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规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规管理论文

合规管理论文范文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等,银行面临日趋复杂且难以控制的操作风险。银行风险导致的金融案件使银行业蒙受巨大损失,国内外银行业中不时发生农村信用社倒闭事件。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的三大风险之一,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就是强化信用社的合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1.1构建合规文化是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

农村信用社不时发生管理层违规经营、业务操作有章不循的现象,内部相互制衡机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造成农村信用社资金安全和社会形象的负面影响。操作环节的不合理和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的欠缺导致大量的风险反映出农村信用社日常的管理和决策中没有吸收合规文化。江西鄱阳国家级贫困县因为信用社业务操作风险而爆出被套取近亿元财政资金案。该县财政局经建股股长李华波伙同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等人,涉嫌转移财政局存储在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的资金9400万元,这都是违规操作带来的直接后果。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强调指出,合规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实施风险为本管理的基础和载体,是农村信用社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积极倡导和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

1.2构建合规文化是农村信用社主动适应外部监管新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法律体系、法治环境等依法治理的进程日益完善,对农村信用社的操作规程的要求也日益全面、规范、严格,明确农村信用社遵循法律、规则、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的职业行为规范,在信用社内部自觉形成浓厚的合规文化。

据鄱阳县财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徐晓明介绍,在江西鄱阳农村信用社挪用财政资金案中财政资金划拨存在诸多环节——按照财政账户管理流程,凡是动用资金,必须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出具意见、预算科室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然后由业务股室开具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责任人私章,支票最终送达信用社才能进行资金划拨。从此案看出,信用社资金划拨存在诸多的监管程序,但仍然发生了资金挪用案件,这是农村信用社不能适应外部监管,没有形成合规文化,管理者监守自盗的具体表现。

1.3构建合规文化是农村信用社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核心所在

不断加深的社会变革和不断加剧的利益冲突,金融企业原有的制度建设已力不从心。这些制度的建立忽略人文关怀,造成行业文化的缺失,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引发大案、要案。事实上,信用社真正缺少的是执行力而不是制度,究其根源就是文化的欠缺。再好的制度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规则,落实有效的渗透要做到,在执行中形成共同的习惯并上升为稳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农村信用社有效控制风险就要求信用社从整体上实现强化内部控制、优化流程管理、实现稳健经营,需要建设良好的合规文化、实现信用社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真正做到制度管人转变为文化管人。

在鄱阳县农村信用社挪用资金案中,据说鄱阳县联社派到各分社的委派会计负责鉴章和审核工作,行使监督职能。而在李华波和徐德堂等人持续数年的套取转移资金过程中,却无人发现异常。这是农村信用社的合规建设的又一次被挑战的例子。农村信用社的合规文化没有高而强的执行力才导致信用社的控制风险,制度没能管住信用社的管理者。

二、信用社导致内控操作风险的成因

我国农村信用社按行政职能划分内部组织结构是其进行内部风险控制的薄弱之处。一是农村信用社的垂直式管理制度使各信用社之间缺乏沟通、协作,很难做到呼应、整合;二是信用社许多业务流程简单地依据业务金额划分管理权限,而不是根据客户需及业务的风险程度进行业务设计,不利于临柜人员的操作风险防范,也不利于业务操作的监督检查。

2.1管理因素

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但是随着金融改革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已不能再适应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需要。目前,农村基层信用社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内控体系,存在着重经营、轻风险现象,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加上农村信用社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造成了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混乱、经营方向不明,不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在业务操作中操作流程脱节,业务监督制约机制运行脱钩,内控制度存有一定滞后性,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员工没有照章办事,从而形成操作风险。

2.2人员素质

目前,基层农村信用社会计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老化、操作技术落后、文化程度偏低、职业道德有待加强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部门很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由于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一些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成为影响金融业稳定的重要因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少数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引发了金融业中的许多大案要案,从事信贷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业务素质偏低。加上制度和管理在基层网点的缺陷和盲点,导致基层信用社更易于引发因道德而产生的操作风险。由于基层信用社选人、用人标准低、忽视对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结算部门对新的结算业务开展善缺乏熟练和精准,操作方面容易出差错,操作上的薄弱环节容易被利用,从近几年的发案情况来看,内部人员作案和与外部人员勾结作案的比较多,引发的操作风险也非常多。

三、信用社风险防范和合规建设的建议

3.1、制定制度合规

基层信用社要健全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根据对现有制度执行中的一些疏漏,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建立执行信息的反馈渠道,对在日常操作中发现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以便于制度的补充、修订和完善。通过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完善防范操作风险的内控制度,比如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基层信用社的职责权限;还有将内部岗位职责进行细分,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按照从严治社的原则,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体系,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3.2、操作业务合法

农村信用社要防范金融操作的风险,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风险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金融活动中,重点加强人员的管理。只有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员工的自我约束、相互监督能力提升了,业务操作能力提高了,才能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自觉执行到位;因此要加强业务教育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会计基础理论、操作技术、核算知识等教育和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有效监督,建立和落实对员工行为排查制度,通过实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重点培养风险管理人才,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才能使基层信用社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防范的有效范围内。

3.3、思想意识到位

信用社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作为信用社文化建设重要部分的合规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切实有效的合规文化是信用社实现长期、全面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只有将合规文化在信用社中内化为从管理者到全体员工内心的信仰,合规文化才能在信用社的的业务工作中体现信用社的形象和特征,为信用社创造无形价值。在合规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确立依法按章办事和合规经营理念,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合规管理论文范文2

(一)合规风险管理原则

城市商业银行应当树立合规经营理念,明确合规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明确合规风险管理是全面的、全程的和全员的要求,按照合规风险管理的原则建立和持续改进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协调一致原则。合规是城市商业银行上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下至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对合规风险负直接责任,每位员工对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合规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责任。城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协调一致为基本原则,既包括上下纵向协调一致,也包括前后台部门的横向协调一致。二是独立管理原则。合规风险管理的独立性是保证合规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在前后台建立有效的制衡关系,在各业务岗位之间建立有效制衡关系。因此独立管理原则应当包括合规部门的独立设立,也包括对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独立任职推荐权和免职权,更要包括对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的独立考核奖惩机制;三是嵌入作业原则。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较强,规模较小,合规资源有限,既要做好合规管理,又不能因噎废食。为整合有效资源,合理匹配业务工作人员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在总分行设置独立的合规部门,在业务部门中选聘兼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人员。

(二)合规风险管理政策

城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政策体现合规风险管理理念、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是指导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依据。城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政策倡导并在全行推行诚实守信、敬业尽职的行为准则,培育全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确立“合规经营”、“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着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和合规文化建设。所谓合规经营是指,合规是发展的基石,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当业务开展与合规要求发生冲突时,应以遵从合规要求作为必然要求,不以牺牲合规要求作为代价换取短期发展的利益;所谓合规人人有责是指,合规是全行干部员工的共同责任,合规不但要由从高层做起,由高层率先示范,各级干部员工都是所在岗位合规守法的践行者和直接责任人;所谓合规创造价值是指,合规可以使本行避免受到监管处罚而遭受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更能够让本行在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下获得更大的收益。

(三)合规风险管理内容

合规风险政策内建立清晰合理的合规管理流程,具体合规管理内容如下:一是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识别、整理和下发。二是政策、制度、新产品及新业务的合规性审核。三是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定期的系统性的识别与评估,也包括日常的监测识别和评估。四是合规咨询与培训。

二、城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与职责

(一)合规风险管理架构

城市商业银行按照前述合规风险管理构建的原则,即“协调一致、独立管理、嵌入作业”,采用集中化组织模式,在总行设立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负责全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在分行设置法律合规部,在总分行各业务条线和支行配置兼职合规风险管理岗。建立集中化组织模式一是有利于整合有效的合规资源,二是有助于更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跨部门的合规风险,三是保证合规风险管理的相对独立性,成为内部支持高级管理层进行合规经营的得力助手。

(二)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配

董事会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负最终责任。监事会应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合规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高级管理层应有效管理本行的合规风险,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制定、适时修订书面的合规政策报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传达给全体员工;明确合规管理的部门、组织结构和负责人,确保独立性,提供相关的人力和物质支持;识别主要合规风险,审核批准管理计划;向董事会提交合规风险报告;及时报告任何重大违规事件;合规政策规定的其他职责。法律合规管理部门应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识别和管理本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履行以下基本职责:持续关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及时提供合规建议;制定并执行合规管理计划;本行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合规审核评价;协助人力资源部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组织制定合规管理制度以及合规手册;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合规风险,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保持与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三)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合规管理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政企联合办学,教育慈善事业

 

【正文】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成功,绝非靠某种一技之长、某种先天的优势或某个灵光一现的“点子”,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家庭、家族、家乡、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某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志在充分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使命感。

同样,一个成功的慈善家,他所追求的成功,绝非把自己经过千辛万苦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像“天女散花”一样“洒向人间都是爱”;而是要借助“善款”,践行“大爱”,播种“大善”,创造“大美”,以成就“大我”的人生责任和人生价值。

在地处湖南省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涟源市,就涌现出了一群这样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如创办全国著名五星级酒店彭年酒店并于1987年捐资429万元创建涟源市立珊中学的“中国慈善第一人”余彭年(原名彭立珊),创办中国重工旗舰企业三一集团并于2009——2010年先后捐资2100余万元重建涟源市茅塘中学(现改名为三一学校)的“中国股改第一人”梁稳根,创办全国优秀乡镇企业五江集团并于1996——2010年先后捐资400余万元扩建涟源市石门学校和斥资900万元设立“雪初教育基金”的“中国保温杯及搪瓷制品大王”肖自江,等等。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纷纷想方设法回报乡梓、回馈社会教育管理论文,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捐资办学”、“捐资助学”这种为子孙后代“积德”的善举。

为了让企业家们这种善举能发挥长期有效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南省涟源市市委、市政府携手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等优秀企业家精心运筹,积极推动,以“政企联合办学”为总体框架,以涟源市三一学校、涟源市第三中学、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为重点实验基地,以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现代教育、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打造真正的人力资源强市为根本目的,拉开了创建该市农村优质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和推进该市农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的序幕。经过近两年探索,该市现已初步形成“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政企联合办学”新格局,初步呈现出“人民教育人民办,政府引路企业参;村校更比城校美,优质教育人人赞”的喜人局面,从而吸引了更多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界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教育慈善事业的共同关注与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慈善事业在该市的长远发展。

为什么在中国慈善事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该市的教育慈善事业事业却逆势而上,欣欣向荣?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以梁稳根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们,没有把“慈善”当做是“富人对穷人的怜悯”,也没有把“慈善”单纯停留在“报恩”的层面上,更没有把“慈善”作为一种为企业“作秀”的公关手段,而是把“慈善”作为践行自己的人生责任和人生价值的高级生存方式。

梁稳根曾经面对媒体坦言:“当一个人拥有数百万元的时候,这也许是他的私有财产;当他拥有数千万元的时候,这也许是集体的财产;当他拥有数亿元资产的时候,这只能算是国家的财产了。”

2011年4月,梁稳根回访自己捐资2100余万元重建的涟源市三一学校,在与该校全体教师见面时,再次真诚道出自己热心教育慈善事业的用心:“中国的希望不在我们这些做工业的身上,而在你们教育者身上。中国的工业可能二三十年就能赶上美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三五十年都不一定能赶上美国;我很喜欢和尊重老师这个职业,希望你们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等。”

正是基于这样的财富观和社会责任感,梁稳根等在捐资办学、捐资助学时,没有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只是把钱捐给某个政府机构或慈善机构任由其支配,去代替自己完成一种“做慈善”的心愿教育管理论文,也没有直接把钱捐给学校或受赠人任由其使用,而是凭借一个成功企业家在成就财富梦想时所历练而成的理性与智慧,以“签订协议”为保障,以“直接控制”为手段,以“产生实效”为条件,以“分期到位”为策略,以“形成长效保障机制”为结果,以“影响其观念,改变其行为,促进受赠群体及周围人群的人格提升和人生进步”为根本目的,借助捐资办学、捐资助学的慈善之举,来完成一个已基本实现“产业报国”梦想的成功企业家向“教育报国”夙愿的人生飞跃。

也正是由于有梁稳根等企业家们这种高远的人生追求作为内因,湖南省涟源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的“政企联合办学”新思维才有可能变成现实。而对于梁稳根等企业家来说,如果没有湖南省涟源市市委书记王雄、市长曾益民等有关政府官员真心实意、千方百计打造“人力资源强市”的良策、决心和真抓实干的魄力等外因感染和诱导,其捐资办学、捐资助学的善举,就很难以“政企联合办学”的绝佳途径,来实现教育慈善事业的新突破。

那么,湖南省涟源市市委书记王雄、市长曾益民等有关政府官员是如何引导从该市“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们,借由“政企联合办学”的绝佳途径,来实现企业家们所热衷的教育慈善事业的新突破的呢?

这还得从该市由香港爱国侨胞彭立珊先生捐资兴建的涟源市立珊中学的兴衰这个典型案例说起。

涟源市立珊中学由彭立珊先生于1987年捐资429万元兴建于在自己的老家涟源市杨市镇官庄村。1989年7月,工程如期竣工,共建有教学大楼、教师学生宿舍、大礼堂、食堂等七栋大楼,同时还配备了齐全的教学设施,可容纳1200多名学生就读。

在彭立珊先生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下,涟源市立珊中学后来又陆续追加投资近千万元,扩建了科教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修缮了学生食堂,建筑面积共达13000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就读。同时还建立了校园宽带网络和一流的实验室、微机室和语音室。随着办学环境不断优化,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曾连续六年获得娄底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十强校”称号,多次被评为娄底市和涟源市“先进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高考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被评为“湖南省园林式学校”和“娄底市示范性高级中学”,一度成为湘中教育园地上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教育管理论文,在涟源市立珊中学定位为一所以开办普通高中为主的私立学校的办学声誉逐渐鹊起的背后,也许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埋下了日后不可避免的隐患。因为在相距不足5公里的区域内,原本就开办有涟源市第三中学、涟源市第五中学两所普通高中学校,而随着她的诞生和发展,势必形成“三足鼎立”的严峻竞争局面。于是,随着农村生源总量不断减少,三所学校的发展相继陷入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而不得不进行恶性竞争(即纷纷高价“竞购”优质生源和低价“抢购”较差生源)的窘境。就拿涟源市立珊中学来说,在2005年发展至生源人数的“巅峰”状态——同时就读的高中学生达2500多人——之后,自2006年起,开始急遽呈现出发展颓势,而发展至2009年,高中学生人数就减至1100多人,而管理人员(没上课的正式教职工)却由2005年的20人增加到30多人,且管理人员工资不减反增(其实际工资是国家规定工资的两倍)。这样一来,学校只能连年负债经营,以致债务累计高达近千万元,且每年以新增债务100万元——200万元的速度递增,最终导致学校的后续发展面临岌岌可危的严峻局面。

眼看彭立珊先生慷慨捐资办学的美好初衷,很可能最终会化为乌有,甚至还有可能招致当地有关人士莫衷一是的诋毁,自2006年起,涟源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开始对当地三所学校的高中办学情况进行调研,并多次以提案、议案的形式呼吁市委、市政府以“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的策略,对三所学校进行整改。于是,在经过周密调研、充分论证、多方征询合理意见的前提下,2011年1月7日,涟源市人民政府下发了1号文件,将涟源市第五中学、涟源市立珊中学高中部撤并到涟源市第三中学,组建成新的涟源三中;而涟源市立珊中学改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撤销杨市镇太和联校,并入立珊中学,涟源市第三中学的初中部也并入立珊中学。

至此教育管理论文,满载香港爱国企业家彭立珊先生“慈善”之心的涟源市立珊中学的后续发展危机才终于化险为夷。

不过,从涟源市立珊中学以及其他由企业家自发自为捐资新建的学校兴衰变迁的案例中,涟源市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既为企业家们回报乡梓、热心教育慈善事业的拳拳赤心所深深感动和由衷敬仰,又为其因缺少懂教育、懂政策、掌实权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配合而难免陷入“好心不得好报”的“信任危机”而扼腕叹息,于是,以“教育兴衰,我的责任”、“弘扬慈善,我的责任”为内驱力的执政责任感顿生,而以“政府主办,企业参与,多元发展,突出特色”为内涵的“政企联合办学”执政新思路在经过多次深入细致研讨后,迅速成为了该市决策者们的共识,并成为了该市着力打造“人力资源强市”的第一着力点。

正因为该市主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决策者们的执政观念、执政目标和执政思路,与以梁稳根为代表的企业家们热心教育慈善事业的内在追求,有着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和“英雄所见略同”的共振,所以,当市委书记王雄、市长曾益民趁着梁稳根2010年12月再度回乡捐资办学的契机,把“政企联合办学”的思路和意图和盘托出时,梁稳根立马响应,并代表三一集团率先与涟源市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政企联合办学框架协议》。

根据该协议,涟源市茅塘中学更名为涟源市三一学校,确定为全日制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由涟源市教育局直管,加挂“市新型政企联合办学实验学校”和“涟源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两块牌子;三一学校校长以面向全市进行公开竞聘方式产生,享受副科级待遇;三一集团董事长拥有对校长人选的建议权和认可权;三一学校的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一集团承诺,在已持续捐资2100余万元的基础上,每年继续投入200万元支持学校发展,另拨款500万元用于新的基建投入和新招聘的15名教师3年的薪酬,连续拨款10年将至少达到2500万元,经费直接进入三一学校账户,用于教师工作绩效奖励、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经费及相关基础建设费用;协议还将办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政企联合办学和双语教学实验教育管理论文,探索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南方重方言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探索农村教育经费政企联合保障新机制,致力于培养双语型、有创新精神、动手及实践能力强,既全面发展又个性张扬的合格学生。

此外,继三一学校按照《政企联合办学框架协议》成功改制且初见成效之后,梁稳根还承诺将新整合的涟源市第三中学和该市唯一的全日制中职学校——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纳入“政企联合办学”范畴,以此与三一工学院连成一体,形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大学”的三一教育体系。梁稳根表示,要通过在农村重方言区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等教育实验和教改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的教育面貌,整体提升一方民众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国民素质,让农村孩子从小就拥有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胸怀、眼界和自信。

综上所述,湖南省涟源市的教育慈善事业,从以彭立珊为代表的老一辈成功企业家秉持“回报乡梓”之心、自发自为捐资办学的初级形式,发展到以梁稳根为代表的新一代成功企业家自觉选择以“政企联合办学”方式践行“教育报国”宏愿的高级形式,这难道不是教育慈善事业的一个新的突破吗?这难道不是地方政府淡化权力掌控职能、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重视教育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吗?这难道不足以作为在新的经济条件和社会风气下,中国教育慈善事业阔步走出“中国慈善事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的社会阴影的一个范例吗?

参考文献

(1)《踏平坎坷成大道》,萧思林、王宏、杨卫华、陈光辉撰,2011年10月17日载于《娄底新闻网》。

(2)《政企联合办学做强乡村教育》,章仙踪、梁丹、李立才、何雨歆撰,2011年9月30日载于《中国教育报》。

(3)《涟源市立珊中学简介》,2011年3月30日载于涟源市政府门户网。

(4)《政企联合办学框架协议》,涟源市政府与三一集团2011年1月14日签订。

合规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24 — 03

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规模发展阶段,高校数量增多,在校生数量激增,现在全国高校数量在2000所以上,在校学生3000多万,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今高校从规模发展阶段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而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中学生工作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从理论上不断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路径,以此来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机制。

一、人性化管理概述

1.人性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提出来是经过管理理论和实践100多年发展的结果。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管理领域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其运用于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的代表就是“泰罗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把人视为物,以物为本,实现了管理的机械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实行非人格化管理,他们主要依靠强迫、控制、指挥和惩戒等手段,辅之以金钱的刺激,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生产效率,也称为传统管理模式。科学管理理论重视物的因素,把人当成机器,制定和出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措施,辅以金钱的刺激,对人实行严格管理,以此来提高效率,其忽略了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未注意到管理和生产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20世纪2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假设,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沙因的“复杂人”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等。

行为科学理论是将人作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假设基础上来看待,而不在仅仅把人当成“经济人”。它们认为人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因素,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民主化”和“人性化”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以此激励他们在管理中的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行为科学理论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优化了管理的效果,它强调人的作用,关注人性,按照人性的需求和满足来优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产生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它不仅汲取了科学管理理性的一面,又吸取了行为科学理论“人性”的一面,同时注重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系统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与以往理论不同,他不是将将激励的理论和方法落实到单个员工身上,而是过渡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以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文化的调控职能,把硬性管理技术和软性管理艺术结合起来,刚柔并济,从而在管理中将理性与人本主义结合在一起。西方管理客体思想由‘物本管理’演变为‘人本管理’。”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中具有核心的地位,人是知识的载体,对人的管理从体力劳动者的管理转变到脑力劳动者的管理,从而使人本管理发展到能本管理阶段。能本管理,是以人的内在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本,比人本管理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更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以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价值。能本管理阶段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是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根本体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现代管理论不仅强调了严格管理的理性一面,更关注管理过程中人性的一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为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由于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成功。因而由企业管理领域扩展到多个管理领域,从而出现了人性化管理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

2.人性化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它注重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人性要素,尊重人、理解人,以此来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业绩。人性化管理的实质是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被管理者,给予其关心和帮助,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从而挖掘其潜力,发挥其创造才能,人性化管理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对学生工作队伍和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合理满足从事学生工作队伍人员的物质和精神性要求,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工作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模式。

3.人性化管理的内容

人性化管理是根据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来实施管理的,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在管理理论中,由传统的物本管理变为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本要求来实施的。首先是在管理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满足人的自然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包含人的生理的需要,如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身体需要和人的安全的需要,如生命、财产、职业等方面的安全需要。

其次是在管理过程中满足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包含人的社会交往、受尊重程度和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等方面。这就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措施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满足人的各种基本社会需要,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和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自身价值。

最后是正视人性的特点,保留传统管理模式的长处,以人性化管理为主导,做到人性化管理和传统管理的有机结合。传统管理在保证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方面有其优势,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实行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能一味地排斥或反对传统管理,相反人性化管理应该在传统管理的基础实施,做到人性化与和传统管理的有机融合,在保留传统管理优点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管理。因而在人性化管理的内容中首先必须制定和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

二、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1.高等教育理念的改变,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照搬了前苏联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原则和体系而形成的,其强调高等教育单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和理论教学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及其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闭门办学,专业设置、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随意性大;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也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专业素质培养而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在这种理念下形成的高等教育机制和体制,在当代已经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高等教育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还要承担大众化教育的艰巨任务,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而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高校的学生工作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应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下,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把学生看成高校的生存之本,学生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成人成才。

2.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呼唤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

我国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管理理念上强调严格管理、绝对服从;管理体制和内容僵化,实行制度化、行政化管理;管理方法单调、多依靠经验管理,缺乏创新。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整齐划一、循规蹈矩、易于操作、便于管理,但学生成为被管理对象,且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管理形式单一、内容统一的机械式管理模式阻碍了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性。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人才的创新性要求,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培养。因而高校为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需要在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上做出变化,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改变强制性管理而采取服务性管理,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

3.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今我国在校大学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自我意识增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思想更加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生活条件优越,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就业压力变大,心理承受力较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学生工作“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已经阻碍了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人才创新性的培养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以前刚性化管理模式,依据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的学生做出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

三、高校学生工作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高校学生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和调动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一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调动学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坚持人性化管理,调动学生工作队伍工作积极性

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培养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1)坚持以人为本,设计和制定工作制度

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是一支人数众多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加强这一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各个高校在制度设计之初要根据人性化管理要求,制定辅导员、班主任的任用、培养和管理各项制度,为学生工作人员在制度层面创设一个培养人,提升能力的制度平台。

(2)贯彻人性化理念,确立工作激励机制

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关注学工队伍人员的自身发展,满足其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为此要确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是建立工作绩效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其次是建立职务和职称晋升机制,教育部在2005年1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要根据这个文件精神,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职务和职称晋升机制,对于那些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达到一定期限,成绩突出,而职称问题又没有解决的,可以设立非领导职务岗位,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从而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3)坚持人性化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学工人员编制上,高校要按照教育部1:200(辅导员和学生)的规定,及时足额配备辅导员,减轻辅导员工作量,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做好学生工作;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改善其生活条件、办公条件,为其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上,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业务培训,通过建立定期专业培训和日常例会等制度,加强工作交流和培训,建立一支学习型的学生工作队伍。

2.坚持人性化管理,调动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两个平台建设,即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平台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建设。前者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一个安全的、有序的环境平台,其是基础性平台,后者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成长的平台,其是层次提升的平台。

(1)以人为本,打造安全、有序的学生常规管理平台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高校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要坚持以生为本,制定各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首先是学生安全工作,主要包括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命安全。做好安全工作先要对学生灌输自我保护的思想,然后是学生工作部门要抓住学生“人头”,即要清楚学生何时何地在做什么,这就要求高校对学生在校期间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检查方法,做到管理到位,不能听之任之;其次是加强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保证学生按时起身,按时上课,按时就寝,从而形成一个学习有氛围,生活有规律,安全有保证的良好环境。

(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高校学生工作要从关心学生切身利益着手,满足现代大学生个体利益的需求。首先是进行思想引领,加强专业教育,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改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是采取有效地激励措施,设立各种奖学金制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综合奖学金,专业的考级、考证过关奖,考研、考公务员奖等;再次是邀请知名学者、教授给学生开设一些高质量的讲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进行学习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立学生学习互助组并且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其走出困境,顺利毕业;对立志考研,考公务员和考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学生工作人员要为学生参加辅导班,如考研英语、数学辅导班、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司法考试辅导班,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

(3)以生为本,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

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学生为本,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这个平台的建设主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各种文体活动、技能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提升素质。首先是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结合一些爱国主义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题教育活动;其次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的文体活动,如读书活动、演讲辩论比赛、学科竞赛、文艺晚会和多种体育比赛等;再次是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种素质大赛或文体比赛,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舞台上展现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第四是建立和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于勇挑重担学生干部队伍。要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活动能力的特点,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让其在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是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由于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再加上就业压力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而高校学生工作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那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配合医院和家长做好治疗工作,促其早日康复。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条件,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发展过程之中,高校学生工作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措施,探索出一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的路径,从而提高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

本论文为淮阴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阶段性成果。

〔参 考 文 献〕

〔1〕〔美〕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 〔美〕托尼·布洛克特.管理理论与原则 〔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4〕 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