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文1

论文关键词:医院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对我院8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1.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1.2 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 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或补签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1.3??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为了节约开支管理学论文,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1.4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 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 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 并与经济处罚挂钩, 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 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 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1.5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1.6 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免费论文。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48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2.2 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 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2.3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 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 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4 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 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管理学论文,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2.5 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 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 做到日产日清。

2.6 全民动员共同防卫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 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 1 ]刘素球,聂玉兰,韩永毅,等. 门诊公共区域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5) : 552 - 553.

[2] 刘素球,菜尤菊.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7.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文2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隔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1

隔离消毒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诸多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毒隔离工作也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高低,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是衡量手术室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诱发切口感染因素的有效措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管理不仅要强调环境、器械和物品的管理,还应重视手术人员的管理。下面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手术室消毒隔离潜在的问题

1.1 人员的培训问题

我院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有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系、护理系实习、见习学生,各外科专业进修生、研究生、医疗器械公司人员、卫生员以及新上岗的医护人员。人员结构复杂,各科轮转较快,给入科培训带来困难,进入手术室后出现无菌意识薄弱、操作违规等问题。

1.2 器械清洗、包装存在的问题

1.2.1 器械清洗不规范导致灭菌失败。器械清洁剂选择和使用不规范;器械处理不彻底;存在着重视消毒忽视清洗的现象。

1.2.2 厂家器械包装不符合要求。医疗器械公司的器械盒尺寸较大,器械数量多,重量超出器械消毒灭菌标准的要求。

1.3 消毒液使用问题

消毒液有效浓度和使用时间掌握不准确;消毒液监测、记录不到位;不重视消毒液对人及环境的污染;自身防护意识差。

1.4 环境问题

手术室限制区域人员流动频繁,存在互串手术间现象;连台手术之间相隔时间较短,环境处理不到位;手术室卫生清洁不规范、不彻底、墙壁清洁不够重视;净化手术室空气过滤装置更换、维护不及时;滥用空气化学消毒剂;物品表面污染后消毒处理不够重视等问题。

1.5 手消毒问题

对手的清洗、消毒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达不到洗手标准要求,存在着对手消毒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个别医生洗手标准掌握不到位。

1.6 医疗废物管理问题

医疗废物的分类不规范,玻璃安瓿等损伤性废物与感染性废物混放;医疗废物袋内有血性液体;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医疗废物的交接落实不到位。

2 应对措施

2.1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及要求是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之一。手术室应与医院教育处、护理部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各级人员的教学管理,将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安排在新职工、大中专实习生、进修人员入院理论培训中。根据培训对象和目的,分期分批组织不同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及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工作。

2.2 规范器械的清洗和包装

手术器械的规范清洗是消毒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器械的规范清洗越来越被医务人员重视。规范的器械清洗不仅能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灭菌成功的保证。器械包装技术达到闭合完好性要求,控制器械包的大小和重量。器械的包装材料应选用符合GB/T19633的要求。

2.3 正确使用消毒液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液有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并做到每人每次使用监测有效浓度并记录。

2.4 环境的管理

2.4.1 加强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

手术室一切卫生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并且要在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均应每次术后认真擦拭,血液、分泌物污染处用消毒液处理。连台手术地面不能有垃圾、有线头和污染物,手术床用床单沾消毒液擦净,与上一台手术结束间隔20分钟后进行第二台手术。走廊、辅助间、办公室等每天湿式擦拖两遍。手术部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手、无菌物品等灭菌培养,并将结果备案。

特殊感染手术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封闭手术间3天,各项培养合格后方可开启使用。

2.4.2 限制人员流动

监测证明,手术开始前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又出现一个峰值。说明在手术开始时人员流动大,安置、消毒、铺单等操作多是导致手术间空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手术室门卫的管理,根据手术的需求,控制进入手术室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数量是非常必要的。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按要求更换衣裤,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口罩应盖住整个口鼻部,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参观人员数量,每台手术要少于3人。参观人员服装颜色应与手术人员区分,以便于管理。杜绝参观人员互传手术间,尤其是不允许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

手术间的巡回护士工作要有预见性,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巡回护士要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及参观人员的行动。

2.4.3 净化设备管理――与工程部、技术员、物业人员合作进行

净化空调使用时间:术前1小时开启,术后待卫生处置结束人员全部撤离后0.5小时关闭。根据手术室各项监测结果高效过滤器12~24个月更换1次,每6个月检修1次;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12个月更换1次;初效过滤器3个月~6个月更换一次。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1次,1~2个月更换1次。

2.5 掌握正确的洗手、手消毒方法

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器械时要做好标准预防。熟练掌握六部洗手法及洗手时机,无菌操作前、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两个患者之间、脱手套后,均要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进行有创无菌操作时,应按外科洗手程序洗手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是医院医疗废物的主要来源,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和交叉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后医疗废物应分类放入容器内,标识清楚。医疗废物袋应装至三分之二处封口保存,废物袋内不能有液体,必要时应该采用双层废物袋包装。锐利废物应放入锐器盒内封存。医疗废物应专人管理,操作时做好标准预防,防护用具用后消毒处理。加强医务人员及专职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废物严格交接,如实登记,防止出现记录不真实现象。文字记录保存3年。

2.7 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文3

一、落实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和专科知识。

3、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了《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了考核。

4、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并进行了考核。

5、有2名护士参加了护理自学考试。

6、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急救技术,医院组织的心肺脑复苏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100%.

7、各级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院感知识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参加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二、改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了“首迎负责制”,规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务流程,推行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用语,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对出院病人半月内主动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并记录访问内容,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半年中病人及家属无投诉,医院组织的服务质量调查病人满意率100%,科内发放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60份,病人满意率100%,提名表扬服务态度最好的护士人次。

三、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每周护士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发挥科内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护理差错事故安生率为零。

四、护理文书书写,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

护理文书即法律文书,是判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放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出院病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上半年出院病历份,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了100%.

五、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使病人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对意识障碍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按分级护理标准护理病人,落实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重危病人的个案护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要,上半年护理住院病人人,其中手术病人人,抢救病人人,气管切开病人人,特护人,一级护理人共天。一级、特护病人合格率100%,基础护理合格率100%,无护理并发症。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急救物品进行“四定”管理,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七、按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分类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进行了专项考核,院感小组兼职监控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基础护理不到位,个别班次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卧位不舒服。

二、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物品较多。

三、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时不带口罩,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

四、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无学术论文。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6.209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和在住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高校医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在我国计划经济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由高校自我办医的产物, 也是当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医疗模式之一[2]。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长期以来高校医院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成为学校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构。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医院感染(简称院感)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而作者所在高校医院存在着规模小、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标准操作流程等院感的风险因素, 如何采取预防措施预防院感, 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是高校卫生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作者通过近几年在高校医院工作时的观察和分析, 发现高校医院院感的常见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组织结构不够完善

高校医院普遍规模较小, 很多校医院没有设立院感科, 也没有专人管理院感并进行监控把关。比如去年本校医院医疗工作者发生了针刺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没有专人负责, 只能打电话向其他相关单位咨询。

2 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医院多数没有设专人管理院感, 再加上高校医院医疗工作者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一些, 关于预防院感的消毒、隔离等相关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都是参照以前的教科书、工作经验等, 包括每一个人执行的情况如何检查和监督都是院感发生的风险因素。

3 操作流程不规范

预防院感的操作流程涉及面较广, 并且贯彻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3]。所以高校医院的护理工作者在预防院感方面非常重要, 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有无菌技术操作、空气消毒、物品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分类回收、洗手方法等, 这些操作的不规范都是造成院感的风险因素。

3. 1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①着装不规范,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不按要求戴好口罩和帽子。②使用过期物品和被污染的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未按要求放置, 无菌溶液未写开瓶日期和时间都会导致无菌物品被污染, 从而引起院感。③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时消毒的方法和范围不规范。

3. 2 病区环境、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的空气、地面消毒不规范 ①有的护理工作人员未能掌握好各种环境、空气消毒的方法和时间。②有的护理工作人员不重视环境消毒的重要性, 只是流于形式只做消毒登记记录, 而未进行消毒工作。

3. 3 消毒供应室在物品、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存放、发放等流程不规范 ①消毒人员进行物品、器械清洗、回收时未做好个人自我防护。②重复使用的包布未进行一用一清洗。③进行消毒灭菌时各种包的大小、重量、放置位置不规范。

3. 4 医疗废物分类回收、暂存等操作不规范 ①医疗废物桶的设置不规范, 例如损伤性废物桶必须不能破损。②医疗废物收集过满易造成废物漏洒, 污染环境。③医疗废物的暂存地管理不规范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3. 5 洗手方法不规范 医院内洗手要求七步洗手法, 有部分工作人员洗手匆忙, 洗手的部位和时间不规范, 容易造成院感。

3. 6 消毒液浓度的配制、消毒时间不达标 例如含氯消毒液浸泡物品在配制时未按照要求浓度用含氯测试纸测试, 随意配制, 使物品消毒不达标而造成院感。

3. 7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湿化瓶、超声雾化器等使用后消毒不规范 在高校医院这些物品使用频率高, 如果消毒不规范也会造成院感。

3. 8 针对以上这些高校医院院感的风险因素分析, 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3. 8. 1 完善组织结构, 设专人管理院感 规模较大的高校医院可以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进行三级管理, 而规模较小的校医院可设专人管理医院感染, 对校医院院感进行指导、监控, 从而更好地预防院感的发生。

3. 8. 2 完善院感的相关规章制度 高校医院设专人管理院感后, 可就根据校医院具体情况制定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院感监控制度、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相应的制度, 使校医院的院感管理更加制度化。

3. 8. 3 加强学习、培训, 规范操作流程 加院感管理者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外出学习院感知识的机会, 同时加强对校医院工作者院感知识的培训、指导, 提高认识院感的重要性, 规范操作流程。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规范着装, 查对物品的有效期, 禁用过期物品和被污染的物品。②病区、办公室、治疗室等环境经常进行通风换气, 并按规定进行消毒。③消毒人员在物品、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存放、发放等流程时应做好自我防护, 包布一用一清洗, 消毒包的大小、重量、放置位置要符合规定。④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 废物桶的设置要有警示标志, 不能破损;医疗废物不能收集过满, 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时就应封扎;医疗废物暂存地应有标识, 并按要求进行消毒、记录[4]。⑤规范洗手方法, 不定期抽查洗手效果。⑥严格按要求配制消毒液浓度, 并用含氯试纸测试。⑦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湿化瓶、超声雾化器等常用物品使用后执行流动水清洗-干燥-消毒-冲洗-备用的流程。

4 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校医院院感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后, 要对院感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整改措施, 持续改进, 从而更好地预防院感的发生, 保障校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5):314-320.

[2] .高校医院在医疗改革中定位的几点思考.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2):238-239.

[3] 王道英.护理部在实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0):59.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护工;管理;院感;持续改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0-02手术室是医院对所有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院感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工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就我科对护工的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1资料及方法

1.1增加人员的配置我院是一家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工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经统计2011-1012期间我科有护工2人,24小时轮班制,共做1668台手术,其中I类手术376台,II类手术872台,III类手术232台,IV类手术188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2]我科新招入护工2人来应对护工人员不足,疲劳作战的情况;也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从非护理性技术操作中解脱错来,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1.2新进人员的筛选手术室是一个特殊部门,对新进人员的筛选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对每位护工进行筛选,选择身体健康,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强,工作细心,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在手术室工作。

1.3尽可能提高护工的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减少人员流失手术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经过学习和工作才能熟悉。为避免熟练人员的流失。科室为工人积极向院部及物管公司申请、协调,手术室护工的待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我科并给予适当的补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增高,工作责任感提升。

1.4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护工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医院感染的控制及手术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我科对每位新进人员派专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让他们理解清洁、污染、消毒、灭菌、隔离的概念;懂得消毒剂的配制,使用方法,浓度;手术室的分区;拖帕,抹布的分区使用;正确区分医疗垃圾的、生活垃圾,识别无菌包与非无菌包,一般物品与医用一次性用物,标本送检,进出手术室、手术间原则等;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指导他们做好自我保护,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每月定期对护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帮助护工树立消毒隔离概念,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5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制度,要求护工按要求着装,遵守进出手术室要求,分工明确,无论各班各组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按手术室规章制度完成工作。我科现有护工4人,2名男性,2名女性,分为清洁组和运送组,具体分工,见表1。

1.6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实现目标管理手术室当班护理人员每日对护工的工作督促,检查。护士长及院感质控人员不定期对护工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制定明细考核表来对护工的日常工作进行打分,见表2。并就近期培训过的院感知识进行现场提问或操作演示。我院实行的是医院与物管公司双重管理模式,对能自觉主动按规章制度要求工作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给予严厉批评教育,与经济挂钩,并重点跟踪督查;屡教不改,不服从管理的甚至取消工作资格。通过考核强化了工人的消毒隔离观念,提高了工人的工作责任感。

表2手术室护工考核表

清洁组1是否符合要求能遵守护工人员进出手术室着装要求1按要求更换消毒后的揭脚垫1配制的消毒液浓度监测达标1手术室拖帕、抹布分区使用,使用后

正确处理,每日常规拖地、抹灰2次1手术室分区概念明确,各手术间、手术间

内用物及走廊清洁卫生达标1正确遵守洗手,戴手套要求1正确处理废物,不同的医疗垃圾能正

确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袋1特殊手术后,能在护理人员的指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范文6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