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康复护理;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37-03
Influence of stag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Guillian-Barre syndrome
GAO X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ri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tag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Guillian-Barre syndrom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Guillian-Barre syndrome were selected.In observation group,stag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as applied,while in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like general nursing,health education,and drug intervention nursing,etc.was provided.Time of ventilator weaning and total hospital sta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nursing during treatment were also calculated. Results Time of ventilator weaning and total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oth shorter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Guillian-Barre syndrome;Clinical effect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目前急性软瘫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起病特点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并伴有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往往因呼吸肌麻痹而引起患者临床死亡[1]。针对本病的护理,主要在急性期基础护理及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生化检查等确诊,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9例;年龄18~40岁,平均(23.5±2.6)岁;病程1~5年,平均(2.1±0.3)年。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8~40岁,平均(23.6±2.8)岁;病程1~5年,平均(2.1±0.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康复护理总结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c)-0183-03
The rol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leep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ZHOU Rui-xia
The Third District of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Guangn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ning 526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leep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of were selected as object.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and each group had 48 case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psychological status,sleep quality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Pulmonary tuberculosis;Psychological status;Sleep quality;Rehabilitation effect
肺结核属于呼吸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反应,该病症具有起病隐匿较难发现、病情发展缓慢、病情变化复杂、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的特点[1],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结核药物用药周期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再加上需隔离以及他人歧视等因素,肺结核患者在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外,心理状况也受到极大影响[2],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直接威胁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康复[3]。有研究表明,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积极促进患者康复[4],因而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的好坏[5]。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经护理后的不同临床表现,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探讨综合护理在改善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睡眠质量及康复效果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51~79岁,平均(65.7±11.4)岁,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35.6±4.4)d;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51~79岁,平均为(66.7±10.4)岁,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35.8±5.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事先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临床指标、观察患者病情、辅助引导患者进行按时服药和饮食、预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内容,常规护理干预时长为1个月。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内容与对照组相同,综合护理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①心理干预: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联系,采用微笑面容、温柔话语、心理疏导等手段为患者建立积极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②健康宣教:通过宣讲肺结核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消除因错误观念造成的恐惧;③服药护理:在引导患者正确用药的基础上提升患者服药的积极性,通过监督和观察降低紧急情况的发生概率;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自身情况制定健康且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让患者认识到正确积极的饮食对于恢复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其依从性;⑤睡眠护理:通过讲解良好的睡眠与显著的治疗效果之间的联系让患者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的睡眠姿势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充足睡眠。综合护理的干预时长也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值越高?t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③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为痊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康复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康复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结核属于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病情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肺部从而使其呼吸系统产生病变[6],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由于该病症的治疗周期长且复发率高,导致医疗花费金额大,且患者在对病症的错误认识下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7-8],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9],直接对最终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而护理工作者对于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临床恢复疗效[10],因而进行综合护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临床研究重点[11]。
有研究表明,对肺结核患者实施高质量的全面综合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和情绪的稳定[12-13],使患者面对疾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焦虑抑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康复率[14],而综合护理可以通过宣讲健康以及病症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正确饮食用药及睡眠、协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增强患者依从性、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良性和谐的联系等一系列手段实现[15]。
康复护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18-02
概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
目前脑血管意外(简称脑卒中)的患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死亡率虽下降,但致残率明显增加,这部分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9例脑卒中病人护理过程中总结制定措施及效果作一简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9例中男13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59.9岁;汉族59例,回族19例,出生性卒中10例,缺血性26例,两者并存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2例;卒中后有偏瘫者26例,仅肌力减退5例。无偏瘫9例,偏瘫并伴有语言功能障碍者6例;病程24h~12周内者34例,12周者5例,住院时间5~168天,平均34.5天。
1.2 康复护理程序将脑卒中分为急性期及恢复后期3期,四个阶段。即:急性期Ⅰ阶段(24h~1周内)Ⅱ阶段(6~12周);恢复后期(12周~1年),各期病情特点及护理措施如下:
1.3 急性期:
1.3.1 Ⅰ阶段;由于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不同其表现亦不同,前者主要有发病后伴意识障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呕吐,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不稳定,肢体偏瘫。后者表现为头痛、头晕、瘫肢体麻木无力、倦台、眩晕、流延、饮水时呛咳等,同时有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较前者轻)。
护理对策:
1.3.1.1 绝对卧床,避免搬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
1.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以纠正脑缺氧,出血性脑卒中者头部冷敷减少组织耗氧。
1.3.1.3 抢救生命为主,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应急。
1.3.1.4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如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咳痰、防止呛咳。预防泌尿系感染。
1.3.1.5辅以早期康复护理,血压平稳后行床上肢体被动活动,以促进个功能的恢复,
1.3.2 Ⅱ阶段:患者意识渐清醒,生命体征趋稳,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矛盾渐显突出。
护理对策:
1.3.2.1 观察肢体瘫痪的部位、肌力、程序等;
1.3.2.2 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头上被动活动与按摩,活动顺序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关节5~6次/日,每次每关节3~5min,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强直和挛缩;
1.3.2.3 鼓励病人床上深呼吸运动,每日做矫型运动(即平卧位挺胸挺腰动作)。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有效康复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激光治疗及理疗、针灸按摩等,为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奠定基础。
1.3.3 恢复期是康复治疗的有利时期,其临床特点为意识大多恢复,仰郁或烦躁,语言含混、流延、小便失禁。患肢软瘫,肌张力异常,语言运动功能障碍。
1.4 护理措施:Ⅰ阶段:
1.4.1 向病人介绍康复锻炼的意义及训练计划,树立患者信心,配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
1.4.2 在康复医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此时患者在接受了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后,微循环得到改善,做床上患肢被动活动训练如屈伸、内收、外旋,逐次加大活动幅度,并练习床上翻身移动起坐,同时训练健侧以代偿患侧。
1.4.3 每日患肢行温水侵浴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4.4 吞咽反射障碍时给予半流饮食,预防呛咳。
1.4.5 语言功能障碍时进行由听到看到说,由字到词,先易后难的语言训练程序,循序渐进。
1.4.6 训练坐、卧及坐位平衡,训练走站转换练习及站立平衡练习,患足负重练习。
1.4.7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易产生仰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本组中有42例(53.8%),应针对其体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增加其信心,鼓励主动参与,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1.4.8 协助排尿反射的建立。
1.5 Ⅱ阶段:
1.5.1 训练站立迈步走步,双人扶助单人扶助弃杖走步上下台阶。
1.5.2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前臂的功能,患肢持物抓握等,进食、洗漱、更衣、解便动作的训练。
1.5.3 进一步强化语言功能的训练。恢复后期:与恢复期相比功能恢复进度明显减慢,以家庭疗养为主,继续运动功能锻炼,注重情志调养。
1.6 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以便回家继续有效练习。2.嘱患者定期来院接受功能评估及康复指导。
结果:进行疗效评定。39例中痊愈17例(42.3%),显效9例(25.6%),进行12例(29.5%),无效1例(2.6%),总有效率为97.4%.
2 讨 论
通过对脑血管意外护理探讨说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接受常规合康复治疗的同时,辅以早期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和有效的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肢功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本组中早期(24h~12周)来院接受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及综合治疗的34例中,出院时独立步行或拄杖步行恢复者25例,步行恢复率为71.0%,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或床上预防性肢体被动活动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本组中早期接受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的34例中无并发症发生,因此列为常规护理措施。
我院属于边远山区, 医疗条件差,专业康复指导护理正在探讨学习中。在经过专业学习的康复医师指导下,康复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指导家属正确康复训练,争取后期尽可能好的恢复。根据脑卒中各期的特点,制定出规范的康复护理程序,有助于摸索一条适于本病的康复护理程序措施,同时便于护理效果检查评定及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多篇文献报道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经验,并对术后护理进行了总结,由于康复护理的内容没有被重视,由此会影响手术的整体效果。而我科设立了由专业康复医生及康复护士组成的康复小组,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使髋关节置换后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现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48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实行48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男性142例,女性239例,平均年龄66岁,小于60岁82例,60~79岁340例,80岁以上56例,90岁以上3例。术前天数3d,术后天数7.5d。出院后1w、1个月、3个月随访康复效果。
2 术前康复护理
包括全身和各肢体功能的评估,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康复护理主要是评估患者全身肌力、步态、患髋的活动范围及患髋有无疼痛,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康复的认知度的评估,并对患者进行适应性的康复训练,讲解手术相关的康复知识及训练方法,预防并发症的活动指导,通过系统的术前准备使手术后康复训练顺利进行。
3 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外,康复护理成为手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因为术后的康复护理直接影响患者预期达到的康复目标。
3.1做好心理护理,克服心理障碍 术后患者因切口疼痛、心理恐惧等多方面因素,不能配合进行主动活动,使康复锻炼不能尽早有效进行。康复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介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达到手术理想目标的重要性,有伤口疼痛时功能锻炼在给予镇痛药物后进行,让患者能积极有效进行功能锻炼。
3.2术后早期的康复护理
3.2.1患肢正确姿势保持及肌力恢复锻炼 术后术肢保持中立外展位,穿"丁"字鞋并外展15°~30°,防止术肢内收、外旋,足尖保持向上达到中立位,膝下垫软枕以利于术肢处于放松状态。翻身时双腿间夹软枕,由护士协助,一手托患者臀部,一手托膝,将患者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禁止内收内旋[1],避免向患侧翻身。术后第1d指导患者行患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活动。如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运动及股四头肌、N绳肌训练,同时患肢穿弹力袜,给予足底静脉泵2/d,45min/次,以防止术肢肿胀及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2.2根据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评估结果和手术方式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在术后尽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卧位时的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度为目的。①术肢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肢伸直同时收缩肌四头肌,保持5~10s;术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患肢伸直抬高离床面20cm保持5~10s再放下,每组20次,3~4组/d。②在无痛情况下加强术侧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练习,做抗阻股内侧和股外展力的等长肌力训练:即在股内侧和外侧给予阻力,让患者主动内收和外展术肢每次5s,放松5s,尽量完成5~10次/h。练习时避免术肢超过人体中线[2]。③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曲膝关节使足跟滑向臀部,然后伸直,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
3.3手术1w后的康复护理 何时下地练习行走受假体类型、手术切口方式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而定。并严格执行医嘱,但必须在康复护士指导下扶助行器行走。术后6d~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的训练。下床前先将床头摇高45°~60°,从卧位到坐位,使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少起床后头晕、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先协助患者床边站立练习,2次/d,等适应后再练习行走。下床时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下肢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3.4出院的康复护理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指导,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至少坚持6个月,直到髋关节的功能恢复稳定。应遵循患肢不负重的双拐行走患肢部分负重的单拐行走弃拐行走的原则,不宜参加剧烈活动,要防止人工关节脱臼及保护人工关节。不过早弃拐行走,不弯腰拾物,不坐矮凳和过低的坐便器,不盘腿和翘二郎腿,不提拉重物,借助穿袜器穿袜,或采用以下姿势穿袜,术后3w可坐在椅子上,伸直健侧下肢,屈膝、屈髋,将术肢小腿置于正常膝下方,一手握住患肢足底,一手放于患膝内侧,轻轻向下,并逐渐屈曲正常健肢膝关节,这个动作同时含患髋关节的屈曲,内收和外展,使患者能够自如的穿鞋袜。保持居家活动区域内宽敞,利于行走,穿防滑的鞋子。
4 术后康复护理的特点
康复功能锻炼的内容多,且需长时间锻炼,锻炼过程中或锻炼后可能会引起疼痛,部分患者出院在家因没有康复人员在旁指导,产生怠慢心理或锻炼不到位,导致康复锻炼不能有效进行。康复护士进行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予疼痛评估并及时处理疼痛。针对每个患者的特点,建立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出院后指导家属督促功能锻炼,护士做好定期电话回访予以指导。481例患者经过住院时的康复护理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3月后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5 体会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肌肉和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对于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起着很大的作用,成功的护理,需要患者本人、医务人员、家属的多方配合完成。
参考文献:
[1]林慧玲,林锦芬,潘耘,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得护理[J].广西医学.2012.34(9):1245-1246.
[2]费璐f.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 :648-649.
康复护理总结范文5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康复
脑卒中是多种原因所致伴随着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脑血管受损的疾病,为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多存留肢体偏瘫、记忆力障碍、失语等后遗症。其后遗症给家庭、个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期功能锻炼,合理的实施康复护理,是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关键[1]。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因脑卒中在本科住院的患者共125例,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龄40~9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及失语病史,所有病例均在起病3 d内入院。其中脑梗死72例,脑出血53例,经治疗除1例因急性期脑疝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病情稳定,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发病初期大多患者均有自卑心理及焦虑心理,对康复的欲望极强烈,临床表现情绪极不稳定,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流,生活上给予患者关心体贴,增进护患感情,增加其康复训练的兴趣,以积极配合训练[2]。随着病情的延长,肢体功能仍未得到完全的恢复,患者会感到悲观失望,对预后缺乏信心,甚至不愿再进行训练,护士应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建立相互信任,指导患者理解康复与锻炼的意义,对患者的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认真评价训练效果,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获得最佳康复治疗[3,4]。
2.2 康复护理
2.2.1 急性期康复护理 保持良姿位和卧位,定时变换和正确的摆放,左右两侧轮流侧卧,每2 h/次。仰卧位时上肢采取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稍内,必要时垫枕以保持正确姿态。卧位时多卧向健侧,适时更换,并注意保持良好的肢置,适当地放置软枕、沙垫以免肢体受压和褥疮发生。为预防髋屈曲性挛缩,应保持患髋伸直,为站立和步行训练创造条件。生命体征稳定后,按摩活动患侧肢体以避免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按摩关节顺序由远心端向近心端。
2.2.2 恢复期康复护理 在床上做主动和被动肢体活动,活动时做到肢体放松,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做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关节背屈及指关节伸展活动,在被动运动的基础上鼓励患者逐步增加主动运动,并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活动时间可逐渐延长,但应以患者不劳累为前提,可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训练,在床上进行翻身、移动及桥式运动训练;练习坐起,床尾系一宽布条由患者拉起,以后扶着床栏坐起或独立坐起;患者可独立坐稳后,推轮椅到康复训练中心练习上肢功能锻炼;锻炼站立与步行,由两人扶着站立,患者站稳后鼓励患者迈步,以后鼓励其扶着拐杖步行[5]。
2.2.3 稳定期康复护理 重点训练移动、站立、行走、认知功能训练、言语功能等。医护人员应重点教患者运动锻炼的方法及步骤和及注意事项,可让患者借助辅助器的方法训练。注意上下台阶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写字的训练。训练中应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电疗、针刺、药物、理疗及高压氧舱等治疗[6]。
2.2.4 肌肉的锻炼 脑卒中患者所致语言功能障碍多为运动性失语,与发音有关的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有关,表现为语言含糊不清,护理人员应训练患者的口腔、舌和其他肌肉协调运动是康复训练的关键。如反复练习舌各个方位的运动、用小毛刷刷脸部、冰块刺激面部、理疗、针刺等,促进肌肉收缩。
2.2.5 生活能力的康复护理 对长期卧床者加强生活护理,保持房间清洁卫生,光线充足,室温适宜,每天通风1~2次。保持皮肤及口腔的清洁卫生,注意翻身拍背,预防肺炎及褥疮和泌尿系统感染。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低胆固醇的清淡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高血压患者限制钠的摄入量,积极控制原发病,保持血压稳定,控制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出院后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定期随访。
3 小结
脑卒中后常见的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不少脑卒中患者运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瘫痪所致,而是没有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导致产生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合理地康复护理是预防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张敏.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1):12.
[2] 权晓燕,孙淑燕.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2):2260.
[3] 文霞.20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82-2383.
[4] 张玉红,傅晓红.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9,7(133):325.
康复护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 病案教学法 康复护理 实践 探讨
1 引言
病案式教学法是指在授课中将与该节授课内容相关的一个临床典型病案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对病案进行分析,做出对疾病的诊断并说明判断的依据,给出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它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典型病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不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教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康复护理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康复护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样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科学思维,怎样面对困难和问题,怎样寻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教材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的惰性。笔者在康复护理的教学中采用病案教学法,把枯燥乏味、艰涩呆板的学习变成非常生动、有趣、灵活的学习活动,易于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主动地串联起来,记忆起来很轻松,收效甚佳。使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从而缩短学生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适应期,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信息。现将在康复护理教学中实施病案教学法的具体实践和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2 步骤
2.1选择病案制作多媒体课件以石凤英主编的《康复护理学》(第2版)教材为中心。通过对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深入研究、仔细分析,选择能够与临床病案有机结合的“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这一章节,收集临床或查阅病案库及其它资料,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病案,进行归纳整理,将疾病概况、临床诊断、康复评定、当前患者的主要问题、康复治疗措施、康复护理措施,统编成完整病案,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2由病案引入课堂教学授课时先由病案入手,陈述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及临床治疗情况、患者存在的主要功能障碍,针对于功能障碍,启发学生提出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例如一位脑卒中患者,康复评定结果为:右侧肢体偏瘫BrunnstromIII期,坐位平衡Ⅱ级,站立平衡I级,学生就会想到这位患者右侧的肢体活动障碍,自己能坐着并且左右动,但受到外力时不能维持平衡,自己能静态的站着但动时便不能维持平衡,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把一个活生生的病例搬到了前面;但关于BrunnstromIII期的内容,学生不理解,教师就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内容的学习,这样就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3由病案引入理论教学在学生对疾病模型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引入理论教学,继续讲解疾病的概述、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康复护理措施等知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
2.4以病案结束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中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提出针对于本病案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点评学生提出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的优缺点。
3 作用
3.1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病案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病案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围绕提出问题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患者当前的主要问题,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除了前面提到的治疗措施,针对于这种疾病,还有哪些治疗措施,围绕这些治疗措施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护理措施等。经过这些教学程序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一目了然,会在头脑中形成分析反应的程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病案学习时,学生从生动的病案中,首先形成对某一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措施融会贯通,由此开始学习疾病的定义、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康复护理措施等知识,对疾病便有了系统而又深入了解,巩固理论知识;临床所选用的实际病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治疗方法的先进性可使学生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的目的。
3.2病案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病案教学法的优点是选择病案为临床真实病例,具有知识性、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病案教学法具有高度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目。病案教学对整个授课过程既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检验了理论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起于病案,而又止于病案,有利于教学的前后呼应与完整性,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由病案入手对患者情况进行简要说明,诱导学生提出当前患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的康复措施,引出对疾病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后,针对于病案,点评学生提出的康复治疗措施和康复护理措施的优缺点,使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教学相长,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病案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病案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到如何组织引导好围绕案例的讨论,都需要教师讲行精心的准备,提前拟好讨论题目,以恰当广度和深度的题目,启发学生思考;病案讲解时要生动形象,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康复经验。
3.4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康复观念传统的教学侧重于以疾病为中心,将疾病分为概述、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康复护理措施几个方面来讲解,理论性强,不宜接受,而采用病案教学,以典型的病案作为教学手段,病人模型生动形象,使学生对疾病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更好的联系临床实际,例如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与基础护理联系密切,如进食、个人卫生和穿衣评定方面,按Barthel指数评分,再帮助指导进食、洗漱、单手穿衣和系鞋带等:通过角色体验,加深对偏瘫病人迫切需要康复护理的理解,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康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