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模拟电路原理设计及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模拟电路原理设计及应用范文1
关键词:Proteus电子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1-0000-00
在传统电子项目设计中,先根据要求设计原理图,搭好硬件电路,通过仿真器对系统硬件调试。由于硬件众多可能出现各种故障,整个过程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果采用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虚拟开发和仿真,可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开发速度。现就Proteus软件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 Proteus软件介绍
Proteus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研发的多功能的EDA软件,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整的多种型号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平台。它真正实现了在计算机上完成从原理图设计、电路分析、单片机代码及调试与仿真、系统测试与功能验证到形成PCB的完整的电子设计、研发过程[1,2]。在电子设计中引入Proteus仿真软件,可以建立直观的仿真思想。Proteus 提供了各种丰富的调试测量工具:各种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指示器、分析仪等。其是一个全开放性的仿真实验和课件制作平台, 相当于一个实验设备、元器件完备的综合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基于以上两点,Proteus可以在任意组合的实验环境中搭建实验。可用常规的调试方法如测量各点电压、电流, 波形等来调试和测量电路。不仅能用于对单个电路特性和原理进行验证, 也能用于多级的组合电路。对于较大规模的电路, 可分级接线和调试。通过元件复制或单级电路的复制来完成整个电路的组装。因此也适用于较大型的设计性实验[3]。
2 Proteus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硬件系统的原理图设计是电子设计的基础。只有设计好硬件系统的原理图才可以进行仿真。硬件系统在Proteus中的设计流程都是一样的,主要设计流程如下[4]:
2.1 提取和放置元器件
根据构思好的硬件系统电路图从元器件库选取相应的元器件放到图纸适当位置,并对元器件的名称、标注进行设定,再根据元器件之间的走线等联系对元器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硬件系统电路原理图美观、易懂。
2.2 元器件间的连线
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利用Proteus的各种工具进行布线, 用导线把元器件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硬件系统电路图。完成上述步骤后, 就构成一幅完整的硬件电路图。如果要完成印制电路板还要进行以下步骤。
2.3 对硬件系统原理图进行电气规则检查
当完成布线后,利用Proteus ISIS编辑环境所提供的电气规则检查命令对设计进行检查,并根据系统提供的错误检查报告修改硬件系统原理图。
2.4 调整
如果硬件原理图已经通过电气规则检验,那么硬件系统的设计就完成了,但是对于一般硬件电路设计而言,尤其是较复杂的硬件系统,通常需要对其电路多次修改才能通过电气规则检测。
2.5 电路的调试与仿真
如果为纯硬件电路,固可以直接通过仿真按钮“DEBUG-EXECUTE”进行仿真。仿真时,元件引脚上的红色代表高电平,兰色代表低电平,灰色代表悬空。通过观察各仪器仪表的读数或元件引脚上的电平验证电路是否联通。
另外,Proteus VSM的核心是ProSPICE,这种仿真系统组合了SPICE3f5 模拟仿真器核和基于快速事件驱动的数字仿真器。它主要的特点是能把微处理器软件作用在处理器上并和连
接该微处理器的任何模拟和数字器件协同仿真。Proteus仿真虚拟实验大大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更可以对设计电路优化。
3 Proteus在单片机设计和仿真中的应用
与纯硬件电路不同,单片机是一个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系统,Proteus可实现单片机的硬件电路,并能与常用的编译器(如Keil、IAR、Proton 等)进行协同调试。整个过程与真实的硬件调试极其相似,在动态外设支持下的实时输入和输出为实验者提供了一个最接近现实的调试环境。现以AT89C51为例,介绍与Keil协同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仿真的实验。
(1)进入Keil的开发环境建立一个工程文件,编写源程序代码,在选中“Target”的情况下选择ProjectOptions for target;在“Debug”选项卡中选择左边的“Use”,在下拉框中选“Proteus VSM Simulator”;对源程序进行编译调试,最终编译成功,产生.HEX 文件。
(2)运行Proteus,完成电路原理图,方法与以上介绍的电子设计中应用一样,并在菜单栏中选择“DebugUse remote debug monitor”,选中该项。
(3)把.HEX 文件加载到Proteus软件的单片机中,再在Proteus 环境下运行仿真,最终实现仿真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Proteus软件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设计和仿真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对该软件的功能与优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这对于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电子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浩.PROTEUS软件在设计电子电路中的应用.仪表技术,2009(8):74-75.
[2] 陈骏莲.PROTEUS7在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中的应用.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3):65-68.
[3] 王靖.Proteus仿真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7(19):
5333-5334.
模拟电路原理设计及应用范文2
关键词:控制系统;叶片型面检测;数据处理;A/D转换;国产化
中图分类号:F407.4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该设备是叶片型面检测的专用设备,它主要用于新机叶片的检测。随着发动机机任务的不断增加,对其叶片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检测精度要高,还要求检测速度要快,这样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而电感量检测叶片型面的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检测的特点
1 控制系统组成及特点
1.1 控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专用电源:为设备工作提供0V~+5VDC;±12VDC; ±15VDC; ±24VDC。
(2)微处理单元: 该系统以MC68HC11A1
P单片机为核心,可实现8路A/D转换,精度为8位或12位。通过R232串行通讯口与PC机通讯执行测量程序。
(3)信号采集单元:由16探测头(传感器)检测的模拟信号为输入信号,经过放大整流为单片机提供输入模拟量输入信号。
1.2 控制系统的特点:
(1)可靠性:标准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经过测试和考验,功能强大。
(2)通用性:具备RS232通讯接口能与所有计算机通信。
(3)工业化: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具有抗干扰能力,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智能化:由于采用的是集成微处理器,能够分布处理具备并行检测的功能,用于批量检测。
2 控制系统原理及分析
2.1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原理的组成:SP1单通道程序启动电路;监测电路;A/D转换电路;外部复位及解码电路;CPU数据处理器;I/O输入输出接口;电源及滤波电路;13KHZ信号源;16路测量及放大电路;16路输出控制电路;放大及整流电路;光耦隔离电路;显示电路;逆变器电路及辅助电压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控制及稳压电路。
2.2 工作原理分析
2.2.1 CPU数据处理器:本系统选用摩托罗拉公司的MC68HC11A1P芯片为核心,其结构如图1所示。
实现8路A/D转换,精度为8位或12位数字信号输出。
(1)电源(48VDD和23VSS):VDD为正电源(5V)输入,VSS为地,M68HC11使用单电源,但有时还需A/D参考电源和/或片内RAM的后备电池电源。
(2)工作方式选择:见表1
(3)时钟:晶振脚可用于连接晶振,也可接外部CMOS兼容的时钟源。这些脚(EXTAL,XTAL)上的频率4倍于总线频率(E时钟的速率)。E时钟时总线时钟输出,它用于基本的定时参数信号。
(4)复位:M68HC11的复位端为低有效,双向控制脚,它既是初始M68HC11的输入,也是用作指示内部出错的开漏输出信号,它可由时钟监视器或计算机工作正常(COP)监视电路产生。
(5)中断在复位初始化后可用作不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在复位时,置位条件码寄存器(CCR)的X位,从而在MCU软件允许前屏蔽XIRQ中断。以后软件可清零X位以允许XIRQ,X位一点清零后不能由软件置位。因为XIRQ输入位负电平有效。IRQ为外部中断输入脚。它可由程序选择为电平触发或负跳变触发方式。复位后IRQ为低电平触发方式。
(6) 定时器和PA口:PA口包括三个只可输入端,四个只可输出脚和一个即可设置为输入也可设置为输出的脚。
2.2.2 A/D转换电路AD574AJD 12位模数转换器
(1)引脚结构:如图2
(2) AD574AJD控制信号功能:见表2
2.2.3 16路测量、放大输出控制
测量范围:
探头磁芯移动范围2mm,设备输出值为
±1000?滋m。
探头原始位置时:显示-1000?滋m模拟量输出≥+10V数字量输出4096
探头最大位移时:+1000?滋m模拟量输出≤-10V数字量输出0
探头1/2位移时:显示0模拟量输出0数字量输出2048
输出控制:
模拟量输出范围:+10VDC~-10VDC
测量范围:探头磁芯移动范围2mm,设备输出值为±1000?滋m。
探头原始位置时:模拟量输出≥+10V数字量输出4096显示-1000?滋m
探头最大位移时: 模拟量输出≤-10V数字量输出0 显示+1000?滋m
探头1/2位移时: 模拟量输出0数字量输出2048 显示0
3 结论
《叶片型面检测设备控制系统国产化研制 》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测绘设计制造调试全过程。本文针对设计、工作原理分析和调试作了大量的工作,顺利的完成了叶片型面检测设备控制板国产化研制任务。为发动机生产提供一套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检测特点的叶片型面检测设备控制板。
参考文献
[1]上海半导体器件研究所译.集成电路特性应用手册[C].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1984.
模拟电路原理设计及应用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教学方法
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工厂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设计以及电器选择的能力。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多涉及电路图的设计过程、电路图工作原理的讲解、实际电路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践动手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本文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目的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丰富、实践环节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可行性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已经形成了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方式。虽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知识整合,但是面对工作原理的介绍、线路的安装等实践环节,传统静态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的电路变化和控制形式了。因此,教师利用仿真软件、辅助课件、动画、录像等信息资源,在创设情境等过程中,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动画、建立习题库等,利用网络方式建立学习园地,供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与复习。
2.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情形进行录像、构建3D模拟仿真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情境创设,这样学生能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产生学习的兴趣,坚定完成任务的决心。
3.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情况,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更好地学习。
4.教学评价的设计
由于课程实践性强,对项目或者任务的评价和考核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综合进行。教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操作结果等以录像的形式进行采集,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二、信息化手段举例
三相电机正反转电路,主要应用在起重机吊钩的上升与下降、伸缩门的伸缩等实际生产中,本次的教学任务主要使学生掌握通过常用的低压器件完成对电机的控制。任务主要由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模拟仿真、电路的组装与调试等过程组成,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所必需的核心内容。
1.电路原理图的设计过程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是本次任务的重点内容,讲解原理的过程涉及接触器线圈通电改变触头的开关状态。传统的板书或静态的PPT不能体现开关的变化情况对电机的控制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动态PPT的形式进行播放,学生能够通过动画中的演示,全面、清晰地观看到控制的变化过程。
2.实验器材模拟仿真
设计电路采用380V交流电压供电,因此实际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必须确保设计电路的正确,这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教学仪器对设计图进行模拟验证。此处用一段视频演示验证结果,学生可以根据验证结果随时调整设计方案。采用这种先假设再验证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际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实际操作演示,但由于学生人数以及视线的问题,很多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指点。在教学中,将组装过程通过仿真接线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根据设计图和实际器件一一对应,进行实际线路连接的模拟,仿真软件可根据连接情况给出正确与否的结论及答案,轻松解决教学的难点。电路的调试关系到最后安全通电的重要一步,可通过视频演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每一步的详细操作。
三、结论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参考文献:
[1]王璐.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4(2):45.
模拟电路原理设计及应用范文4
【关键词】单片机;计时器;Proteus仿真
一、引言
利用单片机制作的计时器更加智能化,当计时停止时,可发出声光报警进行提示。本系统采用Proteus与Keil软件结合构建实验平台。首先在计算机上利用Proteus制作硬件电路原理图;接着使用Keil软件编制程序,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最后将程序编译生成的代码文件载入到单片机中,执行仿真功能便可以在计算机中上看到最终的运行效果。这种设计方法既可以很好的模拟电路的运行效果又可以大大的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设计方法。
二、工作原理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实现精确计时,最小计时单位为秒,计时最大值为24小时。电路闲置时,屏幕无显示,以最大限度节省电能。若按下启动按钮,系统便开始计时。计时时间会显示在8位数码管构成的显示屏上。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系统停止计时,并且触发由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构成的声光报警电路,提示时间已到。此时显示屏锁定在当前时间即已用时间,以备用户查看。按下复位按钮后,计时器停止报警并且关断显示,系统停止工作。下次计时可以按下启动按钮重新开始。
三、硬件设计
计时器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它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由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数码管显示电路、按钮控制电路和声光报警电路几部分组成。数码管显示电路用于显示计时时间,由8位共阳极数码管及驱动电路组成,采用动态扫描显示以简化硬件设计和降低生产成本;按钮控制电路包括启动和停止两个按钮,以实现计时器的启动和停止控制;声光报警电路用于实现计时停止时的报警提示,由一位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组成,如图2所示。
四、软件设计
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方法。软件由主程序、子程序和定时中断服务程序组成。主程序和子程序完成按键扫描、显示、声光报警功能;定时中断服务程序用于实现计时功能,并实时更新显示数据。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其主程序和主要部分子程序如下:
五、仿真调试
采用Proteus与Keil软件结合构建实验平台,既可以很好的模拟电路的运行效果又可以大大的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具体步骤如下:
1.在计算机上利用Proteus软件制作硬件电路原理图
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电路协同仿真及一键切换到PCB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其处理器模型支持几乎所有的单片机。编译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和MPLAB等多种编译器。Proteus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元件与部件,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编辑。
在Proteus中新建一个文件,依次添加原理图中的元件进行电路绘制。当载入已编译好的目标代码文件:*.HEX,可以在Proteus的原理图中看到模拟的实物运行状态和过程。
2.使用Keil软件编制程序,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
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特别是使用C语言编程,性能尤为突出。
在Keil中新建一个工程,输入程序。程序调试时除了可以使用Keil的软件仿真功能,也可以启动Keil与Proteus联合仿真功能。联调后,Proteus中的电路便会随之一起启动。Keil中的一个操作,如单步运行、全速运行、复位等,在Proteus电路中都会有所对应。
3.将程序编译生成的代码文件载入到单片机
进入Proteus界面,双击单片机AT89c51,弹出“编辑元件属性”对话框,在“Prog-ram File”栏中选择要加载的代码文件,然后点击确定。如图4所示。
最后点击软件左下角的“运行”控制按钮,以执行仿真功能。
按要求进行控制便可以在电路中上看到最终的运行效果。如图5所示。
模拟电路原理设计及应用范文5
一、 EDA的发展状况
EDA就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目前在电子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取代电子产品的手工设计的必然趋势。一台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EDA技术借助计算机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可对设计方案进行人工难以完成的模拟评估、设计检验、设计优化和数据处理等工作。它也是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电子整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
美国NI公司(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Multisim软件就是有关这方面应用的一个很好工具。
二、 NI Multisim软件的应用特点
NI Multisim软件是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NI Multisim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动手实验相脱节的这一难题。通过理论教学――计算机仿真――实验环节,学生可以很好地、很方便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计算机仿真真实地再现出来,并且可以用虚拟仪器技术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地做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些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计算机仿真与虚拟仪器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
NI Multisim软件结合了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凭借NI Multisim,可以立即创建具有完整组件库的电路图,并利用工业标准SPICE模拟器模仿电路行为。借助专业的高级SPICE分析和虚拟仪器,能在设计流程中提早对电路设计进行的迅速验证,从而缩短建模循环。它与NI LabVIEW和SignalExpress软件集成,完善了设计流程,能够对具体的模拟数据进行建模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NI 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行为进行仿真。NI 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学生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
NI Multisim与以往的电路仿真软件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
(1)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仪器;
(2)所有的虚拟信号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出到实际的硬件电路上;
(3)所有硬件电路产生的结果都可以输回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 基于Multisim 10的电路仿真实验
本文以Multisim 10为例,其操作界面如图1,Multisim 10主要包括:构建仿真电路、仿真电路环境、单片机仿真、FPGA、PLD,CPLD等仿真。主要模块有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模块、PCB设计模块、自动布线模块。仿真的内容包含:器件建模及仿真、电路的构建及仿真、系统的组成及仿真、仪表仪器原理及制造仿真、器件建模及仿真:可以建模及仿真的器件、模拟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功率管等)、数字器件(74系列,COMS系列,PLD,CPLD等);FPGA器件。
由于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系统或设计进行模拟试验,以达到分析、研究和设计该系统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以计算机为平台通过Multisim10进行电路仿真实验(如图2,单管共射极放大器),利用Multisim10所提供的元器件模型库,建立电路模型,并对电路模型进行直观的放大性能分析。由此可见,通过虚拟的电子实验平台来分析电路的工作情况,大大提高了电路学习和分析设计效率。
模拟电路原理设计及应用范文6
一是“备”学生和教师。先讨论“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学院技能节,主要针对大一的学生,比赛题目由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统一讨论确定,然后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选题任务进行选题,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拟题目,报给教师备案,每组学生配有1~2名指导教师,比赛时间为2~3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设计与制作。比赛结束后,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专家对作品进行验收。选拔出一批初步具备电路设计能力、编程能力的学生,为后续的比赛提供保障。接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并明确各自的分工。接下来讨论“备”教师。比赛是一件又累又苦的差事,选出甘为比赛奉献的教师很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可针对往年的赛题,借鉴他人的经验,有批判地采用成熟设计,从自动控制、智能仪器、数据采集、通信装置、常用典型电子线路五个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拔教师,明确分工,制订预案。二是“备”仪器设备和元器件。仪器设备和元器件的准备是否充分关系到比赛能否成功。在比赛前,根据往年的比赛购置一部分仪器和元器件,在平时就加强对这些仪器和元器件的使用。尤其在比赛前几天,根据组委会在网上公布的所需仪器、电子元件清单和参考的选题,准备好相关材料,对公布的仪器设备进行操作和培训、使用;查找相关资料熟悉所需元器件技术参数、引脚、结构、使用注意事项等。参赛队员应知道元器件库中已有的元器件。这一部分应“早”字当头,力争主动。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早研究、早动手。三是“备”场地和后勤。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此外,还要保证竞赛场地有足够的测试空间。竞赛期间需保证水电的供应,注意防暑降温的条件,同时要求在竞赛场地附近有临时休息的场所等。同时,还需要拨相应的比赛经费,用于比赛过程中的开支。
(二)赛前“四培”
根据电子设计大赛的内容和特点,需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实施“四培”培训方案,即培训基础知识、培训模块、培训综合设计、培训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一是培训基础知识。竞赛对学生最基础的知识要求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语言编程(面向硬件)。基础知识训练的目标是达到基本知识牢固,会看电路原理图,会设计PCB板,会焊接安装,会测试,会查找资料,会撰写文档。加强和巩固竞赛涉及的一些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尤其是模拟电子技术,同时注意与应用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各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计算、应用,运放工作原理及计算、比较器的原理及应用,各种振荡器的应用,电源等;此外,还有基本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思想和应用。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焊接水平的培训,加强学生对常见的各测量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培训学生对技术报告的撰写等。技术报告是竞赛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撰写的水平直接反映参赛学生的能力,也关系作品成功与否,同时,更体现参赛学生的设计思想、实现手段以及测试结果等方面。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13项技能,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英语资料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文档组织与撰写能力;PCB制版能力;焊接与装配能力;电子仪器的使用能力;系统调试与故障排除能力;基本模拟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电子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处理器设计与应用能力(51单片机、TI的DSP、ARM);E-DA开发与应用能力(FPGA、CPLD、PAC、SOPC);编程能力(C语言、VHDL、汇编);新器件学习与使用能力。二是培训模块。培训模块是赛前训练的主要内容,也是为比赛所做的直接物质准备。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分组设计接口规范、功能独立、资源共享、易于组合的模块。硬件模块主要有:单片机最小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最小系统、A/D与D/A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和处理电路、声音报警电路、压力、光电等传感器应用电路、功率驱动电路、显示电路、键盘电路以及多路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