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1

各位领导、社会各界志愿者、农民工兄弟姐妹们:

您们好,我叫吕跃,来自**市肥东县,现在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淮委**水利科研基地居住区建筑工地上做砌筑工。非常高兴我能够作为**市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的农民工代表在这里发言,在滨湖新区林立的大厦下、宽阔的街道上,我代表大家向一直以来关注、关心、帮助我们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各界志愿者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谢谢你们!

近年来,我们**市“大建设”飞速发展,我们也放下锄头,拿起了瓦刀投身到城市建设中去,逐渐开始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建设工地上随处可见我们忙碌的身影。在此期间,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尊重和爱护。我们在人格上受尊重,素质上受培养,工作上受重用,生活上受关爱。我们从单一的建筑施工人员发展到砌筑工、钢筋工、架子工、建筑电工等工种,建筑工地上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收入比应届大学生都要高。还从普通工人岗位发展到安全员、施工员、造价员、班组长,甚至项目经理等重要管理岗位,实现了“由技能匮乏到又红又专、由挣钱吃饭到实现价值、由短期务工到当家作主、由打工者到新时期产业工人”的转变,不仅脱了贫、发了家,而且成了有理想、有追求、有贡献的“金蓝领”。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现状;发展模式;北京印刷学院

0 引言

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在西方有着极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志愿服务起步相对较晚,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实践中逐渐走上行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国际化的道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1个省级协会、全国90%以上的地(市、州、盟)级协会、80%以上的县(区、市)级协会以及1968所高校协会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截止2011年底,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17.5万个,有注册青年志愿者3392万人。在这些青年志愿者中,以大学生为主力军[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志愿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能参与的志愿活动越来越多,同时互联网也为参与途径与方式的多元化提供可能。电子调查问卷这一载体是快速获取数据的桥梁,为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有效率约为83%。我们通过问卷获取数据,进行描述性与预测性分析,将数据可视化形成图表,直观分析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基础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再进一步分析现状、探究发展模式。为增强调查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在问卷最后,我们邀请热心人士留下联系方式进一步交流沟通。62位受访者提供有效信息,我们选择了其中三位(均为北印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进行访谈,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可靠且充分的信息。

1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自行设计《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线上。问卷内容分为五大方面:志愿者基本信息、志愿服务行为调查、志愿服务认知和态度调查、志愿服务环境调查以及非志愿者相关情况共18题。

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来自北印的有201份,男性受访者有57人,仅占三成;女性受访者144人,占七成。基本符合北印总体男女比例。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通过将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整合,对北印的志愿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整体上,北印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志愿服务参与度较高,但在活动参与质量、校园志愿服务环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在目的方面,北印学子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各有不同,绝大部分学生愿为社会做贡献,表明该校的志愿服务风气较为端正;在志愿服务参与方式方面,该校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和志愿服务类别与时俱进;关于非志愿者,我们分析出此类群体没有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并且有充足理由相信,经过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志愿服务创造更好地条件后,这部分同学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会成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最后,针对该校实际情况,我们从学校机构、学生社团、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角度出发,为促进该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本次研究以“点”论“面”,最大的缺陷在于数据不全面,主要体现为样本量较少,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从而造成结论的偏差。此外,也会造成研究结果代表性不强,存在片面化的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准确研究该校的真实情况,可以寻求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学生社团的帮助,争取获得更多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数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意识形态

总体上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较低。大学与高中的巨大差别与变化,使相当一部分新生不适应新环境,不能合理安排利用好业余时间,投入过多时间在网络与娱乐中,接触志愿领域较少。

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动机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利益原则”逐渐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效益最大化价值导向渗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一定程度影响了“集体利益”首位的传统价值观。

2.2 学校志愿服务环境

在高校实践操作中,学校存在相关规定、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类型与期望中活动类型存在一定差距,环境保护、大型体育赛事、国际志愿服务等热门的专业化项目较少,学校与这些领域的连接度不够,没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而社区建设、一般捐赠、帮困扶贫等低运作成本项目成为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主要部分,缺乏一定特色与吸引力,形成了大学生个人意向与现实所提供的机会不吻合的需求冲突[2]。

志愿服务保障支持上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北印在制度层面上引导和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发展,在人身、财产安全上有所保障,但在资金支持,专业化培训、指导,信息化平台运用等方面仍不够完善。

2.3 社会环境

中国最早的公益组织由国外支持,我国在志愿服务方面与国际仍存在一定差距。志愿服务虽为自愿无偿,但活动本身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组织机构需要社会与国家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学生也不具备长期依靠自身条件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同时国家没有足够多的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毕业后以志愿服务为职业发展方向,存在大学生公益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

近几年,社会组织孵化培育项目不断增多,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能持久发展并具规模与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组织发展的不成熟且与高校对接不足都是大学生志愿困惑的重要原因。在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的推动下,公益组织群体不断壮大,初级发展中的管理者往往规范意识不强,企业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兼职人员占较大比重,一般重视业务,轻视财务管理,财务不规范同时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足,缺乏影响力。[3]另外,随着社会组织的公司化发展,资金缺乏成为一大困境,无形中增加了整个团队的压力。

3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探索

3.1 高校自身进行管理创新

为助力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持续发展,高校作为与大学生志愿者联系最紧密的组织,应该从制度、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注入新活力。

制度层面,从志愿者注册、培训、保障与激励等多方面严格控制志愿质量,提高高校志愿服务水平。组织层面,高校应与紧密联系,实行团中央倡导的关于促进高校志愿服务的举措。校内应建立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志愿者组织,使学校、学院、学生社团和志愿者权责分明。文化层面,高校内应大力倡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使“志愿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志愿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的全民化。

以北印经管学院学生社团“心欣社”为例,该公益性社团在开展传统的捐款捐物、支教等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了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每月定期举办“九元行动”为湖北省贫困山区小学募捐,假期组织志愿者前往受捐地点支教与交流,实现志愿行为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定期前往大兴区爱晚护养院为老人献爱心、送温暖,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与兴华中学携手开展“学・长”计划,带领中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实现了志愿活动与“助人自助”志愿精神的统一,为北印志愿服务发展增添亮色。

3.2 高校与各社会组织应扩大合作

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志愿服务社团与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在互利原则下达成共进协议。高校与社会组织的直接对接既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志愿者的权益又可以为公益组织提供志愿者来源保障。

一方面,高校可以为公益组织提供稳定的志愿者来源,并选拔优秀型管理、财务、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人才,为减少组织财务困惑、更规范发展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公益组织为校园提供志愿机会与志愿者保障,且为潜在社会工作者提供未来职业发展机会,相关专业学生可通过参与公益组织活动实现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今后参与公益工作积累经验。

以北京市大兴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它为大兴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领导下的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目前有爱众社工、蓝天救援等15个社会组织正在中心孵化。这些公益组织以大兴区为主要活动区域,部分负责人在开展活动时会联系附近高校招募志愿者。如果这些社会组织能够与相关高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对社会组织、高校志愿服务以及大兴区志愿事业的发展都将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3.3 政府应助推校园公益的发展

政府推力是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可通过政策、财政支持助力校园公益组织长远发展,提供物资与精神上的双层支持,在助力校园公益发展的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开创新道路、新前景。同时政府应即刻开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管,使公益组织成为未来经济市场的“清泉”,青年职业发展的“亮点”,从而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开展了“志愿家庭”活动,旨在使志愿服务深入家庭、深入社区。同理,建立“志愿高校”也将为我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具有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校园公益是志愿服务领域内极具潜力的发展模块。

【参考文献】

[1]邓迪.天津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15,5.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3

主要做法:

一是社工+社区志愿者协同机制初步建立。投入40多万元,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7个社区建立了社工站,专职社工10人。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社工负责活动组织、项目设计、团队管理、意见征集等工作,志愿者在社工带领下具体实施,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

二是志愿服务+积分激励机制初步建立。结合实际,摸索出台了爱心时间银行与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各志愿服务组织推选志愿服务记录人,如实记录每位志愿者服务时间并折算成爱心积分。积分可兑换服务,也可兑换物资。建立了公开公示制度,定期对积分和兑换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大家监督。

三是互联网+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建立了八员八联服务平台,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平台上报问题、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各社区均建立了多个志愿服务微信群。服务平台和微信群开通了社区居民互动参与的“自治通道”,一头连着居民,一头连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居民有需求,志愿者即时响应,建立了从“脚尖”到“指尖”的即时沟通、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增强了居民参与意识和认同感归属感。

四是社区慈善+志愿服务机制初步建立。

近年来,搭建社区慈善平台,充分挖掘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每年举办1-2次公益集市活动,动员企业和个人认领积分、奉献爱心。居民在社区、家门口能够参与慈善活动,公益集市不仅服务了居民,展示了爱心企业的形象,还有力地支持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四点启示:

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展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新标志,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以下四点启示:

1、夯实基础,不断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化水平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是社区志愿服务有序开展的组织基础。社区应对辖区内居民进行摸底,掌握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业务特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一是党员、干部带头。党员、干部下沉到所居住的社区、小区,应该规定每年完成一定时限的志愿服务,完成情况作为个人和单位评先评优重要依据。社区可组织下沉党员、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发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组织。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邻里守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号召居民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身边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群体,参与环境卫生、文明劝导、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通过老人孩子带动全家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拉近邻里关系,营造守望相助、暖心相扶的社区志愿服务氛围。

三是培育社区专业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可动员辖区内教师、医务人员、律师及家电维修、理发、应急救援、金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士开展专业性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

2、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五社”联动志愿服务机制。

依托社区,发挥专业社工在组织策划、项目运作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热情高、来源广、肯奉献的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建立“社工带义工”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居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充分挖掘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引导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公益慈善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3、强化引导,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制度。

一是积分激励制度。制定出台统一的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公开公平记录积分,定期兑换积分,形成正向激励。

二是评定评选制度。开展评定星级志愿者、星级志愿服务组织活动,开展年度“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评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三是优待帮扶制度。探索对优秀志愿者在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出台优惠优待措施。探索建立关爱帮扶生活困难星级志愿者制度。创造条件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4

TOP1

[关键词]探索

[事件]3月4日,在全国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贵州省“和谐贵州三关爱”绿丝带志愿服务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筑城广场举行以“传承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为主题的绿丝带志愿者省城示范活动。来自省直机关、国资委系统、军区、武警、各高校、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集中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环境整治、环境保护、维修家电、法律咨询、票务咨询、科普宣传、心理咨询、疾病预防咨询等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近万人次。同一天,全省各地志愿者启动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宣传、咨询、义诊等服务。

[点评]将“志愿者精神”和“雷锋精神”融汇贯通,在当下找到一个既满足公众需求,又具有时代内涵且具有持久性的践行方式,这是贵州团组织一次意蕴深刻的探索和实践。

TOP2

[关键词]热忱

[事件]3月3日——5日,镇宁团县委、镇宁县文明办工作人员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为主体组建的“美丽镇宁人一爱心传递”志愿服务队上街宣传雷锋精神,拉开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抓住群众赶场的有利时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上街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向过往群众发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宣传资料,给驻足了解的小朋友们讲述雷锋的故事。此次宣传活动发放资料2000余份,2000余群众人参与了活动。

[点评]志愿者用多少力气和热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人民群众就会用多少诚意和热情来回应这个活动。

TOP3

[关键词]微笑

[事件]2月23日,在观山湖公园,14个“微笑小屋”遍布公园各条交通要道,5个人园口承接着南来北往的观灯客。4000人次“绿丝带”志愿者轮流到岗,以“微笑小屋”为阵地向周边区域辐射,开展维护行人秩序、热水提供、药品发放、问讯、救助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自本届灯会庙市开园以来,志愿者们在观山湖公园内的14个“微笑小屋”以及公园附近公交车集中乘车点的3个流动志愿者站点,为游园市民提供咨询近53余万次,供应热水45余万杯,发放药品2000余人次。每当深夜志愿服务结束时,志愿者们都很疲惫。可是,当他们再次投入到工作中时,每个人都神采奕奕、热情周到。志愿者用自己的真情与微笑,真诚与耐心,成为游客心中最美的风景线。

[点评]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志愿者用微笑感染他人,温暖心灵,传递友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TOP4

[关键词]大爱

[事件]3月5日,在威宁县文明办和共青团威宁县委启动的“和谐威宁三关爱”绿丝带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弘扬雷锋精神,关爱留守儿童”青年志愿者行动走进威宁第四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活动,为20名贫困留守儿童发放了衣物、书包、棉被、鞋等物品。青年志愿者还来到金钟镇敬老院,与老人温馨座谈,了解其生活状况,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老人们表示,有这么多人来关心他们,还给他们送去大米和水果,学习雷锋帮助他们,非常开心。

[点评]“向雷锋同志学习”,关键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特别是要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平凡和细小的事情中,融入到基层和最广大群众中去,并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TOP5

[关键词]典型

[事件]景伟健,男,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2012年荣获贵州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他作为贵州消防志愿者形象大使、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形象大使,一直致力于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身体力行,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和社会影响力,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做出杰出贡献。

陈昌海,男,贵阳市心理卫生健康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2012年荣获贵州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他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广泛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群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点评]典型引导是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的有效路径。挖掘、宣传典型,通过典型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志愿者学雷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TOP6

[关键词]创新

[事件]3月15日,织金zyzj20121004项目收到华润三九OTC湖北片区在线捐赠1000元;织金zyzi20121003项目收到华润三九OTC湖北片区在线捐赠1000;修文zyxw20121003项目收到华润三九OTC湖北片区在线捐赠1000元……2012年11月3日,全国首家以互联网线上信息公布、线下公益实施机构为结合体的优化组织实施网络一贵州志愿者阳光公益平台项目正式上线。它以新媒体为网络平台,为人们学雷锋做好事等公益行为提供了新的舞台,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奉献爱心。

[点评]阳光公益平台回答了“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公益”的问题。新媒体+微公益,开创了“人人帮助人人”的公益新模式和学雷锋做好事的常态化新模式,打造一个更便捷的信息互动、公益互助的服务平台,扩大了公益事业的社会参与面。这是贵州志愿服务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TOP7

[关键词]时尚

[事件]3月6日,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了《2013年贵州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要点》,要点的指出,要充分运用网络、微博、论坛、QQ群等青年乐于运用的交流工具,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宣传志愿服务精神。要加大《青年时代·志愿者读本》、电影《飞扬的青春》、《情系西部——我在贵州的支教生活》的宣传发行。制作一批志愿者主题的宣传片、纪实片,与相关部门联合创作志愿者报告文学和拍摄以志愿者典型为原型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源源不断推呈志愿服务文化产品,为广大青年朋友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形成志愿服务的方法论。

[点评]今天,我们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需要运用时尚、文学艺术、新媒体、体育等各种手段,大胆创新雷锋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产品路径,努力创作更多符号化品牌化的雷锋文化精品,不断满足人们的心理情感需求。

TOP8

[关键词]常态化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5

关键词:志愿服务行动;校园文化建设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工作始于1998年,十几年来,通过开展扶老助残、社会实践、形象礼仪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展示学院青年学生的风采,树立育英学子良好社会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同时,学院志愿者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点,对志愿者本身和在校学生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已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影响

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的中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以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学生青年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中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其参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积极性。

(一)在参与中建构新认知

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其主体是“青年”,重点突出主体“志愿”的自主性和自愿性,强调“行动”的实践性。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主张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崇利他主义和共享方式,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主张志愿主体的主动参与,在实践参与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的价值感,通过实践参与行动,与更多青年志愿者共享参与的喜悦、经验与知识分享,在参与中建构主体的认知、拓展其社交范围和知识层面。

(二)在参与中丰富新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核心,是对于“人”的释放和尊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高校比较有影响力和正能量的群体,其对于活跃校园文化的活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新生代大学生热衷于公益事业,其原因多样:一是公益项目的流行化导向,二是公益项目的全民性参与,三是名人明星效应的影响,四是公益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社交化倾向,五是移动互联网化的传播效应,六是公益项目参与的价值化体现等。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又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教育方式,它可以发挥群体效应,引领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无形之中将社会价值、集体主义、纪律教育、道德教育等主流价值观融入其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继而引领校园文化风尚,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内涵。

二、志愿服务行动对“应用型合格职业人”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分析

自建院以来,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学院“青年志愿者行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院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其中,民航交通分院依托空中乘务专业特色,结合学生专长及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行动,彰显大学生到职业人的风采,同时,也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一)突出专业优势与志愿服务的结合

依托空中乘务等专业优势,将职业礼仪形象等专业基础教育发展成为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在知识结构储备和专业技能应用方面为此类志愿者夯实了专业的基础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应用能力。近年来,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省市各大型赛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将专业规范的会务服务、礼仪服务与大型会场会务志愿服务有机对接。

(二)强调志愿服务与专业实践的结合

礼仪接待服务等相关专业志愿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礼仪形象、接待规范等专业性的实战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学院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操作能力,并配备专业师资全程给予指导,将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空乘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高标准开展,并在实践考核制度等方面给予保障。

(三)强化专业参与与社会服务的结合

依托空中乘务等专业群优势及专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广泛的社会需求,其社会服务的影响面也随之不断扩大。学院积极发动分院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学院与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共青团杭州市委、浙江电视台等单位结为紧密型志愿服务合作单位,每年参与大型会场志愿服务20余场,学生的专业参与率超过50%。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展示了服务的专业性,从而提升了学院志愿服务专业的社会影响。

(四)加强专业志愿与职业理想的结合

专业学生志愿者通过以省市大型赛会和展览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接触到了各种规模与形式的志愿服务,这些成为学生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的最鲜活、最真实的教育素材。他们通过实践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课堂德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因此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应用型合格职业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对“应用型合格职业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志愿服务行动凸显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学院以“走进来的是大学生,走出去的是职业人”的理念为育人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合格职业人为育人目标,一直以来,在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方面,也朝着育人方向和目标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时刻凸显了学院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的主题。

(二)志愿服务行动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价值体系

志愿服务行动导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之中,强化了引领、提升和辐射的功能价值体系。

1.引领价值。思想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志愿服务作为公益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青年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奉献的精神启迪人,用公益的行为引领人,有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优秀美德,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价值。

2.提升价值。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人文情操陶冶、公益社会责任感培育等,还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增加社会见识和体验经历等,提升个人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应用型合格职业人”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并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价值和功能。

3.辐射价值。志愿服务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科学技术类、公益爱心类、环境保护类、文化艺术类等等,构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比较突出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志愿服务不仅服务学校内部师生,也大大增强校地社会服务和高校文化辐射作用。

(三)志愿服务行动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

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全社会拓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民航交通分院礼仪志愿服务行动,青年志愿者广泛参与第二届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浙江省两会、浙江省教育博览会、杭州市共青团西湖情玫瑰婚典、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杭州西博会、上海世博会、大学生文化创意节、杭州地铁客服大使等省市大型赛会和展览的志愿者礼仪服务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平台,从而拓展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范围。青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社会、专业实践和思想提升等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提升、育人理念呈现的有效载体。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扶老助残、社会实践、爱心奉献等公益性社会服务,和形象礼仪、会务接待等专业性公益社会服务的开展,在校园内引起一股热心公益和志愿的校园文化风尚,树立着育英学子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一张瞩目的校园名片。

作者:高嘉佳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敏慧,王为群.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不足[J].才智,2011年22期.

[2]杨晓文,张海媛.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7期.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6

一、积极协助红十字会开展志愿活动

爱心社区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时与xx市、xx区红十字会联系,配合搞好各项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利用网站、qq群等方式,宣传普及红十字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和报纸、电视系报道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

二、积极参与救灾活动

三、开展助学、敬老、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开展爱心救助活动五、开展户外文体活动,丰富志愿者生活

我们多次组织户外登山活动,排练文艺节目,组织成员聚会,丰富大家的生活,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爱心公益,充实发展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