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干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干预范文1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农村
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 死亡约150 万人,现幸存卒中患者有700万,其中450万患者为残疾人[1]。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但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脑卒中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长期住院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功能恢复不理想[2]。因此,笔者以社区为中心,对所辖农村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农村区域,住院治疗2w后回家康复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或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生命体征稳定,自愿接受社区康复护理指导[3,4]。共入选118例。其中男70例,女48例。年龄48.5~84.2岁,平均年龄(63.5±11.5)岁。
1.2分组 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康复组,59例(男34例,女25例);B组为对照组59例(男36例,女2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功能残疾程度各项统计指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3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照出院医嘱服药。
1.3.1对照组 服药和家庭自我康复,部分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和按摩。
1.3.2康复组 在对照组家庭康复的基础上参加社区康复:①康复教育:讲解脑卒中的病因、预防,遵医嘱服药及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褥疮预防和护理,肩关节的护理,如何穿脱衣服及日常生活能力指导;②运动疗法:包括双手上举、翻身、下肢桥式运动等,同时鼓励患者利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训练。2 次/w;③心理护理:通过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消极因素,防治卒中后抑郁,增加其社会融入度;④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等;⑤并发症的康复和护理:呼吸道感染、压疮及泌尿系感染的防治和护理,偏瘫后“失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防治和护理。
1.4评价方法 在入组时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运动平衡功能评定。
1.4.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MI)”[5]进行评定,分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床椅转移、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行走、上下楼梯10 个评定项目,共100 分。60 分以上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 分为中度残疾,有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40~20 分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20 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1.4.2运动平衡功能评定 利用Fugl-Meyer 的方法[6]评定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该方法总分100 分,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康复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情况 A组和B组治疗前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均增高,与半年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康复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平衡功能情况(Fugl-Meyer 评分) A组和B组治疗前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运动平衡功能评定得分增高情况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康复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康复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在A组(康复组)由29.5%增加至100%,而对照组由29.6%升高到67.1%。康复组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褥疮、肩手综合征、下肢静脉栓塞和再发脑卒中3 例(发生率5.1%),对照组有9例(发生率
1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通过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相比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组改善更加明显(P
参考文献:
[1]吴兆苏.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36-239.
[2]张瑞红.社区干预对农村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2C):3107-310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35:4013-4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Ws320-201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康复护理干预范文2
关键词:脑卒中;肌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影响
脑卒中又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1]。在诱发因素作用下,患者脑内动脉狭窄,出现闭塞或者破裂,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心脏疾病、酗酒吸烟和短暂性脑缺血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肌力是指人体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幅度、力量及速度,是判断患者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5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5例、13例,共28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是(58.44±4.25)岁,8例肌力分级为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乙组中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6例、12例,共28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是(58.48±4.26)岁,7例肌力分级为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甲组和乙组实施相同的常规护理,并对乙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大多数患者面对瘫痪和肢残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及烦躁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较大,依从性较差,不愿意接受康复训练。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促使患者正确认识瘫痪、肢残,邀请同期康复较好的病例向其介绍经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以积极、轻松的心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保证治疗效果;②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健侧卧位、仰卧及换侧卧位方法,并叮嘱患者定期翻身,每隔2h1次,针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协助其翻身;③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鼓励患者患肢关节缓慢的进行被动活动,定期对其肌肉进行按摩。按摩时患者采取仰卧,揉捏、按摩瘫痪肌肉,并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和病情程度适当的给予刺激,促进肢体尽快恢复知觉。定期按摩痉挛肌肉,促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以2次/d,10min/次为宜。定期对患者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趾关节等进行按摩,并做旋转、屈伸、外展及内收活动,20~30min/次,2次/d。训练时上肢以伸肌为主,伸要伸直,下肢以屈肌为主,屈得充分,由上到下,关节由大到小,先锻炼健侧肢体,后锻炼患侧肢体;④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训练,如洗脸、梳头、穿脱衣服、刷牙、进食等,提高自理能力。训练时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
护理3个月后,对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肌力进行评定,对比临床效果。
1.3疗效标准 无效:护理后患者肌力较护理前增加3级。以好转和有效作为临床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甲组28例临床有效率为78.57%,其中6例无效,占21.43%;13例好转,占46.43%;9例有效,占32.14%。乙组28例临床有效率为96.43%,其中1例无效,占3.57%;12例好转,占42.86%;15例有效,占53.57%。乙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病患者常表现为不省人事、猝然昏仆、口眼歪斜、智力障碍、半身不遂和舌强言蹇等,出现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情感障碍等,肌力减退。早期康复是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运动、语言和心理等方面实施的康复训练,是降低致残率、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3]。相关研究表明,加强对该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促进肌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4]。在本文研究中,对乙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运动训练等,临床有效率为96.43%,其中12例患者肌力较护理前增加2级,13例增加3级,2例增加>3级。未实施护理干预的甲组临床有效率仅为78.57%,其中6例患者肌力较护理前无变化,13例增加2级,9例增加3级。乙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甲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肌力影响较大,对促进肌力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肌力的影响较大,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促进肌力恢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林丽华,黄钻荣.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5(18):45-46.
[2]周宏平,徐幼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6(20):41-42.
康复护理干预范文3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疗效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HUANG Chun-li,LV Ze-ping,PANG Guo-fang,et al.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Jiangbin Hospital of Guangxi,Nanning 5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 stroke
depression.Methods 80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40cases)and control group(40cases).All pat-ients in both 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before and after 2 months treatment.Results After 2 months treatment,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90%)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of the control group (72.5%)(P
【Key words】 Stroke; Depres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1]。多数观点认为PSD并非单一因素导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情感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学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与原发性抑郁和抑郁症有着很大的不同[2]。若不及时有效的进行临床干预,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而且严重影响肢体瘫痪的康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对PSD患者的治疗效果,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护理PSD患者,并与常规护理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8岁,平均(66.71±5.47)岁;病程1~5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平均(27.52±4.06)分。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9岁,平均(67.01±6.12)岁;病程1.5~5个月,HAMD评分≥18分,平均(27.22±4.52)分。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诊断标准[3],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4],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按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超过24分为严重抑郁;超过17分为轻或中度抑郁;小于7分则没有抑郁。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末分别评定两组疗效,评定标准:减分率≥75%为显效,50%~74%为有效,25%~49%为进步,
1.3 方法 全部8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干预。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评估。
1.3.1 两组均使用同一种抗抑郁药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治疗,20 mg/d,治疗8周。
1.3.2 治疗组加用以下康复护理干预方法
1.3.2.1 常规运动指导 内容包括:良肢位摆放、肩关节保护、床上翻身起坐、转移、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等。康复护理指导越早介入越有利于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的恢复,降低和消除患者因生活自理能力差产生内疚、怕拖累家人等消极抑郁情绪。
1.3.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 主要依据患者各阶段的实际功能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进食、梳洗、穿衣、从床到轮椅的相互转换等日常生活活动,同时在训练期间教会患者家属或护工正确的辅助训练及护理方法,以便患者在非治疗时间也能进行训练,同时也可减少因护理不当所致的患肢再次损伤。
1.3.2.3 心理护理 ①病室安排:患者入院后置于重点易于观察的病房,便于观察及护理。病室设施安全简便,使患者的一切活动均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之下;②加强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当患者病情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常出现责怪自己给家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信心,担心自己出院后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怕患病后受到社会的歧视,产生悲观厌世心理。此时,我们采取了以下心理护理方法:①个别心理治疗。由分管护士负责,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主动与患者接触,根据患者的不同发病诱因,因人而异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关心和安慰,加强思想教育,鼓励患者增强生活信心,使患者感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自己,从而感到自身的价值;②集体心理治疗。分管护士将患者组织起来,每周2~3次,利用集体心理治疗的方法,从中发现和找出患者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其做原来喜欢的事情,鼓励其对生活的向往,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习新的适应方法,让患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交流内容以健康、进步为主,解除消极情绪。此时护士要进行及时的引导,使患者的消极情绪得到缓解又能鼓励患者,树立榜样力量。同时,邀请康复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给病区患者以最有力的鼓励。
1.3.2.4 家庭干预 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责任护士及时与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沟通,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量。对患者的亲属和朋友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维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及家属思想上的顾虑,取得配合。并嘱其多关心、爱护和支持患者,共同回忆过去美好时光,指导家属直接参与患者的生活护理及瘫痪肢体的康复训练,使患者能充分感受到亲情及家庭的温暖,使其建立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和耐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显效率比较痊愈、显效、有效均视为有效,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患者由于抑郁情绪导致注意力、学习和执行功能损害,产生情感淡漠、缺乏主动性,从而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和认知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病死率。本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能明显减轻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状,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精神状态。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有关,由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对家庭、社会的依赖性增大,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家庭照顾和社会支持,可使患者产生无助、活着无价值等情绪反应,促进其抑郁的产生,而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鼓励其参加趣味游戏和活动,不仅可以激发患者对生活的兴趣,分散其病态注意力,而且使患者在参与中体验自我效能感和成功感,摆脱抑郁的无价感,同时,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使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顺从性提高,功能障碍减轻,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改善,对患者重新树立生活信心产生积极作用。护士通过心理卫生宣教,争取患者及家属、亲友的充分配合,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措施,为患者解除了心理压力,从而克服因疾病带来的心理障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从生物-心理-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发挥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诱发因素的作用,从而更有效促进卒中后抑郁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娣文,王玉龙,潘小华,等.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 康复,2006,21(3):170-171.
[2] 张震涛,王涛.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中国卒中杂志,2008,10(3):783-788.
康复护理干预范文4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及针灸、按摩等)对脑卒中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后偏瘫、失语且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在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Influence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atients after Cerebral Stroke
Lei Chang Ping1 Wang Yao Hui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ncurrent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cupuncture and medical massage etc) on patients after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127 cases of patients (hemiparalysis and aphasia with stable vital signs without severe confusion after cerebral stroke)diagnosed by CT or MRI was randomly divided two groups, intervention group(6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Rehabilita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in the score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fe(P0.05).In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core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was considerably less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P
【Key Words】Cerebral strok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脑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为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其致残率可高达70%以上,这其中有15%的患者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1][2]、针灸[3]、康复训练[4]、高压氧治疗[5]等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综合这些办法的早期干预效果如何并不明确。本院于2007年1月至7月对127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及针灸、按摩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应用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07年1月至7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7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头颅CT或MRI证实,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感觉障碍。根据知情同意分为2组,干预组67例,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25-83岁。脑出血12例,脑梗塞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5-83岁,脑出血12例,脑梗塞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两组性别、年龄、药物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以随意自我锻炼为主。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及针灸、按摩等)。
1.2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
1.2.1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向病人婉言说明心理障碍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帮助并指导病人及家属加强功能锻炼、语言训练、按摩等,鼓励病人参加文化活动、读书报、听音乐、看电视及棋类活动,对于睡眠形态紊乱的患者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睡眠习惯及方式,有计划的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限制晚饭后的饮水量,睡前排尿等等。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精神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和信任激励,激发他们锻炼的热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有利于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
1.2.2 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干预组早期接受指导性康复训练及护理,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PT):Brunnstrom评价法[6]将其恢复过程分为弛缓、痉挛、连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和正常六个阶段。弛缓阶段:治疗师予患肢被动活动1-2次/d,30-40min/次,从近端到远端顺序,做好良姿位的摆放;痉挛期:予患肢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屈膝曲髋桥式运动;联带运动期:予患肢均匀持久主动、被动活动,坐位平衡,立位平衡;部分分离运动期:予上肢上举并屈膝曲髋桥式运动,肩关节内收位、曲肘关节手摸同侧耳朵等;分离期:嘱患者侧翻起床,立位下蹬运动等。基本正常阶段:患者肘关节屈曲,手与耳同高,以最快速度伸展肘关节,上举上肢反复10次,与健侧对比,要求所需时间在健侧的1.5倍以下,坐位,髋关节内旋10次(内旋20°以上),与健侧对比,要求所需时间在健侧的1.5倍以下。
作业疗法(OT):包括推滚桶;提插木钉;推磨板;夹豆等。目的在于训练患者上肢的阻力、训练手臂的屈、伸、力量及手指力量和手指的精细、协调训练。
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ADL):包括穿脱衣、裤、鞋、袜;个人清洁卫生;进食;上下楼梯训练等。
④言语康复训练(ST)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障碍。构音障碍则是因为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造成发音器官的肌无力及运动不协调所致[7]。失语症训练法:a:复述训练:让患者复述单词和词汇,并出示内容相一致的图片,每次3-5遍,巩固效果。b:命名训练: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及随身用物等。c:刺激训练:利用患者所熟悉的、常用的、有意义的内容进行刺激,但只能诱导而不是强迫患者应等。构音障碍训练以发音为主,由易到难。
1.2.3 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采用天津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方法:早期采用大醒脑法,上午取穴:上极泉、尺泽、内关(双侧)、人中、委中、三阴交,针法: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下午取风池、脘骨、天柱捻转泻法,针尖朝对侧外眼眶,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第二疗程采用小醒脑法:上午取穴上极泉、尺泽、内关(双侧)委中、三阴交、印堂、上星、百合,针法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下午同大醒脑法,另外同时伴有言语不清的取上廉泉并舌下静脉放血;伴有吞咽障碍的取风池、天椎、翳风;合并抑郁症取四神聪等。推拿按摩患肢关节和肌肉,舒经活络,气血流畅,使患肢关节逐渐松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2.4 高压氧治疗:采用青岛平度高压氧厂生产的型号XYZ-1500/2加压舱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125分钟,空气加压20min稳压后面罩吸氧30min3次,中间休息10分钟,吸空气,最后经过30分钟的匀速减压到正常压出舱,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最少治疗1个疗程,最多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8]: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测,共有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损,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损,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损,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损,以上各项的第一次评定在开始康复治疗当天(记干预前),第2次评定于治疗后1个月后(记干预后),2组各项评定2次,评定工作由同一康复治疗师在单盲情况下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X±S)表示,统计分析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见表1)
两组在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经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经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升高不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BI比较(见表2)
两组在干预前的MBI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经干预后, MBI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经干预后, MBI提高不明显(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将不得不面对肢体残障的现实,情绪很容易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等严重心理异常,同时也易出现认知形式方面的障碍,认为自己因卒中而一切都完了,从主观上放弃各种努力,对周围环境缺少关心,知觉水平下降,不能将自己所患病一分为二地看待,容易出现注意范围狭窄、自我中心、自我关注、片面极端地夸大或缩小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具有强的情绪情感色彩,出现认知歪曲、僵硬、刻板等。另外,卒中患者的行为障碍也增多,如睡眠节律性差、早醒、多梦等;食欲不佳;人际交往减少或回避交往;自主运动减少,对肢体康复无信心;因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长期卧床等。卒中后躯体不适主诉增多。针对以上出现的一系列的心理和躯体障碍,本文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及针灸、按摩等,其中心理干预针对心理障碍,早期康复训练针对躯体障碍,强调早期实施,可充分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建,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高压氧加速了脑侧支循环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针灸推拿可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使血管扩张,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和患侧肌肉组织的含氧量,提高新陈代谢,激活神经细胞,使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经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 MBI明显提高。表明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脑卒中恢复期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涉及的环节多,过程琐碎,因此需要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从生理、心理、功能训练各个方面给予正确指导和照顾,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彭晓艳,黄知秀,杨晓芳,邢媛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6):389-390.
[2] 郭小.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11,24(2)914-915.
[3] 王东顺,李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33(1):137-138.
[4] 王洪丽,高英杰,王天松.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3(24):85-86.
[5] 陈宝,赖小玲,陈群旋,王远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4-25.)
[6] 丁新华,尤春景. 脑卒中患者Brunnstrom分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中国康复,1996, 11(3 ):110-111.
[7] 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8.
康复护理干预范文5
【关键词】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放射疗法;癌性疲劳;护理;干预性研究
随着妇科肿瘤患者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提高,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伴随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又一大症状:癌性疲劳(crf),其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各种治疗方法的实施。如何减轻癌性疲劳,保护和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已成为治疗癌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护理问题。为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康复护理的方法对妇科肿瘤住院放疗患者的癌性疲劳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9月在妇科肿瘤科住院放疗,经简易疲乏量表(bfi)进行疲劳程度评估在2级以上者的220例患者,年龄为24~73 岁,平均(53±4)岁,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且近期无离异、丧亲、失业以及患病前无顽固性失眠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经患者同意后纳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10例。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伴有精神性疾病;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者。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卫生宣教及护理。
1.2.2 试验组对照组在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疲乏原因制定康复护理路径:①物理疗法干预: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进行星状神经节照射调节患者睡眠及心理状态;②心理干预: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宣泄,同时对患者进行放化疗知识辅导、性生活指导,病房定期进行病友互助联谊会、宗教慰藉等;③作业疗法干预:根据患者体能和兴趣进行时段趣味劳作,如:在病房种植花草,开展才艺展示,手工作业等;④饮食营养干预:责任护士和营养师一起为患者进行饮食菜单指导、提供匀浆膳等。康复护理干预15 d为1疗程,进行节段评估和出院评估,干预前后均采用同一评估表。
1.2.3 调查人员均经专业培训后,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要求调查对象仔细阅读问卷,不明白的地方,由调查者解释清楚,对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可按照患者的诉说由调查人员填写。分别在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5 d后以及出院时进行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调查。
1.3 评定标准
1.3.1 癌性疲乏调查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fi) [1],采用10 分制数字描述。在纸上划一条10 cm 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 表示无疲乏,另一端为10 表示最严重疲乏,中间部分表示程度不同的疲乏。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面划记号,表示疲乏的程度。bfi属自评量表,采用10 分制数字描述。疲乏程度评估标准:1 级,无疲乏,数值为0;2级:轻度疲乏,平均值为(2.6±1.0);3级:中度疲乏,平均值为(5.2±1.4);4 级:重度疲乏,平均值为(8.4±1.4)。此量表在肿瘤患者及健康人中的检验结果显示结构及内容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为0.96。
1.3.2 生活质量调查采用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草案[2](qol 量表) 进行测量,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qol 量表由12 个项目组成,包括饮食、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属理解与配合、同事理解与配合、自身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治疗不良反应、面部表情。所有指标采用定量计分的方法,每项内容由低到高,由差到好5 个答案,依次计为1分、2分、3分、4分、5分。分数越高症状越轻。qol 评分满分为60分, ≤20 分为极差,21~30 分为差,31~40 分为一般,41~50 为较好,51~60 为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疲乏程度比较 (1)2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前其疲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15 d后2组疲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时2组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干预前后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6,p<0.05),表明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见表1。
表1 2组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疲乏程度比较n=110, 例
组别
干预前无轻度中度重度
康复干预15 d无轻度中度重度
出院时无轻度中度重度
试验组0326018113851102263205
对照组030611903252262384030
χ2值0.1018.6347.38
p值>0.05<0.05<0.01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15 d后其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出院时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n=110,±s
项目
干预前试验组观察组
干预15 d试验组观察组
出院时试验组观察组
症状与体缓 10.5±1.710.6±2.110.8±2.010.3±2.212.8±2.78.2±2.4
精神心理状态8.5±2.18.8±1.89.1±1.98.2±2.310.8±2.66.8±2.3
社会与家庭 9.8±2.39.8±2.610.2±2.79.5±2.411.8±2.77.8±2.6
日常生活情况11.8±2.511.8±2.412.3±2.311.6±2.613.4±3.29.7±2.9
总体生活质量41.2±8.841.4±8.243.8±7.739.6±7.848.7±9.735.6±8.5
t值0.2946.09812.262
p值>0.05<0.05<0.01
3 讨论
3.1 癌因性疲乏被认为是肿瘤患者持续时间最长的伴随症状,而且是维持正常生活(如工作、社交、家务劳动)的一大障碍其与妇科肿瘤患者实施的手术、化疗以及放疗所导致的食欲减低、乏力、头晕、恶心、免疫力下降、细胞损伤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3]。其次,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内大量的能量被消耗而又供应不足,以及长期住院治疗等均可导致妇科肿瘤患者精神萎靡、睡眠障碍、疼痛及沮丧等,产生癌性疲劳。致使患者失去生活信心,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治疗副作用增加且更加敏感,极大的降低了妇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康复护理路径改变过去患者单一被动接受治疗的模式,通过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等为患者提供一个可自身参与的、有效可行的缓解疲劳的途径,通过心理干预为患者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有利于治疗的心理和环境氛围,最终达到缓解妇科肿瘤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癌性疲劳、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2.1 物理疗法干预:对试验组妇科肿瘤放疗患者采用日本生产的superlizer ha-2200输出功率高的值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对星状神经节进行照射[4],可起到神经阻滞作用,连续多次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调整大脑功能,松弛精神紧张,从而对妇科肿瘤放疗患者的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
3.2.2 作业疗法的实施:对于试验组患者,我们根据患者体能和兴趣进行时段味劳作:每天下午集体进行手工编织的学习和练习、定期进行肢体锻炼(如:打太极拳,做保健操2~3次/周)、在病房的阳台上种植花草并进行责任管理,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乐趣,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3.2.3 心理干预以及营养疗法的综合应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情绪宣泄、放化疗知识辅导、性生活指导、娱乐活动、病友互助联谊会、宗教慰藉等,同时增加患者的营养,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以及增强对治疗不良反应的耐受力,有效减轻患者的癌性疲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病症之一[5],是由于肿瘤及相关治疗引起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常侧重于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减缓肿瘤的进展,减轻由于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疼痛等,而忽视了crf所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研究表明,采取各种康复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减轻,包括健康感受和生活感受在内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5,6]。总之,引起crf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轻crf患者的疲乏,对于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7]。
【参考文献】
1 mendoza t,wang x,cleeland c, et al.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fatigue severity in cancer patients: use of 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cancer,1999,85:11861196.
2 李祖同,崔以泰,霍金星,等. 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方法改进的初步意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08.
3 王光林,王永清.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结合辨证论治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山西中医学报,2003,4:2829.
4 李艳,袁长蓉,徐燕. 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5:13.
5 goldstein d, bennett b, friedlander m, et al. fatigue states after cancer treatment occur both in association with, and independent of, mood disorder: a longitudinal study. bmc cancer,2006,9:40.
康复护理干预范文6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DL of early intervention hemiplegic patient of acute stroke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Methods 120 patients were p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group(control group),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and to work out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plan,and to run combined rehabilit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 and general clinical nursing,to evaluate the two-group patients using Barthel index in th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Results The Barthel index of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has more height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It can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ADL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怎样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达到残而不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按照康复原理,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纳入标准:全部病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的脑卒中,首次发病年龄为45~75岁,神志清楚(GCS>9分)者。排除标准:椎基底动脉的脑卒中,年龄>80岁,昏迷者,采用过溶栓或抗凝治疗的脑梗死,经颅脑手术治疗后的脑出血,大量脑出血(出血量>60ml)和恶性脑梗死,严重痴呆及脑卒中发生两次以上及TIA、RIND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01年6月~2003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室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并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康复护理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7~73岁;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30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1例,右侧偏瘫32例,左侧偏瘫25例,双侧偏瘫1例;有语言功能障碍9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20~72岁,脑梗死35例,脑出血25例;右侧偏瘫31例,左侧偏瘫29例;有语言功能障碍4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评定方法 ADL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2]进行评定,分进食、如厕、修饰、洗澡、穿衣、转移、活动、上下楼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项,共100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ADL自理。60分为是否能独立的分界点,60分<ADL评分<100分为轻度残疾;60~41分为中度残疾,需大量帮助;40~20分为重度残疾;<20分为完全残疾。
1.4 心理护理 脑卒中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患者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要善于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士要富有同情心,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或应用写字板等沟通方法,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康复护理从人力、物力角度出发均不宜采用一般临床护理中的"替代护理"模式,而应该更侧重于"自我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发挥其身体残余功能和潜在功能,使患者最终能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为患者重返社会积极创造条件。
1.5 康复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责任护士每日床边指导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1.5.1 肢位的摆放 在脑卒中发病后的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的变换,原则上要求每2h更换一次,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等恰当调整。卧位姿势包括:(1)患侧卧位:是所有卧姿中最重要的[3]。患侧卧位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躯干稍向后转,患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肘关节伸展,下脚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患腿保持伸髋,稍屈膝。(2)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3)仰卧位应尽量少用,头部置枕不宜过高,患上肢前伸、伸肘、腕背伸和伸指,使骨盆向前,防患腿外旋,患下肢伸直,应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于支持[3]。正确的姿势处理能预防褥疮和肢体挛缩的发生,还可以有效预防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异常模式的产生。
1.5.2 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 当患者病情稳定,即可早期进行肌肉按摩及上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运动,每日可进行被动运动1~2次,每次20~30min,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和床上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训练患者自主翻身,并指导患者床上坐位平衡训练,并逐步进行站立平衡,行走训练等。
1.5.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以及训练穿脱衣服,使用餐具等。
2 结果
采用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前后各评定一次ADL,评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1、表2。经t检验,实施康复护理组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
表1 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
分组〖〗治疗前〖〗治疗后康复护理组〖〗33.25±14.5〖〗75.5±14.84对照组〖〗33.4±10.5〖〗40.25±15.2
注:经统计学处理,康复护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2 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并发症〖〗康复护理组〖〗对照组〖〗P肩痛〖〗2〖〗23〖〗<0.01肩手综合征〖〗3〖〗18〖〗<0.01肩关节半脱位〖〗1〖〗16〖〗<0.01
注: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康复护理组的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目前认为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后,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5]。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能使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ADL明显改善;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下降,说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王喜全,张宗.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2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