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孩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小孩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小孩的方法

教育小孩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教育小孩的方法范文2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以三位小男孩的成长为题,记录他们在学校内外的生活,剧情构思巧妙,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感谢您的欣赏。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1看完《小孩不笨》之后,心里颇有感触。感触之余,我想起了现代的家庭教育问题。

父母都认为,只要按照他们安排去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在小考、中考、高考中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值得他们骄傲的“天才”,他们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其实,父母们有反思过吗?这种所谓的“天才培养模式”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

在《小孩不笨》这一影片中,我们都能很清楚地看到,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高成绩,最后导致了成才被学校退学,学谦成了学校触犯校规的学生,这难道与家庭教育脱得了关系?

父母认为只有高成绩的孩子才算好孩子,只有高成绩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因此,他们不允许孩子发展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爱好。在影片中,杰利作为演讲的主角,却邀请不了父母来听讲座,因为他的父母认为这是很不正经的事;在父亲节时,学谦用平时省下来的零钱去买了一刮须刀给父亲,却遭来了母亲的挨骂,不好好学习整天只知道乱花钱,成才因为华文考不好,被父亲知道却招来了一身痛打……久而久之,小孩不再敢把自己那些与学习无关的想法告诉父母,代沟逐渐扩大以到那种无法沟通的地步。然而,父母还过份自信,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一切都是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鞭打教育似乎成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孩不笨》中经常看到成才被父亲拳打脚踢,学谦时常被母亲指着鼻子骂。在现代生活中,更有狼爸虎妈的鲜明例子。()试问,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有何快乐可言?父母的暴力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的阴影,是一所北大就能抹去的吗?

在《小孩不笨》的结局里,学谦的妈妈辞去了总编的职位,理由是要回家管教孩子,因为她意识到,她要时间去了解孩子,从中摸索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一台只会为成绩而学习考试的机器,童年时期的孩子是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父母应该按孩子的兴趣,由孩子自由发展,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让孩子拥有享受快乐人生的权利。

然而,这里所说的“自由”发展,是“相对自由”,并不是父母可以纵任孩子一切习惯发展,甚至是坏习惯也不加管教,如果一切任由孩子顺从孩子,那只是溺爱孩子,如果说狼爸虎妈教是一个极端,则这种溺爱式的教育则是另一个极端。李天一被判了__年则是溺爱教育的恶果。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在管教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父母应该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人,而不是压迫孩子发展的压迫者,努力让孩子快乐成长。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2“小孩不笨”,这四个字听起来很新颖。

我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看完这部电一影的。

故事情节很紧凑,催人泪下。

电一影讲述了三个孩子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几个经典场景。反映了信息社会,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缺少同孩子沟通一交一流。

即使是有限的几次一交一流,也不过是:父母说,孩子听,照着做。在大人们看来,这样就算是沟通、教育了。

看小孩杰利的演出,父母认为是无聊之举……

哥哥杰利博客写得好,父母也认为是没用的折腾……

学谦体育好,喜欢拳击,却遭到父亲的暴打……

……凡此种种,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差点就酿成了悲剧。好在剧中父母老师觉醒很快,才皆大欢喜,以令人振奋的喜剧结局。

由电一影的目光看现实,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优点,但就是被家长老师忽略了。大人的观点很唯一,也很统一,就是一个答案:读书读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为此,家长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一习一,而从来不会问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有的甚至适得其反,把孩子对学一习一仅存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给磨灭了,还 有什么成绩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变坏,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该反省:有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经历吗?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一些问题吗?是不是经常同小孩做沟通,是不是不断的改进一交一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

我坚信成才父亲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来就很纯洁,可塑一性一也很强。由于父母的忽略,会慢慢变迟钝,甚至麻木。这时的“家”已经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觉的房子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工作有多忙,为人父母,请多一抽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吧。他们缺少那份一爱一,那份沉甸甸的一爱一!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3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不学,儿之错。”是啊!教育好孩子就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的重要,怎样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与其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不如说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只有我们作为父母的用心去解读,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摸索、研究和教育,我们才会品味出书中奥妙和乐趣。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小孩不笨2》电影里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众多父母沉没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思想上,他们一味地认为,我们如此艰辛拼命地赚钱,作为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从来都不会打开孩子的心扉,他们的心声难得以向父母倾诉,往往正当想表诉时,三言两语就打断。代沟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影片中的汤姆就是个例子,叛逆之心越来越强,一发不可收拾。父母对他失望,孰不知他对父母失望更甚。导致与一些社会小混交上朋友,不仅被别人利用骗去偷东西,还被勒索,不得不去抢一个老奶奶的项链,后来良心发现赶紧将项链送还,眼看就要被送去警察局,汤姆父母情急之下当着众人的面下跪求情,真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最终善良的老奶奶给了汤姆一个重新改正的机会。汤姆的父母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能及时纠正、改变,特别是对汤姆和杰瑞越来越重视,并用真诚的善意与他们交朋友,还去观看了杰瑞的演出,给予杰瑞赞赏、鼓励,让杰瑞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小孩不笨2》透过杰瑞和汤姆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转换角色的重要性,孩子们不单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作为父母,遇到问题,我们要多做换位思考,自我反悟过错的原因。我们不要做只会一味地谴责孩子,唉声怨气整天都笼罩着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我们更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不会扑捉孩子的亮点,与孩子的沟通难以上青天。沟通从心灵开始,与他们搭起一座桥梁,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肯定他们。当你亲近了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所期待的有时只需一句赞扬、一声关怀、一分肯定。当你这样去做了,你更会发现,他们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坏”,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还会给你莫大的惊喜。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钥匙。”影片中郝老师说的一句经典话语。死板的符老师就是从这句话中悟出道理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开启学生心中的钥匙,并成为学生的朋友。我们要好好把握这把钥匙,找对方法,不断完善,轻松开启孩子们纯洁的心房。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4小孩不笨?会吗,要说小孩笨,可没好果子吃,再者说,每个人都有童年,难道每个人都笨了好几年?

《小孩不笨2》虽以此命名,却是围绕着两个家庭的转变呈现了感人至深也发人深思的一部影片,既搞笑又精彩。

据说此片导演是在听完赏识教育的课程后,灵感顿时涌现,拍下了这样好的影片。自然,中间融贯了赏识教育的理念,主线也环绕家庭教育展开。

话说有一户家庭,一家五口,爸妈是典型的上班族,不过薪水倒是挺高,等价的,他们早出晚归,无暇真正地教育孩子,陪孩子。家中有俩小孩,一个念初中,一个上小学。大的沾染恶习,小的闹剧连连。就像片中,小主人公被同学恶作剧,与一位女生亲嘴,睡在了一起。第二天,恶作剧的一群小孩告诉他女生怀孕了,小主人公涉世未深,信以为真,担惊受怕。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吃一种水果会堕胎,便买了六七袋逼着女生吃下,结果,女生吃坏了肚子,去看医生。小主人公还问医生:“孩子怎么样了?”真实叫人笑破肚子。

照理来说,这么天真的孩子自然乖巧。可他竟会偷钱,为什么?原来,他过几个星期要演出,希望父母来观看。结果留便条给父母,多次交涉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决定用五百元买爸爸的一小时……

终于倾尽能力凑到了五百元,含有偷来的,却因为哥哥闯下了大祸借给了哥哥。

一系列家庭教育的疏忽酿下的祸。终于在后来,父母意识到了严重的现态,妈妈辞了职来管教孩子,但步入深渊的儿子无力自拔。真正感化他的是他为了凑钱偷了一位老婆婆的项链,被群众追打。父亲通过可视电话发现后,毅然放弃升迁的机会和10%的股份,去救儿子。父亲与老婆婆好说歹说,最后跪了下去,打动了老婆婆,也让儿子改邪归正。最后获得圆满结局。

我的感想有许多,有一点是我认为这种家庭状况,孩子与其顾自兴叹,不如拼搏努力一番好,为此向父母软磨硬泡也好呀!

其他的,还是父母的教育了,再忙不能忘了孩子,教好孩子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炒任何一支股票都不如孩子这支股有潜力,这支股你肯炒,就永远是黑马!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520__年3月6日我们全校老师在电教室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的影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即时看完,剩下的内容各自找时间观看,现在我终于把小孩不笨看完了,看后真得有很大的感触,故事的内容丰富、精彩,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让人看了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如果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齐观看就更好了,我相信看了这部影片后学生和家长们一定会收获不少。

想起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非常深刻,难忘。影片中讲到的父母不懂得好何教育自已的子女,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得不当,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就如第一部讲到国彬这个小朋友的故事,从小国彬就是很爱画画,但是她的母亲就觉得他画画没有用,不准他画画,每天都逼着他学习,而且学得不好父母又打又骂,这样不但埋没了孩子画画的天份,而且也打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没有兴趣当然就学不好,但是也不能全怪父母,因为天底下哪一个父母不想自已的孩子成长呢?只是有些时候他们用的方法不当。只有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地教育孩子,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学习方法,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育小孩的方法范文3

    闻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盛赞陈鹤琴“确实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淳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热爱儿童,儿童也才能喜欢他。他为什么能对孩子们那样诚心诚意,体贴入微,以致能考虑周到,设想细致呢?那是因为有一颗赤炽的热爱孩子们的心。”

    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应当以“循循善诱”为依归,不应当以力迫威胁为能事。虽引诱和威胁都使得小孩子服从,但小孩子心里的愉快与不愉快则不可以道理计了。

    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假如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做父母的不可经常用命令式的语气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假如必定要命令小孩子的时候,那末一定要叫小孩子服从的。

    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小孩子生来无知无识,善恶是非的种种观念要慢慢儿在后天形成的。……平日做父母的对于善恶是非显出一种态度而小孩子听了看了无形中受着影响的,也是一个方法。

    幼稚期(自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轻易建造了。

    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小孩子不仅喜欢做事的途径,也喜欢得着做事的结果。我们现在遽尔叫他半途中止岂不是剥夺他对于做事成功的快乐,岂不是使他养成一种有始无终的坏习惯吗?

    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重游戏的环境,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

    小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个人的感情去刺激他作事的动机,年纪大的的候,我们须教他明了作事是要顾到公共祸福的。

    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嬉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拟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喜欢别人赞许他的……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要晓得不玩不做,不会发展的。

    人之爱人须要天天做的,不要我今天爱人,明天就不爱了。尤须在小的时候学习的,小的时候已经有爱人的行为,那末到了成人的时候,自然而然也能够爱人民了。……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

    做父母的要他们的小孩子将来成为有道德的人物,当小的时候即须教以顾虑他人安宁之道。

    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

    我们经常看见做父母的偏爱子女,适足以害子女。所以做父母的,假如真正爱子女,就不应当偏爱子女,不应当偏憎子女,须以公平正直的手段对待子女。

    做父母的,当小孩了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教育小孩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夯实基础;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主张。他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认识论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出来的有关教学的这一创见,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尤其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明确地告诉人们:“教”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这是辩证统一的,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与人们的认识过程相吻合。这正如小孩学走路,开始,大人用双手扶着小孩,教小孩挪步,却不能松手,否则小孩会跌跤的。慢慢地等小孩能独立站定后,又在小孩学会了迈步的基础上,就牵着小孩的一只手,让小孩一步一步慢慢行走。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打好了基础,就可以让小孩单独地行走了。起初大人还在旁边,或跟在后面喊叫:“慢点,走稳些!”这是大人的担心,也是必要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的健壮,他不但能单独行走,而且还会跑了,跳跃了,甚至于健步如飞了。于是大人再不会用双手去扶,用手去牵了,也不会经常跟在身旁去大声喊叫,具体指点了。也就是说可以放心了,即使摔一下也无关紧要了。足见大人的“扶”与“牵”,在身旁的喊叫与指点,是为小孩能单独行走打基础的,是手段。让小孩单独行走、跑、跳跃、健步如飞,才是真正的目的。

那么,语文教学究竟如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呢?鄙人认为:语文教学也应该像教孩子走路一样,要按规律办事。因为知识本身是循序渐进的,有规律可循的。人也一样,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

一、为学生打好基础,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即夯实基础)

从识字、读音、书写、字、词、句、篇章结构等基本的东西抓起。君不见,小学教师扶着刚进校门的小学生的小手,在一笔一画地写字吗?用教鞭指着黑板,无数遍地教学生读音识字吗?这就是像大人们扶着小孩刚学走路一样,把学生扶入知识的大门,开始为学生学好知识打基础。这时老师当然还不能松手,还要继续扶着学生走,教会他们怎么迈步到词、句上去,学会解词,理解词义,学会用词造句。而且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指点、疏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才可以牵着学生的手向知识的海洋迈进一步,用句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如果能把意思写出来,表达清楚了,就可以慢慢放手了,让他们自己去多锻炼,多时间,强化训练。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交给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即授之以渔)

教他们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释词造句,如何分析句子结构,怎样分析课文,如何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如何扣住重点、难点,怎样概括段意、层意,如何归纳中心思想,怎样体会文章的特点、表现手法,掌握文章是怎样开头的,如何结尾的,中间是怎样过渡的,如何照应的。各类文章如何提炼主题,如何构思,怎样安排结构,怎样选材剪裁,文章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写景状物,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凡此种种的方法和钥匙交给学生,大胆让他们去实践,去摸索经验,探索并发现其规律,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当然,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训练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起初老师还得像大人站在小孩身旁指点小孩学走路一样,耐心辅导,细心指点,具体指导学生,用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授之以渔,并给学生一个熟练、运用自如的过程。

三、放手高飞

等学生掌握了所有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如,就能拿起哪个钥匙就知道开哪把锁了。也就是说,拿起文章就能自己分析,提起笔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了。这时,我们就完全可以放手了,也不必经常跟在身前身后去喊叫,去多余地操心了。不要过多约束学生的思维,而应该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漫游、跳跃、健步如飞。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小孩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引导 德行教育

一、城乡家庭教育不均衡

教育均衡是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教育热点,当前教育最大的不均衡不仅是硬件条件,还有因社会贫富差距而导致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意识、能力、精力等方面的差距。政府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时,不能忽视这样的教育现实:城市经济条件较好、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育过度、教育过剩等现象。所以,面对城乡差距,我们应该明白教育的问题未必都是教育自身所为。农村儿童的教育不能简单地转嫁给学校和教师,而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确实,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二、家庭教育五花八门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骄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的情况更严重。教育的目的是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个别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如果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就可能相当严重,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

三、加强引导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生活中,很多涉及广大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渴望解决的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行为语言和学习成绩的家庭教育问题,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平时的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可以观看陈大惠老师策划监制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论坛系列纪录片《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关于德育与家庭教育的网络资源,能在快乐和感恩的氛围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认识灾难事故因何发生,做到趋吉避凶。针对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是一剂治疗良方。当中一定有我们需要的答案,也是家长长辈学习的有力教材,的确是难得的家庭教育经典节目。这个节目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讨解决孩子教育的种种方法,真是我们和孩子的一位好的、一对一的家教老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育网络资源,而且完全免费,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帮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现没有恒心、悭贪、叛逆不听话、上网成瘾、早恋、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不是能从某个简单方法或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教育改正过来,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小孩,而是需要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家庭教育,从根本处下手才能治标又治本。这部片里面有很多专家、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社会各界流行这样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四、抓德行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当今,我们面临的种种现实状况是:社会诚信严重缺失。各种媒体的夸张渲染、错误引导,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和染污,各种媒体中黄的、毒的、土的、洋的、搞笑和无聊的东西太多,很多小孩都把时间花在玩手机、上网、看电视,一提到读书,就只有厌烦。

教育小孩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儿童教育 儿童道德养成 养成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他一生都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今天我们认真研究挖掘陈鹤琴儿童教育中的道德养成教育方面的思想,希望能对我国当代儿童道德人格和习惯的培养有所裨益。

一、陈鹤琴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依据

陈鹤琴在《 家庭教育 》一书的《 序 》中说:“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实践出真知。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儿童的规律。”[1] 要求父母和教师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而进行教育,是陈鹤琴一贯的主张。他在《 儿童心理学 》中也说:“从儿童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与现象,我们都应当有相当的研究与认识。只有在了解儿童之后,我们对儿童的教导,才能确实有效。”[2]

陈鹤琴非常重视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早在《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 》一文中就把儿童的心理特征归纳为“四心”,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当然,陈鹤琴对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并不仅局限于“四心”,他在《 家庭教育 》一书中把“四心”发展到七个方面,即儿童生来就具有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七个方面的心理特点,认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3] 如他根据儿童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要求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相反,如果父母和教师不严格要求自己,就会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其他诸如儿童好游戏、好奇、喜欢称赞等方面的心理特点,陈鹤琴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这些教育原则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心理科学依据。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依据,陈鹤琴所总结的儿童教育原则中的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才有了源头活水。

二、陈鹤琴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倡导儿童道德养成途径的多样化

就个人来说,儿童是发展个人的最佳时期,“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4]“家庭间的同情心可以格外地发展,牺牲的精神因而得着培养;互助互爱的动作,也可因此养成”。[5] 即不论对个人、社会还是家庭,儿童期都是非常关键的。儿童期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行为训练。陈鹤琴特别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他在许多文章中都提出了对儿童的卫生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做人的习惯、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原则的培养。陈鹤琴清醒地认识到培育儿童种种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基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提出“我们现在不要一般顺民式的儿童。我们要勇敢、进取、合作、有思想、肯服务社会的儿童”。他的这种闪烁着大道德智慧的思想,对今天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游戏激趣。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心是儿童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儿童心理的其他方面大多通过游戏表现出来。儿童“从这个游戏中所得的快乐愈多,他对于这个游戏的兴趣也愈浓厚;少,兴趣也少”。[6] 儿童的这种愉快的感觉体验有生理、心理和社交上的。正是因为游戏所包含的诸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益,所以它是向儿童进行道德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陈鹤琴认为游戏所具有的道德教育价值主要是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各种高尚的品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习,如自治、克己、忠信、独立性、协作、理性的服从、纪律等品质,都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因此游戏是影响儿童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有力手段。

言传身教。卢梭说:“你必须记住,在你训练人之前,你自己必须作为儿童仿效的典范。”[7] 陈鹤琴深知,体现于父母人格中的认识、情感、行为等因素对子女具有更强的暗示作用,所以家长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儿童的善恶观念薄弱、知识肤浅,而善于模仿又是儿童基本的心理特征,对于所模仿的事物,常常不加选择。所以儿童“看见他父亲随地乱吐,他也要吐吐看;看见他父亲吸烟,他也要吸吸看;或者他看见她母亲以恶言骂人,他也要骂骂看……我们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影响小孩子的,他看了听了之后,或立刻就要去做做看,说说看,或到了后来才做出来说出来;他所做的和所说的与我们成人所做的所说的不同,但却有几分是相像的”。[8] 因此父母事事都要以身作则。

激励暗示。陈鹤琴说:“一般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而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我知道小孩子大概有这种心理的,所以以激励教育法去教训一鸣,一鸣一听见我奖励他,就很高兴地去改他自己的过失了。”[9] 在这里,陈鹤琴根据儿童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一条教育原则是“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在儿童教育中,他除了运用“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的原则外,还运用了“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的教育原则。据陈秀云回忆,当她们兄弟姐妹做错事的时候,“父亲很少严厉地批评我们,如果我们七个中谁做错了事情,他就会冲我们笑笑,他一笑我们就知道自己错了,马上就会改正。父亲从来不说打击我们、刺激我们积极性的话。因此我们七个子女如今的性格都非常开朗”。[10]

灌输引导。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善恶是非的种种观念要慢慢在后天形成。他怎样会辨别善恶是非呢?其道很多,但平日做父母的对于善恶是非显出一种态度,而小孩子听了看了无形中受着影响,也是一个方法。所以做父母的看见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应当以辞色来表示他们的赞许与不赞许。[11]

2.强调儿童健全道德人格的培养

道德人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所以,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就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12] 那么,健全的道德人格如何产生?它又有什么价值呢?陈鹤琴在《 家庭教育 》的《 自序 》中说:“我们知道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13] 教育就是以培养健全的人为其最终目的的,他所列的101条家庭教育原则,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他认为,健全的人格尤其应该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具备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高尚品德。他说:“一个人最不好的脾气就是‘利己心’太重。无论做什么事,往往以我为中心。凡有利于我者,没有不高兴去干的;无利于我者,都不愿意去做,那么到了后来,‘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14] 与“利己心”相反,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起码的同情心和无私奉献的爱心。他说,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以看病人表同情的机会。[15] 又说:“所以我们要救国保民必定从教育小孩子爱人着手,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16] 这些高尚品德的形成,在陈鹤琴看来,都源于儿童期良好的品德教育。他说:“好习惯,好思想是从小养成、从小灌输的。”[17]

3.追求儿童道德养成方法的艺术性

儿童道德教育不同于成人教育,有很大的难度。正如陈鹤琴所说:“小孩子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的人,知道也难教得很!”[18] 但陈鹤琴在儿童教育中却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既明白晓畅,又高度形象化、艺术化的儿童教育路径。比如他的《 家庭教育 》一书,他并没有写成一般乏味的理论性太强的东西,而是就近取材,从家庭中汲取素材,在他的101条举例当中,他的儿子一鸣的就占了73条之多,比如有一天下午,陈鹤琴手里拿着一台照相机,叫他的妻子把女儿秀霞放在摇篮里。预备要替她拍照的时候,儿子一鸣就捷足先登,爬到椅子里去,也要他爸爸替他拍照,陈鹤琴再三劝告他,他总不肯。后来陈鹤琴笑嘻嘻地对一鸣说:“一鸣!你听着!我叫‘一、二、三’,我叫‘三’的时候,你就爬出来,爬得愈快愈好。”一鸣看见他爸爸同他玩,也很高兴地答应了。歇了一歇,陈鹤琴就“一、二、三”地叫起来,说到“二”的时候,他一只脚踏在椅子的坐板上,目光闪闪地朝陈鹤琴看看,等到陈鹤琴说到“三”的时候,他就一跃而起,以显出他敏捷的样子。[19] 从这些充满机智幽默的语言描述中,我们看出了陈鹤琴独具匠心地运用他的教育技法,这种教育技法的确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它使施教者和受教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某种默契和精神沟通。像这样充满艺术化的教育技法在陈鹤琴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因此,郑宗海在为《 家庭教育 》作的序中说道:“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20] 这些真挚的话语十分中肯地评价了陈鹤琴的儿童养成教育艺术化的境界!

三、陈鹤琴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的儿童道德养成教育思想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今天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家长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遵循以身作则的原则。陈鹤琴在《 家庭教育 》中提出“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例如“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切不可欺骗小孩子”“小孩子作伪是由父母养成的”[21] 等教育原则都对当代教师和家长有很强的启迪意义。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凡是要儿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父母和教师还要言行一致,不能当儿童的面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这样做一旦被儿童发现,所有的教育都将失效。

研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陈鹤琴1935年发表在

《 教育杂志 》上的《 怎样做父母 》一文中说“要教养儿童,我们非要懂得儿童的生理与心理不可”。[22] 作为当代家长和教师,要想教育好儿童,更应该研究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我们只有认真地研究儿童的心理如何发展、儿童的知识如何获得、儿童的人格如何培养、儿童的身体如何发育,等等,懂得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盲动而趋于失败。如何研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这样的课题还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

培养儿童自立、自强的精神。陈鹤琴在《家庭教育》1947年再版增补的《怎样做父母》一文中说:“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小孩子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自己思想,自己做人,这一种愿望,凡是做父母的都有的,但是实际上做父母的常常违反这种愿望,反而使小孩子没有机会去管理自己,没有机会去独立思想。”[23] 作为当代的教师和父母,在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里,当然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但事与愿违,不少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过于溺爱,任何事都不让孩子做,都由自己包办代替,还自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其实这样做恰恰害了孩子。孩子失去了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与培养儿童自立、自强的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做到: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当然,家长和教师应该创造儿童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儿童自立、自强的精神。

除了这些,家长和教师还要培养儿童讲诚信、有爱心、能宽容、顾他人等优秀品质,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独立自主的儿童。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基础部,江苏 泗阳,223700)

参考文献:

[1][2][3][4][5][6][8][9][11][13][14][15][16][17][18][19][20][21][22][23]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7]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