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护理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1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中西医药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ADL)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08-02
脑出血为人类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病后生存者60%~65%留有后遗症 [1] 。运用适宜的护理措施为降低脑出血致残率提供一条最佳护理路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130例脑出血患者,男78例,女52例,年龄42-72岁。左侧肢体偏瘫73例,右侧肢体偏瘫48例,双侧偏瘫9例,不同程度语言障碍53例,所有患者入科后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5例。
1.2 方法
1.2.1 评测
两组均接受临床急救和药物治疗及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康复护理组即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用Barthel 指数量表对两组同时进行(包括进食、洗澡、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初评测和观察30天后再次评测。
1.2.2 心理康复护理
①患者起病急、症状重,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② 失语者由于不能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护士更要细心耐心地教患者使用肢体语言。③ 祖国医学认为精神、情志可以导致人体内脏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病证,应做好情志护理。
1.2.3 康复护理措施
(1)超早期护理
超早期(发病起至2d)此期的护理是按医嘱正确给药,特别是脱水药的使用。严密监测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加强基础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可2小时变换1次。
超早期中医康复护理 ① 肢体抚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结回流。手法要求均匀、持久、柔和[2]。②中药超声雾化吸入。中药方剂遵医嘱加减,每日2次,雾化与吸氧同时进行。
(2)早期中医康复护理
①药烫:首先将所需舒筋活络止痛的中药装入一个宽15cm、长20cm的布袋内,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出味。用手拿住煮热后拧干的药袋在患肢揉按,来回滚烫,待药袋凉后再换一热药袋,直至局部皮肤潮红、皮温升高为度。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至两周为一疗程。②擦摩:用指擦或掌擦,方向不定,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 [3]。③ 对肢体麻木,血气不畅者可辨证施护,如中药薰洗。
(3)稳定期护理
稳定期(发病7-30d)康复护理 患者若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即可进行离床肢体功能锻炼。① 搭桥运动训练② 躯干活动训练③ 起坐训练④ 坐起及站立锻炼⑤ 离床后的活动方法: 初离床活动时,先在床边静坐片刻,做几次深呼吸,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缓缓站起,双人搀扶患者两臂,试图慢慢向前迈步。不能自行迈步者,协助人员一脚放在患肢的足根部,帮助向前迈步,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3-4 次/日,15-20分/次。
稳定期的中医康复护理 ① 艾灸: 上肢麻木灸肩禺、曲池、合谷,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钟等穴位。②针刺:通过针灸促其神醒窍发、瘀通血畅、正气来复是治疗的关键一环。③穴位注射:选用肾俞、髀关、足三里。每天选用2个穴位。气虚血瘀型选用人参注射液2 mL;肝阳上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型选用丹参注射液2 mL;阴虚风动证型选用生脉注射液。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Dpv7.5软件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论
Barthel 指数是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角度对康复护理效果予以评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许多脑出血患者发病以后出现情绪障碍、抑郁症,严重影响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以及家属的乐观态度对患者ADL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 早期的康复护理组ADL评估积分较低, 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整体水平低下。对他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康复护理组30天后患者的Barthel 指数积分明显升高, 并达到中等水平, 与康复护理实施前及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患者的综合自理能力增强, 肢体功能障碍及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减轻。
早期中医康复护理需要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同时开掘祖国医学的宝库,运用中医理论实行辨证施护,为缩短患者的急性期,防止或延缓肌肉挛缩,降低脑出血致残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护理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宜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期功能锻炼[J].浙江临床医学, 2001,2( 3) : 139.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2
脑梗死是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致使脑动脉血管腔狭窄,后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局部形成血栓,最终致动脉闭塞,引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不清、言语不清、偏瘫以及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性功能损伤。有调查显示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达70%[1],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我院特对2010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收入的5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收入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63.8±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8-79岁,平均(62.7±1.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过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护理;②心理护理干预;③关节按摩及活动护理;④坐位、步态及立位康复训练;⑤生活能力康复训练。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采用自拟问卷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相较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n; 分)
注: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者41例,对照组25例;研究组较满意8例,对照组12例;研究组一般满意1例,对照组7例;研究组不满意0例,对照组6例。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脑梗死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基础上,一旦血压偏低或血流缓慢,其血液中有形成分就附着于动脉内膜形成血栓。患者在脑梗死后,局部血流灌注少,大脑细胞受损,氧自由基增多,导致大脑细胞的细胞膜被破坏,加之梗塞区域促血栓素、钙离子以及内源性吗啡的内流介导作用等,促使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等,最终导致偏瘫等症状。常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群体中,该症在男性中发病率稍高于女性。康复护理干预作为一种优质且高效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尤其对于早期介入的有效康复护理,其临床效果更为显著[3]。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3
脑出血是老年人群中较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均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1]。尤其是针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其基础疾病和合并症状等较多,因此对其实施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护理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即分析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内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数量为80例。男女分别为48例和32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为71.36±6.57岁。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4例和16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为71.06±6.21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24例和16例,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为71.89±6.8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的护理,在临床护理时需使用常规的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方法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需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时的方法如下:
1.2.1 早期心理护理。首先需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即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使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和其进行交流,帮助患者了解到当前的护理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和恐惧心理[2]。另外需要告知患者的当前病情以及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有着基本了解,改善其焦虑等消极心理状态。通过和患者的交流能够了解到心理问题,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改善其心理状态,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有较多的老年脑出血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肢体功能的障碍,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时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消极心理状态,针对这类缓和更是需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患者有着较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3]。另外也需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消除这些患者家属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等,让患者的家属可较好的依从治疗和护理,更好的提升护理和治疗效果。
1.2.2 早期再出血护理。老年脑出血患者极有可能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时出现脑部再出血的情况,针对这类患者需要对其实施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在手术后每隔30min左右即需要一次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对其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微泵静脉注射降压药的速度进行合理控制[4]。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便秘等情况,若用力大便则极有可能会出现再出血症状,因此护士需要对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大便不常用,需要为其使用开塞露等治疗,避免患者用力大便而导致再出血和血压上升情况的出现,避免导致患者出现再出血症状,提升护理安全性。
1.2.3 早期并发症护理。老年脑出血患者在临床发病时,其并发症的出现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同时并发症也会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针对这一点,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首先护士需要及时的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其呼吸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处理,例如每隔2h需对患者进行翻身并帮助其拍背,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做好气道湿化的处理,避免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另外需要对患者的瞳孔变化、意识变化等信息进行分析,严禁患者出现脑疝等情况。而针对需要使用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需要对其伤口是否出现了红肿、渗血和渗液等情况进行观察,至少每隔1d对其进行切口敷料的更换。另外在所有的护理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护理,严禁出现切口感染情况的出现。
1.2.4 早期身体康复护理。患者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需要让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训练的方法上,首先可让患者进行床上肢体的摆放,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等信息选择仰卧位、侧卧位等,每隔2h需要对进行变换[5]。另外护士和患者家属可对其进行患侧肢体的活动,活动部位一般为肩部、肘部、腕部、膝关节、踝关节等,活动内容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确定,可选择坐起、翻身等训练,也可以让患者进行桥式运动。同时也可让患者进行站立位和坐位的平衡训练,在训练开始时需要让护士和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逐步让患者独立完成。但在所有的康复训练中,护士和患者家属需要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避免出现跌倒等情况。
1.2.5 早期饮食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在临床发病的过程中需要有着良好的身体状态,通过良好的身体状态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也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常规的饮食护理并不能够较好的让患者取得身体状况的提升效果,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早期饮食护理,以期让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本次研究中,需要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低盐低脂的食物,为了得到较好的食物吸收效果,需要将食物做成流质或是半流质的,例如鸡蛋羹、鸡汤和牛肉羹等。另外本次研究中的患者为老年患者。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在护理中极易会因为便秘等情况造成脑出血,这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也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需要为患者提供蔬菜和水果等高纤维食物。而为了让这些食物能够得到较好的吸收,也需要将其制作成为蔬菜泥、水果泥或是蔬果汁等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等并发症。而为了让患者能够更好的依从饮食护理,护士可以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了解到患者的饮食习惯,让食物能够尽可能的符合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从而提升患者对饮食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提升早期饮食护理的效果。
1.3 疗效标准。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本次研究中使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的方法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另使用ADL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和(x±s)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若数据差异显示为(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67.89±9.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51.68±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97,P=0.000)。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89±2.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5±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04,P=0.000)。
3.讨论
在老年人群体中,脑出血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概念为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部血管破裂因其的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3成左右,主要是由于高血压等脑血管疾病以及吸烟、血管老化、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引起的[6]。脑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害极大,由于其特点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头晕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中显示,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翠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51-153.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4
关键词:脑梗死疾病;康复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脑梗死疾病会对人体的肢体机能及日常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使患者的四肢机能够尽早恢复,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运用康复训练措施帮助患者锻炼肢体能力。文中笔者研了康复训练对轻度脑栓塞患者肢体机能复原情况的影响,并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脑栓塞患者220例,患者岁数在28~79岁,其中有男患者127例,女患者93例。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由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岁数等方面十分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因此可以作为实验对比样本。
1.2复健训练措施
1.2.1使用Bobath训练法锻炼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1.2.1.1训练患者肢体:首先让患者交叉十指,慢慢将手臂向前伸展,并逐渐居高到头部并在头顶停留五秒,然后将手放回原位。患者按照此法锻炼30次/d。患者先将手臂向前平伸,然后将手臂停留于身侧20 cm处。然后运用体重牵引瘫痪的肢体,连续锻炼5 min,坚持15次/d。
1.2.1.2引导患者练习站立 首先护士要帮助患者站立在斜板上,帮助患者矫正O形腿,并自主控制双腿痉挛情况。使用斜板训练每次应持续5 min,15次/d。
1.2.1.3引导患者练习行走 护士要教导患者准确的站立姿势和走楼梯的方法,然后牵引患者尝试缓慢步行。在患者适应后,护士可以让患者尝试使用拐杖自行走路。护士不但要帮助患者锻炼肢体,还要将复健训练方法教给患者家属,使家属能够引导患者进行走路练习。
1.2.2用ADL法训练患者的自理能力 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尝试自行穿脱衣物、自行饮水、吃饭。在进食时,患者要练习双手交替握餐具。同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清洁身体,使患者尝试自行洗浴。此外,患者要练习坐、卧、立等姿势,并练习从病床移动到轮椅、从轮椅回到病床的方法。
1.3效果评测依据
1.3.1 Barthel评分 肢体机能训练完成情况评分:①≥60分:顺利完成所有训练;②40~60分:大致完成训练;③
1.3.2 Fugal-Meyer评级 ADL基础能力评级标准:①完全恢复:患者能够正常进行日常生活;②中度自理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大致恢复;③重度自理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完全无恢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用(x±s)代表计量,通过t进行验证,χ2表示检验概率,P
2结果
2.1接受护理后患者的Barthel表格评测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60分的患者有86例,40~60分有14例,
2.2接受护理后患者的Fugal-Meyer评测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完全痊愈患者有78例,中度自理障碍有24例,重度自理障碍有4例;对照组完全痊愈患者有38例,中度自理障碍有66例,重度自理障碍有6例,根据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Fugal-Meyer评测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科室中的康复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按照恢复人意神经技能的医院原理对患者实施贴身护理[1]。这种护理模式用于护理轻度脑栓塞能够取得十分良好的护理效果。实施康复护理首先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创造有助治疗的住院环境,同时采用适当的锻炼方式,帮助患者训练四肢机能,使患者的身体技能能够尽快恢复,重返正常生 活[2]。在上文中笔者通过Fugal-Meyer表格及Barthel及表格以计分形式对脑栓塞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接受常规看护的对照组。因此,在临床心脑血管科室中,应选用康复护理对轻度脑栓塞患者实施看护。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5
【关键词】脑梗塞 肢体功能护理
中国分类号:R49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89-03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期常见病之一,近年由于诊疗及治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明显降低,而致残率相对增高【1】,其中后遗偏瘫最为常见。早期进行运动机能康复锻炼可防止发生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挛缩、骨质疏松、褥疮、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后果【2】。我院神经内科自1997年以来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2例。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 或 MRI证实,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均为颈内动脉系脑梗塞患者,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6岁。根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病情严重评定,分轻、中、重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积分、及既往史积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两组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不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接受下列康复训练内容。第一接单即卧床期,具体治疗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健侧肢体肌力维持强化训练,偏瘫肢体随意运动的诱发及选择性分离运动训练;翻身做起训练;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在此阶段争取使患者能独立完成床上移动动作并能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每天一次。第二阶段:重点为站立及步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坐位耐久性耐力训练、起力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转移、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如足内翻畸形、尖足步态及膝关节控制差等障碍,应及早使用下肢矫形器会助行器等辅助用具,为促进步行,防止畸形及早期自立创造条件。第三阶段:步行训练为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上下楼梯,室外步行及日常生活动作为核心的实用动作训练。康复组患者进行3―4周康复训练,训练采用护士与患者家属一对一的形式,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每天一次。患者仍需在家属和护士监督指导下,每日重复训练内容1―2次。
1.2.2用Barthel指数来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测患者运动功能情况。资料的统计学采用T检测。
1.3康复护理方案
1.3.1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急性期症状明显,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应采取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1)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院采取的护理方法是:每2h协助患者更换1次,技术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两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翻身后,骨突出部位用棉垫悬空保护,防止受压。保持床整整洁干燥无渣屑,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及时更换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做到四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清洗、勤更换。同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2)防止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脑梗塞患者由于肋间肌麻痹,易出现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采取的措施是:注意防寒保暖,病房保持一定的湿度,防对流,辅助排痰,每2h翻身拍背1次,扣背时用空心拳由肺底向上,由外至内做叩击动作,如患者有痰而无力排出,可于患者吸气末呼气时开始,在下胸廓部突然加压产生呼气时的快速气流而促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超声雾化。(3)床上翻身训练,保持患侧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患肢的肌肉挛缩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处于低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时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下肢由臀下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窝处再加入一小软枕,时腿微曲。足底与床尾之间置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度。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腿内收。健侧卧位时,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呈100―150度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经常变换。每1―2h翻身1次,一般位仰卧及健侧卧位交替翻身,减少患肢卧位,预防肢体受压,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 置90度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侧屈曲,患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1.3.2恢复期的护理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争取尽早下床和生活自理。
1.3.2.1瘫肢活动训练 患者入院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 48h就开始康复锻炼【3】。(1)首先要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按摩。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按摩。(2)被动运动(患者肌力在0―2级可做被动运动,肌力3级以上患者无需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在被动运动的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嘱患者思想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被动活动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3)主动运动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展床上主动运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恢复。主动运动应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动等。a,Bobarth握手:帮助患者将五指分开,健侧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余四指相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度60度90度120度时,可视患者情况,要求保持5―10分钟,手不
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b,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要摇晃,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运动时,抬高高度以视患者最大能力为限,嘱患者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从5s开始,渐至1―2分钟,每天2―3次,每次5下,有助于防止甩髋、托足等不良步姿的发生c,床上移行: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即时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患者健手肌力达5级,可教会患者以手抓住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1.3.2.2坐位及站立行走训练在坐位训练时,开始角度不宜过大,一般30―50度开始。背部垫一被褥,让患者靠着锻炼躯干肌肉,训练保持平衡后,让其坐床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两下肢活动。患者在床边站稳后逐渐锻炼站立和行走,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注意不要行走,主要是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并逐步达到自己行,老年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
1.3.2.3日常生活训练针对患者进行技巧性训练,如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精细协调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握笔、刷牙、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1.3.2.4合理饮食膳食原则 为:进五低三高食物(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食物、高维生素、高纤维、高矿物质食物)多饮普通水不用非自然调味品(味精、酱油);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进食蔬菜水果,限制肉蛋内脏摄入量。多食奶、鱼、豆及菌藻类,保持大便通畅。
1.3.2.5心理护理脑梗塞偏瘫常使患者产生自卑消极心理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对前途失去希望而致性情急躁等。根据患者性格和病残状况,开导患者,介绍同类疾病恢复较好的病例,消除患者的异常心理。耐心解释和安慰,让他们了解疾病的转归及康复锻炼的意义,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6自我护理训练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是关系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将康复训练方法及基础护理知识包括褥疮、便秘、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等,打印成小册子,发给患者及家属,先讲解再示范。可有效防止出院后盲目超负荷性走路,促进运动功能的完全恢复。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十分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项指标有改善,但与康复组出院时指标相比,改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脑梗塞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但是许多脑梗塞患者致残并不都是偏瘫所致,而是在急性期至恢复期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姿势性挛缩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及时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加以实施,就能有效的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使神经系统发生短暂变化,而且还能锻炼和加强大脑皮质活动能力,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大为增加;同时运动可使大脑皮质厚度蛋白质含量增加,促进新的血管形成,并增加脑血流量。康复运动可以增加脑内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分泌【4】。本组资料康复组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表明脑梗塞的康复护理相当重要。所以,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提倡越早越好,一般应在生命体征稳定,麻痹进行已停止时即开始实施康复措施【5】。。脑梗塞 一但发生,初期的康复指导以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为主,而且功能位的保持应贯穿康复护理的全过程,逐渐让脑梗塞患者适应和习惯功能位。稳定期的康复指导应根据病情程度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遵照神经肌肉发育顺 次序,先上后下,现近端后远端,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线粗大后精细的运动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尽可能使患者早坐位、早立位、早离床、早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指导要从替代护理过度到自我护理,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肢体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郑艳红.脑卒中偏瘫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
[2]王喜会,张京.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3]刑爱红主编. 康复护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6.
康复护理能力范文6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肘关节功能;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82-03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covery in elbow fracture
XIE Liyu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yang City in Hu′nan Province, Yiyang413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covery in elbow fracture. Methods: 260 cases of elbow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n=150) and control group (n=11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while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Results: The elbow scores of the pain, movement range and activity ability were markedly higher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lbow ROM was considerably improved, demonstr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Elbow fracture; Elbow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肘关节骨折是影响肢体关节功能的常见损伤。与上肢其他关节相比,肘关节因其解剖特性,创伤后更易发生功能障碍[1]。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的能力。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2],对恢复肘关节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防止肘关节骨折后并发功能障碍,作者对15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26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康复组:为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行康复护理的肘关节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103例,女47例,年龄10~79(39.8±11.6)岁;骨折类型:肱骨远端骨折107例,鹰嘴骨折30例,冠突骨折9例,桡骨小头骨折4例。对照组:为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收治但未行康复护理的肘关节骨折患者110例。其中,男69例,女41例,年龄12~75(41.2±13.3)岁;骨折类型:肱骨远端骨折72例,尺骨鹰嘴骨折33例,尺骨冠突骨折8例,桡骨小头骨折3例。手术患者均于受伤后6 h~2周内手术。两组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治疗方法、骨折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
1.2.1心理康复
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长期制动的不良后果,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充分评估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对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取得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1.2.2个体化功能锻炼
根据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3],按骨折稳定性、固定可靠性和软组织完整性三因素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按评分大小实施个性化的功能锻炼。
1.2.2.1评分大于7分的患者术后1~3 d即开始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训练,15次/组,3组/d。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3~6 d开始肘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训练,活动幅度由无痛可动范围开始,酌情增加。训练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7~10 d对患者实施肘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3次/组/d。活动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2~4周,继续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CPM机训练。患者疼痛可耐受时可行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15次/组,3组/d;术后4~8周患者在继续以上练习基础上进行渐进性抗阻力训练;术后9~20周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关节活动(RO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1.2.2.2评分介于4~7分的患者 术后1~3 d患者即开始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训练,15次/组,3组/d。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制动解除后开始肘关节被动关节活动练习,由管床护士指导患者实施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 3次/组/d,训练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5~8周,继续以上训练,并进行渐进性抗阻力训练;术后9~20周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关节活动及ADL训练。
1.2.2.3评分小于4分的患者术后1~3 d患者即开始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训练,15次/组,3组/d。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制动解除后开始肘关节被动关节活动练习,由管床护士指导患者实施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 3次/组/d,训练结束后予以冰敷15 min;术后6~8周继续以上训练,并进行渐进性抗阻力练习;术后9~20周,继续进行患肢肌力、ROM及ADL训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评估方法
于术后3个月按Mayo评分标准[4]对两组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并进行ROM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术后3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比较
术后3个月,康复组的疼痛、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等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3个月Mayo肘关节评分比较(x±s,分)
2.2两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ROM比较
术后3个月,康复组在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肘关节ROM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ROM比较(x±s,°)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功能恢复的护理活动,康复方案的制订越早越好,最佳康复训练的时机原则上应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的基础上与治疗同时并进。石荣光等[5]调查发现,85.8%的创伤骨折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恐惧、忧虑、抑郁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各种负性情绪和生活应激事件[6],使其建立起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伤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可预防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其功能恢复,继而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肘关节是协调肩关节、前臂和腕关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复合关节。肘关节骨折及其软组织创伤后,骨骼的解剖形态出现异常,关节软骨受损,关节内出现粘连,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受损后瘢痕形成,患者易发生关节挛缩,造成关节僵直。骨科护士应早期介入患者的功能锻炼,承担起照顾者、健康宣传者、督促康复的治疗执行者、患者和家属的咨询者等任务,避免患者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7]。运动康复训练是一种利用力学因素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的肌肉运动锻炼。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软骨细胞促进胶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连和血管翳的形成,促进胶原纤维按功能需要有规律地排列,促进关节骨折的愈合,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恢复关节功能。术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环,防止废用性萎缩,而且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萎缩。早期肘关节ROM运动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的粘连,而早期CPM治疗可促进滑膜分泌和吸收,改善关节营养代谢,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促进周围组织的修复。卞荣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个月后,CPM组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CPM能显著提高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陈丽文等[9]研究证实,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骨折康复训练的实施疗效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和软组织的完整性三个方面。考虑到肘关节骨折康复训练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评估,并针对不同评分的患者进行了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功能训练、ROM运动和CPM治疗在内的个体化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康复组术后3个月的疼痛、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等肘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肘关节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肘关节ROM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合理的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刘锐,李姝.综合康复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22.
[2]陈建珍,李艺芳,王琼芳,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6):133-135.
[3]戴闽.实用骨科治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46.
[4]Modabber MR, Jupiter JB. 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5,77(9):1431-1446.
[5]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6,21(1):21-23.
[6]葛向煜,王君俏,刘邦忠,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6):550-553.
[7]李娟,徐燕.上海市部分医院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08,25(3):3-6.
[8]卞荣,万里,王国新.CPM对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 2009,24(1):39.
[9]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