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保健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保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保健管理

新生儿保健管理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及住院并发间擦疹及红臀的新生儿250例,男15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15.45±7.92)d,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5例,男74例,女51例;对照组125例,男76例,女49例。根据皮肤受损程度和累及范围,将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等级;轻度:局部红但表皮无破损;中度:表皮有点样破损;重度:表皮破损面积较大,并伴有渗血,两组病情分布情况见表1(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用局部护理,由护理人员为两组患儿按规范程序换药与护理[2],两组患儿局部换药和护理均选择在患儿大小便后,均用消毒棉签蘸温开水将残余药物及污物轻轻清洗干净,再用无菌柔软纱布吸干水分,保持用药局部干燥。治疗组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外涂,使药物均匀覆膜于创面上,厚度约1 mm,覆盖范围超过皮损10 mm,以保持创面湿润而不浸渍为度,1次/4 h。对照组使用氧化锌软膏外涂,方法同治疗组。分别在治疗第3、7、10天对两组的病情及平均疗程进行评价。

1.2.2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用药后病变完全消失;显效:皮肤损害消退60%;好转:皮肤损害消退20%~59%;无效:皮肤损害消退不足20%,或用药后病变不变及加重。痊愈和显效合并计算出总有效率。

1.2.3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受试者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均予以记录,并分析与治疗药物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在疗程第3、7、10天的疗效评价比较见表2。

2.2 两组平均疗程比较见表3。

2.3 不良反应观察,两组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表皮的角质层很薄,皮肤的屏障作用弱,当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后,易引起皮肤损伤,同时新生儿的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皮脂腺分泌旺盛,新陈代谢产物多,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糜烂、感染而导致皮肤损伤。新生儿已具有痛觉,间擦疹或红臀所产生的疼痛会导致新生儿的舒适程度降低,长期的疼痛刺激还会影响生长发育[3],以往的护理及治疗措施效果欠佳,使新生儿间擦疹和红臀成为新生儿护理的一个棘手问题。而本院通过MEBO治疗新生儿间擦疹和红臀能缩短疗程,且疗效显著。MEBO是烧伤创面外用药品,由十八道提取和加工工序精制而成,产品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效果优良的特点。MEBO的剂型为内嵌油滴式的框架结构,能使创面保持湿润而不浸渍,隔离创面,既不影响创面内代谢产物的排泄,又有效隔离外界环境对创面的损伤,使组织细胞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加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MEBO的熔点很低,液化后药膏紧贴创面,松弛立毛肌,解除创面毛细血管痉挛,并能将受损神经的非生理电荷变为生理电荷,消除受损神经的痛觉过敏状态,缓解疼痛。MEBO所含的β-谷甾醇、黄芩甙、小檗碱等成分,具有阻菌、抑菌、排菌和促进细菌发生变异与破坏细菌的生存条件,使细菌失去侵蚀活组织的能力及降低毒性等作用,且MEBO由药物基质的转化产生的自身能量形成“主动引流”,使坏死物质通过层层液化排出体外,明显减少细菌在创面的定居和繁殖,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MEBO也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能改善微循环,在加上MEBO的营养成分有糖及多糖、脂肪及脂肪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MEBO脂肪酸中的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占80%以上,而亚油酸是细胞必须的脂肪酸,是构成细胞生物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组织损伤后细胞修复的必需物质;其他营养成分则为组织损伤后细胞修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基质[4]。总之,用MEBO治疗和护理新生儿间擦疹和红臀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特点,并且新生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中也可以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汪丽蓉,梁丽丽.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杂志,2007,5(12):12-13.

[2] 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第一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7-38.

新生儿保健管理范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健康保障水平,使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

1、新生儿访视≥90%;

2、儿童健康管理率≥90%;

3、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对象:辖区内0-36个月所有居住儿童。

三、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身长、体重,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对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个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5、儿童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上。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访视建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儿童出生情况,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在婴儿出院后7天内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按时随访,定期指导。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时开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和满月后婴幼儿的8次随访服务。每次服务后填写相应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要实施专案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

五、组织实施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统筹安排,全面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通过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门诊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6个月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体弱儿的初筛、转诊和随访服务,按时统计上报有关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0-36年月儿童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婴幼儿保健手册

《婴幼儿保健手册》和保健服务卡是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儿童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重要凭据。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机构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2、设儿童保健室、诊断室。

3、有诊断桌椅、检查床、资料柜、儿科检查设备等。

新生儿保健管理范文3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健康教育; 网络管理; 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105-03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优生优育、减少残疾儿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又是一项社会群体性系统工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1]。此项工作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对一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从而使患儿在临床上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而体内代谢或者功能已有变化时就做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我国是从1981年开始提出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念,1994年立法推广;荆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完善网络管理,逐渐规范运行模式,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1 建立并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

1.1 组织管理

成立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为组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部门科室协调、组织督导检查、网络运行状况考评。成立了由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为组长、妇保科、产科、儿保科、检验科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技术小组,负责网络建立、制定健康教育技术规范和流程、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工作。

1.2 科室及部门的职责分工

妇保科负责对孕妇建立围产保健卡,实施孕期健康教育;产科负责住院待产孕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儿保科负责对新爸爸一对一健康教育;检验科负责新生儿标本采集和检测;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健康课堂的组织;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

1.3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模式图

见图1。

1.4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流程

妇保科为孕妇建立保健卡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信息发放听课证组织孕期健康课堂 产科在孕产妇入院时回收听课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听课证信息进行第一次效果评价孕产妇入院后,产科责任护士再次或重点一对一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发放宣传手册、产后爸爸课堂听课证健康教育中心每周组织一次爸爸课堂儿保科健康教育员每天下午组织爸爸座谈会,再次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目的、意义、具体的采血时间、采血方法知情同意、签字建立新生儿信息档案开具化验单发放高危儿迟缓检测通知单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化验单信息进行第二次效果评价检验科核对新生儿信息填写新生儿采血卡片,在新生儿出生后72h(充分哺乳后)再次核对新生儿信息并采足跟血,制做标本检测结果反馈家属可疑儿的追踪与确诊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追踪与确诊信息进行第三次效果评价确诊儿的治疗与随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治疗与随访信息进行第四次效果评价。

1.5 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健康教育采取网络、电视、报纸、挂图、义诊咨询等。院内健康教育采取电视片播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授课及一对一宣传等措施。

2 建立并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

妇保科: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率、听课率;产科:听课证回收率,病房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爸爸课堂听课证发放率;健康教育中心:爸爸课堂听课率;儿保科:知情同意书签字率,高危儿延缓检测通知单发放率。

2.2 评价内容

听课证信息评价;化验单信息评价;追踪与确诊信息和满意度评价;确诊病例治疗效果评价。

2.3 评价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办主任每天上午9点之前病区巡查,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工作情况,并记录;对每次课堂进行听课人数统计;每月对产妇和/或家属进行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及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并对各相关科室评价指标进行汇总、通报,纳入医疗保健质量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的统计均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第一次效果评价: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率、听课率分析

2004年至2008年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数、听课率分布均呈上升趋势,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92.44,P

3.2 第二次效果评价:分娩前后产科、健康教育中心、儿保科立体结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5年来,孕妇入院分娩数由于健康教育的带动,呈明显上升态势,新生儿疾病筛查从2004年的55.80%上升到2008年的98.88%。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24.92,P

3.3 第三次效果评价: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追踪与确诊信息分析

2004年至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阴性结果反馈与可疑结果追踪与确诊病例的满意度调查也呈上升态势,且阴性结果家属满意度调查反馈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3。

4 讨论

4.1 健康教育是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先导

目前社会上许多家长还不了解遗传代谢病疾病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我院2004年启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后,通过逐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社区健康教育采取网络、电视、报纸、挂图、义诊咨询等,院内健康教育采取电视片播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授课及一对一宣传等;使孕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和意义,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才能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使新生儿疾病筛查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4.2 实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基础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的建立使各部门各科室之间职责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明确、且相互合作[3]。如产前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概念,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的危害,重点对象是准妈妈;产时因产妇阵痛,丈夫对产妇及孩子的担忧,宣传效果差,这一环节可跳过;产后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和意义,采血的时间、方法,重点对象是初为人父的爸爸及其他直系亲属;检验科在采集标本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只有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配合协调,形成网络合力,才能赢得服务对象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3 建立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是保证筛查率的关键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执法工作,是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是每一位新生儿应享有的权利,如果不能保证高的筛查率,就存在漏筛可能,必须严格把握每一个工作环节,才能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持续进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建立后,必须要有评价与考核,以指标衡量工作质量,从而保证高的筛查率,防止漏筛,有效地避免了因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致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4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的价值

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建立、运转、评价,尤其是对责任科室与责任人一次、再次或重点一对一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座谈会、知情同意与签字、建立新生儿信息档案,采足跟血、检测和结果反馈、确诊儿的治疗与随访中各个环节的评价,是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流程能够正常运转的保证。第一次评价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情况,进行听课率分析表明:5年来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数、听课率分布均呈上升趋势,也带动了围产保健门诊及产科临床业务。分娩前后产科、健康教育中心、儿保科立体结构健康教育效果的第二次评价,是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从2004年的55.80%上升到2008年的98.88%的有力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阴性结果反馈与可疑结果追踪与确诊的第三次评价,满意度的上升又促进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医院的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使两个效益得到了明显增长。

本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评价措施及指标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龙.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模式及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35.

[2] 桓中雪,谢明月. 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J]. 中国保健,2008,15(增刊):626-627.

新生儿保健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 信息管理 网络 条码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59-0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集组织管理、实验技术、临床诊断和公众教育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基层采血点、信息中心、实验室、诊疗医生、家长5个部分,筛查流程需要5个部分密切配合,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又需要强有力的规范化管理[1]。娄底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于2005年5月1日启动,设立以娄底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筛查实验室为中心,全市138家设有产科的医疗保健单位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筛查管理网络。随着新生儿筛查事业的不断发展,筛查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娄底市新生儿筛查的数量每年在6万多例,且筛查单位由县级设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扩大到乡镇卫生院,然而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系统管理方面尤其是信息管理明显滞后。筛查中心如果采取传统的方法,需要将每例筛查报告通过挂号信的方式邮局寄送给各筛查单位,这种方式的工作量繁琐,而且花费很大。实际工作中,市筛查中心只能靠挂号信寄送阳性报告,正常结果不发报告。以20天为限,如果没有收到通知者视为正常,这也是国内各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较为通用的方法[2]。正常结果无报告的情况容易使受检者不满意,且受各种条件限制可能出现信件到达时间长、甚至遗失等情况,容易贻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另外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传统的方式都是靠手工的方式进行记录、统计、存档,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工作量比较大,另外人工的操作方式出错的概率也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信息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我们筛查中心2011年开始采用了杭州博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网络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以印刷有条码的血卡作为标本和信息载体从而进行有序管理,保证娄底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传达和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 系统应用

1.1 系统构成

该套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上,以服务器作为信息的存储和处理交互中心,实现基层采血点、信息中心、实验室、诊疗医生的数据实时交互和对家长的信息反馈。同时为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在服务器接入网络之前增加硬件防火墙实施保护。系统网络结构见图1。

1.2 系统管理

根据地区行政及递送关系设置地区医院,采用三级管理的方式;通过系统中人员角色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权限,例如普通采血医院角色、县级妇幼保健院角色(二级管理机构)、信息中心角色、实验室人员角色、诊断医生角色。另外统一角色中还分设有高级管理员、普通管理员、一般职员的权限。从而实现各司其职,同时又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对操作的溯源性。

1.3 系统使用

根据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过程管理,系统涵盖初筛、复筛、确诊检查、治疗、报告打印、数据统计等多方面内容,并且以条形码作为数据交互的载体,贯穿整个筛查流程。

2 系统使用效果评价

2.1 资料管理信息化

通过网络将资料汇总到服务器数据库中,实现了资料共享, 由此改变了多处工作环节中的手工操作, 比如各级单位的手工填写筛查信息卡, 输入每张卡片电脑存档, 手工填写每个筛查者的检测报告, 手工制作统计报表, 手工记录新筛复查者的相关资料等内容。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采血点与实验室对筛查结果同步,及时的将筛查结果反馈下来,大幅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条码的使用

以条形码作为信息载体,关联检验标本和对应的新生儿信息及其检验项目,对这些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关键点作了全程记录和监控[3]。流程中的实验安排、结果上传、报告、各种统计报表以及家长查询使用都是从数据库中调取原始的信息资料,这种方式不但减轻各岗位相关人员再次手工登记资料, 核对标本的劳动强度[4],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 杜绝人为差错。使资料的信息管理优势更加突出。

2.3 人性化的服务

针对异常的样本,系统中有一个提醒项目,提醒各级采血机构需要召回的人数,及相关人员的详细信息及检测异常结果。且召回的样本信心及结果与原样本信息关联形成全面的信息系统,方便调阅相关资料。结果查询系统提供模糊查询和任意组合查询,方便导成Excel格式的报表。向家长提供网上查询功能,家长通过唯一的条码和婴儿的出生日期进行查询,防止婴儿信息的泄露。

2.3 跟踪治疗

全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完整精确地记录新生儿基本资料、筛查结果、治疗计划、鉴别诊断、预后评估等病历数据资料,从而为卫生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提供了原始客观的病历资料,对提高新生儿筛查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作用[5]。

2.4 降低操作成本

对于筛查阴性结果,家长自助查询的应用使医院不必再打印报告并且邮寄到下面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打印费用和邮资。由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人员的安排就有了宽松的调整,节省了人力资源。三联条码血卡的使用可以减少大量的存储空间,在冰箱的使用数量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节余。

综上所诉,该套系统建立了一个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将分支点建设到了最初级的分娩医院,实现新生儿系列筛查全覆盖,直接提高了娄底市新生儿筛查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筛查结果反馈效率,强化了病例追访治疗,完善了数据资料的管理和质量监督评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方便快获取健康信息的要求,提高了全市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完善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文斌. B/S结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33):4650-4653.

[2]黄烁丹, 宋春雪 et al. 广东省梅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信息管理网站的开发与应用[J]. 广东医学, 2009, 9(30):1217-1218.

[3]朱文斌, 林枫 et al. 标本条码化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前标本的时限管理[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586-587.

新生儿保健管理范文5

【摘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很大比例。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当地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了新生儿死亡原因,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资料来源及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子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7~2009年万安县人民医院、万安县中医院报告数据;以现住址为万安县、终审日期为2007~2009年作为统计分析;死因分类是根据国家ICD-10[2]死因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结果:2007~2009年共登记报告万安县新生儿死亡72例,占婴儿死亡人数的81.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死亡原因居前三位的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围产期的其他情况;死亡年龄在1~7天内的占绝大多数,4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6.7%。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加强围产期监测,预防宫内窘迫,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预防保健 2007年起国家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来院就诊的、不论其是否因疾病死亡的病例均要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为了解万安县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根据《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2007~2009年上报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死亡病例数据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7~2009年本系统共收到报告现住址为万安县的新生儿死亡病例72例,我们将全部上报数据纳入统计和分析。

1.2统计分析:所有资料采用EXCEL 2000软件及《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自带的统计进行分析。

2结果

2.12007~2009年通过本系统共报告万安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105例,婴儿死亡88例,新生儿死亡72例,新生儿死亡人数占婴儿死亡人数的81.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

2.2性别构成:这7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男、女之比为1.4:1。

2.3死因构成: 7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死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情况。这3种死因构成明显高于其他死因,分别为23例、21例、14例,分别占全部死因的31.9%,29.2%,19.4%;三者共占全部死因的80.5%。其他死因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性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新生儿肺炎,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其他心脏病,见表1。

3讨论

3.1本次分析中,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很有必要。

3.2从上面的分析得出,万安县新生儿死因顺位依次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情况,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性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新生儿肺炎,意外的机械性窒息,其他心脏病。前3种死因占全部死因的绝大部分,占80.5%。因此如何预防早产儿的发生,预防产期新生儿产伤至关重要。

3.3本次分析中,早产儿、未成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早产儿、未成熟儿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在妊娠的最初12周,某些分子会影响到胎盘的生长,进而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极低体重儿由于较多器官在组织学上和生理上的成熟不足等因素,就可能导致出生后的死亡。

3.4在分娩过程中,枕位异常、产程停滞、宫缩乏力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产程的延长致胎儿受压过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同时要经受由宫缩引起的子宫、脐带受压致血流减少,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3.5 出生缺陷在本次分析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先天性无肛、十二指肠闭锁各1例。分析其产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3.5.1遗传因素:这种缺陷在上代或家族中有相同患者或父母某方带有异常基因。

3.5.2环境因素:孕妇长期接触电脑、过强紫外线等放射线的辐射,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

3.5.3现在很多35岁以后的孕妇生第二胎,研究表明, 35岁以后生子,出生缺陷儿的概率明显上升。过晚婚育会造成、卵子质量下降,甚至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很容易生出缺陷儿。

3.5.4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在出生缺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6 本次分析中有4例因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死亡病例。其主要与宫内或产时暂时缺氧有关。由于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故羊水吸入呼吸道。

3.7 通过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有2例因新生儿肺炎、1例支气管肺炎死亡的病例。新生儿肺部感染可发生在产前、分娩时及产后。所以医院应加强新生儿监护和护理,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新生儿肺部感染疾病的发生。

3.8综上所述,要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我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8.1加强产前宣教工作,做好孕产妇的分级管理,降低孕期并发症,防止早产,从而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改善保养监护条件,加强低体重儿的生后管理,这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3.8.2加强围产期保健系统,尤其加强产前孕期保健,定期体检,常规B超检查,以纠正不良胎位和不良因素;对孕妇加强宣教,加强其自我监测,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宫内窘迫。

3.8.3为防止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应设置孕前预防、孕期检查、产后及产时干预等“三道防线”拦截出生缺陷。因此婚前要主动进行身体检查,掌握最佳的婚育年龄。在孕期做好各种优生筛查。防止大气污染,孕妇避免与有毒作业接触,在孕初3个月内防止病毒感染,注意孕期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平衡,以降低发病率。要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对出生缺陷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

3.8.4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对预防产伤和新生儿窒息至关重要。加强围产期监护工作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建立母子统一管理的围产医学系统,作好胎儿和新生儿的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以期获得优质后代。

3.8.5建立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的急救通道,建立三级基层保健网。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医生的技术培训。

3.8.6 加强新生儿室环境管理,预防和控制新生儿感染。

参考文献

新生儿保健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产前筛查;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合并管理

目前,为了降低新生儿出生时存在缺陷的概率,对其进行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就显得尤为必要了[1]。据相关的统计治疗显示,我国2008年新生儿的疾病筛查率达到35%左右,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仍处于推广阶段。传统的三项筛查服务通常是在小儿不同的发育阶段来进行的,这就很容易出现由于筛查时机的延误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了提高人口的出生素质,就必须对其进行早发现、早诊治,以此来降低人口出生时的先天性缺陷[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所出生的670例新生儿行疾病筛查;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出生的385例新生儿行听力筛查;2010年—2012年产前筛查665例。

1.2 方法

(1)组织管理: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成立了疾病疾病筛查中心,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为产前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这三项,其中包含了统一上述三项筛查网络、质量管理、制定规范、耗材、宣传、培训以及诊疗与保偿制度的落实情况,将上述项目列入到妇幼保健的考评工作中。

(2)筛查指标以及疾病:在对新生儿疾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筛查疾病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其筛查指标主要为促甲状腺激素以及苯丙氨酸。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主要是筛查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在产妇怀孕15—20周后对其进行产前筛查,筛查的主要疾病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以及唐氏综合症(DS),其筛查指标主要为游离β-hCC和AFP。产前诊断采用脐静脉穿刺、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超声胎儿系统检查等方式来取得围生儿的脐血以及羊水,然后对其进行染色体培养分析(送上级医院检查)。

(3)诊断与随访: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 在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技术必须符合卫生部出台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必须符合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 并获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

(4)宣传:妇产科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将三项筛查的相关知识加入到新婚夫妇优生优育教育、母婴保健知识培训的相关工作中来,将其制成统一光盘、宣传画、宣传册,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三项筛查的相关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在此过程中还必须对三项筛查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使孕妇及其家人充分认识到筛查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2 结果

我院分别于2010、2010、2011年,开展了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率以及疾病筛查率达到了100%,患儿的干预率也达到了100%,干预良好率分别为83.80%和99.60%,本院所有新生儿的产前筛查率达到了44.6%,其确诊率高达77.6%。

3 讨论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种针对围生儿在不同发育时期所采取的预防新生儿在出生后存在生理缺陷的相关措施,它也是贯彻落实我国《母婴保健法》中相关内容的具体操作技术之一[3]。在实际的筛查工作中,由于这三项筛查的工作流程、绝大部分工作人员、运作网络、筛查管理机构基本相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三项筛查工作的同步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成立相应的疾病筛查中心,来对各项筛查工作进行全权负责,并与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定期宣传以及培训的相关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筛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筛查的工作效率,这也是同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生儿进行三相筛查同步管理,不仅可以节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而且还有利于新生儿出生质量的管理,确保筛查过程中的阳性患儿能够快速得到鉴别诊断,由此可见,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及时干预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在临床中可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光,张莉,孙文芝,宋奉侠,储穆庭,杨晓军,郝明革,柳爱华,张丽.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及诊断对于其它染色体异常检出的意义[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