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设计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路线设计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路线设计原则

路线设计原则范文1

一、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相比较,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原则和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相同。由于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具有加工工序少,所需专用工装数量少等特点,克服了普通传动工艺方法的弱点,使数控加工工艺相应形成了自身的加工特点。一般说来,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要比普通机床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

(1)数控加工工艺的内容十分具体、工艺设计工作相当严密。在普通机床加工时,许多具体的工艺问题如:工艺中各工步的划分与安排、刀具的几何形状、走刀路线、切削用量选择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操作工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习惯自行考虑和决定的,一般无须工艺人员在设计工艺规程时进行过多的规定。而在数控加工时,上述这些具体工艺问题,不仅成为数控工艺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内容,而且还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并编入加工程序中。

(2)数控加工的工艺“复合性”。采用数控加工后,工件在一次装夹下能完成镗、铣、铰、攻丝等多种加工,而这些加工在传统工艺方法下需分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数控加工工艺具有复合性特点,传统加工工艺下的一道工序在数控加工工艺中已转变为一个或几个工步,这使得零件加工所需的专用夹具数量大为减少,零件装夹次数及周转时间也大大减少了,从而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

1、工序的划分方法

设计零件的工艺过程,就是确定零件的哪些表面需要数控加工,经过哪些工序以及怎么安排这些工序顺序等等。一般在数控机床上划分零件加工工序有以下几种方法:

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为了减少换刀次数和空程时间,可以采用刀具集中的原则划分工序。在一次装夹中用一把刀完成可以加工的全部加工部位,然后再换第二把刀,加工其它部位。

(2)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对易产生加工变形的零件,考虑到工件的加工精度、变形等因素,可按粗、精加工分开的原则来划分工序,即先粗后精。

(3)按加工部位划分工序。这种方法一般适应加工内容不多的工件,主要是将加工部位为几个部分,每道工序加工其中一部分。如加工外形时,以内腔夹紧;加工内腔时,以外形夹紧。在工序的划分中,一定要视零件的结构与工艺性、工件的安装方式、数控机床的功能、零件数控加工内容的多少、安装次数及工厂生产组织与管理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力求合理。

2、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原则

设计零件数控加工的工艺过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工序最大限度集中、一次定位的原则。一般在数控机床上,特别是在加工中心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最大限度集中,即零件在一次装夹中应尽可能完成本台数控机床所能加工的大部分或全部工序。

(2)先粗后精的原则。在进行数控加工时,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刚度和变形等因素来划分工序时,应遵循粗、精加工分开原则来划分工序,即先粗加工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半精加工、精加工。

(3)先近后远、先面后孔的原则。按加工部位相对于对刀点的距离大小而言,在一般情况下,离对刀点近的部位先加工,离对刀点远的部位后加工,以便缩短刀具移动距离,减少空行程时间。

(4)先内后外、内外交叉原则。对既有内表面(内型、内腔),又有外表面需加工的零件,安排加工顺序时,通常应安排先加工内表面,后加工外表面,应先进行内外表面粗加工,后进行内外表面精加工。

(5)刀具最少调用次数原则。在数控加工时,为了减少换刀次数,压缩空程时间,应按所用刀具来划分工序和工步。即可按刀具集中工序的方法加工零件。

(6)附件最少调用次数原则。即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一次附件调用后,每次最大限度进行加工切削,以避免同一附件的多次调用、安装。

(7)走刀路线最短原则。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使加工程序具有最短的走刀路线,不仅可以节省加工时间,还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刀具磨损及其它消耗。

(8)程序段最少原则。在加工程序的编制工作中,总是希望以最少的程序段数即可实现对零件的加工,以使程序简洁,减少出错的几率及提高编程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减少程序段输入的时间及计算机内存容量的占有数。

三、数控加工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被加工零件的种类和加工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控设备和加工方法。例如,旋转类零件的加工,一般采用数控车床或数控磨床来完成;孔系零件由于需要加工较多的孔且孔间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宜用点位直线控制的数控钻床与数控镗床加工。平面轮廓零件的轮廓多由直线、圆弧和曲线组成,一般在两坐标联动的数控铣床上加工。

四、总结

随着数控机床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数控加工技术作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使得机械制造的全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代数控加工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无论在加工工艺,加工的自动控制,还是在加工设备与工装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探讨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问题,选择合理、高效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对编制高质量的数控程序,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数控机床的使用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葛霄,数控加工中刀具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0(11):33-34。

路线设计原则范文2

关键词:住宅林;景观设计;效益;原则

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住宅方面其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对设计的要求也提高了,在看到住宅的景观设计的价值的同时设计者也应该注意到在设计时的原则

1 住宅林景观设计的价值意义

(一)环境效益

住宅林设计的好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与心理。一个好的景观设计,能够使得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让居民感到心旷神怡,更加进一步的亲近与自然。

(二)生态效益

住宅林原本就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好的景观设计更能够使得住宅林发挥其生态功能。如:减少粉尘、降低噪音污染、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湿度、进行安全防护等等,因此住宅林的生态功能对于整个城市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住宅林的生态效益作用就越来越大。

(三)社会效益

住宅林还未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的场所。美化的围墙、优良的环境不仅仅能够满足居民的私密的空间,还向居民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活动与交往的场所。这样,就增强了居民更加热爱喜欢自己的家园,从而进一步创造一个融洽的和谐的社区环境。

(四)经济价值

住宅林的建设不仅仅是只给居民提供了居住的环境场所,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带动了消费。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意识的提高,居民越来越重视环境在生活中的影响。因此,在住宅林的建设中环境及景观建设的优劣已经成为人们进行选择的重要一个方面,逐渐成为房产市场中的一个有利的因素。

2 住宅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自然生态的原则

住宅林景观设计要注意尊重保护自然的生态性。要充分利用原生态,例如植物、动物、土壤、地形等等。根据这些原生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而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从而使得景观设计更加接近原自然环境。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住宅林景观设计目的是为居民设计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环境,通常居民对居住的环境有着两方面的要求,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因此,在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居民的各种需求。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要充分的尊重居民理解居民,首先要做到的是体现为对人的关怀,如表现在场地的大小、交往的空间、休闲娱乐的场所等等。就是让人们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健康。

(三)地域性的原则

地域性,即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地方特色等。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要注意这些方面,使得景观设计符合地域特点,植根于当地的习俗、土壤。

(四)经济性的原则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到一点,就是景观设计的造价、成本。设计者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减少降低造价。在景观建设时的费用要考虑,在建设结束运用时的费用也要考虑。

3 住宅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分析

(一)空间结构与建筑形象的设计

住宅林的空间结构是其总体的框架。在居住、服务、商业布局等方面既要符合住宅区的需要,又要有特色。同时,在城市的布局上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性。此外,住宅区内最具有活力最能体现其特色的就是公共活动空间。其中,建筑设计能体现出一个住宅林的特色与个性,它的建筑样式与特点能给人首先的印象是什么。因此,要精心的设计空间结构,公共建筑。

(二)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分析

历史文化与自然风貌能够体现出一个住宅区的个性魅力。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结合自然,以原有生态为出发,不能忽视更不能与之相悖。住宅林景观设计要尽可能保持与自然地接近而不是远离。要做好这一点,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就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包括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些历史及自然地条件并且尽量的加以利用,在住宅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

(三)景观的细部处理。

住宅林的水景处理,装饰等因素都体现着住宅林的特色,体现出小区的个性。但是,这一点在我国的住宅林建设中往往被忽视,很多设计者在处理这些细微之处时就往往从其他地方直接搬过来。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某些细处就与这个住宅林的特色不相符,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另外,在景观设计中,避免标准的完全统一化,这样容易造成单调枯燥。虽然标准统一能够给施工带来方便,但是这样会对小区的个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每一个住宅林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等。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要做到因地制宜。

此外,在植物这一方面还要注意,设计者要了解当地的地域特点,因为不同的水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气候会生长不同的植物。在设计时切忌把别的地方的植物大量搬过来,这样会对当地的特色造成巨大的冲击。在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当地特有的花草、乔木、灌木等等,这样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突出当地景观特色。

4 总结

住宅林的景观建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保持好景观设计水平,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坚持原则,把住宅林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琪开. 浅谈现代居住景观及其设计[J]. 科技资讯. 2009.(19)

[2]付惠如.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 广东科技. 2008.(04)

路线设计原则范文3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实现方式

价值观是指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价值取舍和伦理判断的总称。是一个既涵盖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等在内,又能对这些文化要素发生深刻影响的综合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价值观建设遵循什么原则、如何建设,对其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价值观建设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从本质上讲是指人们处理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基本态度和方式方法。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将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并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通过建立公平、公正机制不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四是在人与组织的关系上,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力和机会,使其各得其所、各展其才。近年,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级各类组织都将人的独立、自由发展放在核心位置,这对企业开展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义利兼顾原则

“义利”关系是我国传统道德极为关心的命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义利”之辩就已出现在诸子百家的论辩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义利思想。儒家的义利观本质上是“先义后利”、“义利兼顾”。所谓“见利思义”、“义然后利”。道家重点强调“无欲”与“绝仁弃义”。墨家则将“利天下”、“利人”的“公利”称之为“义”。后来,虽然也出现了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的禁欲主义义利观和陈亮、叶适等人的功利主义义利观,以及近代以来义利观错综复杂的历史变迁。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依然弥久深远,由此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儒商和源远流长的儒商精神。

3.志存高远原则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缺少远大的志向,其智慧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志存高远者就要有成就伟业的远大理想,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矢志不移地追求卓越并创造价值。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话说:只有心存“建造殿堂”的抱负,才能取得受人尊敬和最具创新力的影响。作为现代企业或企业家,面对巨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如果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就不可能迎难而上,推进企业攻坚克难,破解一个个技术和管理难题,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社会责任原则

社会责任不仅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当担负的责任,也是一个组织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方式。也就是说,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该企业不仅要承担法律和经济上赋予的责任,还要担负起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目标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诸多方面,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持续发展责任等要素构成。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看,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对提升自身的伦理水平十分必要,也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因此,近年《财富》和《福布斯》杂志在全球企业排名中均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联合国的“全球协议”中也明确提出了企业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绝大多数优秀企业都能够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并将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合作的基本前提。

5.共享发展原则

所谓共享发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建立合作共赢的竞争机制,拒绝恶性竞争;二是要在企业员工之间建立成果共享文化,让企业的发展成果能够为全体员工共享。从国际经验看,合作共享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许多优秀企业几乎都会通过与同行的良好合作获得发展机遇。就企业自身发展看,只有让全体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并获得发展机遇,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所以,共享是信任与合作的基础,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共享发展,企业才能够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共享发展机制,才能够激活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形成协同创新的活力;通过确立共享发展机制,提升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逐步积淀和凝聚成为企业显著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价值观的构建思路

1.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必然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要求,企业价值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德要求,塑造合理的行为规范,引导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和精神追求,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和形成企业旺盛的活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2.坚守正确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既有有利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伦理道德进步的方面,也必然存在诸如功利主义、物质主义、金钱崇拜等消极颓废思想,而且这些东西容易使人们忽视甚至鄙视精神价值,弱化甚至丧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造成伦理颓废、恶性竞争、损害公平正义、无视社会责任等不良倾向。由此,符合当代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企业价值观就应该是既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又要扬弃其不合理的成分,继而形成公平公正、和谐有序、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

3.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生产力发展方向本质上必然反映的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谁拥有知识优势,谁就拥有财富和资源。因而,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必然成为当代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符合公平正义的竞争必然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只有在充分肯定有序、合理竞争的前提下,才能要求企业处理好与个人、社会、竞争对手,以及劳动者、所有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其三,企业发展还要重视科学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作为代价,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将科学发展观渗透到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各个环节,培育和形成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4.推进“以德治企”和“以法治企”的有机统一

“以德治企”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弘扬和继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必然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道德诉求。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实体,一方面具有经济人的特质,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怂恿企业唯利是图,必须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迫使企业自觉维护市场持续和社会伦理规范。毋庸讳言,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中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社会伦理的问题,如不守诚信、价格欺诈、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高昂的道德成本,也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因此,大力倡导“以德治企”和“依法治企”的有机统一就自然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企业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倡导这些价值取向,营造新一代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德魂”和“商魂”,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5.在博采众长中突出共享价值取向

一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无论是儒家“天地之性(生)人为贵”的人才观、“义利兼顾”的经营观,还是法家“依法治国”的法治观、“执要群效”的组织观,乃至一些商业经营者在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商业智慧,无不对当代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培育现代企业价值观不能不从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置身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培育企业的价值观也必须要重视和借鉴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如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美国企业的创新意识、欧洲企业的精品文化等都成为企业界共同欣赏的优秀文化基因,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现实中的企业价值观可能会多种多样,很难用某一种模式和概念涵盖一切,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种优秀的企业价值文化,必然会有一些人们普遍认可和遵行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必须无可置疑地被反映在企业的价值文化体系之中。

6.尊重企业价值观的社会文化基础

文化背景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观发生差异,需要结合本国的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转换。如有人选取“诚信”、“创新”、“人本”、“团队”、“社会责任”、“顾客导向”六个中美企业的共享价值要素,探讨了两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管理学表层共性下的深层文化差异,以及这种文化差异在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企业界对“诚信”、“创新”和“人本”三种价值观在基本词义、民族性格和人际关系等的价值取向上有较大差异,而对“诚信”和“团队”两种价值观的理解则相对比例接近甚至相同。中国企业在“创新”和“社会责任”两个价值要素上出现的比例分别比美国企业高出28%和20%,而美国企业在“人本”和“顾客导向”两个价值要素上出现的比例则比中国企业分别高出12%和32%。这些表层共性下的差异性说明企业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并非只是几个人云亦云的词句,实际上则包含着企业置身于某种文化环境中对其经营理念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体现的是一些已经被内化为企业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而这些规范往往与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离开了社会文化的强有力支撑,企业价值观也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对其员工的思想行为发挥有效的约束和影响。

三、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实现方式

如何将企业价值观落到实处,变成企业经营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价值观培育和建设的目的所在。

1.积极建设企业价值观的认知系统

企业价值观的认知系统需要经过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理论到实践、外化到内化、自为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企业员工逐步认知、认同、内化、践行企业价值观的过程。首先,要深刻认识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支配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思想、发展目标、企业伦理,乃至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被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和认同,那它就不可能影响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将价值观建设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标准。其次,要理解企业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企业价值观是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企业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经营过程中的“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不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价值标准才能得到解决,否则就会出现好坏不分,是非不明的混乱现象。企业价值观不同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系统,它主要不是反映企业员工“要知道什么、懂得什么、会做什么”,而是要表明他们究竟“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等。企业经营所持有的价值标准,不仅需要员工对企业经营规律的认知和把握,还需要他们对企业使命和责任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才能有效化解许多矛盾和误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一种相互理解、凝心聚力的工作氛围。其三,要积极培育和树立企业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和企业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其建立要经过一个观察、模仿、学习、接受外界影响、教育等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组织价值观念植入个体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只有认真完成这个过程,企业的组织价值观才能与员工个体的价值观匹配起来,并产生影响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2.着力培育企业价值观的内部养成机制

首先,构建有利于企业价值观建设的组织机构。这类组织机构有可能是职能性的,也可能是学术性的,但其要点是,除了突出新建机构的职能外,还必须重视整合和改造原有机构,重视其他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这些机构进行引导和转化,充分吸纳各个层面的人员参与到组织机构中来,减少阻力,发挥正能量,尽量使企业价值观在内部培育中得到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支持和认可。其次,充分挖掘和提炼企业价值观的内涵。虽然企业价值观的存在往往是客观的,但它是否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有机整体却难以确定。因此,对企业客观存在的价值观进行诊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并加以文字化表述和系统化解读是十分必要的。有人按照价值分析的教育模式设计了六个程序:确认和澄清价值问题、收集可能有意义的事实、确定可能有意义事实的真实性、澄清有关事实、做出尝试性的价值决定、检验包含于决定中的价值标准。上述程序涵盖了企业价值观形成和提炼的几个关键步骤和环节,在价值观的内部培育过程中,企业应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和充分沟通,在此基础上提炼表述成简练的价值观语句,总结形成价值观体系,并进行深入解读、事实验证和全员培训。其三,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建设以推进价值观培育。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有利于缩短企业价值观的内化进程。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学习型组织作为培养企业学习氛围,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一种有机的、柔性的、网络式的、人性的、能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动力。其四,在团队建设中培育企业价值观。一要明确团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使团队建设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开展绩效考评,以确保企业员工的奋斗目标与团队建设目标的实效性。三是加强对团队成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体潜能。四是努力为团队成员提供尽可能个性、周到的服务,增强其满足感。五是为全体员工搭建多类型的交流和沟通平台,提升人际关系的正效应。六是对一些业绩显著的团队及时给予鼓励,对一些存在问题和缺陷的成员及时进行纠偏,形成明确的激烈约束导向机制。

3.构建企业价值观的外部传播系统

首先,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环境,企业要努力做到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及时掌握发展方向,适时调整推进策略,兴利去弊,引领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其次,要重视塑造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企业外部形象不仅包括设备、厂房、产品和环境等物质因素,也包括管理、服务和信誉等非物质因素,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一种综合印象和评价,也有人称之为公众对企业品牌、文化和声誉等原点信息的集成和复合。企业外部形象如何,直接和间接地对企业价值观产生影响。一种良好的外部形象,可以使员工产生与企业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统一的价值观基础上团结一致、推陈出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反之,则会导致员工离心离德,影响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目前,塑造企业形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施CIS战略打造企业整体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形成识别认同。具体可以通过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塑造企业形象,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形象,通过迅捷的传播系统和沟通渠道展示企业形象,最终构建全方位的企业外部形象传播体系。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企业外部形象塑造一定要避免重宣传、轻管理,重观感、轻认知,重策划、轻实践等不良倾向,要将塑造外部形象与切实强化经营管理和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名至实归的良好形象。

4.发挥企业家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对企业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曾经说:一旦将一种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家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企业就会获得一种神奇的、能创造卓越业绩的“炼金术”。因此,积极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远大理想、崇高品德、优良业务素质、不断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

5.强化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动态匹配

个人价值观是企业员工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对员工日常的言行举止具有直接的约束性和影响力。[18]组织价值观则是企业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及其市场化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持续和价值取舍,是一种组织行为最重要的依托。个人价值观需要以组织价值观为基础,组织价值观则必须要能够为个人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企业员工差异化的价值诉求与企业相对稳定的组织价值观之间的良性互动,必然会影响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并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旦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组织价值观形成高度吻合,就必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持续的导向作用。当然,无论是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还是企业的组织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会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还可能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动态调适。尤其在资讯高度发达的网络化时代,社会的巨变导致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组织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而紧密,由此则更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快捷的价值观动态调适机制,以提高员工个体价值观与企业组织价值观的适应性和匹配度。

6.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只有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将其价值观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还需要努力将价值观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和行动,以此深化企业价值观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如美国多米诺公司不惜花费巨资包租专机以实现“30分钟内将货物送达任何地方”的价值承诺;英国航空公司为了一位不愿改乘其它航空公司飞机的日本老太太而不计成本安排专飞等。这些企业其实就是在实践中诠释或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让企业形象在消费中乃至社会大众心目中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升华,获得了远高于经济价值的文化价值。所以,无论是世界上任何一家优秀企业,其成功的秘诀往往是与其信守不二的价值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价值观建设,才塑造了这些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走向了成功。

参考文献:

[1]黄楠森.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科学内涵[J].伦理学研究,2011(03):11-14.

[2]论语・里仁[O].

[3]老子・十九章[O].

[4]墨子・耕柱[O].

[5]张创开,汪传发.义利之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之演变.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2-31,71-117,153-220.

[6]墨子・修身[O].

[7]李东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2011年应届毕业生誓师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article.aspx?.

[8]戴晓梅.以德治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依托[J].中外企业文化,2001(7):16.

[9]孝经・圣治章[O].

[10]徐华明.当代中国企业价值观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21-22,22-25.

[11]贾勤,叶尚平.中美企业核心价值观内涵跨文化解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94-96.

[12]刘志迎.试论企业价值观的认识、理解与树立[DB/OL]http:///2009/190779.shtml.

[13]马树林.“入世”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态势[J].中外企业文化,2002(07):7.

[14](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页.

[15]刘.企业形象力[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67,68-130.

[16](美)詹姆斯・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俞利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6.

[17]胡浩.管理价值理论的演进、实证研究进展与组织公民行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24-26.

[18]王晓春.价值观契合与企业文化文本:概念、测量及其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40.

路线设计原则范文4

关键词:公路路线;路线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对公路进行建设时,路线的选择一方面会受到地形地质、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公路建成后,又会反作用于自然环境,更会影响公路的使用安全。因此,做好公路路线的选择和设计工作,对于公路建设单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安全性为基础,提升线路设计安全效益

公路路线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安全状况,当线路设计不合理或线路设计脱节时非常容易导致公路使用效益受到影响,造成公路事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进行公路线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首先把握好线路设计的安全性,要依照国家制定标准和规范合理设置线路内容,对直线路段和曲线路段进行适当选取,提升公路安全效益。人员要对公路设计过程中的弯度和坡度进行对应控制,依照安全性指标合理调整,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弯坡度值,减少行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线路影响。相关资料显示:公路中弯坡度值越低,弯坡度越少,行车方向越明确,行车安全性越高。

2、以环保性为重点,提升线路设计环保效益

我国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在上述环境背景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体系,将环境保护渗透到各方面内容中已刻不容缓。我国公路路线设计中明确指出要依照环保设置进行路线选取,要最大限度降低路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升公路环保质量。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以环保性为核心,要依照路线周围环境状况对公路路线进行科学选取,最大限度降低施工中过度开垦、乱砍滥伐造成的公路环境破坏。尤其是在景区周围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更要严格遵循环保性原则,对景区路线进行环保设计。

3、以高效性为核心,提升线路设计经济效益

公路施工内容较为庞大,施工成本较高,对人力、财力、物力等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盘山路、隧道等施工的过程中。公路路线设计作为公路施工的基础环节,其经济性指标落实效果直接影响着最终工程效益。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明确要求要以最小工程成本为主体,依照经济状况对各阶段路线进行合理设置,形成规范化、高效化施工体系。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人员要把握好工程经济成本,要依照上述内容对直线和曲线进行合理选取,最大化优化工程成本。

二、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要点

1、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评选。当地形复杂或地区范围很大时,可以通过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航摄资料进行选线。

2、路线方案的拟定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设计道路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方案的选择是路线设计中最根本的问题,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讫点和走向。一般情况下,新建公路的走向,已在国家或当地路网规划中有了初步轮廓。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工矿资源的不断发现和开发,国家对公路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勘测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路线性质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政治经济控制点、近远期交通量、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等因素,进一步认真研究落实。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必须经过的重要城镇或地点,通常是由公路网规划所规定或领导机关根据国家或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指定的。这些指定的点称为“据点”,把据点连接成线,就是路线的总方向或称大走向。

3、直线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直线公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路使用效益,但是直线公路过长时很容易导致驾驶人员形成固定视觉,造成人员产生视觉疲劳,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车风险。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公路直线部分一般在6km以上,其公路直线设计长度远远高于视觉疲惫长度,事故发生率较高。而在特殊地域环境中,过多直线公路设计很容易加大施工工程量,导致工程内容复杂性上升,例如在山区公路施工中。山区环境较为复杂,单纯使用直线公路往往需要进行隧道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难度。

因此,在对公路路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做好直线路段的分析,要依照具体公路施工环境和公路路线状况对直线路线进行合理选取。设计人员要严格依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三项公路路线设计基本原则对直线路段进行科学设置,尽量保证路线设置长度在本路段设计速度的20倍之内。上述设置长度为一般设计标准,需要依照环境进行具体调整,依照环境状况形成科学的数据指标,从而降低直线路段导致驾驶人员出现疲惫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人员还要在直线公路设计过程中对路线末端进行合理选取,要最大限度选取安全性较高的路线设计方案,尽量降低路线弯坡度,减少末端可能出现的翻车、撞车现象。

4、曲线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注意要点

曲线公路在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非常常见,例如山区、丘陵等。在对曲线公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对缓和曲线的分析,要做好缓和曲线的设置,从缓和曲线着手,改善曲线公路路线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在缓和曲线设置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做好:(1)行驶轨迹的分析。设计人员要依照曲线公路方向对行驶轨迹进行模拟,依照模拟行驶状况对该阶段路线离心率安全性进行分析,依照安全系数进行长度调整;(2)路线顺畅的分析:设计人员要依照路线美观效果及路线行驶质量对缓和曲线长度进行评价,依照评价指标适当调整;(3)回旋线的分析:设计人员要依照回旋线状况对上述比例关系进行分析,依照具体公路环境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半径较大的高速公路上应选取较短的缓和曲线。

5、变坡点位置问题

部分公路工程,尤其是高速公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构造物的位置对竖曲线的位置进行明确,没有将路基的最高点控制在构造物上,从而导致路堤升高,增大了填方的工程量。对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变坡点的位置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对于凸型竖曲线,应该尽可能设置在通道、公路铁路分离式立交等构筑物的顶端;对于凹型竖曲线,应该尽可能设置在天桥或者通道等构筑物之间,使得路线纵断结合构造物上下起伏,从而减少工程挖填方的数量,对工程的成本造价进行控制。

6、连续纵坡问题

部分公路工程在对路线纵坡进行设计中,只针对局部坡长以及缓和坡路段进行了设置,却没有控制某个路段的连续通向平均纵坡,造成该路段平均纵坡连续超限,很容易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对此,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在路线设计中,对于纵坡较大的路段,即使平均纵坡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形环境,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必要的紧急避险车道,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公路的建设对地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公路选线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结合选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对线路进行有效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保证公路使用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还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浅析公路路线中桩测量计算程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路线设计原则范文5

关键词:一级公路,安全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SECURIT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FIRST HIGHWAY ROUTE

Wang Kail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Abstract: Because the first highway has more accidents, the certain principles methods should be follow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the first highway road, security planning, design

一、一级公路路线安全规划

调查研究表明,路线走向方案的确定是路线设计方案的基础,路线走向的合理与否将会决定交通事故率的发生。一级公路规划应从交通安全及交通需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路网总体要求。一级公路应注重自己在路网中的位置,与其他道路形成系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与村镇布局相协调,满足区域的交通需求。

(3)满通出行需求。一级公路出行类型多样,交通组成复杂,因而一级公路规划因满足不同交通出行的需求。

(4)降低接入口的危险度。一级公路不同于高速公路,不完全控制出入口接入,与路网的接入口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应在设计阶段从整体考虑接入口的危险度。

从一级公路与城镇的关系角度,根据城镇的空间布局特征,可将城镇分为集中式和组团式两类。分别如下图所示:

图1 城镇空间布局形式

一级公路经过城镇路段的路网组成可分为四部分:一级公路、其他公路、连接道路、城镇内部道路。如下图:

图2 经过城镇路段的路网组成

一级公路经过城镇时,服务交通流应以过境交通和对外交通为主,因尽量避免内部交通带来的干扰,进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不同的城镇空间布局,因采用不同的路线走向策略。如下图所示:

图3 集中式和组团式的城镇布局下的路线走向策略

一级公路的路线走向对应不同的交通冲突水平,具体体现在接入口上。路线的安全水平可用危险度表示,总接入口危险度最小的计算方法如下[1]:

(1-1)

二、一级公路路线安全设计

1、路线设计标准

一级公路穿越城镇路段较长,且混合交通特征明显,超出了公路的服务范围时,应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进行设计。

2、路线设计方法[2]

图4 路线设计方法

三、结论

一级公路的规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级公路的不同走向对于不同的冲突水平,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总接入口危险度最小的计算方法。

一级公路穿越城镇路段较长时,应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进行设计。设计中要遵循具体的方法。

参考文献:

路线设计原则范文6

1.1勘察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的开始。勘察设计完成以后,形成工程施工中的设计图纸,图纸的好坏直接由造价及勘察人员的技术力量、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起决定作用。现行公路业的设计程序是,从项目开始设计到项目最终使用,需要有建设、设计、使用及后评的长时间的服务责任意识。

1.2技术标准不高。工程建设的主要指标是设计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包括山区公路的设计方案,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包括三方面,一是施工的技术标准的确定,二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三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

1.3路线方案及总体设计。适应山区的地形特点、地理优势,避开不良山区地段,坚持的原则是:按照地形来选择路线、按照地质类型选线。在实际的山区路线设计图纸中,仍然没有坚持选择路线的原则。没有认真研究公路的地形、地貌,没有做好公路的前期调查工作,都会产生资金浪费现象,片面的主观的减少本期投资额,中短期内重复建设的现象就会出现。

1.4施工工艺仍需改进。要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地理优势情况加强对设计方案比对、选择。坚持从细致环节着手的施工理念,能用当地的建材的尽量使用,以节约成本。并和当地的文化特点的建设施工工艺相结合。

1.5外部环境考虑。山区公路投资大,施工时间长,需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包括地质情况,自然情况,地理特点,山区气候等外部环境都要进行周密考虑。

2、降低山区公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降低山区公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目标,要按照经济节约、安全施工、节能环保的目标,科学施工。从选择合理的路线,设计合理的路基,做好桥梁、隧道的施工,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四方面进行降低山区公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

2.1选择合理的路线。选择好公路的路线,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对于平原路线的选择,只要保证公路路线平直,就能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而对于山区公路,由于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适应山区的地形特点、地理优势,避开不良山区地段,坚持的原则是:按照地形来选择路线、按照地质类型选线。选择的标准一是避开不良山区地段,二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三是公路建设既经济又实惠。

2.2设计合理的路基。设计合理的路基是高填深挖,平面和纵面是影响路线的主要因素,影响支挡工程量及边坡高度、土石方量的大小的直接因素是纵坡的合理选用。对于山区公路路基的设计,重要的是做好路基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填深挖,选择较合理的纵坡,采用支挡加固进行高边坡处理,采用挡墙方法。

2.3做好桥梁、隧道的施工。做好桥梁、隧道的施工。对施工方法、结构体系的选择、桥梁布孔、桥型方案的选择,这些选择都决定着山区公路工程造价。如何做好桥梁、隧道的施工,坚持的原则就是达到公路安全稳定,同时又经济节约。对于高路堤和高架桥的选择,要考虑山区地质条件,对周围农作物影响较小,同时,还要考虑经济适用的原则,来降低山区公路工程造价。

2.4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由于山区特殊的地质情况,自然情况,地理特点,山区气候特点,在公路实际动工后,会出现实际地质和勘察情况不同的情况,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如果山区地质情况非常差,再加上如果处理方法不正确,就会造成施工故障,增大工程成本,从而引起工程造价的增加。所以,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进行认真勘察检测,然后再进行正确施工,是保证降低山区公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