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分析 心理疏导

一、提出问题

苦教苦学、团结拼搏是高三师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然而在单招单考招生比例扩大的大好形势下,同其他中职学校一样,学校高三教学面临新的问题。

首先,高三学习氛围整体淡化。在相同管理模式下,班级良好学习氛围很难形成,中途转实习人数有所增多,违纪现象明显增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在校园中的使用日益增多,上课聊QQ、发短信、刷微博、看小说、浏览网页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对高三学生,手机不正当使用不但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2010和2011学年,笔者均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在接班初时,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升入高三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主要设有 “你为什么读高三?”“你认为高三生活是怎样的?”“你做好了高三学习的思想准备了吗?”“高三的目标是什么?”“你有理想中的大学吗?”几个问题。通过两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迫于家长压力升入高三学习的学生由10%上升到25%;认为高职院校无好坏,考上就行的学生由61%上升到89%。并且,在两年的调查中,仅一人有自己理想的大学。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升学要求逐年升温,如果有机会升学,家长会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但被迫升入高三的中职学生,往往心中充满犹豫,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纠结、苦恼、烦躁。同时,由于近两年分数线降低,升学率增高,使学生对高考的崇尚感逐渐缺失,升入高三学习,并不会在心理上感受到压力,必然会导致行为上的松懈。

另外,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处于弱势,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宣传力度相对薄弱,高职院校往往被忽略。因此中职学生往往对高职院校的了解少之又少,不像普通高中的学生对名校和热门专业充满向往,学习目标明确。这也是中职学生学习缺少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中职学生很容易受到周围舆论的影响。中职学生缺乏对事物正确、理性的认识,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交友不善”是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诱因,而“高职院校无好坏”“读了高职也一样找不到工作”等“旁人意见”则大大动摇了学生的心志。

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导致了学生在高三学习过程中出现松散、精力不集中、烦躁、违纪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作为高三教师要去关注学生心理,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观。

三、心理疏导策略与实践方法

学生在高三学习的过程,也是身心发展的过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正视、感受、理解学生心理,同时抓住学生心理发生变化的关键期,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调整心态,集中精力,顺利完成高三紧张的学习过程。

1.抢占先机,先入为主

开学初,是班级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多学生升入高三后存在观望心理,没有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案例1:李同学是一个外表文气、老实的男孩,但每次教师走出教室,他便会马上活跃起来,成为班级的舆论中心。他话很少,从不与老师顶撞,但是回到教室时,却表现得比较随便。通过多方了解,得知李同学家境优越,虽然很聪明,却不肯用功学习,在寝室里,他在与同学的闲聊时表现得很自信,认为每个人都能考得上,只要上线,学校好坏无所谓,毕业后父母都会给他安排工作。

心理分析:和李同学有同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学生往往有好的初衷,却不肯付出努力。同时,这种思想很容易蔓延,动摇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信心。但就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之所以极力在同学中造成舆论,是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对此,教师的批评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应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来抵制消极的思想。

心理疏导:

班队活动课主题:《为自己的未来去拼搏,我拼搏,我快乐》

活动目标:通过教师对几个问题的诠释向学生渗透努力拼搏、实现自我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问题引导)

你如何看待这几个问题:

1.去年的分数线能说明什么?认清高考形势,不打无准备之仗

2.你选择高分还是低分。分数代表你的人生态度

3.你的人生谁来创造?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而不是寄托于父母。

你看到别人在努力吗,从此刻行动起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活动实录:

李同学在整堂课中低着头不曾正视我的目光,不管今后他的表现如何,但能够肯定的是在他的心中,非常清楚“怎样才是积极的人生”。

对高三学生来说,教师要做的不是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而是必须要统一他们的学习观,努力拼搏,实现自我。因此,在班队活动课上,以教师的“讲”为主,从寓言到励志故事,到自己亲身经历,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让消极思想没有滋生的空间。

2.榜样的力量,为你导航

大学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对中职的高三学生来说,向往中更多的是迷茫。

案例2:小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刚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养父智力上存在缺陷,因此生活非常窘迫,低保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小萍一直靠着亲属的支助读到了现在。钱是时常困扰小萍的一个问题。一天小萍对我说,她不想读书了,当然,生活上困难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她感到考上了大学,她仍然看不到希望。

心理分析:和小萍有同样想法的孩子很多,认为“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反正是高职院校,没有好差之分”,因此他们的努力总会时常缺少动力。未来的事没有人知道,但读大学的意义在于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提升一个人的素质,为人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心理疏导:

(1)教师要学会“吹牛”。大学生活浪漫、多彩,充满激情与梦想。把自己的大学故事讲给学生听,会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美好的愿望和憧憬会给孩子无穷的力量。

(2)把榜样请进课堂。小磊是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考入浙江警官学院。入学后,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学校指导员和政委的一致认可,被任命为“党干事”,负责对入党对象的考查和培养。目前小磊正积极去准备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

小包是班级中的尖子生,升入高三后就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目标,在成绩上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去年高职考中,以全省22名的好成绩考入浙江金融学院。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专升本,一直读到研究生。

……

把学哥学姐请进课堂,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真实感受,比教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3.坚持需要方法

对中职学生来说,缺乏毅力是大多数学生性格中的弱点,在经过一段努力之后,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精神上的疲劳困扰着每一个学生。

案例3:王同学是成熟、稳重的男孩,升入高三以来,学习一直很努力。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早自修,主动找老师来谈心,向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王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受朋友的影响,厌学,主动退学到社会上去工作,品尝了工作的艰辛后重返校园。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高三这一年把知识补回来,考出理想的成绩。开学来,他每天努力地在学习,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近来早晨起床,感到浑身疼痛,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心理分析: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心中非常苦恼。有些学生会把这些烦恼表现出来,有些学生会隐藏在心里深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极度厌学,无法挽回。要让学生看到希望,同时认识到努力的过程是艰苦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非因人而异。信心才是一个人前进的基础,方法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心理疏导:

【阶段一】你其实很优秀。

用真实的数据来证明以下观点:

(1)与往届学生入学成绩相对比 ,你的基础并不差;

(2)上届的入学成绩与高考成绩对比,成绩提高原因:题型固定、题目基础、反复的练习;

(4)分析单科成绩进步的幅度,成绩要想有提高,需有信心、勤学多问、复习巩固。

【阶段二】传授成功宝典。

(1)听课方法指导:

①精到。带着兴趣听课,效果最佳,且勿 “愁眉苦脸”;

②心到。克服注意力“走神”和漂移;

③眼到。眼跟教材,找到知识所在的位置;

④口到。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⑤耳到。根据教师思路专心听讲;

⑥手到。记录教师总结性的知识,没有听懂的问题。

(2)复习方法指导:

①跟老师。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内容。

②跟考试。每次考试之前对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

③跟计划。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半个小时用于复习。

④跟感觉。有些知识要经过几遍或数十遍的复习才能掌握,且勿心急。

(3)自修课学习指导:

①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

②独立思考。有疑问,问老师。且勿互相研究。

【阶段三】这是为什么?

(1)不会做,解题慢,老出错,为什么?

(2)英语单词背不出,怎么办?

(3)作文怎样写才能不跑题?

除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述说和教师的倾听同样是排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4.理解是沟通的最好良药

在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的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的进步推波助澜。

案例4:小洁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同学,初中时曾在感情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家中父母感情不和,吵架是家常便饭,几次提出离婚,都在亲朋好友的劝解中暂时告一段落。回到家,面对父母的争吵,她经常头痛难忍。生活的经历使她内心变得很脆弱,但外表却表现得越来越强势。说话强硬、易怒,慢慢地与寝室里的同学形成对立。在班级中为了一句话便和小菲大打出手。在老师对打架事件的调解中,表现得非常无所谓,对同学不依不饶。

心理分析:其实害怕受伤的心理使她变得非常敏感,失去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智。而她的内心极其需要关怀和爱护。她需要别人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她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其他同学了解她性格方面的优点,为她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架起一座桥梁。

心理疏导:

面对小洁的不依不饶,笔者只能从另一个同学那里寻找突破口。

教师:“如果其他同学用这样的话来说你,你会不会生气?”

小菲低下头,不回答。

教师:“你觉得看不惯小洁,不喜欢小洁,为什么?”

小菲:“我不喜欢她说话的方式,好像在命令谁,不听人家解释。”

教师:“你们现在对朋友的认识都太片面了,都只看到表面,不管你们俩人以后会不会成为好朋友,但你一定也能感受到,小洁最大的优点就是真诚,只要别人对她好,她会百倍千倍地返还给别人。你认为是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朋友吗?”

说到这里,在一旁的小洁一下子痛哭了起来,泣不成声。小菲见小洁如此伤心,眼睛也湿润了。

教师:“但小洁你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人产生敌意。尽管你是无意的。”

小洁不再反驳,低着头哭泣。

教师:“你有漂亮、清秀的面孔,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你善良,做事没有私心,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你其实也很温柔,为什么不展示给别人。老师了解你,但你不能要求别人都了解你。对不对?”

小洁点一点头。

……

教师不能惧怕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特别是高三学生,在大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内心的烦躁、苦闷往往会通过过激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批评;需要的是关怀,而不是苛责。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家长的思想上也同样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高三年级应该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高职考,了解学生将会出现的影响学习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并希望家长的配合为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2

〔关键词〕外校家长;辅导咨询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15-02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由于长期从事一线心理辅导活动,近期接触到几个外校家长来访咨询的个案,引起笔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反思。

案例1:小强,男,初三学生,其父母在本地经商,家境相当富裕。小强原在县城某中学就读,由于严重违犯校纪校规,在班里很难与老师同学相处。初二时,父母只好将其转至乡下A中学就读。在A校就读期间,小强依旧难改迟到、上课吵闹、外出上网等恶习,A校对于这个勉强接收的学生头痛不已。在初三的第一学期,小强父母只好将其转到乡下另一B中学就读,在B中学的纪律严管和其父母的压力下,小强改变了许多原本不良的习惯,但同时,小强越来越不喜欢到B校读书,总是以各种借口(包括装病)开始提前回家,推迟返校,在家长的高压和严肃批评下,小强在家中逐渐不说话,也不到B校读书。至新年前后,开始整天呆在家中,不见生人,每天除了看电视,晚上与父亲下棋外,与母亲有简单的交流外不与任何人接触。目前又提出要父母买电脑在家中上网。

小强父母通过本校一位领导了解到笔者在做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找到笔者,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让笔者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个案,该个案至少应该有抑郁的倾向,同时对于小强没有任何接触,而小强又不愿到学校的辅导室来,已超出本人的辅导水平。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再三请求下,笔者到小强家中,看到小强与其父亲在下棋,当笔者开口说第一句问候的话时,小强就逃回房中,关上房门。笔者在门口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失败”的单向引导。

咨询反思:

这次辅导,对小强也有一些帮助,当小强父母想把小强强制送到外省一个据说是高墙高压管理的武校时,笔者给出了正确的建议,指出这是心理问题,而且小强有一定的抑郁倾向,家长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强父母来访时,笔者给出了很具体的操作方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逐步微变的行为改善小强的状况。建议小强应当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对小强的失败辅导使笔者有近一个星期的自我反思,情绪相当低落。个人失败感很强,经过一个多星期才有所缓解。

理性思考:

1.小强不是本校的学生,笔者是否有这个必要去帮助他。从个人的工作范围看,笔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面向本校学生。但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帮助其他青少年也有一定的义务,但这样可能会导致辅导教师的责任泛滥,最终影响个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

2.笔者从2001年开始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几年下来,通过开讲座、办专刊、上活动课等活动在本校学生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心中尊重、同理、保密的心理辅导老师。因此,在本校学生的咨询中,说出的话有很强的心理暗示,学生对笔者的信任感很强,愿把真心话说出来,这可以说辅导至少成功了一半。但小强不认识笔者,被拒绝是正常的,笔者建议小强父母转介到正规心理治疗机构也是正确的。

3.笔者曾有个个案小萍是班主任引介的,小萍前后三次来心理辅导室,每次来都几乎沉默不语,只通过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后来小萍因犯错被班主任批评时,愤愤地对班主任说:“我不跟你说,我去对钟老师说。”从此,小萍在我这儿打开心扉,改变了自己。正好这个案例的成功,冲昏了笔者的头脑,答应到小强家中上门辅导,没能认清两者的巨大差异,自己的辅导能力不足而前去辅导,这违背了心理辅导的原则。

4.家长素质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关键。当笔者回校反思后,小强父母也没有再与笔者联系过,小强父母心中将心理辅导理解成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虽然笔者曾在与小强父母的交流中再三提示。

案例2:小丽,女,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父亲经商,家境较好。高一、高二时在校表现较好,成绩中等,身材高挑、漂亮,心地善良。小丽第一次中考失败,父母将其送到乡下D中学复读,D校曾以“苦读苦教”的精神,屡创教学的神话。在到校和返家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小丽经常会给老人让座,D校教师曾将亲眼所见告诉过小丽父亲。在D校一年后,小丽顺利地考入重点高中,在进入高三后,重新分班,离开原来关心自己的班主任,逐渐变得不开心,在家里说话少,吃饭少,精神差,总是说听不懂。家长开始以鼓励和适应新班级为主进行劝告,效果很差。一听到D校的名称或任何关联的事物,小丽就咬牙切齿、紧握拳头。小丽开始失眠,与班主任关系很差,总认为班主任看不起自己。家长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坦诚说明了自己女儿的现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沟通几乎没有成效。

小丽的父亲通过本校一位老师找到笔者。在经过近两个小时长谈后,笔者给出很多具体的操作要求。如不在小丽面前说“考不上大学没关系,很多人都是年纪很大才考上大学的。”要求小丽的父亲每天给小丽讲一个笑话,父女俩早上用手按摩自己脸蛋,做一个笑脸才能离家上学上班,坚持两个星期以上。指导家长与班主任、课任教师的沟通方式方法。并定下两个星期后再来,如果小丽愿意可一同前来。

四个星期后,小丽父亲着急地与笔者联系。原来这四个星期中,小丽改变很多,吃饭多了,睡眠也好了一些,心情开朗多了。在这期间的第四个星期,接受过专业心理医生的一次咨询。但这天课间,小丽在操场遇到邻班的一位教师,小丽自言自语地嘀咕被该教师认为是骂他,并将此事告诉小丽班主任。在与班主任争辩中,小丽赌气离校,班主任则发短信告知家长。家长到校再三赔不是,希望不要刺激女儿,而班主任认为家长护短,情急之下,再次找到笔者。经过两小时的交流,理清了事情脉络,也找到解决方法。家长高兴而去。

此后,小丽的父亲还来访过两次,由于家长的努力,小丽的情绪状态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咨询反思:

1.小丽的父亲在本县电视台“名师风采”中看到关于本人的报道,树立了对笔者的信任,沟通过程真诚、理性。其次,小丽的父亲文化程度较高,对女儿的心理健康有高度的敏感,将关爱付于行动,与笔者探讨相互认可的辅导策略,落实程度较高。

2.小丽的问题还处在一个相对低层面的阶段。因此,运用具体细节性的辅导方法与手段,将理论转化在行动中,这样指导的成功可能性较高。

3.在父母的引导下,小丽还接受了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这也是小丽改变的重要原因。

理性思考:

1.小丽在D校的学习是一种自我高度压抑的状态下的学习,做一个“乖乖女”,让父母脸上有光,这样的意识强烈地压在心中某个地方。在进入了重点高中后,当失去关心自己的班主任的支持,暴发出这样的情绪状态是正常的,对于小丽来说,在D校的经历是一个潜意识中压抑的炸弹,暴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当家长提出子女的心理问题后,作为教师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过低,或只是从德育的角度看待学生,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短板,而这片短板却会导致学生恶性心理事件的发生。

3.家长素质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关键。细心、坚持地具体行动才是改变子女心理不良状态的良药,天下没有一次性就成功改变的心理辅导。

综合两个案例,可以说有得有失,同时也引起笔者对外校来访者咨询的深入思考。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接到过兄弟学校辅导老师的电话,他们有时也在为外校的学生进行辅导,可以说一片真诚,一瓣真心,但他们询问的内容却常常让我感到如履薄冰,诸如多动症、强迫症这样的判断,且不论判定的准确性,即便判定是准确的,那么我想问自己也想问各位同仁,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能力够吗?由此可能产生的纠纷有社会力量支持我们吗?

思考提升:

第一,当外校的求助信息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求助对象肯定经过一定的努力,但没有成效。因此,问题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简单,反思自己的能力水平是每位心理辅导老师所必需的。要有提醒或建议转介到正式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人员的咨询策略。

第二,只凭热情或私人关系为他人提供咨询,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咨询风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组建校际辅导咨询网络,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也为辅导教师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

第三,充分利用家庭因素,创建良好的生活氛围是学生改变自我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在辅导初期对家长进行辅导过程的必要解释是辅导教师所必须做的。

第四,接受校外人员的来访,辅导教师必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辅导不要掺杂任何利益行为,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校外辅导对辅导教师个人的“名声”并不一定是正向关系。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3

年初,中心提出要分层加速基地建设,进一步挖掘特色,推进发展。各基地校要以系统观、发展观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本校学生为主体,以课题为牵动,做出亮点。中山区青泥小学在原有阳光团队、阳光家庭、阳光班级的基础上,今年加大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为核心技术,培养提高教师自我调整、课堂教学改革、班级管理的能力。中山区解放小学通过对探索实践小学段校园心理剧的应用,有效落实了“爱的教育”办学理念。金南路小学在“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今年充分运用沙盘技术,开展个体与团体沙盘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南关岭小学以团训带动培训,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开发区东居小学以校训为方向,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加大硬件建设,打造一流心理咨询室,并开发了具有东居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大连三十七中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实践探索缓解学生自伤行为的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干预体系。大连六十二中学在依托学校文化品牌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思路下,运用元认知心理技术开展个别咨询取得成效。中山实验学校拓展咨询服务模式,开拓团体沙盘技术应用,实现个别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无缝对接。大连十一中以项目推动学生、教师、家长系统协调教育,体现生态化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区一中集中探索以特殊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训练,金州高中参与考前心理培养研究,科学研究带动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深入开展,大连三中应用网络咨询技术开展学生咨询工作等等。

二、引领示范作用明显

中山区青泥小学承接教育学院基地建设,沙区金南路小学、中山实验学校组织区域研讨,促进沙盘的推广与应用。大连六十二中、中山区青泥小学在大连市元认知经验交流大会上做案例汇报。中山区解放小学承担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现场会,展示交流校园心理剧在主题班会中的应用实践探索。大连十一中和大连三中在大连市高中案例研训活动分别分享了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情绪辅导和一怯懦案例的咨询,以及在高中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如何担任策划、编写、校订工作的经验。

三、现存的不足与提升策略

(一)心理健康活动缺乏教育理念

在调研中发现,各基地校为了进一步完善建设,他们创新了工作思路,增设了多种活动方式。但有些活动尽管形式丰富,内涵挖掘却有欠缺,也就是活动本身蕴含的教育辅导价值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创新活动形式是必要的,但并非是唯一的路径,最为重要的是活动背后所蕴含的理念以及理念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样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理念先行,即先理念后形式,理念决定形式,形式体现理念;二是对理念进行科学分解,让各理念之间保持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目标一致性,系统性。

(二)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面是针对心理教师而言,调研发现,有些基地校花费金钱与精力去聘请专家为本校师生与家长提供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但是,对本校心理教师队伍打造力度不够,导致教师专业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需求。而且,由于学校至今仍未超脱心理卫生工作模式,尚未构建自我完善和潜能开发这独具心理辅导本质的实践模式,导致目前心理教师专业知识仍倾向于问题模式,如抑郁症、孤独症、多动症等少数特殊群体,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多数学生服务的宗旨,所以,提高中小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发展性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重中之重。此外,心理教师本身的人格也需要不断完善。由于学校心理岗位人员配备只有一个,个别学校有两个,且其工作繁杂(除了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外,常常从事教务、档案、后勤、学生思政工作等),地位尴尬,加上部分学校对心理工作存在诸多误解,导致心理教师要完成一项心理工作需要承担人际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诸多压力,所以很多心理老师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和疲劳,也表现出很多不足和缺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或者说心理知识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本身的感悟和达观,所以要建立基地校心理教师督导机制,定期有学校相关人员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组织督导活动,完善教师人格和形成高效良好的办事风格。第二层面是针对班主任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事业。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影响最深,理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应该加强心理教育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与学校心理专兼职人员真正组建一个学校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团队。

(三)心理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4

关键词:顶岗实习;安全问题;心理健康;心理辅导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及意义

顶岗实习不同于参观式的毕业见习,在企业里,学生作为企业员工,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和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实习工作任务和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因此,顶岗实习对整个学习生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对正式步入工作岗位更是意义非凡。

二、顶岗实习学生的担忧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资金投入、学生管理等办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不充分利用、教学计划的非连续性实施、学生与学校的分离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学生拒绝到企业继续实习或者企业拒绝接受学生实习,甚至还发生了学生在实习中违法犯罪或者意外死亡等重大事故。

因此,学生在面对即将开始的顶岗实习时,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巨大的压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如此担忧呢?学生的压力主要从何而来呢?综合而言,学生的担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不同专业学生分到不同的单位实习,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但岗位也不同,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有的学生自律性较差、个人空间自由度大、经验不足或者劳动强度无法承受,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容易陷入传销组织或者社会上不法组织集团,而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不仅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对学院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有重大危害作用。

第二,心理问题。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心理不适应: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不及时疏导,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二是工作不适应: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厌恶眼前的工作;三是人际环境不适应:与上级管理人员或同事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四是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五是公司企业待遇不平衡,双方满意度不一样。

三、心理辅导的定义及对顶岗实习的意义

面对学生的担忧,校方除了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之外,也应该在实习开始之前特别是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辅导,从心理上祛除对顶岗实习的担忧,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学校信任,对实习单位充满向往。在心理上坚韧不拔,那么许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高职院校须充分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仅帮助学生克服对顶岗实习和踏入社会的恐惧,同时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能给予心理上的帮助。让学生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心理安全的同时保障人身安全,并能应对各种问题。

对于2009年发生的“21岁女大学生酒店实习跳楼身亡”事件,让人扼腕哀叹,更让不少学生对顶岗实习特别是去酒店实习有了更多的犹豫。有如此个案出现,不仅让人想到学生实习期间安全管理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更进一步向我们表明做心理辅导是多么必要,不仅关系到能否适应新环境,更关乎到能否及时拯救生命。

(一)心理辅导的定义

理论上,根据美国辅导学会(AmericanCounselingAssociation)的定义,专业的心理辅导是指应用精神健康、心理学或人类发展的理论和原则,透过认知、情感、行为或系统性的介入方式,(对事主)提出并强调个人的价值、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以及心理疾病。

在特定的学校实践中,它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动用其专业知识手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二)心理辅导对顶岗实习的意义

无论是从学术上或是在特定的学校实践中,心理辅导的定义都反映出它的目标――维持心理健康。针对顶岗实习中学生的担忧,心理辅导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1、帮助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勇敢迈开顶岗实习的第一步。面对人生的重大考验,任何一名学生都会有惶恐不安,不知未来驶向何处去的恐惧感。恰当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强健自己的心灵,预先了解将面临的困难,打了一针预防针,可以更踏实地应对可能到来的重重压力。

正如上例中所提及的在实习中发生的跳楼身亡事件,对后来即将步入酒店进行实习的学生特别是女同学来说,是很难坦然面对的。曾有这么惨烈的事发生,酒店给人的印象更加恐怖。那么自己在酒店实习是否也会有此类事发生进而威胁生命呢?排斥抗拒情绪主导着学生,即使去了实习酒店,也是不情不愿的,在工作中也会消极懈怠,度日如年,惶惶不可终日。学生有此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校方则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集中学生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踌躇不前。从心理上重塑安全感,不论是去实习还是踏入社会,都得用自己的智慧去化解危机。

对于个别案例,要加大辅导力度,辅导员或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都要特别关注,在实习前或者实习中要进行跟踪观察,对于心理变化要及时给予协助。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在外,但仍然有老师关心,身边总有人关注着,并不是孤军奋战;遇到难题也能有人给予建议,那么对于实习的各种挑战也有勇气去面对。心灵上的安全感会让学生更有信心坚持到最后并变得更坚强勇敢,为踏入社会培养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

2、帮助大家正确缓解压力,预防心理疾病,保障顶岗实习的效果。生活中有压力是正常的,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与成就的原动力。但是如果压力过大,超过个人承受、调节的范围就会出现成为四处作恶的“洪水猛兽”,轻则临阵退缩,重则出现心理疾病进而危及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高考前后,总会有关于某某学校高三学生因为什么事情受到刺激从而出现精神失常的报道。一个人的发展更多应该是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灵。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才会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快乐。

学生因为顶岗实习,产生心理压力之后如果无法及时的缓解,在实习中发生心理疾病或身体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进而影响实习的预期效果。缓解的方法因人而异,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香薰疗法。某些精油能通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抚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心理压力很有效果。因此,很多心理咨询中心将香薰疗法引入心理辅导中,效果显著。有条件的话,学生也可以自己通过香薰来舒缓压力,预防心理疾病。

3、帮助大家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构筑坚实的心理防护墙,为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建立心理屏障。大学生要注重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要自信,充分认识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要有毅力,“任何成功都不能轻易得到,咬牙挺住就有希望,否则只能失败”;要豁达,有了宽容,就有了幸福;学会自我调节,在失意与困惑时,不过分压抑自己,懂得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独立性强,但自制力弱;情感丰富,但控制力差;追求新事物,但缺乏远大理想。因此,大学生应随时随地加强自我心理的调节,以确保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心理防护墙,犹如给他们装备了“防弹背心”,能在必要时给予贴身的保护。

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能有机会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不做逃兵;拥有健康的心理,在顶岗实习中就能有跟坚韧的决心去投入工作,在恰当的沟通中学会认识和适应社会,找到自身的不足,坦然面对其中的困难。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坚实的心理防护墙,实际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一般认同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既有文化差异,也有个体差异。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积极的自我观;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健康是人获得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它不仅关系现在,更关系到将来。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参与一定的群体生活,个体的心理问题就在这种群体互动中产生了,而顶岗实习中的大学生尤其明显。如不及时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倾向。正因如此,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对即将参与顶岗实学生而言,进行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方式都尤为重要。

五、心理辅导的方式

第一,个别咨询与辅导。不仅在高校或者高职院校,目前全国的各类学校都设置了心理辅导室,方便心理老师与学生一对一地进行沟通,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直接的指导,排除心理困扰。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对于顶岗实习的担忧问题,可以是具体情况采取个别咨询,详细了解起因,辩症施治。同时,也可以利用集中讲座的形式,让实习单位和学生面对面沟通,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并让校方与实习单位一起给学生做具体的讲解,让学生对双方的合作、管理、实习内容有更详尽的了解。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大学阶段应加深并拓宽。不能局限于通过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解等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还应通过现实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应对,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真实的社会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的,相反,更能让他们在了解中引以为戒或者做好防范。从而使学生在拥有强健的体格的同时也能拥有坚韧的毅力和能经风吹雨打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如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学校墙报、班级板报、心理情景剧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之深入人心;通过与辅导员、教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态;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学校机会,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辅导任重而道远,因此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从业要求也非常高。不仅是对辅导质量的保障,也是对辅导人员本人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但是,目前我国心理辅导人员的数量巨大,真正拥有从业资格的人却在少数。因此,加大心理咨询师的培养考核力度,对于保障心理辅导的效果及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拥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是保障学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的保障之一。同时,将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会让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对于顶岗实习的管理也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赵川林,吴兆方.大学生心理健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林崇德.学校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浙江科技出版社,2001.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5

一、基本情况

李响,女,高三学生,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当地某中学语文教师,母亲为一名农民。初二时转到父亲所在学校学习,并选择重读初一。这时初一英语改用新教材,语法知识偏多,李响的第一感觉就是语法很枯燥、很难学。高二时李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并用整年的时间学习美术技能和绘画,文化课的学习也就放下了,很长时间没有学英语。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学习方面

1. 从初中开始就厌烦上英语语法课,觉得语法很难,怎么学也学不会,不愿意做语法题,即使做也很难提取出语法知识点。

2. 每次做英语试卷,一看到语法题就烦,不愿意做试卷,后来干脆直接跳过语法题。

3. 高一时,不喜欢英语老师,每次上课都会走神,更加讨厌语法,直到上高三,认识到英语对考大学很重要,想学好语法,但看到语法题就什么也想不起来,想学也学不进了。

(二)性格方面

1. 缺乏自信心:时刻告诫自己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一学习就不自觉地觉得未来迷茫而分心,怕辜负了父母。

2. 自卑:想到就业时,就会想到自己努力也是白费,和别人比有很大差距,认为别人在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

3. 悲观消极:每次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总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担心做不好,即使做得很好也没有快乐体验。做题时,还没开始做就觉得自己一定会错很多,反复暗示自己语法学得很差。

二、原因分析

(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形成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一种情绪反应,其中的“条件性”是指通过后天条件建立起来的反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以S-E-R为表征式的,其中S为问题情境或刺激事件,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依此原理,李响的英语语法学习低能问题是在其消极暗示下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我发现,李响的英语语法学习低能问题是从她初二转学后开始的,时间较长。因为转学降级后使用了新教材,语法知识点较多,她看到这么多的语法点(S:刺激),顿时觉得十分枯燥、难学,对语法知识充满了厌烦情绪(E:情绪),然后便产生了不愿意去学习语法知识、做语法习题,甚至有时一看到语法知识点就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等不适行为(R:行为反应)。对于自己的行为,她总会产生“自己怎么学语法也学不会,做题即使对了也是侥幸”等自我认知评价,随之产生消极的认知评价情绪(E':评价性情绪)。这种消极的评价加剧了李响厌烦语法以及学习语法的焦虑情绪,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强化,李响英语学习低能的行为也就随之形成了。

(二)错误的程序性知识

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低能状态进行深入诊断和辅导时,必须详细地表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心理结构,即学生大脑中的程序性知识是如何运行的。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是在意识还来不及参与指导、监控、调节的情况下,即在潜意识状态下运行的操作任务。它不容易被他人或自己知道或注意到,是一组自动运行的知识。例如在打乒乓球时,当对方把一个球发过来,你的大脑中会有一个或几个程序性知识让你自动地去“怎么办”。学困生在面对学习情境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办”,试想如果他们在刺激点出现时大脑中对自己此时应该“怎么办”做到“心中有底,了然于心”,那么他们还会焦虑、厌烦、痛苦吗?

可见李响厌恶语法学习的行为是潜意识的自动化心理活动,而且李响对自己很不自信,大脑总是在学习时不自觉地涌现未来怎么样或将来考不上好大学等一系列想法,从而带着焦虑情绪去学习,所以在做题或回忆语法知识时,会受到潜意识情绪的干扰,厌烦、痛苦、焦虑的情绪自动涌现,使大脑一片空白,认为自己不会做、一做就错等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就自动运行起来了,即:学习语法想到自己什么都不会,未来渺茫伴随焦虑情绪尽力回忆语法点伴随厌烦情绪回忆不起来,一做题就错思维受阻下结论:不会做,不是学英语的料。

(三)基础知识缺乏

从初中开始李响就厌烦语法学习,语法基础知识不牢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知识上严重断层,原有语法基础十分薄弱。

(四)缺乏学习语法成功的自我效能感

长期沉浸在英语语法学习低能氛围中的李响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头脑中充满了各种想象的困难;同时她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结果上,产生焦虑、厌烦的情绪,造成英语语法学习的“费时低效”。成绩不如意的痛苦体验又影响她对自我效能的判断,导致自我效能感进一步降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焦虑、厌烦情绪不断地放大,自我效能水平持续降低。

三、干预措施

(一)输入正确的认知观念

认知观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大脑里不现实、不合理、错误、扭曲的观念,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较为现实、合理、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对李响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她对自己英语语法学习低能形成的原因及整个过程有客观的认识,看清楚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在她整个英语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明白只要调整情绪就可以有效打破原有的恶性循环,进入一种积极高效的良性循环状态。输入正确认知,如充分认识语法成绩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每一天的学习中不断反思,积累成功经验等。其次,让其知道不自信和缺乏自我效能感是自己消极情绪产生的先决因素。最后,针对具体的英语语法学习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方面的辅导,帮助其弥补策略性知识的不足,比如每天学习不要贪多,弄懂最重要;从答案解析中归纳总结语法点,记录常考知识点;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清每种策略的具体含义与适用情形,鼓励她结合自己的情况尝试使用不同的策略。

(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放松训练

通过临床放松训练帮助李响建立新的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干预前事先与她商讨临床放松训练中能调动其积极情绪的风景、理想或愿望,结合英语语法学习的具体情境设计不同的引导语。然后实施放松训练,在平缓、轻松的音乐背景下,采用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让她想象美好的风景、成功体验或未来理想,充分调动她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她获得轻松、宁静、舒适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此时,用积极的暗示引导语描述她在具体学习情境中应该具有的高效学习行为,并让她充分体会此时的积极情绪,切断英语语法学习情境与焦虑、厌烦等负性情绪之间的条件性联系,帮助其建立与条件性刺激相结合的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通过几次训练,使这种积极条件性情绪反应更加稳固,达到当类似情境出现时,优先自动反应的程度,从而促进其英语学习过程中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的改变。

同时,在性格完善上,首先帮助她塑造自信、积极、乐观、不服输的性格,调动其积极情绪,对其悲观消极的性格去习惯化;其次在学习状态上,使她一学习英语语法就兴奋以及做到坚持不放弃,通过放松训练使其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在调动积极情绪的同时让其学会“一念放下”,专心学习语法知识。最后对她的性格进行整体提升,将学习的感觉和效果以及成功体验融入到放松训练中,将其性格放大化,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情绪,从而使消极行为得到改善。

(三)元认知系统的建立

“元认知心理干预”即自己站在高于自身心理活动之上对认知进行反省、监督、调控,以便更好地实施高效心理治疗、人格修正和促进学习潜能开发等。其中元认知不仅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而且还包括对情绪情感及潜意识的认知和调控。通过心理辅导和放松训练,对李响的认知观念进行调整补充,使其元认知知识不断完善,让其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了解语法学习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掌握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策略。结合李响的实际情况,在确立了合理目标和可行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放松训练调控其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强化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和程序的理解与掌握,有效发展其元认知监控水平。同时在每次咨询过程中让她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做题后让她及时体验成功的感觉,使其元认知体验不断丰富,元认知知识、监控、体验三者相互影响并促进,使其元认知系统得以建立。

四、效果及反思

通过七次临床心理辅导,李响的英语语法学习低能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第一次单纯的放松训练后,她感到很放松,制定学习计划时很兴奋,并试着做了一套试卷中的语法题,十道题对了七道。第二、三次放松训练后,李响对学习语法更有自信了,每天都坚持做语法题,并把语法点记录下来,分析错题出现的原因;每天都写“心情日记”,坚持填写我们共同制订的学习效果记录表,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她的错题数量在减少。同时李响学习语法的消极观念没有了,知道坚持学习就一定会考上大学,自信心增强,看待事物更加积极,自诉“学习有了进步,有紧迫感,觉得很充实,不断接近自己的梦想。有消极想法时也能进行自我调整,做到‘一念放下’”。高考后笔者回访得知李响已被某高校录取,并顺利进入摄影艺术专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良好情绪下的积极自我暗示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而且要完善学生性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使他们产生高效能的学习状态。总之,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可以作为改变学困生学习低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易学易用易操作,易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所掌握,对于服务课堂教学和子女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6

一、队伍建设

1、中层干部坚持每周一次的交流学习制度,主要是交流上周情况,商量下周工作和全体教职工会的主要议程,提高了学部领导的集体领导力。

2、利用周一学习会议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1)领导干部专题培训。每次由一名主讲人,校长、教学处主任、教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分别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或领学先进人物事迹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2)经验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向全体老师介绍自己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经验。

3、生活老师坚持每周学习制度,校长与分管主任定期参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认识高中学生的特点,了解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的生活。

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了解学部德育工作动态,安排班主任工作,把握班主任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增强教育效果。

强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以及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改进了《班级量化考核办法》。

4、利用周一全体教工会时间,强调教师要自觉学习有关礼仪知识,从工作、生活、交往中的每一细节,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5、定期进行教研组长会和年级组长会,及时传达布置各项任务并对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加强了班主任培训和面向全体教师的学生管理培训,注重和谐师生关系,提高管理后进生的能力,善与学生沟通、能与家长交流。

7、每周三进行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为双语上课作准备。

8、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9、学期末进行了学生评教活动和教师互评活动,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项目。

10、组建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11、组织了“我对学部做贡献活动”,学期末每人把取得的成绩和对学部的贡献以表格的形式写出来,存入业务档案,并作为领导考评教师的依据之一。

12、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经常找老师谈心,特别是对情绪有波动的老师,请他们吃饭、座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生活中困难,和谐教师间关系,努力使全体老师达到“累但快乐着”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

1、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进行集体备课、评课、课题研讨、业务学习等活动。

2、组织了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示范课,和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并及时评课。

3、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语文组开展着市级研究课题,数学组、英语组、理综组、文综组也都进行着区级课题的研究。

4、教研组开展了各种活动:英语组组织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比赛活动、英语节演出活动、编写了部分英语短剧。语文组的书法小组、太极拳协会、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正常进行活动。生物组的绿野协会,在校园东北角上种植各种蔬菜,并两次去校外考察。能力组的电视台录制了三期节目。各教研组齐动手,较好地组织了“科技节”活动。

5、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五环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各自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重点突出了“自学研讨”、“成果展示”、“巩固练习”三个主要环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强,逐步向“乐学、会学”迈进。

6、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除了组织“论坛”,进行“案例”交流外,每个教师还建立了个的博客网页,记叙反思性教育教学故事,大家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学习。

7、配合市区要求,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走班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着手对配套的排课系统软件、学分制管理软件、教学管理软件进行学习研究,并初步完成了学生选课工作。

8、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已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全面实施课程方案迈进了一步。

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加大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力度,增加成绩分析通报透明度。教研组下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单,考后及时召开分析会,通报情况,比较对比,对成绩不达标的个人、班级、备课组及教研组,将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原因、查摆问题、制订措施。成绩分析至每一班级、每一备课组、每个学生、每个教师。

2、落实会议学习制度,每周三次培训会。全体教师培训会、教研会、英语培训会。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学部领导、校级领导、教研组长不定期不打招呼,推门听课。

3、各项检查制度化。1)考勤与抽查相结合,确保正常出勤。实行上班签名制,中间进行抽查,以防出现个别失控现象。2)每月一次考核检查。作业、教案情况月底检查,并将其它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在教师会上预警。3)重点检查了“五环节”教学法的落实情况。4)从办公纪律、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加大了经常性抽查和常规检查力度。5)加强检查,及时反馈。每周对各班的教室卫生,学生仪表,学生出勤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做到勤检查、勤反馈,及时公布结果,督促整改。

4、组织提倡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推动班主任努力摸索教育规律,不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有四名班主任老师撰写的成功教育案例被推选到博山区参加班主任优秀案例评选。

5、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课课,并将班会公开课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6、重视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工作。指导学生会同学开展工作,在卫生、两操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6、实施行政管理承包制。班教育组成员负责一个班的全面管理,级部组长、包级主任负责级部管理。班教育组的全体成员与班主任共同召开班会,做好班级稳定工作,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落实“导师制”,班主任向各任课教师明确转差培优任务,建立跟踪卡,由任课教师记录具体工作内容,在培优辅弱工作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7、加大了对高三级部的管理力度1)召开了师生誓师大会,调动起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了师生的工作和学生心态。2)认真组织了市两次模拟考试,开好每次考务会,作好每次考试的成绩的统计和成绩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找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基本做到一步一个台阶,为高考再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认真组织好高三考前心理调节工作,班教育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稳定工作的同时,特别邀请了总校心理辅导教师为高三学生做心理调

节,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从住宿、饮食到自习、上课都为高三学生创设了适于高考的氛围。4)认真组织了高三送考、高考各种材料的征订和分发、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等工作。5)为实现总校制定的必须有考入清华或北大学生的升学指标,把高考任务分解到每个班,确定重点学生名单,分析到每一科,要求哪一科必须提高多少分,以确保尖子生总分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6)与市教研室保持经常联系,争取获取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指导,避免在备考中走弯路;要求老师们经常登录淄博教科研网、英才苑、金太阳等教育网站了解高考的最新信息;要求老师们仔细研究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写出分析报告,预测2010年的命题方向,编写一套模拟高考试题,并传到学部网站上,最后与高考题做一对比,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还提高了教师本人的知名度。(有的老师没有及时传到网上。)

8、加强了宿舍管理,坚持日检查、日反馈和日公布制度。对严重违纪和屡教不改者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宿舍区的生活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9、做好高考分数统计及填报志愿的工作。组织安排六辆大客车运送学生高考,分管领导和班主任跟车带队,每一场为每名学生准备一瓶矿泉水,细心关注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点一滴,保证了每名学生轻松进入考场。

10、计算机老师调整网络、下载程序,确保网上填报志愿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当好每名学生志愿选择的参谋,力争让每名学生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让每一名家长放心满意。

四、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三月份组织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活动,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四月份组织了以“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师生,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五月份组织了“感恩教育月”活动,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到万杰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为母校绿化种树活动。六月份组织了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发动学生,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对各班教室进行美化装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部宣传橱窗进行了多次更新,学部内部的教室走廊上增加了对毕业的优秀学子的宣传材料,配以座右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班级都有班级誓词、班歌,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班歌比赛。

3、重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处多次召开班主任会、生活老师会、宿舍长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事宜;并在有的班级开设了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了逃生演练。

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手足口病、腮腺炎,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的知识宣传;做好接种疫苗工作。

4、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篮球比赛。利用周末时间,联合体育组,在高一和高二组织篮球赛,活跃了学生校园生活。

5、绿化美化校园、培养爱校、保护环境意识。学部各级管理干部带头义务植树,他们去校外山上把过于稠密的火炬树苗移栽到校园南面的荒坡上,从此拉开了高中部师生捐款植树的序幕。各教研组、各班级都捐款从集市上买来树木,种植在操场东侧的荒坡上,并按时浇水养护,所有树木都基本成活。有的班级还制了不锈钢牌子挂在树上,标明班级、树名,很有纪念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学期成立了多个社团,比如:文学社、篮球社、书法社、绿野协会、沙画轩、电视台等,通过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用两名教官对09级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军训,使参训学生重新思索人生的价值,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通过军训,使大家更加互助互爱,礼让谦恭,相互关心,真正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准军事化管理以它别具一格的方式改变了同学们的面貌,开拓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五、取得成绩

1、2009年因高考成绩突出,我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今年我校高考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普文普理高考的学生共有147名,其中有57名达到了一批本科线,120名同学达到了军检线。无论是一批上线率还是军检上线率均达市第一名。更可喜的是邱崇同学以682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3、08级学生王振宇和09级学生孙鹏昊在指导教师张谡的带领下于2010年6月8日参加淄博市教育局举行的淄博市首届中小学虚拟机器人竞赛中获得高中组第二名,并取得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资格;在博山区2010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吕胜同学获市一等奖,李蒙、饶纳新、孙鹏获市级二等奖,魏玉清、李冠运、张乾、谢江涛张丕沛获市三等奖;2010年5月在博山区第14届百灵艺术节上由谢可学老师指导的太极拳表演队获一等奖。

4、曹载武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三等奖;高占和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二等奖;2009年10月高占和老师撰写论文《体验式教育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初探》在全省生物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高占和老师《做学生“亲”的老师-----浅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曹载武老师2009年在淄博市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辅导工作中执教公开课两节;孔圆圆老师的《爱,就是责任》2009年在《英语周报》第11期第6版上发表,并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孔圆圆老师指导学生孙艺、丁铭在2009年12月13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高二年级组一二等奖;郑彦刚老师撰写的《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究》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王新旭老师在09年10月博山区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5、文宣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积极撰写稿件一百多篇,其中十多篇被省新闻网采用,五十多篇被区教育信息网采用,既锻炼了师生的写作能力,又宣传了我们的学校。

6、07级学生杨华东、孙军、周风雷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二等奖;07级学生王海峰、焦凯、赵秋涵、王子文、李建伟、姬生兰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三等奖;07级学生王鑫、于闯在26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指导教师王强获优秀辅导员;2010年4月我校09级张文鑫、肖庆李虹希、谢明君等4名学生参加淄博市“卓越杯”青少年双语大赛初赛顺利过关,全部进入复赛。

7、在2010年博山区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活动中,谢可学老师辅导的太极拳《太极神韵》获一等奖,韩冬萌老师辅导的校园剧《农民才艺秀》获一等奖。

8、认真宣传发动,做好招生工作。通过招生动员会、和招生经验会,激发起教师们的招生热情,全体教师投入到招生工作中,有的老师招生数量达十几人。通过招生工作,使每个老师体会到招生的艰辛、家长的嘱托和身上的重担,从而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和谐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的学风还不够浓厚。许多老师只是满足写好教案或研究试题,而在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方面动力不足,在学习、研究学生心理方面尤其欠缺。:

2、还没有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存在“说做脱节,做查脱节”的浮漂现象。尤其是对学生仪表检查和要求还存在不严不细的地方;准军事化管理遭遇瓶颈,明显表现出领导和筹划方面的不足。

3、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符合“生本理念”下的“五环节”教学要求,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题海战术、死记硬、作业质量不高、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