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1
1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老年人的生活范围基本上在家庭、社区、医疗或疗养机构内进行,在评定其生活活动能力时要全面、准确和细致。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指老年人自理衣、食、住、行和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需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分为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sic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两种基本活动。
1.1 BADL评定量表 应用较广泛的评定量表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①Barthel指数是Mahoney和Barthel于1955年开始使用,1965年首次发表并正式命名。评定内容共10项,每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或帮助程度分为0分、5分、10分、15分四个等级,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独立能力越好;可分为良、中、差3个级别。 大于 60分者为良,该组老年人有轻度功能障碍,但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需要部分帮助; 60~41分者为中,该组老年人有中等程度功能障碍,需要大量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小于或等于40分者为差,该组老年人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要他人服侍。Barthel指数是临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评定方法,其可信度和有效性在临床上已得到证实;②FIM是1987年由美国纽约州功能评估中心提出,并列入美国医学康复统一资料系统之中。该方法不仅评定了躯体功能,而且还评定了语言、认知和社会功能,已经在我国等世界多个国家应用。评定内容共18项,其中躯体功能13项、语言功能2项、社会功能1项和认知功能2项。采取7分制评分,FIM评分最低为18分,最高为126分,共分8个级别。 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为有条件的独立; 72~89分为轻度依赖; 54~71分为中度依赖; 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 18分为完全依赖。前两级可列为独立,最后3级可列为完全依赖,中间3级可列为有条件的依赖。
1.2 IADL评定量表 常用的IADL评定量表有快速残疾评定量表( a rapid disability rating scale,RDRS) 、功能活动问卷(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和我国IADL量表等[2]。①RDRS是Linn 于1967 年提出,可用于住院和社区中的老年患者。其评定内容包括日常生活需要帮助的程度、残疾的程度、特殊问题的严重程度3个方面,共18个评定项目,按其程度分0~3分4个级别打分,最高分54分,分数越高表示残疾越重,完全正常为0分;②FAQ是Pfefer于1982年提出,1984年进行了修订,可用于社区老年人和轻症老年性痴呆患者。共10项内容,各项内容按其能力分0~3分,分数越高障碍越重,正常标准为低于5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异常;③我国IADL量表是陶寿熙等于1992年制定的供脑卒中患者使用的ADL量表,共20项考核内容。按1~4分评分,小于或等于20分为基本正常,21~59分为轻度障碍,60~79分为重度障碍,80分为能力丧失。单纯评定BADL 宜首先选用Barthel指数,除了解BADL情况外,还需要了解认知功能时,可选用FIM。若单纯了解IADL,应首选FAQ。需要了解BADL及IADL时,可采用我国IADL量表。
2 老年病康复治疗与护理
2.1 老年病患者康复治疗 目前适合于老年病康复的医疗机构有康复中心、综合医院和社区康复。急性期老年病患者可选择在综合医院中的进行早期康复,亚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可在专业化康复机构中进行综合性康复,恢复中后期患者在社区康复[3]。有些恢复的中后期老年病患者需要进入护理之家、日间医院或长期照顾单位,则在相应的康复医疗单位进行康复治疗。
2.2 老年病康复护理 老年病患者康复治疗应早期进行,老年病康复要与急诊抢救同步开始,并贯彻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因此,在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调动老年人的治疗欲望和积极性,向老年人宣传健康、疾病以及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康复医疗的目的和意义,把老年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治病、防病上来,主动配合和接受康复治疗;②配合康复治疗,选择合理的康复计划。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计划时要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和功能状态进行,治疗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从床上活动逐渐过度到离床活动[4];③进行规范康复训练,对病情较稳定者可让其进入康复俱乐部,根据病症和体力等安排训练科目。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的康复知识,指导、培训家属按规定辅助患者训练,康复治疗时间为1~2次/d。运动强度弱些,每次30~45 min,训练时注意劳逸结合,以心率不超过110~120 min为宜[5,6];④每隔1个月应进行1次康复评定,总结康复治疗全过程,为进一步训练提出指导性意见;⑤老年病患者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调节饮食,摄入全面营养、科学搭配的谷物果蔬蛋奶,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控制油脂的摄入。同时要注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尽量减少和避免感冒;⑥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调整,老年人由于社会、家庭、疾病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可发生情绪、性格、意志、认知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疾病的康复,应及时注意老年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宣传健康人生的道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曲镭.老年病的康复.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1):4 - 6.
[2]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8 - 352.
[3] 于普林.老年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 - 277.
[4] 曲镭.老年病的康复.实用老年医学,2006,20(2):89 - 91.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2
1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56~82岁老年冠心病资料完整患者6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临床类型分为: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型、心绞痛型[1]。临床表现有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48例占75%;有疼痛症状44例,占70%;有并发症14例。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2严密观察病情
2.1心肌梗死先兆症状观察:国内资料介绍,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者比一般成人少[1]。但在我院64例老年冠心病人中有先兆症状者占75%。主要先兆表现为周身乏力、胸闷,活动时心悸、气短、烦躁、心绞痛等症状,疼痛时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压大幅度波动,心电图S-T段改变,T波倒置或增高,均应警惕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症状应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2.2疼痛:一般认为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早期缺乏疼痛症状或疼痛表现不明显,疼痛部位不典型,以无痛性较多,根据我院64例患者资料统计看,有疼痛症状者占30%,并不少见,其中6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余者均为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痛。
2.3心律失常: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因此死亡率也较高,我院64例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者占50.5%,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后1~2周内,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根据特点和表现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防猝死。
2.4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2]。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进一步出现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尿少、浮肿、肝大。
2.5休克:老年人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即便梗死面积不超过40%也易引起休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多出现在发病后的早期,临床表现为血压降低、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在我院64例患者中,有4例并发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休克是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致命并发症。
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心电监护使许多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以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
3康复护理
3.1急性期护理要点。
3.1.1休息:急性期应以治疗和卧床休息为主,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处于安静状态。发病一周内严格限制一切主动活动。在我院收治的病人中,有些老年病人因为床上翻身或用力大便而发生意外。发病后第2~3周,可使病人逐步坐起,床上活动。发病第4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逐步走动。目前虽多数主张早期离床活动,但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较重,并发症多,故休息时间与病情变化就应有所延长,一般无并发症者第二周后期可离床活动。
3.1.2吸氧: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有利于心肌梗死的康复。确保有效的吸氧是急性期康复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急性期3~5天应给持续高流量吸氧3L/分~5L/分,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吸氧1L/分~2L/分,以后逐渐改为必要时吸氧。由于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鼻粘膜脆弱等特点,我院多采用鼻塞法吸氧。病人容易接受并无多大痛苦。
3.1.3饮食及大便护理:饮食应以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的低盐、低脂,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因过饱会使血流大量集中于胃肠道,导致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而加重心脏衰竭。老年病人的饮食和营养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应注意大便的护理,因患者卧床休息时消化功能减低或使用止痛剂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后胃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用力大便可增加心脏负担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保持老年冠心病心梗病人的大便通畅是很重要的康复措施。我们接收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住院后,常规每晚睡前服液体石腊或蕃泻叶代茶饮,排便时可给患者加大吸氧,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避免了因用力大便而致的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
4康复措施
4.1心理康复:目前国内一些心身疾病专家认为阵发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常有焦虑,当这些患者的情绪障碍消失后,心律失常会减轻甚至消失[1]。因此消除患者的情绪障碍往往是康复的关键。老年患者情绪不稳定,主要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长期给病人带来痛苦和折磨,造成生活上的困难,经济上的拮据,以及生活范围缩小,导致个性变异,多悲观恐惧,认为治疗无价值和孤独感或情感幼稚等,对痊愈信心不足。因此心理康复是关系到预后成败的关键。我们将心理康复贯穿于整个康复护理过程,首先与患者多交谈,了解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对安静、情绪稳定的患者,多从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康复意义等方面进行开导,积极配合康复计划;对情绪急燥、波动较大的患者,我们着重从心理上给予安慰,讲解情绪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不良情绪刺激对预后的影响,使患者能够顺利通过康复的心理难关,以乐观健康的心理对待疾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并实施康复计划。
4.2功能与生活康复:老年人随着组织器官的衰竭,机体免疫力下降,活动量减少,临床主诉也少,并发症多,康复缓慢。我们应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不活动的危害性,减少卧床休息时间,指导病人适度运动,严格遵循制订的康复程序。在活动前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注意事项,必要时吸氧15~30分钟后由护士在场指导,并在心电监护下分别记录活动前后的心率,注意血压变化。如活动后心率明显增快,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提示有可能活动量过大,应减少下次运动量,以确保安全。
4.3出院家庭康复指导。
4.3.1护士与病人交谈:有些病人总觉得在医院安全,出院便失去安全感。对这类病人根据恢复情况,做好出院指导,使病人放心出院。告诉病人出院后继续有计划的康复活动,可根据自我感觉增减活动量,随身携带治冠心病的急救药物,定期回院复查。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 年10月老年病房临床诊断为脑卒中,伴有偏瘫的老年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6,实验组男38名,女性28名,年龄73-91岁,平均年龄77.87±4.93岁;实验组男36名,女性30名,年龄70-90岁,平均年龄76.54±3.65岁。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前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无四肢残障,常规治疗后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无失语及智力障碍,有肢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即入院后给予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早期康复护理时机 康复护理应早期介入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 48小时后进行康复,脑出血病人2周后进行。
1.2.2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正确引导、安慰、鼓励患者,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阶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功能的康复。
1.2.3 肢体功能锻炼 (1)被动活动:从发病当日起做患肢的被动活动, 2次 /天 ,由大关节开始,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 5~7次,多做肩外展、外旋,并臂旋后,踝关节背屈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2)坐位训练:脑梗死患病后 5天即可进行,脑出血病人在两周后进行。先取 30~ 40度半卧位,每两三天增加 10度, 5~ 10min/天 ,达到能维持 9 0度,持续 30min后可训练坐位耐力,躯干平衡能力,翻身,床上移动。 (3)偏瘫上肢的功能训练 :程序是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当肢体肌力恢复至Ⅱ级以上,应进行主动运动,进行伸指、屈指、手指对合、伸腕、旋腕等活动,并对患肢进行负重训练。 (4)偏瘫下肢功能训练:当肌力恢复至Ⅲ级 ,即可下床行走,行走之前先活动髋、膝、踝,然后站立。练习站立位的平衡。练习行走时,应用躯体的力量带动下肢活动,若有足下垂,可用绷带固定支撑两头交叉上提,环形包扎在小腿上方。 (5)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每天进食前应用肌肉触动术,即用棉签或手按舌头,速度应慢,用纱布垫住舌尖,向左、右方向轻轻拉动约 10min,然后进行面部肌肉按摩,进食时,取半卧位 (70度),嘱患者用健侧牙齿咀嚼,再从患侧吞咽,食物以糊状为主。 (6)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握笔、用汤匙、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整理床铺、进餐、如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日常生活训练项目中尤以移动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在康复护理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3]。
1.2.4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训练3—4h,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1.3 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进行评定比较,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越小。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见表1。早期康复组>61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早期康复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表1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比较
3 讨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常有决定性的影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行康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在损伤后具有在结合上和功能上重新组织能力和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康复护理是根据康复医学神经功能重组的原理,早期科学的、全面地对偏瘫患者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专科护理。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者ADL明显改善,无关节的挛缩畸形、肌肉的萎缩、关节损伤、肩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无一例因废用性瘫痪而卧床,说明康复活动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的后期肢体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患者重返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 康复护理;护士;角色
康复医学是对患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实施康复的学科。服务对象包括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和以及疾病恢复期患者等。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减轻痛苦,尽量减少继发障碍,使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由于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治疗目标和工作方式不同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所以康复护理和临床护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康复护士以特殊治疗手段和优质服务赚得病人的信誉,充分施展了角色的作用.“角色”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专门术语,是在社会结构或社会轨制中一个特定的位置,每一种角色只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在康复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呈现出了多元化,以下本文予以详细阐述:
1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的角色
1.1教练的角色
康复护理的对象是主要是残疾者和慢性病患者,因此恢复患者的残余性能和能力,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对社会交际、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能重新回到社会是康复护士的任务.康复护士结合护理工作,把握康复时机,在障碍还未泛起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采用理疗法,以自动运动为基础的,包括理疗,磁疗,以增强肌肉的锻炼、传统医学治疗、心理治疗、功课治疗等方法,特别是对残存性能强化练习、糊口流动能力练习。如一房距离缺损修补术后第一天因脑拴塞引起肢体瘫痪的病人,在天天作cPT(胸腔物理疗法),针灸,穴位磁疗,穴位推拿的同时,应加强病人的患侧功能练习、辅导器具使用联系,此外,“根据不同性质、程度和种别的患者,教会不同的处理和转移,把握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预防发生褥疮,呼吸道感染,关节挛缩,畸形和肌萎缩,关节流动能力练习和呼吸功能练习,冠心病预防措施和运动治疗方法等。”
1.2知心朋友的角色
护士应首先接受病人的残疾或疾病,并评估病人对其残障疾病的反应.以真诚、同情和关心的立场,鼓励他们,让病人知道他是全然被接受的个体。籍此病人可获得勇气,以承信自己与凡人的差异之处,而不感觉到羞耻或悲伤.护患关系属于介入一匡助型,两者之间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激励的合作关系.匡助他人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应毫无前提地真诚对待,精心护理,热情接待,互相沟通,用真诚的心去感化那已破碎的心,使病人鼓起勇气,面临现实,进步糊口的决心信念。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行,准确理解病人的感情和需要,同时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和对病人的匡助取得他们的信赖,才能施展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我们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3辅导员的角色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影响健康和导致疾病的因家除生物因素外.还有环境、糊口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此外,还认为心理状态与躯体性能状态有紧密亲密关系,心理状态影响着健康,心理因素能导致疾病.因此,要把康复对象当整体来考虑,使健康服务不限于解决躯体方面的题目,还要全面考虑精神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要了解病人心理、糊口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家和不良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涵养,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的熟悉,制定适应各个病人的康复教育计划,如:防止疾病发展的教育,护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知道更多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不是被动接受康复护理,而是熟悉到介入护理的价值,并主动介入;病因预防辅导,我们对冠心病和手术患者利用讲课,个别交谈,图书、宣传册幻灯、录像等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时举办各种不同类型学习班,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临床预防教育,主要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
2 康复护理中对护士角色的素质要求
2.1崇高的职业道德
作为康复护理的护士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三心,爱心、同情心和耐心,能够充分体谅和理解患者的遭遇和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面对身心残疾的服务对象,面对生活护理上需要作出巨大努力,语言沟通上需要不厌其烦的患者,面对福利待遇不如综合医院的现状,护士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2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产业与科技的发达,意外事件和交通事故增多,致使残障者人数愈来愈多.在整个疾病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贯串康复的思惟与实践,从早期开始的康复护理对于保护功能,加快恢复和预防残疾起到非常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康复护士的责任是了解病人所面临环境变化.匡助他改正不恰当的适应行为,增强适应能力,并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或潜能来达到最大程度的健康(功能)水平。因此,康复护士留意增强康复护理意识,并有健康体魄和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充沛的潜力、饱满的精神,丰硕的知识,如懂得一些物理治疗,功课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运动治疗,体裁治疗和中国传统治疗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流动。由此可见,康复护理有自己的特殊性,康复护士在思惟素质,知识结构,技术及技巧方面也需要更高境界的追求。
2.3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病人,运用各种感观获取病人的直观资料。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新发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宣教方法要得体,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对于住院后产生恐惧、孤独、焦虑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安慰,用温暖、平近的话语与他们进行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各项制度,建立遵医行为。
2..4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首先,护士要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健康的恬静治疗环境,包括糊口上的恬静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护士要知足病人的生理基本需要,如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营养丰硕的饮食,排泄体内废料等,还需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糊口习惯,多方面知足病人需要,并用康复护理程序解决碰到的护理题目。对病人要热情,真诚。护士的热情,应与非语言的沟通结合起来,表达感情,沟通思惟。非语言的沟通是以人们的步履和立场进行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音量,步态,手势,抚摩和眼神等。常常留意观察病人的真实感情,如病人向护士叙述自己的病情或询问治疗时.护士表现出不耐烦或问非所答.使病人感到护士不尊重他,不愿意匡助他减轻优虑,影响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俞晓萍,陈燕梅.《浅议康复科护士的角色》,载《中国临床康复》.1999年第8期,第34页。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5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72-01
1功能锻炼
除了脑出血患者外,一般病情稳定1-2周后,可逐渐增加患肢的活动,以进行功能锻炼。通过按摩和被动运动的肢体,可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反射的建立,预防肌肉的萎缩及关节僵直,保持关节韧带的正常屈伸。
1.1被动训练。在病人的肢体未恢复之前,我们护理人员必须亲自关照协助指导病人家属给与足够的被动活动,包括上下肢体的每个关节的屈、伸、展、旋活动,上肢被动运动可做被动握拳,被动伸指动作,被动腕关节背伸屈动作,被动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下肢被动活动可做被动脚趾活动,被动踝关节背屈活动,被动膝关节伸屈活动。同时教会患者进行膑骨按摩,每日保证3-4次,每次4-5分钟,我们还可配合中医针灸等辅助措施。
1.2当病人的肌力有一定恢复后,我们可以给病人制定主动训练的计划鼓励病人利用健肢协助患肢活动,屈曲上下肢关节,自行按摩,用小皮球练习手指关节的屈伸,克服依赖的思想,逐渐提高肌力达到能上抬的目的。
1.3练习坐起。当病人进入此项锻炼时,我们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反复强调锻炼时要注意安全。坐位时,着力点为臀部,让病人掌握平衡技巧,背部2垫以棉被或抬高床头30°以锻炼躯干肌肉的功能,以后逐渐扶床或独立于床上,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可以坐稳,还可以嘱病人坐于床沿,双下肢下垂并练习轻轻摆动,目的是为站立和步行做准备。
1.4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时由两个人扶其站立,逐渐减为一个人,最后达到病人独立站立。当病人能站立并保持平衡后,不要急于走路,以防摔倒,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再练习拄拐行走,但必须有人在旁边保护,逐步扔掉拐杖自己行走。
2情感护理
人的情感与五脏六肺关系十分密切。中医学认为七情是造成内伤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风病人起病突然,病人在短暂的时间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难免发生角色冲突,出现悲伤、抑郁、烦躁、恼怒等情绪,尤其对于伴有失语和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表现尤为突出,当想到自己将要长期卧床,成为别人的累赘时,常会导致情绪的变化。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可以多向病人介绍同种疾病的康复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病人克服急躁情绪和依赖思想,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让病人和我们共同配合,参与制定短期康复目标。单应注意,起点的的目的不能太高,以免通过锻炼达不到,造成病人产生悲观失望和急躁情绪。我科有一位男性患者年龄72岁,入院后对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脾气暴躁,拒绝任何亲朋好友来探望,对儿女稍不如意大声训斥。我们护理人员发现后,有意识多去和他接触,关系、询问病情,耐心向他宣传介绍经过治疗和功能锻炼后康复的同类病友,平时对病人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晨间护理时,通过每天亲切的问候、友好的表情,轻柔地为病人整理床铺,协助做好个人卫生等,让他感到情人般的温暖,激发起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病人终于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自觉配合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三个月后坐在轮椅上依依不舍的告别我们。
3语言的训练
对于失去语言的病人,我们还要进行语言锻炼。可以先使用身体的语言给病人清楚、简单的指导,也可利用卡片、笔、本、手势、图片提供简单而满意的双向交流方式。首先让病人先发“啊”的音,让病人反复练习发音尽量问一些简单的句子,先易后难,逐步完成语言训练计划。
4饮食护理
俗话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健康之道,说明饮食在治疗和养生方面的重要性。中风病人的饮食以清热、健脾和胃为主,禁食肥、腻、甜、腥、辣刺激等助火生痰之品,禁烟酒,应指导病人家属做到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中风病人由于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容易发生便秘,让病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蜂蜜,可以改善胃功能,增加肠蠕动。
5护理体会
我们通过对25例中风偏瘫患者的护理,受到明显的效果,其中有20例能拄拐行走,5例坐在轮椅上出院。我们向病人宣传疾病康复中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如坚持功能锻炼,合理调节心理、饮食有节、合理用药、保持大便通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做到以上几点,对中风偏瘫人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如病人主诉有头痛、头晕、语言不得、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得延误。参考文献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51-02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的骨折[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在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而人工髋关节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通过康复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我科对84例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84例,其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60~94岁,平均71.6 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35例,经颈型骨折45例,基底部骨折4例。结果84例患者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对于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患者允许完全负重练习,对于非骨水泥固定患者,根据术中假体固定效果要求部分负重或不负重练习。
2术前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思想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首先要消除老年患者的孤独和寂寞感,解除患者对手术害怕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思想顾虑,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再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身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术前准备: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其它疾病,一是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外,还应减少外界刺激,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起血压升高;二是在术前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确定感染完全治愈后方能手术;三是控制易导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术前控制空腹血糖在8.0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小于10.0 mmol/L;四是在术前1天即开始预防性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2.3指导功能锻炼: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即应教会患者各种功能锻炼方法,其核心是提高患肢肌力,对于术后功能的康复至关重要。方法:(1)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即在肢体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 s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2)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加强肩膀及手臂肌肉的运动,恢复上肢力量,使患者术后下床能较好地使用拐杖。(3)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咳痰,增加肺活量,预防坠积性肺炎。(4)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因不习惯而引起便秘及尿潴留[2]。
3术后护理
3.1保持正确的:返回病室搬动患者至床上时应保持肢体外展30°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臼。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预防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如果必须侧卧时,两腿之间应垫枕头,防止内收内旋位。
3.2预防并发症:搬动患者时应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减少关节脱位的可能性;并指导患者利用牵引架上拉手抬起臀部防止皮肤压伤,应用气垫床可缓冲和减轻局部压强,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主被动肌肉舒缩活动或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在引流管拔出后及早让患者下地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于痰的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手术后严密监测血糖,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行饮食指导,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3.3康复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关系密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患肢肌肉萎缩,对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3]。老年人骨折大多属于意外,对康复训练知识普遍缺乏,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认真耐心指导,对其康复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具体方法如下:(1)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部静脉血栓发生机会;(2)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加强髋部肌肉的力量,防止关节强直;(3)待引流管拔除后,可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并逐渐由被动活动向主动辅助活动,到完全主动活动练习过渡;(4)髋关节伸直练习,屈曲对侧髋、膝关节,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5)协助患者站立时,嘱患者患肢向前伸直,只用健肢着地,双手用力撑住助行器挺髋站起。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6)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步行计划,逐步增加步行距离。患者双手撑住助行器,先迈健肢,用健侧下肢负重,身体稍向前倾,将助行器推向前方,用手撑住助行器,将患肢移至健肢旁,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嘱双手扶好助行器,勿使摔倒;(7)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肢先上,患肢随后,下楼时患肢先下,健肢随后;(8)对采用骨水泥固定人工假体的患者,术后1周可坐在床边练髋关节活动;术后2周可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扶拐练习行走。
4结果
84例患者,康复锻炼期间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5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82例患者经随访,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4],即疼痛占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总分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术前患者评分全为差,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见表1。
表1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
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的重点是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康复计划,及时准确系统的康复指导,保持正确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安桢.中医骨伤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9.
[2] 李徽,张青.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71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