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1
【案例】
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孔乙己为什么要穿长衫?
一学生答:“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象征,孔乙己一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光宗耀祖,改变命运,他当然要穿长衫。”
另一学生说:“他穿长衫是为了与短衣帮划清界限,不失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我启发大家问:“长衫有没有别的作用?”
学生交头接耳。又一学生说:“从‘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可以想像,孔乙己身上的伤痕应该也不会少,穿上长衫能为他遮掩伤痕吧?”
还有学生说:“长衫是孔乙己维护自尊的最后一块阵地,他虽然一生没有进学,但他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傲。他当然不肯脱下那长衫了。”
可有同学当即反驳:“既然如此,那他最后一次到酒店中来,为什么不体面地穿上长衫,反而穿上了一件短夹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下又有学生说:“孔乙己被打后,那件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补的长衫肯定是破烂不堪、无法再穿了,他又买不起一件新的,只好穿短夹袄了。”
他的同桌同学说:“孔乙己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后,丁举人肯定会说,你这现世宝,讨饭一样的人,也配和我们这些老爷一样穿长衫么,小的们,给我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从今以后,不许孔乙己再穿长衫。”
一男生说:“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来喝酒的时候,‘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的腿都断了,如果穿着长衫,肯定是行动不便,无法‘走’到咸亨酒店来喝酒,所以只好脱了长衫,换上短夹袄了。”
一女生说:“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后,遍体鳞伤,长衫也破了,没有包裹伤口的布条,只好把那件已经没什么大用长衫撕了包扎伤口。”
另一女同学说:“孔乙己腿断后,没了生活来源,他哪有四文钱来买酒喝呢,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把长衫当了四文钱。”
一同学补充说:“不错,孔乙己虽然十分舍不得脱下他那视若命根子的长衫,但嗜酒如命的他因为腿断了,行动不便,无法挣钱,更因为他曾经有过拿走人家笔墨纸砚的前科,人家不会再放心让他抄书,当然无法像以前一样‘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几个月滴酒未沾。况且‘秋风一天凉比一天’,孔乙己预感到自己可能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所以为了满足自己临死前再喝一次酒的愿望,只好把长衫当了四文钱,用手‘走来’喝了碗酒。”
她的话让大家不由得暗暗点头。
我又不失时机地启发大家:“既然如此,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苦人儿,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肯帮他吗?”
同学们继续讨论。
一组长回答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他是一个特别的人,在生活中没有朋友。”
又一组长说:“孔乙己以为自己是个读书人,思想上瞧不起劳动人民,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屑与‘短衣帮’为伍。可是那些‘短衣帮’毕竟是凭自己的力气吃饭,当然也看不起这个游手好闲、好喝懒做的孔乙己了。他们是做不了朋友的。更何况‘短衣帮’生活也不好过,没有能力来帮助他。”
我点头称许。
班长又补充说:“那些穿长衫的就更瞧不起了。孔乙己虽然是个读书人,但终于没有进学,但还要打肿了脸充胖子,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那些穿长衫的早就嫌他丢了读书人的脸了,谁还会去帮助他呢?”
我又追问:“还有别人会帮助他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又一男同学说:“别人也不会帮他。就说那个小伙计吧,本来就是侍候短衣帮的,孔乙己在教他‘回’字的四种写法时,他也是很不耐烦,毫不热心,脸上写满了不屑,‘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你说还有谁会看得起孔乙己呢?”
教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为孔乙己的不幸命运而暗自神伤。
学习委员说:“这个孔乙己可能至死也没明白害死他的是谁,其实不是毒打他的丁举人,也不是嘲笑他的长衫客和短衣帮,害死他的是他自己对科举的痴迷,是科举制度害了他。他身上的长衫虽然最后不得已脱下,但他思想上的那件长衫却一直没能脱下来。”
我看看火候已达到了,就适时地作了小结:“一件长衫,让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悲惨命运。作为孔门弟子的孔乙己,他与孔老夫子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一个被人奉若神明,万世景仰;一个却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饱尝生活的艰辛。鲁迅先生给这个人物取名为‘孔乙己’,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是他的名字,只是一个绰号。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有名有字有号,可是这个读书人却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就如鲁迅笔下的阿Q和阿长妈妈一样,也没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他脸上常带伤痕,我们可以想像他的身上也一定是遍布伤痕!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可是这个年老的读书人却是经常挨打,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长衫本是维护他自尊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是就是这道防线,他最后也没能守住。他无法像别的长衫客一样在酒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酒,享受着被人侍候的尊贵滋味;他只能像短衣帮一样在柜台外站着喝酒,受着凄风冷雨的袭扰,忍着烈日骄阳的煎熬,还要受到所有人的嘲笑。惟一让他宽慰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个读书人,所以他总是一件长衫不离身。最后在丁举人的毒打之下,他连站着喝酒的能力也没有了,只能像四足的动物一样用两只手走来喝酒。孔乙己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到一个非人的过程,向我们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一个读书人的戗害,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从孔乙己的悲剧,我们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冷酷。”
【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86-03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巩固学生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之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做好铺垫。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由老师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统一讲解,其次由学生动手实验,最后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撰写实验报告,从而完成了一个实验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学生的教学中,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原因主要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若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则在一节课内所传授的知识已远远超出了现在学生所能接受的容量。最?K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与创新的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可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信息传递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而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引导,吸收内化阶段效果不明显。而翻转课堂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由课前进行信息传递,课中进行吸收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各个领域的课程教学当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关于这一模式在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例,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提出“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实验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下面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为例,对本文提出的“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实验教学模式加以阐述。
(一)课程开发
1.学情分析。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职生源的高职一年级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学生。这类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单纯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若将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如实验原理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视频进行翻转教学,则刚好迎合这类学生的特点。因为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为6-15分钟,且通俗易懂,容易为这类学生所接受。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缩短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实验分析。“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是分析化学酸碱滴定实验中难度较大且具代表性的实验,其特点是前后衔接紧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操作,为综合课型。本实验知识目标为:理解混合碱测定的原理,掌握双指示剂滴定方法。能力目标为:能根据滴定终点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并能正确计算各组分的含量。情感目标为: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双指示剂法测定原理。教学难点是两个化学计量点的理解及其应用。
3.导学设计。在上述学情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编写实验指导书,制作PPT,录制微课视频,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撑体系。“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4.微课录制。“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按照实验内容可分为课程导入、原理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课后反思及练习五个部分。微课的录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及实验操作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方式进行录制;实验原理讲解、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思考练习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课程的导入是关于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视频。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教学主题。原理讲解主要介绍双指示剂测定NaOH和Na2CO3含量的方法。讲解什么是双指示剂法、介绍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推导NaOH和Na2CO3含量的计算公式。实验操作过程由专业教师进行演示。主要包括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五个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以教师实验所得到的一组数据作为例子进行讲解。所有数据列在一张表格中,将原始数据代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思考练习主要检验学生对本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主要用到的软件有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Word 2013、会声会影、格式转换器等。
(二)自主学习
资源开发完成后,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和微课视频打包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登陆教学平台自行下载学习资源包,结合自身知识基础进行一遍或多遍学习。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可能学习一至两遍就可完成对实验重、难点的学习。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即使反复多次暂停、回放视频进行学习,可能有些地方还是不能明白。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搭建了QQ群、微信群等社交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学习。社交网络平台不但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对相应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课堂内化
课堂知识的内化以学生实验为主。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通常是2-3人一组。每个小组将完成给定药品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开始前,师生之间有一个课堂互动环节。用于教师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教师将实验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依次进行。教师需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实验动态,对每个小组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解疑,确保学生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实验测定工作。各个小组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实验成功的小组可以协助实验失败的小组进行再次实验直到实验成功。实验结束后,各个小组将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将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上报给教师。教师对测定结果进行初步分析。选择2-3个小组的数据作为范例,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缺点。最后,师生再次进行课堂翻转互动。对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并对实验做相应知识拓展。
(四)评价和总结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将实验报告所反馈的问题进行逐一记录并反馈给学生。同时把撰写较好的实验报告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互相学习和参考。学生和教师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再次交流。教师点评本次实验总体完成情况和质量,并开展学生访谈活动,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整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评定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践及反思
(一)教?W实践
以“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为例,选取2015级工业分析技术2班作为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对象。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
1.课前准备。教师在实验前一周将课程资源到班上QQ群或微信群等学习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对实验的预习。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为了能够比较集中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常选取每天的18:00-18:30作为师生互动交流时间,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QQ群上,教师负责对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同时,教师还需完成对实验试剂和器材的准备。“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需要准备的主要试剂和器材有1mol?L-1HCl标准溶液、0.1%甲基橙指示液、1%酚酞指示液及滴定分析常用仪器。
2.课中实验。实验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本班人数情况,以2人为一组。实验开始前,教师让学生把整个实验过程先回顾一遍。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将实验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如称量药品时,在保证准确称取的同时速度要快,这样可以避免药品在称量时潮解。滴定时,终点控制要适当,滴定速度要适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数据处理时,使用计算公式时不要忘记根据实际滴定所移取的溶液体积乘以相应的系数。接下来,由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所有实验小组均能按照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的次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旁观察,帮助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操作,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操作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同时对教师所布置的实验拓展内容进行思考。如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能不能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其含量?测定结果计算公式如何表示?最后,进入课堂翻转讨论。讨论重点为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如滴定终点颜色怎么把握?能不能换成别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影响本实验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3.课后研讨。研讨内容主要是本实验项目教学实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通过网上平台再次进行交流。从研讨结果来看,发现学生对实验教学方法总体满意度较高。原因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根本听不懂的知识。以前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遍没听懂就不了了之,现在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微课视频,加之教师的在线解疑和课堂互动,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学生反映滴定终点颜色不好把握,建议教师在实验现场滴定一个样板作为标准给学生参考。固体试样称量容易潮解,建议换成液体试样。研讨结束,教师结合学生意见对本次实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对课程资源的更新。
(二)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3
统计学所讲授的是通用的统计方法,当我们而向经管类学生讲授统计学时,应该侧重于讲授在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方法。因此,统计学的教学除了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还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随着科技的变化和发展,使得不论是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还是统计理论、
方法法和技术,即使十年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统计教学中,以下三个趋
势成为信息社会中应用统计教学的主要方向:(1)强调统计学的应用特点,即对统计
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不是从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
出发;(2)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关注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和
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能力;(3)广泛使用统计分析软件,使统计数据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
变得快速而简单,充分体现和发挥统计的功能。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成为一个必不可少、应该全面推行的重要手段。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只起引导作用。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用相应的案例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于统计学原理都是通过一些数字表达出来,具有抽象性,这样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因此我们在进行案例式教学时,应该注意一些几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尽管是案例式教学,也不能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讲授案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案例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统计学中所有章节都在研究如何从现实数据中讨求统计规律。所以在案例设计中,必须根据章节与内容的要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使每一个案例都代表本章节的知识点。
3)进行统计分析师,要辅以统计软件。
统计离不开数据,数据离不开统计软件,因此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统计软件,常见的统计软件有:Stata,SAS,Matlab,S-Plus等功能非常强大的专业软件,最基础的还有Excel。
4)注意逐步建设自己的试题库。
教学案例需要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建立。每个案例需配有相应的数据库以供选择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需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数据的取得程序和方法、调查表的表式、样本点的分布、数据的含义以及案例的约束条件等作具体说明。同时案例要做到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
三、案例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用案例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将要学习内容用一个相关的案例来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案例的背景情况、数据资料进行扼要概括,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这样本节课的内容就开始了。
2)通过设疑来推进内容。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步步设疑,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将内容不断地推进。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讨论,使学生自行思考、独立分析、积极讨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4
关于游戏化的适度性问题
教学案例: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的导人环节。
师:今天,老师从图形王国里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是谁?
幼:正方形娃娃、三角形娃娃、圆形娃娃、梯形娃娃、菱形娃娃……
师:到底是哪个图形娃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椭圆形娃娃。
现场对话:
园长:你预设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它的价值在哪里?
教师:以“猜一猜”的形式导人,一方面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园长:从幼儿的回答中可看出幼儿习惯在称呼某个图形时加上“娃娃”两字。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我在教幼儿认识图形时,为了贴近幼儿年龄特点。经常将图形拟人化,幼儿就自然而然地称呼图形为“娃娃”。
诊断分析:对于教师的第一个问题,出发点固然很好,但其实是陷入了形式主义。教学双方在做着看似有趣但毫无意义的游戏。或许一开始幼儿会被教师神秘的语气吸引,投入到猜想中,但当幼儿盲目地猜了几遍仍不切主题时,随之而来的是失落感。我们应该摈弃这种形式上的“花架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进行实质性的探索。所以。我们提倡导入部分应开门见山,紧扣主题。
对于教师的第二个问题,这也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体现儿童化、游戏化,教师刻意地追求童言童趣,将每个教学活动都冠以“王国”“娃娃”之类的情景再现。实质上有时这种情节是毫无意义的,幼儿未必真的感兴趣。相反有时会使幼儿在虚拟与真实间产生混淆,无法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为什么幼儿一说到图形就习惯称呼为“娃娃”呢?这说明在教师形成教学思维定势的同时,也在无意中让幼儿形成了思维定势。
关于回应的有效性问题
教学案例: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基本部分的第一环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圆形。
师:嗯,有圆形。还有呢?
幼:三角形。
师:对。有三角形,真不错!还有吗?
幼:正方形。
师:好,有正方形,真棒!
现场对话:
园长:我记录了一下,在第一环节观察饼干的师幼对话过程中,你重复幼儿的语言多达四次,你觉得每一次都有必要重复幼儿的回答吗?
教师: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对话过程中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回应幼儿,就出现了有意无意地重复幼儿回答的状况,习惯成自然了。
诊断分析:教师频繁出现重复幼儿回答的原因在哪里?追根究底,一是语言贫乏,二是缺乏教育机制。教师提的第一个问题就很封闭,不够开放,如果换个方式问:“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幼儿就能从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角度进行回答。虽然这时的回答可能很散,教师无法预计,但教师可因势利导,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如当幼儿先关注到三角形饼干时,教师可随即问:“谁找到三角形饼干了?举起来给我看看。”寻找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体检查验证的过程。当幼儿找出三角形饼干后。教师可接着问:比较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饼干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当把有关三角形饼干的问题一一解决后,紧接着教师再问:除了三角形,你还发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这样的教学思路才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接过孩子抛过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教师为了匆匆赶过程往往无视幼儿的反应,即使关注到了也显得回应贫乏、语言单一,只会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幼儿教育不是让幼儿简单重复已有经验,而是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建,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教师在与幼儿相互“发球”“接球”的过程中,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有时面对幼儿的问题,可“正面发球”,直接告知;有时可以打个“球”,采用侧面引导的方式。
关于整合的有机性问题
教学案例:大班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报纸”活动环节安排。
第一环节:了解报纸的名称及基本用途(现场用时8分钟)。
第二环节:制作报纸服装(现场用时15分钟)。
第三环节:服装表演“报纸秀”(现场用时7分钟)。
现场对话:
园长:你这次综合活动的重点领域定位是什么,第一目标是什么?
教师:科学领域,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对报纸的认识,知道报纸有各种各样的,并了解它的用途。
园长:你安排的这三个环节,教育意图是什么?
教师:意图在于将科学、艺术、语言各领域的内容整合起来。
诊断分析:虽然活动形式看似很丰富,从观察讲述到动手操作再到表演,但教师并没有就报纸本身所蕴涵的科学价值进行深刻的挖掘。第一环节作为活动的主体部分仅用了8分钟,教师讲解如蜻蜓点水,幼儿对报纸的特征及用途的理解只处于粗浅的感知层面上。而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制作及表演上,显然已偏离了重点领域,使得主次不分。所以该案例中,教师所做的整合,存在着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联系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建议教师做如下调整:第一,加大第一环节的比重,可从报纸的名称、特性、印刷工艺、内容版块、用途等多角度挖掘;第二。第三环节因为与此活动的目标不切合,可去掉作为另外一个独立的艺术活动组织。从整合出发,教师可在第一环节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剪贴的形式自制剪报,以凸显小报的宣传价值及个人创意。同样是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但这样的整合会更切合主题目标,更具合理性。
可见,整合绝不是多种领域简单相加拼凑的大杂烩式的拼盘,而是需要正确地寻找课程之间的联系点。一堂好课中的整合就如一盘菜肴。既要有主次之分。有主要领域的凸显:又要有营养素之间的合理搭配,不同领域间的有机融合;更要有共同目标的追求,让品菜的孩子吸取更多的营养。
关于评价的适时性问题
教学案例:小班科学活动“沉浮的水果”讲评环节。
活动临近结束时,有一调皮的孩子将玩具角的橡皮小鸭放在水池里,边用手拨动着水流边兴奋地喊着:“看,小鸭子游水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许多幼儿都围观过来。教师费了一番周折才把幼儿召集到位置上,并按部就班地开始了预设中的讲评:“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来介绍一下?”可这时幼儿似乎已淡忘了刚才的操作结果,举手者寥寥,
即使个别幼儿回答,也将话题转到了“小鸭游水”上。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教师似乎已慌了阵脚,随便说了两句就草草收场了。
现场对话:
园长:在这个讲评环节,你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
教师:我感到困惑的是当幼儿的兴趣发生偏离时,讲评该继续吗?
诊断分析:曾有人对活动后的讲评提出质疑,觉得此环节的价值不大,可有可无。但我们认为讲评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没有集中式的分享交流,那么幼儿获得的经验只是点滴、零碎的,只有经过教师的归纳提升,才能帮助幼儿梳理出概念。对于案例中的情况。教师不妨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机动地调整讲评时间,如当幼儿精神集中时,教师可按照预设计划按部就班进行:当幼儿的情绪处于低落时,教师可缓一缓,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谈:当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高涨时。那么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角色加入到幼儿的探究队伍中,而不必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性。
关于延伸活动的落实性问题
教学片段: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稻草”延伸部分。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稻草,了解了稻草的用途,小朋友看到过稻草生长在什么地方吗?过几天,老师带大家去野外看看。
现场对话:
园长:你预设这个延伸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回归自然,让幼儿了解稻草的生长环境,从而对稻草有较全面的认识。
园长:你觉得在班容量比较大、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去野外的方案可行吗?
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5
关键词:教学法;案例;眼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75-02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案例的再现,制作案例课件,在案例教学中发现问题[1]。眼科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陌生。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模式只能教给学生比较浅显的知识,很难教授眼科手术等方面的知识[2]。为了提高眼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同时获得了学生的支持,现将案例教学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2015学年我校眼科专业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班级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学生在入学中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学生用45课时学习眼科理论教学,对照组实行常规教学法,观察组实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讲授某个理论知识前,将理论知识中所包含的技能对应到相应的教学案例中,在课后可将教学案例拷贝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上课时注意模拟场景,使学生更能切实的接近临床,为以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提升综合能力。(3)教学中注意重点和难点的教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模式,案例教学中应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可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困难的问题应让学生相互之间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3 观察指标。为了客观的评价教学结果,分别进行理论考试及临床案例分析。满分均为100分制。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工具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理论考试得分、案例分析能力得分采用( x±s)表示,数据经t检验比较,P
2.结果
在理论考试得分比较中,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案例分析中,观察组学生表现出的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显著:(1)案例教学更为直观生动,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为学生展示手术影像、示意图,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和理解。(2),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3)通过案例教学进行不同的分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沟通,学会倾听。(4)通过案例教学将案例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也可收集比较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4]。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注意:(1)设置恰当的案例,,强调眼科的特点,紧扣教学大纲,设计时应由浅入深;(2)案例强调真实性,应符合当下医疗水平的要求;(3)案例的选择应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本次研究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表现出的案例分析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优势明显,有助于学生临床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慧琴.危晓莉.毛峥嵘等.案例教学法结合W2H2思维教学法在比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12(10):1437-1439.
[2] 董骋寰.薛.黄焱等.多媒体案例教学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6):479-480.
教学案例及分析范文6
关键词:教学;高校;计算机
案例教学法是指典型化处理一个具体的情景,以此来指引学生对情景进行分析及决断,指引学生通过互相讨论或者独立研究的方式,使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的一类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以一种“边执行边学习”的形式,它不仅是让学生学到固定的原理和规则,并且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精心准备合适的个案材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以此来拓宽学生思维的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1.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一种求解模式,冲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具有的界限,以整体性的及发展性的观点对各种现象的本质及规律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相互协作对案例进行分析、探索,在分析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一套见解,并依此提出自己认为最恰当,最优秀的解决方案。
1.1案例的选择
要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慎重选择教学案例。选择案例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选用比较典型的案例,案例要尽可能地体现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其次,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可实践性,设计教学案例必须与实际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再次,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作为授课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设计教学案例;最后,选择的案例必须是比较系统性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选择独立性的案例,使用的案例应当环环相扣,并注意应由简到难,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归纳为四点就是:案例要精、要实、要新、要深。
1.2成人高校计算机课程中的案例教学过程
如何在成人高校计算机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呢?以下以制作电子贺卡案例的步骤来加以说明:
第一步就是案例展示,将提前做好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参照已做好的电子贺卡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制作一个。
第二步就是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电子贺卡的制作。学生通过针对已做好的电子贺卡进行分析并提取相关的元素、对架构进行设计、完成制作过程。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其代表小组的设计思路、需要的元素、制作的方法进行陈诉,授课教师协助学生进行作品的分析并提出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醒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是进行作品点评并让小组之间相互评论。授课教师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出的电子贺卡进行点评,点评应侧重学生制作过程中亮点的发现,并让小组的代表陈诉作品的制作理念,相互点评,指出各自发现的不足之处,授课教师可借此强调有关的知识点,并将此次任务中没有涉及的功能指出,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
第四步是拓展任务。当前面的任务得以完成,授课教师可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例如结合在制作电子贺卡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及自身的工作,制作出一期电子刊物。怎样才能美化刊物、合理布局、内容具有可读性,就是对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能力的新要求[1]。
1.3细化案例教学
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授课之前,授课教师必须对教授给学生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规划,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要求,凸显知识及技能的重点难点,并尽可能得对教案进行细化。细化教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案例进行精心设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对学生使用案例教学法授课之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所达到的水平,这也是案例的设计基础之一。成人学生的教学与全日制学生的教学有所不同,成人学生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学计算机学科的,所以授课教师在备课时应重视这一点[2]。
第二,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并开拓其思路。案例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充分地进入引导者的身份,指引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多角度的讨论,努力为学生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让学生自动自觉成为案例讨论中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的工作及生活,自由地探索、大胆地质疑,随时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及与众不同的见解。
第三,完成案例的总结并对其进行评价。因成人学生已经具有成熟的价值观及世界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程序化的评价结果。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不同方法,得出的不同结果都具有可参详的价值,教师作为最终评价者,要能看到其精髓所在及薄弱之处,评价要具备全面性、合理性、准确性及有效性。
第四,对案例进行延伸,拓展性地学习。在学生逐步解决案例中的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已经学到了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学无止境,如何让学生继续拓展学习,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对案例进行延伸,也是一直比较有效的办法。为了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教师需要对先前所设计的案例继续加工,提出新的任务及要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当做作业来完成,并拿到课堂上与同学、授课教师进行讨论,真正地做到灵魂运用多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3]。
2.案例教学过程所得的体会及反思
在教学中培养及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关键所在。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已经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收获到比较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做到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真正地培养了具有实用性及适应性的人才。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以一概全,只有在对其进行科学的应用之后,才能使其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选择不同难度水平的案例,所选的案例也要精练,并同时考虑多种课堂之上的不可控制因素,教师要对案例具有掌控的能力,驾驭得住,备课之时首先预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之上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目的性的引导。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搭建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协作,教学相长,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力[4]。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一门课程中不可能从头到尾都适用一种教学方法,对案例教学法也是一样的,课程中某些基本概念及原理还是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强化,所以,使用案例教学法也应根据所教的内容来合理实施。案例教学法搭建了一个让学生与授课教师得以共同探索的平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协作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宜兴市环科园化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张峻.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2,(12):234.
[2] 曾繁勇.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