压力;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这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与效率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的流通与沟通。②提高业务人员素质,聘请专家做培训。在职训练是最好的培训,要使员工成为合格的中流砥柱,强大而富有实效的培训体系是最重要的支持之一。宝洁公司的培训体系在业内很有名气。在美国总部,宝洁建立了培训学院。在中国,也有专门的培训学院。通过聘请资深专业的相关行政人员来为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定期安排员工进修一些专业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技术。通过派遣员工参加各种企业交流会、行业年会、人才交流会等,让他们从中拓宽知识面,并接触各类高级人才,积累人脉。③强化组织凝聚力。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参与公司组织的户外活动,比如爬山、野营或者各类球类活动。这不仅锻炼他们身体素质,还可以调节心态,释放工作的负能量,提升自我受压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将团队精神发挥到极致,调动全体员工的斗志。
3制定高端人才引进和稳定计划
创意型中小企业的高端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内部提拔和外部招聘,尤其是与高级院校合作。中小型企业可以在这两个渠道着手,加紧加快做好人才储备工作。①建立健全内部提拔机制。创意型中小型企业可未雨绸缪,在平时就挑选合适的员工作为后备人才,并对他们加以培训与锻炼。当企业高一级的岗位出现空缺时,就能快速地提拔他们,及时填补空缺。创意型中小企业奉行以内部培养提升为主,引进为辅的人力资源策略;②积极选择跟高级院校合作。校企合作能够迅速解决对口高端人才缺乏的难题。以宝洁公司为例,他一直把校园招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根基来经营,从学校刚毕业就开始培养的人才更容易认同公司的文化,因为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更能够接受企业的理念和标准的行为规范,形成隐形的公司资产。
三总结
非遗市场文化分析范文5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公共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减免的策略。这是因为在产业集群的推动下,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门票减免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针对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现状,本文认为,国内必须从产业发展角度解决不断高涨的门票价格问题。
关键词:旅游景区 门票减免 乘数效应 产业集群
相关理论概述
2004年底,随着北京六大“世遗”景区门票价格的大幅上调,国内以世界遗产为代表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开始不断上涨,由此引发了景区经营管理者与旅游消费者、旅游服务企业之间的激烈争论,也引起了相关专家与学者的理论探索。近年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该涨、影响效应、价格上涨原因、价格影响因素、价格定制方法以及价格的管理体制等方面。
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对旅游业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会透支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对此,李纪(2005)用总价值构成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张维、郭鲁芳(2006)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宗圆圆(2008)用垄断竞争及不完全信息理论,吕观盛(2008)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预算曲线,对国内公共景区涨价的四个主要理由(解决维护费用,控制游客流量,保护稀缺资源,体现景区价值),分别提出了质疑。对于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以上研究还没有完全说清楚许多国家和地区放弃门票收入的根本原因,还未找到国内选择门票减免策略的根本依据。只有找到门票调整的深刻理由,才能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调价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景区门票减免乘数效应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三个案例进行说明。
2003年10月,西湖这一国家5A级景区,首次向社会免费开放,第二年就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杭州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3016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3年2776万人次增加了24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了350亿元,比2003年净增70亿元。接待过夜入境游客123.41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2002年105.6万人次增加了17.81万人次。旅游创汇近6亿美元,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2年4.77亿美元增加1.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410.73亿元,比历史最好年份2003年326亿元增加了80多亿元。西湖免费开放前,其环湖的七大公园每年的门票收入约为3000万元。免费后,杭州以损失3000万元西湖门票的代价,换来了一年净增80多亿元旅游总收入的巨大效益,两者之比是1:270。
第二个是来自台湾的案例。自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启动以来,至今已有两个多年头。在前两年半时间里(截至2010年底),已有182万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据台湾观光当局估算,大陆居民至少已为台湾旅游相关产业带去超过910亿元新台币的收益,约合人民币近200亿元。其中,最大的赢家是航空运输业。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银行业等,也有明显的业绩增长。
第三个是济南的推测案例。2010年9月济南市趵突泉水位突破了30米大关,72名泉喷势喜人。为此,当地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取消门票,做大泉水文章。济南国信旅行社总经理张晓国算过这样一笔账。目前,其旅行社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但大多数游客只花半天时间逛逛就走。如果免费,保守估计旅行社接待量将达到10万人次,游客肯定会拿出一天时间在济南好好逛逛。假如每人按住宿一晚100元、吃饭50元、交通50元、购物200元计算,一个人的花费是400元。这多出的8万人将给济南带来3200万元的收入。按目前门票价格70元计算,济南损失的只有大明湖和趵突泉560万元的门票收入。两者相比,收入是损失的6倍。如果游客再品品济南的特色风味,看看演出,再增加100元应该没问题。这时收入是损失的7倍多。
杭州、台湾以及张晓国算的经济账,实际道出了其中的乘数效应。所谓乘数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区域经济活动水平的某一初始变化,会导致同一方向的进一步变化,进而影响更多种类产业的增长,使居民收入、政府财政收入也大幅度提高。由于旅游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餐饮业、宾馆业、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必然向旅游资源发达的地区集中。这势必要求一系列为它们服务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行业也在这些地区相应发展,如公用事业、银行、保险、环保、零部件生产与维修业等。进而,引起人口增长以及为居民服务的行业相应发展。这种效应是一轮又一轮地按乘数放大的,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旅游业在全国分布与发展的极化;另一方面也因企业数量的乘数激增,税源扩大,税收增加,从而带动当地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借助公共旅游资源的引力和免费与低价策略,去吸引大量游客到此一游;然后,依靠各旅游服务企业的优质服务,去打动和留住游客;最后,再通过对各企业的税收,政府获得城市发展包括景区发展的雄厚资金。这是一种舍小钱赚大钱的盈利模式。不然,高筑景区价格门槛,片面追求门票经济,这只会压制国民出游欲望,影响整个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旅游景区产业集群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机理
那么,由景区免费所引发的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其根源必须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中去寻找答案。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旅游业就是一个典型的集群产业,与其吃、住、行、游、娱、购相关的餐饮业、旅馆业、运输业、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等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地理集聚特征。围绕旅游景区,各关联企业、支撑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等,都会在空间上集中在该景区周围,共同谋得发展。二是外部经济特征。企业集中布局,因成本节约,资源共享,知识溢出,每个企业都能得到额外益处。三是路径依赖特征。旅游业是典型的受自然与人文资源禀赋决定和影响的产业。一旦该集群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会促进它不断成长,在合理保护前提下它能得到永续发展。四是专业分工特征。与旅游业六大要素相关的各行业之间,各行业内其上下游企业之间,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培训和行业中介等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它们构成分工严密、专业化水平很高的生产与服务的体系。
首先,由地理集中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这里,集聚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上集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节约。而集聚效应则是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趋于集聚的力量及其作用之结果。集聚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三个因素: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对旅游业而言,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趋向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方。二是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处于彼此间加强经济技术联系的需要,那些在经济技术上具有互补性、依赖性和关联性的各种旅游经济活动,往往都会集中到资源和条件适宜且优越的同一个地方发展。三是对集聚经济效益的追求。企业的集中分布,可以使其中的每项经济活动或每个企业,都因其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所造成的有利外部环境和相关投资节约,而从中获得外部经济利益。这种因地理集中所带来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区域内产业集群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其次,由路径依赖所产生的累积因果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所谓路径依赖是指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往往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该选择产生依赖性。并且该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资源禀赋条件是决定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它直接引导着与其相关的行业自发地集中于自己的周围,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旅游区域集中,从而使这种集群优势进一步强化,产生循环累积效应。这种循环效应包括:旅游业的发展将不断增强地方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吸引外地移民进入,增加当地人口;就业机会和人口的增加,又会不断增强地方熟练工人的数量,促进教育机构的发展;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将会吸引而至;进一步加强的外部经济,将吸引更多的产业进入。这样,就会增强该地区的增长动力,使该旅游区域成为一个增长的中心。
第三,由专业分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各企业间分工明确,形成众多生产与服务的配套体系。这种灵活的专业化本质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通过这种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可以使更多的生产服务操作实现内部规模经济。由于集群企业的庞大需求所形成的规模性的专业化生产,又为每个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外部规模经济。由于各企业与政府机构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或产业配套体系。企业通过该体系,能及时得到资源和提供服务。从而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信息搜寻与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第四,由合作竞争所产生的合作共赢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既相互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联合经营本地旅游市场,开拓域外新市场,建立生产与服务的供应链等。由此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机制。这种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合作,许多中小企业可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与强于自己的域外对手竞争。该机制的形成,也有助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顺畅信息流通,缓和利益冲突,减少交易困难,从而获得集体效率和共赢效应。比如,旅游景区通过与餐饮、宾馆、运输、商贸等企业的合作,可以减少自己因构建相关设施的巨大投入,也因给餐饮、宾馆、运输业等带来的客源,提高了其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既然各旅游企业因集群形成这么紧密的联系,那么由集群产生的乘数效应就是必然的。在乘数效应的引导下,旅游业完全可以也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做大这块蛋糕,而不是固守旅游资源这块小蛋糕做门票经济这篇小文章,仅仅靠门票经济实难取得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效益。
结论
转变国内门票经济的发展理念与思路刻不容缓。2009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在目前水平之上,要加快实现既定目标,必须转变国内旅游业从过去狭隘的门票经济的发展理念,采用借助门票减免策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旅游业更大的发展。
在规划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必须着眼于整个区域经济的更大发展。从杭州和济南的测算看,关注门票经济和关注区域经济,其效益悬殊巨大。因此,在规划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必须把目光转向对整个旅游区域的关注,必须把旅游业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框架中通盘考虑。为此,一定要大幅度调低或取消各公共与准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切实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纪.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经济学质疑[J].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张维,郭鲁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3.宗圆圆.试析旅游景区门票定价问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4.吕观盛.世遗旅游地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旅游市场,2008(6)
5.崔凤军.摆脱“门票经济”杭州全面“盘活”[N].中国旅游报,2005-5-20
非遗市场文化分析范文6
关键词:上海市; 优秀运动员; 社会认知; 社会融入;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5-0021-04
Survey and Analysis about Elite Athletes’ Social Cognition in S hanghai
DONG Chunhua1,LIU Bing2
(1.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 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Economics & Management College, Sh 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e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socialcognitive status of the groups of elite athletes in Shanghai. After analyzing
t he six aspects such as culture study and social skills of the athletes in the tr aining proces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ir training environment is isolated,the athletes are insulated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ir social recognition is nar rowed. Meanwhile the thesis suggests athletes should master some social skills
and understand social insurances for athletes.
Key words: Shanghai; elite athletes; social cognition; social inclusion;survey and analysis
优秀运动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100枚奖牌的 骄人成绩,运动员拼搏进取的形象成为了中国社会阔步前进的一面旗帜,同时也让更多的人 关注运动员这个特殊的群体。
运动员的社会认知是指运动员对社会的了解和自己成为社会人所具备条件的基本认知[ 1]。运动员自觉的社会认知可以帮助运动员随时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合理进行社 会化教育,以使自己在将来退役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2]。同时,加强对 运动员社会认 知的跟踪,可以帮助运动训练机构和单位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以负责任的态度对运动员进 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特别是一些社会普及性不 强的项目运动员进行调查,从而为运动员合理化教育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2月对上海市汇丰优秀运动员基地随机抽取,具有有效性的42名一线优秀运动 员(全部为健将级运动员)展开调查(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实地调查 利用长期担任上海汇丰基地优秀运动员文化 课教师的条件,与运动员就社会认知方面多次进行探讨。
表1 调查运动员年龄与项目分布
年龄与 项目分布频数有效百分数累计百分数年龄有效15~18岁24.84.819~22岁3276.281.0 23~26岁716.797.630岁以上12.4100.0总计42100.0项目有效蹦床616.216.2手球12.718.9举重38.127.0羽毛球12.729.7跳高12.732.4田径513.545.9柔道38.154.1游泳38.162.2武术410.873.0艺术体操12.775.7撑杆跳12.778.4跳水25.483.8
击剑38.191.9现代五项25.497.3体操12.7100.0合计37100.0系统缺失5总计42 1.2.2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运动员训练、学习、社会 保障等方面的内容设计问卷项,按照程度的不同由低到
投稿日期:2009-11-09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45SS08063);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S30801)。
作者简介:董春华,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高分为七段,通过运动员的填写,可以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 帮助运动员认知当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其二是了解和归纳运动员社会认知的基本现状及重 点突出的方面。问卷共发放59份,回收47份,其中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89.4%,问卷 信度检测克伦巴赫α=0.85,KMO球形效度检验等于0.87。
1.2.3 逻辑分析 通过实地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运动员社会 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化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指标的筛选
社会认知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运动员不可能对所处社会环境作细致的分析与判断,因此 所设计的指标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运动员能够理解并迅速的做出判断;其二是通过 运动员的填写,是能够反映出运动员对基本社会认知的了解[3]。在这两个基本条 件的指引 下,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初选指标体系;然后进行专家咨询并与运动员进行沟通, 选出较好反映运动员社会认知的相关指标;最后通过小范围的调查和逻辑推理,确定最终调 查的35项指标[4]。
2.2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 按照降序 的排列,上海市优秀运动员各项指标的描述性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各项指标描述性统计 N=42最高 值=7
均值标准 差您觉得本科文凭对您的重要性6.330.928训练之余学习其他社会技能必要性6.311.093文化学习对您未来的可能影响6.241.303您对文化学习重要性的理解6.191.087文化学习对运动训练的帮助6.051.188通过本科教育想学到一些文化知识5.931.197您对能进上海体育学院读本科5.881.214本科文凭对未来就业的帮助5.831.124您对现在文化学习的重视性5.671.243您对运动训练可能造成的损伤5.621.209为您们进行文化课教育教师的负责态度5.521.194运动训练成绩对于您未来就业关联5.360.511运动训练成绩对于您重要程度认知5.331.408 您对未来退役后的前途认知5.141.970训练造成的损伤可能影响你的就业4.981.828退役后在体育领域工作的可能性4.831.513退役后愿意在体育领域工作的倾向性4.791.570运动训练成绩与文化学习相比的重要性4.621.188您对您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兴趣4.521.627您退役后从事与该运动项目相关工作的可能性4.431.548您未来运动成绩提升的可能性4.331.946您在运动训练损伤后的就医条件4.171.395您对运动训练提供的各项保障3.791.071训练之余学习其他社会技能可能性3.500.917现在的文化学习模式能学到知识3.380.854您认为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性3.120.993当前我国运动训练模式合理性认知3.020.950您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压力情况2.981.093您对于上海市“体教结合”的了解2.931.455如果能够让您重新选择,您选择竞技体育的可能性2.881.517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相比的重要性2.811.311您对运动员社会保障措施的了解2.691.024您对每月运动训练生活补助的满意2.571.500您对国家保障现役或退役运动员政策了解2.331.162您对国家在运动员伤残认定及福利保障的了解2.051.081
从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的总体情况可以看出,运动员对后运动训练时代已经有了 较高程度的考虑,对本科文凭的重要性以及为未来就业渴望学到一些知识的心情非常迫切。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由于运动训练成绩的重要性与就业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这就必然带来 了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因此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成绩相比,存在一定时期内的“非 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员对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在内涵上的兼容是值得肯定的,普遍 认为文化学习对运动训练乃至未来的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帮,这说明运动员社会认知程 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运动员对上海市贯彻“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但学习的 重要性已经得到彰显。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运动员对国家各项保障政策 几乎不了解,这一点从众多的文献中也可窥见一斑[5-6]。
2.3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各项指标的因子分析
通过对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各项指标的因子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指标究竟 由哪些方面来构成,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提高。
表3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各项指标的因子分析
指标因子成份123456运动成绩提升的可能性0.685退役后在体育领域工作的可能性0.671退役后愿意在体育领域工作的倾向性0.793运动训练成绩对于您未来就业关联0.646如果能够让您重新选择,您选择竞技体育的可能性0.662本科文凭对未来就业的帮助0.889您对您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兴趣0.544您退役后从事与该运动项目相关工作的可能性0.814您对于上海市“体教结合”的了解0.671您对未来退役后的前途认知0.853您对文化学习重要性的理解0.756文化学习对您未来的可能影响0.670您认为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性0.521训练之余学习其他社会技能必要性0.728训练之余学习其他社会技能可能性0.526您对现在文化学习的重视性0.533现在的文化学习模式能学到知识0.591您对能进上海体育学院读本科0.869您觉得本科文凭对您的重要性0.878您对运动员社会保障措施的了解0.742您对运动训练可能造成的损伤0.861训练造成的损伤可能影响您的就业0.402您对国家在运动员伤残认定及福利保障的了解0.840您对国家保障现役或退役运动政策了解0.870您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压力情况0.532文化学习对运动训练的帮助0.617当前我国运动训练模式合理性认知0.617为您们进行文化课教育教师的负责态度0.663通过本科教育想学到一些文化知识0.677运动训练成绩对于您重要程度认知0.800运动训练成绩与文化学习相比0.775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比0.709您对运动训练提供的各项保障0.890您在运动训练损伤后的就医条件0.599您对每月运动训练生活补助的满意0.628
从表3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 各项指标的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出,35项指标被较好的分配到六个因子之中,通过主成份分析 ,六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8.791%,说明因子的归类较好。第一个因子由“您未来运动 成绩提升的可能性”等八个指标构成,从指标构成的内容来分析,基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特 征,即:运动项目和成绩与未来就业的关联性;第二个因子由“您对上海市体教结合的了解 ”等11个指标构成,基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运动训练过程文化学习与掌握社会技 能的必要性;第三个因子由“您对运动员社会保障措施的了解”等5个指标构成,基本反映 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运动员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第四个因子由“您作为一名优秀运动 员的压力情况”等5个指标构成,这五个指标反映出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特征;第五个 因子由“运动训练成绩对于您重要程度认知”等3个指标构成,主要揭示了“运动训练与文 化学习的内在比较”特征;第六个因子由“您对运动训练提供的各项保障”等3个指标构成 ,主要反映了“运动训练保障现状”。
2.4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情况分析
2.4.1 运动项目和成绩与未来就业的关联性分析
在“运动项目和成绩与未来就业的关联性分析”因子中,可以看出“运动训练成绩对于 您未来就业的关联”得分为5.36分,且标准差为0.511,说明所有参加调研的运动员,均 一 致反映出运动训练成绩的重要性,如果在训阶段没有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至少要在全运会 上获得好成绩),那未来的就业将无法进行很好的选择。同时,调研发现“如果能够让您重 新进行选择,您选择竞技体育的可能性”得分发现,运动员重新选择的可能性很低,这也说 明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彰显无遗[7-11]。
尽管在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好成绩,但取得奖 牌的运动员相对于优秀运动员的整体来说,将是沧海一粟,特别是51枚金牌的项目构成中, 大多是本次调研的项目主体,这些项目存在群众基础差、市场化运作先天瓶颈、优秀运动员 群体庞大的特征,从事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同时也存在训练环境封闭、运动员生活圈小、社会 隔离程度大、社会就业面窄等客观因素,种种问题显示参与这些项目的运动员,运动成绩将 成为未来绩效的根本保障,因此,运动员社会认知的降低便有了存在的前提。
2.4.2 运动训练过程文化学习与掌握社会技能的必要性
在“运动训练过程文化学习与掌握社会技能的必要性”因子中,指标“训练之余学习其 他社会技能的必要性”高达6.31分,而实际上“训练之余学习其他社会技能的可能性”只 有 3.50分,这种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次调研的优秀运动员群体已经切实感知到将来退役风险 的 存在,掌握一些社会技能的必要性凸显出来,实际上从2006年以来,课题组多次到上海市优 秀运动员汇丰基地以传递技能的方式给运动员进行社会技能方面的培养,受到了运动员高度 赞赏,可见运动员的社会技能缺失已经被运动员意识到成为优秀运动员成长的制约瓶颈。
另外,“文化学习对您未来的可能影响”和“您对文化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两个指标分 别得6.24和6.19分,这与很多文献中涉及的运动员自身对文化学习不重视在结论上有所偏 离 ,这种原因的出现可能存在两个方面,一则是优秀运动群体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对文化学习有 了新的认识,二则社会关于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生存的负面影响也使得他们必须要关注文化学 习问题。
当然,也应该看到“您觉得本科文凭对您的重要性”指标得分为最高的6.33分,且标 准 差为0.928,趋向一致的认识也使得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尽管不能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但 有本科文凭至少也是对多年来参与运动训练的一种回报。目前,上海市优秀的健将级运动员 通过一定的考核测试可以进入到上海体育学院攻读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后将获得本科学历和 学士学位,这一有利的政策性保障获得运动员的高度认同,但潜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 解决,在大学生就业面临如此困难的今天,本科文凭的价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12] ,况且是社会技能系数很低的本科文凭。
2.4.3 运动员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
社会保障的不断提升是任何一个责任国家必须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地方政府更是责无 旁贷[13-16]。目前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相对比较完善,运动员的生活 、学习和就业 均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怀,为运动员落实就业、提供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以 及建立体育基金保障运动员的权利等等。
应当看到,在政策保障的前提下,仍然有许多工作不尽人意,“您对运动员社会保障措 施的了解”、“您对国家保障现役或退役运动员政策了解”以及“您对国家在运动员伤残认 定及福利保障的了解”等指标得分分别为2.69、2.33和2.05,列在得分值最后几位。运 动员 在训期间,由于运动训练的高度封闭性,信息已经产生了严重不对称,事实上,为运动员落 实的就业岗位,运动员大多去不了或不能胜任,基金保障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运动员的社 会保障依然艰难,且难以持续发展。
运动员社会保障政策的建立应采用对运动员“授之以渔”的政策,建立在对运动员进行 科学调研分析,以培养运动员能够积极融入社会的技能性教育为主导,并广泛征求运动员和 社会各界认识的基础上来制定,否则,最终会导致水土不服,明明是很好的政策,却无法推 广和落实。
2.4.4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从政策的角度看,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的管理大多考虑到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也相应安排了文化学习的时间,可作为一名一线优秀运动员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该指标得 分仅为2.98,说明运动员目前训练成绩的压力主导了运动训练过程,尽管运动员也想通过 本 科教育学到一些文化知识(得分为5.93),但普遍认为目前运动训练模式的合理性不高( 得 分为3.02),由于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大多安排在晚上,每天在训练疲惫之余,保质保量 完成文化学习,不可能也不现实。
2.4.5 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内在比较
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本可以成为相互和谐的统一体,“体教结合”模式的提出也是基于 这一理念提出来的[17],由于运动员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的功利性特征,运动训练 和文化学 习的矛盾日益突出,无论是从主管部门还是教练员,给运动员传递的信号大多基于训练成绩 的重要性。
本次调研的两个指标,“运动训练成绩与文化学习相比的重要性”得分为4.62分,而 “ 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相比的重要性”仅得2.81分,两者的显著性差异非常明显,事实上也 说 明了尽管政府颁布了运动员保障的相关政策,但真正落到实处依然有许多路要走,其中如何 树立正确的培养运动员目标,克服功利性绩效评价是重中之重[18]。
2.4.6 运动训练保障现状
目前上海市在役优秀运动员依据他们的运动员等级和取得各类比赛成绩,领取相应的报 酬,各项保障措施落实较好,无论是居住环境、伙食条件还是就医条件等,运动员对此评价 较高,这从一个角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大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役起间能够安心训练,并为之投入 全身心的精力[19],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运动员对社会的敏感性在逐步降低, 如果国家 和运动训练主管部门不考虑运动员的社会性问题,运动员整个训练过程只能是离社会越来越 远,最后无法融入社会,现实的教训已经很深刻。
3 结论与探讨
3.1 结论
1) 优秀运动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认知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的培养目 标和运动员自身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2) 通过本文的调研,优秀运动员对社会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受到了训练环 境封闭、社会隔离程度大等影响,目前运动员的社会认知途径依然无法解决;
3) 从优秀运动员社会认知的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和成绩与未来就业的关联、 运动训练过程中文化学习与掌握社会技能的必要性、运动员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文化教育 的重要性、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内在比较以及运动训练保障现状等六个方面构成本次调研 的核心内容。
3.2 探讨
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优秀运动员将来无论在训练环境、生 活环境等方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缩小这个特殊的群体与社会融入之间的差距,寻找一 些社会介入的途径,是亟需考虑的问题;
2) 优秀运动员社会介入的途径除了运动员在训期间加强对运动员后运动训练时代的升学 教育外,还应当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融入操作技能性教育,运动员利用训练的空闲时间掌握一 些社会生存技能,更容易推进运动员的社会化进程;
3) 由于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中文化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体教结合”效果很难达到,因 此,运动员在训期间,管理部门应不断强调运动员自身要正确理解社会保障政策,提高运动 员社会适应压力,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否则,由于运动员自身社会适应的低水平,保障政 策的效应同样无法发挥。
参考文献:
[1] 高雪峰.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3):6-10.
[2] 李鸿江,李颖川,王守恒,等.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 院学报,2004(3):13-14.
[3] 厉丽玉.浙江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8):38-41.
[4] 王凯珍,潘志琛,王华倬,等.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 育学院学报,2008(1):1-4.
[5] 吕予锋.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权益保护有关问题的分析和建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4):21-24.
[6] 李艳,黄亚玲,王伟.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2009,32(12):82-86.
[7] 钟秉枢.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J].体育科 学,1998(3):45-49.
[8] 刘平,孙富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结构与分配模式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2009,28(2):7-10.
[9] 程杰,宋全征,王永,等.我国优秀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管理研究[J].沈阳体育学 院学报,2009,28(3):40-42.
[10] 刘建,沈文宇.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及其属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 1):24-28.
[11] 符明秋,张锡萍.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及其角色转换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32(1):141-144.
[12] 罗晋磷,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现状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 ,17(3) :9-11.
[13] 俞继英,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J].体育科学,2004,24(1):15 .
[14] 宋铁男.社会学视野下的运动员角色转换方式、问题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27(2):31-34.
[15] 刘仁盛,张国海.我国专业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32(1):120-123.
[16] 马耀琪.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 (6):141-144.
[17] 陈林祥.建立与完善我国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 学报,2003,(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