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1
1.1产品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定义了2个或多个互动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之相互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这些个体指的是人及其使用的产品和接受的服务[4]。交互设计实质上是以“交互行为”为焦点的设计思想,从关注人、产品和环境为要素的产品设计理念向聚焦人与产品之间“交互行为”的视角转变,为有形的实体类产品展开设计研究,是一种有效的产品解决方案。交互系统是由人(People)、人的行为(Activity)、产品使用时的场景(Context)和产品中融合的技术(Tech-nology)以及最终产品(Product)5个基本元素组成的系统(简称PACT-P),如图1所示。产品交互设计是对交互系统的设计,其设计过程首先围绕PACT中的4个元素展开,综合分析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组成元素和谐共处的产品(Product)[5]
1.2老年人家庭医疗保健产品交互设计原则
老年人家庭医疗保健产品交互设计,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老年人作为最终的产品使用者,因此应以满足老年群体需求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
1.2.1实效性原则
目前的老年群体普遍在年轻时代生活相对拮据,他们通常秉持务实的生活态度和节俭的消费习惯,因此,产品在功能设置上应以实用为主,尽量使复杂产品功能简洁化,简单产品功能多样化,并且确保产品主要功能的可靠性,有效性和耐久性[6]。
1.2.2易用性原则
老年人身体系统功能呈持续下降状态,认知和操作能力都较差。所以老年交互产品应尽量缩短老年人学习过程,减少操作复杂度,增大信息强度,减少记忆负担。同时考虑老年人操作姿势和动作,增强操作轻便性,降低操作施力。
1.2.3情感化设计
老年人通常都很脆弱,敏感、自卑,在心理上相较其他人群更需要他人关心和情感呵护。所以老年人家庭医疗保健产品设计须具备亲切感和温暖感,消除对产品的恐惧和排斥。2.
1.4合理性原则
老年人家庭医疗保健产品须满足合理性原则,以老年人基本年龄特征、生理情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基本要素为核心进行产品设计。2.2.5安全性原则为方便老年人使用现代科技产品,产品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7],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2老年人家庭医疗保健产品交互设计实例分析
2.1产品功能分析
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各脏腑器官和血管机能随之下降,多伴随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北京医院统计,60~69岁的老人人均患病9.7种,90岁以上11.1种,老年人患病数量随年龄而增加[8]。目前的家庭医疗保健产品大多针对单一症状的监测或护理。伴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往往需要购置多个医疗保健产品对各种病症进行监护,如图2所示。不仅在经济上增加花费,而且在产品使用层面上,老年人需要重复学习增添了记忆负担。家庭医疗复合测试仪针对老年人常患有的高血压、高血糖及其他疾病伴有的体温上升症状,集合所对应的电子血压计(壁式血压计,伴有高血糖的病人只能使用壁式血压计)、血糖仪(采血式血糖仪)、电子体温计(红外式体温计)于一体,以完整的形态结构出现,如图3~图6所示。在执行各项检测功能时,老年人只需对同一界面进行操作。该仪器可随意放置在日常居住环境,有效实现了简单产品的多功能化。
2.2产品操作交互分析
现有的家庭医疗保健产品按键和显示屏幕相对较小,大多采用机械式按键,整体界面色彩以无色系为主。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下降等因素制约,无法使用操作繁琐的产品。家庭医疗复合测试仪采用了触屏一键式操作,交互界面对检测操作过程实施了视觉和语音实时反馈,减化了操作步骤,降低了分辨难度。具体表现在利用有色系、不同色相的光带和文字区分功能指示,提示老年用户在检测操作过程的有效性,迅速得到操作信息反馈,无障碍地完成检测操作,如图7,图8所示。
2.3交互形式的情感化设计
现有家庭医疗保健产品造型大都以简单几何体为原型,色彩以无色系为主,整体感觉生硬冰冷,易使老年用户产生恐惧心理。家庭医疗复合测试仪在产品整体造型采用拟人手法,圆润简洁,憨态可掬,给老年用户以亲切感,在整体色彩上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松石绿,纯净明亮,象征着健康长寿。使用亚克力、聚碳酸酯和喷涂橡胶漆等材质工艺,给老年用户以柔和触感与温暖的情感关怀。
2.4人机尺度的合理化设计
老年人在视力、触觉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钝化,家庭医疗复合测试仪结合老年人的人体尺寸标准,功能按键横向横截面长度设计为25mm,满足老年用户轻松操作的有效触摸按键尺寸范围;显示屏直径设计为100mm的圆形,监测数据单个字体显示约为10mm,字体大小满足老年用户准确读取要求。
2.5安全性设计
家庭医疗复合测试仪形态上圆润无尖角,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意外的接触造成伤害。产品的操作系统界面针对每一项测试功能设有专门的操作流程及操作提示,操作的具体界面尺寸依据老年人的特殊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化设计,无论在视觉上还是行为上,测试过程简单无障碍。
3结论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2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社区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0(C)-0133-02
人口老龄化是个世界性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应和人均寿命的提高,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在逐年递增,从1964年的4.52%增加到了2005年的9.07%,而且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老年人口绝对数字大,人口老龄化具有加速的趋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预计2050年将升至28%以上,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加上长期接触慢性病危险因素,成为主要的慢性病人群。人口老龄化导致老龄人口医疗费用大幅上升,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为其他人群的3―5。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的老年人的疾病支出仅仅由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提供支持,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市退休人群的生活状况与疾病支出费用的分析,提出如何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龄老人的经济,医疗保障现状
1、高龄老人的经济现状
经济保障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制约老年人能否安度晚年的基础条件。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经济保障条件要比中龄老人(70―79岁)和低龄老人(60―69岁)差许多。2000年的数据表明,农村高龄老人依靠离退休金和自己劳动提供经济来源的男性为13.1%,女性为2.2%;城镇男性为50.9%,女性为11.7%。依靠社会福利提供经济来源的高龄老人较少,农村只有6.3%,城镇也只有7.2%。依靠家庭提供经济保障的高龄老人的比重相当大,农村女性为90.2%,男性为79.5%;城镇女性为77.5%,男性为41.6%。从高龄老人总体而言,依靠离退休金和自己劳动所得的仅占20%,依靠社会福利作为自己经济来源的只有7.2%,而依靠家庭保障经济来源的占到76.4%,其中城镇占到62.2%,农村则高达85.9%。依靠离退休金作为经济保障的高龄老人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呈迅速下降趋势,依靠家庭作为经济保障的高龄老人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呈飞快上升趋势,从中揭示了这样一个客观现实:高龄老人的经济自主能力是最脆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依赖家庭,经济保障力越来越差。这种几乎完全依靠外来供给的经济来源在家庭矛盾,疾病威胁,慢性病消费的几大因素的影响下,持续的供给非常不稳定,造成了老年患者晚年经济收入很容易受到影响。
2、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现状
“老有所医”是老年人口不可或缺的,是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人老体衰,功能退化,多病,是老年人的常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患病率高达39.2%,是年轻人的6.5倍,因而他们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急切而量大,尤以高龄老人为甚。从2003―2010年,我市在保人群的退休职工由33113人上升至84390人,退休职工办理慢性病由4064人上升至14382人,退休职工中慢性病患者由2003年的4064人上升到14382人,增长率253.88%,尤其以高血压,糖尿病两类基础慢性病发病率高,高血压患者由2003年2895人上升为2010年10316人。8年时间增长率为256.33%,糖尿病患者由2003年的2097人增长为2010年的9188人,增长率为338.14%。在我市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支付分析钟,高龄患者由于疾病治疗的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出现轻度的增加,但是,自付金额却因为总费用的上升增幅明显,医疗保障问题上,高龄老人随着年龄的提高享受公费医疗者比重下降,而依靠家庭者的比重逐年提高。这就意味着高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额的医疗费用越来越多的由自己和家庭来承担。从上面对高龄老人经济、医疗保障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龄老人的经济、医疗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家庭养老在新时期又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给高龄老人经济、医疗保障的困境雪上加霜,致使高龄老人成为老年人口群体中最为脆弱的部分。
二、医疗保险政策
1、老年人的医疗保险政策缺失
在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中,政府或企业按照“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已经扣除了工人工资的一部分作为职工的医疗保险费,并承诺在工人退休后让他们继续享受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因此,老年人在他们工作时并没有也不必要为自己防老看病留下积蓄。退休老人就是在这样的结构背景下无可奈何地过渡到新医保模式中的,他们在自己的账户积累为零时,也正是他们最需要医疗服务时,被强迫脱离原有的实报实销的医保体制。新医保模式是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显著标志为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健的理念设计而成的,但这种低水平基础上的基本医疗保健的标准却是按照全人群来设计的,对因年龄差异引起的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同,制度设计还不周全。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水平”和“封顶线”乎专为老年人而设。最需要医疗服务的是老年人,医疗费用超过”封顶线”的人员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也最大。实际上,以保障劳动者”基本医疗保健”为制度目标的医保模式大多以劳动者自身具有较强的自我保障能力为基础。但是,由于制度性的原因,老年人并没有这个基础。尽管医保制度的改革对社会各类群体都将造成种种影响,但是,受改革冲击最大的却是老年人。在他们年轻而不太需要医疗服务时,曾经向政府或企业缴纳过医疗保健费,并且得到了政府对他们年老时身体健康的美好承诺。真正进入暮年时,却实实在在地面临着基本医疗保健难以保障的风险。
2、我国当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困难
现行制度的漏洞和资源分配与使用的不合理会放大我们解决老年医疗问题的难度。(1)现行制度覆盖范围过窄。(2)现行制度的资金筹措能力、积累额很有限。(3)现行制度的资金分配、使用、保值增值、管理与监督等,存在很多漏洞。(4)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贫富阶层利用卫生资源的差距大,公共卫生防御体系薄弱。(5)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难以给予有效的支撑。主要表现在当前的医疗管理体制、医院的职能定位、药品的生产流通体制、相关监督机制等,存在着诸多漏洞和制度/失灵0问题。从而造成医疗卫生领域寻租空间大,资源分配不公、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药品价格虚高不下。(6)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过去五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村分别增长了13.5%和11.8%。(7)缺少能与医疗保险制度相辅相成的社会化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影响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少子老龄化,对我国的老年照料能力的考验是日益严峻的。缺少完善的社会化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作支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日益严重的人口老化国情面前,无疑是困难重重。总之,要有效应对老龄化提出的挑战,还需要尽快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
三、对策与建议
1、对高龄老人实行医疗补助制度
作为临时的过渡办法。对城镇中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上的高龄老人,每年给一定量的“医疗补助金”,专人专用,年末有余,可转入下年继续使用;提高高龄老年患者的疾病报销比例,如按照70岁为基准,年龄每增加2岁,报销增加一个百分点。
2、加强和完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以利健康老龄化的发展
2000年高龄老人资料显示,因为路远不去看病的高龄老人,城镇为7%,农村为14.8%,由于行动不便未去看病的高龄老人,城镇为27%,农村为29.3%,说不清原因而没去看病的高龄老人,城镇为43%,农村为34.7%。这一组数字说明,我们的老年医疗保健网络还很不完善,分布不均,医疗保健服务还很不到位。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强和完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地域分布要合理。
3、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卫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地点分散,收费低廉,管理方便,就诊方便的特点。通过广泛设置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让社区老年人就近诊治,让社区医疗机构增加收入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待遇,减少老年患者到大医院就诊排队,划价,记帐,取药的不便,通过增加医疗收入吸引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从而达到医疗机构生存,社区老年患者就诊难度下降,医疗支出减少,患病及时监测,管理和治疗双赢的局面。通过增加医疗保险定点,提高报销比例,提供低廉的卫生服务。减少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就是在另一方面增加养老资金供给,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就是减少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走向良性循环,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劳颖谦,男,桂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广西桂林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科员;曹伟洁,女,广西桂林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科员,桂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李英丹,男,广西桂林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科员,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蔡芸,女,广西桂林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科员。
参考文献:
[1]柳玉芝,张纯元.高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1期,12-16页.
[2]徐丽.老龄化趋势给医保基金带来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以上海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2期,5-59页.
[3]陈可冀.老龄化中国:问题与对策[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3
关键词:老年人群;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生存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剧增,而且年龄的增长使得人体各器官系统逐渐老化,身体免疫力随之不断降低,大大的提高了患病风险性[1]。相关调查显示,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疾病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比年轻人高,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已经退休生活在社区中,所以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卫生保健部门,在老年人卫生服务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采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保健模式,如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为老年人群提供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本文选取87例社区老年人进行研究,分析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87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49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60~86岁。所有老年人均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且定期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排除患严重慢性疾病、肿瘤以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合理。
1.2方法
1.2.1成立干预小组 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干预前,先成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5个社区医护人员组成,担任组长的是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全科医生,干预小组成立后,对组员进行全科保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患沟通技巧、常见疾病诊断、心理疏导等。
1.2.2全科医学保健模式 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通过个别指导、健康教育讲座、墙报、印发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防治知识,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②生活指导。指导老年人改善饮食结构,严禁烟酒,多食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物,禁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少食多餐,同时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最佳摄入量为少于5g;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以老年人耐受程度为适宜运动量,严禁过度运动。③心理疏导。主动上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为其提供坚强的心理支持,从而有效缓解不良心理反应,而且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后,反复强调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使老年人积极配合治疗[2]。④随访。定期随访社区老年人,通过电话、上门等随访方式,详细了解老年人饮食、运动、疾病药物治疗以及进展情况。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所有老年人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等情况,作为干预效果评定依据。干预后,对老年人重新进行体检和诊断,并运用统计学对其生存质量和各领域进行评分,以100分为标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P
2结果
所有社区老年人均顺利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干预后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明显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3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增加了老年人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重视老年人群生存质量[4]。本文选取87例社区老年人作为对象,研究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结果显示,经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随访等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后,老年人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明显提高。全科医学保健模式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可对老年人生理、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和疾病相关知识认识度。通过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随访,可改善老年人饮食方式、生活方式,降低各种疾病患病率。
总之,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能有效控制各类常见疾病患病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衣运玲,张新宇,刘晶,等.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02):310-311.
[2]姚雪霜.在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下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兵团医学,2013,36(02):40-41.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4
本文调查分析了宁波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借鉴日本成熟的社区养老模式,提出了基于需求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模式。要建立以就近就医为主,上门医疗为辅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立以精神慰籍为主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教育体系。
关键词:
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0020老龄化日益严重以及我国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促使社区养老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的一大选择。民政部表示,将继续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1]但是在目前的实际运作中,存在着老年服务形式化严重;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提供的服务叫好不叫座等问题。[2-5]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不了解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运作的结果。本研究通过调查宁波城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影响其需求因素,在借鉴日本社区养老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一、数据来源及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基于需求分类的多元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课题组在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是2015年12月,调查地点分布在宁波市鄞州区的4个社区。调查组共向社区60-75周岁的老年人发放问卷120份,经过筛选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7份。
1、基本情况被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受访者中男性28名,女性69名,平均年龄为64.8±3.4岁。从受教育情况来看,未接受过教育的老年人仅占10%,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老年人占到了60%以上。说明城区的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年人总体上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从居住情况来看,独居老人仅有4人,半数以上的老人与子女同住,承担照顾孙辈的责任。42%左右的老人与配偶同住,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照顾孙辈,如接送上下学、准备晚餐等。
2、养老需求56.7%的受访者希望自己或夫妻互助料理,24.7%的老人希望子女供养,16.5%的老人希望居家社区养老,仅有1%的老人倾向去养老机构。说明目前宁波城区的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大,对养老机构养老仍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本次调查中,作为最需要的养老保障需求,分别是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休闲娱乐、其他(生活照料、体育健身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6%、27.6%、19.7%、4.1%。可见,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同时,城市老年人随着物资生活的富裕,开始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质量。
二、日本的社区养老模式借鉴
日本政府建立了以年金—医疗—护理为核心的老年福利体系和以家庭养老为中心、以社区老年服务为补充的老年服务模式。[6]其特点有:
1、各种完善的法律政策日本政府制定了为社区老年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的各种法律、政策。如《老人福利法》规定地方成为老年服务的主体,居家护理照料成为老年人的护理照料重点;《老人保健法》则全面推出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看护保险制度》更是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加快了老年福利服务的市场化。[7]服务机构在竞争中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2、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上门服务社区服务人员定期排摸辖区内的孤寡独居及卧病在床的老人,并上门服务。要全面了解并评估他们的病因、康复手段、认知情况、甚至精神状况、生活自理程度等情况。同时在饮食、活动、康复锻炼、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对其家人进行指导。
3、广泛应用社会力量政府资助下的民间组织,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征集家庭主妇、大学生或部分健康的低龄老人担任志愿者,陪伴聊天、送饭等一些轻体力服务。总之,日本的社区养老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为主体,在社区内建立各种福利设施,由专业人员定期提供入户服务的模式。
三、基于需求的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1、基于需求的养老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和对日本社区养老模式的借鉴,本课题组提出了新的养老服务体系。首先,要建立以社区为主体,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制定各种法律政策,给予社区养老服务切实有力的保障。同时,探索市场化养老路径,提高市场参与度,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同步发展。其次,引导非营利企业和志愿者积极参与。非营利组织如社区医院和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社区养老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支持,这将会降低社区养老的成本。最后,应根据需求提供服务。根据目前老年人最需要的健康医疗、精神慰藉和休闲娱乐等需求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
2、基于需求的养老体系的具体内容通过日本的社区照顾模式,可以发现他们的服务特点是住在家庭,养在社区。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在社区建设服务设施,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照顾;组织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提供入户服务。首先,建立以就近就医为主,上门医疗为辅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要发挥社区医院的辐射功能,在社区分块建立医疗卫生服务点。针对出行困难的老年人,还可以推行“上门医疗”。由医疗机构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配送药等。其次,建设以精神慰籍为主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精神健康的追求比较迫切。所以,要开展相应的心理服务。可以在社区开设老年活动室等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活动的平台;排查社区的独居或有抑郁倾向的老人,组织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上门,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等方式,消除心理方面的隐患。最后,建立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教育体系。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是未来养老产业开发的方向。应在社区内开设老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各种棋类、球类、文艺晚会等老年人喜欢的活动。针对老年大学报名难的情况,还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开办老年兴趣班,丰富闲暇生活。
参考文献:
[2]曾昱.社区养老服务—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2006(4).
[3]窦玉沛.建设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力推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J].社会福利,2012(6).
[4]罗遐,陈武.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3(3).
[5]敖妙.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11).
[6]仝利民.社区老年服务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管理,2004(6).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完善护理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三)我市老龄化现状和趋势 按户籍人口统计,截止2009年末,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35万人,占总人口的17.27%,比上年同期增加3.92万人,增长5.49%,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16.18%的比例,列全省第四位。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0.7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32%,占总人口的2.47%。预计到2039年我市老年人口数将达到最高158万人,老龄化比例接近40.24%左右。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老龄人口数目及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具有发生某些慢性病和体力衰竭的危险年龄段。进入老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每天的生活内容发生了改变,所以,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出现很大变化,甚至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机体组织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各种老年性疾病接踵而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都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60.2%,为总人口平均患病率23.7%的2.54倍。
(五)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下述几点:
1.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已先期进入老龄社会,而社会的准备确不足,老年人的照顾、出行、就医等问题还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
2.有些单位发不出老年人的退休金,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造成老年人经济困难,有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小病演变成大病。
3.目前的医疗工作还是以各级医院为基础开展的,医院只把病人作为服务对象,没有把健康老年群体和易感老年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将老年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六)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范文6
关键词:交互界面 可用性设计 家庭医疗保健 老龄化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20-03
微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直接导致科技产品快速全面地介入人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已全面数字化,当这一切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却也在忍受或被迫适应着人机交互过程中所带来的不适感。这其中,各个年龄层的“被数字化”程度和接受度不同直接导致这样的结果:当老年人操作电子产品时总会顾虑重重,因为那些复杂的按键会让他们担心错误操作会导致坏的结果,自然很多新功能都不敢去尝试,转而一定要求助于家里的年轻人来完成操作。如此的现状并不特殊,科技应用并未如预期一样带给用户诸多的愉悦体验,特别是老龄用户群。
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或亚健康者希望能够在家里随时监护每日身体状况,辅助慢性疾病的记录和防治,达到随时监护、方便操作、实时记录的作用,以及应对突况的呼救,甚至舒缓使用者的情绪。医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Home Health Care家庭医疗保健成为可能,基于技术、网络与大数据之下的“用户-家庭-社区-医院”的共享系统平台正在形成,在医疗产品数字化和家庭化的趋势背景之下,将会有更多的提供便捷服务与功能的电子医疗产品逐渐走入家庭,如何减少老年用户群在面对数字化医疗保健产品时的无所适从感,将他们从人机交互的被动地位中解脱出来,提出人机交互的有效策略应用,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事情,其情感化、可用互设计研究正不断引起重视,可用性的研究意义将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产品运用的层面。
1老龄化社会趋势与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
据统计,目前国内老年人口数量已大于2亿,至2025年将突破3亿,而到了2052年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在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大背景下,老龄化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怎么办?老年人医疗保健怎么办?如何管理各种老年慢性疾病等。我们所需要研究的不仅仅是当老年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以后我们如何提供长期护理,更要研究如何能使得老年人生活的更健康。在这当中构建包括政府、家庭、市场、企业、社区等未来老龄社会的行为主体整合,才能形成良性的产品支持体系。
针对老龄用户需求开发设计老年产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家庭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占主体,新一代老年人文化程度更高,经济实力更强,消费观念更新,对高品质的养老生活有更多的期待。这将催生包括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业、康复护理业等,从而引导老年人消费。
随着近年来家庭健康管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操作数字医疗产品以满足日常保健需要,医疗产品的直接用户由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转为非专业的普通家庭用户,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甚至是残障群体,而一般的数字医疗产品的交互界面并不适用于普通的家庭用户,更不要说方便老年用户使用了,面对老年用户群而设计的家庭医疗产品则应以可用性为设计导向,满足老年用户的特殊需求,以老年用户为中心去设计,让产品体现对用户的关心、亲近和体贴。
2老年用户群体的共性特征
据统计:超过65岁的老年人当中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用户群体体现出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共性特征,在设计老年人相关家庭医疗产品及交互界面时要充分考虑其用户特征,在产品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时首先需要针对老年用户群体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测试与评估,了解老年用户的行为,依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获得市场分析数据,建立老年用户模型,用于指导产品交互界面的设计。
(1)老龄用户的心理特征
A.讲求实际、方便和实用:老年消费者注重实际,要求使用上方便实用,消费倾向以自身健康为主要目的。
B.不会轻易冒险: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的准确性、避免犯错误,做事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一点在老年人操作数字产品时特别明显。
C.其积极情绪体验表现为轻松感、自由感、满足感和成功感。
(2)老龄用户的生理特征
A.运动反应迟缓
老年人的感官系统随着机体的衰老,视觉和触觉等都会发生变化,反应变得迟缓,行动、持物动作、发音等方面反应速度较青年减慢20%一30%。
B.记忆能力的错位
机械记忆、回忆能力明显衰退,记忆速度明显减慢,短时记忆能力下降。
C.疾病发生率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感和孤独感。
老年人家庭医疗产品的交互界面设计是针对老年用户为主体的设计,在研究用户行为、分析交互设计主要任务的时候都需要了解其基本感觉和认知特性,从而会让产品更具有可用性和实际意义。
3老年人家雇医疗产品交互界面分析
家庭医疗保健终端的可用性设计是医疗产品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老年用户群体与家庭数字产品之间的联系就如同尼葛洛庞帝所言,“在知觉与实体的接触上都受到相当的限制”,尽管目前的家庭医疗产品对于视觉显示持续改进,但从心理层面上展现的微妙互动反应仍还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建立在按键以外的触觉感官与互动层面的听觉仍需要进一步改观。
(1)视觉层面分析
老年人眼睛的老化十分明显,家庭医疗产品借助矩形显示器的信息传递与使用者建立交互关系,视线焦距与显示对比都会让眼睛产生疲累感,为何不能作点突破,提供智能的显示环境,或是扩充视觉感官,根据老年人视觉特征设定显示信息结构的设置,使其感觉有如真实空间。
视觉交互的设计是一个从外观到界面的综合设计结果,从视觉设计角度分析老年人家庭医疗产品交互界面的要点:A.清晰性(从界面字体大小到按键分布位置,所有的操作与交互界面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清晰可见,符合老年人视觉特点);B.可识别性(符合老年人动作行为及操作习惯,能给出清晰指示,独立出重要的信息,加强文字和背景的对比);C.美观(线条优雅的外观,适当偏圆润的造型,简单漂亮的界面,沉稳的风格倾向,使用不反光的表面,图案符号选择适当大小和颜色);D.反馈(交互方式易亲近易上手,界面与按键反应一致,有适当的提示,具备引导与反馈)。
(2)触觉层面分析
老年人家庭医疗产品的设计需重视在基本感觉之外的尺度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范围,建立触觉交互模式,利用触觉进行设计以达到与老年用户的关心和亲近。家庭医疗产品有许多按键式感触的互动模式,按键的设置同时考验着手指运动的灵敏度,针对老年人感官系统的退化,可在研发感知使用者界面(TUI)方面设计触觉响应,将触觉感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触觉体验与交互设计要点集中为:A.触感(建立产品外观使用的材质与用户的亲近感,不要有过多棱角,并且做到防滑防尘);B.尺寸(控制器的大小和形状能用单手轻易的握持,方便携带和收纳,可调整使用方式,按键与界面大小适当);C.安全(必须确保老人在使用时没有障碍或危险,提供明确反馈信息和安全防护)。
(3)听觉层面分析
听觉作为补偿视觉识别的同时,能够直接反映人的情绪指标,老年人家庭医疗产品听觉层面的设计要点:A.提示音(提供音量控制,适应不同听力,减少因产品产生的噪音,符合听觉识别习惯);B.可识别(对警报、信号和控制键提供多种感知方法);C.音乐(轻柔亲切的语音对话,柔和悦耳的按键提示与轻柔的背景音乐,不要使用噪音作为提示音)。
在这此基础之上的老年人家庭医疗产品交互界面的可用性原理探讨,以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终端的界面设计为主体,需结合老年人的感觉、认知、生理、心理等诸方面的发展,研究老龄用户与产品交互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寻求针对特定群体设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可用性方法与实践基础。
4基于可用性的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人机交互设计
交互界面设计必须针对目标用户展开,如果问题的产生不被“自然”地解决,就会让用户感觉不到产品的“体贴”,这往往是由于缺乏用户体验分析而降低“可用性”的结果。基于可用性的交互设计产品所提出的是一种创新的使用方法,注重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从人的角度来看,产品系统是否易用、高效、令人满意,让使用变得更简单,尽量减少逻辑错误,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愉悦、舒适和便捷。
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是可用性理论的核心,基于可用性的家庭数字医疗产品设计首先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服务该平台系统的各项健康管理终端产品及人机交互界面,要以深入分析研究老年用户为核心,根据老年人用户群体特征为依据,设计符合该用户群使用特征的人机交互界面及终端操作平台,而非一般平常的电子产品设计原则一概而论,为他们真正的需求而设计适合他们的易学、好用、亲切的交互产品,如图4.1所示。
(1)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
在借助和整合互联网(移动)技术、通讯网络、智能急救呼叫、信息云技术等科技手段,以信息化网络服务为依托、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对象,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全方位信息化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并以此为信息交互平台开发具有稳定性、便捷、安全的家庭健康管理终端。通过建立老年人慢性疾病和健康信息数据库,提供老年人日常家庭健康管理远程监控、测量、提醒、医疗咨询、紧急救援、定位、生活娱乐等基础健康服务内容,远程对老人各项医疗测量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通知本人或子女,可以供老人就医的医院参考,有效整合医疗服务个体性人性化服务资源,建立灵活便捷的老年人“随身护理专家”平台。
(2)基于可用性的人机交互设计
首先,该类产品的User Interface要满足针对互基础需求,涉及明确的图标、颜色、文字设计等,突出的是界面的排布和展示,重点在于表意清楚的文字结合,用户主要通过它们来使用系统,其设计的要求点:图标精美、文字直接、注重情感化,设计上要趋于简单、明确、自然、达意。
其次,基于UI界面形式之下的内部运行机制构建的User Interactive,要满足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习惯和操作模式,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更有效、易用、亲切的沟通模式,这种模式除了界面的美观之外,更加注重的是操作的简便快捷和功能的综合化。其设计要求:稳定、可靠、安全、便捷;注重可用性、网络化、及时性、大数据。
(3)UCD的设计思想
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从设计一开始就要考虑可用性问题,并在以后的实现过程中始终将可用性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始终围绕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User-Centered Design),从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去设计产品,而不是让用户被动适应产品,如图4.2所示。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应建立在老年用户的使用习惯及情感体验之上,通过预期的使用方法、心理感受、视觉反应、行为模式等方面,在产品的使用流程、信息架构、人机交互方式上达到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这其中包括产品的易学程度、友好程度、体验感受和心理变化等。
(4)适用于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的交互设计可用性原则(heuristics):
“零”学习――外形简洁和结构简单,尽量做到一看就会用,一学就会。
简化功能――提供有效的达到用户目的的功能,抛弃不需要的累赘功能。
易辨性――针对操作动作应提供相应的反馈,以便用户随时掌握系统的运行状态。
便捷性――减少操作步骤,精简功能,将常用功能和紧急呼叫按键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对于错误操作便于用户退出异常状态。
有效识别――对于操作、选项应提供可见性,并尽可能预防错误的发生。
灵活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操作简单、直观、图形化,适合老年用户的生理心理需求;适合家庭使用环境特性需要,可以进行信息分组和详细信息记录,并可以随时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