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本质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本质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本质安全

煤矿本质安全范文1

关键词: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矿井

引言

本质安全型矿井可以根除隐患,抑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是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矿区社会稳定的前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永恒主题,本质安全型矿井是煤炭企业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企业的努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人以下,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水平。但是在我国的煤矿产业中,事故总量任然偏高,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此情况下,提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内涵

煤矿生产是个高危行业,其安全程度由参与活动的人员、装备和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系统来决定。通过人的安全主动性和装备的安全先进性,使井下的作业环境和生产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虽存在危险源,但可以认知,不能形成隐患;或虽有隐患,但能够预防,可以治理,不能造成突发事故,更不能造成人员伤害,即便在故障状态时,也能保证人的安全,即创造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和安全可靠的系统,这就是本质安全型矿井。

我们也称作安全三角。通过对安全三角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领域深层次、高难度的一些问题,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水平,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大举措,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必由之路。 2 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重点

2.1求真务实。重在效果

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应用现代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切合煤矿实际,扎实推进,避免“两个盲目”。①避免盲日随从。我们现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在多年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得来的,是符合煤矿实际的,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融入到本质安全管理模式中,不能不顾煤矿实际,也不能抛开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式,或随意引用国外或共他行业的管理体系。否则,可能就会导致安全管理滑坡;②避免盲目求大求全。创建工作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的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经验,认真分析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并且将建设活动进行逐个系统、逐个环节的划分,对不同环节和系统采取相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

2.2突出人的本质安全。强化安全培训教育

要广纳群贤,解决技术人员不足问题。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煤矿生产一线。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采取委托培养、设立定向奖学金等措施,培养煤矿主体专业学生。选送有基层工作经验、热爱矿山事业、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基层管理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脱产学习,培养后备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好技术工人,解决实用型人才短缺问题要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技能。积极推广以区队、班组为单位,成建制进行培训。注重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每位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操作基本知识,明确辨析危险源、预防化解危险源、科学处置危险源。

2.3突出物的本质安全。加大安全投入和强化设备管理

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从改善装备水平入手,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积极推广应用具有故障检测和闭锁功能的智能型装备和集中控制系统。加快设备更新速度,杜绝超期服役,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装备。健全在用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保养、检测制度,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安全保护齐全可靠。

在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时,要注重结合本企业的客观条件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推广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同时,要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有机结合,以提高装备安全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为月的,围绕通风、提升、运输、排水、供电等主要生产系统,研制先进的安全装备。采取积极措施,保证设备不论是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都能始终保持安全运行状态。

2.4突出系统的本质安全。建立完整的风险预控系统

要积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煤炭生产的科技含量,进一步简化、优化煤炭生产各大主要系统,在减少设备、巷道和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科学性、稳定性。要针对煤矿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细化煤矿事故风险元素及特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预控系统,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隐患。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抬理整改制度,对发现的隐患分类定级,制定措施,做到项日、资金、设备材料、责任人、进度五落实,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 如何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3.1提高煤机装备的先进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综采技术使高产高效成为现实,从根本上杜绝了顶板事故;锚喷技术加快了掘进速度,又提高了巷道的支护质量;信息技术使我们在地面可以对井下生产和安全实施远距离监控,还可以辅助设计和决策。科学技术成就了现代化煤矿,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更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一个煤矿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矿安全事故系数的高低。设备、设施、安全系统应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不论在动态的过程中,还是在静态的过程中,都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下,当其发生故障时,它能够自动排除、切换或停止运转,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保证煤矿现场的安全生产。

先进的生产装备可以改造环境、保证安全,先进的安全装备可以帮助人们去了解环境、探测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为此,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重在提升煤矿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逐步实现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生产智能化。

3.2推行现代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把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为文化手段和科学手段。通过文化手段在企业营造人人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使事故少发生,通过科学手段提高矿井安全装备,避免事故发生。

在现代管理中,出现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先进管理方法,要积极将其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来。通过采用“人本原理”、“预防原理”、“系统原理”等先进的安全管理原理,构建成一张安全防护网,从而真正实现人、机、系统、制度的安全和谐统一,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

3.3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培训教育与职工素质。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行业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安全生产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未经安全培训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通过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扎根在职工的心里,在平时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煤矿本质安全范文2

关键词:煤矿;安全;4M理论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煤矿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它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人、机、环境、管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第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煤矿那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现有的形势下有点不适应。所以进行煤矿本质安全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基于4M理论进行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4M指的就是煤矿的组成要素。

一、煤矿本质安全的内涵

不管是煤炭的挖掘还是煤炭的运输,都有4M的身影存在。煤矿事故的起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4M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是4M的哪一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煤矿事故,但究其本质原因是安全管理的漏洞。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一种全面管理方式,它的管理过程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它主要从4M理论着手,努力打造一个人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环境无不协调的生产体系,实现煤矿事故0发生率的实现。煤矿本质安全说到底是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的安全。现在大多煤矿采用的是矿业大学研究建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此体系在利用过程中确实给煤矿业带来许多积极的效益,但仍存在问题,它不太适应中小煤矿。针对于此,提出了以4M理论建设的体系,它的优点系统地对煤矿事故起因进行分析,而且它对于那些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同样适用。

二、本质安全体系的运行模式

基于4M理论建设的本质安全体系的运行模式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结合的方式。

计划主要指的是安全目标的建立、实现目标的方案等。执行是为了实现目标所做的,通常有员工培训等。检查指的是对执行工作的考核,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是对此次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以便下次做安全工作进行完善。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隶属于煤矿本质安全体系,它在整个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合理,否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它要与煤矿的现状相符,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经济状况上,都要做到吻合。评价体系都有一定的评价原则,不可泛泛而谈。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风险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等。评价指标确定的高低,直接影响煤矿的本质安全,一般来说指标不可过高,也可过低,能够真实反映煤矿的安全状况。

四、人员本质安全

人是煤矿的核心,员工的素质情况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员工的素质状况有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最关键的文化技术素质,还有其他的一些素质。从近年来发生的煤矿事故中得知,引起煤矿事故的主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为了煤矿的安全,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其次要对其进行规范,制定相应的安全指标。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多样的,基本上可划分为2大类,分别是有意和无意不安全行为。有意的行为是那种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为之的做法,一般有抱负心态。无意行为是在不知道自己行为可能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做的事情,可能是没有感觉到异常危险的存在,可能是判断的失误,也可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操作方法不对。但这些有意无意的行为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对公司的利益存在威胁。

人的不安全行为要得到规范,就必须有一个标准和对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四个方面来建立,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安全教育状况、安全技术状况。只有这几个方面都达到相应的标准,人员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五、机器设备本质安全

煤矿生产环境恶劣,设备的安装、使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提高设备的安全度,也是煤矿本质安全的重要环节。设备故障的类型有三种,设备本身故障、操作不当等造成的指令性故障、诱发故障。对于设备安全部保证,不仅需要使用质量好的设备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不同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寿命,对于那些寿命已到的设备,要及时更新。不同的设备维护周期也不同,煤矿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定设备维修周期。有些煤矿的开采环境十分恶劣,就需要对设备采取保护性措施,以便设备安全的使用,比如防腐蚀、防尘土、防进水等。设备的工艺的设计也尤其重要,工艺设计是可以采用平行的并联装置,在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安全装置的使用也是提高设备安全性的方法,比如设置防护网、应急制动开关等。

六、环境本质安全

生产作业环境是煤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煤矿的作业环境都相当恶劣,不仅空间狭小,而且还会受到噪声、气候、照明、有害气体的影响。煤矿的地质环境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地质环境主要指煤层特征、围岩状况、地质构造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有一种煤矿事故叫塌方,就是在开采的过程中,现场发生塌陷,造成人的安全威胁。有害气体的聚集,在井下是常见,有时根本来不及逃离现场,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环境的不稳定,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很可怕的。煤矿一定要加强环境本质安全,才能确保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在煤矿的建立之前,要对煤矿的环境进行探测,了解煤矿的地质、煤层等,在建立之后,要尽可能地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对那些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和控制。

七、结束语

煤矿本质安全是煤矿行业一直追求的目标。煤矿的利益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保障,所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识别不安全因素,其次要有能力处理突发风险状况。煤矿本质安全涉及人、设备、环境,只有在它们充分保证安全下,本质安全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高晓旭.基于4M理论的煤矿本质安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4.

[2]张光耀.基于4M理论的南梁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2,6.

[3]吴金刚,郭军杰.基于4M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州煤炭,2011,3.

煤矿本质安全范文3

本质安全“四问法”是职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集团公司重点考核、我矿重点推行实施的安全教育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四问法”操作,营造浓厚的“四问”氛围,现就推行本质安全“四问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推行本质安全“四问法”,通过开展“四问法”教育,改善职工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系统追问习惯,在培育出本质安全型个人的同时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二、本质安全“四问法”主要内容

1、我在安全生产中扮演哪些角色?2、每个角色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3、哪些角色扮演成功?哪些还不行?为什么?4、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义务?

三、应把握的原则

1、自问为主,自问与他问相结合的原则;

2、自省为主,个人自省与集体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3、事前分析、事中处理完善、事后反思提高的原则;

4、实情实说,不抓辫子的原则;

5、突出承诺,重在落实的原则。

四、实施方法

(一)时间:每天的班前会及每周五的安全活动时间

(二)地点:各单位会议室及生产场所

(三)主持人:当班班长、单位党政主管

(四)参加人员:所有上班出勤职工

(五)活动形式:分两条线进行,班前提问会和事故追问会

1、班前提问会

班前提问会一般由当班班长主持。班长先介绍上个班次的生产情况,总结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提醒本班施工现场应当注意的事项。然后由班长点名,引导职工结合自己的工种特点本着“按工种讲安全”的原则进行发言,这些问题讲清之后再由班长分工,职工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作业。

每班配备专门的记录簿,对职工的发言做好记录,并按要求由当班班长或参加发言的职工认真填写《庞庄煤矿本质安全四问表》,下班后交给单位。本质安全四问表每班一张,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填写:①对于本班即将要去的岗位情况是否熟悉?②应如何对现场进行检查?③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如何处理?④本班工作完毕后需要给下一个班同岗位人员交待什么问题?基层单位对班组记录簿和四问表进行收集、汇总、装订、归档、妥善保管,以此作为本单位开展本质安全“四问法”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相关职能部门对此项工作不定期地组织检查或抽查,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纳入末位淘汰范畴的考核内容。基层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以确保这项工作正常运行和实施。

2、事故追问会

事故追问会在周五职工安全活动时进行。这里所指的事故指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机电等事故,既可以是本单位发生的,也可以是其它单位发生的;既包括一般“三违”,也包括严重“三违”。基层单位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选取有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系统追问。

主持人介绍事故的简单经过,然后由职工开始发言。若是本单位发生的事故,首先由事故的当事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发言;若非本单位发生的事故,可由与事故发生的单位相类似岗位的职工发言,谈对该起事故的认识,分析事故的原因,谈自己在安全生产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哪些角色是否尽心尽职?哪些还不行?应当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接着由当班的其它职工和主持人进行追问,仍由当事人回答,其他人员作补充。其内容主要包括: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①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②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职工个人原因?领导原因?监管原因等等?

③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原因的存在?(即原因背后的原因)

④这些原因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各占多大比例?

⑤可控的因素为何失控?不可控的有没有可能变成可控的?

通过刨根问底,逐渐接近事故的本质。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要求在追问的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留本单位存档。

五、几点要求

1、推行本质安全“四问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各单位要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全矿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目标的早日实现。

2、矿建立本质安全“四问法”效果评估机制,实行挂牌“问责制”。矿政工部对基层单位的活动情况、进展进度以及取得的成绩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分为随机提问和抽查考试,特别是针对职工应当掌握的“四问法”应知应会知识进行提问,抽查考试从基层单位保存的讨论记录和书面材料中出题对参加活动的职工进行考试。提问结果和考试成绩适时通报,并按庞矿发[2004]76号文件的要求进行奖罚。

煤矿本质安全范文4

【关键词】 煤矿企业; 安全成本; 成本控制; 安全绩效;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煤矿企业安全成本控制

煤炭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能源,煤矿企业的产品生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转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然而,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成为阻碍煤炭生产的一个突出性的影响因素。煤矿行业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我国煤矿产业的事故频率与损失是发达国家的百倍以上,这个血的现实使各种辩解疲弱乏力,安全管理已成为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心任务之一。

姚庆国首先于2001年提出了煤矿企业安全成本的概念,将安全成本分为安全工程费用、安全预防费用、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四个要素,认为安全工作经济优化的原则是实现安全成本的合理水平,并论述了不同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水平优化和条件优化策略。一般而言,安全成本是指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煤炭产品的生产而发生的“附加性”成本。煤炭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安全与生产并重,安全与生产交织在一起,不可顾此失彼。在煤炭生产中,必须确保一定的安全水平,这是正常生产的前提。为此,煤矿企业既要配置安全工程设施、购置安全设备和仪器、进行安全检测、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安全培训等,又要支付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损失。对于煤矿企业而言,不管安全程度如何,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必然带来或多或少的安全损失。

根据国家能源局对国有煤矿的调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费用已超过煤炭成本20%。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个比例将逐渐升高。安全投入过大,导致煤炭成本不断上升,同时,安全投入的过高,并不意味着安全生产的效果越好。在我国煤矿产业中,安全工作的成本耗费与受益合理性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安全工作得不偿失。所以,安全成本控制成为煤矿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目标是如何以最小化的安全成本投入来取得最大的安全绩效。

二、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成本体系解析

煤矿企业的安全成本是安全管理过程中耗费的成本,而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性前提。安全管理不是事故管理,而是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的特点,对生产要素所采取的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扩大,消除潜在的事故威胁。在安全管理活动中,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适当投入预防成本,使安全控制活动有序进行。安全管理不应该是少数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机构的事情,而是全员参与,否则将很难出现较好的管理效果。在实施安全管理活动中,要注意安全控制和特殊控制相结合、日常控制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我国企业的安全成本一般包括四种类型: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用于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防止生产事故发生而产生的各种费用。预防成本一般包括安全设施费用、职业健康费用、安全措施费用、安全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用、安全培训费用和应急费用等。

鉴定成本是指用于安全设施与安全用品的试验和检验,以评定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安全质量标准所支出的费用。鉴定成本一定包括安全用具试运费、空车安全试运费、安全设备检查费、报警装置检验费、检测设备维护费等。

内部失败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产生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损失和应急抢修损失等。内部失败成本一般包括应急费用、人员抢救和救治费用、安全设施抢修费用、安全设备复检费用和安全事故停产损失等。

外部失败成本是指在产品投入使用后因运营过程中的事故或故障而对顾客或相关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外部失败成本一般包括应急和响应费用、人员救治费用、责任赔偿费、诉讼费、安全设备抢修费和设备复检费等。

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在形式上都相近,但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前者是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后者是发生在产品生产完成之后的损失。

从安全成本的结构来看,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而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是不可控制的成本。如果发生生产事故,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甚至是不可估量的。企业安全总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安全成本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当安全工作质量弱化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支出较少,但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会升高,安全总成本可能上升。当安全工作质量提高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增加,但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会相对下降,总安全成本可能会保持在预期的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建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成本控制结构体系如表1所示。

三、实证检验

本研究拟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成本结构体系进行检验,以检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功能性和现实性。先根据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问卷设计,然后以7点量表方法对我国煤矿企业进行样本数据收集。数据调查自2012年8月1日起,至2012年10月1日止,历时60天,收取有效样本80份。样本数对指标数的比值为5,满足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数据要求。

基于样本数据,借助SPSS11.5和LISREL8.7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如表2所示。

四、结论

根据拟合指数列表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设计的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成本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反映煤矿企业安全成本耗费的结构,对于企业的成本估算、投入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根据因子负荷列表可知,指标X4和X8的负荷值较高,且具有显著性。因此,在煤矿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安全培训费用控制和安全视察招待费用控制的成效较为显著。由于受到僵化体制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控制工作等同于安全知识培训和应付领导安全检查。大部分安全投入局限于这两个方向,特别是国有煤矿企业更是如此。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应付差事的模式,很难再产生安全防护效果。如今,这种不良现象已得到显著的改变。

根据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可知,指标X3、X11和X14的负荷值较低,且缺乏显著性。因此,在煤矿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安全应急费用控制、设备抢修费用控制和排污处理费用控制的效果较差。首先,大多数煤矿企业根本没有配备合理的安全应急费用,待到事故发生时,病急乱投医,应急费用的投入无底线,导致应急费用支出很不合理,难以产生理想的应急效果。其次,在事故发生后,设备抢修费的投入是必须的,但是,前提条件是对事故原因和设备故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投入资金进行设备抢修,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动辄将昂贵的设备更换或报废,更不能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最后,在低碳经济下,煤矿企业需要负担对矿区周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责任,需要合理筹集和投入一定的治理费用。这类费用的支出额度需要进行合理的估算,才能实现治污收益的最大化。然而,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目前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态,缺乏系统性、成熟性、稳健性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伟,陈晓红.安全成本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9):34-38.

[2] 姚庆国.安全成本与安全工作经济优化[J].煤炭学报,2001(3):331-334.

[3] 董晓波,张同建,谭章禄.我国煤炭企业ERP实施成功因素实证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6):109-112.

[4] 董晓波,梅强,张同建.基于重大安全事故LPM预测模型的中小煤矿安全生产限额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4):71-72,78.

煤矿本质安全范文5

原地方煤矿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企业的凝聚力靠的是亲属、裙带、朋友、乡邻关系,缺乏规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管理制度,容易意气用事,不习惯于制度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健康规范的科学安全管理对于兼并重组煤矿是何等的重要、艰巨和紧迫,不但要对原煤矿进行安全设施、机电设备、井巷工程的升级改造,还要对原公司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理念改造,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才会让国有企业和地方煤矿融为一体,让兼并重组后成立的新公司步入安全良性发展轨道。

2做好兼并重组煤矿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

2.1“三真”管理,夯实基础

按照省政府关于兼并重组小煤矿“三真”(真投入,真控股,真管理)的要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出资3417万元,控股51%。控股方派驻了包括“五职”矿长在内的50多人的专业管理团队,配备了安全管理机构。通过管理融合,使原地方煤矿原矿主看到政府投入巨资兼并重组地方煤矿的决心和诚意,使他们看到兼并重组后的煤矿在安全、装备、员工素质都得到质的提升,为今后发展壮大打下坚实基础。

2.2规范管理,理念渗透

通过规范安全管理和安全理念渗透,促使管理层中原地方煤矿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素质,转变观念,接受现代化的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原矿主和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公司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想各的事,很少能换位思考,安全意识淡薄。管理者缺乏责任意识,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我们通过规范管理,集体决策,充分体现了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博得了对方理解和信任。2.3培养公司员工主人翁意识,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大力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增强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通过安全培训、日常考评、技术比武、典型引路等多种形式使他们适应本质安全煤矿企业的要求,成为合格的本质安全型员工。

3做好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把握的原则

3.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国有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地方小煤矿是个新课题,搞好兼并重组煤矿安全管理更是一个新任务、新挑战。具体到每个兼并重组煤矿而言,各有各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用为主,找出一条既能适应企业特点又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安全管理模式。

3.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万物之本,也同样是万事之本。职工的参与性如何,也直接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成与败。地方煤矿虽然实施了兼并重组,但其中原矿主仍是大股东,相当一部分员工受他们影响很大,所以原矿主方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他们灌输安全管理知识,让他们看到实施先进的安全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使其能够主动接受现代管理思想,进而积极参与支持安全管理工作。煤矿职工长期以来存在劳动强度大、文化层次低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从思想上、生活上、经济上多关心帮助他们,培养他们成为本质安全型的现代矿工。

4做好兼并重组煤矿管理工作的重点

4.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等制度

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地方煤矿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培训等各种管理制度,使公司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让制度成为约束力,强化执行力,严格责任追究,把重组煤矿逐步建设成为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纪律严明的现代化煤矿企业。

4.2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原矿主和原公司

煤矿本质安全范文6

(一)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基础

从实践中可以证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要从安全文化、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同时,企业要把发展眼观放得长远,积极配合国家监察机构的工作,服从国家提出的关于设备换代、技术升级等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的要求,把以前欠下的“安全债”还清。

(二)企业的自我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看到的更多是利益而不是安全,这是因为安全的管理是要以时间为检验标准,不会马上就看见效果,很多企业不希望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资金。但是,在追求短期利益时,就显得积极又主动,可见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要求比对安全的要求要高出很多,这就导致从领导层至生产基层的安全意识相对缺乏。同时,一些企业对在岗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内部管理不到位,安全救护设备配备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的安全,阻碍着安全管理的推进。

二、强化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煤矿生产企业一定不能吝惜人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只有把开采现场的软硬件条件都做好才能切实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要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不仅是企业方面的事情,更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才能把“安全”二字放大到极限,这就还需要地方政府与国家政策作为支撑,做到企业自主寻求生产的安全之道,同时有政府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作后盾,实现理论推动实践,实践让理论不断完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二)将“本质安全”提升到新高度

在煤矿坚持安全管理的生产理念之中,“本质安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种安全对企业来说是战略布局层面的,要实现本质安全就不单单要考虑作业的设备是否可靠,现场环境是否布局科学合理,更必须将人在作业中的状态放进考虑范畴,这是将煤矿生产安全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的理念。本质安全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安全及物的可靠,从安全管理上着眼,我们可以把人员、设备、环境放在一个层面,共同考虑,从人因学的角度对施工环境与设备的操作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生产现场的人员在施工活动中的细节,这样便可有效预防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