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1
当今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得到父母的过多照顾,溺爱和娇惯,而城市住宅的“封闭性”,又使得他们从小与玩具、电视、电脑接触过多,而与小伙伴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许多孩子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的不良个性。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学生大多都有独生子女的通病,私心重(独我)、不懂得关心别人、娇气(拈轻怕重)、敏感等等。而且,在同一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处在同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说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而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往往受团体心理现象的影响比较大,他们在群体中容易模仿和学习新的行为,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团体辅导比个别辅导更有效,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
一、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要提高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实效性,主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才能有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同时,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要重在“游戏”的环节上下工夫,让一个个设计巧妙的游戏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辅导教师要转变思想,变换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营造和谐的氛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题的辅导过程。此外,辅导教师还要注意把辅导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区分开来,以“活动”代“讲解”,以“引导”代“灌输”,寓教于乐,把辅导目标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活动中,让学生在辅导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过程中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调整。
二、重点强化情境体验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而瑞士近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任何学习都应从情境开始。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把来自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放回到类似的环境中去再认识,重新进行调整,这既有它的针对性,又有它的实际效果。因此,我认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只有在活动中为辅导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相似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动态的再次经验,才是符合了心理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才能体谅当事人的情感,才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的实质性情境,才能发现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模拟生活场景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要具体而不抽象,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兴味盎然,专注投入。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 关注全体学生。团体辅导是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者是需求来设计和进行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被注意到、关注到了,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活动中主角,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因为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被同学高度重视和注意着的时候,他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才会得以激发,我们的团体辅导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2
班集体是大学新生入校后融入的第一个集体组织,也是大学生所处时间最长、最稳固的集体组织。班集体不同于班级。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以专业相同、年龄相仿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班集体是发展成熟之后的班级,是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谐的心理氛围、持续的发展动力的学生共同体。[1]班集体是高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载体,也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优良的班集体能有效发挥自我教育功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大学新生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班级成员是否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进取,顺利成才。因此在班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做好班集体的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包括构建班级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文化设施等显性的条例制度,也包括积极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价值导向和健康的心理氛围等隐形的文化内涵。健康、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在有形无形中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可以让班级成员体验到强烈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责任感,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激发学习动力,追求实现集体的成就、目标和价值。不良的班级心理氛围容易造成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紧张,让同学们体验到人际间的冷漠和不安,引发班级成员焦虑、厌学等不良情绪。
优良的班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班级成员的配合来实现。在新生班级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搭建班级成员活动、交流的平台,让班级成员在团体游戏中交流、分享,促进班级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形成健康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及其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团体心理辅导的基础是辅导教师要对团体成员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不对成员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好坏做评估和判断,使成员感受到安全、信任与接纳,让成员在参与活动中获得体验,对大家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启发、引导和帮助以及团体成员的从众心理力量,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效果,让成员对问题有所领悟和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大学新生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能有效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健康发展,对建设团结凝聚、人际融洽、学风优良、具有进取精神的班集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往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使班集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能为班级成员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团体心理辅导正是通过创设各种交流的情景和游戏,让同学们有机会从身体的接触开始打破陌生感,逐步发展到心灵的深度沟通。不少新生在初入大学面临诸如学习、交流、适应等问题时,会认为这些问题是自己独有的,把自己对新环境的暂时不适应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产生自责、自卑等心理困扰,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3]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针对大学新生们常见的困惑来设计活动方案,在教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下,让同学们打开心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苦恼,在交流与倾诉中,他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孤立的,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同学之间相互接纳、信任,通过分享体验的交流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尊重,形成融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让每一位在班集体中的同学都能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和尊重感,这种体验会迁移到日后的班集体建设中,为同学们的交流、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促进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共同发展、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2.促进人际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的班风
当前高校学分制的改革改变了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的限制,给了同学们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但这也让不少同学除了上专业课的时间以外较少有与班级成员交流的机会。[4]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大学新生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相同专业的同学能在安全、信任的氛围中尝试与他人交流,帮助同学们消除陌生感,一起承担在新环境中遇到的适应问题。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同龄人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和采纳。在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情景中,同龄大学生所创造出来的真诚、安全、关怀的氛围,可以使他们相互倾吐内心的苦恼和困扰,把平日积压在心理不愿表达的情绪、情感和观点释放出来,以缓解心中的烦恼。很多时候,大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因怕被人看不起而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形成心理负担,影响了日常学习和生活。此时,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宣泄内心压抑情绪的机会,以及一个可以合理评价自我、客观判断自身问题的机会。在班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同龄人相似的学习生活情景、多角度的情感反应更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每个成员都可以从团体中获得同伴的支持,重建理性认识,促进自我的领悟与成长,并学会主动理解同学、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3.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形成乐观进取的学风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针对同学们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成员平等性、自我开放性的特点,能使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分享自我体验、表现自我的机会。对于那些不善表达自我、孤独、焦虑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被接纳的感觉,进而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备。他们可以在团体中学习表达自我而不用担心面临失败和错误。在与同学的交流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情感,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自我能力的尝试和训练,学会表达观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方法,增强自信心。在活动中,通过同学与其他人的互动,激发多种观念的碰撞,启发同学们感悟与思考,帮助同学们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团体成员之间的这种分享与反思,可改善个体的自我评价,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自我概念,促使他们追求完善自我。同时,团体成员中每一个人为寻求成长而不断进取,对其他成员也是一种鼓励,会激发每一个成员的进取精神,在班集体中形成追求上进的浓厚的学习风气。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班集体建设中的实践与反思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每年均针对全校新生开展班集体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新生班集体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加深相互认识,提高同学们的交往技能和关心他人的能力,能感知他人的需要,学会接纳、尊重和欣赏他人,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关系,同时促进同学们对大学生活规划的思考。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我们会随机选取部分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进行调查评估。调查显示,90%的同学表示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很新颖,活动内容很有趣,对活动的设计比较满意,希望能多开展类似这样的活动。83%的同学表示在活动中收获很大,在活动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了班级的同学以及大家面临的困扰,对大家适应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新生班集体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总结,笔者对在新生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提前了解班集体的情况
每个新生班集体在入校一段时间后,都会形成自己的特点以及产生独特的问题。因此了解班集体的情况是有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提。如班级的男女生比例、班级学生的专业特点、班级学生的生源等相关情况。例如:我校是医科院校,主要以医学专业为主,对于新建设的外语、社会工作等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入校后觉得自己的专业没有优势,容易对专业前途产生怀疑。因此在给这些班级作团体心理辅导时,应将重心放在树立专业信心上。辅导教师在辅导前了解班级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可以使团体心理辅导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2.积极参与,重在分享
不少同学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做游戏,因此没有认真投入到重要的分享环节。诚然,团体心理辅导是以游戏为载体,这些游戏具有一定的寓意,也很有趣味性,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但团体心理辅导的精髓是在游戏的过程与结束过后的心理体验与分享中。有些同学由于内向或不善表达,难于融入到团体活动中。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关注到那些沉默的同学,多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赞扬,争取让每一位同学均能融入班集体中。
3.拓展新生团体辅导活动的渠道,保持辅导效果的长期性
开展全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新生班级建设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学校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有限,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对不足,开展系统、完善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应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建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关系到探索个体成员的发展动力、确定班集体建设的方向需要多次的辅导才能实现。因此,如何通过多渠道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效渗透到班会等班级活动中,是今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正平.班集体问题诊断与建设方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钱程.高校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6(3).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3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很不愿意主动与别人交流。同样,人际交往也是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做好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实现自身价值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1.团体心理辅导内涵。团体活动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并学会面对其在学习、职业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课题。同时,“学校心理辅导是本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心理辅导的实践也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旨在帮助具有心理问题的与人计较能力差的同学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到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使其逐渐适应帮助他人,学会如何与人交流的过程。一般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如果有需要,可以增设一名助理,帮助使用道具等工作。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心理障碍。在团体情境下进行心理辅导,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于情感交流,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重新建立理性的人际交往准则,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发掘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2.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指帮助学生在团体领导的带领下,共同围绕同一个相互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交际,彼此诱导,形成共同的共识与目标,进而促成目标成员之间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团体辅导主要的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浅层次的认知、情感、行为障碍,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选修课的时间,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当前大学生的交往状况。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形成坚毅不拔的自信品质。团体心理辅导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帮助具有不同背景、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一个较为理想的相互交流,减少与人交流时的羞怯感。另外,可以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一个锻炼自身能力的场所,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主体给予一个良好的自我多角度的分析场景,在活动中,可以观察别人的语言行为以及肢体行为,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使得参与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帮助自我建立一个全新的自我,刷新自己待人接物的处事态度与为人习惯。这些特点都相当符合大学生的成长个性,适合大学生在团体中找到自我,然后进行自我领悟、自我成长,在团体活动中重建一个理性的认知,团体心理辅导课帮助大学生乐观向上,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的成长,纠正心理上的一些顽疾,提高大学生与人交际的技巧与改善心理状况。
3.改善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的紧迫感,管理上也相对自由,导致一些自知力较差的学生整日游戏,无所事事。长此以往下去,造成大学生非常怕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一味地沉溺在游戏中,无法自拔。所以急需要参加一些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具有人际交往弊病的大学生改善其情感体验,解决诸如焦虑、恐惧、孤独、情绪自控能力差、不善表达感情等问题。团体辅导主要教育的是一些具有共同特征能力与需求相同的人,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找到共同的生活特点与一些行为习惯上的相似点,进而感受到被别人认同的体验,使其感受到希望与改善自我交往能力的力量。在实际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大学生更加能感受到团体的凝聚力,促进成员之间共同协作完成某一件事,减少对别人的抵触感与心理防卫。通过彼此的互相帮助与理解,使得每一个成员之间感受到踏实与温暖,让其得到一种归属感。具有心理问的大学生一般都有的心理行为就是对于这种团体心理辅导都是抱着一种改善自己交往能力的态度加入活动,加上可以被他人轻易地接受、关心,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信心,在团里活动中获得前进的力量,收获情感支持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O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1.理论构建是先决条件。一个成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少不了各个环节的构成,但是首要的是理论的构件,其次就是要准备好此次团体辅导的方案,当然方案是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比如新同学新同事第一次见面,就要选择适合大家互相熟悉减少大家陌生感的破冰类活动。如果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则需要有助理协助完成此次辅导。团体辅导中需要用的道具必须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之前准备好,在团辅完成后要清点和整理好,方便以后需要时使用。另外,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需要有较高的指导技巧与理论建构知识,理论的构建就是要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手段以及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与方案的确立要从参与者的一些心理问题入手,将其转化为可进行的干预活动,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的心理辅导,领导者始终要认识到对于大学生交往能力的辅导实质上是对个人人格的辅导。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一些在行为特征表现出热情、出色、经常能够观察别人习惯、欣赏他人的人,非常懂得如何与别人进行合作与分析,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是非常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生存技能。这些人往往能够为他人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让他人虚心接受。所以,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品行,加强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不但是提高交往能力所必需的,同样也是良好交往的结果。
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都不能做到完全同质,总是有差异的,只不过有的大学生之间异质性明显,并且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或者影响了团体的整体发展,再或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正常生活与学习,这个时候可以咨询教师或者专业人士是否需要做团体咨询,相关人员会对大学生团体进行评估,?_定其问题类型。但是对于一般的团体都可以做心理辅导,因为好的心理辅导本身是具有成长性的,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因此,在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到团体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可实现性,将艺术与科学结合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要知道的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心理辅导,而且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辅导的原则性问题,按照应用的规律去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人际交往的心理规律,不能为了单一的心理问题而违背心理规律去强硬的采取措施,这样只会得不偿失,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作为一门艺术来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安排上要做到艺术性,注重情感的交流,活动内容不能过于程式化,提高活动的形象性与创造性等特点。要始终如一地将吸引力贯彻到活动中去,将心理品质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活动组织上与活动形式安排上要注意身体活动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原则。团体、小组、个人之间都能够由一条明确的“引线”相串联,做到张驰结合,充分体现活动的艺术性。从活动的开始到成员之间彼此的相识活动,到最后的个人心理感受总结以及后期的交往情境演练都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让每一个同学能够在团体面前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体验情感交流时的真挚,进而突出辅导的情感性特点,将科学性与艺术性落实到心理辅导中去。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SCL-9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152-03
1问题提出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跨入大学,从外在形式上看,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角色发生了转换。但是由于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升学率为衡量教育成果最重要的指标,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提高心理素质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被学业的压力所掩盖。这就为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和由此引发的行为问题埋下了负面的伏笔 。所以在内在心理上,一、有些学生过去遗留的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恐惧等并没有因为跨入大学校门而消失;二、大学新生对学习生活环境、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而的变化,在心理上旧的平衡被打破了,新的平衡又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大学新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心理问题,而这种不适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调节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学新生适应期发现问题帮助其进行及时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为学校有效杜绝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本研究试图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方式,它能在哪些方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2方法
2.1对象
选取某高校一年级1764名学生。实验组510人 ,对照组1254人。实验组男生213人,女生297人,年龄在17-20岁之间。
2.2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设计。测查包括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问卷《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SCL-90的测验。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自编问卷《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测查。
2.3研究程序
2.3.1确定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艾森克提出的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大一新生处于由青少年期(12-19岁)到成年早期(19-25岁)的过度阶段,同时存在自我统一与角色混乱及亲密与孤立的问题 ,所以要帮助这一时期的学生探索和解决依赖-独立的心理冲突;重演过去,认识自我承担生活的责任;体验和检验现实,解决个人独立感和需要建立亲密关系之间的矛盾;挣脱人际亲密的苦恼,预想自己未来和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模式 。同时我们综合对新生进行的访谈和SCL-90问卷测查的结果发现新生主要存在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业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一系列问题。
2.3.2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根据新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共6次,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3小时。每次活动的框架:一、热身活动;二、主要活动;三、结束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建立团体阶段,首先给大家讲解团体的意义和流程然后通过“刮大风”、“微笑握手”、“超级访问”“滚雪球”创造团体、和谐的气氛;然后建立小组,确立组名、组歌、小组规范。通过纸笔练习收集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憧憬和入大学以来令你最不满意(或苦恼)的事情。最后全体高唱歌曲“明天会更好”。(2)以“我的自我我最知”为主题,让新生进一步了解自我。(3)以“生命的价值我探寻”为主题,让新生学会认识自己最关注的东西,自己的价值观。(4)“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通过新老生对话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如何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5)“我真的很不错”,让大家学会接纳自己。(6)“我的未来不是梦”,让大家总结团体辅导中的收获,对未来充满希望。
2.3.3 宣传准备
随机从每个学院选取一个新生行政班组成实验组。对选取的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知识的宣传。从新生入学后第6周开始对所选取的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共六次。
2.4统计分析
使用EXCEL整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结果分析
团体辅导结束以后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匿名的《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调查,有430人参与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7份,男生148人,女生209人。调查结果显示有292人 (82%)表示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比较满意,52人(14.6%)表示非常满意,14人(3.4%)表示不满意。对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在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关心他人、自信心、开放自己、责任感这6个方面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具体人数及所占比例统计如下:
表1团体心理辅导自评问卷6个维度上得分的结果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每个维度上都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自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有95.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了解他人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自信心方面获得改变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
3.2SCL90测查结果分析
3.2.1团体辅导前使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
表2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
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上的比较
注:P
表2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3.2.2团体辅导前使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
为避免成长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辅导结束后对团体辅导组与对照组进行了SCL-90的测查。
表3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
在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上的比较
注:P
表3的分析结果表明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4讨论
4.1团体心理辅导给了新生一个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的机会
由于中学时以学习为主要目标,学生没有认识到与人相处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了解别人,往往把自己的自我意识强加在别人身上,造成很多矛盾的产生。团体心理心理辅导中其他组员的反馈给新生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了一面镜子,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人、自我的机会。无形中就降低了焦虑、敌对、恐怖心理的存在。
4.2团体辅导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归属感,扩大了交往认识朋友的机会
因为大学新生作为一个同质性团体有很多的相似性,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第一次处理自己的事务,难免出现诸多的不适应,而在团体辅导这个模拟的社会情境中,同学们可以发现大家有类似的经历、遭遇,因而有很多共同语言、共同体验,相互之间容易沟通,加上团体心理辅导开放、接纳的原则,使他们能互相关心,不会感到孤立。调查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一些小组成员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且经常会聚在一起组织一些活动。
4.3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为新生提供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机会
新生在适应阶段会面临许多实际的问题,如如何通过英语四级等等,很多问题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可以得到解决。特别是第四个单元“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通过新老生对话的形式,让新生了解如何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减少对大学生活的不良认知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投身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才华,更好地发展自己。新生学会如何合理地参加各学生组织及课外活动,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可控制感。
4.4在团体辅导过程可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便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团体辅导之前我们培训了45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在新生团体辅导的时候以体验者的身份进入小组。因为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评断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他们除了要认真参与其中外,还要关注组内每一个成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关注,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我们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咨询,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所以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会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生在了解他人等的能力上获得提高。而其他因子如强迫症状影响因素比较多可能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学生是我们随机抽取的,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前期的宣传工作,但是仍有部分新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在团体辅导刚开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2)由于人员、场地、经费、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新生人数还是受到一定限制,覆盖面不是太大;(3)学生心理辅导员可能会成为组内的焦点,影响组内氛围及问题解决。
注释:
鄢呈,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236-239.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5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宿舍问题的层出不穷,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解决宿舍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前人的研究发现,萨提亚模式的理论与治疗手段对改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将萨提亚治疗模式中的沟通方式理论应用于辅导员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沟通中,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和他人,理解人际沟通中方式和方法,也有利于辅导员力有效地解决和改善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一、萨提亚模式中的沟通理论
沟通方式理论是萨提亚总结出来的关于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对自我、他人以及情境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当个体处于不平衡和低自尊的状态时,他们会通过使用生存姿态,来保护自己免受威胁、贬低和伤害。萨提亚提出的沟通方式包括以下五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在五种沟通方式中,前四种都是低自尊应对方式的表现,而人们使用这些沟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我价值免受那些来自他人言语或行为上假定存在的威胁。表里一致型沟通方式是一种高自尊的沟通模式,萨提亚模式治疗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学会认清自己的沟通模式,并努力学会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
萨提亚模式的沟通理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吴燕霞(2007)在其硕士论文中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对大学生的自尊和人际关系进行干预,以帮助大学生挖掘自我内在资源,提高自尊,改善人际关系;李志宏、陈明星(2013)以质化研究为工具探索萨提亚模式成长工作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发现工作坊活动达到预设目标;梁芸芳(2012)以萨提亚模式为理论依据,编制了大学生宿舍沟通方式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宿舍人际沟通模式与自尊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我们结合前人研究,尝试将萨提亚模式中的沟通理论应用于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中。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心理咨询室征集被试,有3名辅导员(其中男辅导员1人,女辅导员2人)和30名学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自愿参加。本研究尊重研究对象的个人意愿,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研究对象不会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编制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2.研究过程
本项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自愿参加的辅导员进行萨提亚治疗模式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共计8次,每周1次,每次1个小时,为期2个月;第二阶段,运用《症状自评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对被试学生施测;第三阶段,依据调查结果,以及萨提亚理论制定团体活动方案(具体见表1),由三名辅导员各自对被试学生进行7次团体辅导,每周1次,每次1个小时,为期2个月。第四阶段,参加研究的辅导员各自对被试学生进行实验满意度和效果的调查,心理咨询室教师对辅导员和随机抽取的部分被试学生进行每个人约20分钟的访谈。
活动结束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研究效果。被试学生填写《团体活动满意度问卷》、《团体活动效果评估问卷》。再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施测,分别对研究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检验。此外,本研究还使用个案研究和半结构化访谈对研究效果进行评估。
■
三、结果
萨提亚治疗模式对改善被试学生的心理症状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在SCL90的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和抑郁因子干预前后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结合问卷结果和培训中了解的被试学生的沟通方式,女生在表里一致型和讨好型的沟通方式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打岔型和超理智型沟通方式上显著高于女生;结合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培训中了解的被试学生的沟通方式,独生子女、来自大城市的学生自尊度更高,更多地使用表里一致型的沟通方式。
从对团体辅导的主观感受来说,90%的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团体辅导;认为这个团体凝聚力非常强的占56%;从开展的实际效果来看,58%非常喜欢这个团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53%的学生认为参加这个团体活动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68%的学生愿意参加再次类似的团体活动。
团体活动结束后,通过对辅导员和部分被试学生的访谈以及团体活动中的观察归纳和学生的分享和反馈材料,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培训和团体活动都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学生从团体辅导开始时的沉默和观望,到逐渐开放自己,积极参与和分享,慢慢有效地结合团体辅导的练习进行个人察觉和成长,逐渐表现出对团队成员的信任、团结互助、真诚有爱。
四、讨论
(一)萨提亚模式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适应性
经过3名辅导员对被试学生进行的7次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被试学生的自尊的得分有显著提高,访谈结果也表明,被试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此次团体辅导是有效的。
(二)萨提亚模式适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本研究是探索萨提亚模式在解决大学生宿舍问题的一个尝试,符合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需求和目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萨提亚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提高学生自尊、改善人际关系的高效率的方法。本项研究也表明,学生知觉自己产生了改变,并对过去不当的沟通模式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尊,改善了宿舍人际关系。
(三)萨提亚模式在辅导员心理辅导中应用的可行性
本次研究是萨提亚模式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90%的学生非常喜欢3名辅导员老师主持的团体辅导,68%的学生愿意参加再次类似的团体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辅导员有参与心理辅导的优势,他们在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正规的心理咨询技术培训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本项研究丰富了大学生心理辅导途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将进一步证明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可行性,为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接纳 团体心理辅导 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21-02
自我接纳是指一个人可以对自己所具有的一切特征乐意去了解、面对和无条件接受,并能够承认自我的客观存在,关注自己的正面价值。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一般自我接纳程度低的人常会表现出自卑、自我否认和自我排斥。《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显示,有45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而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也发现很多大学生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问题。自我接纳水平低会带来低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自我接纳水平,故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出“大学生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团体辅导活动目标
(1)促进成员的自我觉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积极地悦纳自我。
(3)挖掘自己及他人正向特质,提升成员的自我价值感,建立自信。
(4)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培养积极自我评价的习惯。
二、团体辅导的性质
根据此次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参与者的特点,本次团体设计成封闭性、结构式、发展性的同质性团体。
三、活动对象
团体成员主动自愿参加,并且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或困扰,想通过团体更好地觉察自我,提升自信者。通过面谈结果,确立团体成员。面谈内容为:(1)参加团体的目的;(2)怎样看待自己;(3)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成长性团体以8-12人为宜,以保证活动效果。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次活动15-2个小时,共8次活动,每周进行一次。
五、活动方案
整个团体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导入阶段是形成团体,通过活动让团体成员彼此认识,建立团体规范,创立和谐、温暖、安全、理解的团体氛围。实施阶段通过较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和团队活动,进行更深入地分享讨论,促进成员的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获得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的正向行为认知的建立。结束阶段是协助成员对自己的团体经验作归纳总结,巩固咨询效果,将在团体中所收获的东西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使个体不断地获得改变和成长。同时处理分离情绪并向团体道别。
(一)第一单元:相逢是缘
目标:协助成员彼此认识,明确团体的目标,形成团体氛围,确定团体规范活动进行方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接纳。①热身活动:大风吹。以轻音乐营造气氛,每位成员围成一个圆圈坐下。指导者站在中间,喊“大风吹”,其他人都要齐声问“吹什么”,指导者回答吹部分身上具有共同特点的成员,要求这部分成员用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互换位置,指导者也参与抢占位子坐下,没有坐到座位的成员站在中间继续大风吹的活动。通过热身获得对成员的初次认识,建立轻松活泼的氛围。②认识我:两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介绍内容为“我叫***,认识我是你三生有幸,我有以下优点:一,我是一个……的人,比如……(事例),二,我是一个……的人,比如……(事例),等等”,哨声响起换下一个人,交换所有成员后回到团体,并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最后一位朋友,如这是我的朋友,他的优点是……分享自我介绍和被别人介绍时的感受。通过活动展示自己,促进成员之间互相了解。③建立团体规范:和成员共同讨论制定保密、真诚、尊重、中立、遵守纪律等规范,保证团体活动安全有序进行。④组员心声:在纸上写出对团体的感觉、担心和期望并进行讨论,促进团体认同。
(二)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①热身活动:口是心非。成员口中说出的行为和自己作出的行为不一致,下一位成员要作出上一位成员口中所说行为,依次类推。目的是使成员注意力集中到团体中来,激发活动热情。②猜猜“我是谁”。在纸上写20次“我是谁”,要求写下来的要尽可能地反映出你的特点和个人风格。把纸团放一起打乱,每个同学抽取一张,然后大家对该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试着猜出该生是谁,得到确认之后,大家对该生进行评价,如他的优点、缺点等,如此直至每一份答案都经过分析,每一个组员都被评价。此活动目的是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并接纳自我。③画出心中的自己。通过画“自画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展示一个“内心的我”。通过交流使成员读懂你、我、他,促进彼此的理解。
(三)第三单元:觉察自我
目标:加深对自我的觉察,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过去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并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评估。①热身活动:互助互爱。大家围成一个圈,双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捏肩膀、拍后背。 然后向后转,双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捏肩膀、拍后背。目的是通过身体的接触拉近心理的距离,使人放松,感受到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②画大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一棵大树,并在纸上画出这棵树。并且分享:这是一颗什么树、长在什么地方、一棵还是几棵、天气如何、有没有风、树龄、活树还是枯树、什么季节、大树还是小树,这棵树让你想起谁、像谁……③我的生命线。由我的生命线了解过往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觉察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承认人生是波澜起伏的过程,接纳自己的悲哀和沮丧,认识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认识到生命线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是由自己书写的。
(四)第四单元:悦纳自我
目标: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及不完美,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积极地悦纳自我,并学会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来调节情绪。①暖身活动:爱的抱抱。目的:活跃气氛,使团体进一步融合。②看图想象。看图并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目的是让成员认识到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看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认识自己。 同时,正确看待来自外界的不同评价。③积极赋义。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不好的性格特征,然后对这些不好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赋义,如:多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畏首畏尾――积极赋义就是小心谨慎……团体进行分享,并讨论某些性格特征什么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什么情况下具有消极作用,如何避免其消极作用。目的:悦纳自我,认识到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④情绪ABC理论:学会用积极的信念来自我调节情绪。
(五)第五单元:肯定自我
目标: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信,发展自我。①热身活动:人椅。所有的学员围成一圈,每位学员将他的手放在前面的学员的肩上;听从训练者的指挥,然后每位学员徐徐地坐在他后面学员的大腿上;尽可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②自信百宝箱。在卡片上写下在自信心方面,自己做不到的是什么,或者说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卑。大家全写好之后把卡片放在一起,随机抽取,请大家共同帮助写卡片的同学。目的是通过别人成功的经验给予自己帮助。③优点轰炸。小组成员被其他成员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赞美(注意:赞美必须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正面的),把在小组中了解的、观察到的、想象中的其他成员的所有优点都说给他听。目的是使成员认识到自己未曾意识到自己的优点,获得肯定,提升自信。④天生我才。填“天生我才”练习表:A.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B. 我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 C.我最欣赏自己对求学的态度是 D. 我最欣赏的一次学业成绩是 E. 我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 F. 我最欣赏自己对家人的态度是 G. 我最欣赏自己对做事的态度是――目的是学会欣赏自己。
(六)第六单元:笑迎未来
目标:觉察并分享自我的成长,处理分别情绪。①自我寻宝。寻宝方式:我开始喜欢我自己,因为……②回顾我的收获。回忆这几次团体活动并讨论,最喜欢哪一个单元、心得感想最多是哪个单元、哪个单元帮助最大……并说出参与团体后的改变或收获。③反馈与祝福。团体围圈而坐,轮流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反馈参加团体之后的变化。反馈结束后,在纸上写下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最后团体成员围圈拥抱,通过身体的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与信心。
六、团体效果评估
(1)在团体进行中,从团体成员的参与状态进行评估。是否坚持出席,是否遵守团体契约,是否对活动积极反应以及对活动的反馈等等,领导者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评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
(2)团体结束后,从团体成员的活动反馈来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访谈和开放性问卷的形式获取反馈,包括他们喜欢的活动、不喜欢的环节、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自己的改变及团体中其他成员的改变、问题的解决程度等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标准化量表的形式,比如《自我接纳问卷》来测量团体成员在参与团体前后的变化,并设置对照组进行评估。
(3)团体结束一段时间后,可以用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接纳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时一刻的,最主要是看能不能内化到团体成员的内心,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在团体结束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成员自己及周人进行评价,看看成员对自我评价是否变得更积极更客观,对自我接纳的理解是否从认知层面深入到情绪体验层面,并影响着平时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