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文1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其重要性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有所差异。对大型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市场敏锐力、资本运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对于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和保护多方利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具有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方面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牵动着各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兴衰荣辱。纵观实际情况,不管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只要财务活动管理的好,其经济效益也一定很高。但是,财务管理在不同规模的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有所差异的。

一、财务管理在大型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型企业的资金运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流量大,运转频率高。因此,要实现大型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高效组织企业的财务和资金活动,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使组织内部从上到下都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大型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度,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充分了解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出正确而科学的决策至关重要。通过对财务管理的具体分析,企业管理者不仅能够了解企业自身运作情况,更能把握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从而做出相应的市场决策。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可以反映大型企业盈利状况,通过对盈利状况的分析就可以使企业在盈利较好的时间段制订较好的销售策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针对在盈利较弱的时段状况做详细调查,分析原因,采取应对策略。财务管理也可以反映出企业负债情况,针对企业负债的高低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2.有利于提高大型企业资本运作的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大型企业资金量大、流动频繁,一旦资本运作不畅,那么企业再生产就出现困难,最终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如果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那么资本运作管理就是大型企业经济管理核心的核心。资本运作是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活动来实现的,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运用、收益分配[1]。要实现资金筹集的快速化、资金运用的合理化和收益分配的公平化,都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因此,大型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对于提高其资本运作能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有利于提高大型企业预防和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由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大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提高自己抗风险的能力。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都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生产方面不对路、产品更新周期掌握不好、销售决策失误等等,而这一切可以通过财务管理活动来解决。也就是说通过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可以提高大型企业预测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避免经营上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灵活的运转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这也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一味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陷入了困境[2]。也有不少中小企业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不到位和受管理者素质的限制,往往存在财务管理模式陈旧、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缺位的现象。中小企业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1.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

相比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生存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各种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特别是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中小企业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合理地计划、调度、运用和分配企业的资金,帮助企业控制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2.有利于规范中小企业资金的获得和合理使用,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

我国中小企业还存在筹资困难、营运资金管理不到位等问题[3],且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匮乏,往往在已筹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的管理,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筹资成本、风险和难易度,选择企业最佳筹资方案;通过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对投资回报、资金回收、投资风险等进行科学论证,来确定投资的方向和规范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目标。

3.有利于保护国家、劳动者、投资者和企业等多方利益的实现

中小企业的发展涉及国家、劳动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多方的利益,对企业财务的科学管理将有利于这多方利益的实现。在保护国家利益上,通过财务管理贯彻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使用好国家支持的贷款资金,取得更高效益以税收回报国家;在劳动者利益上,财务管理在保护劳动者劳动时间、报酬、福利等利益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合理制定企业分配政策等;在投资者利益上,中小企业可以以更高的经济收益回报投资者;对企业自身利益而言,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保护企业的资产不受侵害,保护企业的经营权和受益权不受侵犯,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三、结束语

尽管财务管理在大型和中小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但它都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都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处于核心地,对促进国家、企业和社会利益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其他方面管理为协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占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9):56.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小型企业;融资;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致使我国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而这种困难已经延续很久。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企业只有很好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将在分析中小企融资难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从小企业自身建设、金融体系完善、国家扶持等方面进一步提出有关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推动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经营规模小,市场前景不大

我国小企业有着一个显著的经营特征,即经营规模小、经营水平较低。这种模式的经营,直接导致其资产结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分析这种特征影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较低的管理水平。由于大多数小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因此企业的管理深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家族企业经营还存在着较严重的财务信息造假现象,财务管理制度极不完善。由于财务信息的虚假,因而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二是,较短的生命周期。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4年。短的生命周期,致使其财务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可回收性,一般不会选择如此高风险的贷款。

2.金融层面:金融体系不完善,融资设限

我国的银行信贷业务,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尽管各项制度已有所改善,然而大部分大型商业银行依然尚未实现商业化。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不少银行不断的合并分支机构,收缩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由于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较急,尽管金额不多。然而银行并未有特殊的贷款服务,依然采用大型企业形式的贷款程序,无法满足小企业高时效性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大多愿意选择大型国有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对小企业不贷或者少贷,贷款服务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大型国有企业,致使小企业贷款有限。

3.政府层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市场风险较大

我国政府实施集中资金办大事的财政体制,因而,有关政策扶持以及投资的方案,大多选择大型企业,很少顾及小企业。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有关财政优惠政策很少涉及小企业。站在国家财政的角度而言,小企业仅仅是国家资金运作的细枝末节。此外,我国目前的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待健全,全国仅有20000家左右的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很难满足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总而言之,大量的小企业贷款需求,国家财政较少的投入以及有待健全的担保基金制度,最终导致我国基金担保能力不足,因而小企业担保基金很难克服市场风险。

二、解决我国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1.完善小企业内部机制建设

首先,应逐步建立健全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制,以改变以往家族经营的现象。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树立长远发展的经营目标。其次,小企业应强化自身的融资能力,具体而言,应逐步改善自身的资本结构,采取内部融资等新的融资渠道,以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最后,小企业应不断转变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比如选择避开大型企业热点的经营项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营“小而精”的产品。此外,可以采取依附大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联合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

2.加快金融体系改革

首先,金融机构应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我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应为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便捷的服务,放弃偏见,营造大小企业公平的贷款环境。同时,应结合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特征,制定一些专门的信贷业务,确保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其次,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小企业贷款程序。小企业的贷款,有着需求量少、需求实效性强的特征。针对此,金融机构应简化有关程序,以方便小企业的贷款。比如,引入保险公司,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为其向小企业贷款提供保障。最后,应进一步改善当前的信用评定方法。银行评定企业信用,不能仅仅依靠其规模的大小,应该更多的强调企业经营效益。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隐含贷款效率,降低贷款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贷款风险。

3.政府要加强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从引导民间投资机构的成立,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集中民间闲散资金,同时也能够强化小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其次,应依据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特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制定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减少或者延长减免小企业税收的年限。再比如,可以为一些由下岗工人开班的小企业提供贷款优惠政策。这些对于小企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不小的积极作用。最后,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一方面中央财政可以从财政预算中规划一部分资金,以扶持小型担保机构的建立;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密切关注本区域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帮助其解决。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应进一步改变社会对小企业的认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还应不断创新多种渠道,及时有效的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以促进小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昌銮.金融危机下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2]孙艳平.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现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9(08).

[3]余文建.辅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改善: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借鉴[J].上海金融,2008(08).

[4]谈雪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文3

EAP,直译为员工帮助计划,是指组织为员工及家庭提供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旨在帮助员工和家庭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期达到提高绩效和改善组织氛围、管理的目的。EAP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西方工人们的过度饮酒行为,20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普及,截止到20世纪九十年代末,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都已经开展了EAP。有效的EAP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调查表明:企业为EAP每投入1美元,可以节省运营成本约5~16美元。EAP进入中国只有十来年的时间,联想集团在2000年为客服部员工开展的EAP服务标志着中国本土企业开始了EAP的实践探索。随后,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的部分子公司都开展了EAP项目。一些本土的EAP专业服务机构也先后成立。2004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开展EAP计划,这是国内首次由政府对公务员提供的EAP服务。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开展EAP计划,那么在中小企业是否必要可行呢?

二、中小企业开展EAP必要性分析

在EAP的应用上,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但是从针对性来说,中小企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EAP的应用应具有特殊性,固不能照搬大企业的应用模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上远远不如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员工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不逊于大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市场淘汰率高、企业稳定性低,这会导致员工工作压力大、不满意率高、离职率高,员工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会产生严重心理不适,这不仅不利于员工身心健康,更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中小企业员工心理特征出发,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行单独研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来探索适合于解决其心理问题的EAP具有必要性。

(一)文化和价值观。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潮流。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国内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心理都发生了多元的变化,2009年智联招聘了关于职场人员抱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职场人每天都会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10次,只有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一旦遇到伤害极容易实施极端行为。2010年富士康跳楼事件,让职业心理健康成为现阶段最热门的话题之一。EAP作为一种心理援助计划,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来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

(二)组织变革。

2008年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外贸企业抵挡不住次贷危机的冲击,纷纷破产倒闭,成为金融风暴的牺牲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艰辛。企业为了顺应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进行重组、兼并、裁员、改制。每一次改革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员工的心理负担,原先和谐稳定的局面被打破,员工被迫接受新的体制和环境,需要经历新的心理定位,每一次的心理转变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研究证明,组织变革可能会导致员工产生怠工、旷工、罢工甚至偏激的行为,员工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工作绩效甚至会影响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从客观上来说,需要EAP这样的专业机构予以持续性和个性化的关怀和帮助。

(三)员工个人问题。

员工心理问题不仅包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还包括员工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个人问题。例如,恋爱问题、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问题、婚姻问题等,这些会间接影响到组织绩效和发展。有调查显示,每天有九成的职场人员都会抱怨,其中与工作相关问题、感情问题、家庭问题位居前三。员工个人问题在组织生活中扩散会影响其他员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影响,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率低、人际冲突等。目前EAP计划在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成果案例和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解决问题的模式,经过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证明,EAP是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优方案。

三、中小企业开展EAP可行性分析

(一)相较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心理压力方面来说,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低成本时代开始一去不复返,对于依赖成本驱动的中小企业而言,做实业变得越来越困难,中小企业面临新的冲击,淘汰率不断上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例如员工可能面临:企业破产倒闭所带来的失业压力、企业处于上升期业务繁重的工作压力、企业发展前景有限不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的压力以及工作之外的各种家庭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员工身心俱疲。虽说大企业员工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越环境、大企业完善的内部体制和福利保障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会让这些压力相对分散。因此,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由于企业社会的关注度不够,更需要得到帮助。

(二)EAP以人为本,解企业和员工后顾之忧。

从EAP来说,它是一种心理援助计划,主要涉及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家庭与婚姻问题、身体健康与饮食混乱、子女赡养、职业生涯困扰、法律纠纷、理财问题等各个方面,尽管短期内会增大企业的支出,但是从长远而言对企业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1.对员工而言,EAP计划的开展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工作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提高了员工士气和积极性,让员工从纷杂的个人问题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好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和家庭,协调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减轻其心理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同时还能帮助员工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2.对企业而言,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组织绩效。EAP从根本上是帮助员工解决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心理问题和来自个人的分心因素,从而降低缺勤离职率,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为绩效分析和改进提供了管理工具。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就必须解决员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EAP旨在为

四、结语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

规范

一、国有企业改制:含义、基本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何为国有企业改制

对国有企业改制有多种理解: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

改变企业形态即改变规范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的企业法律形式,如按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变为按公司法规范的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公司。

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即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股权结构变化的另一含义是可以安排股东权利不尽相同的股东,如可有黄金股股东、优先股股东等。企业法律形式变化有时是企业股权变化的前提。

更广义的企业改制还包括企业内部制度的广泛变革,如改变经营者激励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这些方面的变化未必是狭义的企业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业改制的诱因或结果或条件,与企业改制密切相关,是进行企业改制时,尤其是以激励效应为主要目标的改制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情况:主要推动因素和现状

国有企业改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以后的事。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者多个方面。

十六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直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针日益明确。中央的政治决策为有关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地方、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前提性的政治基础。十四大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则从操作层面为国有企业改制逐步明确了相应规范。

地方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走得较快。这有两个背景:一是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二是地方希望政府投入很少,但有较大潜力的企业能更快发展。为解困和发展,地方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励企业改制。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初沪深股市开张,及以后的海外上市,极大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

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能起作用,与中国国有企业必须尽快转变机制的需求有关,亦与存在“内部人控制”、国企经营者长期责任重薪酬低、许多“新国有企业”国家投入很少等情况有关。

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已有很大进展:国有企业数量下降,但收入、资产收益上升,国有企业数80年代初有约30万户,现在只有约18万户(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已从1998年的6.5万户降到2002年的4.3万户;全国国有小型企业改制面已达80%(国资委有关专家估计);不少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改制和资产优化重组结合推进,企业制度和资产结构同时改善;与改制改组结合的职工分流稳健推进。

(三)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和基本政策尚不够明确。针对具体行业及地方,已有些政策出台。但由于缺基本规模和政策,当改制及相应的并购重组涉及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关工作就难以推进。

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方向性的和结构性的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是法律规范问题,如按企业法登记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否要转为公司制企业,设计国有特殊公司的依据何在及其法律规范有何特点;有些是结构性问题,如国有独资大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及相应的关联交易、利益冲突等问题,在不动结构的情况下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简单地进行子公司经营者、员工持股等改制是否会带来集团业务难以整合的矛盾等。

改制程序和具体政策方面也有些问题。近几年国有企业改制进展较快,但确实存在“自买自卖”、审计评估不实低估贱卖、“暗箱操作”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有认识原因,如轻视改制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以“运动”方式推进企业改制;亦有政策不系统配套的原因,国家及有关部门没有系统政策,仅凭分散的具体政策规范,指导作用有限;有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最近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解决了改制程序不规范的许多问题,但仍然存在需进一步明确、完善的问题。

二、若干看法及建议

(一)指导思想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有必要进行改制。除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业务和财务与政府难以分开的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应变成公司制企业,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可以变成合作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股权多元化。

要根据企业发展前景及国家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战略,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案。

按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原则确定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方案。统筹兼顾首先是要处理好国有股东、收购者、债权人、经营者及职工的关系,其次是要处理好企业改制和企业长远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按公开竞争、分类推进的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

配套改革和调整政策,创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的条件。

(二)尽快确定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基本规划和政策

凡是可以转为公司的企业,原则上股权都可以多元化。不宜股权多元化目前只能是国有独资公司的,一是需要国家直接控制业务的公司(如造币公司),这些公司业务特殊,且中国不具备相应业务外包的条件;二是基于重要性和财务原因需要国家直接控制的公司,如一些国防工业公司,这是因为其业务重要,目前财务尚不能独立,我国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国防科研、国防订货在内的管理体制。一些持有较多不良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不具备股权多元化条件,但经过业务和资产结构调整,将来仍能股权多元化。

国家必须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企业,应当是属于国家必须控制领域的公司,或是公司业务影响大,即使将来国家可不控股但为平稳过渡或各“看一看”在一定时期内也需控股的公司。在规模很大、市场结构从长期看会是垄断或寡头(或巨头)控制型的、经济社会影响极大的产业,如汽车业、石油业、钢铁业、电信业、金融业、航空业、国防工业,至少在一定时期(如5~10年)或更长时间内会有一定数量的这样的企业。以后可以进一步出售国有股份,还可以设黄金股作为特殊的安全闸门。

国有企业股份可以出售给一般国民、私人企业或投资家(机构或个人)、外国企业与外国投资者。出售股份时既要考虑出售的财务利益,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会造成外国资本及个别私人资本对行业的垄断或控制。由于中国私人资本相对较弱,在同等条件下,可支持有条件的中国私人资本优先购股。

(三)结合发展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改制

大型企业或集团在确定改制方案时有必要先对公司或集团的战略目标、业务前景及组织体制进行评估,要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再推进改制。

国家及某些地方的大型国有企业,不少业务重合、事业重复,又不可能形成规模经济水平之上的竞争,可以先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而后改制。整合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但股东同一的企业,从法律上看亦可根据股东的安排直接合并或整合。因为如果先改制形成多元股东结构后再合并或整合,成本可能显著上升。但到底是否及如何整合,必须进行经济分析。

许多国有独资企业,其下有一家甚至多家上市公司,拥有的存续资产有优有劣。形成这种结构,与我国采取优良资产上市、不好资产留给母公司的做法及利用母公司让政府和实体企业隔离、减少干预的想法有关。这种结构,使国有独资的母公司很难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简单化地让上市或非上市的子公司引入新股东,则可能破坏集团内凝聚力和整合能力。因此对这类集团,至少应评估是否有必要对主体业务资产及相应的子公司先进行适当整合,包括母子公司合并,而后引入新股东、实现母公司改制乃至上市的路径和方案。TCL集团提出并得到批准的母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后吸收上市子公司的方案,就是改制与集团组织结构调整结合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从结构上消灭了上市公司与集团可能有不正常关联交易的根源,其做法和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转贴于

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文件进行主辅分离改制,也是改制和企业业务、组织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做法,应积极推进。这方面要注意的是,必须是真正的主辅分离,以防出现3~5年后需要再整合导致整合成本上升的问题。

(四)根据有利于发展、分类推进、公开竞争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本节参考了William.Mako和张春霖于2003年9月在世行中国蒙古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报告的观点。)

明确改制目标为出售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制目标通常是多元的。各国都依据本国情况确定改制目标的优先顺序。我国企业改制的目标应是收益最大化和有利于企业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如该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时,可优先考虑企业发展目标。一些国家在绩优大型国有企业以IPO方式进行股权多元化时,实施让一般投资者获得较多股份、分享改革利益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改制方式取决于改制企业的特征和需要。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宜采用公开拍卖或招标的方式,对无力偿债或难以审查的宜用清算改制方式。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应重视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改制方式。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仅限于大型、运营良好的国有企业。管理层或职工收购(MBO、EBO)改制主要适用于特别依赖经营者和职工技能的国有企业,及成长过程中国家投入较少的企业。大型企业MBO特别要注意公开性、竞争性。在中国的条件下,靠MBO进行大型企业改制比较困难。大型企业,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所有和经营分离仍将是基本的结构,即大企业经营者获得股份总体地看数量比例小,是激励性的,而不是控制性的。大型企业可以搞MBO,但不能将MBO作为大型企业改制的主体模式。改制企业是否要改组也要分类考虑: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大型企业有必要进行改制前重组,但应充分考虑投资者意愿,减少随意性重组;中小企业按现状转制较合理,也易推进;以IPO方式改制企业一般必须实施改制前重组。

改制政策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改制竞争性、减少不确定性、以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关系及“人”为中心做好统筹协调。提高改制过程的竞争性是保证改制公平性、有效性,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措施。减少不确定性的工作,包括公开、明晰、透明改制的有关政策和程序,让潜在购买者获得企业信息、根据新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向潜在购买者提供尽职调查和协议机会,对潜在购买者进行资格认证等。改制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债权人、职工、社区,处理好其间关系,尤其是经营者和职工问题,是改制工作健康推进的关键,统筹设计的中心。

(五)进一步完善具体政策、配套调整有关政策

最近有关部门陆续公布的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文件,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规范有积极意义,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但是仍有些问题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执行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必须到产权市场“进场交易”的规定可有一定灵活性。规定必须“进场交易”是为了保证交易的竞争性和透明性;防止国有资产交易因暗箱操作带来流失。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形态多样、情况复杂,不是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前者是专家交易,后者是面对一般投资者、具有标准合约性质的短时间的大量交易。交易的合理性、有效性,前者归根到底靠股东尽责到位,后者靠交易透明竞争、中介机构够格认真。要求都进场交易,有可能出现因不能应对情况的复杂性因而交易低效及不便、成本过高等问题。建议在执行“交易进场”规定时,应在符合信息充分公开实质性条件的情况下,对企业,特别是对小企业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在多数情况下,进场交易本质上是要求企业信息公开,所收费用应和其功能作用相适应,还应当允许企业通过其它合适渠道公布信息,获得有关服务。

合理把握经营者、职工和其它投资者在购买国有股权时一视同仁的要求。此规定符合出让股权公平竞争原则,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何况大企业经营者获得股份,总体地看是获得股权激励,不是大企业改制股份交易的主体。但当企业的经营者本质上是公司创业者,公司发展没有靠国家的长期的特殊政策资源,只要方案合理,公开透明,应当允许在企业改制时用适当奖励或其它方式给创业者一定的股份奖励。这样做没有违反一视同仁原则,因为奖励是国家出让部分股份;有利于改制和企业转变机制;亦是国家认可的原则(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中就有类似奖励股份的规定)。何种奖励方案合理?最好请专业咨询机构设计。奖励方案若符合以显著中长期业绩为基础、市场可比、社会公认原则,相关关系应能平衡协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的《非上市高科技公司股权激励政策研究》报告专门讨论了股份奖励的依据、原则及分析模型)。

对企业职工购股问题,国家亦需出台有关政策。许多国家都允许国有企业改制时职工优惠持有本公司一定的股份。过去上市公司职工持股问题很多,根子在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有问题,缺少有关规范。现在已到了必须解决有关问题的时候了,因为以后绩优国有企业可以上市或让外资持股,解决这个问题已日益紧迫。

无形资产纳入国有企业转制评估资产范围的规定,符合国际及我国的会计原则。但是在满足一定条件,如国家仍控股或企业规模较小等情况下,可考虑不作或仅作简单的无形资产评估。

859号文对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时职工处理问题给了许多鼓励政策。由于大集团子公司情况、收入差异大,如不统筹安排职工处理问题可能会有扩大差异、加大改制成本等问题。建议政策上可鼓励集团型的大公司在集团范围内适当集中管理、统筹平衡职工的处置成本。这类工作中的部分,如退休职工补差基金的管理亦可委托给社保、保险、信托等机构。国家亦可制定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鼓励大公司将这些业务统起来外包出去。此外还应允许集团根据情况对集团内改制企业职工补偿等社保支出进行统筹安排。

金融要支持改制。特别是在明确了购买股份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原则后,不允许金融机构支持中国的投资者、经营者和职工购买股份,就等于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即资本实力雄厚且能从国外融资的外商将在实质上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收购者。应当调整政策在评估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允许用债券、信托、贷款、基金等多种金融手段支持合适者购买股份。

改制要发挥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以鉴证及相关咨询服务为主的法律、会计、资产评估公司和主要从事方案设计的管理咨询公司、从事经纪业务的经纪公司或金融公司,作用都极为重要。国家应支持这些机构发挥作用,要支持一批中国的咨询服务公司在这一进程中获得较快成长。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文5

 

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企业复工科学、有序、精准,根据《xx市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管理实施细则》(x防办〔2020〕x号)和《关于印发<xx市企业复工管理实施细则><xx市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和<xx市疫情防控期间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措施>的通知》(x防办〔20x〕x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复工流程

(一)企业材料准备

1.企业复工前,需对每名返工人员进行排摸,登记《企业(单位)返工人员登记表》,汇总形成《企业(单位)返工人员调查总表》。

2.企业根据“六个到位”,填制《企业(单位)复工防疫方案》,并按照方案落实好复工的防疫措施。

3.填写《企业(单位)复工申请(承诺)表》。

(二)企业报批流程

1、企业向所在村、北工业区网格负责人提交《企业(单位)复工申请(承诺)表》(一式四份)、《企业(单位)返工人员调查总表》(一式二份)、《企业(单位)复工防疫方案》(一式二份),提出复工申请。规上(限上)企业直接向镇企业复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镇复工办)提交。

2、跨行业、跨地区的重要大型企业和市政交通企业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提交《企业复工申请(承诺)表》《企业返工人员调查总表》《企业复工防疫方案》,提出复工申请。

(三)审批流程

村、北工业区网格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完整性审查,进行实地初审,初审通过的报镇复工办,由镇审核查勘组开展实地勘察,提出综合评定意见。

对规下(限下)企业,由镇复工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是否同意复工,同意复工的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领导小组)备案,并由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领导小组)向xx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电子)。

对规上(限上)企业,由镇复工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定签章通过后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审定是否同意复工,同意复工的报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领导小组)备案,并由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领导小组)向xx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电子)。

对跨行业、跨地区的重要大型企业和市政交通企业提交的材料,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对照《实地勘定表》进行实地勘查,提出综合评定意见,审定同意复工的,报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领导小组)备案,并由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领导小组)向xx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电子)。

二、填表要求

(一)《企业复工申请(承诺)表》

企业应说明复工时间、行业类别、复工员工人数及公司(单位)承诺,加盖企业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人)签字。

(二)《企业返工人员调查总表》

企业应如实填写复工人员基本信息,近14天内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复工后居住地、上下班出行方式等情况。

(三)《企业返工人员登记表》

企业应督促每名返工员工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近14天内是否有流行病学史、返慈交通方式、直系亲属等情况。

(四)《企业复工防疫方案》

企业应从主体责任、员工调查、员工接送、隔离防控、日常防控、复产计划等六方面填制复工防疫方案。其中,员工总人数少于或等于20人的企业,不需要填写员工接送和复产计划。

若复工生产中,企业梯次开工或增加新员工,要提前补充完善《企业返工人员登记表》,并将《企业返工人员调查总表》(补充)和补充防疫方案报批。

三、勘定流程及要求

镇审核查勘组将对提出复工申请的企业进行实地勘查,对照《实地勘定表》逐项评估,在企业提出申请后3日内完成勘查并提出综合评定意见(同意或暂缓),符合条件的按类别程序予以同意开工及报备。不符合条件的,提出具体意见并告知企业,由企业整改完成后再进行申报。对于有行业规范要求的,由镇审核查勘组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一起进行实地勘查。

实地勘查中,根据《企业返工人员调查总表》,抽查《企业返工人员登记表》,核实员工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根据《实地勘定表》评估指标,围绕《企业复工防疫方案》,检查企业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人员组成,人员出入、卫生消毒、日常测温、应急处置等管理制度,分餐场地、防控物资、测温人员等落实情况。同时,指导要求企业做好复工前安全生产检查和员工安全防疫培训。对一个法人且多地经营的企业以同一法人企业名称逐个按属地申报。

四、审批次序

(一)按照复工人员结构排定优先级

1.返岗人员身体健康,全部来自本地的企业;

2.返岗人员身体健康,全部来自本地、低风险地区的企业;

3.返岗人员身体健康,大部分来自本地,其余来自中低风险的企业;

4.返岗人员身体健康,大部分来自中低风险的企业;

5.返岗人员身体健康的其余企业。

(二)按照企业排定优先级

1.优先保障企业或为“优先保障企业”“提前开工企业”提业配套的重点企业;

2.上市或已经准备IPO的企业;

3.百强企业、规上A档企业、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人才项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重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公司),金融、物流、商贸流通等领域重点生产企业;

4.订单量(额度)大、交货期紧急,违约后损失较大的企业,年度重点项目。对自动化程度高(单位工作面积人员少)、复工人员底数清、防控措施实、亩均效益高的企业,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提升优先级。

五、其他工作要求

(一)明确管控范围。坚持“管控优先”的原则,按照“六个到位”要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风险受控前提下,对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有高风险地区旅行史、生活史、接触史的人员,与其他地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应一律劝阻、劝返,对因特殊情况的上述到慈人员要严格落实自到慈之日起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中风险地区来慈人员实施14天居家健康观察,对低风险地区来慈人员实施7天居家健康观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集中健康观察。

(二)统筹分类指导。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强对复工企业的分类指导,精准实施“一企一策”,抓好企业复工工作。同时,围绕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对下阶段工作早谋划,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企业恢复生产并尽快恢复产能。

(三)优化服务水平。镇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企业复工服务临时窗口,接收各地和规上(限上)企业申报资料。开通镇级企业复工服务热线电话,接受企业电话咨询。

(四)打通关键环节。制定落实复工企业员工上下班、进出村(小区)、检查点等通行规则。做好复工企业相关疫情快速处置工作,开通发热人员联系热线,做好接送诊(隔离)应急准备。建立社会稳控快速反应机制,快速处置涉及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

(五)强化力量保障。镇领导干部按照包点连片的原则,指导服务各村、各联系企业开展复工工作。统筹调配市级部门支援力量,共同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六)有效抽检督查。镇巡查指导组牵头做好企业复工后日常检查工作,对发现防疫物资储备不全,防疫措施落实不力的企业进行督促指导,立即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通报镇应急处置组,责令停产整顿。镇纪委也将对各村、相关部门复工管理服务履职情况及时进行督查。

(七)严惩擅自复工。各村、北工业区网格,镇巡查指导组将对辖区内企业开展巡查排查,发现擅自复工的,立即劝诫停工,并要求办理复工审批手续;劝阻无效的,由镇应急处置组会同派出所,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实施停产停业措施;若企业仍擅自恢复生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实施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对擅自复工造成不良后果的企业,纳入安全生产和信用“黑名单”管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附表:

1.企业复工申请(承诺)表(示范)

2.企业返工人员调查总表(示范)

3.企业返工员工登记表(一人一表)(示范)

4.企业复工防疫方案(示范)

5.实地勘定表(示范)

 

 

 

 

 

 

 

附表1

_______________企业复工申请(承诺)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镇(街道、专业园):

     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有关工作的通知》(x防〔2020〕9号)相关要求,本企业已制定防疫工作方案,落实防疫各项措施,符合复工条件,现申请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复工。

 

                                       企业:(公章)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企业所属行业类别:

   优先保障企业:疫情防控必需(药品、防护用品、医疗器械及相关原辅材料生产、运输、销售等行业);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必需(供水、供电、油气、通信、市政、市内公共交通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物流配送、物业等行业);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

   提前开工企业:重点建设项目;亟需履行国际大型订单企业

   稳步复工企业

复工员工数(人)

 

 

我公司(单位)承诺:

会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遵守浙江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承担企业义务,按照企业制定的防疫方案,严格落实员工接送、隔离和防控“三项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不发生输入性疫情和群体性疫情发生。若因管理不当,发生疫情并导致疫情传播,产生重大影响,立即停工。

 

                                        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人):

 

乡镇(街道、专业园)意见:

 

经对照清单实地勘定,该企业符合复工条件。(附《实地勘定表》)

     (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区县(市)、产业园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意见(或授权的行业主管部门):

 

 

 

签字(公章)

日期:   年   月   日

      (示范)

本表一式三份(原件勘查时提交),规下(限下)企业仅需乡镇(街道、专业园)盖章审核。

附表2

企业返工人员调查总表(示范)

企业名称(公章):

员工姓名

手机号码

是否来自高风险地区

复工后居住地

上下班交通方式

近期是否出宁波市

是否有发热或确诊过(疑似)病例

 

分类

备注

 

 

 

厂区内宿舍

 

厂区外宿舍

 

其他(具体填写:__________小区/村/室)

公司(单位)班车

 

 

自驾

公共交通

 

步行等其他

 

 

 

需要隔离

 

就诊人员

正常

其它

 

 

 

 

 

 

 

 

 

 

 

 

 

 

 

 

 

 

 

 

 

 

 

 

 

 

 

 

 

 

 

 

 

 

 

 

 

 

 

 

 

 

 

 

 

 

 

 

 

 

 

 

 

 

 

 

 

 

 

 

 

 

 

 

 

 

 

 

 

 

 

 

 

 

 

 

 

 

 

 

 

 

 

附表3

______________企业返工员工登记表(一人一表)(示范)

姓名

 

身份证号

 

手机号码

 

健康状况

 

返x前出发地(含途径地)

湖北; 广州、深圳; 省内温州、台州; 本地; 其他(具体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x交通方式

返程(或经停)坐交通工具

飞机:航班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车:车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驾:车牌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

是否近14天来自高风险地区或有相关居住史、履行史、接触史

是  否

与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情况

1.是否与与高风险地区人员有接触?

是   否

2.直系亲属是否到过高风险地区?

是  否

直系亲属姓名

关系

手机号码

健康状况

 

 

 

 

 

 

 

 

 

 

 

 

 

 

 

 

                                                                                                                       员工签字_____

附表4

________企业复工防疫方案(示范)

一、主体责任(具体填写)

(一)企业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情况

 

 

 

 

(二)企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情况

 

 

 

 

(三)防疫宣传和健康教育情况,包括传达国家、省、市相关防疫要求,发放防疫宣传手册,“十项导则”,指导员工自我防疫等

 

 

 

 

二、员工调查(附表)

提交企业返工人员调查总表,“一人一表”备查

 

 

 

三、员工接送

(一)企业返工人员返x交通排摸情况,重点排摸外地返x人员情况(附表)

 

 

 

 

(二)企业组织员工日常上下班通勤情况(具体填写)

 

 

 

 

四、隔离防控(具体填写)

(一)熟悉隔离流程、落实或联系隔离点和相关人员等情况

 

 

 

 

(二)口罩、消毒水、测温仪等防控物资落实情况

 

 

 

 

五、 日常防控(具体填写)

(一)经营场所、工作场所、会议室、餐厅、厕所、电梯等密集场所消杀和环境卫生方案(包括消杀点、消杀时间、消杀负责人、环境清扫等)

 

 

 

 

(二)日常测温制度,包括测温点、测温负责人、每日测温登记表及发现异常的就诊方案

 

 

 

(三)工作排班防疫方案

 

 

 

 

(四)员工分时错峰就餐防疫落实方案

 

 

 

 

(五)会议安排防疫方案

 

 

 

(六)访客、顾客等外来人员防疫管理方案,包括对外来人员14天内有流行病学史〔湖北(武汉)等省内外疫情较重地区旅行史、生活史、与当地人接触史〕,或与其他地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员工进行排查,开展测温等。

 

 

 

 

六、复产计划(具体填写)

复产计划基本情况

 

 

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方案范文6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金融信托和外经外贸等多行业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铁企业的经营范围广,涉及财务工作内容和范围就更加复杂,在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上就更加需要提高质量与效率,才能减少或避免企业因发生税务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1 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1.1税务风险与企业运营的关系

对于中铁企业而言,每个行业的每个运营阶段都涉及到纳税问题,尤其是不同行业的纳税标准问题,一旦出现错误就形成税务风险,无论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无意错误还是企业故意出现错误,都会对企业的名誉和形象造成破坏。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明确各个行业的税费标准,要针对企业经营的项目进行纳税申报,明确企业相关税种和纳税依据,要求企业的管理层熟练掌握我国基本税制,树立依法纳税、科学管理税务、严格防控税务风险的管理管理。

1.2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中铁企业经营范围广、员工数量多,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控制机制,那么在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中就会感到更加棘手,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有效避免税务风险发生,并能够正确引导企业积极纳税。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起到防弊纠错的作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行和可靠性,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纳税依据,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防控水平;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起到保证企业经营效率的作用,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促进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科学发展。

1.3税务风险管理与成本的关系

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都是需要经济成本的,是需要企?I从经营成本中抽出一部分用于制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方案设计与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方案的设计要以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为前提,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则。

2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2.1组织框架

对于中铁企业而言,由于经营的项目种类多,因此对不同项目的税务风险管理程度要进行严格的划分,由企业管理层牵头,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受监事会监督,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而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又被分为税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同时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内部设置监控组和战略组,通过分工明确的工作分配,明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每个成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实现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目的。

2.2税务风险管理流程

大型企业要想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第一、制定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计划,将参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工作内容和职责明确提到书面上,提高每个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要明确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环境和风险类型,要对企业税务风险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其进行分类,为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第三、要对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程度进行评估,估算企业发生税务风险后可能遭受的损失大小和概率,将税务风险进行量化处理,才能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第四、根据企业自身性质和经营特征,选择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案,并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1]。

3 企业风险识别

3.1内部税务风险因素

中铁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策略、税务规划以及对税务风险的态度、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企业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案设计和实施、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机制、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分析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有利于管理层人员对企业经营事务掌握更加清楚,对企业内部情况进行细分有利于从微观角度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3.2外部税务风险因素

中铁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有市场经济形势和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企业经营项目适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等人的越权或违规行为、灾害性因素等,对企业外部税务风险进行识别,有利于企业从宏观角度对市场经济形势、竞争环境等方面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4 风险防控措施

4.1全面提高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中铁企业是一个大型国企公司,一旦发生税务风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形象的破坏影响很大,因此要全面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改变过去那种出事后寻找各种关系减少罚款的现象,将风险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的身上。

4.2建立基础信息系统

企业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铁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建立和完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与更新,及时汇编成本企业适用的税法执行手册;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系统,让每个财会人员都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使得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有法可依;根据企业经营项目特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工作中,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信息基础。[2]。

4.3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

企业在防控税务风险过程中应该对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及时处理,尤其是要将关注焦点放在企业重大事项上,包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等,在企业重大战略决策过程中也要注意规避税务风险。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要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并根据其具体要求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3]。

4.4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和可接受等不同层次,对于可以避免的税务风险一定要制定完善得规避方案,对于可以转移的税务风险要考虑到转移的对象和需要对转移对象承担的补偿责任等,对于小心管理的税务风险要倾注更多管理精力,对于可接受的税务风险也要注意制定相应的承担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