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理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废物处理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废物处理法

医疗废物处理法范文1

医疗废物的危害

(1)医疗废物的产生量:由于医疗废物具有全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废物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处理不当,会成为医院感染和社会环境公害源,更严重可成为疾病流行的源头。

医疗废物中含有不同程度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而且废物中的有机物不仅滋生蚊蝇造成疾病的传播,并且在腐败分解时释放出的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恶臭气体,生成多种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由医疗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会交叉感染率的20%。

(2)国内外医疗废物的危害现状:感染性废物中的病原体可能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肤上的切口、破损或刺破的伤口,通过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另外,体液也是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所有面对医疗废物的个体都是高危人群,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

(3)目前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存在的危害:常见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有:焚烧、化学消毒、压力蒸汽消毒、辐射消毒、卫生填埋等。如焚烧过程中还释放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的金属“飞灰”和酸性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医疗废物填埋处理需占据大量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由于医疗废物有机物含量高,难分解,势必造成环境、土地和地下水源受到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医疗废物的监管措施

目前,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体系还不很完善,与实现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从源头控制医疗废物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目标还有距离。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如城市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协调配合。

(1)领导重视、政府投入,是有效监管医疗废物的重要保证。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场所。医疗机构应加强自身医疗废物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避免多头管理,无序管理。建立内部检查、考核机制,制定有效的奖惩办法,及时督导落实。

(2)依法加大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要求各医院要专门设置有盖、坚固、封闭的容器收集医疗废物,对废物严格分类收集,按要求规范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混入生活废物。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焚烧设施,对可焚烧医疗废物进行密封式焚烧处理;医疗废物要做到日产日清,当日产生的废物必须在2日内进行处置。医疗废物根据材料性质将可焚烧处理和不可焚烧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污物、粪便处理方案不合理的不批准设置医疗机构,应在设立医疗机构时严格考核处理方案,进行监督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不仅需要医疗机构自身守法,也需要监督部门的监测和监督,居民的参与。这些可推动医疗废物的合理处理。通过社区居民的监督可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提高各界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关注,促使采取相应措施。

医务工作者要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上有关规定,“污物的消毒处理”,即医院的废物可分为生活废物和医疗废物两大类,必须严格要求做到分类放置,分别收集,分别处理。

从事医疗废物运送、贮存、处置、收集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关法律,专业技术, 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并要持证上岗。

根据国务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周期中各环节的管理。对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 处理至最终处置进行全过程管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每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这是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医疗废物要与普通废物分开,并按类收集,专业人员操作,实现废物收集容器化、封闭化、运输机械化,安全化。每个待处理的医疗废物包装容器都必须贴上或印上生物危害识别标志,包装容器上还应注明医疗废物产生地和清运者的名称。其次,持有医疗废物运输许可证的单位方可运输医疗废物,而且必须将医疗废物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最后,处置单位应该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医疗废物焚化站,其应具有完善的焚烧处理的运行配置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3)落实相应的法规及政策。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健全管理机构,依法强化管理是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中一条成功的经验,目前国际上医疗废物管理状况如美国于1998年11月1日通过了《医疗废物管理法案》(MWTA),日本于1991年颁布《医疗废物处理法》,1988年英国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废物收集处理法案》等,鉴于其他国家已取得的成效,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国务院于2003年6月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于2003年10月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使医疗废物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联合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根据各地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协商,尽快出台适合目前发展情况的可操作性医疗废物管理细则,保证有效的执法监督。同时卫生监督部门和环保部门等应与医院感染部门密切配合,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研究与编写医疗废物监测技术和制订医疗废物排放标准,加强卫生、城建、环保、环卫部门合作,明确医疗废物处理主管部门职责。如何在短时间内完善医疗废物监管,保护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将成为未来几年卫生部门和环保等部门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5)加强宣传和培训。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是管理医院废物的关键环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 做到法规与宣传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医患双方的环境意识,齐抓共管,建立群众参与的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保证医疗废物监管的规范化。明确分类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查、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认识水平,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觉遵守条例、规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

医疗废物处理法范文2

关键词:广州市;固体废物;二次污染

1 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1.1 广州市工业废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急剧增加,组成成份日趋复杂。2005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达2334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就占有1400万吨,该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总量虽接近1000万吨,但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废物处置需求,设施建设普遍简陋,达不到“无害化”的标准,二次污染严重。

1.2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平均日产垃圾6300吨。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黄埔区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又给当地的居民群众造成了较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为令人吃惊的是,已开场10多年、并计划将于年内关闭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其污水处理系统至今还处于调试阶段,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 广州市有毒化学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每年的危险固体废物产量约为2万吨,废旧电子电器12万吨,废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32万吨。其中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的只有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等3家,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达标率只有40%;大量的危险废物被不规范焚烧或倾入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甚至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4 广州市白色污染现状

广州市目前使用的是EPS(俗称白色)泡沫塑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20亿~30亿只,大量弃掷的泡沫塑料快餐具形成“白色污染”。21世纪广州市的白色垃圾有300多万吨。由于EPS泡沫塑料消耗的是无法再生的石油资源,用作发泡剂的氟利昂是对地球大气臭氧层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元凶”,它埋在地里会使土壤劣化,焚烧处理又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故而成为灾难性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车尾气、有磷洗涤剂一起被列为我国环保治理的三大重点。因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时间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决它的污染问题被称做百年难题。

2 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对策

2.1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对策

(1)冶金废渣的治理对策。

①高炉渣:高炉渣的产量随冶炼技术及矿石的品位不同而变化。高炉渣属于硅酸盐材料。它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抗磨、吸水等特点,可供广泛应有,国内对高炉渣的应用都很重视,美、英、法、日本等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100%,甚至出现了很多专营高炉渣商品的公司和工厂。我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85%以上。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高炉渣可分别被加工成水渣、矿渣碎石和膨胀矿渣等几类主要产品。

②钢渣: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包括转炉渣、电炉渣等。炼钢过程中的排渣工艺,不仅影响到炼钢技术的发展,也与钢渣的综合利用密切相关。目前,炼钢过程的排渣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如下四种:冷弃法;热泼碎石工艺;钢渣水淬工艺;风淬法。

(2)化工固体废物的治理对策。

①对硫铁矿烧渣,应根据其含铁量的不同确定其用途,铁含量高的应回炉炼铁;低铁、高硅酸盐的硫铁矿烧渣宜做水泥配料。

②铬渣可代替石灰石作炼铁熔剂。在冶炼过程中铬成为金属进入铁组分中,可彻底消除六价铬浸出的危害;根据铬渣在高温下能还原成低价态无毒铬的原理,可将铬渣掺入煤中用于发电、用铬渣作玻璃着色剂或钙镁磷肥和铸石。还可利用碳对铬渣进行干法还原除毒;用电解法处理铬酸、生产铬盐精、回收原理含铬硫酸氢钠等。

③烧碱盐泥可采用抽滤、沉淀过滤法进行处理,或用于制氧化镁等;含汞盐泥可用次氯酸钠氧化法、氯化-硫化-熔烧法进行处理,并回收金属汞。

④电石渣可制水泥或代替石灰作各种建筑材料、筑路材料等,还可用来生产氯酸钾等化工产品。

⑤其它化工废物,如,磷渣可烧制磷酸;甲醇废触媒可生产锌-铜复合微肥;溶剂厂母液可生产二甲基甲酰胺等;染料废渣制硫酸铜等产品;胶片厂的废胶片和废液可回收银。

2.2 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对策

(1)填埋法。

①垃圾填埋场的选址。选址时遵循的原则是: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上风口和水源地上游;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飘浮扩散和渗漏。

②对填埋场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以免垃圾中的有害物在雨水或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随水渗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邻土壤。

③垃圾场表面覆土和排气管网设置。

(2)堆肥法.

堆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是:生活垃圾-分类-破碎-发酵-烘干-磨粉-配料-造粒-干燥-包装-出厂。如果是生产一般堆肥,则在发酵工艺完成后,即可直接使用;如果生产有机复合肥,则在配料工艺需要添加一定配比的化肥。有机复合肥的有效肥力是一般堆肥的4~5倍。目前广州市的固体污染只有少量是用的堆肥法处理。

(3)焚烧法。

广州市现在有1座大型垃圾焚烧厂――李坑垃圾焚烧厂。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是广州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7.25亿元。投入运行的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垃圾1040吨,占目前广州市日产生活垃圾量的约1/7;该厂年发电1.3亿度,能满足10万户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广州特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别于垃圾填埋场的一大亮点。该项目还是国内第一个采用中温次高压参数的焚烧发电厂,通过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有效提高蒸汽回收效率,使发电量增加20%以上。此外,与垃圾填埋场需大量占用土地不同,该厂在设计原则上尽可能节约用地,目前一期用地仅为3.2万平方米,是兴丰垃圾填埋场的1/10。

3.3 白色污染处理方法

①实行垃圾分类,以利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国城镇尽快推行垃圾分类弃置已势在必行。

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可降解周期。广州市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

③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广州市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2.4 广州市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填埋场场底防渗。

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必须在填埋场底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渗层,有的采用双防渗层,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垂直防渗可采用帷幕灌浆、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2)渗滤液的收集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物化及土地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厌氧 -好氧处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沉淀、电解氧化、活性炭吸附、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膜渗析、汽提、湿式氧化等多种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质水量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尤其对 BOD/COD 较低而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由于物化法处理费用较高,一般用于渗滤液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渗滤液的土地处理包括慢速渗滤系统( SR )、快速渗滤系统( RI )、表面漫流快速渗滤处理系统( ARI )等多种土地处理系统。土地处理主要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悬浮颗粒和溶解成分。通过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氮发生转化,通过蒸发作用减少渗滤液量。

(3)填埋气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①填埋气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气在填埋场填埋过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气采集应在填埋过程中就开始实施。在荷兰,对正在使用的垃圾场,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术。立式采气系统是在垃圾场的填埋过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场内均匀分布竖立大口径钢管,在每个钢管外砌筑竖井,当填埋厚度达到 2 ~ 5 米时,将钢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继续砌筑,直到填埋场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将钢管移走。

②填埋气的净化。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沼气净化方法,如采用双塔式溶剂吸收法提纯垃圾沼气,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

2.5 广州市固体废物优化方法

1)用作生产建筑材料。许多工业废渣的成分,性质类似于天然建筑材料或人工制成的建筑材料,如含有钙、硅、铝等氧化物并具有(或潜在有)水硬胶凝性的废渣,可作水泥、砖瓦等墙体材料;具有一定强度、体积稳定的废渣和废石,可作混凝土骨料。目前,利用热电厂的粉煤灰筑路,利用燃煤的灰渣做钢厂铸锭保护渣、岩棉制品、水泥原料等,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回收资源和能源。许多废石、尾矿、废渣等都含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或含有提炼金属元素所需的辅助成分。若是用于冶金、化工生产,可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每年从废物中回收利用的金属在各种金属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为:铝18%,铜50%,铅50%,钢铁31%。回收垃圾中的废纸可节约大量的造纸木材,还可以减少由木材造纸工艺中的一系列污染

参考文献

[1]米歇尔.E.亨斯脱壳.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回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

[2]赫英臣,孟伟,郑丙辉.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选址与勘察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3]刘均科.塑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医疗废物处理法范文3

关键词:铀;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09-0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显出来,成为了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和需要,各国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如:核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在这些新型能源中,核能被广泛的利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现实途径和新的希望,但是也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水的处理问题是放射性废物处理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含铀放射性废水的介绍

1、铀元素简介

铀,英文名称Uranium,元素符号U,原子序数为92,密度为19.050 g/cm3,熔沸点各为1132 ℃、3818 ℃,外层电子排布为[Rn]5f36dl7s2,具有4种氧化态,分别为:+6、+4、+3、+5,其中前面两种价态的铀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性能要比后面两种价态的好,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的银白色的金属。主要以三种同位素的方式存在与自然界中,分别为:238U、235U、234U,这三种同位素共同组成了天然铀,具有强度非常大的放射性,放射性存在于所有铀的同位素中,不同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周期非常长,从数亿年到数十亿年不等。通过衰变的方式,铀能够转变成另外一种元素,在衰变的过程中,伴随着三种射线的产生,分别是α、β、γ射线,而且这是一个自发的反应。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物资,广泛地应用到科研、农业、工业、医疗、国防等领域。

2、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分类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有着非常广泛的途径,有以下途径:铀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矿山废水、反应堆产生的废水、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废水、实验室科研产生的废水、铀水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核燃料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核燃料后处理产生的废水、各种核武器试验产生的废水、异常事故产生的废水。按照放射性活度的高低分类是目前比较广泛的放射性废水分类方式之一,该分类方法是按照水体中放射性浓度Av来分类的,照此方法,可将含铀放射性废水分为以下三大类:

3、含铀放射性废水的特点、危害

放射性废水中铀浓度跟废水来源途径有着紧密的联系,来源途径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水体中铀浓度的差异,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水体中浓度铀浓度存在差异,但是铀在废水中存在的形态却是大同小异,铀存在的形式绝大部分是以Ⅵ、Ⅳ两种化合价态体现的。Ⅳ价态的的铀在溶液中比较溶液与无机碳反生化学反应,最终沉淀下来,但是Ⅵ价态的的铀(存在于溶液中大多数是以UO22+形式),在溶液中,能较好的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去除的困难,大多数的去除铀研究工作都是围绕着Ⅵ价态的的铀及其化合物进行开展的[1]。含铀放射性废水的特点有[2-10]:(1)铀主要是以Ⅵ、Ⅳ两种化合价态与其他离子、化合物等物质共存于放射性废水中;(2)放射性废水中不只是含有铀一种放射性核素,还有其他天然的放射性核素存在,如:镭、钍、铅等,这些元素的半衰期T1/2非常的长,但是废水的比活度相对来说要比较的低;(3)从产生之初,就开始不断向周围环境辐射,产生放射性,从不间断;(4)废水中铀元素的放射性活度不能通过自然的阳光、温度等方式来改变,放射性是其固有的属性,意图用任何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来改变其放射性都是徒劳无功的;(5)废水中的放射性在生物体内会有累积效应,通过电离辐射的方式来发射射线;(6)组成放射性废水的成分及其的复杂,除了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存在之外,很多其他的化学有害物质也经常在废水中被发现。

含铀放射性废水对我们身处的环境有着非常大的潜在的危害,如果不加以治理就直接排放的话,危害极其的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水体中,将破坏水中的酸碱平衡,水系中的各种生物体都需要适宜的pH才能比较好的生存,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很多生物体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另外,影响水系中动植物的生长,进入到水系中的动植物体,然后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到人体内。放射性废水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对我们人体造成伤害[11-13],例如:直接照射、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遗传、食物链等,作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照射,另外一种是外照射。铀衰变时产生的射线照射到人体身上,由于其电离和贯穿的作用,使得细胞内原子和分子发生电离,一旦分子出现了解离现象,人体内正常的细胞会遭受到破坏,导致功能紊乱,人体可能出现异常情况。辐照损伤具有远期效应、躯体效应及遗传效应,放射性废水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人们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也比较关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的问题。

二、含铀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

如果在含铀放射性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措施像对待处理一般的工业废水一样,意图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将其轻而易举的分解破坏从而达到处理的效果,那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放射性是核素铀的固有属性,常规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都不能将其分解破坏,从本质上而言,只有自然衰变才是彻底消除放射性的根本途径,这也指导了我们在放射性废水处理的实际过程中可以采用贮存和扩散两种处理方式,贮存是将大体积的放射性废液通过一系列合适的方法浓缩成小体积的废物,然后储存起来;扩散是将放射性小于最大允许排放标准的废液,直接排放到所处的环境中去,利用环境中的条件来对其扩散稀释,最终达到无害化处理。针对放射废水处理的的方法有很多,总结归纳起来,比较常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学沉淀法[14-15]

化学沉淀法在中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绝大部分的原子能机构部门都是使用该方法处理的,通过在放射性废水中加入一些絮凝剂,搅拌使得加入的絮凝剂能够更好的在水中水解生产大量的胶体颗粒,胶体颗粒通过相互作用再形成大量的具有絮凝沉降性能的絮凝体,从而使得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得以去除。该方法处理起来相对比较简单,成分也比较的低,而且对放射性核素去除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蒸发浓缩法[16-17]

该方法利用的是放射性核素在废水中受热性能稳定,不易挥发这一特点,放射性废水通过蒸发浓缩法处理以后,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浓缩、净化效果。具体操作就是通过加热蒸发器中的放射性废液,废水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由于废液中的放射性核素不挥发,绝大部分依然存在于蒸发残余的废液中,排出的水蒸气通过冷凝后最终恢复到液态,此时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含有量极低,能够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蒸发残余的废液再通过其他方法处理。该方法能够取得比较高的去污因数,在这方面要优越于其他方面,而且最终蒸发残液剩余量不多。

3、离子交换法[18]

离子交换法利用的是在离子能够在固液两相界面之间发生交换反应,而且该方法具有等当量交换、可逆等特点,在废水中大部分的放射性核素都是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的,其中以阳离子居多,放射性废水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后取得的净化效率比较高。离子交换剂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两大类: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两类离子交换剂使用都比较的广泛。蒙脱土、高岭土、膨润土、凝灰岩、分子筛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无机离子交换剂,阴离子、阳离子两种交换树脂都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离子交换剂。该方法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净化处理效果,而且设备简单。

4、膜处理法[19-20]

膜处理法实现废水中混合物的分离利用的是膜的选择性透过性能,这种方法比较新颖、技术要求比较高,该方法采用的设备简单,人员操作起来不会很麻烦,能够适应于多种复杂体系下,在使用的过程中物料不会发生相态的改变,对能源的消耗不大,因而,认为是一种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被大多数人看好,广泛的用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5、萃取法[21]

萃取法利用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在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通过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溶剂,将核素从废水中提取出来,实现核素在废除中的分离,达到处理效果。

6、吸附法[22]

吸附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重要的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很多领域都被广泛的应用,在处理放射性废液的过程中,利用具有吸附性能的多孔性的固体来作为吸附剂,通过固液两相界面之间物质相接触来吸附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吸附剂必须具备有一定的活性。

三、结论

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广泛,特点显著,危害严重,处理方法较常用到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蒸发浓缩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和吸附法。

参考文献:

[1] Yohey Suzuki,Shelly D Kell,Kenneth M,et al. Direct microbial reduction and subsequent preservation of uranium in natural near-surface sediment[J].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5,71(4):1790-1797.

[2] Rajesh K. Sani, Brent M. Peytonb, Alice Dohnalkovac. Comparison of uranium(VI) removal by Shewanellaoneidensis MR-1 in flow and batch reactors[J].Water Research, 2008,42 : 2993 3002.

[3] H.S. Moon, L. McGuinness , R.K. Kukkadapu , A.D. Peacock , J. Komlos L.J.Kerkhof, P.E. Long , P.R. Jaffe . Microbial reduction of uranium under iron- and sulfate-reducing conditions: Effect of amended goethite on microbial communitycomposition and dynamics [J]. Water Research, 2010,44:4015-4028.

[4] Evelyn Krawczyk-Ba ¨rsch , Kay Grossmann , Thuro Arnold, Susann Hofmann,Axel Wobus. Influence of uranium (VI) on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stable multispecies biofilms studied by oxygen microsensors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J].Science Direct,2008,72:5251-5265.

[5] PAULA J. MOUSER, A. LUCIE N’GUESSAN,HILA ELIFANTZ,DAWN E.HOLMES,KENNETH H. WILLIAMS,MICHAEL J. WILKINS,PHILIP E. LONG,AND DEREK R. LOVLEY. Influence of Heterogeneous Ammonium Availability o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Expression of Nitrogen Fixation and Ammonium Transporter Genes during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Uranium-Contaminated Groundwater[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3:43864392.

[6] 高剑森.放射性污染漫谈[J].现代物理知识.2001,4:12-13.

[7] 俞誉福.环境放射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8] 张新华,刘 永.铀矿山“三废”的污染及治理[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30(3):30-33.

[9] 谭大刚.环境核辐射污染及防治对策[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l:68-70.

[10] 常桂兰.氡与氡的危害[J].铀矿地质.2002,18(2):125-226.

[11] Boult K A,CowperM M,Heath T G, et al. Towards anunder standing of the sorption of U(Ⅵ) and Se(Ⅳ) on sodium bentonite.[J].Contam Hydro,1998,35:141-150.

[12] SylwesterE.R..HudsollE.A.. AllenP.G.Geoehim. Cosmochim.Actab(2000)2431.

[13] XuD..Wang X.K..CllellC.L., ZhouX..TanX.L..Influence of soil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on sorption of thorium(Ⅳ) on MX-80 betonite.Radiochim.Acta94(2006)429-434.

[14] 潘英杰.某铀矿矿坑水的治理经验[J].铀矿冶,1984,3(4):67-68.

[15] 梦文斌.低中水平放射性废液的处理[J].国外医学发射医学与核医学分册, 1989(13): 54-57.

[16] 黄明犬,周从直,康青.中低放射性废水处理现状与发展[J].西南给排水, 2003(25): 29-32.

[17] 姜圣阶,任凤仪.核燃料后处理工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5: 294-297.

[18] 侯立安.特殊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7.

[19] 高 永,顾 平,陈卫文.膜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废水研究的进展[J].核科学与工程, 2003(23): 173-174.

[20] 杨 庆,侯立安,王佑君.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 (9):103-107.

[21] 江林根.溶剂萃取法分离铀中钌的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