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1
一、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体系是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基础之上形成的,并且能够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的缺陷,帮助弱势群体获取适合自身的金融服务,而且这些金融服务是方便且成本较低的。普惠金融体系以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来拓宽金融市场,将金融市场推向更为贫困和偏远的地区,并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可以在现有的金融理念之上进行完善,推行更为健全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将金融服务的范围拓宽,更大程度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体系是基于小微信贷发展而来的。它与小微信贷和小微金融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小微金融和信贷对于贫困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小微信贷在农村地区通过帮助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建立小微企业等方式改善农村地区农民的经济状况。在普惠金融体系中,帮助贫困和偏远地区的阶层这一观念在普惠金融体系中得到了更好地诠释。可以说,普惠金融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向更为贫困和偏远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的公平和公正性,是满足各个阶层的金融需求,使人们能够享受金融公正的机会。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进程中,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和客户,还需要政府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当在不违反金融规范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空间以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同时政府应当制订金融服务制度,使金融机构能够持续为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并且,通过政府的财政资金刺激金融机构主动为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动性,提高普惠金融体系的程度。建立普惠金融体系能够使全民都享受公平的金融服务,这是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在当期经济和技术背景下,想要实现全民的普惠金融还需要经过相对长时间的努力,但是小额信贷和小微金融已经实施成功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就为普惠金融体系的实施带来了希望。可以相信,普惠金融会在未来得到实现。
二、信用合作社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问题
我国的普惠金融最开始于1993年试办的小额信贷。近些年,普惠金融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为:
(一)客户结构较为单一当前,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服务对象多数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农民和小微企业。其实,贫困人口并不只局限于农村地区,城市也有着相对一部分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同样需要小额信贷的帮助。对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和微型都有着融资难的问题,因为其多需要流动性较大,数额较小的资金,因而小额信贷地区较适合这些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却大多数被排斥在小额信贷的范围之外。金融服务的对象较为单一,这就使得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无法分散风险。比如下岗担保贷款是小额信贷担保中周期较短的贷款,因为其服务对象单一,风险较大,银行对提供该项贷款缺乏积极性,造成该项担保贷款渐渐萎缩,不能为社会发挥其本身的职能,成为普惠金融体系中的软肋。
(二)注意防范风险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普惠金融体系为包括落后地区在内的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较大,因而防范风险的任务就比较艰巨。贫困地区的条件、设施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较差,处于弱势地位。有的地区不仅因为历史原因导致地区较为贫困,而且生态环境也较差。并且在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中,许多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会计工作不规范;而其他人员则也是因受教育程度低而无发展目标。因此,这些弱势群体的信用风险较高,提升了金融机构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致使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
(三)法律和监管机制薄弱我国开展小额信贷的时间较短,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和一些农业金融机构提供。但是,因为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对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约束,并且监管机制也较为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金融机构的发展。当前,对非政府机构设立的小额信贷机构并未实施全盘监管,而仅仅只是由当地政府机构进行监管。相对于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当地政府对该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宽松,根本不能对小额信贷进行全面监管。这些也阻碍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发展中的瓶颈普惠金融体系能否可持续发展关乎着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收回其运营所投入的资金,并且营业收入大于营业支出。目前,我国只有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内的极少数金融机构提供小额信贷业务,因而国内的小额信贷业务普遍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小额信贷机构不能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也不能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商业贷款进行小额信贷,因此小额信贷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着自身的瓶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小额信贷的利率是有限制的,这就使得小额信贷的吸引力下降,限制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
三、构建信用合作社普惠金融体系
近些年,信用合作社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以农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与城市人民同等的金融服务。为了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信用合作社必须能够坚持服务于三农的原则,为中小微企业及三农等弱势群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未来几年内,信用合作社应当能够将传统金融服务不能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村构建基础金融金融服务体系。
(一)以支持三农及小微企业为重要目标,提升信贷水平增强信用社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小微信贷的服务流程,建立信贷发放标准。信用社可以按照积极量化标准,科学防范风险为原则,建立小微金融事业部,提升事业部的营销能力,推行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加小微贷款。信用社以支持三农为市场目标,因而应当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职能。借助小微金融事业部,信用社应当优化农民贷款,推行“惠民通”,适应农民及农村的发展。信用社与农户之间以信用为连接点,推行各类信用贷款。信用社应当适应农村的现实需求,在优化林权抵押的基础之上,对农民的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等各种形式的权证提供抵押贷款服务,进一步建设现代化农村。
(二)进一步拓展新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信用社在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加强银村合作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新业务,加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信用社可尝试建立科技基金,制定科技企业的名单,以科技基金为基础支持科技创新,加强信用社与科技企业的融资交流。同时,积极扶持以农业为主的科技企业,进一步支持现代化新型农村的建设,加快农业金融产品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信用社加快普惠金融工程建设,强化服务,进一步拓展新型业务,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贷款,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的需求。
(三)加快信用社网点建设,提升金融水平信用社应当深入进行走访活动,优化自身的网点布局,按照农民的需求进行网点建设。不仅再城市中心等繁华地区建设网点,还应当贴近农村,建立大量的服务农村的金融网点,为农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同时,根据走访活动所得,撤销低效且实际作用较小的金融服务网点,并且在金融服务需求较多的地区增设自助终端机器,加快金融服务的基础建设。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加大信用社金融产品推广,加强金融自助渠道的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对策措施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规范建筑市场的信用活动。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对推动建筑产业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信用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发育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也有所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诚信、新世纪等一批为企业发行债券和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服务的资信评级机构建立起来。专业担保、信用调查、商账追收类信用管理机构也开始出现。90年代末期,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信用担保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初,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加快了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我国第一家个人信用调查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2003年4月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工作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2005年8月12日建设部出台了(建市[2005]138号)《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与此同时,辽宁省政府印发了辽政发[2005]2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省政府成立了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11月1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研讨会”上长三角区域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时,以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沈阳、大连等地为主构建一个城市间联合诚信信息平台也将陆续启动,可以说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我市信用信息的归集与整理在各大部门内部已初具雏形。工商、税务、建筑、银行、公安、法院、财政、证券、保险、统计等部门基本已建成内部的信息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内部信息的整合,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市住建委根据2002年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组织并建立了部分企业和人员数据库、加快了企业数据库建设的步伐。
二、建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奖惩措施不能有效实施;信用的信息收集、标准制定、评价结果应用缺乏统一;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政府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用意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信用意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整体信用状况。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用意识至关重要,只有他们的信用意识加强了,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才能够提高。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代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不守信,即使企业的债务到期偿还也会影响企业的信用形象,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2.建立建筑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物资流为主线、以资金流和工作流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计划进度控制,估算与费用控制,采购管理和材料控制,质量控制,费用进度综合监测,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协同平台等共十二个子系统。同时,建立信用档案,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3.加强对企业信用的外部监管。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充分发挥建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的作用,逐步实现部门监控信息的互通互联,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监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一,开展重塑企业信用形象活动。第二,试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第三,试行守信企业信誉免检制。
4.加强建筑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建筑企业要牢固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品牌意识、形象意识,增强维护自身信用的自觉性,积极创建以讲信用为核心(下转第77页)(上接第75页)的企业文化,使诚实守信成为建筑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导、教育建筑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建立对建筑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帮助其树立“效益第一,信用为本”的观念,纠正轻视信用的错误思想,大力提高经营者的信用素质,增强经营者维护企业信用的自觉性。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3
建国以来,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种资源由国家配置,企业信用完全依附国家信用,企业缺乏树立良好形象的内在动力,企业信用先天不足。以信用为基础的契约经济也随之终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发挥。相应“市场失灵”、“市场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法治精神的缺乏使得经济伦理的底线———社会信用的建立缺少动力。传统的信用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被打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体系未建立起来,导致整个社会“信用真空”。当前企业信用缺乏远不止于假冒伪劣泛滥、合同欺诈、逃避债务、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虚假注册、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等等表现。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领域,近年来发生了“地沟油”、“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故,使有着诚实守信数千年传统美德的中国,今天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严重信用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当然地包含了信用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体系在我国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首先,信用环境不佳已严重制约了消费、出口和投资需求,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市场经济环境上。其次,企业自身诚信建设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由信誉凝聚而成。品牌的本质是建立在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和忠诚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企业失去了信誉和忠诚,也就失了消费者,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可能。第三,诚信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诚实信用,超凡入圣”是至高无上的道德理念。在今天的社会道德结构中,“明礼诚信”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明确把“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建设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应形成“善意真诚、守信不欺和公平合理”的风尚。通过全社会的信用伦理教育,培养他们的信用观,为社会保持良好的信用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道德基础,促进社会文明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路径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于2003年底启动,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进行了研究部署,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并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二是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三是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四是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五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健全了工作机制。2003年9月,成立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先后成立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和市工商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处,统一组织实施全市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达到65个,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司法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协会。各区县也相应建立了企业信用建设的工作机构。二是完善了信用制度。市政府和市信用办先后制定出台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集记录办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撑。三是搭建了联合征信平台。2006年市政府投资1139.6万元,开发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行,该系统包括信息征集、信息比对、信息共享等15个子系统,实现了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工商所的三级纵向联网和成员单位间的横向联网,为各成员单位数据征集共享提供了技术平台。四是建成了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企业联合征集平台,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征集整合了65个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2000万条,其中基础身份信息1442.7万条、优良信用信息4.8万条、不良行为信息74.6万条、警示信息166万条,黑牌企业信息311.8万条。
三、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4
今年4月20日,首届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论坛举办。在以“打造信用城市,建设信用中国”为主题的此次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发表了主题为《精心打造信用城市 共同构筑信用中国》的主旨演讲。
连维良指出,加强城市信用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佳、最重要、最关键的推动平台,应在信用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突破。
两年前,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打造地方信用建设综合示范工程,而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开展“信用城市”创建活动。
现在,两年过去了,信用城市建设是否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显示,90.2%的受访者对此给予了肯定回答。
43个城市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
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将沈阳、青岛、南京、无锡、宿迁、杭州、温州、义乌、合肥、芜湖、成都11个城市列入首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平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佳、最重要、最关键的推动平台在哪里?答案无疑是城市。
文件明确指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经验、做出示范。
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将分为两年。2015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落实专门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行政执法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领域的信用记录,启动建设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强在行政审批、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领域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在若干重点领域建立并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诚信宣传等活动。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建成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的互联互通;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领域广泛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初步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社会诚信意识明显提高。
今年4月,第二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名单公布,此次全国共有北京市海淀区,呼和浩特市、乌海市,辽宁省大连市、鞍山市、辽阳市,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嘉定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台州市,安徽省安庆市、淮北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山东省潍坊市、威海市、德州市、荣成市,河南省郑州市、南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咸宁市、宜昌市、黄石市,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惠州市,四川省泸州市32个城市(城区)获批。
截至目前,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已达到43个。那么,在这43个城市中,哪个城市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得最好?在“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问卷中,《小康》杂志专门设置了一道题目,请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中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大信用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海淀区、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市浦东新区位居“三甲”,广东省广州市、上海市嘉定区分列第四、五位,排在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广东省珠海市、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
此项调查除通过专业调查机构进行外,还在《小康》杂志社旗下的中国小康网、《小康》杂志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新媒体平台的调查结果与相对传统的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截至记者发稿时,新媒体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浙江省杭州市、北京市海淀区位居“三甲”,这三个城市(城区)也都在专业调查结构进行的调查中进入了前十名,尤其是上海市浦东区和北京市海淀区,更是名副其实的“双料”三甲。
在新媒体平台的调查结果中,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市嘉定区分列第四、五位,排名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南京市、广东省珠海市。其中广东省深圳市、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和广东省珠海市在专业调查结构的调查中也都受到了公众的广泛肯定。
高新企业聚集区如何让诚信建设制度化
这几个城市(城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之所以能够受到公众的广泛肯定,与它们所取得的多样工作成果密不可分。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聚集了大批国际国内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以信息服务业为第一大新兴行业的海淀区,非常重视将诚信建设制度化。2014年连续出台《海淀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14-2020年)》《海淀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
按照规划,到2020年,要建成与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体现海淀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全区信用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全覆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得到广泛使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复信宽容机制基本形成。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府表率作用进一步显现,区域营商环境明显优化,经济社会秩序全面好转,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维护,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浓厚,力争成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示范区。
海淀区信用城市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将通过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司法诚信建设,推动信用服务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复信宽容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机制 诚信的底线要靠法律和制度坚守,构建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该负责人也同时表示,诚信建设制度化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标准,也分属不同部门监管,将食品、医疗、教育、质检、司法、金融等各个方面的诚信标准进行整合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距离诚信建设制度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现在是以不同行业的专项整治为主,比如工商对于企业的抽查,质检部门对于商场、超市、加油站、出租车等进行的专项抽查等,而整体上形成制度化则是2016到2017年工作的重点。”
新技术助力信用建设
在信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在公众看来,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参与“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的受访者普遍认为,“通过地方信用网站等途径为社会公众和征信机构提供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信用记录建设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是最需要尽快解决的三大问题。
如今大数据的逐步普及为城市信用提出了全新的解题思路。就在今年5月,国内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与我国最大的信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对接信用体系建设项目,共推信用城市落地。
“整个城市的建设从过去的以道路、住房、工厂等经济要素为核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这是人类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为说。
郭为通俗解释了虚拟映像技术:每个人在城市生活中都会留下痕迹,比如去商场、办公室、银行等,这些数据的累积就搭建起了个人的虚拟映像。过去由于缺少技术积累,征信体系往往是基于单点静态的信息来进行所谓模型的评估。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以人的生命周期为轴积累数据,这些数据将形成完整的个人虚拟映像。“通过数据上的无缝连接,就能形成个人、企业的大数据映像,使得我们能够有机会为城市信用进行‘画像’。”
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数据管理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一个城市的信用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城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整个社会人群信用的综合评价。因此,基于智慧城市的数据映像,完全可以为每个城市的信用管理提供支持。“如何把模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比如把文字、影像等变成一些数字,使得其可管理、可应用,这是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很重要的一个工作。”郭为非常肯定地表示。
除了大数据,新的技术应用还体现在信息传播方式的升级。今年6月,记者走访海淀区中关村的鼎好、e世界、硅谷、欧美汇、新中关购物中心以及中关村地下广场时发现,在这些地方,消费者在购物时只要通过扫描商场中的“海淀工商消费者园地”微信公号二维码宣传画,即可进入市场服务信息平台,及时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并定期接收最新的消费警示、消费提示、消费常识、商品质量监测等信息。
据悉,下一步海淀区还将致力于把这个平台打造成集信息、消费预警、接诉、举报等多功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即时互动交流平台,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敦促经营者诚信经营、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而营造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
信息互联互通或将成为关键
建设一个人们愿景中的信用城市,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内容。食品、医疗、教育、金融、司法、政务、环保、交通、零售等等,都需要整合出一套统一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的信用信息都不可能只应用在一个领域,一个企业存在失信行为,倒闭后,同一法人成立新的公司,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现在还没有特殊的监管信息。”前述海淀区信用城市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到,“但是我们的工作在一步一步地推进,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联合司法、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展开惩治‘老赖’的专项行动,如今在海淀区已形成了长效机制。”
“老赖”现象已成为破坏我国社会秩序,危害诚信建设的一颗“毒瘤”。据统计,近几年,全国法院每年新受理执行案件300多万件,其中70%以上的债务人不主动履行还债的法律责任,转移、隐匿财产,恶意逃避执行,甚至暴力对抗执法,一些地方“老赖”现象愈演愈烈。
就在不久前,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目前,海淀区也在落实中央精神,重拳出击,形成全方位、多举措限制“老赖”的态势。“我们将‘老赖’名单进行公布,在所有办事大厅都有公示,而且网上也都可以查得到,这样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会受到限制。我们也是希望以此为契机,对我们捍卫诚信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在“守信激励”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道德模范”、“海淀区十大文明人物”、“北京榜样”、“身边好人”的表彰中,都包括关于诚实守信模范的评选。
据“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信用城市调查”显示,过半(55.5%)受访者认为打造信用城市应建立起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33.8%的受访者认为打造信用城市应建立起诚信红黑榜定期制度;31.5%的受访者认为打造信用城市应严厉惩处企业、个人失信行为;29.2%的受访者建议信用信息共享;26.5%的受访者建议通过诚信网络等平台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5.9%的受访者建议加强行业自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信用体系;征信系统;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062-0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体现,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是进一步提出,要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因而金融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个人信用记录,使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对未来新的信用活动产生影响,以制度约束个人养成重信用、守合同、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和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后人们会发现,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的人,将会面临“哪里也借不到钱”的窘境。例如,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就已经覆盖到所有具有个人融资功能的行业,而查询信用报告,已经成为上海金融机构审核贷款的重要依据,各类融资机构的个人征信等级记录,都将意味着每个人的“失信”成本将大幅提高。而随着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人们在日常消费中的各种信用活动,都会在征信系统中留下痕迹,比如信用卡、房贷等向银行借贷的行为,水、电、煤等公用事业以及通讯费用等先使用后付款的“赊销”活动,都将成为衡量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途径,同时,司法系统也将会与征信平台实现对接,与信用相关的违法行为也会被记录在案,至此,一个庞大的社会信用体系将会成为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实,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例如,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当然,我们知道在建设完备的金融信用体系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将是整个社会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竞争,有利于公共服务和监管,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依法维护金融信用体系的重要保证。在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下,促进金融信用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将会是一个艰巨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涉及复杂的信息采集和甄别的问题,例如,要严格区分公共信息和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关系,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等,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信用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化的建设,并形成完整、科学的信用标准体系。只有在一个统一而科学的信息管理下,才能逐步完整采集个人的身份信息和社保、住房公积金、税务、教育、法院、公用事业等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通过整合,使分散的债务信息变为个人的财富和生产力,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范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企业信用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会前,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作了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刚才,工商局周曙光局长对全市企业信用工作有关情况作了介绍,经济开发区和劳动保障局两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市政府企业信用办公室副主任、市工商局俞振琪副局长今天也专程到会指导,对我市前阶段的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成绩
2012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信用”建设总体目标,在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市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市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开通了企业信用信息网,成为政府企业信用资源开发利用和公益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完善企业信息报送和信息管理制度,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保证了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运用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断充实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企业信用信息交换目录,三年来共收录来自工商、国税、地税、劳动保障、质监、统计等20家部门、单位有关的政府企业信用信息超过18万条,实现了全市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资源整合。
(三)信息运用成效初显。积极探索企业信用信息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和奖惩。企业信用信息网开辟企业“红黑榜”,实名公示诚信红榜企业928家、失信黑榜企业493家。加大对失信企业曝光力度,增加了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有效维护了贸易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工作试点,以信用预警推动了中小企业自我发展。加强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开展童车、印刷行业信用档案管理工作,为深化行业信用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市近年来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进一步整合了信息资源,提高了企业和社会的诚信意识,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企业信用建设工作责任感
信用是做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质,是建设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信用是立身创业之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公、社会无信则乱。社会信用是政府信用、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有机构成,而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就必须抓好企业信用建设。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意义重大。
(一)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是决定其环境竞争力和要素聚集力的决定因素,信用就是发展环境。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就必须抓好企业信用建设,以确保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社会经济不可能有效运行。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从企业内部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在企业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需要有最起码的信用和信任关系。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四)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一方面,社会上之所以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和鼓励,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得到不应得的利益。建立企业信用机制,激励信用优异企业,惩戒信用不良企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信用建设和监管作为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有效手段必须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市企业信用意识有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诚信经营,特别是偷税漏税、欠薪逃逸等行为依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我市企业整体形象、影响到我市发展整体环境,进而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正确履行相应的职能。
总之,企业信用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关系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经营发展能力的工程,也是一项优化和提升我市发展环境的工程。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体系工作,切实加以推进。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企业信用各项建设工作
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经济行为的一种规则、秩序和需要,它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政府各有关部门系统有效的干预以及强力推动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才能逐步完善,抓出成效。关于今年及未来较长时间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作了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综合运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企业信用的监督、管理、服务和综合运用。这里,我再着重强调几点:
(一)要建好一个平台,即建成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系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这项任务今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
一方面,政府企业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建立以企业进入市场的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政府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司法(仲裁)机关执法而发生(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管理网络系统。建好一个面向社会、统分结合、各取所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要求高、投入大、任务重,特别是整合共享要求高,不仅需要开发技术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各部门、单位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意见和方案。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资源不够丰富、覆盖面不够广,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信息交互制度,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加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二)要搭建两大支柱,即加强信用规制建设和信用教育,支撑起全市企业信用体系。
一是健全企业信用各项制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信用工作制度建设,把企业信用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完善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企业信用联络员、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作用。一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为户头,以各自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生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分别建立分门别类的企业信用档案,记载企业诞生、存活、消亡全过程中涉及信用的资讯、事件、荣誉、处罚等信息,为其监督管理活动服务;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以金融机构现行的企业信贷信用评级和企业贷款证为基础,各部门监管企业信用记录为内容,信用中介机构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企业信用实行评级颁证制度;三是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在试行建立担保机构为商务信用有限的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信用度的基础上,支持发展担保公司,充分运用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交易信用服务;四是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
二是加强企业信用教育。一方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努力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加强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组织开展诚信守法教育,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信息评价运用,加强政府企业信用监管和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惩戒机制,对有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做假账、拖欠工资、不参加社会保险、严重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行为的企业和出具虚假报告的中介机构,实行“黑名单”和曝光制度,并采取重点监管措施。对于失信行为,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局面。
(三)要构建三大体系,即加快形成政府企业信用运行管理体系、社会信用服务市场体系、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政府企业信用运行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按照企业信用制度要求,规范政府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加强对企业的预警和评价。另一方面,带头使用企业信用产品,在政府招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建筑施工、银行贷款等方面按规定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形成“政府用信用、企业创信用、社会重信用”的良好氛围;并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以欠费、欠薪、逃税、骗贷、商业欺诈、破坏环境、制假售假、安全隐患等为重点,加大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力度,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二是加强社会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建设。一方面,鼓励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把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规范摆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培育。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鼓励发展一批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企业信用中介服务组织,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支持行业信用服务。支持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企业信用自律团体或行业组织,维护行业利益,使之成为政府与企业沟通和协调的桥梁。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引导企业组织教育培训,普及信用知识。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增强全员信用意识,大力培育具有信用特质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身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和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建立防范欺诈和承担风险的内部制约机制。
同时,在推进下一阶段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中,具体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信用建设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政府决策需要各部门单位及时提供数据,数据要求全面、完整、及时、准确。部门既是企业信用的监管者,又是服务员。企业不仅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企业信用建设的主体。企业信用信息是企业运行状态的客观反映。如何使部门与企业形成共识,共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重点。二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各个部门要有大局意识,打破局限,站在政府层面来思考和认识政府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每个部门都是这个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并共享网络资源。各部门都是运行者,又是受益者。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三是企业信用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信用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用于监管的信息,也就是部门内部监管的信息。另一类是可以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合理界定两类信息,对一些存在恶劣失信行为的企业除了在荣誉获取、招投标、银行贷款等方面限制外,还要加强社会公开力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提高失信成本,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对社会责任感强、信用度高的企业要赋予其无形的信用资产。
四、加强领导,确保企业信用建设取得实效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高,要达到预期成效,必须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市里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企信办”),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同时,将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列入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日常督查、指导,确保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订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方案,完善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制度,确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联络员,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负责;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经费,监督到位。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单位要立足职责,把企业信用建设作为创新性、开拓性工作,切实加以落实。
(二)要加强研究,巩固基础。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换,其基础和核心是信用数据,没有数据就谈不上共享,就谈不上信用管理、就谈不上信用建设;没有正确可靠的数据,就谈不上信用应用。目前,进入我市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的部门共20个18多万条信息数据,但超过80%的数据均来自于准入、许可等静态信息,缺乏日常监管的动态信息;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还不能匹配,如反映企业利润的数据,企业申报在税务部门、统计部门和银行的数据就有不一致的情况。企业信用建设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各部门、单位要组织人员,静下心来,从社会大监管、部门大协作的高度,认真地进行思考和研究,打破过去守旧的思维模式和陈旧的管理经验,梳理整合有效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交互这个大平台中,并积极探索利用综合的信用信息,开展服务管理的新方法。要进一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交互的参与面,完善各部门、单位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目录,让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真正成为政府及各部门有关决策的参考依据和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