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学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景观,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分析,层层递进,分析本区突出特点及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利用形象的视频和图片以及Google earth,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地理事物;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媒体

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Google Earth软件。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指导自学法。

五、教学过程(见表1)

六、教学反思

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南极生态旅游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南极所具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环境,决定了南极生态旅游有其不可估量的开发潜力。南极生态旅游是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随其蓬勃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注重环境效益,既是南极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南极生态旅游所应达到的理想发展状态。基于此,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南极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他在定义生态旅游时提出了两大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南极生态旅游既是人类感受、体验与研究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方式。

因此,在发展南极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把环境保护融入其中。

(一)独特的南极资源环境是发展南极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

与其他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本身对资源环境有较强的依存性。从南极生态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周围为大洋所环绕。南极清新的空气、洪荒的岩石与土壤、纯洁的水和洁净的冰,具有潜在的巨大旅游价值。南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吸引旅游者赴南极旅游的主要动因,一些国家的旅游公司在丰厚的利益驱动下正迎合这一巨大的南极旅游需求,使南极旅游热居高不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旅游作为其中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更愿意离开喧哗的都市,选择一些人烟稀少、神奇奥秘的地方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人们明白只有“原汁原味”、处于原始状态或良性循环状态下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愿望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因此,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优美自然环境的向往和绿色消费需求将会逐步增强,南极地区的的生态旅游将会成为旅游的一方热土。

(二)南极生态旅游对南极环境兼具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看,南极生态旅游的开展有利于南极环境的保护。

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文3

一、健全机构组织,加强监督。

学校成立了由黄树君校长为领导组长,具体布署和实施植树节活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确保“绿化环境,美化人生”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使“绿化环境,美化人生”活动人人皆知,学校加大了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3月7日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少先队员宣传环保知识,提出倡议,发出号召: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利用主办宣传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课开展学习“植树节口号标语”和围绕“植树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大力宣传本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开展“绿化环境,美化人生”活动,全体师生认识到绿色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行动中来,营造播种绿色,播撒文明的校园。

三、落实组织,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专题系列活动。

(一)各年级中队主题活动

1、3月8日一、二年围绕爱树主题,进行树类知识讲座。有平台的班级利用网上资源向学生介绍树的知识;没有平台的班级,班主任则带队员到操场绿化对他们实行实地实物讲解树类知识。

2、3月8日至13日,三至五年级各辅导员组织队员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都是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孩子们充分精心设计,仔细查找资料,编办出了一张张版面精美,内容丰富的环保小报。

3、六年级:围绕“植树节”主题,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为主,撰写了观察日记和作文。

通过这次活动使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了植树节的意义,知道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加深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今天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下绿色的希望,明天他们就能在保护自然中收获幸福。

(二)全校主题活动——“我为校(家)园穿新衣”

1、“我为校园穿新衣”大扫除活动。

结合学雷锋活动,我校还开展“我为校园穿新衣”大扫除行动,各中队辅导员组织学生清除本班环境卫生和校园卫生死角,给校园的绿化带浇水、捉虫、拔草等。清洁过的校园更加美丽,浇过水的花草仿佛更加鲜绿,学校仿佛又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风景。

2、“我为家园穿新衣”捐款、植树活动。

为了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我们的校园,我们还号召发动学生开展植树绿化——“我为家园穿新衣”募捐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共筹到善款1500元。其中我们将900元交由水步镇义务植树小组统一安排,剩下的600元由我校于3月11日统一购买花盆、有氧泥土和一些具有观赏性和美化效果的树苗和花苗,如山指甲、紫梨花、白玉兰、勒杜鹃、海棠花、水仙花和百合花等等。3月12日的中午,我校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在学校植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分年级分时间段在40多平方米大的植物园里进行植树种花培育活动。另外,我们还发动每一个班级在课室里设有一个“自然生态”角,把绿色带进课室,带进课堂,带进生命。

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文4

一、北极航道的缘起及其争议

北极地区有2/3以上的地区是终年冰封的海域。由于其特有的“非陆非海、亦陆亦海”的特点,人们对这些海域的法律属性和地位问题曾有过种种不同的争论和主张。北极航道的争议焦点主要表现为北极海域以及尚未发现的岛屿的归属权问题。其中最为激烈和持久的莫过于有关北极航道的归属权问题引发的巨大争议。北极航道由两条航道组成,即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北海航线”。从地域上来看,该航道将会穿过北冰洋的5个海域,经过约10个海峡,沿线布局有4个重要的港口和四条主要航线。近十多年来,“北海航线”一直都是在北极地区美国和俄罗斯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俄罗斯将此航道视为国内交通路线,且主张其有权对过往的外国船只和军舰在航道的航行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予以规制,声明过境通行权或无害通过权均不适用。但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的立场和观点,它认为北海航线途径的海峡应适用作为国际海峡的航行制度,外国船舶应当享有过境通行权和无害通过权,俄罗斯不应该否认这些海峡是可以用于国际航行的国际海峡。

除美国外,挪威和瑞典等一些北极航道的沿岸国也一直坚持“北海航线”的国际通行权,这遭到俄罗斯的多次断然拒绝。目前,外国船只、军舰若要通过“北海航线”,必须先按照俄罗斯法律事先要得到许可,且必须强制使用俄罗斯高额的破冰及导航服务费用。这一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极度不满,争议问题日趋白热化。同时,北极国家对“西北航道”的争夺也开始趋向炽热。“西北航道”位于加拿大的北极群岛沿岸,从东至西穿越了加拿大的北极群岛水域,直通到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把太平洋与大西洋相连接。长期以来,加拿大就声称对“西北航道”拥有,并一直在积极进行宣示的行为。

加拿大政府在1945年前就曾多次派遣皇家骑警对“西北航道”的水域进行了巡逻。并于1970年正式宣布“西北航道”既不属于国际航道也不属于公海。加拿大政府认为,西北航道在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的有关商业航行史,不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在法律上对国际海峡的判定标准,因此作为封闭水域的“西北航道”不适用无害通过权。而美国则坚持认为,西北航道是一条国际航道,各国均有过境通行的权利。因此,美国政府现在仍然断然拒绝承认西北航道作为加拿大内水的法律地位。若加拿大宣称其具有内水,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加拿大必须有证据证明其主张的该水域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并且行使着积极的;2.加拿大必须长期且有效地行使该;3.加拿大的行使必须是基于和平和可持续的,且应得到外国的知悉与承认(包括默认)”[2]。美国拒绝承认“西北航道”为加拿大内水的法律地位,坚持认为“西北航道”应当是一条国际航道,不应该成为加拿大的属地而被其独占,其他国家的船舶应当拥有通过该航道航行的权利。

二、北极航道的争端特点

当今国际社会没有在北极地区的专门问题上形成有关的法律条约,亦无类似具有政府性质的机构来对其进行协调,缺乏整体宏观性的管理规制的法律。由于北极海域并不是陆地而是冰封的海洋,且冰随着海流移动,因而不适于占领。1990年8月,经过多年的谈判,在北极圈内有领土和领海的八个国家在加拿大签署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章程条款》,并成立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其主要是协调国际上在北极的科学考察合作问题,避免科学活动对北极的环境破坏。但不涉及任何的领海领土争议问题,且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只接纳国家为其成员[3]。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对资源依赖的迅速飙升,资源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资源的争夺呈现日趋激烈的态势。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冰洋冰层的融化速度开始加快,这让开采北极地区的大陆架资源成为了可能。北极地区国家开始逐渐把注意力投向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上来,自此伊始,北极资源和北冰洋洋底划分争议开始不断加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一部能够解决北极问题的国际性法律法规或条约,因此现阶段主要是依据《关于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洋底床与下层土壤的原则宣言》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北极地区的争端。现在当国家对北冰洋洋底划分提出要求时,大多还是沿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解决。

综上所述,北极航道的争端具有以下的特点:1.北极航道的争端所涉及的是一个权利、资源开发、管辖权益、环境保护等相互絮绕杂拌的问题,属于一个判别复杂的体系。2.“西北航道”是否为加拿大内水或美国宣称的国际航道,在法律上缺乏确定性,争议极大。3.环北极地区的沿岸国家在历史、政治以及对北冰洋航道争端的解决上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冲突和影响,从而也使得纠纷更加的错综复杂[4]。

三、北极航道在国际法上的法律地位

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而导致的北极冰层逐渐消融,使得穿越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航道即将通行,那时从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与俄罗斯西伯利亚沿岸的北方航线将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核心航线”,也是北美洲、北欧地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最为便捷的快速通道[5]。加拿大政府认为,西北航道应是该国所属的内水与领海航线的结合,他国的船舶在经过其水域的时候必须经过加拿大政府的允许且收取航运通行费后方可过境[6]。俄罗斯则宣称北海航线为其本国内水,单方面规定了他国船舶进入该航道需向俄罗斯提出申请且需缴纳服务通行费用。

北极航道的法律地位确定将会对各国利益带来深远的影响。若北极航道归属为沿岸国的领水,那沿海国便会基于其管辖权原则对外国船只进入该航道进行控制或禁止。如果将其划归为国际海峡,则沿岸国不得阻止他国船舶实行过境通行权与无害通过权。按照《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国际海峡的判别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地理标准和功能标准。前者指国际海峡的一端或两端应连接公海(专属经济区),后者则仅指用于国际航行。地理标准是国际海峡构成认定的实质要件。在确定国际海峡的法律地位时,功能标准比地理标准显得更重要些。就此,笔者认为北极航道符合国际海峡的标准[7]。

首先,北极航道符合国际海峡的形式要件。该航线由多条海峡连接而成,其与北冰洋公海(专属经济区)相连接,符合国际海峡的地理判断标准。其次,北极航道满足国际海峡实质的要件构成,即虽然该航道险要,但数百年以来各国的航海家从来没停止过对其的探索。有记载公元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就曾沿着欧洲西海岸一路向北,成为了第一批穿过西北航道的探路人[8]。因此,北极航道满足了国际海峡的功能标准。最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现实需求而成为国际航行的重要通道,北极航道的运输能力将超过传统的运输航线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北极航道实质构成要件将会得到逐渐的强化,并在根本上确立北极航道在法律上的国际海峡地位。因此,解决北极航道的法律地位争议问题,应该是寻求一种沿岸国的控制与非沿岸国通行保障之间的平衡。如何在承认沿岸国所享有的权利基础上,适用国际海峡制度,以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利用的目的便值得考量。一方面,我们应当促使各国(沿岸国和非沿岸国之间)在国际海峡制度的确立和承认相共存。另一方面,北极航道的国际化符合沿岸国利益需要,也是国际化的趋势。如果在北极航道的航行安全、基础设施、海上搜救、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开放北极航道,使得沿岸国得到国际上的支持与帮助,更加有利于维护北极航道安全[9]。

四、北极航道的通行权问题

目前,北极航线的通航主要适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事公约》以及沿岸国的本国法律。《国际海事公约》的推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上航行安全、防止船舶海上污染、油污民事责任、海上搜救等方面规定的体系,对当今的国际航行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相关公约和国内法适用的范围及内容,在国际法上对北极航道通行权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首先,《海洋法公约》从适用的范围来看,其作为全球海洋的大,理应适用于北极地区的全部海域,目前仅仅是北冰洋海域的划界和通航存在争议问题,除美国外,北冰洋的其他沿岸国均已加入或批准了该公约,若美国从自己的现实利益考虑寻求改变此被动局面来考量的话,或将加入《海洋法公约》。公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其周边被冰所覆盖的北冰洋区域属于公海划界的范围。由此,当美国真正加入了《海洋法公约》后,该公约即可适用于北极航道的所有区域。所以,那时的《海洋法公约》便可以直接从内容上包含、确立以及调整支配整个北冰洋海域的所有海洋资源的利用规则,从而构建一种公正、公平、可行的新法律秩序。北极航线的航行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公约上也可以进行规制,北极航线中通航船舶所面临的航行法律问题皆可以在公约的框架下找到相对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进而有利于推动北极航道的不断发展。其次,《国际海事公约》从适用范围上看主要适用于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公海范围。若认定北极航道属于国际海峡的范畴,则所必经的水域都是北冰洋上的公海区以及沿岸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或领海,但由于并不是每一个沿岸的北极国家都是《国际海事公约》的缔约国,因此若需要《国际海事公约》做出统一规范以适用于北极航道的沿岸国,这是法律上面临的瓶颈问题。而从《国际海事公约》的内容上来看,其多为法律性和技术性规范的组合。因此理论上能够找到直接对北极航道航行适用的法律规范。《国际海事公约》的技术性规范虽好,但是不能直接套用于北极航道,这就只能考虑是否可以在各国协商的情况下通过谈判让步来达成新的适用于北极航道的海事公约。也可以借此契机鼓励北极航道的沿岸国通过达成区域性的双边或多边条约来细化对海事公约的执行,北极航道沿岸国应具体细化在此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北极航道的资源,共享其收益[10]。

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环保意识;实施途径;意义

中图分类号:G4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89-01

一、大学生环保意识日趋淡薄的现状

随着现代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逐渐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灵活的消费方式,然而在消费水平日趋上升的同时环保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就现状而言,大学生群体普遍的价值观念有所倾斜,无节制的使用塑料制品、随地丢弃瓜皮纸屑、浪费公共资源等,就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二、大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现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攀比、虚荣的心理。从个人意识领域出发,这种心理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造成了极大地影响。那些环保意识日趋淡薄的行为表现与整个社会背景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联系,同时,还与家庭、学校教育和缺乏正确引导有关系,现将成因分析总结如下:

1.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同时也是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使人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所以促进环保意识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意义。部分大学生往往对于一些环保措施采取着没有必要和无所谓的态度,从而造成了自觉性差、自我完善欠缺的消极影响。而大学生的行为辨识能力较弱,个人的行为表现又可以影响着一个群体继而发展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层面,而一个社会的整体趋势又可以介导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在这个循环当中,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日趋淡薄就不难理解。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除开大学生这一群体,用宏观的角度看整体社会环境,同样会得出一个结果:总体上说,当前我国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层次还有待提高。在一个环保意识有待改善的社会环境当中,也会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造成一定的影响。

3.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

家庭、学校的正确引导和继续教育同样也是环保意识形成的关键。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大多数独生子女由于家长错误的溺爱方式,让孩子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成长,很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形成。此外,有些父母的不良作风和环保意识缺乏,更是给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同时,学校环保意识教育存在着些许漏洞,就目前就业压力日益加重而言,为提高就业率,也只得狠抓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保教育,这也是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重视不够的体现,忽略了环保意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实践途径

1.积极倡导环保意识教育,大力推进环保意识形态的形成

倡导环保意识教育一定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分离不开,一位明星曾说过,我一生的最有用的东西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学校要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校园环境保护制度,确保有专门的部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定时加强环保教育,促进环保意识的形成。

2.组织环保主题活动,贴近生活,加强生活体验

将班组作为基础方案是实施以环保为主题活动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创建环保型班组”作为活动的主线,制定环保型班组建设标准,拟定环保型班组考核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还可致力于各个寝室,以寝室为单位,围绕以“环保之风”为主题开展活动,还可以通过收集已经废弃的塑料袋换取环保袋的方式来加强宣传环保,环保袋上印有像以汉字“物”变形而来的图案,寓意“物尽其用”和英文“Let us”代表着“让我们一起环保”,这种方法新颖、特别、有吸引力,而且易于让人接受,更能拓宽实施此项活动的空间。

3.积极宣传,不断培养环保意识和提升环保能力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中成长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相应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总结环保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宣传,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环保的队伍当中去,特别是应当树立一个鲜明的榜样,再多华丽的词汇也抵不过一个朴素的典型,而这个榜样就是最真实的教材。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环保的意义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常识进行补充,在学习之余提高我们的课外知识量,丰富我们的视野。同样还可以张贴部分因环保意识淡薄而带来的环境破坏的照片,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升环保意识和能力。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自于环境保护,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以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指导生活活动,才能保护好生活环境。”人们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带来的污染也逐渐增加,只有从自我做起,明确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有利于塑造校园环保氛围,提升校园内涵

不断促进良好的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校内传媒工具,在校园形成良好的环保舆论导向,倡导学生人人争做环境保护的先锋,减少和杜绝学生在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提高我校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成为校园推崇的美德。

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中学地理 课堂教学 环境保护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但是目前来看,环境在不断地被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尤其是到了冬天以后,雾霾天气更是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健康,在漫长的冬季里,有些地区甚至天天都是雾霾天气,而且污染物也不容易扩散,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身体健康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于环境的治理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环保的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

一、 通过实例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说要保护环境,可是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大多数学生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虽然书上有很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小资料,但是这些内容如果让学生自己读的话,也是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来一起学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表对实际问题的看法,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可能会对自己有哪些影响。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中国现在每年生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可能在20年内就要砍掉所有森林。中国人每年“吃”掉的一次性筷子约166万立方米木材,需16万辆载重4吨的大卡车才能运走。筷子以每支15厘米计算的话,把中国人每年“吃”掉的一次性筷子接起来,足可以绕地球750多圈。我国的方便筷制造工厂已超过一千多家,每年生产的方便筷,约占了2.1万公顷的森林,相当于北京市全市的森林储备量。树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树木刻不容缓,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植树造林,坚决抵制砍伐树木现象,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已经越来越重视,而且也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之中,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例如,生活中有很多用到电池的仪器,而干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地,教师可以以干电池与环境保护为主题,设计一节活动实践课,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走访一些电池销售点,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先了解干电池的原理,制成干电池的材料,如果这些材料从电池里面泄漏出来,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果干电池用完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能否回收,大街上有很多的分类垃圾桶,干电池应该属于哪一类垃圾。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下去,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或者是假期里面通过实践活动,完成这一主题。这样的教学看起来麻烦一些,实际的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很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锻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也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不需要说很多,学生就已经能够明白了。

三、利用身边的事和物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好奇调皮,不懂得勤俭节约,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教室里的垃圾箱中经常能发现用了一半的铅笔、橡皮、本子。在他们看来,不喜欢就扔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见,利用身边的事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注意环境保护,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生的家庭条件也许是比较优越的,但是这也不能成为学生浪费的借口。我们教师要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节约是一种美德,浪费是可耻的。例如,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中国目前有16个省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废水、农业、城市污染,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就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水体。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再进行讨论,使学生知道要充分合理有效地用好这一桶水,不能浪费,告诉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中学地理与环境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我们教师要利用有利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