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剖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案例剖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案例剖析

教学案例剖析范文1

一、“画”在新知形成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出示例1,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后。

(1)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

(2)学生同桌合作摆花片,交流反馈:

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先一个对一个地摆出和小英同样多的11个花片,再摆比她多的3个花片。)

教师相机板书:

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的花片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3)要求小华的花片,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板书:11+3=14(个)

(4)小结:要求小华摆了多少个,就是求比11多3的数,就要把同样多的11个和多的3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剖析:数形结合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搭建了一座从具象的实物操作到抽象的数量关系分析的桥梁,使学生轻松而顺利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成了知识的同化,深刻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画”在重、难点突破时,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一天是24小时,能用“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转换。2.通过对钟面记时方式的集中探讨,在对比中凸显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关联,并借此强化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意义理解。

教学时,以“一天有24小时”、“为什么是24小时”、“如何记录24小时”等作为教学的主线,借助学生的经验载体“钟表”和半抽象的“时间尺”, 帮助学生建立24时记时法的概念。随着教学的层层推进,逐步出示图(1):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都能将一天的24小时记录清楚,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在解决看课表、看标牌、报节目单等实际问题之后,总结归纳两种记时法的转换方法,逐步出示图(2)。

剖析: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供给学生大量鲜活的、富有情趣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把准知识内涵,理顺知识主线,明确认知重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使课堂教学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三、“画”在解题指导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例:“图形与几何”领域。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练习题:“把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剖析:学生受题中“剪去”“剩下”等词语的干扰,往往误认为周长变短了。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出示题目中的信息,并通过平移引导学生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周长的关系。如下图: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剩下图形的周长=原来图形的周长;体会到当图形变小时,周长不一定变短。

教学案例剖析范文2

案例一:

一次,听一位中年教师的课。课堂上教师的课堂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讲解独到,感觉学生易于接受,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使回答出错的学生感到战战兢兢。而且那些好学生们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积极,也都精神不振,懒洋洋的。后来,另一位细心的听课教师道出了天机:原来这位授课教师从始至终都没有笑过一次,一直都是表情平平,似乎升降调的变化也没有过。

[剖析]“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陈军华,2006)。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信息的交流贯穿于情感交流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融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必经之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关系更为密切”(陈琳,2002)。英语教师要用情感打动学生、激励学生。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爱是教师强化教学效果的基础,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动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与评价,让不同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对策]“教师要学会理解、欣赏和鼓励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作出负面评价,不要吝惜夸奖和鼓励,也不能因为一次成绩不好对学生失去信心”(何扬,2005)。十几岁的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奖赏的教育作用明显优于惩罚。鼓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我们可以利用热情洋溢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英语教学中,当学生表现令人满意时,英语教师用“Excellent!”“Wonderful!”“Super!”“Terrific!”等一个个饱含激情的词语,并伴随亲切的目光和体态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心灵震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艺术的评价成为推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

在初二的一节英语课上,教师在导入环节先呈现了一个与课文有关的重点新句型,随后叫个别学生进行开火车的朗读,每个学生读完之后,教师都用:“Good!”“OK!”“Wonderful!”来评价。由于抽读速度很快,有些学生甚至还来不及把句子读完整,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说:“Good!Next.”

[剖析]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要自然和得体,切忌使用过于夸张的动作和语气;表扬要恰如其分,绝不能随意使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如果表扬来得太容易,学生就会对此习以为常,并可能导致学生对问题浅尝止辄或随意应付。

[对策]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尊重和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应一味表扬。这一案例中,学生读句子的活动属于不需太多思维创新的模仿活动,教师只要点头肯定其发音正确或进行必要的纠正即可,无需用如此夸张的语言加以评价。过多和过分的夸奖往往会导致鼓励的贬值。

案例三: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为一位老师讲述关于健康饮食的话题。授课教师在讲解food这一话题时,利用PPT呈现了一幅色泽诱人的实物图片,用英语描述并引出健康饮食的这一话题。在描述完食物图片后,授课教师说:“I think they must be delicious.”然后问学生:“Do you think they are delicious?”大多数学生回答:“Yes.”教师高兴地给出自己的评价:“Good!”其中有一个男孩回答:“No.”但是教师并没有太在意,而是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健康或者不利于健康的食物,重点不在于其是否好吃。于是教师继续问:“Which food is healthy?Which food is unhealthy?”

[剖析]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更希望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学习行为而非学习成绩上,希望教师在表示赞同或反对时都给出理由”(Williams&Burden 2000)。对“No”这一回答,教师做出的“不屑一顾”的回答,反映了授课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如果教师经常这样对学生的个别想法给予否定或漠不关心的评价,那么,学生主动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

教学案例剖析范文3

一、何谓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所呈现的现象价值和所蕴含的规律。

二、体育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

1、意外式教学案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发生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案例。其特点是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体育教学案例的要素

一类是对典型事例、教学片断或某个环节的简单叙述、反思和评析。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分析与反思。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另一类是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是由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得出的结论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过程复杂,文章更趋向于理论研究。

四、体育教学案例与一般教学文体形式的区别

1、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重在叙述,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教学案例是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个事件进行简单回顾或描述,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认真反思,总结揭示其规律。

2、与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是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描述来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广义地讲教学案例也是教学论文,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论文都是教学案例。

3、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教学案例剖析范文4

一、教学目标要明晰

案例教学法首先要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符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包含丰富的知识,教学中设置的问题点和教学流程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内化相关知识和提升能力很有帮助。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很可能致使案例教学的过程缺乏控制,进而影响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需要考虑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因此,搜集和选择案例应该遵循知识性、典型性、完整性、时代性、可塑性等原则。

知识性是指“案例要包含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中,某位教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丰富和建构了头脑中关于南海的知识体系,对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有了更深的了解。

典型性的案例选择要有普遍性,具有广泛适用性。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或可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代表问题。

案例要有完整性。案例应该有开头、过渡、讲解、训练、结尾等内容,要成体系,而不是零散成块。

案例要有时代性。案例应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反映当前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可塑性是指案例本身并非是完美的,有瑕疵的、不完美的教学案例会给教学带来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感受。

三、深入评估案例

对精心选择的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并加以评析,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给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前,教师应该仔细研读相关案例,并从学生角度考虑究竟对哪部分会有兴趣,有可能会对哪部分提问。

一个成功的老师,研读案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必须尽快进入案例情境。(2)可发现案例中因果关系的线索。(3)注意提前区分案例中抽象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抽象问题往往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等存在关联。

即时性问题是指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的突发性的、随机出现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

在区分问题之后,应该根据问题类型,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的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当给学生呈现教学案例后,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命题。

四、案例的继承、改革和创新

案例的继承、改革、创新,就是在对案例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中学生的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补充完善和异构等手段创新案例。

补充完善是在保持原有案例的主干的情况下,对案例的局部进行修订、完善。

教学案例剖析范文5

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以案例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法是与传统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授课模式相区别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以案例为媒介,以课程相关的教学实例和时政问题为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引入高中政治课堂,让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思考、剖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学到更多的高中政治知识。二是围绕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进行多方互动。教师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教学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把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合作,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现实案例导入政治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时,应选取现实的案例导入课堂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紧密结合的案例,将案例以巧妙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引导学生获取案例的相关信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要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思维路径分析案例呈现的问题,达到案例的理想效果。

例如,现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的相关章节时,可以以目前房价上涨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用现代化多媒体将国家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1)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某些房地产商要炒高房价?(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出台相关宏观调控政策?这与我们的政治课有什么关系?这种案例导入层层递进,既符合学生的思维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这种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是一个正确的教学方向,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案例分析自主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中常常会以现实案例提出一些学生需要思考和探究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主动获取课堂有用信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时效性的有效举措。因此,教师在利用案例导出具体问题时,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教师通过发掘学生列举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之中。这样一来,案例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和融洽,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充分尊重,让学生学有所获,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了解相关知识。

三、案例延伸教学,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案例剖析范文6

论文摘要:要实现“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并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必须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的“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并不断提升教学反思的能力,应知晓教学反思的内容,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更应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学日记反思法

教学日记反思法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把当天的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反思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可见,教学日记的重要作用。教学日记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之举,也就是取得的达到或高于期望值的成就。即教学过程中达成预设目标的措施,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体会,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情况等;(2)不足之处,也就是低于期望值的结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总有须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对不足之处的记录可以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进行深刻地剖析,提出修改措施,或写出“再教设计”,即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3)创意之点,这里所说的创意指教师的创意和学生的创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顿生的教学灵感,学生的独创性见解等。总之,教学日记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贵在坚持,贵在及时,若能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二、教学案例研究反思法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事件或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等原则。所谓真实性,是指案例发生在真实的教学中的真实的教学“故事”;所谓典型性,是指作为研究样本的案例,必须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所谓价值性,是指案例应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教学案例的素材可以是:(1)研究自己的教学,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2)观察同事的教学,从中搜集案例;(3)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的口中搜集案例。教学案例搜集之后,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工具,对教学理念、学生观念、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理性反思。例如,在教学中常见到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做错题的处理方法是错一罚十,甚至错一罚百,而学生尽管苦不堪言、极不情愿,但还是照办,其结果是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同类型题仍然出错。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师必须依据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深刻地剖析和反思,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交流对话反思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对话,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交流对话反思是通过与其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反思的方法。我们知道,教师的个人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请同事参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提供不同观点,聆听“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反思。为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可以向同事叙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同事的看法,使自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进反思,“请进来”即邀请其他教师光临自己的课堂,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须进=步完善之处;“走出去”即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他人的课堂,观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反思外,还应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理解、信任和宽容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坦诚交流,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录像反思法

教学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况用摄像机录制下来,课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提出活动化的教学观,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可以作如下反思:课堂上,用于教师讲话的时间和学生发言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是否足够;教师是否常常微笑,实施“微笑教学”策略;是否经常对学生做出表示认可的反应,如鼓励性地点点头,激励性的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还是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等等。

五、教育教学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