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康复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康复护理范文1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护理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近年来,康复医学和实践证明,恰当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机体受损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笔者对124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均为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本科的脑梗死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且符合:①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③发病72 h内接受治疗者。男98例,女26例,年龄40~76岁,平均61.7岁,接入院先后顺序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康复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瘫痪程度、部位、平均住院天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评定方法 入组后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相同,A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即行康复训练,B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在发病14 d后开始康复训练。在患者入院时和完成康复训练后,对两组患者采用Brunnstrom 6期评定法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运用修订的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1次,2次评定由同一人完成。
1.3 康复护理训练方法:
1.4 方法 ①被动运动:依次活动肩、肘、腕、指;髋、膝、踝、趾各关节,3次/d,20~30 min/次;②主动运动:患侧上、下肢负责练习,选择性活动,步行功能再学习,行功能锻炼等;③推拿按摩:运用按、揉、拿、捏、搓、摇等手法,结合上,下肢穴位依次推拿按摩患侧手关节、上肢、下肢,2次/d,30 min/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 d,对瘫痪肌给予按摩揉捏,对拮抗肌给予安抚性推拿按摩,使其放松。
1.5 具体训练内容 制定5周3阶段康复护理计划。第1阶段:发病后1~7 d以内,以卧床训练为主,训练关键是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预防废用综合征。以被动运动为主。肩部垂直上下抬举运动,向前向后旋转;肘关节屈曲、伸展;腕关节垂直上下活动;指关节分别做垂直水平的屈曲;髋关节做上下抬举活动;膝关节做伸展活动;踝关节做垂直上下运动,由左向右,由右向左。健侧肢体嘱自行在床上做同样运动。当能进行翻身后,可逐渐训练卧位转坐位,为防止性低血压,床头高度应逐渐抬高。
第2阶段:发病后8~12 d,以患者的站立和步行训练为主,每天上、下午各1次,包括坐位耐力训练,起立训练5~10次,站立平衡训练10 min,步行训练20 min站稳后让其交替伸屈膝关节。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如足内翻畸形,尖足步态有膝关节控制差等障碍,应及早使用下肢矫正等;针对平衡障碍可使用四脚拐,“T”型拐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以促步行,防止畸形。
第3阶段:发病后22~35 d,训练以走出室外为主,包括上、下楼梯训练,走出户外活动,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1 h。
另外:心理康复贯穿于始终,以良好的语言沟通及丰富的综合知识,了解患者心态,消除悲观消极情绪,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
2 结果
A组与B组康复训练后Brunnstrom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见表1。
3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早期治疗方案缺乏康复措施,容易引起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变形,造成不可逆的继发性残疾改变。通过关节活动、按摩、良好肢体摆放、运动诱导等,可抑制痉挛,防止关节活动范围低下,又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通过翻身坐、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6];早期康复以患肢被动运动为主。以后逐渐过度为主动运动训练。同时注意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可以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状况。心理防御机制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这时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因此,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表明积极、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辅助治疗脑梗死,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显著优于恢复期进行康复护理,而且早期康复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了病残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了经费,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早期康复训练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病情恶化,复查颅脑CT示梗死面积扩大,考虑为缓慢进展型脑梗死,与早期康复护理无关。总之,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欧海宇.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06.[2] 司惠芳.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实用护理杂志,1999,5(3):12-13.
[3]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122.
[4] 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北京出版社,1994:159-161.
运动康复护理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19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52~76(64.24±10.24)岁,FMA运动功能评定[1](31.48±7.17)。常规组70例,男51例,女19例,年龄52~75(65.32±9.46)岁,运动功能评定(32.27±6.37)。两组性别、年龄、运动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按内科常规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实施早期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
早期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方法:①摆放: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入院后即应将自然卧位改为康复卧位。时刻保持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前臂伸直、外旋,手指伸开、拇指远离躯干,为防止肩下垂,要在患肩与上臂处垫个枕头;髋关节应置于内收内旋位,在髋关节下放小枕头,使足尖与足跟垂直于床面,保持髋关节微曲内收。②卧位早期的肢体活动:瘫痪肢体的恢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上肢是从躯干到肩关节,再到肘关节、腕关节直至手指;首先活动肩关节,使其处于外旋位,护理者一手扶住患肢的肘部,另一手牵着患者的手指,使其缓慢地、充分地抬高。或者患者双手掌对掌,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上,肘关节伸展,双手上举,高于头部,再回原位。身体上部做旋转动作:双手上举,肩部充分前伸,肘、腕关节保持伸展,向左右摆动。下肢的活动顺序是从躯干到髋关节,再到膝关节直至足部,护理者一手将患足保持右背屈、外翻位,脚掌放于床面,另一手扶持患侧膝关节,维持髋内收,完成髋膝关节屈曲动作。伸展下肢预备负重的练习:患侧下肢伸展,足背屈外翻,顶在治疗师的大腿前部,护理者沿患侧下肢长轴施加压力,指示患者做小范围的伸、屈膝动作。髋伸展位时膝屈曲动作仰卧,患肢自膝部垂于床边,髋关节伸展,护理者保持踝关节背屈、外翻,指示患者做伸、屈膝动作。骨盆前倾练习仰卧立起患膝,让患者主动内收髋部带动骨盆向前,再让患足越过中线伸向对侧墙上,并上下移动。髋内收外展的控制仰卧:双膝屈曲位,足放在床面,主动内收,外展髋部,再让骨盆高于床面进行此动作。③翻身起坐练习:活动肩胛骨仰卧位或健侧卧位,护理者被动向上、下、前方活动肩胛骨,再指示患者主动向前上方伸展上肢。伸展患侧躯干仰卧,伸展患侧上肢,高举过头,护理者一手持其手,另一手扶其肩,让患者做翻身动作,即从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伸肘练习让患者用伸展的上肢主动推动护理者的手,促进伸肘动作。④坐位平衡练习:仰卧位,护理者一手放在患者颈部四周,一手放在右膝下,将其扶起。仰卧位,治疗师扶住患侧双肩,只是患者健侧下肢插入患侧下肢并移至床边,用健侧肘支撑上身坐起。护理者位于患侧,双手控制患侧上肢,使之处于抗痉挛位,并向患侧方向移动,再回原位。重心前后移动练习:治疗师位于患者前方,用肘部将患侧上肢固定在自己腰部,指示患者躯干前倾。患者上肢负重练习:将患侧上肢处于抗痉挛位,放在躯干侧方,指示患者将躯干重量放到患侧上肢。轮椅到床的转移:轮椅与床呈45度,帮助患者起立后以其健侧为轴,旋转身体,重心前移,弯腰坐下。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应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讨 论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人以上,幸存者中75%丧失劳动力[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有其重要意义。
脑卒中致残率高,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均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减轻脑卒中所致的残疾程度,使患者能回归社会,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成为脑卒中后康复的主要目标。国外学者将脑卒中发病72 小时与4~15 天才开始康复锻炼的结果比较,发现早期康复锻炼者住院时间缩短,独立行走步数增多[3]。本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康复评定的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4.
运动康复护理范文3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 要】目的:主要是对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某医院在2010 年4 月到2012 年4 月所接受治疗的中风患者进行回顾,进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同样的护理之后,大部分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已经得到很好的缓解,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是在96.30%,然而对照组的康复护理有效率是在64.70%。结论:尽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工作能够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具有着十分大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早期康复;中风患者;运动功能
中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病,不仅仅发病率十分高,同时死亡率也十分的高,并且中风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如果患有中风,70% 左右的患者将会都会失去知觉、偏瘫、意识障碍等后遗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四肢功能障碍以及偏瘫是十分常见的,进而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为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主要是某医院在2010 年4 月到2012年4 月所接受治疗的44 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不存在心脏以及肾脏等疾病。男性27 例,女性17 例,最大患者年龄是81 岁,最小是54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3.4 岁。在这些患者中有脑出血的患者为20 例、脑梗死患者24 例。把发病在48 小时之内的27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工作,超过48 个小时的17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
1.2 方法
1.2.1 开始进行护理的时间
因为中风在发生的过程中通常是没有前兆的,由于发生病情都是十分危急的,所以,对于中风患者必须要立即采取抢救,一直到患者的生命体恢复正常之后才会进行康复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观察组的患者是在48 个小时之内便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然而对照组是在48 个小时之后才进行康复护理干预。
1.2.2 患者并发症预防的方法
在中风患者当中,十分容易感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便秘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治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医院主要是采用气垫床和高分子抗菌材料来为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3 关于按摩热敷的护理
这种护理方法是属于感觉的刺激,对中风患者按摩和热敷能够使患者的水肿程度得到有效的减轻,同时也能够使患者的血液得到很好的促进,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程度 。
1.3 中风患者康复评价的标准
根据国外学者所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评价方法来作为中风患者的康复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是完全瘫痪的患者。第二级是运动模式异常的患者。第三级是异常运动模式顶点。第四级是出现分离运动。第五级是恢复几乎正常。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恢复到了四级或者是四级之上的患者将定义为基本痊愈,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提高两个等级便有显著效果,如果提高一个等级则为有效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视为没有效果。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康复护理治疗之后,多数患者的问题已经是得到很好的缓解,在观察组的27 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只有1 例患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在对照组1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仅仅有5 例患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表1 所示。
3 结论
如果患者有中风那么十分容易导致出现偏袒,然而,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由于偏袒所导致的,主要是由于患者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但是,也和患者的康复护理正确性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观察组的患者是在病房48个小时之内接受的治疗,治疗后有26 例患者有着明显效果,进而使有效率到达96.3%。对照组和观察组这两组之间相比,各项的护理措施都保持着一致,只有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护理康复所接受的时间是不同的,并且最终护理结果的有效率只有64.7%。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针对中风患者而言,对康复护理工作进行及早的开展,对患者在运动功能上的恢复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对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进行有效的减轻,护理效果得到加强,护理有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所以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针对中风患者来说,经过抢救后患者已经正常恢复生命体征,并且没有进行性脑中风现象,就应该及早的进行康复护理的干预。中风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容易引起并发症,在康复护理中,对并发症防止的措施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运动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 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性失语;BDAE评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0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00-02
脑卒中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急、病程长、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存活率逐渐提高,但患者往往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致残率始终居高不下,在我国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80%[1],其中脑卒中后导致失语症的几率高达20%-30%[2]。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由于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些都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3]。因此,尽早恢复语言功能对脑卒中患者非常重要,而早期的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科从2012年1月――2013年3月对128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语言康复训练,使得患者在语言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明显,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28例,入组标准:①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首次脑卒中;②病程在2周以内;③年龄在80岁以下;④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为运动性失语;⑤病情较稳定,无意识障碍者;⑥既往无语言、听力、视力障碍,无球麻痹及其他疾病所致构音障碍。排除标准:①病情较重,有意识障碍,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者;②年龄超过80岁者;③发病前已有各种原因所致语言障碍者。
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64例。对照组64例,脑梗塞41例,脑出血23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5-74岁;重度失语10例,中度失语36例,轻度失语18例。强化组64例,脑梗塞43例,脑出血21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47-75岁;重度失语9例,中度失语38例,轻度失语17例。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病情轻重、文化程度、失语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及基础知识的宣教。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强化组给予强化言语康复护理,包括心理疏导、非言语交流及针对失语的言语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每日一次,每次30min,由护士指导,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在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对患者的失语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照组患者同时也进行2次语言功能评估。
1.2.1 心理疏导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丧失了交流功能,患者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不安,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不愿积极配合。另外失语症患者多采用手势来表达其意图,这时如果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其意向,往往加重患者的焦虑或烦躁情绪,所以要及时与患者加强沟通,向其告知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其言语及肢体功能康复,缩短治疗期。同时要鼓励患者正视现实,培养稳定的情绪,树立康复信心。其次还要让患者认识到语言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的过程,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消除其焦虑心理。在此过程中应争取家属的配合,以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在训练的过程中,适时运用快乐训练法,对患者的任何一点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使患者建立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以积极配合语言功能训练。
1.2.2 非言语交流 能促进患者言语功能及其他认知功能恢复,包括:①面部表情应用: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微笑能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②目光暗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能直接反应人的思维及情绪变化,在患者情绪低落时给予鼓励的目光,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③体语表达:失语患者的各种感受、愿望和需求是用体语来表达的,如紧缩眉头、满脸愁容表示忧愁焦虑,表情平静则表示患者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同时,护士的体语可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的信任感[4]。
1.2.3 语言康复训练 应根据失语的程度,制定训练计划。应从简到繁,从少到多,长期坚持,反复训练。
1.2.3.1 发音器官的训练 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等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其次进行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其运动速度,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全唇动作;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训练。本组患者经1周训练,均能完成上述训练动作。
1.2.3.2 发音训练 采用示教-模仿方法,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声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从英语音标元音a-e-i-o-u开始,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舌齿音d、t。
1.2.3.3 词、句训练 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动名词开始,如“我”、“你”、“吃饭”“喝水”等,逐渐加大难度。根据场景,适当给予提示和诱导,如说“吃”,让患者接着说“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吃饭”;如模仿喝水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喝水”。可利用每天做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治疗的时间,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复述发药、打针、疼痛等。反复进行语言刺激,使其逐步掌握简单常用生活用语。
1.2.3.4 阅读训练 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可以按照字、词、句、长句的训练顺序,将数张字卡图片剪开成字和图片,混合后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将相应的图片与字卡匹配,或以复述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如果患者阅读理解水平较高,则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故事或文章进行练习,训练其阅读理解能力。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在继续练习之前应先确定患者是否理解,重要概念要重复几次,可协助理解。
1.2.3.5 言语表达训练 阅读理解训练之后,开始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采用复述、读数、实物命名、语言交谈等方式。护士用词卡或图片教会患者基本的语法结构,然后让患者说出完整的语句,教导的语句多为日常用语,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同时进行声调和语调的训练。
1.2.3.6 书写训练 根据患者实际水平,可以从抄写开始训练。抄写训练时将字卡放在患者面前,让患者照抄,稍有进步时可采取让患者看一眼字卡,然后将字卡移开,让患者凭记忆将字卡上的字书写出来,书写时可给予偏旁部首提示。重患者从简单字开始如“大”“小”,逐步到单词,再到句子;轻患者直接进行单词-句子-短文的训练。也可进行听写训练,听写熟悉的人名、食品、植物、日常生活用品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失语程度 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或者语言不能使人理解;Ι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可理解日常用语,但表达中有错误;Ⅲ度:对熟悉的日常事物或经历能尽快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事物或经历表达有困难;IV度:大多情况下无语言障碍,有时理解障碍,语言欠流畅;V度:极轻的语言障碍,不易被察觉,仅患者自己有所体会。其中0-Ι度为重度,Ⅱ-Ⅲ度为中度,Ⅳ-Ⅴ度为轻度。
1.3.2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BDAE评定疗效:显效:治疗后失语症严重程度提高2级以上;有效:治疗失语症严重程度提高1级;无效:治疗后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两组患者的言语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强化组患者的BDAE评分以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后失语是由于卒中后大脑语言功能区及其联系纤维受到损伤,造成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表现为获得性语言功能减退或丧失[5]。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听理解相对较好,呈非流利型口语。表现为语量少(每分钟讲话字数小于50个)、讲话费力、发音和语调障碍和找词困难等,因语量少仅限于实质词且缺乏语法结构而呈电报式语言;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均不同程度受损。现代医学认为,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一些平时受抑制的神经通路通过各种训练和刺激可以激发大脑皮层的潜在能力,促使受损的功能获得代偿[6],这是进行神经系统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
目前为止,失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因此,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言语康复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7]。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表现,关注训练方法,掌握从易到难、因人而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能够引起患者的兴趣,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训练中所选择的内容应设计在成功率的70%-90%的水平上,在每次开始训练时即让患者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训练结束时能够保证完成。有趣的训练内容,适宜的训练强度,舒适的训练环境也是防止患者产生厌恶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同时指导家属配合训练,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失语导致的语言沟通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会出现悲观失望、烦躁不安、恐惧和失望等心理;在性格上多会转为内向型性格、自卑、忧郁、狭隘,从而使卒中后失语患者成为抑郁情绪的高发人群[8]。因此,应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及言语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9]。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动向,及时恰当的给予心理疏导;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及经验,让患者相信自己,在进行病情解释时,语言必须兼顾科学性和通俗性,既要符合医学科学,又能让患者听懂。要用真诚、自然的语言来体现对患者的体贴与关怀,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总之,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强化组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即立即开始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及心理疏导,语言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邓金梅.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豹影响分析.现代护理,2008,4(10):133.
[2] Pedersen PM,Jrgensen HS,Nakayama H,et al.Aphasia in acute stroke:incidence,determinants,and recovery.Ann Neurol,1995,38(4):659-66.
[3] Plowman E,Hentz B,Ellis C Jr.Post-stroke aphasia prognosis:a review of patient-related and stroke-related factors.J Eval Clin Pract,2012,18(3):689-94.
[4] 王超凤.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致失语患者中的作用.河北医药,2009,31(18):2504-2505.
[5] Salter K,Jutai J,Foley N,et al.Identification of aphasia post stroke:a review of screening assessment tools.Brain Inj,2006,20(6):559-68.
[6] 张继洲.康复锻炼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医学综述,2012,18(16):2689-2691.
[7] 李培珍.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606-1607.
运动康复护理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60例。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无意识障碍且神志清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等,但可配合康复护理。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7~78岁,平均为(58.5±2.0)岁;左侧病变30例,右侧病变30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8~79岁,平均为(59.0±2.5)岁;左侧病变35例,右侧病变25例。比较2组年龄、病变位置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于患者入院第1d即开始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于入院后第14d实施康复护理;如下:
心理护理:①环境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③重视患者的主诉,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鼓励患者,解除其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④根据患者各类型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良肢位的摆放: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按摩患肢: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前按摩其患肢,2~3次/d,10~15min/次。先从近端开始,然后一直到远端,再从远端逐渐过渡到近端,以此反复进行。按摩时动作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不使用强刺激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推摩,对肌张力地的肌群则予以摩擦和揉捏。
肢体训练与被动活动:被动活动2~3次/d,5~10遍/次,主要范围为患者全关节范围内进行上下肢关节活动。指导患者将双手十指交叉,并将其患肢手拇指放置于健康手拇指上,且稍微向外展,然后用健康手来带动患肢进行外展和内收及前屈等以完成向健侧翻身、向患侧翻身等活动。下肢进行搭桥训练,处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腿屈曲,足踏床,然后其臀部主动抬起,并保持骨盆成水平位,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然后训练患者骨盆控制能力,最终可有效缓解其下肢等痉挛,从而改善其自理能力。
坐位与卧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来设置其可承受的训练强度,将床头抬高30°,并于其膝下放置一软枕以避免发生下滑,然后再伸展脊柱,2~3次/d,5~10min/次。适当抬高床头或延长患者坐位时间,一直到患者保持端坐位,20~30min/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eyer评[3]分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主要评价其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上肢为66分,下肢34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rathel指数[4]评价其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独立性越强。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数越低说明其神经功能恢复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采用t或X2检验。
2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各项指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护理后NIHSS、Fugl-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NIHSS、Fugl-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X±s)
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运动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延续护理; 志愿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ontinuation of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Movement Function Recovery/HU Xiao-hong, CHEN Gu-lin, LIU Xiao-m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069-0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basing on family care community continue nursing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Method: To select 100 senile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who were recovered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 and randomly divid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regular family car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community continuation of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he Barther index and the index of Fug1-Meyer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 Two evaluation indexes of Barther index and the index of Fug1-Meye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Old age; Stroke; Motor function; Continuation of care; Volunteer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24
近年来,脑卒中的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后遗的一系列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却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5]。由于有限的医疗和康复资源无法满足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加上居民对康复服务认知欠缺,自身康复意识淡薄,患者和家庭缺乏自我康复意识,往往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根据文献报道,我国脑卒中致残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0%和41%[6-9]。因此,有必要对居家养老的脑卒中患者开展神经康复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受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课题由护理志愿者通过对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实行社区延续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100例康复出院的脑卒中患者,男54例,女46例;4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53例脑出血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68.5±6.5)岁。其中左侧偏瘫48例,右侧偏瘫49例,双侧瘫痪3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无明显意识障碍,100例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分在50~84分,均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将患者按出院时间的先后次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出院时Barther指数和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要求患者出院后按出院指导坚持家庭照顾为本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并嘱其随诊。观察组除给予家庭护理外,实行延续护理干预,即按社区地段划分责任组,成立志愿护理小组,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行每周1次的一对一综合护理干预。
1.2.2 运动功能康复 (1)康复程序:良姿位摆放,床上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2)良姿位保持: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抗痉挛的良好。取患者侧卧位或者平卧位时,伸展肘关节,背屈腕关节;使肩关节屈曲约90°,一手握一毛巾卷,伸展肘关节,背屈的腕关节保持。(3)床上训练:患者可以自行翻山进行训练,还有自由起坐,使得患者的髋、膝、肩、踝等关节得到训练,之后行三级平衡训练,重点训练重心向患侧移位。(4)步行训练:患者若侧负重恢复较好,可以训练迈步以及基本的步行训练,使得小腿外摆拖地动作,逐渐改进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让患者扶着周围固定物,两腿分开使之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慢慢蹲下起来,之后行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5)日常生活能力(activies of daily living, ADL)训练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包括进食、大小便、入厕、穿衣、洗澡、床椅转移、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清洁、修饰10项内容。根据ADL的自护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绝大多数患者采用基本的生活护理,即“替代护理”,此法是护理人员主动进行喂饭、穿衣等,同时也要加强自我护理。即通过耐心的讲解认真观察并用鼓励积极的话语安慰患者,让患者的内心真正愿意参与ADL训练。如果患者自身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采用自我护理的方法,逐渐达到自己全部护理。(6)训练上肢康复:肩关节被动运动,包括前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一般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若肩关节处弛缓期,仅能完成正常活动的50%;忌牵拉关节。经过手关节活动度的坚持训练,可有效预防腕关节以及拇指关节的挛缩,对于拇指和手功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手部各关节也能大范围的训练。对于训练上肢的康复采用的方法是主动辅助运动,具体操作方法是双手十指互扣,用健侧上肢带动患肢在胸前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胸前[10-11]。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7)训练下肢康复:①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两手手指相交并向上举起,同时屈膝双腿,并且在床上逐渐撑起,臀部也主动抬起,患者的体形像“桥”。②训练侧下肢屈曲:主要训练患者的屈髋屈膝动作,即患者仰卧位,两手手指交叉并举到头上,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一手持患足于背屈位,撑于床面,一手持患膝关节,保持髋关节内收位;患者沿床方向慢慢移动完成髋、膝关节屈曲,最后慢慢伸直下肢,如此反复进行[12]。
1.2.3 心理支持 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孤独、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护理应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及患者的感情交流,消除患者内心的不安情绪,要多向患者介绍一些治愈的例子,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这种疾病的恢复期较长,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跟家属沟通好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多用鼓励亲切的语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最真实的想法。部分患者对康复期望过高,急于求成,而现实需要较长的时间或事与愿违时,患者还会产生自卑或被遗弃感,常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更不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为此,要求护士多关心、体贴、亲近患者,主动去了解患者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为制定个性化心理支持计划提供参考;在与脑卒中患者谈话时,语速要慢,力求简练、通俗、易懂;对不能回答问题时,可用点头、摇头回答;患者听不懂时要耐心地指导,必要时可配合手势或图片以促进理解。鼓励家属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家庭休养环境。在ADL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1.3 疗效评价 康复12周后采用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ADL)能力和运动功能[4]。ADL能力:≤40分为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他人;41~60分为部分依赖他人;≥61分为生活自理。运动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Barther指数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Fug1-Meyer指数两项评定指标更为理想,运动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Barther指数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比较(x±s)
组别 Barther指数 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分)
观察组(n=50) 74.62±3.23 96.46±7.68
对照组(n=50) 34.35±6.66 51.11±10.2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运动功能障碍。由于这种疾病可能会造成肢体瘫痪,所以应当采用积极的治疗才能战胜疾病,治疗该病除了传统的治疗之外,还需要患者自身的训练以及各种运动,不仅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而且还能促进瘫痪肢体恢复[13-18]。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其中主动运动不仅能够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而且还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护理人员要尽量引导患者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是在患者被动的状态下,通过按摩仰卧位,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健侧后患侧,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在做各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以及按摩时,要缓慢并且有力、有节奏的进行,一个动作需3~5 s[19-20]。
Barthel指数,用于评价残疾人的自理能力。Fug1-Meyer指数用于评价运动功能水平。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科学、规范,循序渐进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后,患者Barther指数、Fug1-Meyer指数两项评定指标更为理想,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及复发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对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1]。脑血管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及家属大多数缺乏耐心,从医行为往往不高,一方面因患者不能说话、肢体的瘫痪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造成患者内心的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且由于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引起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使患者容易出现易激动、易发怒,甚至出现怨恨、态度生硬、拒绝合作等不良情绪,出现这些情况是必造成患者不能很好的接受治疗,不能很好的配合医师及康复训练。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适当的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治疗不能单靠药物,精神愉快是加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本研究要求志愿护士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通过耐心说服,细心宣教,反复示范,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取得了密切配合。使患者极其家属能主动按要求实施康复计划,并逐步达到了康复护理目标。
总之,本组患者通过实行心理支持、运动功能训练及全方位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逐步使老年脑卒中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重建功能,防治了并发症,减少了后遗症。为此,社区延续护理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并逐步完善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孙会,单岩,安巧.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中护理活动现状[J].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12,11(3):16-17.
[2]兰国红,李菲,何金伟.脑卒中抑郁病人心理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4(3):54.
[3]吴敏.脑卒中患者患肢康复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8,8(2):48.
[4]赵雪萍.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3(47):206-208.
[5]高春华,黄晓琳.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进展[J].中国康复,2011,12(26):475-477.
[6]袁利云.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作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10):97-98.
[7]方琼英,张秀玲.糖尿病现状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杂志,2012,14(4):46.
[8]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构造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1(40):52-53.
[9]郑晓娟.森田疗法治疗心理科住院病人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0,11(8):55-56.
[10]杜军丽,李武平,孙莉莉,等.健康教育对癫痫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5(38):168-170.
[11]罗少,邱翠竹,朱倩华,等.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900-1901.
[12]林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70-171.
[13]盖冬梅,王茜茜,林瑞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0,31(2):245-246.
[14]鲍海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46-47.
[15]谭丽君.64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社区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163-164.
[16]叶露芳.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71-72.
[17]杜利利,李冰玉,石小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心得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68-69.
[18]沈琴华,高芷萍,陆晓燕,等.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01):29-30.
[19]孙红霞,程万里,王岚.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08-109.
[20]江利芬.社区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