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1
(一)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MM资本结构理论是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两位财务学者在1958年创立的理论。该基本理论可以简要地归纳为: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非各类债务和股权的市场价值。MM资本结构理论假设主要有如下几项:(1)经营风险可以衡量,公司的营业风险决定风险等级。(2)投资者对全部公司未来盈利及风险的预期相同。(3)没有证券交易成本,所有债务利率相同。(4)企业和个人均可发行无风险债券。(5)公司为零增长,即预期EBIT固定不变,根据以上五个假定得出两个命题:命题Ⅰ:无论公司有无债务资本,其价值(普通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之和)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予以折现。命题Ⅱ: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权益资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提高。
上述的MM资本结构理论是在系列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而且改理论也没考虑到税收等情况。因此,MM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还需进步的发展
(二)MM资本结构理论的修正观点
莫迪利亚尼和米勒于1963年合作发表了另篇论文“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项修正”。该文取消了公司无所得税的假设,认为若考虑公司所得税因素,公司的价值会随财务杠杆系数的提高而增加,从而得出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结论。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同样提出两个命题。命题l: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税上利益。根据该命题,当公司举债后,债务利息可以计入财务费用,形成节税利益,由此可以增加公司的净收益,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价值也会提高。按照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不是无关,而是大大相关,并且公司债务比例与公司价值成正相关关系。个结论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净收益观点是致的。命题ll:MM资本结构理论的权衡理论观点:MM资本结构理论的权衡理论观点认为,随着公司债务比例的提高,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因而公司陷入危机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降低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司最佳的资本结构应当是节税利益和债务资本比例上升而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二、从MM理论透视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资金筹措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分析财务风险:权益资金利润率(息税后)=期望资金利润率+(期望资金利润率一借入资金利息率))(借入资金,权益资金×(1-所得税率)=期望资金利润率+风险报酬×(1l_所得税率L由上述公式可以得出,影响权益资金利润率的因素有:企业期望资金利润率、借入资金利息率和借入资金对权益资金的比例大小(通常叫财务杠杆)。当资金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保持不变时,如果借款利息率低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就能提高权益资金利润率。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保持一个适度的负债比率
虽然充分利用负债筹资,对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过度负债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企业运用合理可使其发展壮大,如果运用不合理,举债经营也可能失败,甚至资不抵债造成企业破产倒闭的后果。所以,保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比率,使企业健康发展。
(二)提高公司的收益
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企业进行投资的类型有投资生产项目、投资证券市场、投资商贸活动。但是,进行投资的项目并不是都能产生预期的收益,从而引起公司盈利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而且如果公司出现投资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或者投产却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了亏损,些都将导致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虽然没有出现亏损,但是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然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是低于公司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最重要的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来获得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该追求的是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2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实践应用过程遗留的风险隐患论述
(一)财务管理理论观念过于滞后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市场经济竞争局势日渐激烈,大多数企业都积极地进行传统运营模式创新改革,尤其是财务管理实践,一直被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如今企业发展空间急剧扩张,当中衍生的创新型科技手段和运营模式不可计数,却不可避免地对传统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冲击。如此一来,任何深陷传统财务管理观念难以自拔的企业,终将因为无法高度迎合社会发展趋势而被残忍淘汰。
(二)财务管理目标尚未明确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指标都依托于国家严格的法律法规。可难免存在一些企业领导,其将眼光单纯地限定在内部利益之上,对于财务管理控制意义却抛之脑后,国家法律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支持和限制功能就此大打折扣;再就是一些企业主观上严重忽视财务管理活动中滋生的风险因素,无法及时地采取精准的防治策略,最后令财务管理深陷于风险风暴之中,对今后企业建设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三)财务管理理论难以科学灵活地应用到实践项目之中
如今我国不同院校都相继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当中提供的教材种类数量充足,其核心动机在于为社会各类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财务管理技能型人才。不过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期间涉猎的理论知识,始终和财务管理实践项目有着较大差异。表现为:高校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主要在预设情境中演示,不过现实中存在较多的不明因素,如果和假设内容产生冲突,部分管理知识将难以自然地融入到实际操作单元中,包括资本资产制作进货和存货模具等。
二、系统化应对财务管理理论实践应用期间遗留风险问题的策略解析
想要更为妥善地抑制财务管理风险,贯彻预设财务管理指标,单纯依靠财务管理理论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相关企业在实践中去完善既有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内容和对应调试措施。具体细节内容表现为:
(一)树立起健全形态的风险防治理念
企业在布置可持续化运营生产项目期间,各类工序流程经济效益都处于不断波动之势,一旦处理期间产生任何纰漏,都会对企业造成未知的风险,因此需要结合完善形式的财务风险管理实践方案加以协调应对。但在一类企业内部,大部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管理认知力度不足,经常陷入风险之中而懵然不觉,致使企业深陷严重亏损境地。面对此类状况,领导必须竭尽全力地强化管理层与内部员工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时刻维持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使得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切财务风险都能够得到适当的防范和控制。
(二)顺从企业发展指标,制定实施可持续财务控制战略
一类足够专业的财务管理方案,能够令企业内部资金更为高效的流转与分配,确保今后不断配合企业各类发展诉求。因此,为了合理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步伐,提升其资金高效调配水准,就不得不在迎合企业发展指标基础上制定长足的财务发展战略方针制定覆盖,如此一来才能切实保障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获得长久生存的发展契机。需要加以强调的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理念实践应用期间,必须加以适当的创新改造,这样才能和时代共同进步,使得企业能够随时结合市场变动细节进行财务机制自由转换。
(三)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强化预算管理支持效应
这里深入强调的预算管理,其实就是企业运营生产期间,针对各类经济活动进行预算评估的行为模式,如此一来,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才能在科学指导范围内进行,将过往财务风险限定在可控范畴之内。事实证明,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可以令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令内部资金得到更为妥善的调配,确保企业内部不同工序流程都能够灵活高效地交接延展,长此以往,企业一切投资决策都将被广泛认同和大力执行。
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3
与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相比,中国当前的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在理财理念上日益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地的加强,在管理内容上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在管理方法上也更加注重它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在投资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3]。在投资管理上缺少战略决策性,企业决策机构,往往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能力,制定战略投资目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忽视风险财务管理,不能有效地为战略决策提供风险依据,导致战略决策的失误;在融资方面,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窄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水平低,融资手段单一。另外,中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社会资本还不够充分,而且中国企业对资本运转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不甚了解,对资本市场更是缺乏考量和研究,在融资过程中很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在收益的分配上,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注重利润的积累,而不进行有效的股利分配,只关心利润指标,而不重视股价的多少,传统的收益分配仍然占主导地位。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力度疲软目前,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尤其是企业领导对于风险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财务管理只是停留在资金的转入和转出范围内,而忽视财务活动的内部以及外部的风险,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出了问题也是从别处找原因,不会去考虑风险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也往往忽视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规划,风险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是欠缺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危害,使企业资金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用,甚至造成企业经济收益的巨大损失。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隐患重重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科学性,企业内部出现财务关系十分混乱,权责不明,资金流通不顺、流失严重,资本缺少安全性和完整性等问题[4]。在采购、生产以及财务等环节上不能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协调运作,导致各个环节“各自为政”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造成财政、资金以及人员的重大损失。对于潜在的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地发现,更不能有效采取措施,导致投资经营决策的重大失误,形成不良的资产和巨额的损失。财务管理模式陈旧,缺乏对资本结构的科学规划,投资和融资成本高,债台高筑,财政风险高危不下,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三)缺少直接的财务风险监控机制,风险预警不足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审计部门对于风险的防控疲怠,不能很好地对财务进行监督。在加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致使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频发。在企业内部防控和预测风险的手段是多样的,比如内部控制和审计部门都有一定防控风险的能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财政风险起到了防治作用[5]。但是,这种防控监督机制相对还是有限的。因此,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当中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企业财政风险监控机制,有效地对财政运转进行监督,保证企业在强大的财务风险监控机制下健康高效运转。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不是没有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就是将其与企业监督放在一起[5],缺少问责,对财经风险和纪律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加大了企业风险和财务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缺失,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在中国以至于相关院校和科研部门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领域没有专业的人才,往往都是由财务或是经济专业人员进行操控,缺少理论基础,专业性不高,管理素养普遍偏低,导致了财务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实施和推进。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财务风险进行统筹分析,无法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预警”、“防控”职能,使部门的效能大大地减弱,不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健全和完善,无法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严重危害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强化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风险财务管理意识,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合理有效地顺利展开,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因此,应不断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从企业的决策层开始抓起,认识到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重要性,将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体系,推进风险管理制度改革纳入到企业战略决策中,宏观把握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经营生产的安全运作[6]。另外,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从而保证风险财政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提高管理效果,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健全风险财务管理体系的监督机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风险财务管理情况的有效监督,并及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尤为重要[7]。因此,企业应在财务管理体系加入监督机制,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定期的规范性监督,及时发现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此制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力度和内部审计监督,使两者与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形成强大的合力,推进风险管理的健康有序开展,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制定以内部控制为依托的风险管理方案,并加以有效实施。此方案从初始设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就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定期对风险方案进行监测,及时进行整改,最终实现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信息体系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风险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财务管理的高效便捷,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的畅通无阻。实现企业财务工作与风险财务管理的无缝对接,确保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真实、有效和精准的信息,并及时加以反馈。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体系,加大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管理,实现对企业财政风险的最大化“预警”,推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8]。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对企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达到强化企业管理的控制力度,形成健康的风险财务管理环境的目的。提高企业人员对企业的认同,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积极构建企业风险财务审核体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建构合理的风险财务审核体系,确保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的安全,并能够及地的对相关信息数据作出精准的分析和处理,建立监管分开的责任制度,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力,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六)加强各部门风险防范意识,通力协作,实现管理效果最大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理顺各部门的财政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权力及义务,形成权责分明、权和利分开的健康管理体制,积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当中,加强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统筹合作,协调发展,促进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9]。
四、结语
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4
关键词:电力财务;风险管理
1 风险管理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预算管理所蕴涵的“权利共享的分权”思想,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分散权责,集中控制”模式为大型集团公司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未来几年的现金流量预测,很多公司甚至直接将预算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和业绩考评的依据。但预算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众所周知,预算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预测和假定的基础上的,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的同时,也会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进行风险规避,对于提高企业管理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应当看到,无论是预算管理还是风险管理都是企业战略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并最终服务于企业目标。首先,现代财务理论都主张公司的目标是价值极大化(Value Maximization),价值最大化的“价值”是指公司未来预期收益,实际上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化价值。价值最大化中蕴含的风险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极大化目标中本身蕴含对风险因素的考虑;
(2)在追求公司价值极大化的过程中,公司管理人员工包括风险管理人员工的风险决策,有可能背离股东利益,但仍无损于价值极大化目标的迫切性;
(3)公司各利害关系人,如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的风险态度并非一致,因此各利害关系人的风险管理决策也不尽相同。
由于价值极大化目标中本身蕴含对风险因素的考虑,首先,风险管理是公司管理的一部分,是以降低风险,增进公司价值为目标的。其次,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交互式的有效沟通和预算管理的预测、协调及控制作用,使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更明确,并能以更高的管理效率,更优的发展质量,更有效的资潭配置来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预知和化解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损失,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战略的实施。而且风险管理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价值的增进,主要来自风险管理的效益。风险管理的效益,则来自预期现金流量的改善以及投资失误的避免。而预期现金流的改善,主要来自税收的节省、风险管理成本的减少、交易成本的降低。预算管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控制体系,全面预算体系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防范措施,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事实上,制定和执行全面预算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用量化的工具使自身的经营环境、自己拥有的经济资源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而这个动态平衡过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需要预测和控制,其本身的风险控制不是全面的和系统化的,这就是两者的结合点所在。此外,预算是对可预测到的确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设计缺陷影响了预算的灵活性,轻则使企业坐失市场发展机会,重则使企业陷于困境。而风险管理正是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这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使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两者的信息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比如:风险管理中建立的对客户信誉度、供应商的评价资料,对预算管理中的应收账款、采购预算、资金预算和控制提供重要信息。
2 加大风险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融合,防范公司财务风险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这是规范公司基本财务活动的基本框架,存在这个框架公司才可能正常的运作。第二个层次上的财务管理体系就是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这个系统,公司长期的战略方向选择就可以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得到逐步的体现,并最终体现为公司战略的落实。应该说这个系统已经能够将公司日常运作的各个环节置于管理者的控制之下,但是还并不能完全控制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的风险,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也就是建立预算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般认为,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应该包含了公司的内部控__制行为,预算管理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具备的战略管理特征预先发现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动,时也可以通过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公司运营的关键控制点加以严密的控制,两者相结合以后,公司的风险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风险控制作为预算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而且预算管理作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手段,也是风险控制的一种手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者的职能之一就是资本预算。
3提高电力企业风险控制措施
(1)积极研究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资金,控制筹资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新建和设备更新改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现阶段电力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这对电力企业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电力企业一方面要理顺融资理财的外部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同时要逐渐扩大融资途径,可以采取剥离优良资产上市融资,或者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方式,将银行对电力企业的债权转变为阶段性的股权。
(2)积极开拓电力营销市场,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规避市场经营风险。
2005年12月国家电监会《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三个文件的出台,构建了电力市场的政策框架,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进入实施阶段。电力企业可以探索电力期货市场开发前景,利用市场竞价模式为电力商品提供一种新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同时也将为电力企业多方位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3)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保证。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提供了技术操作平台。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具有先进企业资源管理理念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面的动态信息,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使财务预算适时动态调整,实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优化企业决策。
(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面。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应着重从“人、事、钱、物”四方面考虑,作为执行人员其个人职业道德和素养最为重要,企业必须强化对人的管理和监督。作为“事”,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必须纳入企业的计划管理,不合理的开支将会对给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风险。作为“钱、物”,应该给企业带来充分的利用和最大的效能。
(5)探索电费回收管理新方式,积极控制电费回收风险。
电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用户欠交电费问题。这一“老大难”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多年来电力企业一直在向用户宣传电力是商品,是特殊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该着力纠正用户的电能消费观念,让用户明白电是需要拿钱来买的。积极探索电费回收的新型管理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风险转移方法,将困扰电力企业的外欠电费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利用相关业务进行风险转移。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探索解决电力企业外欠电费问题的有效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折扣或其他方式将外欠电费转移给保理商,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综合。借此企业可以收回帐款,加快现金流动,其实质在于债权的转让。这是一种集融资、结算、帐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可以优化财务结构,减少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少电费回收风险。由于电力企业财务公司的存在,给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金融业的支持可能。
4 强化风险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风险规避的设计时要注重成本―― 效益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以赢利为基本目标 如果风险处理措施不能给企业带来正的收益,那么无论对风险的处理多么有效,都是不能为企业接受的。成本―― 效益原则,是现代管理决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风险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风险指标的选择与分解。
在企业战略指导下选择企业主要风险指标,如果企业战略目标是抢占市场份额,那么应收帐款风险管理目标就应相应放宽,同时风险指标的分解应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与业务相结合,便于分析、便于控制。比如:财务部门应负责对筹资风险的预测、监督和日常控制:销售部门应着重负责信用风险、市场因素风险的预测、监督和日常控制:技术部门负责技术风险的预测、监督和控制;投资部门负责投资风险的预测、监督和日常控制等。
(3)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对于企业高层决策风险也应该加大防范力度。
5 结束语
企业经营中存在着风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需要全面、系统地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造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利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和综合性管理框架,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和控制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融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控制方法,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稳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财务管理制度越来越成熟,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财务制度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尽管现代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了一定的扩大,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依然存在着一些风险。一般而言,投入越大,风险越大,机遇也会越大。在此种情况下,要想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就一定要重视管理工作的展开,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加强工作执行的规范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财务管理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现状
财务管理指的就是在特定财务环境下,通过处理与控制财务状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经济活动的控制。针对企业而言,其发展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企业内部管理均要服从这一目标,其中就包括财务管理。
(一)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就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一种合理合法的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只是重视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没有对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理解,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风险,无法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理论无法全面应用到实践中
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主要就是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实践的联系,导致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开展具体工作。同时,在进行实际运用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只是按照财务管理理论开展工作,导致其不符合实际情况,出现了一些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理论不符合时展节奏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直都在变化,随着新市场的不断扩展,其业务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管理方法。在这些变化中,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与冲击,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展开,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管理财务风险,其主要就是以风险控制导向的财务管理,并且企业理财和个人理财目的均是以风险控制导向的,对于不确定性的分析,可以将其划分成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主观不确定性和结果期望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们主观的一种期望,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并且其是能够计量的,作为期望结果的一种置信度,其置信度越高,存在的风险也就越低,相反,其置信度越低,存在的风险也就越高;而客观不确定性主要就是由事物内在本质决定的,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无法控制。只有明确财务风险的本质,才可以通过财务风险收益的最大化,从社会角度分析财务风险,并且以流动视角了解财务风险,从价值转移方面管理财务风险,最后实现企业理财和个人理财的目标。
(一)变换性风险
财务风险是价值在其载体形态上转移、复原、变换的风险。在筹资阶段,存在着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及偿付资本成本的可能,进而出现筹资风险,这也是发生财务风险的起点。在投资阶段,因为无法得到期望的投资回报,导致其积聚在投放阶段,出现财务风险是所有财务风险的主导。在经营阶段,可能会卖不出产品,进而无法收回投资,产生的财务风险就是所有财务风险的最终体现。在收益分配阶段,因为收益分配对资本价值的影响,导致其主要积聚在分配方面,进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就是所有财务风险的最终释放。
(二)流动性风险
从财务风险形成过程而言,在资本垫支实现过程,其主要存在着两种风险:资本支付风险、资本配置风险,因为购买、支付时间是分离的,进而可能存在着因为无法付款导致的信用支付风险,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很难爱短时间内予以变化,进而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商品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导致生产无法顺利完成,出现资本闲置的情况,进而产生资本闲置风险。在资本消费阶段,存在着商品有用性风险,假如产品得不到社会认可,也就无法实现其价值,进而存在着成本风险。
(三)社会性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研究表明,风险成因基本均是客观的,如果没有通过管理行为分析风险,那么,风险只是一种危险,而将管理行为和风险进行联系的时候,风险就是一种价值。风险事件属于自然性态,主要就是指风险不利的一面;而其社会性态,指的就是有利的一面。财务风险运行结果不是创造财富,也不是社会剩余价值,而是社会转移价值,是社会报酬的一种重新分配。
三、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风险防控
财务风险主要就是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致使企业收益受到影响,丧失偿债能力的一种可能性。尤其是针对企业集团而言,因为集团成员大部分均是由众多成员企业构成,并且每一个成员企业均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控制财务风险的时候,离不开各个成员企业的参与。同样,在一个企业中,财务风险控制离不开各部门的参与,一定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对财务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控制措施的落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主要就是企业内部成员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想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建设队伍,实现企业结构的合理搭配,恰当安排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转,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
(三)强化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快速整合与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财务风险,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预算工作的开展,可以对企业内部资源展开有效整合与利用,并且加强和外部资源的联系,通过有效的安排,实现企业管理活动的顺利完成。在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其不仅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也包括销售活动、生产活动的控制;其是一段阶段内对企业管理活动的统筹安排,不只是某一部门管理工作的展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优化,对物流与资金流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最终可以实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的目标。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相关规范制度的实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而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展开有效的管理、控制与协调,保证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相关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资源,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财务风险的理论范文6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危机;财务风险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二、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主,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
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
三、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政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效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下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动,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