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煤矿井下运输;安全管理

1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在煤矿斜巷运输过程中,按照规定绞车应安置安全设备并编制严格的管理机制,但是为了省事却不用。矿车串挂应当具有严格的规定,可是依然有车辆超挂,再加上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造成煤矿运输事故频繁发生。如在绞车坡用矿车提升或下送材料时,由于钢丝绳严重存在着锈蚀并且超过了断丝规定、把钩工没有认真负责、矿车连接销子没有插上,绞车坡安全梯不起作用等这些都是发生碰坏设备、撞伤人员的因素。

1.2 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煤矿工作人员没有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管理思想淡薄,重视生产、轻视安全,具有十分严重的侥幸心理,并且时常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某煤矿准备区域的斜巷安排一部分工作人员运输材料并且在此实施钉道。在没有撤离巷中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利用绞车拖拽小绞车的滚筒,当拉紧小绞车的钢丝绳时出现了崩倒,令木支架产生了垮顶,3名工作人员被埋,经过现场实施的抢救,依然造成死亡1 人、重伤和轻伤分别1人,这属于一起典型的重视生产、轻视安全、违规作业的事故。某煤矿的运输区域,1名员工在绞车道主井上寻找矿车轮对时,随车蹬钩上堤,利用人车刮线产生信号联系绞车司机采取紧急刹车的方式,对绞车道上掉落的矿车轮对进行处理。因为在斜巷水平交岔口位置的信号线是长度为42m 的皮线电缆,在这个位置正好出现了矿车轮对,该员工看到后速刮线之后告知绞车司机采取停车措施,可是并没有及时停车,串车迅速上堤碰撞矿车轮后发生翻到,绞车司机察觉突然增大的绞车负荷之后及时采取停车,可是为时已晚,翻倒后的矿车将该名员工的胸部与腹腔撞伤致其死亡。分析原因,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违反规定进行作业,贪图省事,冒着生命危险蛮干,存在着侥幸心理。

1.3 特种作业人员业务水平低

特种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1.4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运输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因业务培训难以组织或组织的成效不大,从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1.5 违规操作与盲目指挥

煤矿在绞车坡运行时,要严格实行“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的制度,如在绞车坡运行时,队长违章进行操作指挥,安排1 名没有进行岗位培训,缺少操作小绞车司机资格证的员工开绞车,该员工又违规操作,另一员工在前方挂空矿车,凭借矿车的自重下矿车,自己也紧随前面矿车而下,并且一次挂3辆矿车(规定最多两辆),造成途中矿车掉道,该员工缺乏工作经验,站立角度又不正确,矿车在下滑过程中横转被挤伤。

2 做好井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对待安全生产以及各项煤矿工作,重点强调安全,一切工作都将安全放在首位。同时煤矿各级领导者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大事进行管理。目前很多煤矿的生产环节大都设置承包岗位模式,承包人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通常忽略了安全防范工作,设备一般带病工作,违反了有关的操作规定,更加无法保障安全生产。因此,安全工作不能松懈,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调整各个生产部分,统一部署安全管理目标,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2.2 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定期检查、检修各环节设备

(1)使用合格的达到规定安全系数的钢丝绳,定期检查钢丝绳的磨损、锈蚀、断丝情况,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2)斜巷使用的矿车连接环、链和插销等,必须执行下列规定:批量生产的,必须做抽样拉断试验,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初次使用前和使用后每隔2年,必须逐个以2倍于其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进行试验,发现裂纹或永久伸长量超过0.2%时,不得使用。(3)矿车与矿车之间的连接装置、矿车与钢丝绳之间的连接,都必须使用防脱装置。(4)提升机制动装置要灵活可靠,司机操作停放车时,要注意防止发生松绳冲击事故。(5)倾斜井巷阻车设施、声光信号要确保安全准确可靠,并操作正确。

2.3 加强特殊工种的管理

煤矿运输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各个岗位工种都不要出现照顾身份,因为这些岗位需要专业技术、思想端正的工人担当,同时对临时用工加强安全监管,尽可能不雇佣或者少雇佣临时工人。特殊岗位员工不可以随意进行更换,要严格实施考核并且发放证书,持证上岗。

2.4 积极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利用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员工,说明事故产生的严重危害性,避免出现侥幸心理,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典型煤矿运输事故案例教育员工,定期为员工开放展览典型事故案例室,通过形象的事故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三违”产生的危害,增强员工防范事故风险的意识。

2.5 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安全的重要前提就是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经过大量实践表明,只有对煤矿质量标准化投入大的矿井,才能够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益,也有力地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将这项工作当成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要从静态化的达标逐渐转变为动态化的达标,从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充分实现煤矿生产整体过程的达标。

2.6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

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 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煤矿运输工作总体形式非常不错,其伤亡人数也在减少,总体的安全状态也在不断的变好。不过该项运输相关的安全活动并不是非常的有序,由于违规而导致的安全事项非常多,特别是跑车现象时常的出现。为了确保运输工作的稳定性,就要积极的做好监督管控工作,特别是跑车问题。只有开展好该项活动,才可以切实的确保井下活动能够顺畅有序的开展,降低问题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张鹤霄.煤矿井下倾斜井巷运输事故的原因及预防[J].煤炭技术,2011(4).

[2]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1).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井下 通风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23-01

矿井通风管理是矿井生产过程中重要管理内容。通风状况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的矿井通风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角度出发,提高通风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1.1 计划管理

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预先的计划管理处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划编制:编制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计划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月计划。 (2)计划落实: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 (3)计划检查、总结和分析: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后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事故隐患及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 (4)计划调整: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到位,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 技术管理

(1)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和防尘管路布置图,对于有监测系统、煤矿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监测系统图、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数据要齐全。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如长度、断面、风阻;煤矿中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等;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各种报表应数据齐可靠及时。技术文件要齐全。施工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各工种有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账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齐全。 (2)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办法,矿井和采掘工作面配风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1.3 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系统。

1.4 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可包括如下子系统: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能有利于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二、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负责矿井通风和安全的通风区(科)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但总工程师、通风(安全)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而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非煤矿山 井下 安全管理

非煤矿山井下作业不同于其它工业生产项目,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其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应对。矿山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不可预知的突发性因素较多,其作业工序也相对复杂,所需要的作业环节多,工作环境一般比较狭小,施工人员集中,加上现有的井下作业技术水平和相关设备的有限,导致其事故发生率较大。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分以及作业施工方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上不健全,导致不同程度上加大了事故的发生概率。这势必对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健全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作业的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如下:

一、划分明确的管理单元

首先,要建立健全且科学的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系统,必须要对矿区作业环境和各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确定影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指标。根据各项安全作业指标的建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划分,具体可以包括管理制度与细则、爆破作业、井下作业的开采与通风、供电与通讯工作、提升与运输等几个方面,在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上,要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有层次性的提高各个作业组成环节的安全管理科学水平,全面的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提高生产的效率。

二、非煤矿山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

非煤矿下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部分的调控,施工单位各方资源的合理性配置,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等各个方面的支撑。针对以上管理单元的划分,我们主要结合井下作业的主要环节分析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1.爆破

爆破是现代矿山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环节,但同时由于爆破本身所存在的危险系数较高,其潜在的不可预知性因素较多,易发生安全事故且容易对作业环境造成范围性破坏,对爆破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矿山的可继续作业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对非煤矿山的爆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爆破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性管理,对爆破资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严把质量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由于在非煤矿山的开采中往往使用较多的民用爆破品,材料的运输往往路线众多而难以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运输监督与调配工作,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以免造成重大意外性事故;(3)炸药爆破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在爆破环节中,为爆破或者爆破不完全的炸药都存在着爆炸的可能性,对此要做好此类炸药的妥善处理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工作防护服,并对炸药的处理方式和位置进行科学的考证,保证不能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矿井开采与通风

非煤矿山的矿井开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其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较多,在井下开采安全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安全制度要求,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且顺利开展。对于井下作业的通风系统管理要特别注意,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井下的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通风效果不良则容易导致人员窒息。因此,要下井之间要检测空气质量是否满足正常作业标准。其次,要控制好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以满足实际作业的需求,并按照国家法规进行系统改良,以满足井下作业的安全性要求。

3.供电通讯、提升与运输

供电和通讯是井下作业的必须因素。在非矿山井下作业中要将供电和通讯作为独立的管理单元,保障供电的持续性以充足性,避免井下作业在昏暗的环境下进行。其次,井下人员要配置随时于地上人员进行联系的通讯设备,井下与地上要有完善的通讯设备体系,以便对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调控和信息反馈。运输提升是矿山开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4.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其目的是增强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各矿山应依照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应建立、健全安全活动日制度,认真执行安全大检查制度。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对其所属矿山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矿每季至少检查一次,坑口(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班组每天进行检查一次,应有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参加。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做到责任、教育、检查、整改、落实五到位。

参考文献: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煤矿企业;经济新常态;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企业简介及安全管理现状

安徽神源煤化工有限公司(邹庄矿)是一家合资公司,由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淮北市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组成,邹庄矿自2009年建矿以来,杜绝了死亡事故的发生,安全效果总体良好,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但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形势的恶化,人员的流失,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安全工伤事故发生的频次也在加大。矿井2015年发生各类工伤事故28起,2016年至今发生15起。其他非人身事故也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安全管理人才流失严重;二是职工队伍思想的不稳定,造成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增加;三是安全管理的基础不够牢靠;四是安全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三、安全管理对策

1.树立法纪和规矩意识,让敬畏制度成为各级管理人员的底线思维

邹庄矿自建矿以来,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认真梳理各类管理制度,不能说不完善、不健全,从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都能搜罗厚厚几本。然而,这些制度到底有几个人能够记住,有几根人去认真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了。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各级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敬畏制度的底线思维;二是老好人思想严重。长此以往,制度的刚性荡然无存,一次次的事故都在为破窗理论进行了验证。大家都在抱怨,为什么制度制定那么严格,还有那么多人敢违反;如何让制度发挥应有的安全生产保障作用,发挥其炉火效应,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管理干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制度、规程措施,就是各级管理干部的底线。一切指挥行为都要遵守制度、遵守规程措施。让遵章守纪蔚然成风,让违章违纪成为过街之鼠,从领导干部做起,以上率下。

二是落实制度要不折不扣。制度就是炉火,谁碰了就要受伤。不为落实找借口,只为落实想办法。刚性制度一定要刚性落实、刚性制定,否则制度谈何威慑。

三是安全制度的制定更要注重过程监督和问责。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事故的发生是事故链联锁反应,在制定制度的时候,首先要搞清制定制度的目的和初衷,制度不是为处理人、处罚人,制度要从源头防范做起,规范人的行为,干部的指挥行为、职工的操作行为。只有两级行为规范了,事故才能从更本上杜绝,因此,一切制度的制定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开展安全体系建设,目的也不外乎将各项制度具体化,过程操作流程化、规范化。

2.坚持以科学技术和安全投入保障安全

淮北矿业地质构造复杂,六害俱全,安全管理难度大,历史上也是重特大事故多发。“十一五”以来集团公司在重特大事故防范方面强技术,重投入,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零星事故也大大减少,安全基本面稳定,但十一五以来,重大涉险事故仍时有发生,惊险不断,这些惊险动作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和风险。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一系列的惊险动作时刻警醒着我们。淮北矿区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根本改变,反而在不断加剧。开采深度在不断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的对数在不断增加,水害复杂类型矿井对数在不断增加,“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仍是重中之重;然而,这些年我们在“一通三防”和防治水技术手段方面没有根本性突破,装备水平方面没有根本性突破,与采掘主导工艺发展极不平衡,重特大事故防范不能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防范重特大的事故的发生,我谈几点个人认识。一是瓦斯治理和水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固化。多年以来,集团公司在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尤其是在瓦斯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但在技术理论方面没有有效突破,关键技术没有有效突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淮北矿区的瓦斯治理模式,各矿有各矿的经验做法,只是停留在“一矿一策,一区一策,一面一策方面”,可能大家会说这也对呀!不同矿井,不同采区,不同工作面有它不同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才是科学合理的。但我认为,矿区的大部分高瓦斯突出矿井有着一些相似的条件,要,找出规律性和普遍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取得技术理论和技术路线的新突破,寻找出一套适合淮北矿区特点的瓦斯治理关键技术并将其固化下来。二要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投入能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安全技术科研攻关,安全工程,安全装备,安全设施等都需要投入。

3.坚持以安全生产体系统领安全工作

近年来,集团公司在总结几十年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套安全生产体系,其中包含5个子体系和15要素,它涵盖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它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然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是一项专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需要结合实际去实践运用;我认为,要抓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真正让它统领我们的安全工作,当前形势下,还必须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安全体系建设与安全管理实践活动相结合。我们不能就体系抓体系,要深刻领悟安全生产体系的内涵,将其与我们的安全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总结,不断丰富其内容;二是安全体系建设要与矿厂实际相结合。安全生产体系涵盖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结合实际,要有重点和关键推进要素。

四、总结

煤矿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必须系统抓、抓系统,总结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一是要坚持体系统领;二是要强化安全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理安全;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和保障;四是确保安全投入。

参考文献:

[1]牛旭琼,李凤仪.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国矿业,2009,18(6):29-31.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多发原因;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煤矿井下运输大多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与架线电机车运送人员的方式。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仍然是以采、掘、机运、安装、通风作为五大重要环节。但从多年来的实践看,人员和物料的接运过程中事故频发,而造成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有许多,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并且编制电机车工作计划,将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降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的风险。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特点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一直是矿井生产环节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与其它工程的运输相比,有许多的相识似之处,但其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

(2)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运输线路比较长

(3)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巷道条件复杂

(4)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

(5)在辅助运输中,极易发生掉道翻车、跑车、触电等事故,给人员的生命及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6)常常交叉作业,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7)料车岗位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小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是井下生产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时有发生,而影响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因素有许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责任不到位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与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为了节省工程开支,往往被压缩精简,不设置专职安全员,而司机和跟车工在井下现场也不能够做到相互提醒、相互制约、相互督促,造成事故发生的多发,致使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正是由于项目没有明确的责任制,不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致使不能责任到人,缺乏上岗前的安全培训,甚至出现了安排非专业人员干专业性强的工作的现象,为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

(2)缺乏正确的事故心态

一些工作人员常常具有麻痹与侥幸心态,在工作中马虎、不在乎、凑合的思想,常会无视危险环境,或对工作作业不谨慎,三违现象多发,不热爱本职工作、不愿提高业务水平,致使事故的发生。

(3)电机车司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电机车岗位人员中相当一部分司机驾驶经验与水平不足,整体司机的素质偏低,并且只通过简单的培训即上车操作,因而对于电机车的操作程序不熟练,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从而造成事故发生。此外,一些单位过分看重经济效益,将奖金与运输量直接挂钩,因而个别司机违章超挂车忽视运输安全,进而导致事故发生,反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经验主义

一些工作人员只依靠经验判断,缺乏有效的依据。而经验主义常常会引发许多问题,盲目,以我为中心也会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从而引发事故。

(5)设备的状态不好,检修不及时

由于电机车的使用年限较长,配件供应不足,维修更换不及,而司机长时间驾驶着带隐患的机车作业,因而诱发了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的控制对策

近几年来,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频繁发生,每年伤亡惨重,并且引起整个及煤矿行业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要想切实控制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的发生,大幅度降低整个行业的伤亡人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对电机车驾驶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

电机车驾驶人员身体条件必须符合要求。患有心脏病、精神病等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工作,并且禁止疲劳过度、精神不振以及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进行驾驶。

(2)进行上岗培训以及安全教育指导

对电机车驾驶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必须掌握了驾驶的基本安全知识,具有工作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工作。此外,工作期间,还应当对电机车驾驶人员进行必要的相关安全技术教育,并且统筹安排人员的休息时间,以保证施工安全。

(3)严把安全检查关,并且及时对隐患进行整改

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对质量严格控制,高度重视日常巡检工作,检查所有施工区域内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每一部分都要进行全面有效地检查与防护,当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一旦检查出隐患,必须及时处理,经复检完毕后,才能继续进行生产。

(4)消除设备隐患

把生产必须安全作为原则,对电机车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应当及时进行维修,合格后方准作业。

(5)严把安全机构设置关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关

应当依法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并且实施安全技术的交底,以落实方案中的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并且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按规定配置相应数量、持证并具备相关安全管理技能的安全管理人员,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管理责任,以防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的控制对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在煤矿井下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有许多,运输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事故的隐患,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再次发生,从而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安全高效生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起.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6):10-11.

[2]高文科.浅谈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3):34-35.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 预防策略;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V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379-01

1 煤矿井下机电事故概述

所谓煤矿井下机电事故主要是指安装在煤矿井下的采煤

机、输送机、装载机和掘进机等机械在工作时所发生的事故,这其中也包括电网触电事件。这些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因为设备的损坏降低了煤矿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发生相对较为独立,分布也较为分散,这使得工作人员容易在维修和管理的过程中忽略安全隐患点。所以,对煤矿井下机电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总结规律、吸取教训,才能更有效地减少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发生。

2 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影响因素

2.1 设备陈旧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通常情况下,煤矿井下机电设备是成套采购的,因其种类较多,型号复杂,导致煤矿企业对于井下机电设备的更新不够频繁,许多设备陈旧落后,导致故障频发。另外,更换一套老化的机电设备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许多煤矿企业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放弃了对老旧设备的及时更新,导致很多机电设备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这给煤矿井下机电设备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家政府对于煤矿设备的资金支持不足也是造成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落后的一大原因。

2.2 设备的选型和维修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机电设备较为低端,在型号的可选择范围上较小,质量较差,许多高新产品都没能引进。并且,机电设备应当满足配套化要求,对于不同煤矿地质条件、煤矿工作人员都能够有较强的适应性。如果仪器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则在磨合期内往往会有较高的事故发生率。另外,设备的维修也存在着不全面不仔细的问题。当前煤炭行业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大多数为自动化设备,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容易忽略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维修,由小积大,最终造成事故的发生。

2.3 煤矿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由于煤矿工作环境较差、工作量较大,所以煤矿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是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够导致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违规操作。另外,由于井下工人的变动率较高,导致经验丰富的工人不能长期作为某项设备的操作人员,因此也埋下了较高的安全隐患。据调查显示,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即为煤矿工人对于机电设备的不规范和不合理操作。

2.4 煤矿行业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中机电安全管理水平不达标也是造成

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一大原因。我国煤矿企业中虽然设有机

电安全管理人员,但这些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技术知识不过关,对于机电设备的具体操作和安全理论也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且往往身兼数职,不能切实认真地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当前煤炭企业的机电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没有统一具体的规章制度,也没有投入足够的执行力度进行管理工作。

2.5 电网触电事故频发

在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煤矿井下机电事故中,存在多起工作人员电网触电事件。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电网相关的安全警告,带电检修作业或对高压作业不执行相应的安全措施。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技术知识,对电网不进行定期检查。同时,煤矿企业的漏电保护不够完善,导致工人电网触电。

3 煤矿井下机电事故预防策略

3.1 提高设备投入,及时更新技术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质量是安全作业的基础。煤矿企业需

要建立完善的设备更新机制,对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增加相关设备的资金投入,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企业成本,但却大大降低了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发生率,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也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利益。同时增加对已采购设备的监督和维护力度,定期进行高质量的维修保养。政府也应该适当增加对于煤矿企业设备的财政支持。

3.2 完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机电事故预防的最大保障。煤矿企业应当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安全管理规章,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与沟通,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各类技术和设备进行合理的分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政策,杜绝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引进国外煤矿行业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组织对于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预防作用。

3.3 增强员工培训,注重安全教育

煤矿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着煤矿井下机电事故

的发生率。煤矿企业要增强员工的培训力度,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技术培训。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操作程序和机电安全规章制度是培训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充分意识到机电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定期开展机电安全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考察,督促员工进行理论学习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员工遵规守纪的意识,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煤矿工作人员。

3.4 落实安全责任制

在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积极落实安全责任制,将机电设备的具体操作、维护和维修活动具体到个人身上,使工作人员能够各行其是,避免人力的缺乏和浪费。可以考虑建立包机制度,即将煤矿井下需要运行的每一台机电设备落实给个人,即每台设备的审查、维修等所有的操作活动都由一个人来进行,那么该设备的安全状况也就由该工作人员进行保障。这种制度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主动性。

3.5 预防电网触电事故

对于电网触电事故,应当增强防漏电装置的可靠性,并对防漏电装置进行定期维护与检查,加强高压作业相关安全规定的培训与教育,增强高压作业的程序和手续。电网的规格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电气设备也应满足安全规定的具体型号,杜绝带电操作,增强工作人员电网操作的技术知识,尽力降低电网触电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因电网触电所造成的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

4 结语

要彻底杜绝煤矿井下机电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源头出发,

了解井下机电系统的特点,分析井下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施行相关预防措施。煤矿从业人员要增强机电安全意识,从已发生的机电事故中分析相关规律,吸取教训,及时处理井下机电的安全隐患。争取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煤矿井下机电事故预防体系,减少井下机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促进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金明希.浅谈煤矿井下机电常见事故及预防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