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1

关键词:讲授案例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3-03

讲授案例法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教程和案例两个部分,使系统掌握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1]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如何引导学生将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3]为此,我们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9年临床专业1-2班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55人为讲授案例法组,2班55人为传统讲授法对照组。

2.方法。①讲授案例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法组主要在高职、高专合堂大班制进行,首先,两节课时间前2/3(约70分钟)系统讲授病理学理论知识,然后利用两节课后1/3的时间(约30分钟),分析与理论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病例,即课堂病例插入式教学,所选病例为学生践习时录像病例,教师进行整理、剪辑,做到简明扼要、客观真实、层次清楚,病例内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不超出学生所学知识范围。多媒体呈现病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讨论过程由班干部主持、评价,教师巡回旁听,并做最后点评。②传统讲授教学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录像等方式进行理论课讲授,学生被动听讲,以教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考试,形成系统、稳定、扎实的理论式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3.评价方法。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试卷按统一标准答案,由教研室集体改卷,然后输入教务处教学考务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PEMS3.1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习期间综合素质评定,调查讲授案例教学法组与对照组见习期间基本情况,逐一评定医生基本素质构成:知识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和态度素质。[3]知识素质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临床实践中试图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做出有根据的、正确的临床决定,态度素质评定包括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医患关系等方面。[3]职业道德由所在见习科室主任打分,以上由见习生所在医院医务科组织代教老师组织负责调查,盖章后寄回学校实践部统一整理分析。

二、结果

2009年临床专业1-2班病理学期末考试单项试题成绩比较,讲授案例教学法组病理期末考试案例分析成绩优于传统讲授法组,而基础知识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法期末考试单项试题成绩比较(x±S)

通过调查见习期间医学生基本素质:知识、能力及态度素质,发现讲授案例教学法组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优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组,而知识掌握和态度素质两者无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法实习期间医生综合素质评定比较

注: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0.05如表3所示,讲授案例法与传统讲授法比较,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相互协作能力的自我感觉均有所提高。

表3 两组教学法互相协作、沟通能力的比较

三、讨论

1.讲授案例法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全面系统讲授,有利于学生全面、牢固掌握病理学知识,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讲授案例教学法使期末病例分析成绩、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相互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讲述案例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转移,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马上进行案例分析与应用,可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以实现“无缝对接”,防止知识与应用脱节,通过案例分析强调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讲授的知识,而是重点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即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能力,这也是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的根本所在。

2.讲授案例法利于提高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讲授案例法不但能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由于讲授案例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上学生的被动地位,如积极思考、应邀发言、主动讨论,所以使学生学会了沟通合作,经过小组、大组、班级之间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相互合作,增强了说服别人及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讲授案例法没有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讲授案例法组与传统讲授法组,在考试试题单选、名词、简答题,其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可能是两组教学法均采用讲授为前提,尽管讲授案例法讲授时间稍短于传统讲授法组(约30分钟),但由于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及时复习、巩固与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所以并没有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说明在讲授案例法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不会影响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因此,讲授案例法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又保留了传统讲授法的优势,受到学生普遍认可。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并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综合运用,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让理论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得到共同升华。

总之,讲授案例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得以实现,可提高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易激扬.讲授—案例结合教学法探索[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1,(4):99-102.

[2]Noblitt L,etal.A Comparison of Case Study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m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J].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10,39(5):26-32.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2

关键词: “材料力学性能”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从课程的历史来看,材料力学性能原是金属材料专业继金属学、固态相变之后的专业课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中,无机材料的力学性能仅是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一章的内容;在高分子材料专业中,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则分散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有关章节中,内容相对较少。可见,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成绩考核方面对我院教学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需要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具备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时,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突破口,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地改革。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应从材料力学性能概念出发,遵循材料力学性能的定义,按照材料的承载方式和环境因素,将课程内容分为静载荷拉伸力学性能、其他载荷下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变动载荷下的力学性能、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摩擦与磨损性能、纳米材料的力学性等内容。与此同时,优化教学的内容,不再将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单列成章,而是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主线,将三大材料有机地融合到每一章中,并将各类材料的共性与特性进行总结与归纳。另外,打通与前期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联系,并注重建立与同期或后期学习课程间的联系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为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合理地选用、设计、改造和开发新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日益广泛。新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标准不断颁布,已有材料的国内标准需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不断修改。新型结构材料应用日新月异,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材料力学性能的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一致。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依据工程实际应用,将这部分内容增加进去,以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2.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内容的丰富和手段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在传统材料性能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知识延伸和拓展,结合原教学内容适时把前沿和热点方面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材料的发展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量子点、单晶、人工超晶格、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1],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特点进行取舍,向学生展现材料力学性能的丰富内容。在进行知识延拓时,教师应采用“宜简不宜繁,宜短不宜长,宜定性不宜定量”的具体作法,在操作中,特别注意不能喧宾夺主,这样操作有利于新旧内容之间的联系、区别和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巩固和应用[2]。

2.2以科研促教学。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挑战杯”大学生科技活动。通过具体的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查资料、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实验。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作指导,构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而不是单一的人―机交流;改变角色定位,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知识。此外,还应辩证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理论的精华,合理地运用传统教学思想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知、行合一”等思想[3]。

2.4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到目前为止,材料力学性能的高水平成果和研究热点,绝大多数发表在外文特别是英文期刊上,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材料性能方面扩展视野,就需要适当运用英语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为其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奠定良好的基础。大三、大四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专业英语的水平却不高,我们在材料力学性能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出一些章节题目或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使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逐步积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水平,这为学生查阅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依据前面的分组,要求学生对英文文献进行翻译,对国际学术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考试模式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为了把考试真正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途径之一,教师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方法、命题形式、课程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4]。

由于考试内容、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考核成绩评定的方法也应该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方法较为单一,期末考试几乎决定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每到学期末,学生的压力最大,而对平时的学习重视不够。多数情况下,学生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课程内容的总结与提高。因此,教师应变单纯的终结性考核评定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评定相结合,变单纯的学业成绩考核评定为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评定。由单一的考核成绩变为综合素质成绩,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对平时学习的考查,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例如将课程的期末总成绩按四项要求评定,即考勤及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及回答问题)占10%,阶段测验占10%,实验课出勤、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占20%,期末考试占60%。这种评定方法,能使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有相当分量,弱化学生对一次考试的依赖,减缓学生对期末考试的压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创造性学习。

只有教师通过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利用具有科学性、富于开拓性和创新意识的考试题型,科学合理地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启迪和触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潜质,进一步起到推进“考试和学习互动”的作用,推进教学理念、方法和学习模式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莉,张明波,张旭,李伟.《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创新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217.

[2]冼双新,范斌,岑素艳.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J].考试周刊,2007,41:36-37.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3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可以概括为“百分制+等级+特长+评语”

一、百分制

是指对语、数、英等原有考试科目的评定,仍实行百分制。过去应试教育的偏差不是考试记分的本身,而是在考试的目的。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明确:考试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分数仅仅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教师教学得失,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考试以后,不排教师名次,不排学生名次,只要求教师做好分析试卷,找出薄弱环节,并认真讲评试卷,为学生补上缺漏的知识。在考试命题上,注意测试的评价目标层次与教学大纲要求层次相一致,力求体现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的内容上作到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编排合理。

二、等级评定

把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为五项素质,对每项分别给予优、良、中三个等级。其中,第一项为思想道德素质;第二项为科学文化素质;第三项为心理素质;第四项为身体素质;第五项为劳动素质。每项素质包括5至6个子项目。评定操作方法:每月对照五项素质要求中的各个子项目,对照学生行为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的步骤分别为自评、集体评、任课教师评、班主任评、家长评五个方面相结合。经逐层评定得出每个子目的等级。每项素质中有四个以上子项目达到“优秀”就可以定为“优等”。五项都评为优等就是“五星级红花少年”,依次类推为“四星级、三星级”红花少年。

等级的使用:五项素质都达到“优等”的五星级红花少年,全校列榜并发奖状;四星级的红花少年广播表扬;三星级的红花少年班级板报表扬。学期末的“三好学生”要在五星级红花少年中选拨。等级评定方法,克服了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使学生可以在若干方面争得优秀、良好。既发展个性特点,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批评、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便于形成集体的正确舆论和关心他人,团结互相的好风气。

三、 对学生个人特长的认定

学校每学期都要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设计许多表现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并且把这些活动同“跨世纪雏鹰行动”相结合。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设立一定数目的“雏鹰奖章”,如体育节活动,我们就设“体育章”“艺术章”;学习竞赛活动就设“学习章”,生活自理比赛就设“自理章”。活动结束后评比、总结、奖励。学期终结时,“五星级红花少年”活动和“雏鹰争章”活动评出的特长生,结合校内外综合表现,评出“三好学生”及“单项积极分子”。如绿化、劳动、值日、体育、图书管理等多项活动的积极学生,都作为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奖励。每学期的奖励面达到80%以上。

我们对上级组织的各项比赛十分重视,因为组织参赛的过程就是在培养人才。如大合唱、花会演出、朗诵、运动会、绘画等比赛,都是培养特长生的好机会。几年来,各级组织举行的比赛,我校都能获得不同等次的奖项。

对一个成绩好,但少言寡语的学生,老师的评语是:你的作业一向是那么整齐准确,学习成绩让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你的大眼睛告诉老师,你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吗?

这样的评语既写出了学生的特点,又亲切易接受,还使学生受鼓舞。

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能客观地分析自己;使教师、家长能正确评价学生,从而有利于教育观的转变,有利于家长从只求高分不管能力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以上综合评价学生的制度,经过两年的实施,效果良好,成绩明显。

第一,在实施中提高了教师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克服了过去单一的用学习成绩评定学生好坏的弊端。大家观念的转变带来可喜的局面。每天下午有一节文化科技专业队训练时间,语、数教师不会以成绩差,为“关卡”而不放行,就是遇到要辅导补课的学生,也会调整时间,使训练、学习两不误。家长对学校各项活动也很支持。放学后,有的家长陪伴子女练跳高、打兵兵球;运动会家长从头至尾陪子女比赛;有的家长主动要求子女参加专业训练而且配合学校抓好训练质量。

第二,使学生认识自己,发展个性,显示才能,涌现出许多有个人特长的学生。以07学年下学期为例,学校“五星级红花少年”“体育之星”“劳动服务之星”“种植积极分子”多达1834人次,平均每人获得两项之多。另外,还有班一级的奖励,大大增强了学生争先进,争星级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六年级(2)班的姚某某同学纪律差,爱讲粗话,多次教育都不改。经过五项素质评比,在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又加上大家评议,使其认识到危害性,产生了改正缺点的决心,言行有了很大转变。张同学脾气急躁,爱打人,上课讲话影响别人,是素质评比,集体的评议使他对自身的缺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转变,还参加了学校田径队,训练认真能吃苦。学生集体自律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增强了,校园文明行为多了,打架骂人少了,自觉做好事的人多了,违反纪律的人少了,校风校貌改变了。

第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个人的单项特长会促进全面发展。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推动了全面工作。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的实践,促进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人生观。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探索学生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一批青年教师在成长

四、 借鉴经验,结合实际,继续探索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不仅是改变评价的方法,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素质教育是改革的理论基础。在提高全体教师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借用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会容易得多。

第一,对语、数两科实行分项考核。

语文科分为:拼音、字词句、阅读、作业、朗读、说话、听记。

数学科分为口算、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操作。考试的方法为分项复习,边复习边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合格。如果自己不满意,经过努力还可以重考。目的是使大批学生进入“成功者“的行列。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4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改革考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08-02

《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即主要研究卖方的产品和劳务如何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全过程;采用产品研究法、机构研究法、职能研究法、决策研究法、数学研究法和社会研究法等各种方法来解释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系统阐述现代营销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企业实践与市场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为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必须对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试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的方式、方法研究发现,传统的考试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多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出改革,而检验学生学习到知识的最终手段是课程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方法改革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出卷,闭卷考核,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构成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也就是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问题,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给定学生成绩。因为考试成绩跟保研、就业、评优有着极大关联,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不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2.考试内容片面,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这情情形,诱发了学生考前找老师划定好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等不良现象,或是学生通过各种关系从往届学生那里找来以前的试卷,学生只要提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过关。

二、探索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课程考试方式如果单纯用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看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单复述,学生的实力在考试中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以前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已经远远不适于目前课程考试的需要。

1.改革考试形式。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在期末以开卷形式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境中的实际营销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书,查阅资料,但不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

2.考试内容,成绩评定。命题时侧重试题对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思路、拓宽知识,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求知识的智育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考试成绩构成为期末的市场营销大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主要由两次大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两次大作业为:做一次市场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做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英文资料的幻灯片。

三、总结

经过这次考改革的探索,以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成绩的考核形式,非常适合《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以前以闭卷考试为主时,虽然也有案例分析题,但是由于所占比例有限,并不能反映同学们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原理的情况;而通过这次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原来由于闭卷考试时间的关系,联系八条市场营销原理就能得满分,而这次要求至少联系二十条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并且可以正确阐述、表达清楚。这次考试中有的同学甚至联系出了四五十条市场营销学原理,由此来看,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市场调查,同学们对市场调查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实践。从市场调查报告看出,同学们能够积极认真地对待这次市场调查。大部分同学采用了市场调查问卷的形式并辅之以其他的市场调查形式,有的同学以面谈为主,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形式,他们都有足够的调查量,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营销策略。通过亲自进行市场调查获得了很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所以这次市场调查是成功的。通过制作英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幻灯片,同学们了解了相关的英文市场营销学习网站,学习到了前沿的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方面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用英文完成作业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反而因为能够看到更多课本上看不到的资料而对英文写作更加感兴趣。每个同学都制作出了满意的幻灯片。

总之,这次考试改革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同学们对平时作业的重视,锻炼了同学们的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最后一次大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也比以前的仅只一次闭卷考试更能反映出同学们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如何真正将市场营销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培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20-22.

[2]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势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1):67-70.

[3]李宇,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3):60-62.

[4]张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5

一、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要搞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键是需要一个根据评价目标建立起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六个方面展开。

1.认真落实思想品德评价工作。思想品德评价对指标体系的建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国家颁布的有关德育大纲或德育纲要中不仅有德育目标的总体目标,而且有分阶段的德育目标体系。上级部门下发的思想品德评价表就是根据德育大纲提出的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来建立的,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初中阶段共进行三次评价,我校严格按程序落实这项评价工作。开学初利用班会对思品评价表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评价时,开展评价学习,严格按要求评价。对“五无”评价,即无班主任签字、无班主任评语及等级、无折合分(折合分=自评分×10%+互评分×20%+师评分×70%)、无校长签字、无评价日期。学校政教处不予以审批,学校对学生德评不达优秀的不予评优,不合格的限期改正。由于我校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严格操作,班主任和全体学生都很重视,评价效果良好。我们把思想品德评价作为我校评价体系中的第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家长评定学生思品活动。评价内容分为“理想前途”、“心理健康”、“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已遵守公德”五大块,共25条标准,表现分为“优良”、“中”、“差”三个等级,分别按4、3、2分计分。评价表下设有家长寄语栏。每学期开展一次评价活动。家长对这项评价活动非常赞赏,同学们也因为家长要对自己进行思品评价,平时在家、在学校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同时我们班主任的教育效果也能够通过家长对学生思品的评价得到一定体现,学校也通过这项评价作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一项指标。(见附件一)

3.建立学生成长卡。评价对象是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评价以每周一张表格的形式,每节课由学生持成长卡找任课教师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即优(A)、良(B)、待改进(C)。每周自己和班主任进行小结评价,并把信息反馈给家长,家长签好意见,反馈给班主任。这样通过成长卡的评价,这些平时自制力差的学生不断改进缺点进步十分明显。像我们初一年级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同学,如C一5班廖勇吉、蒋金洲,C一7班赵梓君,C一9班郝昱进步大,现已取消了成长卡评价。家长们对这项活动热情很高,如C一5班蒋金洲自列入成长卡评价对象以来,家长来校共教达十次以上,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见附件二)

4.建立学生成长袋。成长袋依次分为“A学生1-10周表现”其中学生表现(从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劳动观念、班级贡献、时事学习、课堂表现、情绪状态等方面每周自评如实填写),班级考核(由班干部逐周填写)B“期中总结”其中包括学生成绩表、学生期中反思表、班主任期中寄语;C“学生11-20周表现”(内容同A);D“期末总结”包括“学习成绩表”、“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每学期初把成长袋发放到各班主任手上,对每一位学生按要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通过成长袋反映出来。成长袋已成为我校学生成长进步的摇篮。(见附件三)

5.建立家校联系本。联系本是一种很实用的评价工具,是沟通家校联系的纽带,是将教师、家长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相互反馈的一个载体,它形成三方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三方对学生建立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进一步发展,发挥评价最大效应。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备一个联系笔记本,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映给家长,学生在家的表现通过联系本适时反馈给班主任。学生是家校联系的中介和受教育、受评价者,学生在评价中全面认识自己、约束自己。家长教育责任心增大,诸多家长纷纷通过家校联系本与班主任教师沟通,经常来访的家长也大量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真空”时间也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上网玩电游没有机会。

6.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评价内容16条,评价按照自评、家长评、小组评、总评(师评)每学月开展一次。本方案附表上对评价方法有详细说明,这里不作过多讲述。(见附件四)

二、讲求教育实效,实践全新评价方法

过去评价方法基本上是定性评语。这种方法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过多地从教师印象出发,使评价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我们学校对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以下是我们运用的几种评价方法:

1.操行评语法

评语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的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分析,肯定优点,并指出主要缺点和努力方向的一种方法。

我们班主任的期末评语,按以下两种方法操作:

(1)班主任直接写评语。直接写评语较为省时间,但主观性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把班主任写的评语交给学生本人看,以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教师再定稿。其中评语要求少否定,少批评,更多地应该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

(2)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写评语。这种做法是由学生本人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自己进行评价,写出评价的意见。或者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评价,然后再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自我评价意见和平时的观察写出综合评语。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型评语法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的开始,促使其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随着评价的日常化,建立不断的良好的反思习惯,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校学生的成长袋的每周表现及期中反思表就是采用这种评价法。

3.等级法

等级法是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把学生评价内容划分为若干等级的一种方法。具体等级可分为五级、四级、三级。等级的表示法一般用描述等级的语言或“”来标记。例如五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四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级分为“优、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毕竟是个别,为了不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可以用“待努力或待达标”代替“不合格”,用“”表示方法类同。

用等级法评价学生素质能说明每个学生思想发展的程度及其在班集体中所处的地位,而缺乏具体内容,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都不明确。所以等级法要与自我总结和小组或他人评议结合,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的认识比较清楚。

我校的“学生成长卡”、“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就是采用等级法评价。

4.评语定量法

此法是把评价分为若干因素或项目,每个因素分若干等级并用评语表示,如:很好、好、一般、较差,每个评语给定一个分值。如“很好”给5分,“好”给4分……。把各项分数相加所得分数为测评总分,再从总分数中折算成优、良、合格等几个等级,把计量转化为评语。我们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家长评定学生思品方案”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5.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以《德育大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一些学生品行中应予提倡的良好行为项目为加分项目,列出一些学生品行应予以否定的不良行为项目为减分项目,视为考核量标。对每个学生学期开始,确定一个基础分(60分或100分),然后根据平时操行予以加减分,加分与减分可以相互抵销。实行这种方法,着重对平时学生行为作出记载,每月评定总分一次,期末总算。

用这种方法考评学生,有事实依据,比较客观,便于及时获得学生思想状况反馈的信息,便于教育者施教,同时有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我们各班级采用了这种学生日常操行评分办法,进行班级学生日常管理。

学校就如一个花园,有苍翠的松树,也有低矮的藤蔓。学校应本着“全面发展”的宗旨,既关注每一个学生,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文精神的回归。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我校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合作改进评价活动,根据不同评价目标,应用多种评价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评价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时时事事有评价,以此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发展。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已渐渐将这些理论、思想、深入渗透并贯彻到一切教学行为当中,使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评价观念,产生新的评价行为,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扬起了科学理性的风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决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塑学生高尚的人有特色的重点学校,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新时代建设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评价方法:

1.在每一条评价内容中,“优秀”记,“良好”记,“合格”记,“不合格”记为〇,每一条评价内容获7个“”以上,“总评”记录为“优”。

期末综合素质评定范文6

【摘要】高校现行课程考试制度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改革高校课程考试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必须打破单一考试模式垄断的局面,推进考试方式改革,为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院校 课程 考试改革 素质教育

考试作为检查学校教与学的情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高校的考试改革步伐显得过于迟缓,学生将考试当作学习的最终目的,老师将考试异化为教学的目的,这种情况远远落后于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审视当今我国高校中的课程考核模式,普遍仍保持着传统的单一知识评价模式,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加以反思,并对其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

1 高校课程考试现状及弊端

传统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导向作用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而忽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后果是使那些应试能力强的学生得高分,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善于深化知识的真正人才却可能不能取得好成绩,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得不到发展。

1.1 考试方式单一,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

当前高校的课程考核通常分为考查和考试两种类型,考试又多以闭卷方式进行。诚然,闭卷考试评分比较客观、公正,成绩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量化,而教师也容易以此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种考核多以知识点为主,命题僵化,形式刻板,很难检测学生多样性的学习行为及个性化的智能水平,仅以此为依据评价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难免有失公允。同时由于一次考试定成绩,还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急功近利、铤而走险,出现违规行为[1]。

1.2 考试过份强调知识的记忆,导向功能出现偏差

目前高校考试大多利用闭卷笔试的方法,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灌输式。在文科的试卷中,往往出现一大堆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 书名、作者等的考核。在理科的考试中,更要用到很多计算公式,有些是非常复杂的公式。在考试前即使花很多时间、很大精力背得滚瓜烂熟,过一段时间也会遗忘,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1.3 考试目的功利化,失去了激励发展功能

突出表现在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尤其是将考试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结合在一起,比如有一门补考便退出学生会,不通过英语四级就不能入党等。这种制度加剧了学生的功利化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误导作用。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为了得到满意的分数,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同时,由于各高校仍未改变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仍旧停留在“ 纸上谈兵” 的状况,不能真正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旦走上社会,学生能力欠缺、素质低下、心理脆弱等弊端一一显露。

1.4 考试时间集中,学习时间有限

目前高校考试多为一学期1-2次,即期中和期末考试,有的甚至只有期末考试1次,平时很少提问或测验,所以学生学习多数呈规律性的“松-紧-松-紧”状态,考试紧、平时松[2]。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没有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建议

2.1 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可采用闭卷、半开卷、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形式进行[3]。闭卷笔试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半开卷、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有利于提高考试的质量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正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可以考核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知识,鼓励学生写一些科学前沿的综述性论文。

2.2 灵活考试内容,注重能力培养

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外,还应包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融会贯通以后,所内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4]。通过考试内容的改革,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比较、 融合,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3 采用多模块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考试成绩只是学生素质的一方面体现,不能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水平、科研技能、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有些是无法用考试来衡量和体现的,目前学校在评价学生时过多地强调了考试成绩的权重,这很容易引导学生把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和获取荣誉的手段。因此,应该加强高校考试的教育和评价功能,弱化其筛选功能。就目前情况而言,应该降低文化成绩在学生综合测评中的权重。同时应改变所有的评奖评优都和考试成绩挂钩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考试。

2.4 合理设计考试量化体系,制定合理的考试时间

科学合理的考试量化体系,使考试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是学习结果,以多样化、系统化的考试形式促进教学改革,尊重教学规律,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设计考试量化比例体系应该从课堂提问、考勤、学习态度、笔记、作业、平时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系统考虑,以全面实现考试功能。灵活的考试方式和时间可减轻学生应付考试的压力,调动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和主动求知的意识。

总之,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考试制度改革,高校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新形势下的考试制度,逐步改变旧的考试理念,合理地利用考试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一流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燕.加强高校考试管理的若干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8,25(2):142-145.

[2] 刘敏.建立高校素质教育考试模式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1,4(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