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1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作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090-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4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危重症,临床发生率与病死率高,它主要是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骤然降低,并引发心肌急性缺血[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会有非常强烈的疼痛感、濒死感,症状缓解后,还会有强烈的焦虑感出现。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对患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都具有不良影响的疾病,会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讨如何积极有效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治疗康复,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2]。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2010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经心肌酶和心电图等检查后确诊,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与恶性病变者,且所有患者神智清醒正常,对本研究完全之情,自愿参与。按照随机分类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30例,分组后常规护理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9岁,平均(63.8±4.4)岁。早期康复护理组中男
17例,女13例,年龄49~75岁,平均(63.5±4.7)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以及男女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予以完全相同的监护与治疗方案,然后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例如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治疗予以辅助等。对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的方法内容如下:前3天,必须让患者严格的卧床,并对患者的饮食、更衣等日常事务予以辅助,帮助患者适当的进行卧床被动肢体活动,2次/d,每次活动时间10 min。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早期康复运动对其病情的益处,获得患者的配合。第4~5天,指导患者卧床进行上半身活动,做缓慢的深呼吸,2次/d,每次活动时间
3 min;每天可在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坐起3次,可坐着进食、洗漱、看书等,每次保持坐位20~30 min。第6~7天,患者可以自由坐起,并可以进行床边坐位活动,2次/d,每次10 min。第8~10天,患者可在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进行走动,但最好不要离床太远,2次/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次走动5~10 min。
第11~12天,患者可在室内进行自由活动,2次/d,每次20 min。
第13~14天,可在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让患者进行室外活动。
在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当中,必须对患者加以严密的监护,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必须要立即停止活动,或在以后的活动中降低活动强度:(1)心率达到或超过120次/min;(2)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上升30 mm Hg;(3)心电图S-T段抬高2 mm或压低1 mm以及严重心律失常;(4)患者自觉疲劳过度,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3]。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与护理过程当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例如心绞痛、尿潴留、心悸、头晕、胸闷等,统计发生率。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分组临床护理与观察后发现,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心绞痛等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13.33%,发作次数共计7次,不良症状发生率36.7%。常规护理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23.33%,发作次数共计12次,不良症状发生率56.67%。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 例(%)
组别 心绞痛 其他不良症状
早期康复护理组(n=30) 4(13.33) 11(36.67)
常规护理组(n=30) 7(23.33) 17(56.67)
字2值 4.52 4.48
P值
同时,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后发现,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轻。早期康复护理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5.2±2.8)分,常规护理组为(48.6±3.2)分,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
3 讨论
如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探讨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临床护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成为了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5]。
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这会使一些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6]。如果患者出现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就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致使患者体内血液的儿茶酚胺浓度增加,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提升,钙离子内流加大,使患者心脏受承受的负担加大,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最终出现室颤以及心脏破裂等危险出现[7]。如果患者在发病后,长时间的卧床,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活动量降低,就会使患者逐渐产生无力感以及抑郁、焦虑等情绪,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8]。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让患者尽早的开始运动锻炼,使患者尽早离床,减少患者可能会产生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使患者不会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轨,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与康复[9]。另一方面,早期的活动,还能够预防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例如四肢乏力、腹胀、尿潴留、便秘等[10]。
本文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巩固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患者心绞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高春红,胡晓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7):591-593.
[2]卜庆锋,刘杰,李法祥.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95-1496.
[3]张依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对医护满意度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4):466-468.
[4]李凤琴.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4(18):181-182.
[5]关鹤,杨旭,李敏,等.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9(23):12-13.
[6]孙文悦,孙云乔.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分级活动的康复护理探讨[J].吉林医学,2013,29(4):783-784.
[7]赵爱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219-220.
[8]刘艳丽.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42(2):307-308.
[9]李艳敏,牛敬雪.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2013,24(4):340-342.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2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折;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32-126-02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ZHANG Xiaoxiao ZHAN Huanle
Surgical Department, 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Methods Five hundred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appli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on the basis with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im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χ2 = 13.68, P<0.01)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such as urinary reten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constipation, pressure sores,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0.01) . 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Key words] Elderly;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Complications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髋部肌群退变,如受到轻微的外力、跌倒或下肢急速扭转时,易引起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需长期卧床静养,易导致便秘、腹胀、褥疮、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骨折后并发症,不利于骨折的治疗与恢复。因此如何通过加强预防和临床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1]。现对我院近年收治的5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和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髁及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干骨折及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常规护理组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龄60~95岁,平均(73.2±6.8)岁;开放性骨折118例,闭合性骨折122例。护理干预组260例,其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龄61~96岁,平均(74.8±7.2)岁。开放性骨折134例,闭合性骨折1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等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 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2)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 嘱患者每次进食后应漱口或饮水,以清洁口腔食物残渣;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定时协助患者拍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特别是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会清洁干燥,不憋尿,多饮水,嘱患者每天清洁会1~ 2次。(3)皮肤护理与压疮预防:对牵引手术后及高危压疮患者予以睡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对骨隆突部位予以50%红花乙醇涂擦并按摩,避免大小便对会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4)功能康复锻炼 对牵引手术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患者,第1天即可被动活动患肢足趾,第2天起即可自主活动患肢足趾或被动活动患侧踝关节;2d以后即可逐渐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同时抬高患肢15°~ 30°,使其处在功能位。待骨痂生成后或术后内固定坚固后加大关节活动,以促进患肢功能康复。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是指治疗中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不完全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偶尔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时常按照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并发症包括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13.68,P<0.01)。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肢体需要牵引,又多为平卧,不能翻身。由于卧床和受伤后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引起肺炎和肺不张[2]。骨科患者伤部肿胀,造成循环障碍,加之长期卧床,静脉回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动力和弹性的改变 ,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的栓塞。下肢骨折患者由于牵引和外固定,常无法自行翻身,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压迫,易发生褥疮。老年人因动静脉管硬化,肾滤过率下降而致肾功能减退,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神经功能老化,膀胱逼尿肌松弛,易引发尿潴留及尿路感染[3]。老年人胃肠运动减慢,胃肠液分泌减少,长期卧床、环境突然变化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可引起便秘[4]。
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死亡率[5,6]。罗俊霞等[7]研究发现,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闫云霞等[8]研究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全面科学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对重点问题反复讲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功能锻炼等,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9],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颖儿,崔秀梅.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J]. 现代护理,2005,11(6):461 -462.
[2] 门宏伟.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64 -165.
[3] 刘素莲,王凤芹. 老年下肢骨折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要点[J]. 山东医药,2007, 47 (26):135.
[4] 沈承红,殷葵. 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 河北医学,2007,13(8):996-998.
[5] 吴继云.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 职业与健康,2003,19(4): 158.
[6] 侯小琴.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6(26):130-131.
[7] 罗俊霞. 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221 -222.
[8] 闫云霞,郝晓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6,148.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3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人们对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有了新的认识,持越来越积极的态度。护士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中掌握脑卒中康复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康复技能,充分发挥护士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就会提高脑卒中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1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残疾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恢复,重新建立起患者的身心平衡,最大限度的恢复其生活的勇气,使他们以自信的心态重返社会。
2 脑卒中康复的最佳时间
脑卒中康复应早期进行的时间越早,神经功能恢复的越好。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主要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病后前3个月。但脑卒中半年后也不应该放弃,因为患者的功能恢复何时达到平台期,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认知障碍与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在临床上,有些患者1年后仍有神经功能的继续改善。病程在7~36d内介入功能训练即可得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早期功能训练的疗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对“早”的把握。很多人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功能训练越早越多越好,这种强化治疗意识导致运动过度,不符合功能恢复规律的超前活动,反而不利于功能的恢复。功能锻炼时间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有利时机。
3 脑卒中康复的分期
从康复的角度划分。脑卒中可分为三期,即卧床期(急性期、早期)、离床期、步行期。这三个时期的康复内容是不同的,卧床期以交换、保持良好肢置、进行被动运动、床上运动为主要内容。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作业疗法也应于此期开始。步行期主要是进行步行训练,这是运动功能训练中最重要的一项。
4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
现在临床上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法,都是以神经系统作为康复治疗的重点对象,将神经解剖学、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康复护理的方法始终贯穿整个康复过程。包括肢位良肢位置摆放、肢体功能康复、智能和语言的康复、物理疗法、针刺疗法、心理护理、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感染和压疮的预防。这些康复治疗护理方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广为应用,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治疗护理的主要方法。
5 脑卒中的训练方法
脑卒中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①脑卒中早期正确摆放良肢位置可以防止或对抗肢体痉挛,所以患者肢体功能位置的正确摆放、保护关节功能的重要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与交换也要同时进行,每隔2h变换1次,夜间可适当延长,但决不能超过3h。②卧床期的训练:双手握力、翻身、上肢被动训练,穿衣服先穿患肢,脱衣服先脱健肢,可用握力器、拉力器等辅助工具锻炼。③离床期的训练:床上坐起、床上移动,练习下床、上床,扶床边移动,训练的同时要做好保护,防止摔伤。逐步练习上、下轮椅。④步行期的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反复练习伸髋、屈膝、踝背屈。站立训练在患侧下肢负重下,健肢下肢作向前后的小幅度迈步,踝背屈,足跟着地。⑤训练并布置好室内环境,室内地面平坦不滑。患者近距离没有木制品、铁制品、玻璃器皿,以防摔倒碰伤。训练者或陪护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给予必要的扶持指导,消除患者害怕摔倒的心理,主动配合行走训练。在功能锻炼的同时,再配合适当的刺激,如按摩、针灸,都可以进一步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19-01
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是由于挤压伤、摔伤与交通事故等情况引发,会导致机体软组织受损、神经组织受损、血管损伤与关节脱位等情况[1],除了规范的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也对损伤恢复有重要的辅助关系。本文研究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析运用中医康复护理后的患者住院时长、绝对卧床时间、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情况,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从61岁至83岁,平均为(652±41)岁;损伤原因中,摔伤为8例,交通事故为15例,坠伤为10例,挤压伤为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从60岁至81岁,平均为(673±32)岁;损伤原因中,摔伤为9例,交通事故为13例,坠伤为7例,挤压伤为11例;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中医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情志护理患者因为伤后容易有行动不便与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同时会有生理上的不适感,因此会出现情绪焦躁、恐惧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机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问题。需要做好情志护理,多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引导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2],避免过度的关注损伤,要培养其爱好。同时要配合一定按摩来达到身心舒适感,减少烦躁压力感。
122饮食护理饮食上需要充分尊重疾病恢复所需与患者饮食喜好,提升患者配合度。由于患者会有显著的血气耗损,需要禁止生冷刺激饮食,同时在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时会产生气血瘀滞,需要保持饮食的清淡,尽可能的规避辛辣刺激油腻的重口味饮食。如果各身体状况逐步恢复,可以进行必要的滋补食物。
123康复护理在早期阶段,需要进行简单的床上活动训练,包括关节的伸屈、扩胸活动、仰卧状态的提臀等。通过让患者尽可能的自理来训练其自理能力,加速其更好的恢复。一般恢复好的患者,可以让其进行下床活动训练,做站立训练,时长控制在10min内,可以从站立逐步过渡到缓慢的拄拐行走,而后保证恢复能力逐步形成。
124其他对于不同的症状,可以运用中药外敷来改善。例如会有患处的红肿、疼痛与发热等情况,可以运用消肿止痛与疏通腠理的药包来湿敷,让受损的组织得到更好的修复。同时要控制湿敷的热度与湿度,保持舒适感,避免烫伤等。同时每间隔1至2h要辅助与祝福患者做一次更换,同时对受压的部位要做好按摩,避免长期受压引发的不适感与压疮,同时防控静脉血栓。
13评估观察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长、绝对卧床时间、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很满意率+基本满意率。疼痛程度可以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进行,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评分范围为0至10分,10分为剧痛,0分为无痛。
14统计学分析将护理所得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如表1所示,在住院时长、绝对卧床时间、疼痛程度上,观察组各项明显的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见表2,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5%,显著多于对照组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5
方法:将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康复组1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通过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判定疗效。
结果:各项评分指数在治疗前无组间显著差异,治疗后康复组各项评分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康复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95-02
急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运动功能损伤,日常生活能力低下,我院对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施早期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5.7岁;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就诊,经头部CT和MRI确诊为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初次发作,伴有一定的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排除意识障碍和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康复组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发病程度及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常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经系统病灶不再进展48h后行康复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护理、机体功能护理、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四项。
1.2.1 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营养、降压、改善循环、并发症防治等。
1.2.2 日常生活护理。①对个体制定针对性饮食、训练和休息计划,保持营养均衡健康,锻炼劳逸适中;②康给患者建立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采光柔和,床褥平整、干燥,物品放置方便患者行动;③指导患者自行起床、穿衣、进食,根据兴趣辅导其简单活动,如练字、绘画、织毛衣;④失语患者,运动性失语者,听说训练锻炼患者语言能力,指导患者发音和朗读,感觉性失语者,采用手势和表情与之交流,命名性失语者,采用图片或实物疗法,引导患者说出其名称;⑤吞咽困难者,进食时帮助吞咽,并辅以日常锻炼,用纱布轻轻持舌进行不同方位被动活动,反复10-12次,并按摩患者面肌和咬肌,指导患者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伸舌等运动。
1.2.3 机体功能护理。①卧床期,保持正确的摆放,配合适当的转换,辅以适当的关节活动和上下肢屈伸,根据个体活动能力采用Bobath法进行卧床运动;②能坐立时,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使患者独立完成起立;③能站立时,完成立位平衡和跪立训练;④能行走时,行减重步行和上下楼训练;⑤简单的作业训练和工具操作锻炼患者日常生活和思维能力。
1.2.4 心理护理。①起病初期:脑梗死发病突然,患者短时间难以接纳,易烦躁、抑郁、恐惧或是绝望,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此病病因和治疗措施,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其恐惧心理,鼓励其参与治疗。②治疗期:及时与患者沟通,掌握其身体、心理的变化,进行鼓励、劝解等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对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病例,暗示患者只要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就有康复的可能。③康复期:密切关注患者预后的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表现,实施心理评定、咨询和干预,从心理上给予安慰和宽解,鼓励患者语言、肢体、神经等功能锻炼,增强患者恢复的自信心。
1.2.5 并发症护理。①预防肺部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低下,肺部和呼吸道粘液较多,常有积痰,神智清醒患者鼓励其将痰用力咳出,并以双手扣拢叩击患者前胸,震动气道辅助痰液排出;昏迷患者及时吸痰,并使患者头部微侧,防止痰液坠积,阻塞呼吸道,吸痰管压力应控制得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②预防口腔、食道感染:每日引导或帮助患者清洁口腔,患者进餐后以生理盐水漱口。③预防泌尿感染: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每日以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膀胱,早、晚各一次,并及时更换倒流袋,用棉球粘取碘伏擦洗尿道口。④预防压疮:及时清洁患者皮肤,尤其是大小便失禁或脓性分泌物增多遗留的赃物,保持患者身体清洁,并对肢体做适量按摩,改善血液循环,防长期卧床产生皮肤压疮和肌肉萎缩。⑤预防便秘:患者胃肠功能低下,容易便秘,而便秘使颅内压升高、病情加重,引导患者健康饮食,按摩患者腹部,促进肠胃蠕动,训练患者床上排便,使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1.3 疗效评定。考察治疗前后三项指标,即: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评分标准,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显著进步46-90%、进步18-45%、无变化增加或减少不足18%、无变化增加18%以上;②运动功能评分[2]: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正常100分、轻度障碍96-99分、中度障碍85-95分、明显障碍50-84分、严重障碍少于50分;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2]: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极严重缺陷0-20分、严重缺陷25-45分、中度缺陷50-70分、轻度缺陷75-95分、正常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康复组1例呼吸道感染,对照组2例关节脱位、1例肌肉萎缩、2例呼吸道感染,其它如下。
2.1 神经功能。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有降低,康复组降低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运动功能。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2.3 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约半数遗留不同程度肢体伤残,90%发生不同程度神经缺损,日常生活艰难。
急性脑梗死致残的根本原因在于锥体束受损,使运动神经失去高级中枢控制,本组病例康复护理的主旨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改善其功能。文献报道康复护理患者生存欲望高,配合治疗,运动和神经[3]功能恢复显著。本研究显示,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思维能力,增加对生活的信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自主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卧床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95-02
脑卒中是医院常见的脑组织损伤疾病,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对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了加快其机体的康复,应尽早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笔者所在医院于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对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55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MRI检查及CT检查得到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60~88岁,平均(63.75±3.38)岁;病程1~4年,平均(1.20±0.42)年;脑梗死11例,脑出血17例。对照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60~88岁,平均(62.57±3.42)岁;病程0.8~5年,平均(1.18±0.53)年;脑梗死9例,脑出血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依据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分级标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主要包括弛缓期(Brunnstrom分级1~2期)与痉挛期(Brunnstrom分级3~5期),再根据康复评定结果进行针对性、规范化的康复训练[1]。(1)弛缓期:若为偏瘫侧肢体弛缓性麻痹者,则必须引导其正确卧床,掌握准确、有效的翻身方法,同时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坐位,从练习床坐开始,逐渐扩展到轮椅,再接着扩展到家庭内坐椅[2]。先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练习,以训练其静态平衡,之后再引导其进行动态平衡训练。若患者处于软瘫期且存在明显肌张力,则可以引导家属与患者共同进行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这样不仅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患者内心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增强疾病治疗的信心。但是必须注意不能强行步行,只有达到相应的站立位平衡条件时,方能进行步行练习,否则容易引发膝反张[3]。(2)痉挛期:引导患者进行椅坐位训练,再进行站位训练,可以通过椅背等作用进行站立训练,之后再进行站立平衡训练,以提高站立的平衡性,成功站立后可在室内进行步行训练,尽可能提高肢体的动态平衡,之后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训练强度,进行上下阶梯训练[4]。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如训练患者通过加粗柄的锅铲顺利炒菜;训练患者利用双手进行简易的家务劳动,包括擦桌子、准备碗筷、拖地等;训练患者通过患侧上臂顺利夹持瓶子,再通过健侧手将?J盖打开等[5]。若患者上肢仍然具备较好的抓握功能,则可进行手指训练,如系鞋带、打领带、扣钮扣、拿捏花生、拿放空盒子等。
对照组27例只给予常规治疗,未进行规范社区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并进行详细地记录。护理满意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43%、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性发生的疾病,俗称“中风”,其发病率高,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危害大等多种特点,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容忽视[5]。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应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以促进机体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分级标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再根据康复评定结果进行各项规范化的康复训练[6]。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深入到每一位患者的实际,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因此得到多位患者的高度认可。对于弛缓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其肢体能力恢复的基础,通过卧床、翻身、坐位等训练,提高患者的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为其日后的行走奠定基础[7]。对于痉挛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对其肌肉关节的训练,使其肌肉关节可以独立运动,同时有助于各关节之间协调性的提高,有助于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