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计划范文1
运动锻炼的作用
间歇.眭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症终末期的临床表现,行走后下肢疼痛是其典型症状。对于间歇性跛行患者实施指导性锻炼计划是缓解跛行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指导性跛行锻炼计划中规律行走可以提高患者的行走速度、行走距离和行走时间,并且能减轻每次行走或每段行走距离的跛行症状。这些功能改善逐渐产生并在锻炼4~8周后明显见效,坚持锻炼12周以上功能改善进一步提高。
有计划的指导性锻炼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症间歇性跛行的基础。具体方法是每次至少应该进行30~60 min的行走,至接近最疼痛的程度后休息,每周至少坚持3次,至少持续12周。运动的特征是行走或踏平板运动,参加运动训练的跛行患者无痛行走时间平均增加180%,最长行走时间平均增加120%。目前,还不知道非指导性锻炼计划对间歇.眭跛行患者是否有益。
由于跛行患者经常伴有或存在潜在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锻炼中可能出现心血管和生理上的反应,在最初治疗计划实施前必须评价这些风险。但锻炼计划很安全,极少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在治疗性锻炼计划实施前必须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监测的标准平板运动试验,这样可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缺血症状、ST-T改变或心律失常。运动试验还可以为跛行患者建立锻炼处方,提供跛行阂值、心率和血压反应的信息。鼓励接受治疗性指导下锻炼计划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心率、血压和血糖监测。
指导性锻炼计划可以比药物更有效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最大行走能力,如果能持续增加体力活动,同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就可能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改善跛行患者的预后。
足部保健
1 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往往下肢血运较差,应保持患足干燥,注意保暖和预防外伤。如发现足部皮肤破损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并用消毒纱布包扎。若两天后无好转,需及时求医。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如有嵌甲、胼胝应及时求医,以免局部受压、损伤、继发感染。
2 选择适合宽松的鞋,足部畸形的患者需要穿加肥加深或特制的鞋。
3 袜子要软,每日更换,保持干燥清洁。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洗脚,之后彻底擦干,并涂护肤油。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健康指导
食疔的作用
合理调配膳食可预防或明显延缓血管“老化”,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限盐每日食盐量少于6 g者不易发生高血压。应当减少烹调用盐,提倡多吃新鲜蔬菜、鲜鱼和瘦肉,少吃含盐量高的腌制食品。
2 多食碱性食物多食碱性食物可保持人体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的乳酸、尿酸等酸性物质减少,防止其在血管壁的沉积,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管的清洁剂”。这里所说的酸碱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存在体内的元素所显示的性质。常见的酸性元素有氮、硫和磷等,常见的碱性元素有钾、钠、钙、镁。有些食物如番茄、桔子口味虽然很酸,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强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元素是钾。一般来说,大米、水果、牛奶、栗子、杏仁、山芋、土豆等几乎都是碱性食物。常使血液呈弱碱性,利于预防动脉硬化。
3 多食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长期食入优质蛋白质可降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膳食中要防止摄入过多的脂肪类食物,因其含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食用油也应以植物油为主,有利于血管保护。合理的饮食方案应包括:控制总热量,主食每天4两,以全麦面包、燕麦、糙米、土豆、南瓜为佳,少吃点心,不吃油炸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肥肉,每天每人烹调用油
4 血脂异常防治饮食指南
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不仅是预防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使胆固醇降低7%~9%。即使正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也应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血脂异常的患者宜摄入低脂饮食,血脂控制的目标值:TC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 戒烟吸烟和糖尿病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病最严重的危险因素。吸烟对我国人群的外周血管病致病危险仅次于糖尿病或高血压。应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戒烟或限烟。
2 控制体重肥胖在心血管病发生中具有独立的作用,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防超重一要少吃,二要增加运动,对于静坐工作者和儿童尤其重要。患者的体重与出现跛行疼痛的距离直接相关,超重的间歇性跛行患者减肥后可延长行走的距离。理想体重指数:18.5-23.9 kg/m2。
3 纠正其他危险因素改变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低脂低盐饮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
药物预防
为了减少下肢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血管事件,需要终生治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同时要增加每日运动量和低脂饮食。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ACEI类药物可减少下肢血管病患病的风险。
2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动脉硬化经常从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就开始产生了。医学分析证实:儿童血管中胆固醇的脂肪条层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高低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脂肪条层在许多3岁儿童的主动脉里就可找到。为了预防成年后患动脉硬化症,应从儿童时期就注意检查血液中的胆固醇,避免其过高。根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冠心病等危症,即使患者没有出现过心肌梗死,在血脂干预上也等同于得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至少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100 mg/dl以下,对于发生缺血事件极高危的可疑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应使LDL-C降低到≤80 mg/dl。并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
鉴于大多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无临床症状,临床医生不能仅仅关注少数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也不能等待出现症状时再进行干预,而要及早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这对于下肢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3 为了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SBP应降至
4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使FBS
康复护理计划范文2
关键词: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康复护理
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多发病,病情较为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方面。如果不及时治疗,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后,患者的康复护理难度也较大。我院对收治的16例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了细致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科室从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6例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2~85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例。1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经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例经过溶栓治疗(4例使用阿替普酶溶栓,3例使用尿激酶溶栓),4例经过保守治疗。13例患者出现呕吐鲜红色的血液或者咖啡色的液体,3例患者出现黑便症状。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2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康复护理
2.1生活护理 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应当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日常的治疗和护理应当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患者的住院生活,包括翻身、大小便等,都要安排在床上进行,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以利于坏死心肌的恢复。针对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嘱咐患者在每次呕血之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患者在休息期间,一定要保证病房的安静,减少亲属的探视,避免过多的谈话,以及涉及患者的谈话,避免患者的情绪激动。在饮食上,以低盐、低热量食物为主,恢复期间还要减少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防止食物中过多的维生素K影响抗凝效果。患者要禁食咖啡、烟酒、浓茶、过酸、过甜的食物,防止创面再次出血[1]。
2.2大小便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期间,往往会引起便秘,腹压的增加会使心脏的负担更重。因此患者应当多食用含粗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并且给患者使用缓泻剂。如果患者出现便秘,并且连续3d以上没有大便的情况,应当使用开塞露塞肛或者温盐水低压灌肠。因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或者心理紧张而导致的尿潴留,可以先进行诱导,如果不行再进行导尿。患者解黑便之后,不仅要及时更换污染的被褥和衣裤,还要做好肛周的皮肤护理,每次解黑便之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并且在涂抹皮肤保护剂,防止肛周皮肤损害的发生。
2.3吸氧 吸氧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绞痛,早期康复期,可以以中流量持续给氧72 h,然后以低流量间歇性给氧。吸氧时间最好在中午和晚上休息前,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在吸氧期间,应当保持鼻导管的畅通,更换1次/24 h。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导致的休克,可以加大氧流量4~6 L/min。
2.4严密观察病情 日常护理中,应当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呼吸和血压,并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紫绀症状,并且要做好人工起搏的准备。根据患者的情况,每30 min或1 h记录1次,重症记录要准确详细,如果患者出现呕血,应当在记录上标明。尤其要关注患者的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三大并发症的观察,并且及时处理[2]。
3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恢复期康复护理
3.1 戒烟 发生心肌梗塞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吸烟患者的人数是非吸烟者的2倍,因此患者在康复期间,应当戒烟,可以降低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活动锻炼 活动锻炼是心肌梗塞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冠脉病变进展、改善心脏血管的内皮功能、改善侧支循环、降低血栓的形成等,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概率。患者在出院一周内的活动量不应当过大,主要以自理活动为主。出院1w之后,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但是要以不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闷和气短为原则,主要以步行为主。出院8~12 w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例如骑自行车和散步等,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可以考虑进行比较轻松的工作,但是仍然要极力避免心理负担和精神紧张。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并且活动量和持续时间应当降低。
3.3心理指导 患者在康复期间大多都存在失望、悲观、焦虑和忧郁的心理,特别是焦虑和忧郁的心理较为多见,这些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恢复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对于一些患者,呕血可能会加重其对疾病的恐惧和悲观,因此需要重视其心理指导。心理指导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的情绪障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家庭随访过程中,应当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对于过度关注自己病情,从而产生较大压力的患者,应当帮助家庭护理人员加大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多安慰和陪伴患者,发挥家庭的支持功 能[3]。
4结论
对于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可能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消化道病史等有密切关系。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采用溶栓、抗凝和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以止血为主。因此,心肌梗塞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对于此类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关注患者的日常饮食,并且做好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莹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98-299.
康复护理计划范文3
【关键词】 放化疗后口腔溃疡;康复新液;麦冬合剂
【中国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24-01
口腔溃疡是放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统计,肿瘤患者大剂量化疗中有75%患者出现明显的口腔溃疡,放疗中有25%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其导致疼痛并影响正常的进食,从而造成营养缺乏、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者还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败血症。故口腔溃疡引起的感染是导致化疗中断乃至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康复新口服液含漱联合麦冬合剂口服治疗肿瘤病人放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3例病人全部为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均是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其中肺癌30例,恶性淋巴瘤9例,食管癌2例,肠癌17例,胃癌5例,均为放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并参照李秉琦[2]主编的《口腔黏膜病学》中关于口腔溃疡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分度标准诊断分度。将63例病人计算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人,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6~65岁,平均(45.1±2.8)岁;Ⅰ度溃疡9例,Ⅱ度溃疡13例,Ⅲ度溃疡10例。对照组31人,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21~72岁,平均(47.1±2.2)岁;;Ⅰ度溃疡10例,Ⅱ度溃疡12例,Ⅲ度溃疡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口腔溃疡程度比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放化疗治疗前均加强健康教育,每天常规生理盐水棉球护理口腔2次,观察口腔粘膜情况;溃疡发生后两组均采用麦冬合剂(麦冬、金银花、桔梗各取10 g,加70~80℃开水500ml冲泡),温服,4~5次/天。观察组局部采用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含漱。对照组局部用朵贝尔氏液含漱。两组口中含漱时间均为:每次用餐后30min和睡前漱口4次/d,20ml/次,停留3~5min/次以上,累时吐出,均以7d为1个疗程。
2.2 疗效判断标准 ①参照文献疗效标准拟定[3]。显效:用药3d后局部红肿减退,无疼痛症状,溃疡愈合。有效:用药l周后溃疡基本愈合,无疼痛症状。无效:超过l周仍有疼痛,溃疡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②治疗时间:发生口腔溃疡至溃疡有效愈合的时间。
2.3统计学处理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治疗时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3 结果 观察组康复新液含漱结合麦冬合剂口服治疗放化疗后口腔溃疡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时间比治疗组短。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比较
注:* t=5.37 P
4 护理
4.1 保持口腔清洁 放化疗治疗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3餐前后用软毛牙刷或棉签刷牙。行口腔护理的部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特别是对于已发生口腔溃疡及低血小板的患者,更应防止刺激黏膜及牙龈而引起出血。
4.2 口腔黏膜的护理 为防止口腔出血及口腔溃疡损伤处细菌播散对于口腔溃疡I、Ⅱ度患者要加强漱口,同时注意加强咽喉部的清洁。对于重度口腔溃疡患者,必要时需行溃疡表面细菌培养,并根据结果选择抗感染治疗。
4.3 环境与营养 病房每日用84消毒液拖地2次;血象下降时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患者之间减少接触,患者减少外出及探视,家属及患者出入应戴口罩,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给予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咀嚼、吞咽困难时,饮食宜清淡流质半流质,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3000ml以上。
5 讨论
康复新液是蜚蠊干燥虫体提取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蜚蠊主治疗瘀血、寒热,破积聚,通利血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含有wHF(多元醇类、表皮生长因子)、多种氨基酸、肽类、脂类、信息素、蛋白酶等多种活性物质,有抗菌、抗病毒、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4]及免疫调节等作用。麦冬合剂中的麦冬、金银花、桔梗三种药物具有滋阴补气,清热解毒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溃疡面愈合的功效[5]。两者内服与含漱相结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迅速修复损伤的皮肤或黏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6],达到标本兼治,充分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素丽 肿瘤患者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61-162
[2] 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0-76
[3]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试行标准[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209.
[4] 王 涛,纪庆 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J] 四川医学2010,31(1):88-89
康复护理计划范文4
【关键词】 PDCA循环系统;中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8-01
PDCA循环[1]系统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应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康复护理着重于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基本康复专业知识的导入,鼓励和帮助患者。减少其对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尽可能的使他们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一般的情况下,我科室在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太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科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病程3月~5年。
1.2诊断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CT或MRI结果阳性;②中风后病情平稳处于恢复期者;③年龄在38~75岁者;④住院患者;⑤知情同意者。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治疗者。
2 方法:
2.1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
2.2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法[3]。
2.3评定标准:分数无提高为无效,提高5-20分有效,大于20分显效[3]。
3 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
3.1制定计划阶段(P)
3.1.1在患者刚入院时,分析患者的病情,用Barthel指数评定自理能力,确定康复护理的计划目标。
3.1.2拟定康复护理计划,分别针对病人的良姿位的摆放、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计划。
3.1.3康复护理的形式,①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责任护士了解康复护理方面的新动态,新进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应该熟悉掌握,进行一对一式的康复护理。
3.2康复护理的实施(D)
3.2.1良姿位的摆放 上肢伸展位:包括肩、肘、腕、指关节的伸展。下肢屈曲位:髋和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以防止髋内外旋。
3.2.2进食:经常巡视病房,指导病人用餐。对于手和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级1-3级的患者鼓励用健手进食,Brunnstrom分级4-6级的患者鼓励用患手进食,提供的帮助有切割食物、固定碗和盘、创造进食环境、根据手功能状态适当改造餐具等,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技巧的灌输:如构音器官的运动、口鼻呼吸的分离、发声的练习等。
3.2.3洗澡:帮助患者学会单手操作拧毛巾和擦干后背部的水分。未避免滑到,可以在卫生间置放防滑垫。
3.2.4修饰:着重于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电动剃刀和吹风机的插头练习。3.2.5穿衣:开衫的穿脱技巧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套头衫脱的时候先用健手在领口后捻住然后一点一点往后拉,全部捻住后把头退出。
3.2.6大小便:包括进厕大小便、自我清洁、整理衣裤、冲洗或倾倒便盆。尽量未操作轮椅的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提供卫生间内保护性装置。
3.2.7床--椅转移:教会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轮椅与床或椅子的放置角度和位置。
3.2.8上下楼梯:为了练习上下楼梯的能力可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为了增强患腿的力量可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3.2.9行走: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和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患腿支撑训练、步行分解动作训练等。并告知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3.3效果评价检查阶段(C)
护士长每周对责任护士康复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询问,看是否熟练掌握,检查责任护士是不是在按照拟定的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后62例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其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3.4总结阶段(A)
护士长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对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问题,督促其进行再学习,并鼓励其多提问题,通过询问上级护士及查阅资料共同解决。对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与病人,病人家属、主管医生沟通,共同解决。
在一个月的运作中,每一轮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措施坚持下来,并进一步完善,把不足之处编成新问题进入下一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4结果
患者在接收PDCA循环系统在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一个月后,再次测量用Barthel指数来测量,48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大于20分,情绪得到了好转,增加了自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自理能力,更加的配合治疗和康复;9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在5-20分,为有效。5 例患者Barthel指数无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9%。
5讨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干预也是中风后遗症后期病人的一个治疗保证[4]。PDCA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优化工作结构,保证了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质量,达到了需要的康复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当然在对这6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患者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主要是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和大小便方面,而在行走、转移和上下楼梯方面大部分患者提高有限。这可能还是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的强度、患者的配合度、物理治疗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评估制定计划的阶段,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残存机能程度和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的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康复护理,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因此,把PDCA循环模式引入康复护理中,使康复护理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现代护理管理学【M】.第1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康复护理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尺桡骨干 双骨折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疗效观察
2007年1月至2009 年3月我科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66 例,并同时加强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 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66 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观察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4 例) 和对照组(32 例)。其中康复护理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2.6±5. 6) 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3例; 年龄(31.8±4.7) 岁。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康复护理组患者于术前、术后均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
1.2.1 术前护理
两组术前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双手活动是否正常,血运及感觉情况。术前采取患肢石膏托外固定可使患肢制动,此时要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避免石膏过紧、过松,观察皮肤受压部位,是否有石膏扭曲、变形及断裂现象。
1.2.2 术后护理
术后患肢必须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对照组患者主要在护士指导辅助下进行被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每天1 h。康复护理组则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主要进行患肢的主动活动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早期康复护理(术后1~2周内)。术后2 周内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 功能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运, 改善局部症状, 防止肌肉萎缩, 关节粘连。此期的护理首先是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变被动活动为主动锻炼,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 在复位固定麻醉消失后, 即鼓励患者以主动活动患肢肌肉为主, 在有利于局部固定的前提下, 活动某些关节,具体按下列步骤训练:患肢各手指运动和用力握拳及张手运动;患肢肩关节主动运动(开始阶段可在健手帮助下进行);患肢前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健肢前臂肌肉运动。每个动作保持10s重复练习,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禁止患肢前臂旋转运动,练习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和肿胀加重或以患者感觉轻度疲劳为宜,同时口服院内制剂骨伤胶囊Ⅰ号。而且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建立登记卡,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随时修改计划, 使患者能针对自身问题, 做到切实有效的功能锻炼。
(2)中期康复护理(术后3~4周)。术后3~4周, 此期骨折局部症状基本消退, 骨折端基本稳定, 骨痂开始生长。康复以主动活动为主, 锻炼肌肉的舒缩活动和关节活动。指导患者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具体按下列步骤训练: 患肢的腕、肘关节渐进增加活动范围的主动—辅助运动和主动运动;患侧前臂轻柔、缓慢的旋转运动,逐渐进展到患者各关节的用力性抗阻运动;增加患肢肘、腕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及器械辅助运动;患肢的抗阻运动。每个动作保持10s重复练习,每天3~4次,每次10~15min。注意骨折愈合早期或外固定去除后早期阶段禁止强制性被动运动,练习强度控制在不引起患肢疼痛及肿胀加重。同时口服院内制剂骨伤胶囊Ⅱ号及熏蒸治疗。
(3)后期康复护理(术后5~6周后)。术后5~6周后, 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外固定可去除, 此期应抓紧时机进行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和肢体的负重能力练习。口服院内制剂骨伤胶囊Ⅲ号,或用舒筋活血药剂熏洗患肢。做好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指导, 定期来院复诊。
2 结 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比较
康复护理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2±0.5)个月,优良率为91.2%,对照组所需时间为(6.8±0.3)个月,优良率为81.3%。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康复护理组2例发生感染,1例出现桡神经麻痹,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对照组发生感染、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延期愈合、不愈合各1例,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关节粘连、桡神经麻痹各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3%,与康复护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康复护理计划范文6
通讯作者:李红霞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及行之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及护理教育方式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早期康复知识的需求依次为:心理社会经济支持、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治疗方法、肢体活动、自理能力、效果评价、出院指导、时间、。98.81%的患者希望护患一对一的讲解示范,64.29%的患者希望病友的经验介绍,92.86%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指导。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远期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调查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脑卒中幸存者700万例,每年新发患者约为150万例,发病率为每年219/10万人。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1],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2],严重了影响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1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调查,针对知识需求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010年共收治脑卒中的患者共168例,其中男性为96例,女7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71.5岁。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28例,高中及以下学历130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或MRT确诊,符合我国脑血管诊断标准[3],同时也符合以下条件:(1)脑梗死发病1~21 d,脑出血后10~21 d,GSC>8分,生命体征平稳48 h,年龄42~78岁,有肢体功能障碍。(2)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患,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第二部分为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需求。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2)对疾病的相关认识,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预防保健知识等。(3)对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需求,如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治疗方法、肢体活动、自理能力、效果评价、出院指导、时间、等。(4)心理社会支持,如心理支持、经济支持。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参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具体方法:选用具有年资5年以上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统一培训,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根据早期、整体、综合康复的治疗原则,应用感觉、运动的训练,打破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方法为出发点,按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特点安排治疗和训练,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功能状态进行调整,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平均于病后4天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4周,1次/d,每次30 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效果评价在脑卒中康复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各评定1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肢体功能评定采取MAS评分[4],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有效问卷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情况见表1。
2.2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对策需求情况见表2。
表1 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 n(%)
表2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策需求 n(%)
2.3 由表1显示 100%的患者强烈需求疾病知识,82.14%~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指导、出院指导自理能力、肢体活动、目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88.1%的患者强烈需求心理支持,96.45%的患者强烈需求经济支持。从表2得出结论,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护患一对一的讲解示范及康复护理的处方,64.29%的患者希望病友的经验介绍,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后的咨询。
3 护理对策
3.1 评估患者知识需求,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 对病残者按护理程序进行恰当评估。根据患者的意识、肢体活动、自理能力、吞咽功能、心理状况、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评估病情,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为目标,有计划、目的、系统、科学的制定早期康复护理标准计划,鼓励和发挥患者的自律性、主动性,激发其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及护理转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治疗,使早期康复护理标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2 因人施教,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康复知识 资料中显示,住院期间的天数、文化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预防保健知识接受的差异。因此,针对文化层次低、家住农村的患者应采取集体讲座、康复训练示范,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疾病转归及康复训练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针对文化层次中等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可采取文字教育(宣传栏、功能锻炼的处方、手册)及口头相结合的方式。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申请向医院授课。
3.3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切实做好健康宣教 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实施康复护理的重要保证。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综合的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在了解患者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护理人员积极与专科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的方式方法,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知识需求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制订计划,掌握康复护理的原则。
3.4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调查资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98.81%的患者最受欢迎,最有效的健康知识获取方式依次为护患一对一讲解示范和早期康复护理的处方,其次病友的经验介绍、出院咨询科普宣传手册、电话回访、定期返院复查的告之,这一结论说明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先锋和最具影响力。因此必须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住院期间集体讲座脑卒中疾病的发展机制,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最佳时间的选择、一对一讲解并示范康复护理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Bobath,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Brunnstrom及Rood、运动学习再学习疗法、作业、语言和音乐治疗相结合的贯穿治疗。出院时根据评价结果与患者共同制定回归家庭后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出院后会采取发放科普宣传的手册、定期返院复查,电话的回访以及信函等方式关注患者的康复锻炼。
3.5 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一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加之患者往往年纪大,多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在此基础上,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这些并发病若不能及时处理,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亦影响患者日后肢体功能的康复。从表1显示有64.29%的患者强烈需求预防并发症的知识,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宣传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告之并发症的重要性,指导预防并发症所掌握的技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6 加强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调查资料显示64.29%的患者强烈需求脑卒中预防保健知识,应普及脑卒中预防保健宣传教育知识,及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及时发现卒中危险因素。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及早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定期去专科门诊随访。学习脑卒中的征象和急救知识。
3.7 重视心理社会支持因素,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信心 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5],脑卒中心理社会应激使患者产生的病态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会使瘫痪肢体的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减少[6],杨杰华等[7]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均不利于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恢复,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对ADL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应采取开导、鼓励、暗示、支持等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ADL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8]。
通过本文旨综述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情况调查,了接患者所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与家属的配合增强康复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有助于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89.
[2] 胡永善.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
[3]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7.
[5]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0,14(4):171.
[6] 李飞,古德祥,杨淑珍,等.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脑血流量的关系,中华理疗杂志,1998,,21(3):150-151.
[7] 杨杰华,冼晓琪,张盘德,等.焦虑-抑郁症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