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环境的计划书

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化工;环境保护;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28-02

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概况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很强的科普性、教育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化工类、制药类和轻工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高校通过该教材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

二、《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章节较多,内容丰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安全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再与时俱进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生态环保和化工生产正反方面的案例,该课程的内容就比较全面、充实。然而该课程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学时比较少,一般安排2或3学分进行教学。因此,“内容多,课时少,周期短”就成为该课程的典型教学特点。

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PowerPoint课件(简称PPT)。PPT编辑多媒体的功能强大、简单好学,易于上手,课程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感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优势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有效弥补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该课程中,其优势体现在:(1)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2)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3)增强感观效应,提高教学效果;(4)课件便于保管,利于教师修善;(5)课件易于复制,利于复习效果。

四、《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教育理论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即应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和谐统一。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既然明确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有其必要性,专业教师就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利益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吃透教材精神,熟悉教材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准备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课件。

2.可操作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要做到便利、灵活、可靠,易于教师的课堂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还要注意课件大小及过多链接给软件运行速度带来的影响。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老师要熟悉掌握多媒体教学每个环节,在备课时就要提前调试,模拟教学,及时发现课件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予及时解决,保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正常播放。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评价课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课件更是如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科学严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数据、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插入的图片、视频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客观真实。文字说明、语言配音等也要准确、真实。关于环境保护及安全技术方面有比较多的工艺流程和数学演算,在课件演示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正确分析工艺原理和流程机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演示过程中允许必要的夸张,淡化一些细节。

4.简约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展示的画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要简约明了、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制作也不能太花哨,丰富的背景和多彩的画面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信息干扰。课件要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可以通过图像、图表、图形等方式来展示,提高视觉直观,加深印象。

5.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品课件教学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人赏心悦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心情。优质的教学课件应是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在内容上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美育教育相融合,在形式上再予以美的视觉进行展示,教师乐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教学相长,会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审美情趣,根据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课件合理的布局、色彩、图形等界面对课程内容以美的诠释,做到集课程教学与观赏审美融为一体。

6.适时适度运用原则。适时适度运用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需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不需要全程采用、全程播放的。该课程有些章节,有些内容是不需要课件讲授的,甚至使用多媒体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7.适度信息量原则。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弥补《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不足。但如果课堂教学信息量太大就会导致“电灌效应”,过大信息量就会超过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这种囫囵吞枣灌输模式依旧是填鸭式教学。适度信息量原则就是指教师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8.有机结合原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我们不能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替代物,屏幕是不能完全取代黑板的,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在演示化工工艺流程、机理推导和公式演算方面更为明细具体,易于学生理解消化,这些是多媒体课件教学所不能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将传统教学、教师个人特色及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岳元,保宇.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黎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2).

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文2

关键词:安全环保建设;存在的问题;管理;发展

一、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思路

(一)安全环保建设责任体系。监管责任体系是安全环保建设中一项有利于项目建设的制度体系,可以根据HSE指标来详细的划分。由石油矿区的全体施工人员、工程承包商以及周遭社区共同签订责任协议计划书,确定各部门间的责任内容和负责的范围区域。对矿区燃气安全等隐患针对调查,制定相关预防方案,确定负责部门或负责人。

(二)加强安全管理。让全体施工人员亲自参与到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实践活动中,带动安全环保的气氛,另外可以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比如“矿区环保活动日”等等。对矿区内的生产设施进行能源分级管理,制定效能计划,最大化使用资源,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周期性的进行各项施工必要资源的检测,制定被过量使用资源的整改方案和使用计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不断推进安全环保建设。在落实相关安全环保措施的同时,推进新的安全环保思路。在使用HSE体系的前提下,确保各部门,各设施在受控制的安全环境下工作运行,避免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环境清洁卫生,在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下达的施工命令。严格控制施工排放,杜绝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污染环境的事故,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相关的石油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

(四)确立石油矿区良好的安全环保作风。在充分的安全环保建设实践中,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法,化为日常工作中的习惯,在达到工作要求的同时,保护周遭环境不受到破坏。以此达到上级指示的要求,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程与环境互不干扰,加快国内石油矿区的体系建设。

二、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相关问题

安全是石油矿区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体施工人员需要保障的基本问题,是施工单位,工程企业计划并实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就目前的石油矿区安全环保来说,石油矿区的安全环保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究和解决。

(一)HSE管理体系的实施。HSE即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的管理体系。HSE在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方面是很重要的管理体系,它强调了工程和环境直接的平衡关系,注重施工过程的安全级别,保护环境最小程度的受到影响。在国内的石油矿区中,HSE体系是一项必要的知识,在干部级别人员的聘用和周期性检测中,HSE是一项核心的考核标准,未达标者不予聘用,入职的干部如果没有通过周期性检测,则进行HSE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后依旧不合格者,便予以免职。目前国内的HSE管理体系还处在干部级别的人员培训中,没有在全体施工人员中得到实施,这对石油矿区安全环保的持续建设有不利的影响因素。

(二)安全环保建设中隐患的排查不到位。目前的矿区隐患排查,主要是进行周期性的大型排查,在一段时间后对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大的检测,这但这样并不能全面的避免隐患、排除隐患。施工设备设施会有自然的使用损耗,人员的管理也会出现松懈和不集中等情况。石油矿区内隐患的排查应该做到自主排查,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自我完善,合理安排设备设施的使用时间,降低使用损耗从而减低隐患的发生几率,使安全环保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

(三)风险识别能力不足。目前还没有做到矿区的所有施工人员均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只有少部分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具备条件。可以由这部分老员工制定关于风险识别的固定流程,在日常工作中言传身教,扩大有经验员工的范围面积。帮助施工人员养成对风险识别能力的习惯,将这种能力结合到日常工作当中。矿区内部的安全隐患因为级别的不同,应该划分为几个风险等级,不同的等级之间所需要人员的数量,以及人员的经验程度应该不尽相同,强化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和相关的应对能力。在面对涉及多部门的大型风险时,应确保各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在风险识别能力达标情况下,安全快速的完成项目工程。

总结:石油矿区的安全环保建设是整个石油矿区系统的重中之重,是与矿区内生产安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工程项目。安全是石油矿区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全体施工人员需要保障的基本问题,是施工单位,工程企业计划并实行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石油矿区安全环保建设真正实施并落实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对环境的最小程度影响,在保持工程速度以及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文3

通过开工前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方法的培训,使员工在思想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于如何在环境保护高敏感的国家公园内进行地震勘探,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使员工明确了国家公园内进行地震勘探与普通区域进行勘探的不同和注意的事项。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为制定作业中的环境管理计划、作业程序、环境管理文件等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3]。在进入国家公园进行勘探作业的初期阶段,队上专门安排环保专家、HSE人员会对于环境管理计划、作业程序和环境管理的相关文件进行了验证。对于文件中描述与现场操作不相符合的内容,进行及时修订。为了保证环境管理计划和作业程序的适应公园内复杂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在工作实践过程中,除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计划和程序进行检验和验证之外,还在施工中期专门从英国聘请了经验丰富的环保专家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对环境保护计划、作业程序进行了系统的评估与修订,使国家公园内进行环境管理的理论探索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为进一步指导现场作业提供了规范。

2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减少对环境影响

硬件设备是地震勘探作业的主要工具,在勘探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在国家公园这种高敏感区。主要包括设备噪音对动物正常活动的干扰、设备颜色对动物的刺激、设备油品泄漏对土壤的污染、重型设备对公园内的植被造成的破坏以及钻井泥浆对公园环境造成的污染等等。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硬件设备对公园内环境的影响,BGP在硬件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4]。1)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在与甲方进行多次讨论和进行技术参数论证后,在满足甲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BGP专门从INOVA公司订制了增加静音装置和使用环保轮胎的小型震源。采用Z-land无线节点仪器进行接收,最大限度地减少采集工作对环境的影响。2)采用将所有车辆都涂成绿色、作业人员改穿浅灰色劳保服的方式,降低设备、设施颜色对动物正常生活的干扰,同时也相对降低了游客对勘探活动的关注度。3)在机械设备无法进入的区域采用人抬化作业,选择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空气钻而不用水钻进行作业,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避免油品泄漏事件的发生。为避免油品泄漏,防止污染公园内的草和土壤,专门从迪拜购买专业的橡胶防泄漏槽(QuickBerm),将油罐和加油车停在防泄漏槽内作业。为所有车辆配发防雨布,夜间将车辆都停在防雨布上,杜绝了油品泄漏、滴漏事件的发生。5)发挥无人机作用,降低被动物攻击的风险。利用无人机对作业区前方的动物活动情况、地表情况、避让区的信息进行详细收集,减少对动物的干扰,同时提高了日效。6)重视污水排放及垃圾的处理。为减少对水质的影响,购买了德国生产的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水质化验达到乌干达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喷洒和自然蒸发。污水处理设施的固体沉淀物,由当地有资质的公司定期抽取后运到指定地点做进一步处理。对于固体垃圾,除了使用垃圾分类桶进行初次分装外,还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第二次分检、打包,分类送到乌干达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回收与处理。7)减少钻井的泥浆对环境的污染。为减少微测井作业对公园内环境的影响,采用了泥浆槽、盛放泥浆的水馕、专门的车载罐等进行液体的循环,同时在这些设施下铺上防雨布,从而保证微测井的钻井过程中,所有循环用的泥浆都不用接触地面,避免了对植被的伤害,降低了泥浆外溢污染环境的风险。8)减少因标识回收遗漏造成对环境的影响。为减少警示标识、指示标识等留在测线上,对公园造成环境影响的风险,通过使用震源车的高精度GPS进行实时定位,实现无桩号施工,这样减少了大量的测量标识。同时,对于一些必须的标识,使用可降解塑料,直接在草上或树枝上系标识。

3利用施工设计和参数选择等技术手段,减少对公园植被、野生动物和湿地上鸟类的影响

1)在进行震源参数试验时,将试验线安排在公园内一条较为偏僻的红土路上、点试验安排在废弃的井场进行,这样减少了对公园内植被的重复碾压。2)在施工设计上,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正常活动的干扰。通过收集大量现场资料和信息,在制定生产计划和下达任务书时,充分考虑公园内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前将空点、加密炮等在计划书中设计妥当,将需要避让的区域在计划书中标明[5]。3)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湿地、纸莎草浮岛区域,提出了在浮岛上面放置采集站,气枪船绕着浮岛外增加放炮次数的方法,得到了甲方的认可,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对岛上鸟类的影响。使浮岛的环境影响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在敏感区域内暴露的时间[6]。

4规范制度,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4.1做到全员培训入队人员(包括来访者)除了接受安全教育之外,还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专题教育和公园注意事项教育。邀请生物多样性专家和生态学专家给所有雇员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宣讲。在施工车辆内放置国家公园环境保护的宣传画册,对每一种动物性格、特性以及应保持的距离,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对各种避让区域配了图片和文字说明。

4.2加强员工的正面引导,提高员工保护环境的意识每月评选遵守环境保护计划和遵守作业程序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从正面引导员工遵守公园内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4.3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在有护林员保护免受公园内动物攻击的情况下,鼓励员工捡拾游客扔的垃圾,保持公园的干净。并且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发放奖品。这样不仅保持了公园清洁,还提高了员工的环保意识。

5.4奖罚分明,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对员工明确规定:凡是进入避让区域的缓冲区的事件,都作为事故进行调查,并对当事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不遵守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定的人员,队上根据情节进行口头、书面警告或其他处罚。

4.5在工作中,要求员工始终遵守“动物优先和游客优先”的原则车辆尽可能地远离游客多的区域。在路上或过摆渡船时,要求员工主动给游客让行。在公园内施工,绝对不允许驱赶动物或者打扰动物的正常活动。要求避开动物的活动时间,跳过动物活动区到下一片作业区作业,待动物离开后再返回本区域进行作业。

4.6坚持“一条路政策”所有车辆只能沿提前踏勘后设计好的路线上行走,绝不允许自己开辟新的路线,从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4.7做好环境恢复工作对于公园内设计的主要道路,在该区域作业结束之后,用拖拉机将土壤犁松,以便植被能够迅速生长。对于因误车等而受到破坏的植被,除了要将沟填平外,还要种草。对于意外的油品泄漏,除了要将污染的土壤收回营地交给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外,还要进行环境恢复(填平和种草)。

5结束语

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战略;施工企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15-01

引言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突出问题,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社会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这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绿色建筑评价活动的事后旁观者,其建设阶段的施工管理活动正式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2)适用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适用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中各主要类型。这意味着从事各类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活动中。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章节内容,绝大部分是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或者技术管理的要求,个别是由设计、建设方等单位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应参与的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关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对相关方有“绿色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前做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策划和准备。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评价标准对“9施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各项管理工作。

2.1 学习与管理工作

(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保存记录: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保存记录: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存记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 H S A S 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账,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

(4)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保存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

2.2 评分项,环境保护

(1)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保存记录:查阅降尘计算书、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2)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保存记录: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3)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保存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统计计算的每10000m 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3 资源节约

(1)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保存记录: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保存记录: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统计计算的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3)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是1.5% ,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 ,甚至达到了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保存记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4)钢筋是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 %。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保存记录:专业化生产成型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

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will be improved. Thereby, there will be new requirements, new changes and new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landscaping projects is a highly practical subject. And landscap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greening,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residents and their daily life, and has vit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esidents.

Key words: landscap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5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分析

园林绿化施工实施对象大部分是具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彩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这就需要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对园林艺术美进行特殊的处理,以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给人美的感受,追求人造景观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园林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更要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设计师和个别细节部分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这就需要通过现场工程技术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师和最终意图与境界。

二、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主要问题

由于绿化施工的严谨性、技术性都比建筑施工低,导致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他们往往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由于施工管理水平低,造成返工率,施工进度慢,管理成本高,树木成活率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施工没有规范的质量管理程序、方法和技术,缺乏配套的质量管理专业人员,必然会违反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导致质量管理实施的无序性,降低工程质量。另外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管理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在实际施工中运用这些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使质量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园林绿化工程涉及面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内容多样、复杂,工程规模日趋大型化,园林绿化工程与土木、建筑、市政、绿化及其他建设部门协同作业,园林绿化工程还涉及美学、艺术、文学等相关领域,其艺术文化内涵逐步提高,此外还具有施工方法不一,质量要求不一,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程项目的质量更难以控制,搞好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是搞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都要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要做及时整改,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2.做好施工材料准备。园林绿化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般包括园林施工机具,构配件及植物材料。施工前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产品的使用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得以保证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植物材料,要在设计人员现场勘查,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之后再做决定。设计人员应在施工范围内的种植土中进行多点取样和测试,以选择适合的植物材料。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掌握苗木栽植时间。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人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3.控制好项目成本。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能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限制,力求将成本、费用降到最低,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园林工程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人工、材料、机械费和其它直接费;间接成本是现场经营管理费。这就需要在园林施工项目过程中实行成本全员、全程、中间控制原则,进行目标管理,开源节流,合理安排资源供应,加强园林工程进度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培训,使之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4.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查。园林施工质量控制应根据工程质量特点建立质量控制点,实行质量跟踪,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即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专业质检人员在施工中进行质量抽检,在每道工序的交接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由工长组织对合格工序成果进行保持和维护。

四、园林绿化工程管理

保护环境的计划书范文6

【关键词】电力通讯技术 发展 问题

如今世界发展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这在给我们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的同时又给自然、给我们埋下了许多潜伏者的危机,造成了许多问题。电力通讯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的电力通讯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了,但其仍然面对着许多问题,我们应该直面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作用

电力通讯技术早已从第一产业的单独经济结构以及技术产业转化为了贯通经济、社会领域、携手网络等产业的联合新模式,而其相关应用也从单一性、小规模演变为了大规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其主要涉及领域广阔,主要包括了数字微波通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光纤通讯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方面,并形成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拥有多种现代通讯技术的先进管理方式以保证系统的优化。电力通信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平稳发展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智能化必不可缺的条件及媒介,其相关的仪器更是电力基础极为重要的仪器设备。因此,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络为基础,努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更好、更安全地为全社会服务。

二、当前电力通讯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电力通讯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然而现如今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说光纤这一应用存储容量低、输送电力的线路安全性能不够高等问题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可以较为容易的解决,只需要在原有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或者运动其操作系统进行些许的调整便可以解决。但是,除了这些较为基础的细节问题,其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体制方面的题

体制对于整个电力通讯技术来说相当于一份发展的计划书,对于电力通讯技术的发展起着基础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电力通讯技术的整体体制不够完善,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在这个行业中,由于这只是个新型产业,相关的政治领导任务以及经济巨鳄都没有出现,也就缺乏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头人,从而导致其缺乏统一而强有力的管理,进而造成出台的相关政策不能很好地被执行,滞后了电力通讯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其实则是个国家的大量投资款项都投入了建设以及开发这个项目上,电力通讯技术得到了发展却运营不善,电力产业仍不能得到居民的正确理解,过于看重建设以及开发研制且过于看轻运营经营。

(二)电力通讯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如今相关部门致力于建立先进恰当的电力通信技术以及安全性能好、高效实时、灵活多变的通讯网络体系,这主要是为了促进电网智能化的发展。电网智能化主要指的是使用先进的智能科技来管理、监测通信网络,从而实现新型的信息互动以及共享,进而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不同用电要求,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但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先进的电力通讯技术的通讯支撑,然而如今的电力通讯技术跟不上时代的理念,这直接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说技术与电网业务不够匹配、双向对接通讯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从全局出发,要想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应该按照三个层面来工作,即先立足于所使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再转战于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再到技术的应用领域。这三个顺序应该环环相扣、互相依存和互相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分析,我将结合其应用领域之一对此进行细致说明:输电领域是电力通讯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之一。智能电网对于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距离、存储容量以及损耗资源方面都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例如说最近新起的资源优化配置对电力通讯技术提出了实时高效的监控以及输送能力这两方面的高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产业的不同设备为了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也是对电力通讯技术的新高要求之一。

(三)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不能达到共赢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在这个大背景下,绿色电网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电网,绿色电网秉承的主要观念之一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减少损耗。换而言之,就是要求电能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用低成本来换取高收益、高利润;在此基础上,电力设施设备还要尽量缩减数量以及延长使用寿命。要想达到这个要求,通信网自身配置合理是不够的,还需要达到多元通讯技术以及智能电网这几者之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形成完美的绿色智能化电网。这不仅要求电力通讯技术与其他技术以及智能电网进行完美结合,还需要处理、解决扩大通讯的存储容量等细节问题以匹配出更为合适的通讯技术。如今已开发出的相关技术已有IP多媒体子系统、光传送网以及统一通信技术等。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发展使得信息化建设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当前的电力通讯技术应该调整观念,转向智能化、环保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一体化技术,努力做到输送信息形式多样、网络构成元素复杂,包含多种信息输送媒介和载体,且做到每个网络总部都有其独立不受侵犯的调试调节器的先进新型技术,努力打造规范化、正确的接口接合技术,从而推进自身与绿色智能电网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代的电力通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缺乏对现有技术的更为深刻的见解以及各种技术的组合利用,也包括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技术方面缺乏更为大的创新以及改善。但就目前来看,要想解决电力通讯技术当前正面临的问题,由于当代电力通讯技术虽有其自身的不足却也有其他技术不可替代、不可比拟的优点,相关技术人员最应该做的并不是创新新的技术,而是从全局出发,以整体观念梳理、整合、调整、优化以及升级当前技术,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地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技术,促进现有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再创新新的技术。

参考文献:

[1]侯娟.当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思路分析[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