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

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文1

2012年4月,国家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制定指导方针及实施细则。上海市早在2008年就开始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全国最早开展绿色建筑示范的城市,目前已编制完成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完善了符合上海市经济发展趋势、适合上海地域气候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并于2012年9月15日起实施《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旨在推广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本文在解读有关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对房地产企业如何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根据2006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相关标准,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现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高新科技的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使用者提供贴近自然、方便舒适并节能的使用环境。所谓“绿色”并非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景观绿化等,而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一种标志,本质是物质系统的循环,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良性循环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质的循环系统。

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低碳经济是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要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节能降耗;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问题就是绿色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规模大、投资大、能耗高、寿命周期长和相关产业链广等特点,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所做出的承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而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的报告指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9%。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求相冲突,而解决这一冲突的根本措施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包括新能源、工业节能、资源回收、环保节能材料和绿色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内容及解读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一直是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关注的热点。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颁布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见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指导“十二五”绿色建筑产业科技发展,2012年我国针对绿色地产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为传统地产商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为绿色地产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将有助于大规模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12年4月,国家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包括六大部分内容:一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二是推动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三是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四是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五是推进发展规模化绿色建筑;六是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中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的具体实施要求有四本文由收集整理点:一是要求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要求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以上。二是首次明确了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三是鼓励和支持绿化生态城区建设:凡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发展新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将相应调整增补助额度。四是支

持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中,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2年5月住建部又下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将设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科技部也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到,将加大财政对绿色建筑科技的投入力度。

国家针对绿色建筑相关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表明我国政府对发展绿色建筑、大规模推进国内绿色住宅消费的态度和决心,这些将大大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并撬动万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

三、发展绿色建筑是提高房地产开发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绿色建筑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主流方向,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开始转型“绿色”,尤其是获得相应认证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开发商的重视。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估算的数据,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商排名前十位的都在成体系的开发绿色建筑,而一些中型开发商甚至是把绿色建筑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前者如万科集团、绿地集团等;后者如南京的朗诗集团等。作为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龙头,万科集团也是绿色建筑的先导者之一,早在2004年万科就在上海做了第一个绿色建筑“朗润园”,当时也是上海市政府刚刚开始推行绿色生态建筑,朗润园除了按当时的政府要求建成为“四高小区”外,还把节能率提高到一半以上,甚至为当时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提供了参考。绿地集团也是较早介入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在上海,绿地集团得到了上海市政府专向节能基金的资助;在其他一些地方,正是因为满足了当地政府兴建绿色生态小区的要求,绿地集团较为顺利的取得了土地开发。

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改革开发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从原始积累期发展到了稳定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要做大、做强就要从单一的开发销售转变成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与经营共举,通过优质的资产沉淀获得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要从开发建设(增量)为主转向经营投资为主(存量),房地产企业的主要业务环节也将变为房地产资产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直至报废拆除)的管理,因此,未来建筑物业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将是房地产开发商自身的一项重大成本支出,而谁能把这项成本降低,就将大大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良性循环。而绿色建筑的所关注的核心点正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减排,节约各类资源,因此开发绿色建筑可以使开发企业大大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成为购房者选择购房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为品牌的竞争。开发商如果能将绿色建筑作为经营理念之一,则能够加深购房者对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印象,从而提高开发企业的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竞争力。

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房地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48-03

1 房地产业实施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关于“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CO2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20%,2050年减少60%左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尽管《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中没有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前的具体减排量,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国际义务,所以,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2002年为605吨/百万GDP美元,为印度的1.86倍,日本的1.69倍,西欧发达国家的1.6倍。据美国能源署预测,我国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2025年期间年均下降2.1%,高于发达国家的下降速度,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规模的逐年增加以及煤炭主导的能源结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2.6%),2020年将达到81.45亿吨,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房地产低碳化,既能发挥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又能带动诸多产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负有领衔低碳经济的重要使命。要实现房地产业低碳化,其基础之一就是做到建筑低碳化。低碳建筑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减少房地产项目建造时消耗化石燃料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减少建造的房地产在使用阶段,由于调节环境温度差异而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第三方面是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由于建筑物报废而增加的建筑垃圾。众所周知,建筑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建1平方米的建筑,将向大气中排放574千克二氧化碳。如果将房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折算为碳排放,新建1平方米的建筑就要排放约0.8吨二氧化碳,按照我国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房屋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碳排放16亿吨,整个建筑业的碳排放量几乎占到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远远高于交通运输和工业领域。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新建筑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耗能80%是与环境温度只差10℃~30℃的采暖和热水等低品位消耗上,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房地产在开发、使用的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房地产开发建造及使用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社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所以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行业生产模式不可永续,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从供应链、建造、使用和拆除再利用的角度整合产业链,共同推进低碳房地产业的发展。低碳房地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上,从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到使用、报废。

2 低碳时代房地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2.1 房地产企业开发低碳建筑积极性不高

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低碳发展的认识上尚存在一定概念滞后,通常开发商会觉得低碳建筑成本较高,在当前价格弹性较大的房地产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无论是能源利用方面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还是建造技术方面的建筑保温技术、雨水收集技术、垃圾回收技术,都需要付出比传统建筑更高的成本。根据一些开发商的统计,对比未增加节能减排技术的房地产,低碳房地产可节电50%,节水20%以上,但成本增加的幅度在5%~8%。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现阶段低碳房地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方市场格局主导下的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更多关注短期收益,对提升房地产品质的认识不够,推行低碳房地产的动力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开发商打着低碳地产的幌子,其实只对建筑物做了简单的生态处理,在销售时价格就上涨20%。实际上,低碳住宅的总成本相对于普通住宅还要低,开发低碳住宅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诸如水电费、物业费之类的生活成本,因此其比普通住宅的使用费要低很多,从远期看,购买者其实真正节约了住房成本。但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推进低碳建筑需要增加成本和投入,而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与节能回报的持续性回收,这两方面的主体并不一致——资金是由开发商投入的,回收却由业主享受。开发商在承担了较大风险后却无法预计可能获得的利用,使得开发商对低碳地产的开发积极性不高。

2.2 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执行的绿色建筑标准为2006年建设部和质监总局联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广西、江苏、重庆等地陆续建立了地方标准,低碳房地产发展已经逐步从示范性阶段步入实际操作阶段。但是由于我国低碳房地产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标准往往偏重于对设计和建设过程的引导,使得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一方面,评估体系的设置定性条款居多、量化数据较少,过多的主观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估质量;另一方面,在标准设置上,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影响低碳房地产的推广。同时,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综合性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过分强调技术应用而缺乏对运行过程整体节能减排效果的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市场和公众。

2.3 现有节能设计及低碳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低碳技术存在研究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我国低碳住宅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空调、节能墙体、节能门窗等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应用上,而建筑节能设计的设计水平和相关技术还相对落后。2009年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对112组工程节能材料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样不合格率高达19.6%。其中在某房地产项目中,某涂料公司提供的两种外墙保温产品均不合格。另外,太阳能技术也有不成熟之处,如果某个建筑物完全采用太阳能技术,在冬天就很难满足其生活需求。总之在新能源的应用,节水器具的推广,隔音降噪措施实施,节能灯、供暖、空调采用、清洁能源使用,3R材料应用等技术研发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

2.4 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在低碳地产发展过程中,各方参与积极性低,开发商责任意识淡薄,设计机构的低碳房地产设计能力欠缺,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低碳房地产的发展。低碳房不等于高价房,低碳房地产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减少使用成本开支。尽管改造过程确实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是还可以通过规划、设计等来达到相对低碳的目的,这方面的成本也并不高。

2.5 购房者不能主动积极配合

由于低碳房地产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成用户的负担,在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低碳房地产往往只能成为高档房地产的尝试,难以赢得绝大多数市场。从市场分析,目前我国消费者住房刚性需求强烈,低价房成为首选,其次是地段、环境、功能,而低碳、节能、环保往往排在最末位,甚至被忽略。他们需要低碳,更需要低廉,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在节能与低价格面前,会选择低价产品。随着低碳技术应用的成熟,低碳房地产业势必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低碳房地产的价格将更加平民化,但显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 推行房地产业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3.1 制订强制性规范和鼓励政策推进低碳房地产发展

从英国、美国等低碳房地产推行较成功的发达国家来看,在低碳房地产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推动和扶持是重要手段。英国、美国政府为支持低碳房地产业的发展,纷纷为低碳房地产的评估和实践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开发商和住户的额外支出,促使低碳房地产被社会广泛认可。虽然国内对节能建筑以及绿色建筑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但是从低碳排放的角度研究的较少。故真正低碳节能的房地产开发还比较少,对低碳房地产的推动,还仅停留于一种市场引导、倡议的阶段,没有一个系统的、强制性的政策规定。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约束性碳排放标准,开发企业在低碳住宅开发方面缺乏明确的依据,创新力度不足。因此修订建筑规范,优化原有设计标准,制定低碳时代的房屋验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低碳住宅建设标准,让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促进低碳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政府也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房地产业,比如,凡是实施低碳建筑的企业,在土地出让时给予政策上优惠,致使房地产业因实行低碳建筑而增加的费用由三部分来分摊: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只要政策得当,发展低碳房地产不仅不会抬高房价,还会让房价降下来。因此,建议政府在这方面尽快制定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并出台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推进低碳房地产业的发展。

3.2 大力开展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我国房地产企业推行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难题,除了经济原因外,主要是技术问题。低碳房地产和节能技术走向平民化,还需要大力开展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果开发商严格选用材料,设计好采光、通风等,业主就不需要过多装修。减少了装修活动,也就减少了碳排放。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与环境共生地产”的理念,提倡选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分区空调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水回收系统等与环境相协调的装置,成本并不高。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的项目,还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上。碳基金的目标应该除了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节能减排。

3.3 加快低碳房地产行业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

从英国、美国、日本等低碳房地产推行较为成功的国家来看,它们都有一套科学、完备、适合本国甚至世界的低碳房地产评估体系。我国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标准和技术细则,但主要是为部分项目评级、评星而建。在评估体系的标准制定上,应坚持强制与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层面上,应规定低碳房地产应该达到的总体要求,提高相关节能技术标准,严格最高能耗标准;在执行层面上,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特点,由地方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中央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论证和评估。

3.4 实行房地产建设工业化,降低碳排放

房地产产业化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流行的一种房屋开发方式,楼梯、墙体、外墙面砖、窗框、卫生间等都可以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拼装。实施“工业化房地产”后,建筑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能耗碳排放降低50%以上。因此,必须实现房地产工业化,大力推广太阳能、地热能,利用节能墙体材料,并通过房地产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促进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住宅产业化,量化生产是发展低碳地产的重要路径。产业化建设是建立项目在建筑施工周期上大大缩短,对于能源资源消耗、劳动强度的降低都有很大的好处。

目前,我国还处于低碳经济的起步阶段,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我国房地产低碳化的路还很长,其中有很大的潜力可被挖掘,很多机遇可被创造,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推行房地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魏润卿.论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J].科技管理研究,2010(22).

[4]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家,2009(2):47-50.

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文3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建筑节能;政策措施

一、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现状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阶段,能源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同时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耗越来越快。

关于我国全国建筑能耗总量,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机构进行了调查与计算。建设部根据建筑保有量、建筑地区气候差别及相关节能标准测算,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能耗的27.5%[1]。龙惟定教授通过分析我国能源统计数据,测算出2003年我国建筑能耗约为 3.3亿吨标煤,在总能耗的20%左右[2]。清华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建立了通过能耗强度和数量进行自下而上计算、并由统计数据进行宏观验证的中国建筑能耗模型,测算出2006年我国建筑总商品能耗为5.63亿吨标煤,占当年全社会一次性能源消耗的23.1%[3]。

虽然关于我国建筑总能耗的测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但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大体看到我国的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并有上升的趋势,实施建筑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

二、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建筑节能政策措施

本文主要从政府的角度来探究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按房地产开发流程,依次探究各个阶段的相关政策措施。

1、土地出让阶段,规定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率等指标

目前,在土地公开出让时,相关部门只对该地块的土地用途、规划设计条件及土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做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要求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该规划设计条件执行。但在土地出让时,对建筑节能的相关要求没有强制性指标,这就很难达到节能的目标。因此,在土地出让时,就应该把节能标准加入到这些硬性条件中去,这些节能标准可以包括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墙,屋顶等)的节能标准等。

2、招投标阶段,以未来房屋的使用费为标准来招标

我国招投标实行的是最低价中标法,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法,虽然保证了在建设阶段的资金节约,但最低价中标的单位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或偷工减料来弥补利润,进而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变短,维修费用增加,就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而言,最低价中标的方法已经不利于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我国的法律制度及社会环境下,招投标过程应实施以未来房屋的使用费为标准,即以房屋在整个运行阶段乃至全生命周期的使用费用为标准进行招投标。这种招标方法虽然在建设期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但在漫长的运行期的费用比较低,这种中标的建筑物相较于最低价中标的建筑物,能源消耗也少的多,这样就能确保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耗的能源最少,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3、设计、施工阶段,严格实施国家已出台的相关规范

在设计阶段,应按照国家已经出台的有关建筑物的节能规范实施,即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以达到节能的效果[4]。同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工程监理单位也必须按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来监督施工单位的工作,有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应要求其马上改正。

4、竣工验收阶段,检查是否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颁布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将建筑节能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分部工程纳入建筑工程验收体系,规定建筑节能不合格的工程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特别是对新建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还做了专门规定,要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5]。

5、运行阶段,通过对建筑物能源使用量进行统计、审计、限额及超额加价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

根据预测,今后10年我国城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至少为每年8亿平方米,如果全部安装空调或采暖设备,10年增加的用电设备负荷将超过1亿千瓦,约为我国2000年发电能力的1/3。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审计,然后进行限额及超额加价的措施来进行控制。国家制定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限量,当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量超过限量值时,超过的部分进行加价收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使人们节约能源。但这种强制性措施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要想真正达到节能减排效果,还要靠每个人都树立节能减排的观念。

6、报废、拆迁阶段,申请报废审批许可证,审查建筑物是否达到报废的标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就需要对城市进行改造,而城市改造往往需要对改造区域的原有建筑物进行移除,这就必须以拆迁为突破口。但是城区的许多建筑物是刚刚建成不久的,为了城市的统一规划,不得不进行拆迁,这就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尤其是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在进行城市规划,可想而知,将要浪费大量的资源。

因此对建筑物的拆除,应建立报废审批制度,审查建筑物是否达到报废的标准,对于不达标的建筑物应尽量避免拆除。在城市改造时,尽量根据原来已有建筑物来合理的规划。有调查表明,国外的建筑物的平均寿命有130多年,而我国的建筑物平均寿命只有30多年。我国的建筑物寿命之所以如此之短,一部分原因是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因城市规划而遭遇大面积的强拆。因此实施建筑物的报废审批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三、实施这一系列措施时的遇到的障碍

针对上面提出的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阶段的建筑节能政策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

1、缺乏相应经济激励政策

建筑节能在经济层面上涉及初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改造费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与取舍,建筑节能势必会提高建筑物的造价与成本,业主一般不会主动考虑建筑节能措施及先进节能技术的运用。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尚不成熟的今天,如果政府不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政策对建筑节能提供支持,引导不同群体出于自身利益去自觉节能,建筑节能工作将很难开展[6]。即使出台了建筑节能政策,企业和业主也不会认真的实施,从而使政策效果大大折扣。

2、报废审批许可制度与当地政府的城市统一规划存在冲突

很多地方的城市统一规划区内往往有很多刚刚建成的建筑物,如果按报废审批许可制度,这些建筑物达不到拆除的要求,但是政府又要进行统一规划,不得不拆除,这样就出现冲突。往往为了避免这种冲突,政府不愿制定建筑物报废审批制度,这就阻碍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不利于建筑物节能减排的实施。

四、小结

当前世界范围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能源短缺情况,作为占能源消耗比重比较大的建筑能耗,其节能要求势在必行,因此其节能措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实施建筑节能减排,不仅要从技术层面上实施节能措施,更应该从深层面的法规政策上实施节能措施,因此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应出台各项政策使房地产的各个主体在各个阶段严格按照法律政策来实施建筑节能措施,从而从根本上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蓓红,陆善后,倪德良.建筑能耗统计模式与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08,24(8): 19-24

[2]龙惟定.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J].中国能源,2005,27(10):23-27

[3]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9[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周青.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7):160

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文4

在近日召开的天津市房地产工作会上,天津市将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所有新建房地产项目中,推行住宅“四步节能”设计标准,在现有标准“三步节能”基础上再降低供热负荷30%。

据介绍,“三步节能”是建筑供暖能耗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第三阶段,即要求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在1980—1981年天津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约65%。“三步节能”于2005年强制执行,标准达到每平方米14.4瓦。天津将推行的“四步节能”标准在“三步节能”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降低供热负荷30%。

此外,天津还将研究出台计量收费政策,供热计量收费面积从目前的6,500万平方米,年内扩大到8,500万平方米。天津市建交委表示,加快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是促进建设节能减排、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重要内容。为此,天津将采取4大措施,推广并鼓励开发“绿色建筑”。年内将重点推广20项新技术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加大节能、环保、生态等示范建设项目宣传推广力度,让群众和社会认可,培育品质消费新亮点。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编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另外,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因地制宜推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高效空调、热泵、雨水收集、隔音等成熟技术。并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示范城镇建设等示范项目,使今年绿色建筑占同期开工量的15%,到“十二五”末达到30%。

重庆市新闻办表示,为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今年开始重庆新建公共建筑将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据重庆市建委总工程师吴波介绍,绿色建筑标准主要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4个指标,分为3个级别,级别越高越绿色环保,建筑成本也相应增加。一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的成本较普通建筑高40元至60元。重庆今年对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的是一级标准。记者了解到,重庆从2004年就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2008年又颁布了相关条例,把建筑节能纳入法制轨道。据统计,重庆目前共有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获得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但仅占每年新开工面积的10%左右。

吴波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并建立了相应的资金补贴制度,对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给予45元补贴,对三星级的给予每平方米80元补贴。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数额基本与建设成本增加数额相抵。

而在我国最北部的省份黑龙江,已经有人做起了零能耗建筑的文章。据哈尔滨鸿盛集团董事长林国海介绍,该公司开发成功了7个EPS模块建筑节能体系,利用这样的体系可以全面解决墙体、地面、屋顶、门窗等保温问题,如果辅以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建造出“零能耗”建筑。

除了建筑保温材料外,建筑涂料在建筑节能中也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专家刘国杰表示,建筑物外墙保温层最外层的饰面层(涂层),在建筑保温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外墙保温体系的装饰与保护“外衣”,不仅可起到防开裂、防水透气、抗酸雨腐蚀、耐候等作用,同时还具有隔热保温的特性。对于已有建筑物的改造,如果采用外墙保温材料,不仅造价高,而且施工不便;但如果采用隔热保温涂料体系,就可以减少施工环节,大大降低成本,完全能达到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

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天气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的排放领域,一旦现在所建建筑不节能,今后很难修正、更改。实施公共建筑实时能耗监测和能耗公众排名,将带给建筑拥有者和治理者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使城市的未来更加绿色。

数据表明,假如我国推广城镇住宅全装修,每年可以减少300亿元的物耗和相应的能源消耗。据测算,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约20%,水耗可以减少63%,木模板消耗量减少87%,产生的施工垃圾量减少91%。正因如此,要在施工阶段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只能采取全装修办法和装配式施工。但是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推广也有难点,一是我国有大量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气力有限,导致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难以推广;二是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导致本钱加大,企业缺少积极性;三是专业技术相对比较复杂。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可采取的主要对策为:首先,启动一批大的企业推行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如万科等大型企业,已经率先公布要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中采取装配式施工和全装修;第二,通过政策鼓励,如北京市已经通过容积率补贴以及城建配套费部分返还政策,来鼓励开发商采取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第三,加快标准规范的制定,使得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工办法能够被广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 设计 质量 发展 措施 设计参数

1 概述

建筑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质量的首要步骤,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由于建筑层数较多而且结构容易出现复杂情况,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多。本文将结合笔者结构设计实践经验,探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以及提出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水平的相应处理措施。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坚持建筑本原,回归建筑理性,建筑设计必须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房屋建筑设计优化理念注重以实际为准则,根据工程建设的基本状况,以计划成本控制为中心来进行建筑优化设计,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影响变量参数中的若干关键参数的科学计算,确立最终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化结果方案。

2 房屋建筑设计的创新分析

建筑设计创新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创新研究成果和方法,从设计创新活动本身的宏观发展过程和设计师进行设计创新的微观创作手法两方面展开。建筑应当融入自然环境,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设计必须从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角度去把握设计理念和方向,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毋庸置疑,我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创新的步伐有所加快,在园区地产、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在建筑上表现为一高三低,即资源能耗消耗高,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创新成果转化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建筑设计创新。其一,开展建筑设计创新是落实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设计在国家工程建设中落实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具有先导和灵魂作用,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出绿色建筑行动,以及作为主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写进了方案,因此必须从新的高度去认识建筑设计创新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其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成为带动设计创新的主体。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设立创新中承担着推动者的角色,建筑是整个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以对历史责任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大力推动设计创新,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开发建设绿色环保生态的建筑。其三,建筑设计师要有创新意识,在创新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创新是体现建筑设计师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筑设计师的作品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必须依靠建筑师的创造性设计,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树立起强烈的意识,与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土中,潜心进行创造性设计,对设计作品负责,体现自身的价值。其四,加强建筑文化自信,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创新。

3 建筑设计降低造价的措施

①设计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建筑内部平面、空间高度、建筑立面等使用功能和外形感观的要求。为使一幢好的建筑物诞生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传力的途径、构件的布置、构件的选用和材料的使用等。②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体型复杂化、不规则化、结构设计应尽量做到使建筑体型产生规则的结构效应。③学习现行的规范和强制性条文。充分理解条文规范的要求、范围,合理执行规范,并根据实际工程调整方案来节省混凝土和钢筋用量,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④根据地质条件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合理地选择基础类型。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资金有的达到结构工程投资的1/3以上,因此合理的选择基础类型能使建筑造价降低,建设工期缩短,确保结构安全。⑤地面以上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物的造价也有很大的影响,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合理选型。⑥钢筋种类选择要引起我们设计人员的重视。

4 结束语

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核心短板就是创新能力不足,这体现在缺乏有利的创新环境、创新转化机制不成熟、创新型人才缺乏、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因此,建立和完善创新组织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机制、设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将成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未来的必由之路。同时要大力推广节能施工等创新技术,加大投入,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节能减排,还会使建筑行业发展更繁荣,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因此,我们要有效利用施工创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不断研发新技术,创造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石峰.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卢勇.建筑层级化结构初探[D].天津大学,2010.

[3]杨崴.传统民居与当代建筑结合点的探求――中国新型地域性建筑创作研究[J].新建筑,2000(02).

[4]郭煜.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02).

房地产节能减排措施范文6

一、2008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1、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增幅开始趋降或趋稳,受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6%,上半年为10.4%,前三个季度为9.9%,10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比价格)仅为8.2%。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较快下行通道。

2、价格涨幅持续攀高转为涨幅持续降低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自5月份开始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从4月份的8.5%回落到11月份的2.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9月份起同比涨幅也开始回落,其中9月份为9.1%,较8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10月份为6.6%,较9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11月份为2.0%,较10月份回落4.6个百分点,涨幅创近31个月新低。

3、美国金融问题引发世界经济走弱的可能性加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美国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显露。继“两房”事件之后,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改行。这些情况表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问题还在发展中,其对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还在发展中。综合来看,金融创新引起的房地产繁荣,目前正在沿着逆向传导集中引爆风险,紧缩流动性,紧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它既对美国经济繁荣发挥过重要推动作用,也对美国经济走向萧条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近期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增加流动性,增强信心;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扩大消费与投资,但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也会引起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这些措施的出台可能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

二、2009年经济形势展望

2009年的经济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调整情况。从三大需求分析,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的可能

受股市走弱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随着企业困难的增加和劳动工资成本的提高,就业增长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经济趋冷的苗头,会从多方面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考虑到目前买房需求的变化,油价提高和用车条件的变化对家庭买车需求的影响等,应该注意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链条很长,会从终端需求逐步向上游产业传递,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长时间的调整。

2、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的可能

2008年全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变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预期,导致住房销售量减少。从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看,预计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发展。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控制,但也要注意大涨之后出现大落的可能。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调节,预计未来住房市场将继续低迷,加上贷款紧缩等因素影响,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陷入困境,房地产业有可能进入周期性调整。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调整一旦开始,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一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增长。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外,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2008年,家电产品、轿车产品等酝酿的提价活动最后都没有实现,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水平还有所下降。综合这两方面情况,企业的经营困难比较突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4%,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

近年来的投资调控,重点控制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投资,投资增长更多地依靠市场引导的投资。房地产和企业投资是市场引导投资的主体,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较大。这些投资增幅的下降预计对全部投资增长将产生明显影响,因此2009年的投资增长有可能明显下降。

3、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

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问题将进一步突出,美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弱。受美国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而且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减弱。受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可能继续走弱。这些都会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经过2008年各类因素变化的洗礼,我国出口企业开始调整升级,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口企业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多,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人民币继续升值,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制约。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慢。特别在美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带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过程时,预计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将比较大。

综合对三项需求变化的分析,如果放任自流,由市场自发调节经济发展态势,则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表现为继续下调的趋势;若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与国内诸因素组合,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三、关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考

2007年以来我国对总需求采取更为强力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对银行信贷采取额度管理的行政性措施,对部分产品价格采取行政管制措施等,主要不是由于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加剧,而是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提高。而这些控制信贷进而控制各类需求、控制价格进而影响供给的诸项措施是导致经济增长回调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政策调整的主要出发点集中于在保增长和控制价格上涨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

1、稳定经济增长、控制价格涨幅的重点是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

首先要注意使需求增长与供给潜力大体协调,这也是经济增长理论中讨论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只有在需求增长与供给潜力大体相当时,才可能在经济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尽可能快的增长,才可能争取较高增长和较低价格涨幅。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给潜力是不断增强的。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供给潜力可以支持10%~11%的经济增长率,也可以判断我国目前阶段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为10%~11%。因此,宜围绕10%~11%的经济增长率目标调节各项需求的增长。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内需、外需增幅都可能进一步回落,并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减慢。从供求总量关系格局的发展看,未来的主要威胁不是价格上涨,而是经济增速放慢。为此,在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价格上涨方面应作出相应政策调整。其要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控制价格涨幅的重点是增强企业对成本增大因素的消化能力。

2、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路

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稳定需求增长,为此,既要继续巩固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抑制需求过热的累积成效,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进行必要的针对性调整,防止需求增长转入持续下调状态。

(1)促进投资增长。如果期望经济增长率略高于10%,则当前的投资增幅应保持稳定,不宜继续降低。为此,一方面应继续巩固已有政策的成效,高度警惕行政主导的投资反弹;另一方面,则应鼓励企业自主、市场引导的投资增长,增加在重大基础性项目方面的政府投资。一是对符合规划和政策要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予以必要的信贷支持,防止房地产投资因资金紧张大幅回落;二是注意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市场调节资金供求的能力,加大财政担保贴息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增加财政投资资金,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2)稳定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消费需求旺盛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是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的源头性动力,必须精心维护。针对潜在的问题,宜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注意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公共教育卫生服务,扩大覆盖面,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真实买房需求稳定增长,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积极引导家庭买车活动。

(3)稳定出口增长。为了解决外贸顺差过大问题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近两年对出口增长从总量到结构都进行了控制和调整。针对当前的外贸形势,宜继续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适度减弱总量控制力度。为此,宜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退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稳定价格涨幅的政策思路

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注重控制总需求过快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因此,尽管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水平,但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大体稳定,总供求关系大体平衡。所以总量关系不是导致2007年以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控制总需求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对抑制价格上涨的作用也不明显。由此也可以发现,稳定经济增长的需求政策调整不会对价格涨幅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