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1

合作学习 新课程 新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下面就几个教学案例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在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案例1:

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下)第2章第6节《相似与差异》

教学过程:步骤一、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各放有不同物体的盒子,放入的物品要尽量易于探测。由于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实验的,而且这个探究过程比较简单,所以分组时成员不宜太多,以四人为一小组比较妥当,否则有些学生会无所事事,但在学业水平差异上要求可以不高,故可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步骤二、组内分工。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当“记录员”,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汇报员”,动手操作能力强些的同学当“操作员”,另一位同学则可以当“检查员”。步骤三、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由操作员动手为主,记录员及时记录,检查员监督,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是起指导作用,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将学生:看看哪组猜得最快、判断得最准确。步骤四、汇报实验结果。经过一致努力,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

二、在制作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案例2:

教学内容:制作小型地球仪

教学过程:步骤一、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精巧的小型地球仪。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1、用什么材料:如乒乓球或其他球状体等。2、用什么工具:如要比较精确地做成地轴与公转平面成66.5º;的夹角,则要用量角器;如用泡沫塑料或者木板做底座则要用切割工具。3、达到什么目标:如要能转动,要画上经纬线等,由学生自己制定。4、确定工作目标:可以要求学生用框图来表示制作流程,明确分工和完成日期。步骤二:经过分工,有的学生去找材料和工具;有的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去查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家长给予帮助;有的学生负责制作流程。步骤三:小组各成员群策群力,讨论并确定统一的评价表。评价表中的项目一般有:①是否稳定牢固;②是否转动灵活;③夹角(66.5º;)是否正确;④线条是否美观,等等。让学生用该评价表来评价自己的样品,再评价别组的样品。步骤四: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能以适当的形式进行技术交流,写出大致完整的报告,并进行交流。

三、在游戏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案例3:

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下)第2章第6节《奇妙的身体》中“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的教学片段

教学过程:步骤一、研究资料。课前布置学生仔细阅读图P24-25,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最好通过查资料了解全面透彻些。步骤二、确定演员。由于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较多,故分组活动时要以大组为单位。分别在各大组中选出1位导演和12位演员,其中由1位同学扮演食物,另外11位同学分别扮演每个消化器官。步骤三、分配角色。确定每个器官和食物的扮演人员,要求各角色能说明所扮演器官的位置、功能,并能模仿该器官的工作情况,准备各器官的防真道具。

步骤四、表演。各角色按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进行表演,食物的扮演者要说明食物在各处的变化。其余的同学认真观看表演,并在表演结束时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各组的表演,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表演组”、“最佳创意组”、“最佳默契组”和“最佳用功组”。

四、在调查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案例4:

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上)第6章第3节《环境问题》中“调查噪声污染”

教学过程:步骤一、每个同学写出尽可能多的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步骤二、将所有的噪声污染的原因分为几大类,如:交通工具噪声污染,建筑、装修噪声污染,工厂机器噪声污染、大声吵闹等。步骤三、以6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就一类污染收集更多的证据,说明污染的存在和程度。(可查找各种资料、走访有关部门、进行实验等)步骤四、提出防治噪声污染的建议。步骤五、交流各小组调查结果。

五、在课外活动中的小组合作:

案例5:

教学内容:观察蚯蚓;

教学过程:步骤一、学生分组。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组由4—6个同学组成,男女适当搭配,主要考虑到男同学相对来说胆子大些,因为在实验中要挖蚯蚓。在小组中选出一位学习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同学,同时也要有责任心,由他来管理小组的讨论和实验的进行。其中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负责控制噪声(也就是小组讨论声音不能太大,影响其他人),另一位同学作为交流汇报员,负责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向全班汇报。步骤二、小组讨论。观察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想要观察哪些内容和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接着学生提出若干要观察的问题,通过讨论,明确了观察内容大致分为几个方面:蚯蚓的习性、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的运动情况、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蚯蚓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等。步骤三、确定课题。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组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共同讨论出观察的重点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步骤四、开展活动。课外整组同学出去寻找蚯蚓,了解其生活环境,然后进行了多次持续的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步骤五、汇报结果。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教与学的主角,通过这几年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作用不仅是完成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之间能更加深入了解别人对课程的理解角度,以及思想认识,从而更全面掌握知识,在合作中通过沟通达成共识,产生共鸣。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人性教学 灵性教学 感性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堂,思想内化是最难的,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案例教学法以图像、文本、视频或其他方式展现生活中常见案例,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有效理解教材上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应用?

一、合理运用教学案例,让案例教学更人性

合理选择案例是高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人文性是思想品德重要的课程性质,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和世界观也逐渐成熟,因此,在引入教学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到人文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主动为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使课堂更加人性化。

如“我爱我师”一课,教师可引用以下案例:“在某自习课上,小明一直和旁边的学生不停打闹,老师一再发出警告并让小明到最后一排位置上并反省,但小明却生气地坐在原位上一动不动,此时全班同学都感觉到紧张的气氛,预感会爆发冲突。”此案例在初中课堂经常出现,初中生处于叛逆期,他想挑战权威。在此案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设将此学生想象成自己,你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会怎么想?整个冲突发展趋势会如何演变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尊重教师,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又如,在学习“自强自立”时,可选择康德,爱迪生及霍金等著名的名人事件,先通过事件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接着,再引入初中课本中的《两个乡下人的不同命运》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理性体会在同一起跑线的乡下人由于不同的人生态度,通过在火车站一次“换票”经历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历程。这个真实事例能拉近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形成坚韧和乐观的品质。可以说,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变成案例之后可爱的一面,而人性光芒则是学生成长重要的营养剂,它会让学生既理解教材,又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二、巧妙运用小组合作,让案例教学更灵性

小组合作是经典的学习模式,将小组合作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能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出来,使案例讨论更加灵动。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应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自己的见解,在表达个人见解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同时,学生必须学会耐心聆听其他同学想法,不应在别人陈述时将其打断,这是一种良好行为的表现,也是对同学最基本的尊重,学会从其他同学分享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由于案例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以小组合作的模式释放学生的能量,使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演绎2014春晚小品《扶不扶》,借助该类作品再现社会“原型”,同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表演,实现学生共同参与。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却蕴含着社会问题,这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促使学生以更理性的思想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又如在“学会宽容”一课中可借用“陶行知现行的四块糖果”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时面对一位用石头砸同学的学生,陶行知先生以“你敢于承认错误”、“你有正义感”、“你尊重我”及“你比我先到教师”四个理由宽容并奖励这位男生4块糖果,使这位男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被砸同学道歉。为了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教师先让学生合作讨论,陶校长这样做的用意何在?讨论引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面看似普通的行为却蕴含着教育人的方法,宽容两字易写,但要在生活中做到宽容却非易事,这其实也是思想品德教材所要渗透的教育理念,它让案例教学更灵性。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让案例教学更感性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需一本教科书和一个粉笔就能讲解完整堂课程。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探究载体,案例如何呈现?案例如何分析?案例的价值何在?这些是教师必须直观思考的问题,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以让学生在参与案例研究中获得新的想法。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将静态的案例变成了可视化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而巧妙融入的背景音乐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从而让案例教学更感性。

如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存在“攀比”现象可设计相应的案例,在案例中,教师将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搬上了大屏幕,特别是学生攀比心理的存在,学生在外攀比行为的展现,而学生家里的父母亲却在辛苦地劳动,两个画面拼合在一起时,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的视觉被震撼了。

总之,案例以生动的事实为课堂突破口,它将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学生可感知的生活事实,在案例探究中,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不再感受教材的枯涩与抽象,而是跳动着人性光芒的语言符号。想让案例教学更灵性、更有效,需要教师结合初三学生的思维特点,积极搭建探究平台,创新教学策略,从而让案例教学法释放魅力,促进学生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陈前军.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J]. 教育与职业,2007(11).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3

教学案例:信息获取

这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第1个学习主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者建立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学瓶颈:

1.高中入学新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应用能力水平差距很大;

2.信息技术发展非常的快,教材提供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信息技术就在学生身边发展,每个人的感受讯息不同。

一、合作学习活动模式引入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提供的多个参考专题中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可以自选专题(自选专题需在学习主题范畴),同一个专题最多只能有两个小组选择,保证同一个班级每个专题都有小组实施学习行为。

小组安排:3-4个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组长按座号从小到大轮流或自定。学习小组在学年的学习中基本不变,要求每个人都有当组长的机会,学习领导小组的每个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要求: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专题”在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带来的影响、创新价值和学习收获,用PPT或WORD文档表达探究学习结果,每个小组准备五分钟的发言,完成专题任务时间1小时,按小组顺序学习成果。

参考专题:

1.信息

2.信息技术

3.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

4.社交网络及社会媒体

5.社交媒体的社会影响

6.手持设备的进化

7.开放课程

8.物联网

9.云计算

教师给予的参考专题涉及信息理解、信息技术过去今天和未来发展、信息获取与交流方式的技术变革、信息传播交流技术进步对社会及生活学习的影响等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学习小组提出要做“人工智能”专题,因些,在专题选择上又加入了“人工智能”项目。

对于每一个专题提供学习资源线索、关键词和相关网站。如: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专题,提供“口耳相传—>书籍报刊—>电台—>电视—>web1.0—>web2.0”线索关键词和web1.0、web2.0相关技术参考网站,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层面关注已知与未知的技术发展和影响,引导学生有方向地进行学习和组织学习结果。

在学习时间控制上只给1小时时间,逼迫小组每一个成员必须参与学习活动,把1小时时间变成4小时时间,合作学习完成本小组选择的专题。

小组交流:每个小组可以选派发言人发言,也可以集体发言,发言时间严格控制在5分钟内,用2分钟时间其他同学提问与回答,教师1分钟点评。让学生学习规范的交流流程。

各学习小组的学习专题不尽相同,学习评价是一个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重要的学习流程,在各小组发言同时,每个学习者需要对其他小组进行学习收获评价,学习收获评价指站在学习者角度,通过听完和看完他人小组的学习结果所获得的收获来评价他人学习结果。

学习收获评价使得学习者不仅关注自己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从别人的学习结果中学到什么,达到本小组成员间,各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的学习目标。

二、基于网络实施合作学习

1.网络资源优势

教学案例中给予学生的学习专题标题比较大,给予学生的学习线索比较粗犷,在传统意义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法很好完成学习任务。然而,丰富的网络资源给予学生学习支持,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需要的信息,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使他们获得了独立思维的空间,不迷信于教师,学会了批判性地学习。

网络资源的信息是多元化的,同一个问题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观点,当小组成员从不同搜索渠道、不同角度获得信息,合作学习的意义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小组成员通过学习交流各自获取的信息,在组织本小组的学习结果过程中自然经历讨论鉴别的过程,从而使学习成员迅速地接触到他人不同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操作流程,帮助了差异学习成员取长补短。

2.创设合作学习的网络交流环境

在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架构了两个网络交流环境系统帮助合作学习,一个是建立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小组成员共享文件夹,各学习小组利用自己的共享文件夹,存放小组成员的搜索与组织的信息,小组成员利用该文件夹实现小组成员信息交流。

另一个是跨小组的交流学习、评价管理平台,提供:

(1)注册小组,生成小组各成员信息,选题信息;

(2)能够按班级、或按专题显示各小组的信息、学习结果和学习评价;

(3)各小组需要将自己完成专题结果上传到管理平台实现共享;

(4)在各小组间交流安毕后,每个学习者需对非本小组的所有专题进行网上学习收获评价,选择评价专题,为使评价有成效且简单,要求评价者只能在“很有收获”、“有收获”、“没有收获”中选择一种,并用30-100描述收获什么或没有收获的理由,选择“很有收获”,专题获得20分,选择“有收获”,专题获得10分,选择“没有收获”,专题获得0分,参加评价者分数平均分为该专题的得分,管理平台动态给出各专题的得分。

学习管理平台有效管理小组学习进程,管理学习者学习过程,共享小组学习结果信息同时共享每个人的学习收获。

小组间的学习交流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然而,管理平台的引入,学习交流可以做到跨班级交流,同一专题不同班级更多的不同小组学习呈现,帮助学习者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的不同,帮助形成用多元化的思维习惯。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有效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流程设计、学习管理、学习帮助、学结提升影响合作学习的成效。

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扩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视野,让学生建立思想、技术创新之重要性的意识,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学会通过协作、交流、鉴别获取学习内容,养成认真踏实实施学习过程的学习习惯,学会组织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

“专题”合作学习活动模式的学习流程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管理、学习帮助、学习收获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没有标准答案的专题研究学习过程中,溶入学生小组成员的理解和思想,这是创新意识的基础,在不同小组间不同专题或相同专题的交流学习评价中,提升学习容量与学习效率。

然而,在实际的交流学习中,学生更习惯于一个一个专题的学习与理解,如何贯穿所有专题提高学习成效,紧扣教学目标,这是教师学结之教学核心。

教学案例中,教师从两个方面展开学结,一方面利用管理平台实现跨班级的学生学习成果点评,通过同一专题不同架构、不同表述的比较,通过不同专题不同方向信息技术间的技术与思想交汇,达到让学生思维碰撞及有限课堂学习时间内有效开阔学生技术视野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以时间为序阐述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进程,将学生做的专题研究装入进程事件中,结合年代的技术背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问题与需求,以学生专题做为案例,让学生感受思想创新与技术创新促进问题与需求的解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有时就在你身边,技术是相关联的,关键是如何去创造联想,善于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提出问题是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之基本思维。

教学案例没有直面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而是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相关知识点作为暗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融入获取信息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4

案例教学要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其中老师的准备任务又和学生不同。具体来说,老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水平,对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举个例子,老师在备课《时间和位移》这部分知识时,可以选择“操场跑步”的位移案例,然后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有些学生擅长运动跑步,可以提问这些学生,“位移是指物体的位置变化,那么我们假设一个同学说从起点到终点跑了两圈,另一个同学说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四圈,那么他们的位置是否相同呢?”这个案例一抛出,学生们便意见相左,相同意见的学生自动地组成了一组,他们相互讨论,指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务必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在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自身也要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把握教学的进程,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二、学生合作是关键

小组合作的方式已经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领域中,但是很多老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少老师只是把小组合作形式化、流程化,以至于学生将小组讨论当作是闲聊,完全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实际上,案例的分析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各种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能够相互碰撞,从而进一步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案例来学好物理。要知道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学生间开展实验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匀速直线运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老师需简单地跟学生交代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要求,并且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打出小黑点均匀分布的纸带。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学生会先自主地学习课本中的案例,小组内部对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点以及失败的可能性,然后内部进行分工协作,从而尽可能地完成这次小比赛。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能使学生懂得在面对教学案例时从哪个方向思考或者寻找突破口,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确保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评价是保障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而且自尊性也很强烈,物理老师应当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得以增强。具体来说,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错时,老师应当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而不是认为学生的良好表现是理所应当;同样在学生表现不够好时,老师也无需马上指责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打开思路,从正确的角度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老是在教《能量守恒定律》这部分知识时,有学生坚持世界上会有“永动机”,这时老师切不可指责学生“你没有好好听课”,而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认识能量守恒,老师也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通过这种积极有效的评价,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更加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得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5

一、改革高中德育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得学习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不感兴趣,不愿听讲,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为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指明了新的方向,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适应高中学校的生源特点(“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使得高中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部分高中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素质差,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时有发生冲突打架,经常迟到旷课,不服从教育和管理。而目标明确、以考学为主的优等生又觉得高考不考这些东西,还是多背几个知识点吧。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不学德育知识,知不知德育理论都无所谓。高中生在文化基础、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这就更要求高中学生学好德育课。

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为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排教学案例,把书本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之中,改变过去德育课单一的、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高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使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思想道德也得到提升。

小组合作教学案例范文6

一、善用教学资源

因为初中科学教学涉及的内容广而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资源较别的学科相对比较丰富.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也应该善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充实教学、完善教学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推动学生的发展.笔者以物质教学资源的利用为例进行论述:

在七年级的初中科学学习中,主要是对地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也主要是自然科学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在地理的一开始部分就是对地球的经纬度来步入地理学习.所以,教师就可以将学校所拥有的地球仪等与地理教学的资源带到教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经纬度,来区分相关知识点.

进行“经纬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很难区分清楚什么是东经、西经、北纬、南纬,以及为什么所有的经线在南北两个极点处会汇合在一起.但是借助地球仪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教学案例 教师一边拿着地球仪一边说:现在大家首先看到老师手中的地球仪,然后听老师讲解经纬线的特点,大家再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地球仪认识清楚经纬线,好吗?

学生说:好!(异口同声)

教师说:大家先找到0°经线,然后看看这个0°经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再一次找到东经90°,西经90°,180°经线,分别看这些经线的端点在哪里?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2:0°,东经90°,西经90°,180°的两个北端点在北极点上,南端点在南极点上.

学生3:地球仪上所有的整十经线都有这个特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经纬线就会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地掌握了分析经纬线的方法.这就是闻名常说的“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除开物质教学资源需要把握外,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生活教学资源都是需要善于运用的教学资源.因为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带来教学效率的提升,更能够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开展小组合作

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充分的物质基础,这样就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想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以及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认为,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进而达到这些目标.

此外,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团结队友,也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交流学习他人长处,填补自己的知识盲点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教学案例 在“物质的特性”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之中,教师让各个小组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学习,那么借助讨论就会让学生对“物质的特性”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组长说:依照之前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我们现在首先对课本中涉及到的“物质的特性的有关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组员1:物质的特性就是某一个物体特有的一个特点,与其他的物体相区别的一个特点.

组员2:所以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叫做非晶体,这两者的概念也是他们的特点.

组员3:对,那么我们常见的晶体的代表物质有什么呢?我只知道松香这种物质是非晶体.

组员2:硫酸钠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是晶体.

就这样的一种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对“物质的特性”以及其相关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很好地认识.而且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在交流进而产生头脑风暴,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不仅仅是小组讨论,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时不时开展一些小组竞赛,小组合作实验,小组评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励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获得进步进而获得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及时回顾归纳

由于初中科学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负担也必将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容易混淆知识,同时对有关的学习内容的记忆产生偏差.针对这一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借助经常而及时地回顾归纳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牢固记忆,清楚记忆,强化记忆.

教学案例 “观察生物”这部分的知识学习完以后,其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四大组织”和“系统”,其中四大组织中涉及到的各个组织之间的功能是学生最易混淆的,系统的构成是学生最容易记乱记错的.所以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帮助学生回顾归纳知识点:

教师说:人体有多少组织分别是什么?

学生1:4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组织

教师问:那么人体有多少系统呢?是哪些呢?

学生2:8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

借助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