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节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范文1

1、加大力度,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在充分调动学校自主办学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强指导、督办,着力文化和项目建设,组织特色创建亮点展示和特色创建校校行,推动创建工作。组织“我的办学理念与实践路径”校长论坛,推动校长深入思考,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与能力。

2、强化行动,推进全面质量提升。分层次选择学校开展教学、德育、体卫艺、办学行为管理与实施综合试点,研制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可操作、可持续、可评价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在试点基础上,研制全市教育教学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细则与办法,推进全面质量提升。科学务实地组织好2013—2014学年度教育质量评价。

3、巩固完善,落实好“零择校”和小班化。完善落实“零择校”管理办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组织马家店城区小学服务区域调整和学生入学工作。加强督办,确保小学与初中全部实现小班化,引导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施。

4、加强学校章程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督促全市中小学制定或修订好学校办学章程,依法行使办学自和承担相应责任,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明查暗访,督促学校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业总量,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进一步规范教学用书和教辅资料管理使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二、深入抓好立德树人工程

5、继续实施德育“一三五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抓手,以特殊群体学生为重点关爱帮抚对象,以各种活动和日常生活为平台让学生感染和内化,组织有体系的校本德育活动课程评选与展演,组织好市教育局“德育品牌”示范学校评选。加强省德育“五项专题研究”课题指导与管理,确保顺利结题。

6、完善德育常规工作管理。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督促学校开展好各类节庆纪念日教育活动和市文明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安排,通过多种形式落实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社团建设,组织好星级学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强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活动项目与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7、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实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以导师制、同伴互助等形式建立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通过心理咨询网站、心理信箱、面对面交流与影响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积极创建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8、开展全员育人研究与实践。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水平与能力,组织“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德育活动创新践行谈”网上论坛评选活动。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研究。

三、扎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9、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加强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深入推进以“以学定教、自主合作”为特征的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做实以“教学资源比应用,课堂教学比高效”为核心的“课内比教学”常态化工作,推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参加市“比教学”竞赛活动。

10、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指导和督促学校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办法,科学、有效地实施备、教、批、辅、考、研、评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问题研究。小学、初中要将地方课程(含专题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纳入正规管理,纳入教师绩效考评范围。督促学校研究并落实培优辅差工作,着力提高合格率。组织好小学学年调研考试和中考。加强高中教学工作管理,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抓好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确保三所普高在市RSR值评价中提值进位,努力保持我市高考成绩在市的应有地位。

11、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标准和课时安排,坚持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提升学校的课程执行力和校长的领导力。切实统筹、规划和开发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督促学校按相对集中的要求规范专题教育师资安排,全面上好安全、法制、国防、预防艾滋病、预防、环境、健康教育(卫生知识、人口理论、性与生殖健康、疫区预防血吸虫病等)内容,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实践与演练工作。

12、规范学籍管理和招生工作。建立学籍网格化管理模块,做好新生基础数据采集,严格异动手续办理。规范义务教育新生就近入学,严密组织普通高中招生。组织学籍管理工作情况检查和普及程度抽查,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以上、完成率97%以上、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97%以上。

13、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本着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要求,督促学校普及科技知识,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小论文“五小”科技活动。与科协联合举办第七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组织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科技部门举办的科技、计算机知识与应用竞赛活动。

14、做好特殊教育工作。研究并完善残疾少儿教育工作,扎实做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督促特校进一步完善内部建设,优化各项管理,打造“大爱育人”的学校特色,落实国家对聋哑、培智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四、全面加强体卫艺工作

15、落实《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我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落实目标、任务和措施,组织学习,督促实施。

16、推进体艺2+1工程落实。督促学校创造性地落实《省中小学校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和枝教发[2008]12号、[2009]90号、[2011]106号等文件,落实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课时、师资和学习内容,科学安排大课间和体艺课外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场地设施、指导教师和考核评价,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基本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组织开展“大家唱、大家跳”和冬季长跑工作。督促高中阶段学校组织好新生军训。

17、抓好竞赛活动。督促学校在抓好普及的基础上,注重竞技水平的提高,举办好春秋两季运动会、艺术节和多种小型竞赛活动。探索小学、初中相衔接的体育竞技项目建设,举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第八届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与文化体育旅游局联合举办其它球类竞赛。

18、组织好体卫艺工作评价。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争先”活动,认真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体卫艺课程完成率、体艺2+1目标实现率抽测工作,实施实行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督促学校组织好学生健康体检与分析等工作。探索建构体音美专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平台。

19、积极组织创建。开展第三批“2+1工程”示范学校、体育艺术特色项目申报初评与前二批命名学校复评。组织学校积极创建市、省“阳光体育运动”示范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典型学校、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织好本市的评价认定工作。

五、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20、强力推进《指南》《规范》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强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市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规范》的学习,加强研究,落实行动,杜绝小学化倾向,加强营养配餐情况督查,切实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提高幼儿教师的保教水平。

21、着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指导、督促幼儿园高度重视“人之初”的良好习惯养成,细化、落实行动方案,研究、落实家校结合途径和方式,加强教师、保育员工作考核。组织巡视,开展督办,推介典型。

22、加强机制建设。培育和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带头作用,完善区域协作组建设,建立公民办幼儿园有序竞争、协调发展机制。调研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和园务管理。

23、推进办园条件档次提升。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推动幼儿园加强班级五大领域区角建设,打造适合幼儿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的环境,提高保教质量。组织首届优秀活动课、优秀环境创设、优秀园务管理、优质后勤服务“四优”竞赛活动。

六、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品味

24、推动管理优化,争取招生新突破。进一步完善职教中心、二技校适应技能高考和社会需求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深化以“准军事化半封闭式”管理为主体的德育管理改革。积极宣传,争取市、镇政府重视,充分发挥初中学校引导优势,加强招生秩序管理,力争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

25、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职教中心、二技校全面开展“基于工作(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编写贴近学生基础、符合专业或文化课程需要的校本教材。完善技能训练平台,积极备赛,确保省、市技能大赛实现新突破。加强备考管理,确保技能高考取得新进展。

26、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水平。促进职教中心、二技校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创建名师工作室。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十佳双师型教师”评选活动。

节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范文2

如异彩纷呈的宗教舞蹈、抑扬顿挫的宗教音乐,天马行空的宗教神话传说、精致美观宗教服饰、深藏不露的宗教法器等等,都是有待研究开发的宝贵的宗教文化资源。云南文化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及宗教旅游在云南地区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些许问题值得注意,具体而言,云南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市场和管理三个方面。

(一)资源方面第一,宗教文化资源零散分布。由于经济、地理、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云南地区很多地方宗教文化资源未能面向公众,走向市场。如滇西北的怒江州等部分地区宗教资源大多处于原始孤立的零散状态;第二,宗教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入。宗教宫观场所除旅游而外,相关说话传说、宗教塑像更可以策划出版图书、制作系列纪念品,部分宗教音乐也可录制音像光盘进行销售等,但是调查发现,此类产品的数量较少,研发有待深入;第三,资源保护有待加强。宗教资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和纪念价值,不可复制,一旦失传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但是由于对相关宗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够,我们看到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如2010年巍宝山火灾造成300多年前清代古刹斗姥阁建筑受损坏等。

(二)市场方面第一,文化宣传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云南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纵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宣传积极抢占文化市场,提高地区宗教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受到影响。较之其它地区,云南文化宣传不够,特别是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宣传远远不够;第二,宗教文化产业链尚未建立。宗教文化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完善的文化体系、传承方式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建立文化产业链极为必要。但是目前来看,云南地区宗教文化产品主要为旅游纪念品、民族服饰等,种类相对较少,且结构相对单一,宗教文化产业链尚未建立;第三,文化市场融资困难。云南是我国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总体经济实力较弱。文化产业,尤其是相关投资较大的如影视制作、主题公园建设等文化项目融资困难,难以启动,严重阻碍云南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管理方面第一,管理混乱,多头共管。宗教文化开发较之其他文化开发有其特殊性,其管理除了一般文化管理部门的旅游局、文化局外还涉及宗教局、林业局、环保局、工商局等多个行政部门。多个部分管理容易出现两种不利情况,即重复管理或是无人管理。这导致对于宗教文化市场的管理混乱,责权不清,就目前来看,鸡足山、巍宝山等重要景区景点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管理问题;第二,服务意识淡薄。良好的服务意识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前不久我们看到了游客在迪庆被辱骂的报道,此事一经媒体报道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给当地旅游带来了极大影响。宗教文化产业,其在一般性旅游服务方面需要提高而外,更应该在宗教人事安排、宗教文化建设、宗教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加强。得道高僧的教义解读、教理参悟、答疑释惑等服务对于宗教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不管是僧人、旅行社、相关产品销售商及其他服务人员,必须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第三,体制不完善。云南宗教文化产业主要以宗教旅游为主,且宗教文化产业与其他一般性文化产业尚未明确区分,没有建立完善的宗教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第四,版权意识淡薄。文化产业在国外被称为内容产业、版权经济,由此可见版权和内容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云南地区拥有大量宗教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大多没有经过加工和产业化,更没有严格的版权保护和商标注册,因此在投入市场开发时极易遭到盗版侵权。

二、云南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一)明确现状,系统整合现有宗教文化资源“目前,云南已经收集到的民歌民曲20000多首,舞蹈6718部,戏剧20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5]此中,不少曲目都与宗教有关,可以加以开发,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具体而言,通过调研明确三方面问题:一是宗教文化资源的数量;二是宗教文化资源的质量;三是根据不同文化资源的特点制定开发方案。如部分宗教场所可用于旅游而外,相关神话传说可根据情况进行记录、改编,从而出版图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更可以将产业链延伸至宗教影视或神话相关主题公园建设,所涉及法器、法衣等均可通过影视作品进行展示宣传,宗教音乐可制作音像制品等,从而带动后期产品销售。

(二)制定规划,大力深化宗教产业开发云南地区宗教文化产业近年来已有发展,但是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一个方面。云南宗教旅游究其本质而言是依靠云南丰富的宗教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资源的开发是有限度的,而且游客的大量增加相应产生诸多环境问题、文物保护等问题。近年来云南新建如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天龙八部等几处大型影视基地,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影视基地的作用,取景拍摄相关民族宗教影视,进行系列影视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加大云南宗教演艺产业,策划和编导系列宗教舞台节目,如云南地区的《踩九州》,壮族的《师公舞》、《土地舞》,纳西族的《热美搓》,瑶族的《还盘王原》,怒族的《宇会嘎》,白族的《巫舞》,佤族的《木鼓舞》,藏传佛教中的寺庙舞蹈《羌姆》、《查玛》、《跳布扎》,南传佛教中傣族的《孔雀舞》、阿昌族的《白象舞》、布朗族的《腊条舞》等,这些宗教舞蹈或是表达对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或是表达对祖先鬼神等的祈祷,都可以通过编导进行舞台演出。形成云南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产业“3+X模式”,即以宗教旅游、宗教影视、宗教演艺为主导,系列宗教类节庆、图书、电子出版物、网络游戏、主题公园、会展、咨询等综合发展模式。“3+X模式”的实施在注重自身产业建构的同时必须通过主题性活动(如定期开展宗教艺术研讨会、教团交流大会等)、新闻媒体、广告等方式进行多渠道宣传,扩大影响,为产业深度开发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多措并举,提高宗教文化产业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云南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面临一大难题就是融资困难,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必须加强同相关金融部门的合作,以使适当放款融资渠道,同时,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产业。可以说,促进云南宗教文化产业发展,解决好宗教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是第一要务。充裕的运营资金将在客观上为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吸引专门人才,从而带动宗教产品的创新和升级,将简单的宗教用品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深入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兼顾服务质量。高品质的宗教文化服务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等各类宗教文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同时更加彰显了宗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这是宗教文化产业的特点,更是其优势所在,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可从两个方面完善和提高:一:加强宗教文化产业一般性从业者培训,建立相关从业人员行业准入和服务档案制度,明确奖惩机制,提高其宗教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二:鼓励宗教团体通过法会、释经、修行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宗教修为。

(四)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宗教文化产业运营体制机制多部门管理不利于宗教文化产业链的建立和宗教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通过部门协调,在已有“云南省文化产业办公室”下设“宗教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以此完善云南宗教文化产业运营体制。“宗教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应当通过筹措“宗教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地区宗教文化产业宣传、保护与开发、制定宗教文化发展规划、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吸引专业人才等方式提高云南宗教文化产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云南宗教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提高云南宗教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发展云南宗教文化产业,“3+X模式”必须重视。目前宗教旅游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宗教演艺可以借鉴《云南印象》模式经验先进行地区性演艺,待条件成熟再做战略调整。但是宗教影视影视发展与前两者有所不同,云南宗教影视的生产是基于地区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这种宗教影视的发行除了作为一般性商业电影可在电影行业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之外,更是云南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的宣传,由此吸引更多游客来前来参观旅游,带动旅游行业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旅游要素的发展,旅游各要素的发展又促进相关宗教文化艺术出版、宗教工艺产品开发、宗教文化咨询发展以及加快宗教文化行业完善和体制建设,宗教文化行业体制完善又促进宗教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宗教文化产业循环链”(如图1)。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宗教文化产业运营机制。影视制作是高成本,高风险的文化产业,云南地区近年来虽然建立了几大影视基地,但是从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综合考虑,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影视投资过大,给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云南宗教影视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也要注重“竞合”,通过与国际国内大型知名影视机构合作增加投资和实现技术提升。同时,云南地区宗教旅游、演艺市场稳定、利润较大,同样可以助宗教影视发展一臂之力,从而确保宗教文化产业循环链的高效运行。

(五)全面统筹,协调宗教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关系张桥贵指出“宗教旅游过度商业化炒作,产业经营,会丧失宗教文化的本色,致使宗教在信徒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宗教道德教化、心理调节、社会控制等功能的发挥”[6]27“宗教文化旅游不能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必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宗教文化中不适宜开发的内容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6]29张桥贵先生所言甚是,因此,可以在已有政策法规基础之上加强监管,明确责任,形成问责机制,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协调宗教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打击盗版,加强和完善宗教文化产业版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象征之一,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质是对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的保障。对创新、知识不够尊重的现象在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7]宗教文化产业是版权产业,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随着《云南印象》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效益的增加,各种直接或间接地借用品牌而谋利的行为不断出现,目前,国内有10余家单位和个人已抢注了不同类商品的“印象”商标,《云南印象》通过网址也捷足先登,表演形式也被其它舞剧竞相模仿。”[8]目前我国关于文化产业的法规有多部,但是没有一部是专门针对宗教文化产业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出版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音像制品出版管理办法》等都从不同方面对文化产业相关实施细则做了规定,需要具体解读,据此制定云南省宗教文化产业版权保护法规,打击盗版,加强和完善地区宗教文化产业版权保护。

(七)依法治教,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宗教文化产业环境民族宗教无小事。的确,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考虑国际国内复杂的宗教形式,防止不法之徒利用宗教文化活动进行非法活动,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此,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教,加强管理。

节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范文3

一、中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历史大趋势

从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看,随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传统工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客观趋势,也是一个经济体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必由之路。2015 - 2020年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时期。在未来五年,我国能否牢牢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关系到短期的经济增长,也将对中长期的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1. 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对13 亿人的大国来说,实现中国智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总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我国仍是世界工厂,还是以一般性的制造加工为主,即使经济总量做大了,也仅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这就要求在十三五抓住转型升级的历史窗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是现代服务业占比低,尤其是生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太低。这是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有两个70% 值得关注:一是服务业占比在70% 左右; 二是生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0% 左右。相比之下,2014 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只有48. 2%,生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就更低。为此,十三五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现代生产业。通过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进程。

2. 城镇化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仍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爬坡过坎的关口, 十三五末期名义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60%以上。但2014 年名义城镇化率仅有54. 8%,估计十三五期间名义城镇化率仍会以年均至少1 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从人口城镇化角度看,2013 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与2012 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 52%) 仍有较大差距。这表明,我国人口城镇化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我国已经将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作为发展的突出优势。我国新型城镇化将成为释放巨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扩大内需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十三五应当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重点是:让农民工退出历史,基本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成为历史; 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就要求至少要实现三个统一: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统一的人口政策。力争到2020 年在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

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新阶段,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渐成主流。消费结构升级呈现出三大趋势: 第一,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总的来看,城乡居民的发展型消费不仅在规模上不断上升,而且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在稳步提高; 第二,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预计到2020 年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可能由目前的40% 提高到40% ~45%左右,部分发达地区可能达到50% ~ 60%,逐步成为消费支出的主体; 三是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人们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正如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生存型消费阶段一批一批消费者的时代开始成为历史,服务型消费阶段一个一个消费者的时代开始到来。消费结构升级蕴藏巨大消费潜力。根据麦肯锡2012 年的研究报告,2011 年我国医疗市场规模为3700 亿美元,到2020 年预计将达到1 万亿美元,我国将成为全世界医疗市场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在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上,估计到2020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从2014 年26. 2 万亿元提高到45 ~ 50 万亿元,有望实现消费规模的倍增,由此成为经济增长重要的内生动力。

二、2020: 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总的来看,到2020 年我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经济格局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十三五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牢牢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加快推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不仅将为实现7% 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还会为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创造有利条件; 如果不能科学谋划并实施好2015 - 2020 这个中期,仍然坚持工业主导、投资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会失去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还会进一步加剧投资消费失衡、地方债、产能过剩等系统性矛盾和风险,对我国中长期发展带来重大隐患。对此,我们应当有客观、科学、清醒的估计。建议十三五规划中要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约束性指标,到2020 年实现服务业主导的新格局。

1. 到2020 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

2014 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8. 2%,创历史新高。但这一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2000 年70. 1%的平均水平,与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等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例如,2013 年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服务业占比分别为57%、69. 3%和60. 3%,而南非服务业占比高达70%。从近几年服务业发展情况看,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 5 个百分点左右是有可能的。预计2015 年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将会超过50%,服务业就业占比将达到40% ~ 45%,这是一个重要标志; 到2020 年,服务业占比有可能到55% 以上,基本形成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服务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2. 服务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统计数据看,扣除价格因素后,2001 ~ 2013 年我国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速达到10. 6%。初步测算表明,未来几年服务业仍有可能保持年均实际增速10%左右的增长,这将为2020 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奠定重要基础。

3. 服务业规模有望实现再倍增

2008 ~ 2014 年,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从13. 1 万亿元提高到30. 7 万亿元,扩大了2. 3倍,在规模上实现倍增。十三五期间如果服务业发展仍保持这个速度,或者略低一点,即年均增速达到8% ~ 9%,估计到2020 年服务业的规模将达到47. 3 ~ 51. 1 万亿元。如果十三五能够进一步创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服务业发展有望取得新突破,实现服务业规模的再倍增完全有可能。

4. 服务贸易占比达到20%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总额从2001 年的719 亿美元扩大到2014 年的5396. 4 亿美元,增长了6. 5 倍。2014 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04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6%。但我国还不是一个服务贸易强国。比如,2013 年美国服务贸易额为11323. 1 亿美元,是我国的2. 1 倍; 2013 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达到20%,而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仅为11. 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 5 个百分点。

十三五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基本思路是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 一方面顺应国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和国际服务贸易跨国转移加速的趋势,把握发展新机遇,逐步扩大服务贸易比重; 另一方面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以生产业走出去为重点推动制造业全球化布局,初步形成中国制造的全球产业链。

要实现这两大目标,需要把握服务业市场开放的主动权,服务贸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如果服务贸易继续保持10% 左右的速度增长,服务贸易总额到2020 年有可能达到1 万亿美元以上,占外贸总额比重将达到20%。

三、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牵动增长转型改革全局

十三五走向服务业大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是衡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准: 不仅是实现7% 左右中高速增长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改善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 它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而且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现实出路; 它不仅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

1. 服务业主导与经济增长新常态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问题在于,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不仅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目前,在国内制造业全面产能过剩、房地产等衰退性风险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十三五经济增速能否稳定在6% ~ 7% 区间,年均增速保持在6. 5% 左右,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过去10 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0. 43 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保持10% 左右的年均增长,将会带动GDP 增长4 个百分点左右,再加上农业、工业的增长,这将为我国实现7% 左右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2. 服务业主导与扩大就业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尽管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市场并未跟随经济增速回落而出现较大波动。重要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2013 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38. 5%,自2011 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逐年增加,已成为最大的就业稳定器,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占比大多在70% ~ 80%左右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表明,不仅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巨大,而且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更大。在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每增长1 个百分点,将带来100 多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十三五随着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的形成,到2020 服务业领域就业人员有望达到4 亿人,占总就业人员的50%。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量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必须依靠服务业的大发展,才能有效应对中长期的就业压力,逐步形成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的新格局。

3. 服务业主导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式变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不仅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而且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平台。依托互联网+ ,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将持续涌现。当前,互联网已经开始全面融入金融、教育、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比如在线教育,即互联网+ 教育,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线租车,即是互联网+ 出租车。这些新的业态给创新创业提供了巨大空间。十三五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不仅是形成新一轮创新创业潮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将为打破阶层固化坚冰,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4. 服务业主导与利益结构优化

加快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有助于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一是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2006 ~ 2012 年期间我国各省服务业占比与劳动者报酬占比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 97,服务业占比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占比将提升0. 38个百分点。如果我国服务业占比在十三五能够提高10 个百分点左右,劳动者报酬有可能提高3. 8 个百分点,达到50%左右。这将扭转我国劳动者报酬不断下降的趋势,实质性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二是发展服务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初步估算表明,第三产业占比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就缩小0. 014 个百分点。十三五如果服务业占比提高10个点,城乡收入差距有望缩小0. 14 个百分点。三是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金融、现代物流、研发等生产服务业,还是教育、医疗等生活业,都具有培育和壮大中产阶层的巨大潜力。比如,伴随着服务业的主导经济结构的形成,从20 世纪40 年代到70 年代,美国白领阶层的规模在30 年间扩大了5 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虽然目前中产阶层的比重只占25%左右,但随着服务业吸纳就业和创造收入的能力不断提升,预计到2020年中产阶层的比重可能达到35% ~ 40%左右。

5. 服务业主导与绿色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生态环境状况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发达国家在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过程中,通过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型,大大减轻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如果形成服务业发展的大格局,将极大地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例如,服务业发展有助于降低能耗。2015 ~ 2020 年这6 年如果第三产业占比能从48. 2% 提高到55% 左右,按照2012 年的GDP 总量估算,能耗总量将从36. 17 亿吨标准煤下降到27. 65 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一年将节约4. 56 亿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到14. 16%。再例如,服务业发展对减排的作用同样显著。初步估算表明,如果第三产业占比从46. 1%提高到55%,以2012 年GDP 总量估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从2117. 6 万吨下降到1731. 41 万吨,减幅达到18. 23%。

四、十三五: 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的改革攻坚

十三五把握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全面激发市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政府的活力,进一步形成推动转型创新的合力和动力。

1. 放开服务业市场

( 1) 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仍具有比较大的普遍性。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放开的是工业领域。工业部门80%以上是制造业,属于高度市场化部门,而服务业虽然已经放宽市场准入,但某些行政垄断仍尚未打破。社会资本进入某些服务业领域,不仅面临着某些政策的制约,而且面临着过多过繁的行政审批。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政府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办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这是决策层根据新阶段经济格局变化,着力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行政垄断和行政管制的存在和部门、行业利益结构的固化,利益玻璃门依然很严重,社会资本事实上很难进入教育、金融、通讯、医疗、运输等服务业部门。这就导致一些服务业部门难以通过正常的竞争,提高供给能力、创新供给质量和优化供给效率。

( 2) 社会资本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大都是从小企业开始成长的。比如,许多国际服务业巨头起初都是在车库中创业的,比如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从国内实践看,尽管有些大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扩张进入世界500 强,但由于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意上的洞察力,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也就是说,以大企业为主体做强服务业不太成功。从服务业的特点看,服务业门类繁多,个性化、差异化程度较高,中小企业的灵活性更能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开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市场对社会资本的开放程度,尤其是在研发设计、信息技能、电信、邮政快递等领域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尽快从行政监管为主向法治监管为主转变。十三五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服务业市场对社会资本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以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推进公益法人的立法,更好地发挥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独特作用。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化、市场化,在特许经营权出让方面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全面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到2020 年基本形成服务业市场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 3) 尽快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十三五期间,建议垄断行业竞争环节对社会资本全面放开。例如,推进资本市场的国有股减持,在非自然垄断环节上把一部分国有资本退出,为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腾出相应的空间; 垄断行业的自然垄断环节吸纳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通过强调国有资本的公益性,以BOT、TOT 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在竞争性环节部分对社会资本全面放开,比如,在银行、航空、保险等行业,加快向社会资本放开。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放开基础领域的准入限制,对垄断行业逐步放松或解除管制,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领域投资的公平竞争。

2. 形成服务贸易强国的新优势

( 1) 把服务业开放作为加快推进双边多边自贸区进程的战略重点。十三五建设服务贸易强国,关键在于打破服务贸易壁垒,实行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机制。必须尽快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服务业领域,都应全部向外资开放。并保障内外资、内外地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在外资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方面逐步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除国家规定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外,逐步取消外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政府重点把好环境安全评估、事后监管这两道关; 扩大双边、多边和区域域服务贸易协定的规模和范围,打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壁垒,并率先在新兴经济体和欧洲等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拓展与这些国家在金融、物流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以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为重点加大双边或区域合作。

( 2) 以教育、医疗、金融、文化娱乐和健康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开放。建议不断扩大教育服务市场开放对外资的开放程度,允许和引导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知名大学、职业教育机构以控股、参股等方式在我国设立分校;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中外资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在人员福利、招生管理、税收、土地、财政补贴等方面与公办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进一步扩大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开放,允许并鼓励外商企业在大陆独资创办医疗机构,并将审批权下放给地方,把地方引进的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纳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并享受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对于已经通过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药监部门依法注册审批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 扩大文化体育娱乐服务市场开放,进放宽大型国际性文化会展和娱乐节庆活动的限制,在CEPA 框架下允许和支持港澳台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大陆文化体育娱乐服务市场。

( 3)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当前,伴随着服务业外包逐步取代制造业外包,服务外包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从全球产业的分工格局看,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处于全球服务外包产业链的上游,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是服务外包的承接主体。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市场趋于低迷的情况下,2014 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达到1072. 1 亿美元和813. 4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 2% 和27. 4%,成为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一枝独秀。尽管国务院已出台发展服务外包的相关意见,但仍需尽快落地,进一步简化服务外包的产业审批程序,普及推广示范城市在技术、品牌、信用方面积累的成功做法与先进经验,加快出台新的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知道意见和重点领域的指导目录,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 4) 助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目前,在全球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已超过1. 4 万家,海外的员工已达到100 万人。这些企业在走出去后,面临着跨国和跨文化管理等一系列挑战,比如,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加大在海外的金融、物流、交通运输、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尽快在海外设立包括律师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的服务机构。随着一路一带和亚太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加快实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将助力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更将助力服务业企业走出去。为此,建议十三五把服务业企业走出去作为新阶段对外开放的重点,尽快出台服务业境外投资的扶持措施和国家战略规划,着力培养国际化的服务人才、高素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 以结构性改革破题结构性矛盾

( 1) 完善并优化税制结构。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营改增改革,切实降低服务业企业税负,逐步削减和取消对重化工业的投资税收优惠; 深化消费税改革,尽快启动消费税立法程序,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建议修订《消费税暂行条例》,推动由向企业征收改为向居民征收,从价内征收转向价外征收,提高税收的透明度。

( 2)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政策调整。十三五应进一步减少民营信贷机构设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限制,简化审批程序,并降低设立门槛和准入的标准,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这不仅能够有效破除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矛盾问题,而且也为民间金融活动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 3) 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之间资源要素价格差异。十三五抓紧落实服务业发展的价格政策,采取过渡式的办法不断降低服务业水电气价格,逐步实现工业、服务业用的用水同价、用地同价、用气同价 对经营业的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的价格,应当比照工业企业产品价格执行标准,逐步实现服务业与工业的资源要素价格的大致相当。

( 4)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仍相当滞后。十三五能否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能否普及高中教育? 总的来看,十三五应当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允许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行12 年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形成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尤其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

4. 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政府角色转变

( 1) 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我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无论是企业、社会、还是政府,都需要勇于自我革命,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比如,告别总量扩张的模式,追求公平可持续的增长。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进程中不是以做大总量取胜,而是更多的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以创新取胜,这就要求不能简单地以GDP 论英雄。再比如,服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实现公平竞争。这就需要政府牢牢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公平可持续作为目标,积极破除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努力营造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 2) 以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投资转型。投资转型取决于政府改革的进程。在发展型新阶段,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相适应,13 亿人的服务需求逐步取代传统的物质需求,应重点加大养老、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生活业领域的投资; 从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出发,重点是加大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业的投资。目前来看,虽然国家已经推出了一批重大项目,但市场开放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巨大,需要尽快在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垄断领域再推出一批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