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教学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艺教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艺教学方案

茶艺教学方案范文1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学员,案例学习,学习意愿

 

在开放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涉及行业广泛、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注重综合技能培养等特点,因而一直对以成人在职学员为主体的广大学习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于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上海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立足于培养既能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又具有处理实际管理问题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和知识型员工。目前的生源以未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工商企业在职员工为主,这些学员一方面具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构架。对于这一类学员,在教学中通过讲授企业实践案例引起他们的共鸣,并进而促使他们探索蕴含其中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无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教学过程中,学员对案例的学习意愿无疑对其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强烈的学习意愿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育管理论文,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因素。”(李向红,2009)。学员的案例学习意愿的高低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提升教学效果,有必要调查和分析学员案例学习意愿的现状,找出其影响层面及各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增强学员案例学习意愿的途径。

本文以上海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放教育学员为研究对象总体,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学员案例学习意愿方面的情况,期望以此为依据指导开放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引导学员更好地进行案例学习。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态度量表中普遍适用的李克特式量表法(Likert-type Scale),量表填答方式选用5点量表法中国学术期刊网。根据问卷内容,对部分题项设计了反问题,在项目分析时对这些题项进行了重新编码,以确保题项计分方式的一致性。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使用的是SPSS统计软件。

本研究的样本为上海电视大学系统的开放教育学院、徐汇财贸分校、普陀工作站、杨浦工作站、虹口分校等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开放教育学员,涉及到的课程分别为专科层次的《中小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和本科层次的《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共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发放和回收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一 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员工商管理案例学习情况问卷的样本分布

 

问卷涉及的课程

教学层次

发放问卷(份)

回收问卷(份)

有效问卷

中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专科

50

45

41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

开放教育专科

50

48

41

公司概论

开放教育本科

50

43

37

小企业管理

开放教育本科

50

茶艺教学方案范文2

关键词:自下而上;《茶艺》选修课评价标准;人文素养

一、选修课评价现状及解决方案

完善各校独具特色的选修课评价体系,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如果选修课任课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学科特点,探索整编出本门课程的评价标准。再由学校进行汇总,组织相关教师加以论证,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这种由课任教师到学校,由单门课程到学校整体课程,自下而上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修课程评价系统,更切合实际,更能发挥选修课的作用。下面我以《茶艺》选修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二、以《茶艺》选修课为例,探索选修课评价体系建设之路

由于普通高中《茶艺》选修课程与中等职业学校《茶艺》课程存在差异性,所以不能照搬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课程评价方法。依据《茶艺》的学科特点,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以下评价体系:

1.“点单式”考核项目

茶艺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选茗、择水、不同茶类的泡茶技艺、茶具艺术、服务与礼仪、环境的选择、音乐的选择,等等。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整合为三大块:茶的基础知识、红茶的泡茶技艺、服务与礼仪。据此,将测评内容制定成“菜单”。“沏泡红茶”是主菜,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并展示泡茶技艺;“专业理论”是配菜,学生可以根自身情况选择其中的项目参加测试,总成绩过60分者即为合格。

各项目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1)专业理论评价标准

《茶艺》虽然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掌握茶的基本知识是成为优秀茶艺师的前提和基础。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还形成了绚烂夺目的茶文化。泡茶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2)红茶沏泡操作评价标准

红茶滋味浓醇鲜爽,以其独特的口感获得无数人的青睐。龙泉是宝剑之邦,青瓷之乡。龙泉青瓷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它与汤色红艳明亮的红茶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将沏泡红茶作为主要考核科目,学生掌握泡茶技艺的同时也领略了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自豪感与幸福感。

2.评审团体多元化

针对《茶艺》课程的特点,组织一个独特的评审团,在“红茶茶艺展示”考核环节邀请他们来当评委给学生打分。

(1)评审+指导的专家评审团

茶艺这一领域,我们学校服务业学部有很多专业老师。请他们来当评委,从专业的视角考查学生的泡茶技艺。专家评审团即是评审又是导师,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欣赏+鼓励的家长评审团

邀请家长代表来学校担任评委。从父母的视角出发,给出爱的评价。由于高考很多家长只准孩子选择与高考相挂钩的文化选修课程,排斥兴趣类和技能类课程。当家长走进选修课堂,实实在在的体验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帮助时,也将茶文化带进学生家庭。

家长来当评审,还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平日里家长们都以成绩论英雄,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孩子们在父母面前展示泡茶技艺,请父母喝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3)平等+有爱的草根评审团

由班级同学组成的草根评审团。这些评审们结合同学的现场表现和平时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这些朝夕相处的人,最知道平日里学习谁学认真谁不认真,由他们来打分,一是客观公正,二是能有效地督促大家认真学习。

三个评审团给出的综合成绩就是红茶茶艺的最终得分。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它像必修课那样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积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致千里

一个优秀的教师心中定然充满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因为心中有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不会坐等馅饼,而是努力寻求解决之道。新课改伊始,选修课程开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定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个奋斗在选修课教学一线的教师,如果都能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每一个教师奉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或是一点方法,当它们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将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将这些微小的力量都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又何愁至不了千里,成不了江海呢?

参考文献:

1.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之三)[J].人民教育,2009(7).

2.周卫勇,李雁冰.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饶雪梅,李俊.茶艺服务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J].浙江省教育厅,2012.

5.陆羽.茶经[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

茶艺教学方案范文3

关键词 茶事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78-01

课程建设是任何一个层次的教学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意见》指出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契合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改革及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和重点。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围绕该目的,体现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课程建设者通过长期实践和积累,建设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2]。本文以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建设为例,探索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组织形式实践。

1 课程内容理论构成――重基础、宽知识、适理论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交通、餐饮服务专业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交通运输服务、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而设置,也可作为校级公选课设置,不H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职业人才的需要,也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着积极作用。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涉及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经济、医药养生等诸多领域,具有历史性、社会性、服务性等特点。在“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指导下,高职院校的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应偏重实践、以培养能力为主,这也是促进高职院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2],与高职院校“宽知识、重实践”的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3]。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理论课程包括茶叶基础知识模块、茶艺模块、茶事服务模块、茶文化模块四大模块;实践内容包括茶园参观、茶艺礼仪、绿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茶艺、花茶茶艺和黑茶茶艺8个部分内容。教学内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职业教育、茶馆参观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2 教学内容实践构成――养素质、强能力、重实践

2.1 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目标,制定适宜的课程教学大纲,再结合课程特点制订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茶事服务与管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其课程课时分配为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表1)。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力求完整地、深入浅出地传授茶文化及茶事服务基础知识,同时有利于不断夯实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服务性[4]。茶事服务与管理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除传统讲授法之外,探索采取课堂小讲座、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慕课、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并辅以作业、课外阅读、调查等形式。比如:①在教学“少数民族茶俗礼仪”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不同民族的茶俗礼仪,在课堂上分享,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②举办“中国的茶文化”“日本茶道文化”“中国茶馆文化及发展”等课堂小讲座,辅助以现场表演示范,让学生感受别样的学习体验。③采用慕课的方式教授重要知识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名优绿茶介绍”“茶艺表演流程”“茶点搭配”课件制作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巩固知识。⑤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超市出售的产业产品,并将产品分类,以小组形式介绍其特点,模拟与客人介绍茶叶的场景。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根本都是从学生的思想需要、心理动态、学习习惯出发,因势利导地采用适当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茶艺、茶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及服务他人的能力。

2.2 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形式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是实践练习。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在茶艺实训室进行4个茶艺表演专题的教学和训练,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互助练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参观教学。集中安排学生到茶园、茶馆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认识了解茶树的形态特征、了解茶馆服务内容和经营形式。以便学生了解茶文化相关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结合多样的实践组织形式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茶叶知识、茶艺技能等的热情,帮助他们提升动手能力、表演能力、服务能力,从而使教师从一个讲授者、解惑者转化为一个参与者、协调者的角色。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反映精品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的特色。

3 结语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统计发现,目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已达5 638门,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建设一门优质的精品课程需要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及课堂组织的灵活性、趣味性等方面着力,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5]。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教学主线,然后在此主线上具体展开其他各部分内容是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要路线;二是实践课程灵活多样。本课程实践以参观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寓教于乐,营造一个充实、多样、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实践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教师应能总结学生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在日后的教学中提前引导,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课程建设者们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同时改进教学内容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想。

4 参考文献

[1] 闫晓红.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群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7(5):137-138.

[2] 刘德华,刘志森.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问题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6-9.

[3] 白俊奎.浅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47-49.

茶艺教学方案范文4

[关键词] 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

[作者简介]刘换菊(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史术光(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吕 敏(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贾 超(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袁 林(1962―),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JXJG-11-17-14)

一、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机制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与行业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的进程起着极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主要反映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培养上。[1]

目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主要开设有《餐饮服务模拟实训》、《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前厅服务模拟实训》等课程。为了突出学校个性与特色,很多学校都急于靠近所依托的平台和师资力量而开设方向模块教学,导致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培养目标空泛难以实现。课程教学没有突出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仍以专业型、基础型、知识型、接受型为主,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配套情况较差,难以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同时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导致“教与学”、“学与用”的严重脱节。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所以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地实现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由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变,由基础型向应用型转变,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由接受型向创造型转变,适应行业人才需求。

二、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内容

通过合作实习基地(星级酒店)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星级酒店在人才选用过程中,比较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其次要有阳光的职业心态;最后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所以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等都应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致力于改变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技能,轻涵养”的教学状态。将职业心态和服务意识培训作为课前一练,把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为行业培养学习型应用人才;组织小组探究学习,体现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强调专业技能的行业化、规范化操作,并基于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研究。

(一)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行业要求

按照行业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增设《酒店服务礼仪》、《酒店社交礼仪》、《职业形象塑造》、《专业实训二》(调酒)、《专业实训三》(茶艺)、《专业实训四》(插花)、《专业实训五》(咖啡)等课程,首先贯彻执行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及其学时学分的比例,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提高,同时将教学实习由原来的三个月时间增加到六个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也集中进行六个月,并且有专门老师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综上所述,以行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将课堂现场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紧贴行业需求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将原有的一些实训课程进行行业评估,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比如《饭店服务实训一》(客房)课程,原来开设的实训项目只有西式铺床,已经过时,这与如今酒店行业的要求相去甚远,不符合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增设中式铺床等实验项目。同时在《饭店服务实训二》(餐饮)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原来的中餐摆台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西餐摆台,适应行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学生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应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超市”,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进行“自助式”课程消费。在课程内容整合的时候分为两块来考虑,一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实训课程;另一部分是“可变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对稳定又动态变化的更新机制。如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中进行选择,通过学习可以考取中级餐厅、中级客房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餐饮职业经理人以及咖啡师、化妆师、礼仪师等等证书,适应行业要求,拓宽就业范围。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行业需求

在实训教学上许多院校还沿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做”、“先讲解再练习”等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听的多,实践操作少,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2]如只重视摆台、铺床等技能练习,没有涉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没有考虑到服务情景的综合模拟训练。饭店服务环境复杂多变,要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突发事件的处理,所以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每学完一个实训项目,都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表现突出的小组,提高平时成绩,从而使得表现差的小组找到差距,力争迎头赶上,大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可以通过短期现场化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

(四)师资企业化,及时更新行业理念,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饭店业对实践要求很高,课堂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而教师作为教学主题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才能驾驭实训课程教学。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大部分执教老师都有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带学生实习或外出进修的经历,具有动手教学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全国星级饭店评审员2人,餐饮职业经理人4人,全国中级茶艺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全国中级调酒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茶艺师10人,调酒师12人。近几年派出进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的老师达20余人。但是真正在酒店行业工作过的企业型老师还没有,这使得有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陈旧、对教学创新不足。今后应加强教师的企业化培养和培训,真正深入企业去学习,并保持常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真正为旅游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在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邀请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做兼职老师,不定期的到学校为老师和学生授课,将酒店最新的理念带入课堂,弥补教师行业经验缺乏、消息闭塞的不足。

三、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实践效果

通过修改培养方案、整合饭店服务实训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饭店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让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从学生的外在形象还是从学生的内在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都得以提升。从2011年开始,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饭店服务技能、江西省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九江市及学校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取得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的人数已达千余人次。

2.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广泛受到各大星级酒店及服务企业的青睐。学生实习和就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苏州、杭州等各大城市。并且通过近几年的跟踪与反馈,用人单位对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各项素质指标评价为优良的达80%以上。

茶艺教学方案范文5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04-01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学习,从“综合实践”课程本身出发去思考,我们认为,落实综合实践课程重点应该做好“实”和“践”,这是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解读。另外,在实和践的基础上还要把握一个“放”字,“放”即“放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自主学习”。

1 抓住一个“实”字

1.1 工作要扎实

1.1.1 落实课程,思想先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我们的领导团队就给与了高度重视,成立了“综合实践教研组”,定期组织活动,开展课程研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惯例:每个寒暑假,综合实践任课教师每人都要制定一份“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为开学的课题研究做准备。

1.1.2 确定校级课题做引领。2005年开学后在综合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教研组成员一起对已经形成的9份方案进行了评议与修改,最终确定了三份方案。分别是,与学校“和美”文化相融合的《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茶道》,与学校传统运动项目相传承的《漫天花羽——毽子》,与学校周边环境相链接的《商情无限——胶州商城研究》三个课题,并把这三个课题作为学校的必修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让学校有据可查,使综合实践课更好的得到落实。二是,让教师有本可依,熟悉实践研究的方法。三是,让学生有法可循,引导学生走入综合实践的大门。

1.1.3 教研活动,助推教师成长。在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活动课题和经验交流为主题的专题教研,如:“还兰溪一双明媚的眼睛”主题教研,《茶道》活动课题研究回报。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开展,推动了老师的快速成长。

1.2 研究要真实

刚开始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时候,老师们存在着许多困惑,更主要的是:思想上不重视,业务上不熟悉,行为上不支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骨干培养开始,选定人员后教导处跟踪指导抓落实。在机会成熟之后,举行校级研究课,进行经验的交流、推广,请专家指导。经过三个半月的煎熬,也可以说是痛苦的坚持,每个班级完成了第一份活动课题的研究。结题的时候看着一份份研究报告,老师们的心境开始敞亮起来。一个从来写不了200字作文的学生竟然条理清晰的完成了一份详实的报告。事情总是这样,坚持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当我们品味成果的时候却有着无尽的甘甜。

2 落实一个“践”字

2.1 制度先行,保证实践

在我校,每个研究课题完成后,都要经过验收、审核,每学期评选最优方案,将结果作为老师工作量化的一部分,以此来激励老师的教学实践。在学生中评选“实践之星”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课题选择,易于实践

我们选择的课题以“易于实践”为出发点,如:四年级的研究课题《还兰溪一双明媚的眼睛》研究的是学校门前的一条小溪的污染问题,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污染的危害,探寻污染的根源,寻求整治的方法,呼吁社会的关注,体验成果的乐趣。

2011年10月8日我们学校再次搬迁,为了保证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光靠要求是枉然的。我们另辟蹊径,设计了“开学第一课,自主探究--认识新校”实践活动。从早晨7点多学生进入校园,在《探究指导》的辅助下,学生认识学校的布局,寻找自己的班级。从结果来看,这无疑是成功的一课,我们尊重了孩子的兴趣,给了他们空间,他们就会给出完美的答卷。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活动,学生们热情高涨,欢笑声洋溢在整个校园。上午八点,学生有序进入教室,教学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3 创造条件,落实实践

为了学生研究学习茶艺方便,学校专门购买了四套精品茶具,并建立了茶艺馆,学生可以利用活动时间进行实践。在清雅的环境中,凝心静气,学习茶艺表演,休养性情,心灵得到洗礼。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文化的浸润,儒雅之气,自然天成。这正是我们学校“和美”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体现了《指导纲要》中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3 把握一个“放”字

3.1 思路要放开

曾经有位老师找我诉苦,问研究什么课题好(三个校级课题,不足以支撑全部的课时)。我想了想,说了两点,1、最基本的东西:衣食住行。2、我们学校足球很棒,孩子们很喜欢,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我们要放开思路,从身边发现,贴近生活;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课题,这更体现了综合实践的开放性。

3.2 行动要放手

实践的主人是学生,实践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观众,能为他们精彩表现鼓掌,也会为他们的不足提出中肯的建议。对于学生的创新想法,甚至于另类的做法,大可以让他们去尝试,哪怕错了,哪怕走了弯路。毕竟,实践的过程最重要。

3.3 收放要有度

收是为了更好的放。

茶艺教学方案范文6

据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作为旅游业务三大支柱的酒店业也在飞速发展,2010年全国共有星级酒店13991家,其中五星级595家,四星级2219家。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星级酒店约1万家,五星级酒店将超过500家。

酒店业和旅游业发展如此迅猛,使酒店业和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迅速上升的势头。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8300万人。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数字递增。星级酒店的前厅、销售、客房、餐饮等部门经理及以上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酒店一线员工极为匮乏。

与此同时,截至2008年底,全国相关院校设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有540所,在校生人数约16.7万人,累计毕业生人数约15.6万人。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457所;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81所;本科院校独立学院2所。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酒店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在众多办学者中脱颖而出、培养酒店业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科学设置课程,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建国以后我国职业教育缺乏相应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宽泛;缺乏实训教材;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效应;教育资源稀缺、信息闭塞,教学与市场脱节现象普遍;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内容等问题。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在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确定职业岗位群、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建立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是规划育人方案的教育活动。高职课程开发基本模式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目标模式,一种是过程模式,一种是环境模式。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是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过程搬到学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参照系是工作过程,但并非所有的、原生态的工作过程,而是从职业群中归纳整合出的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一条可选择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路线是对实际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到整合的工作任务归纳,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归纳,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组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资源建设。

姜大源研究员把工作过程归纳为在控制与反思基础上的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工作程序,准确地描述了工作过程的轨迹,科学地演绎了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还认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的内涵。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工作过程“六步骤”为导向,为职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基本模板。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为教学主线,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必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直接经验,从而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以提高职业素质水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真正体现了工作怎么做,教学怎么教,特别强调在“做中学”,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是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课程设置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以就业为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宽泛性,确定以高档酒店、茶艺馆为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分析其所需的理论知识

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强调理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将很多时间花在学习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管理方法的原理等。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走上工作第一线后只知道“为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在理论课程设置时要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例如,将“管理学原理”这门课与“饭店管理”等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更紧密地将管理原理和岗位管理的实际相结合,使生硬的理论条目更加生动、鲜活。酒店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部门管理能力和饭店服务技能,包括与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1、知识:饭店前厅部的机构设置、运营控制,前厅部销售及销售管理,前厅部的服务及服务质量管理;客房的设计,客房设备和客用物品的配备及管理,客房部清洁设备和清洁剂的配置与管理,客房的清洁保养,客房部对客服务,客房部的安全管理,客房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餐饮部组织机构设置和餐饮经营环节,菜单设计,餐饮服务及服务质量管理,餐饮设施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原料管理,宴会部运行与管理,餐饮营销;餐饮部人力资源管理;

2、技能:饭店的总体和部门(餐厅、客房、前厅、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服务意识及服务操作技能(前厅、客房、餐厅等)。

3、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情商因素。

三、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分析

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反映酒店管理专业重应用的培养目标,体现酒店行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特点。酒店行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不论是饭店还是其他企业,时时刻刻面对来自世界各国或各地的客人,具有外向性特点,对人才有基本的行业素质要求;酒店经营包含了住、食、购、娱等各个方面,要求人才必须具备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这就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旅游教育必须建立与行业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行业基本素质、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三部分组成。

行业基本素质――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对客服务过程中,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行业素质,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写作能力――全程进行培养。

行业基本技能――职业教育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学会生存的基础。包括饭店服务技能(包括前厅、餐饮、客户三大块)、茶艺服务技能、礼仪训练等――随课程教学进行训练。

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公关能力、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校内综合活动和校外实习相结合进行。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

熟练的操作技能或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重心所在。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时间上采用集中时间与分散时间相结合。充足的学时是实践教学的必需保证,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集中时间主要指每学期集中操练型实习(2-4周)和毕业前生产实践型实习(24-32周)所用的时间。分散时间指每学期课间认识型实习、假期社会接触型实习等所用的时间。总体学时比例上理论课余实践课要达到1:1。其次,空间上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中心主要安排认识型实习以及模拟环境下的技能演练型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安排见习和生产实践型实习。第三,方式上采用体验与操作相结合。体验方式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实地参观、短期参与行业活动等方式对所学专业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操作方式则是让学生到企业与员工同工作、同生活一段时间,真正参与行业工作,真实感受行业氛围。4、细化岗位分工,探索酒店管理专业整体的“宽基础、多方向”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集群式课程设置分为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阶段。第一阶段(前三个学期)即“宽基础”阶段所学内容整合为从事酒店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后三个学期)即“多方向”阶段所学内容针对酒店行业某一特定领域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技能为主。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第二阶段的模块加以选择,也使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中有较高的应变能力,还为今后的转岗或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如,在学习了酒店管理、公关礼仪、茶艺、等通用课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酒店管理、茶艺服务、茶艺馆经营等不同的方向,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便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