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饮食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婴幼儿饮食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婴幼儿饮食安全

婴幼儿饮食安全范文1

关键词:婴幼儿 乳粉 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TS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36-01

母乳是婴幼儿最佳的食品,但是,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使得很多女性不能满足婴幼儿的母乳需要,因此,配方奶粉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首选。配方奶粉以其接近母乳成分,对婴儿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为卖点受到家长的青睐,然而,家长在进行奶粉的选择时呈现出盲目性和跟风现象,在奶粉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 国内市场上奶粉普遍存在的配方问题

在我国奶粉市场,外包装上大多打上了各种营养成分的标签,在广告中也以这些营养成分作为卖点和噱头,“钙”“DHA”“APA”等营养元素被广告商作为吸引家长的标志,根据市场调查,家长对于这种配方比较青睐。但是,婴幼儿奶粉中的营养富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一定有益,国内的许多营养专家指出,营养成分过多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DHA”的添加上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的人认为过多的DHA添加会加重孩子消化系统的负担,造成孩子的免疫力降低。市场上丰富的DHA的含量虽然还没有达到最高上限,但是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奶粉时应该注意。而奶粉的营养成分也过高,影响了婴幼儿正常的需要,过分的强化而不依据婴幼儿的吸收能力,很容易使这些营养成分在体内聚集,引起中毒。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很多家长在为婴幼儿选取奶粉的时候偏爱奶香浓厚的乳粉,这种奶粉实际的添加剂比较多,这些香气添加剂虽然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欲,但是这无益与营养成分的添加,也会带来一些有害物质的添加。而由于部分企业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在奶粉的配方中,为了增加口感,违法使用一些伤害婴幼儿身体的物质,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2 国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相关标准

根据国家的情况不同和婴幼儿身体状况的不同,各个国家制定的标准也不一样,我国也对婴幼儿配方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的标准相对于其他国家是相当严格的,在多方面明确了规定。对婴幼儿奶粉的原料进行了规定,婴幼儿奶粉主要成分也被明确。六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乳粉必须以新鲜的牛乳羊乳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白砂糖、奶油等材料,适当的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求保持在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八,脂肪则在25到31个百分点之间。婴幼儿配方乳粉标准1则规定脂肪量必须大于等于百分之十七,脂肪的含量不得少于十八个百分点。《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条件》则规定了一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奶粉的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蛋白质的含量在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二十之间,脂肪量则大于等于百分之二十。而对于一岁以上的婴幼儿,奶粉可以呈现粉状和片状,蛋白质含量在百分之十五和二十之间,脂肪的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标准一样。以上三个标准是国家针对婴幼儿乳粉指定的硬性规定。而国家对婴幼儿配方的外标签也做了要求,在标签上必须明确标注以下内容:产品名称,食物配料表,奶粉含有的热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产品的净重、制造商的联系方式和名字、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也需要明确标注。同时还应该提倡母乳,鼓励母乳,对于不同阶段的婴幼儿使用者,应该提醒他们辅助添加需要的食品。为了规范国内的的奶粉市场,针对国内企业和洋奶粉产品不负责任的态度,国家对三聚氰胺等进行监管,借用国外的乳粉标准,并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征集,以期改善这种事件的发生。从卫生部发出的公告来看,原料乳中最大程度存在的三聚氰胺为2.5 mg/kg,而国家也明确要求企业在奶粉出场之前进行检验测试,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也定时对乳制品的含量和配方进行检测,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婴幼儿乳粉市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国家对奶粉的生产条件也进行了定期的审查,以保证乳制品的安全和我国企业的正确发展。(1)对管理制度的审查,国家要求企业根据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健全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原料的安全来源,拒用不合格的原料,确保生乳,原料乳的质量安全。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构建完善的召回机制,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婴幼儿的安全。(2)对技术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同时对他们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责任,为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己的力量。(3)企业也要不断发展科技,做好生产相关的记录,以及产品售后记录。(4)企业在生产重要保障原料和配方符合国家标准。不用有问题的原料,在食品的营养搭配上,要根据国家标准进行配置,不用国家违禁元素,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消费者负责。国对产品生产地的清洁和生产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确保生产的无菌生产。最后对企业的问题奶粉的召回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3 国家标准的相关情况分析

国家相关标准的颁布可以规范我国本土的企业在生产时的质量,同时对国外进驻来的洋奶粉做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我国乳品市场,保障了产品质量,对于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的合作交流,国外的乳制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的乳品市场。而在我国本土企业中,个别企业的违法不规范行为,使得国内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企业的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更加的青睐洋奶粉,现在洋奶粉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国内的企业难以发展,如果不能实现自身的质量提高,奶粉配方的优化,势必会在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国家规范标准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国外的企业由于受自己国家的影响,在某些标准可能会受到限制,国内企业严格遵循国内标准,大力发展,诚信生产和经营,重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就可以应付国外企业的冲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消费者来说,国内企业的乳制品在营养成分和配方上更加符合我国婴幼儿的体质,可以实现婴幼儿营养的均衡,使得婴幼儿可以健康成长。

婴幼儿的成长需要社会,企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婴幼儿乳粉做出明确的标准规范,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对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提早预防,对企业提出严格的要求。企业在发展中要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对国家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不断发展科技,完善乳粉的配方,根据国人的体质,制造出好的奶粉,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一海.全面正确地认识婴幼儿奶粉[J].科学养生,2012(9).

婴幼儿饮食安全范文2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是指由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症状主要有这样几种――胃肠道:反复反流、呕吐、腹泻、便秘、便血、肠痉挛;皮肤:湿疹、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呼吸系统:肺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喘息等。严重情况下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家长要注意孩子症状出现的年龄,喝完牛奶后多久出现症状,考虑一下是否与进食牛奶有关,停喝牛奶后症状是否有所改善,最近一次出现症状的时间。记下这些,以便准确地与医生沟通。细心的家长可以记录下连续几周的饮食日记,对确诊是否有牛奶蛋白过敏相当有帮助。有一类孩子需要格外注意,就是,本身有其他过敏疾病,或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如哮喘、湿疹、变应性鼻炎、其他食物过敏等)。

在临床上,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是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牛奶特异性IgE(过敏原)抗体测定、牛奶回避-口服激发试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因存在致敏风险,上述诊断必须在具有急救设备和专业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接下来要谈谈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的饮食管理和治疗。目前,医学上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回避牛奶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同时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母乳喂养儿出现过敏症状,妈妈需回避牛奶及奶制品至少2周。若此后婴幼儿症状明显改善,妈妈饮食中可逐渐加入牛奶,如婴幼儿症状未再出现,妈妈可恢复正常饮食。如果婴幼儿症状又出现了,则妈妈在整个哺乳期内都不能进食牛奶及奶制品,并在断奶后给予孩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此外,若妈妈禁食奶及奶制品后孩子仍有较严重的过敏情况,可考虑直接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代替。

如果是配方奶喂养造成的牛奶蛋白过敏,2岁以下婴儿应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并以前面提到的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来代替。2岁以上的幼儿由于食物来源已可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故可进行无奶饮食。

氨基酸配方不含肽段,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按照一定配比制成,对牛奶蛋白合并多种食物过敏,严重过敏,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者推荐使用。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是将牛奶蛋白通过加热、水解等特殊工艺使其形成肽段和少量游离氨基酸,大大减少了过敏原,适用于大多数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但仍然有10%左右的孩子不适应这个配方。

大豆蛋白配方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由于大豆和牛奶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且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推荐。但经济的确有困难,又无大豆蛋白过敏的大于6个月的婴儿可以选用。

其他动物奶考虑到营养因素及交叉过敏的影响,故不推荐采用未水解的其他动物奶进行替代喂养。除了膳食方面的调整,必要时还需进行药物治疗,如服用抗过敏药等。

如果孩子牛奶蛋白过敏,家长要注意这5点:

1.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家长在购买任何食物前都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说明书语焉不详的产品就不要购买。

2.无证据显示妊娠期不吃牛奶和奶制品就会减少婴儿过敏的情况。所以不推荐通过限制母亲孕期、哺乳期饮食来预防婴幼儿的牛奶蛋白过敏。

3.母乳喂养永远都是第一推荐的安全方式,除非确实无法继续。

4.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也应遵循婴幼儿喂养指南,满6个月后再增加辅食。

婴幼儿饮食安全范文3

关键词:妈咪爱;乳果糖口服液;功能性便秘;婴幼儿

功能性便秘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婴幼儿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及大便干结,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影响患儿精神、食欲及生活质量,并造成家长们心理负担,但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和妈咪爱治疗婴幼儿F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儿科诊治的98例FC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个月~3岁,

1.2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婴幼儿诊断均符合2006年5月制定的罗马Ⅲ标准[1],并均排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和药物等所致的便秘患儿。

1.3方法 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如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调整膳食结构,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乳果糖口服液(利动,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批号20090702),

1.4疗效判定 ①显效:排便1~2次/d,为成形软便,排便困难(费力、烦躁、哭闹)消失;②有效:每1~2d排大便1次,性状较干燥(较服药前好转),排便困难症状明显缓解;③无效:便秘症状较前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21d后,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0.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05,P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减少乳果糖口服液用量后恢复正常,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2.3治疗远期效果 治疗21d后,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13例,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92,P

3 讨论

婴幼儿便秘发生率为3%~8%,其中90%以上为FC[2]。引起FC的原因很多,包括不注意培养小儿正确的排便习惯,没有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调,肠道功能失调均可导致FC。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常采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调整膳食结构,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等基础治疗或使用泻药治疗,临床效果欠佳,且远期疗效不满意,治疗周期长,患儿依从性差,难以长期坚持[3]。目前,肠道微生态平衡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FC,已成为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4]。

妈咪爱是多维乳酸菌,含有高浓度粪链球菌(乳酸菌)和枯草杆菌(共生菌)的微生态制剂。其中乳酸杆菌能使碳水化合物生成大量短链脂肪酸发酵,生成乳酸和其他酸类,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蠕动,同时可增加肠道内渗透压,水分分泌亢进,使大便变软,易于排出,从而缓解便秘症状。枯草杆菌能产生副消化酶,恢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肠蠕动,从而促进便秘的治愈[5,6]。乳果糖是一种合成双糖,在小肠不能被消化酶水解吸收,完整到达结肠,在结肠内经双岐杆菌和乳酸杆菌分解有机酸如乳酸、醋酸,肠内PH值降低,其肠道内渗透压升高,粪便湿化,且酸化肠道可使肠蠕动加快,双糖渗透活性能保留水和电解质在肠腔,维持高渗压,有利于粪便排出[7]。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和妈咪爱治疗婴幼儿FC,可起到协同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FC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比如调节饮食、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等,加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二者起协同作用,服药21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副作用少,仅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减少乳果糖口服液用量后恢复正常,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同时研究还发现,治疗21d后,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可以降低婴幼儿FC患儿复发率,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8]。

总之,乳果糖口服液联合妈咪爱治疗治疗婴幼儿FC快速、安全、有效,且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Hyman PE,Milla P J,Benninga M A,et al.Childhoo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eonate/toddler[J].Gastroenlerology,2006,130(5):1519-1526.

[2]杨敏,李萍,王茂贵.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3):190-193.

[3]闫慧敏.小儿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9(22):1443-1445.

[4]熊淑英,孙晓勉,吴紫娟.非比麸和培菲康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患儿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7):42-44.

[5]张玮,余霞,廖廷彦."妈咪爱"改善慢性特发性便秘儿童直肠动力学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105-106.

[6]程默,刘丽荣.妈咪爱治疗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628-4629.

婴幼儿饮食安全范文4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一、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元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

2、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

5、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

7、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

8、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慎用。

9、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

二、驱肠虫药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1、解热镇痛类

(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

(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

(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症,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

(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2、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3、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

4、抗癫痫药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

三、呼吸系统用药

1、祛痰药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2、平喘药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3、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四、消化系统用药

1、抗酸药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

2、胃肠解痉药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

3、助消化药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用,1岁以下慎用。 4、泻药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必须每天排便而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酚酞片:婴儿(1岁以下)禁用,幼儿(1-3岁)慎用。

婴幼儿饮食安全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对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患儿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182例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缺陷、护理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投诉虽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中危机管理的实施,可有效减少婴幼儿化疗风险,保证婴幼儿化疗安全。

关键词 危机管理;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04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ant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management

YANG Yu-qiong,ZENG Deng-fen,SONG Bi-ying

(Daping Hospital,Research Institute of Surgery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Methods:A total of 182 patients received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and August 2013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94) and control group (n=88) randomly.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crisis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Nursing defects,nursing complaints,satisfaction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nd nursing risk oc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he comparison of nursing defects and nursing risk occurre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he nursing complaints of two groups compared was no statistics sense (P>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infants retinoblastoma chemotherapy,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infants chemotherapy and ensure the infants chemotherapy safety.

Key wordsCrisis management;Infants;Retinoblastoma;Chemotherapy;Application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全世界发病率为1∶20000[1],治疗难度大,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和生命。随着对RB治疗观念的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摘除眼球和放射治疗引起的颜面部畸形对RB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的影响,化学减容治疗(简称化疗)已成为RB治疗的新途径[2]。化疗是保守治疗RB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RB系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治疗可达到保眼,力争保存有用视力的目的,有可使肿瘤体积缩小,使眼部肿瘤局部治疗引起的损伤更轻微的优点,治疗的主要方式有结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和眼内动脉注射[4]。为了保证化疗婴幼儿的安全,杜绝各种意外损伤的发生,护理上采用了危机管理方法对患儿进行管理。危机管理[5]又称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造成的危害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眼科行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住院患儿182例,其中男98例,女84例。年龄1个月~3岁。以2010年1月~2011年5月住院的患儿88例为对照组,以2011年6月~2013年8月住院的患儿94例为观察组。两组患儿都采用VEC化疗方案[6],即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和卡铂的联合应用。纳入标准:(1)确诊为RB。(2)在本院眼科住院接受化疗。(3)婴幼儿。(4)患儿家属自愿接受危机管理。排除标准:(1)曾经或正在进行手术或放射等其他治疗。(2)有肿瘤复发或转移。(3)拒绝或自愿要求退出危机管理。两组患儿的年龄、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具体如下:

1.2.1化疗危机的防范

1.2.1.1建立危机管理层级制度在实施化疗时建立危机管理层级制度,即采用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制度。

1.2.1.2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4名护师组成,责任护士、护士长任责任组长,制订危机干预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机管理培训,对化疗患儿由专职主管护士按危机管理评估、实施,由护士长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价、总结、修订和监督实施。危机管理小组成立后,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危机管理培训,以提高和形成危机意识,提高观察力、判断力、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加强护患沟通,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严格操作规程,做好感染控制。

1.2.1.3确立危机管理流程由4名护师和护士长讨论后制定相关危机管理流程,具体为:主管护师对化疗患儿行危机风险识别与评估、危机管理实施(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危机发生时的对策、危机总结,在循证的基础上行PDCA危机管理流程再评估和处理,不断总结修订,以保证婴幼儿化疗质量。

1.2.1.4化疗危机的评估与识别由责任护士对化疗患儿危机进行分析评估、分类,明确责任。化疗危机因素包括:婴幼儿不能表述或表述不清,好动,无自主意识,不能配合治疗;婴幼儿抵抗力差,易感染;皮下脂肪相对较厚,静脉穿刺相对困难,婴幼儿体重轻,化疗对身高体重要求严格,对陌生环境适应力差等;化疗药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如造血系统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表现;某些抗肿瘤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较强,婴幼儿表现尤为明显,若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局部组织剧痛、经久不愈,甚至坏死;婴幼儿多次化疗,抵抗能力降低,加之化疗后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减少,易发生院内感染。

1.2.1.5化疗时危机的预防对RB化疗时危机的预防,除对化疗危机进行正确识别和评价之外,在进行化疗前,向患儿家属讲解RB的危害性以及化疗的必要性;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化疗期间加强饮食指导,补充营养,保证饮食均衡;对抵抗力较弱患儿,做好消毒工作,减少探视,防止患儿感染;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予以漱口或喝白开水含漱,以防发生口腔溃疡;正确计算化疗药物的剂量,准确配制化疗药物,对易发生耳毒性和肾毒性药物,做好肝肾功能与听力监测检查,以避免或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患儿化疗每日所需静脉均由经验丰富的静脉穿刺能手负责穿刺与护理,做好静脉通道维护,设立化疗醒示标志,使用化疗药物前后确保无外渗;拔针时,对有出血倾向患儿适当增加压迫时间;化疗中责任护士勤巡视、勤观察、勤报告、勤处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迅速报告、及时处理,预计可能发生的后果,阻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1.2.2制订化疗危机处理方案出现危机时,责任护士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呈报护士长,护士长迅速协调并报医院不良事件,必要时请医院相关护理专家会诊,组织一切可能的力量寻找补救措施。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将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1.2.3化疗危机的总结危机的发展可以分为潜伏期、否认期、爆发期和灾难期4个阶段。根据危机的发展过程,将危机管理分为3个过程即危机防范、危机处理和危机总结。根据循证护理原则,采用PDCA模式对化疗危机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危机出现过程中各环节,危机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发现和排除潜在危机,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不断在危机中学习,在失败中总结,对问题进行整改并落实才能降低危机发生,提高化疗患儿护理质量。

1.3评价指标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由责任护士于化疗结束后对患儿家属发放问卷调查表,解释填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患儿家属自行填写后收回,书写不便者,根据患儿家属意见由护士协助填写,结果由护士长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表1)

注:对照组化疗药物外渗5例,静脉炎7例,院内感染4例;观察组化疗药物外渗1例,静脉炎2例

2.2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及患儿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3.1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RB化疗婴幼儿护理风险发生结果显示,危机管理对RB化疗婴幼儿危机有预警作用,有助于减少其护理风险的发生。将危机管理机制应用于婴幼儿化疗的管理,经过临床实践,无1例院内感染。护理危机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由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的可能性,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不确定、后果严重等特点[7]。护理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医院护理危机暴发前进行预防和控制,并于危机暴发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的危害[8-9]。表1结果提示,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婴幼儿化疗患儿实施危机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

3.2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RB化疗婴幼儿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它包括护理事故和差错,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之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及家属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护理界各位同仁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中婴幼儿RB化疗危机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表明危机管理有助于减少相关护理缺陷的发生。

3.3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RB化疗婴幼儿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满意度调查是发现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护理服务的一种方法[10]。表2显示,对照组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婴幼儿RB化疗家属的满意度。

4小结

化疗是一种高风险保守治疗手段,由于化疗疗程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引起渗漏,轻者出现局部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组织结构的损害,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11]。结果显示,危机管理机制应用于婴幼儿RB化疗的管理,有预警危机作用,可减少其护理风险、护理缺陷与护理投诉发生,提高婴幼儿及家属满意度。因此,重视婴幼儿RB的化疗危机的早期预防,在使用化疗前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危机识别,化疗全程积极进行充分危机的预防、处理与总结,对降低护理危机的发生率、保证和提高婴幼儿化疗安全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bramson DH,Schefler AC.Update on retinoblastoma[J].Retina,2004,24(6):828-848.

[2]Friedman an DL,Hinelstein B,Shields CL,et al.Chemoreduction and local ophthalm ic therapy for intraocular retinob lastoma[J].J Clin Oncol,2000,18(1):12-17.

[3]Rodfiguez-GMindo C,Chantada GL,Haik BG,et al.Treatment of retinoblastoma: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Curt Treat Options Neurol,2007,9(4):294-307.

[4]徐冲,邢怡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机耐药性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10,28(11):1097-1099.

[5]钱蓓健,王维.手术室护理概论[J].上海护理,2005,5(3):73.

[6]杨玉琼,张银琴,付敏,等.化学减容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9-40.

[7]钱敏,毛丹丹,钟代曲.神经内科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B):31-33.

[8]朱力,任正臣,张海波.公共关系新论理论与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2.

[9]刘英茹,张怡梅.论组织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预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5(11):35.

[10]辛莉莉,王慧,崔林,等.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83-85.

[11]王欣萍.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1B):33-34.

婴幼儿饮食安全范文6

近日,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全球粮食安全学院研究发现,大米含有的无机砷是其他食品的10 倍,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导致心脏病、糖尿病、神经系统损伤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这一报道令人忧心忡忡,在我国,尤其是南方,主食就是大米。大米中的砷从何而来?还能放心吃吗?

大米中的砷从何而来

砷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半金属元素,在土壤、水、空气中都含有。砷可分为有机砷和无机砷,无机砷含剧毒,被欧盟列为一类致癌物质而有机砷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人们熟知的砒霜就是砷的一种化合物――三氧化二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目前主要的砷威胁来自受污染的地下水,阿根廷、孟加拉国、智利、中国、印度、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地下水中含有较高浓度无机砷。孟加拉国曾经发生过几万人的砷中毒事件。饮用受污染的水、用受污染的水灌溉的作物、用受污染的水加工的食品均为接触源。鱼类、贝类、肉类、禽类、奶制品也是砷的饮食来源,但含量较受污染地下水低得多。在海产品中,砷主要以毒性较小的有机砷形式存在。

陈慧表示,与其他谷物相比,稻谷比较容易从土壤和水中吸收砷并富

集,且多聚集在谷壳中。水稻富集的砷主要来源于水,这也意味着稻谷会吸收更多的砷。大米中的砷主要与种植环境有关,不同大米、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等因素都会导致大米中的砷含量不同,如美国南部出产的大米含砷量较高,加州出产的大米就没有这个问题。

我国大米合格率较高

陈慧指出,2014 年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委员会首次通过了大米中无机砷的限量标准为0.2 毫克/ 千克。在此标准下,全球稻米不合格率约占1%,致癌风险为1/10 万。目前, 国际上除个别地区由于土壤或水中砷含量高导致大米含砷量高外,大米中的砷含量都基本可控。

我国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糙米、大米中无机砷含量不得超过0.2 毫克/ 千克。陈慧表示,在稻米精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富集在谷壳的砷被去除,大米的含砷量大幅度降低,从而保证了大米的安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糙米中的砷含量要比精米

高一些。总体来看,我国大米合格率非常高,尤其是上海地区,从历年市场抽检情况来看,极少有大米砷含量超标的情况。

大米没必要浸泡过夜

近日有媒体报道,煮饭前,大米与水以5:1 的比例浸泡过夜后,把水倒掉再煮,砷残留量可降至18%。对此,陈慧表示,我国大米在检测和监督的双重管理下砷含量较低,加上大家有淘洗大米的习惯,有限的砷会进入水中,从而避免大米中砷的威{。如果浸泡时间太长或清洗次数太多,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大米中可溶性营养物质流失。如果大米的含砷量在标准范围内,那么对人体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就没有必要这么做。再说,大米浸泡一夜后煮出的米饭在口感上也会欠缺很多。

孕妇、婴幼儿应尽量避免摄入无机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