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教学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课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课教学案例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文1

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生物化学理论课程教改中尝试了案例式教学法,构建了生物化学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及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并以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案例式教学法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地方本科院校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用在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方面[1],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推广和发展,案例式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它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国内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我国一些中医院校和教师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式教学的改革尝试[2-5],通过教学改革证明,将案例式教学法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课程组拟就生物化学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内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案例及问题讨论,将学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案例教学的编写与实施

1.1案例编写的格式标准

本课程组制定了生物化学案例的编写格式标准,保证了教学案例库的编写质量。本课程案例编写格式标准为:(1)案例名称;(2)案例涉及主要教学章节;(3)案例教学适用对象;(4)案例类型;(5)教学案例,包括案例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问题参考的答案以及知识拓展5个方面。案例名称是教学案例的标志,要求简要明确,突出主题,能反映出案例的内容和特点;案例类型主要分为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案例内容是案例的主要部分,教师需遵照案例编写的要求,根据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另外,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应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通过提出案例中的有关问题来实现教学要求,案例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部分与提出问题部分前后呼应,相互补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拓展部分结合案例列出可以进一步学习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进行自学,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通过2013级和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案例选编的原则,课程组制定了两套实施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教师先不讲解相关章节,让学生先自学再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和总结。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课前:①明确教学目标,布置案例及问题;②学生课下自学并预习教材学习内容,查阅案例相关资料,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课堂: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②教师精讲点拨,引导构建基本理论框架;③课堂再讨论,达成共识。课后:查阅文献,完成问题拓展。教师在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案例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而课堂教学是以案例为导向,在“先学后导”基础上,通过学生汇报、课堂点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自学遗留问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套方案应用于简单案例。第二套方案是先由教师进行相关章节的讲解后再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基本教学过程设计如下:①在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按照系统的教学内容讲解此部分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阶段,课前教师提前把所设计的案例预习分发给学生,并通过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归纳总结阶段,在课堂上先由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小组其他同学也可进发言行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质疑提问,之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分析报告或综述。这样通过课下小组讨论、课上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此套方案应用于复杂案例。

1.3案例教学的考核标准

案例教学活动成绩包括讨论记录、组内评分、组间评分、学生总结四项,分别为20分、30分、30分、20分,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5%。在案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组采取多元过程评价方式,编制了考核标准,对案例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2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

课程组在学期末对2013级、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从案例教学整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91.2%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88.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问题3和问题6中,76.5%和79.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是”,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接受、认可了案例式教学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但问题4、5、7、8中20%以上的学生表示为“不肯定”,说明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这可能与他们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的不适应有关,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去帮助、鼓励他们,因此课程组预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与编写之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组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中,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获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案例式教学法改变了理论与实践脱钩、知识僵化等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选用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实践融汇到课堂理论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琳,李雪雁,潘子强,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6-48.

[2]封少龙,曹朝晖,龙石银,等.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检验专业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6):3300-3301.

[3]南海波.高护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实例[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3-84.

[4]杨云,姚政,李奇峰,等.生物化学案例教学改革的统计分析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57-59.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感知;生物现象;光合作用

一位家长曾问过老师上课不就是讲述课本的东西?课本不是好好的吗?其语言文字既科学又严密。为什么要有老师重复?

我想这位家长问得很好,如果老师不在语言上下工夫,如果老师的语言没有魅力,不如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读书。有效课堂教学的语言组织除了必须发出声音外,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下面就是我在生物课堂中的几个案例。

一、语言的速度要与学生的感知速度一致

上课是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和讨论的过程,老师的语言速度要与学生的感知速度一致。老师的语言速度过快会被誉为“机关枪”,学生听不懂;过慢被誉为“老先生”,学生听了没劲、不爱听,打瞌睡。

二、语言的信息要与学生的需求保持一致

话是讲给学生听的,你的语言信息要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过时”的、过于科学的(枯燥)、不适合青少年人群的语言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老师必须花时间去搜寻适合学生口味的信息,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三、语言的直观化,手势也很好用

我们必须要使生物课的语言更加直观、通俗、易懂,有时还要配合手势。讲关节时左手握拳放在右手张开手指半握拳里,这时左手代表关节头、右手代表关节窝。讲心脏和肺时,左手握拳放在胸部说心脏、张开双手放在胸部两侧说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采用双手记忆法,两手十指相对,血液由左手流向右手,左手臂为动脉,右手臂为静脉,十指相对为毛细血管。

四、语言的通俗化

通俗的东西往往好懂。用“上机(肌)接(结)神”来简述动物的四种组织,即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预防的三个措施和关节的三个组成部分,把一些复杂的结构数字化。

五、语言的问题化

把一些生物现象问题化,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更能调动学生的胃口。吃咸的东西,容易口渴,为什么?萝卜挖一个凹槽,在凹槽上放入食盐,萝卜会流出水来,为什么?

六、语言的思想化、人性化

种子萌发时是先长根,还是先长芽呢?当然先长根,站稳脚跟吗!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用凡事都要有度、凡事都要“适可而止”来阐述。

七、巧用“顺口溜”

用“蝗蟀哥长(蟑)蜻椿豆”来描述课本的不完全变态发育里的动物,如蝗虫、蟋蟀、蟑螂、蜻蜓、椿象和豆娘。“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来描述花生。

八、制造语言的包袱

讲述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高”处流。学生很惊愕,认为老师出错了。然后解开包袱,这“高”浓度的“高”,不是位置的高与矮。

九、把复杂的生理过程缩成一个小句

如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用“暗对光脱染观”描述,即暗处理、对照、光照、脱色、染色和观察。

十、顾名思义很重要

读生物专有名词,往往需要把名词的字拆分开读。所以很多人虽然没有读生物,但也知其义。“哺乳动物”读成“哺―乳―动物”,哺就是哺育、乳就是母乳,就是靠母乳喂养大的动物。“灵长目”读成“灵―长―目”,灵是机灵、长是最是第一,所以灵长目就是最机灵的动物。

十一、读出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间的关系,这就是生物素养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个名词读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明确其中还包含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两个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文3

1重过程体验的策略分析

1.1转变教学观念,做到心中有学生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受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加强意识教育,必然会导致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教育,而且要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正处于智力与能力发展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使学生切实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间的矛盾.同时,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理解这种能力对于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的参与教师组织的相关教学活动,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

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代替教师灌输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实践经验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刚上课时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的物理问题,学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实例或物理故事,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放映相关的物理动画或视频等.但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

1.2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实现脑中有结构

“问题化”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本,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物理思维过程和方法直接指向学生能力的发展.

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头所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物理教学,用问题串接学生前后的知识结构,学生顺着问题这一知识的脚手架不断攀高,可以在物理知识探索中走得更远.

1.3教学内容操作化、生活化,实现手中有方法

实验是物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是具有操作性的,为此我们要顺应物理学科特点,不能单纯的教教材,而应该注重“讲”、“想”、“做”三者有机结合,尤其是做,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经验表明,教学内容一旦可操作化,能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中的所有的理论、概念或者规律都源自于生活.所以说,物理教学,也要能够贴近学生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并联系社会.每一天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大量的物理现象,我们口中常提到的“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与物理紧密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

2教学案例――加速度

2.1教材分析与知识点分解

“加速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在动力学中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对以后物理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个知识点如何分解呢?笔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了如下几个具有台阶性的问题:

(1)速度变化量;对于这个知识点进一步设置情境进行分解: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如何求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给出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不同运动过程中哪个速度变化得快?

(3)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规定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反映了怎样的物理意义?

设置具体的情境步步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

2.2合作学习,逐步丰实认知

项目1问题导入“加速度意义”探究

情境小汽车、战斗机、高铁启动阶段用时如下表1所示:

表1初速度末速度所用时间小汽车030 m/s10 s战斗机060 m/s10 s高铁060 m/s300 s问题:(1)小汽车和战斗机相比,启动加速的性能相同么?(2)战斗机与高铁相比,启动加速的性能相同么?(3)三者相比哪一种加速性能最好?

学生自主探究上述三个问题,如果能够探究正确,和学生一起构建“加速度”这个概念并探讨引入“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意义.如果学生无法解答上述问题,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相同时间速度增加大”或“相同的速度增加量所花时间较短”这两个比较依据中来,继而生成借助于“单位时间速度变化量”来比较速度变化快慢方法,“加速度”这个概念呼之欲出.

项目2量化计算,深入对“加速度”的理解

在和学生完成项目1,顺利得到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后,要求学生计算表1中小汽车、战斗机、高铁的加速度.接着对照表1,学生讨论分析哪个最终的“速度大”?哪个“速度变化量大”?哪个“加速度大?”在此基础上对下列几个说法进行辨析:

(1)物体加速度大就是说物体运动地快.

(2)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即该物体速度变化为2 m/s.

(3)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4)物体的加速度大,则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也大.

对于这几个说法的辨析,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时间,如果学生回答都是正确的,则师生一起总结“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各自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如果学生在某一个说法上存有疑虑,则和学生重新回到对表1中的数据中去,用量化的结果来进一步讨论,深化理解.

项目3对比理解“加速度”矢量性

例1一辆汽车正在向右匀速行驶,速度大小10 m/s,突然加速,经过20 s,其速度达到30 m/s,试分析这一加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2一辆汽车正在向右匀速行驶,速度大小30 m/s,突然刹车,经过20 s,其速度达到10 m/s,试分析这一加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在学生得到计算结果后,要求学生参考教材中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初步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为了深化理解,进一步设置问题让学生深化理解.

(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已知其始、末速度的大小及方向,试讨论如何确定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方向?

(2)一物体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有什么关系?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高效专业 新课改

高中生物这门课程因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集中,与物理和化学相比,生物所进行的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需要高效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任课教师需要将课堂内容安排的重点放在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上。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讨论。

一、做好备课,设计合理的导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知道,一个课堂成功的因素不在于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而在于任课教师前期的备课阶段。一个成功的备课环节可以影响整个课堂进行时的效率、效果和学生配合的情况、学习的成果。任课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备课的力量,认为备课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前准备,对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没有做到很好的估计。在正确的备课目的的指引下,任课教师应到注重在课堂中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每一个活动的细节中,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并了解专业知识;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在每个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感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当在课堂中随着任课教师活动的安排进展,不断的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和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有效的备课准备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方法,而确定了这样的备课理念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备课环节中充分设计好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才是重中之重。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主体有两种:任课教师自身和学生群体。因此,在备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备课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一份子,也应当参与到任课教师的备课环节中,只有课堂的两大主体同时为提升课堂效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做出准备,这个课堂才能是高效的,这个备课环节才能是成功的。由此可见,在备课环节中任课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合理安排课前准备内容。

在学生的课前准备环节中,任课教师可以将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关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在准备导学教案时,可以在导学解疑的部分提供反馈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在预习后将预习的情况和疑问反馈给任课教师,这样任课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尚未掌握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

在任课教师的备课环节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环节的设计,二是导学教案的设计。课堂环节的设计关系到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需要任课教师结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有趣的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充足的兴趣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导学教案的设计则需要任课教师结合上课讲解知识点的过程和内容进行编辑,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习题训练。众所周知,生物这门学科是偏理科思维的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将学习与练习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因此,任课教师不管是在课堂环节的设计还是在导学教案的设计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习题训练内容。同时,前面也提到了要在导学教案的设计中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反馈信息以及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反馈信息,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加上学生复习后的反馈信息,只有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问题反馈到任课教师这里,任课教师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加以讲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合理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经过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开始前的十分钟就能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有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用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现在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是安排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在课堂开始前的二十分钟基本上是一节课中的基础内容的讲解,如果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错过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后面提升能力的部分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生物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在课堂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那么在后面提升能力的部分将会很难跟上任课教师的节奏。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堂开始的十分钟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在课堂开始前,有几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多媒体放送、情境创设、问题提问、旧知识回顾等。这些方法都在日常的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得到的效果反馈也较好,适合任课教师在课堂开始前进行讲解和引导。

首先是多媒体放送的方式,高中生物主要讲解的内容是从细胞到生命演变过程的讲解,涉及到大自然中每一个生命的进化和演变过程,每一个分支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演变过程,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人与自然》《动物世界》中的相关视频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多媒体自身就具有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结合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会更快的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文5

关健词:教学案例;项目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它是研究人体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发展的一种生命科学。其中它包括的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机制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作用不但要求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更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这门学科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抽象难记,课时又少。在短时间内完成内容繁多的教学任务,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的一个困境,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改革,尝试将案例教学和项目任务安排进教学中来,使抽象的理论不再难于被理解。

一、创新教学理念,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教和学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教师的角色是利用更好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角色是能够完好的将接收来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可被利用的知识,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这两个矛盾体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的形成理解和共识。而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需要不断的摸索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一个不断创新的意识,利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手段和自我创新的结合,就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1]

1.实施大学内独特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的性格基本上已经定性,也能明确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大学教师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并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为自己的观点进行积极的论证。大学的教师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再加上适当的指点,教授和学习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相结合

大学本科的教学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根本性不同点在于,它是以学分制和选修制相结合的一种评分制度。这种教学制度的实施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选择性学习创造了一定的空间。为大学生能够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提供了相应的前提条件。这种独立学习的集中表现为,在教师正式讲课前,学生已经独立阅读材料和相关的参考资料。[2]例如,在生理系统教学过程中进行脑细胞基本功能讲解时涉及到脑细胞生物电的生理机制,在神经、泌尿等各大系统中涉及到的问题和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应用到的心电、脑电等的实际应用,在重点部分教师会进行重点讲解;而在运动和消化等系统中涉及到的知识因其容易被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只是采用了课上将教学目标进行阐述,然后将具体内容布置给学生课下自学,同时下节课拿出自学报告或自学笔记。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以前讲过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减少了课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

二、利用现代科技教学,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在教学中的一个科技的进步。因为人体解剖生理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微观的,如果只用讲授法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展示了微观世界的多彩,使很多无法用语言进行明确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易懂。例如在细胞膜进行物质转运方式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进行,将抽象的物质运转过程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不但省去了老师费力讲解的过程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进度不能过快,给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的时间,才能使教学轻松愉快的完成。

三、培养深层次的思维学习能力

深层次的学习是学生通过完全独立的思维及深层次的学习进行概念重组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学生不断的通过刻苦努力才能完成的。具体的来讲,深层次学习是学生利用以前积累的知识与教师刚刚讲过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在这一重组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内容及教学重点。[3]例如:对青蛙进行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与骨骼肌收缩的实验,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到蟾蜍的椎管,然后准确的用探针刺入,直到蟾蜍出现下肢僵硬,尿失禁的情况即完成探针破坏脊髓的过程。这一实验的要点是能够准确掌握脊椎孔,并能准确的进行破坏。在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指导和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实验的过程不但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掌握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还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明白此次实验的原理和生理机制。明白生物体基本的结构构造。同时在深层次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用笔记录下来教师讲解的要点,同时能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深入加工成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一步的思考,将两个不同的知识点连系在一起,使这些知识点能够连贯成为自己的知识。

四、结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需要在一个宽泛的环境下,运用实际案例和下达项目任务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不但需要教师的明确引导,还需要高校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不断的进行学校的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J].上海教育科研.2015(2):1-5

生物课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学习动机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对于高中理科生来讲,高中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现象,掌握生命活动规律。“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状态,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针对这一定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习动机因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确保生物学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理解知识。比如说,一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通常较难理解,但是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可以较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内容。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合理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领悟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蒸腾作用”为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蒸腾作用”的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蒸腾作用对作物生活所起到的重要性”以及“蒸腾作用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试验。教师可以为移栽试验事先准备两组植物,其中一组植物进行“原样移栽”处理,另一组则去掉相应的枝叶。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成活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去掉枝叶的植物存活率高”的特征,从而会感到好奇。这样教师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时,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学习。

二、合理运用“强化理论”,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断强化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强化理论”运用到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不太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很多知识如果只是教授一遍,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印象。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对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加以强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中“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强化理论”开展教学。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实际问题”等。其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可能会跟到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对“如何制备培养基”以及“高压蒸汽灭菌”等知识加以强化,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由此看来,通过运用“强化理论”,教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三、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调查表明,竞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适当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投入。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很少注重学习竞争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课堂上开展学习竞争活动。学生在竞争活动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知识竞答,看谁掌握的知识点多。知识竞答可以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种类”以及“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请举例进行说明”等内容相关。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由此看来,通过知识竞答,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增强,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针对这一定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习动机因素。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强化理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还应该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乔湘平. 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