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通信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通信研究方向范文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便利。而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有效地降低了发射功率的系统,而这种新设计对于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其朝着传输更稳定的方向转变。因此文章旨在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的内涵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思考
0引言
移动通信的深入应用,也注定了无线通信在未来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对象。为了能够促进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不断有专家学者在这一方面作出了研究,研究内容也从理论、方式、技术、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概括,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
1绿色无线移动通信的现状
我国的互联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在近年来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从实际的现状上来看,与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群众基础上都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无线也是基于宽带的一种延伸,要实现稳定和成熟的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这一发展过程也是非常关键的。而从现阶段的绿色无线网络的发展过程中来看,从传统的单一化发展,到现阶段的多元化发展,都离不开体系的建立和网络系统平台的支持,以此来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需求[1]。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有一个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宽带通信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问题也是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因而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应该侧重于技术上的革新,来应对网络系统带来的变化,从而优化网络结构,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发挥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
2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探讨
2.1节能系统
绿色无线通信涉及到了很多学科的知识,而其分布式天线系统相比于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可以体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大问题在于小区边缘问题,无论是功率效率还是频谱效率都非常低,原因在于终端接收的功率下降。而电波的衰减本身与频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功率效率越低,小区边缘问题就体现得越明显。而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优秀的节能系统,即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基站具有多个分布式的收发点和基站处理器,基站通过光纤将收发点的远程信息集中到基站处理单元进行信号处理,然后可以让分散的电波对小区均匀覆盖,提升了功率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能减耗的作用[2]。虽然分布式天线系统模型比较复杂,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发现分布式天线的物理位置分散的特点对于多用户干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程度明显减少,所以分布式系统将基站发射的功率非常均匀地供给了小区,提升了小区的平均容量。所以终端也能一直找到最近分布的远端天线,效率得到充分保障。该技术也是未来应该重点发展的技术,是绿色网络化的重要体现。
2.2能量效率提升
绿色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的原则,那就是能耗和污染物的降低。所以无线移动通信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首先是无线传输技术的提升,即如何提升点到点比特传输的有效性。为了保障其效率和能量的实际需求,可以利用低阶调制技术和低复杂度设计。组网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网络结构。如下图1所示,就是传统小区和分布小区能量效率的对比。另外,在服务模式上的调整也是技术革新的有效方式。在现阶段用户的大量数据当中,非实时业务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而现阶段的优化过程中,以内容传输为主要方向的研究还比较少,因为利用内容感知的软实时信息传输的优化效果会更加显著,所以智能终端和智能搜索的结合可以成为绿色设计的出发点,利用软实时传输的优势在于提升了能量和频谱效率,并提供给用户更加优质的业务体系[3]。
2.3绿色无线通信的体现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在其的发展过程过于单一化,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适应性强、速率快的稳定无线移动通信体系。但是在未来,能源的开销和环保问题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无线通信绿色化的理念是非常合适的,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是一个战略性问题,除了包含数据传输的速度以外,还包含了资源的节约。在无线移动通信当中,频谱资源的价值是最重要的,而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也主要在于根据无线通信的目标和用户的具体需求,对频谱资源进行最合理有效的运用,防止电磁污染和信息污染。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来看,也能看出当前无线移动通信绿色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时如何实现数据传输的效率提升。在过去的发展中,研究方向也一直是放在效率方面。效率是一个全面性的概念。频谱的利用率不但涉及到传输问题,还与网络及系统架构有着直接的联系。
2.4无线小区的设计
无线移动通信是建立在小区结构的基础上,并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接入能力和信息传输的效率,且不会受到小区半径和距离的限制。换而言之,它是不影响到基站成本和功率的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也需要考虑到发送功率的效率问题。环保体系下的小区设计与小区基站的能源消耗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为了实现在通信质量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稳定基站总体的能源消耗,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用户业务和服务面积不变的基础上计算基站总数的开销。当然相关产品的开发也需要高度重视。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当前已经涵盖到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未经过实际检验之下贸然推广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4]。
3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不仅包含了简答的工程处理,还涉及到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的一项重大课题。从其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来看,绿色无线移动通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该技术也是未来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求,而其产品的稳定性和性价比也是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需要移动通讯行业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尤肖虎,王京,张平,等.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思考[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39(10):1009-1015.
[2]田英.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11):152-152.
[3]贺铨.绿色移动通信展望——代《绿色无线移动通信专辑》序[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3,39(10):2-3.
移动通信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各个方面的不断演进与发展,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巨大,很多智能业务不断出现、更新,这些都是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的,只有高效的、智能的通信技术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5G移动通信是在4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如何更好的发展是当前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1我国5G移动通信的概念、优点及特征
1.15G的概念及优点
5G同前四代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并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目前所有通信技术的总和,其峰值速率能够达到10Gb/s。作为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安全性、覆盖性、灵活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解决了4G网络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最先进的技术、频谱效率满足了当前移动业务流量的需求,构建了一个可靠性高的网络社会。
1.25G的特征
5G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联网设备急剧扩大,将是4G网络的100倍;其二,网络消耗能源较少,实现了节约能源的目标;其三,5G所需的频率相对4G来讲约高10倍左右,通过压缩等技术有效的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其四,5G移动通信相比4G来讲可靠性更高,时延也缩短了近10倍;其五,5G移动通信的用户速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于有着特殊需要的业务;其六,5G移动通信的吞吐量能力较强。
2我国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1智能化技术
云计算平台是5G的中心网络,它是由一个大型服务器组成,与基站连接的方式为数据减缓功能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宏基站的特点包括具有云计算存储功能、具有大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处理时效性强的数据,基站数量形态多,不同频段开展不同业务,具有多样化的天线和连接方式。
2.2多天线传输技术
多天线技术在经历众多发展阶段后,大大提升了频谱利用率,成为5G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多天线技术通过有源天线列阵,形成3D-MIMO技术,配合毫米波技术优势,大大提升了无线信号覆盖性能。在当前,为进一步提升覆盖能力,实现绿色节能的要求,研究人员正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2.3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的实质是在一个物理信道上,传输两个方向信号,也就是说,通过消除通信双工节点自身发射机信号的干扰,既发射信号机信号,又接受另一节点的同频信号,以此来实现频谱效率的提升。相比于传统手段,该项技术的频谱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升,同时还具有灵活性强的优势。
2.4新型网络架构技术
结合未来的业务需要,5G网络架构的特点应包括:扁平化、低时延、低成本、易维护等等。当前的研究集中在C-RAN和云架构。所谓的C-RAN是一种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而云架构是基于云计算大规模协作的无线网络架构。二者均为业界的主要研究方向。
2.5密集网络技术
5G的数据流量将是4G的1000倍,具有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等特点,其技术的实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将大规模天线布署在宏基站,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室外空间;其次,为了满足室内外的数据需求,需要布置更多的密集网络。在室内和特别地区,将是5G网络数据业务的主要分布区,同时密集网络的信噪比增益要高于大规模天线的信噪比增益,密集网络将是提高数据流量的关键技术。密集网络具有诸多优势,如改善网络覆盖,提升系统容量,更具灵活性和使用效益,更加密集的网络方案将在未来被广泛应用。
2.6设备间直接通信技术
以基站为中心的小区覆盖是传统的移动通信组网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网络结构灵活性差。伴随着大流量、大规模的5G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作方式显然难以满足现有需求,而D2D直接通信技术则实现了通信设备间的直接通信,通信质量和速度都有巨大突破,且效率高,低消耗,灵活性高,可靠性强,拓展了网络连接和接入方式,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当前D2D正在继续拓展中继技术、多天线技术等等,对于通信质量和效率还将继续有所突破,对于未来的5G网络,D2D必将是关键技术之一。
2.7高频段传输
以往的移动通信频段通常都在3GHz以下,但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越来越稀缺,而高频段传输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高频段的带宽能够达到273.5GHz,不仅尺寸较小,而且在短距离通信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能够满足容量、速率等多方面的需要。
3我国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现如今5G移动通信是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5G移动通信的技术也会更加完善、标准。在2013年,欧盟等国家开启了有关5G的科研项目,我国的华为公司也积极参与了项目的开展工作,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关于5G的各种通信技术也陆续诞生,5G通信技术被大范围的运用在各个方面,并预期在2016年开启5G行业标准进程。移动互联网技术是非常强大的基础性平台,正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才实现了各种新兴业务,同样,5G移动通信技术也不能缺少移动互联网的辅助作用。现如今很多业务都是通过无线网络提供给用户的,这类服务和应用都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容量、质量方面。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就是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的融合,为网络通信技术创建一个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总体来看,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积极引入新型的体系结构,以此来实现网络系统吞吐率的提高,增强其智能化;其二,积极引入无线传输技术,以此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相比4G来讲,预期提高约10倍;其三,加强对频率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例如高频段等,以此来实现通信资源的拓展。另外在传输技术方面,要加强对频谱资源的研究和使用,例如多址接入等;在网络技术方面,要引入更加智能的结构。
4结论
通过对上文的论述分析能够看出,在当前数据业务需求越来越巨大的形式之下,推动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各个方面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5G移动通信技术将引领移动通信行业新一轮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邬贺铨.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5).
[2]王广增.关于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分析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19).
[3]卓业映,陈建民,王锐.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5(8).
[4]李章明.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15(4).
移动通信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无线通信;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介绍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通信技术已经进入到了数字时代 。20世纪90年代信息化革命以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完成,让信息和知识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特别是由于因特网的商用化和家庭化,使得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无线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中不断革新 。
无线通信技术由无线终端、无线基站、应用管理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如果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将其分为、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的无线城域网(WMAN)、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 (WWAN)和基于IEEES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四种类型。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可以按照移动性将其划分为固定接入式和移动接入式;按照带宽可以分为宽带和窄带两种无线接入;按照传输距离则又可以分为长距离无线接入和短距离无线接入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不断涌现,并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沟通方式、管理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通信技术从固定方式发展到移动方式,大致经历
了以下五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在军用装备方面使用。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采用电子管技术以及短波频率,直到5 0年代初,才出现了MTS 即150 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个时期的移动通信设备器件已开始向半导体过渡,频段扩展至 UHF450 ~ t Z,并形成了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移动通信网络与公用电话网的融合问题。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个阶段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并在70年代末开始进行 AMPS试验。频段扩展至800 MHZ。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也就是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大发展的时期,移动通信技术开始逐步朝着个人通信业务的方向进行转变。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兴起并得到应用,从而加速推进了全球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工作,使得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让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不断增加。
二、问题
现今,无线通信产业两个重要特点是:1.大众移动通信发展十分强劲,新技术麻用更新不断加快。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2.无线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发展全球移动市场呈总体增长,不均衡增长的趋势。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新增用户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用户数量却得到了迅猛增长。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移动通信仍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移动通信用户超过30亿人,四大3 G标准 ( WEDMA、CDMA2000、TD-SCDMA、WiMAX ) 演进技术不断出现,商用的进程加速,全球有10亿人被 3 G网络覆盖。光通信已成为电信业务传输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在超长距离传输方面,也已达到了4000 km无中继的技术水平。源于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巨大冲击,固网主导运营商开始寻求各种形式的FMC ( Fixed Mobility Convergence,固定移动融合) 整合服务。IMS (IP多媒体子系统)为网络融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进程,三网融合进程加速。
三、可解决的方法
(一)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之间的互补作用日益凸显
由于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以及不同的适用区域和不同的接入速度,因此多元网络一体化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均衡发展。例如3 G和WLAN之间进行互补:3 G可以满足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并解决广域网无缝覆盖,WLAN则可以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
(二)宽带化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重要方向
在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下,随着宽带应用的不断发展,宽带化将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宽带的应用前景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在光纤传输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有线网络宽带化的今天,无线网络的宽带化,也正成为现代通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未来无线宽带与有线网络的无缝衔接和数据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也会使无线宽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无线通信网络多样化和综合化
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结构,将向核心网/接入网进行转变。通信网络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将随着网络管制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竞争需要而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推动传统的通信网络与新兴通讯网络的有机融合,提高无线通信网络普及和应用负效率。
四、小结
综上所述,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为多元网络互补化、宽带化、综合化与多样化、信息个人化。无线通信网络将是一个综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各种无线技术都将最大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我国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科技的发展起着不可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断促进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创新,并使无线通信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国民建设将会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于泳.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0,6
[2]徐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J].科技纵横,2010.1
移动通信研究方向范文4
1.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是5G移动通信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各种新兴业务的基础性业务平台,现有固定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无线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及后台服务的广泛应用将对5G移动通信系统提出更高的传输质量与系统容量要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发展目标将是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衔接,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无所不在的基础性业务能力.按照目前业界的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
(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
(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
(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5G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如下特点.
(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
(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
(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
(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2我国5G移动通信推进及研发进程
5G移动通信发展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的开始.及早布局、构造开放式研发环境,力争在未来5G技术与商业竞争中的获得领先优势,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2013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面向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明确5G发展远景、业务、频谱与技术需求,研究5G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及使能技术,形成5G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国际5G发展进程,为2015年之后全面参与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在推动LTE产业化的同时,开展了LTE的后续演进与无线新技术的研究,力争在5G国际标准化的候选技术上产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布局 5G关键技术的研究做了起步的工作.国家973计划也部署了移动网络体系创新的研究课题。
3. 5G移动通信若干关键技术
3.1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Wireless transmission)是指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是对应的。随着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无线图像传输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交通、运输、水利、航运、铁路、治安、消防、边防检查站、森林防火、公园、景区、厂区、小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无线网络技术
3.2.1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
由于5G系统既包括新的无线传输技术,也包括现有的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后续演进,5G网络必然是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如5G, 4G, LTE, UNI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和WiFi(wireless fidelity)等共存,既有负责基础覆盖的宏站,也有承担热点覆盖的低功率小站,
移动通信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 物联网 安全 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将给IT和通信带来广阔的新市场。目前,各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
1 标准化组织概述
物联网应用所涉及的技术保罗万象,整合了近年来各个计算机以及通信领域的前沿科技,例如标示技术、信息存储、信息处理、无线通信、信息安全等。在每一项技术领域都有相应的标准化组织在推进发展着该领域的标准文件。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最大的推动者ISO,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I,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物联网的发展与大力推广需要得到标准化组织的支持,标准制定与推广直接关系到物联网应用的范围、领域以及普及程度。
2 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的研究方向与路线
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ITU)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它由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无线通信部门(ITU—R)和电信发展部门(ITU—D)组成。ITU开展的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包括:标签,网络架构与需求以及传感器网络安全等。
ITU—T_SG17是专门研究泛在网安全问题的小组。针对泛在网总体框架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国际标准组织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是由欧盟批准建立的,其标准化领域主要是电信业。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方向是M2M的应用需求、架构,以及设备标识、寻址、安全隐私、计费等。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包含了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日本的TTC、韩国的TTA、美国的TI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议六个组织。其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方向有移动终端、无线接入、业务架构和安全等。3GPP首先对以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发展M2M通信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然后重点研究支持MTC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增强要求,包括对GSM、UTRAN、EUTRAN的增强要求,以及对GPRS,EPC等核心网络的增强要求。在安全方面,3GPP首先研究与物联网安全相关的业务需求,并对M2M设备的远程签约信息的管理进行研究,包括远程签约的可信任模式、安全要求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等。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3GPP研究支持MTC对移动网络的安全特征和要求。
Internet工程任务组是一个由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自发参与和管理的国际民间机构。致力于互联网技术与运行研究,对互联网协议标准及用途进行解释与建议。在物联网领域,其正在推广的应用于低功耗,短距离通信的轻量级IPV6协议栈得到业界学者的重视与认可。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是国内企业、事业单位联合组织的。CCSA主要致力于推动国内通信业的标准化进程,其在物联网领域内的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网络融合、机器类通信、感知延伸等方向的标准化制定。CCSA的物联网技术路线是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分阶段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与传感网络的融合,最终实现物联网的可运营、可管理和产业化。
3 标准化成果与进展
3.1 ITU—T
IUT—T近年来在物联网安全方面主要成果表现在生物测定安全以及提供安全通信服务的内容上。生物测定安全即在通信业务中,利用用户的生物特征作为认证工具是通信安全的一种有前景的技术手段。生物测定安全的过程分为:生物特征获取过程—提取过程—匹配过程—存储过程—判断过程—应用过程。将生物测定系统扩展到公众网络一直是ITU—T_SG17小组努力的目标,由于生物特征数据相当敏感,当数据在公网中传输时,需要有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
ITU—T_SG17规定安全通信服务研究领域包括:家庭网络安全、移动安全、基于应用层安全协议以及网页服务安全。如基于证书的家庭网络安全研究,移动通信认证架构研究,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安全研究以及反垃圾信息研究等。在基于证书的家庭网络安全方面主要工作是为家庭网络应用建立证书管理体系,通过适当简化x.509证书属性内容,应用在家庭网络中。
3.2 ETSI
ETSI详细说明了M2M系统相关的安全需求,在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以及授权批准这些基本需求上进行详述并且提供了系统需要防范的潜在威胁的特例。此外,ETSI还对M2M系统的功能架构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高层的架构方案,并对架构中各部分涉及安全的模块进行了分析。
3.3 3GPP
3GPP描述了智能交通、智能读表、智能售货机和财产/货物跟踪四个用例,提出了与物联网安全相关的若干业务需求:Dos攻击防范需求、终端安全需求和远程签约信息的配置和更改需求等。3GPP为了解决远程签约信息的配置和更改的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细节做了分析。
3.4 IETF
IETF总结了6Lowpan 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挑战,主要包括要求是资源消耗最小化影协将安全性能最大化;6Lowpan的部署使得安全包含被动加密到主动干涉;网络处理过程包含端到端信息传输网的中间节点等。同时,该组织提出了6Lowpan网络的安全需求,包括:数据机密性、数据认证、完整性、新鲜指数、有效性、鲁棒性、能量使用效率等。大多数6Lowpan中对用户数据安全的攻击或威胁,看似可信的,其实后果很糟糕,这主要是因为6Lowpan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英特网。对6Lowpan安全的研究从研究网络各层中的各种各样的威胁开始,分为:物理攻击、DOS攻击、网络层攻击、传输层攻击。
3.5 CCSA
CCSA 泛在网工作组成立较晚,目前各项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中,尚未取得明显工作成果,且多数标准文稿暂时都是保密的。在物联网安全方面,CCSA的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TC5)制定的《M2M业务研究报告》中,针对M2M 应用,对涉及的安全问题进行了阐述。
4 分析与讨论
物联网安全研究是各大标准化组织的研究重点之一,ETSI在完成安全需求阶段工作基础上,第二阶段网络架构也已经获得初步成果。3GPP的研究重点在于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对安全的影响和设备接入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有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3GPP研究了多种行业应用需求,其中包括安全需求,成果向应用的移植过程比较平稳,同时这两个标准化组织注意保持两个研究体系间的协同和兼容。ITU主要研究了泛在网中的安全问题,涵盖面比较广泛,任何与安全有关的话题都可以进行讨论。IETF主要在6Lowpan网络上讨论了安全威胁与应对措施,并未形成工作组正式草稿。国际各大组织对物联网纷纷启动标准研究工作,虽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果,但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协议尚未统一。
国内的标准化组织虽然起步晚,但对物联网标准化的形成工作仍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本文对国内外物联网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国内标准化进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三点建议。首先,需要加快标准化研究,建立物联网产业技术同盟,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制订我国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技术规范。其次,确定核心研究方向,尽快形成统一标准。最后,攻破核心物联网安全技术,掌握标准制定主动权。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研究方向范文6
就2014年移动通信的发展态势而言,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为基本特征的第4代移动通信已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商用部署,并成为无线移动通信的基础技术,被逐步扩展到物联网、车联网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第5代移动通信(5G)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2013年以来,欧盟、中国、韩国等国家与地区相继启动了相关重大研究计划,力求在这一未来新的战略制高点形成先发竞争优势。按照目前的研究状况分析,2014年5G发展尚处于基本概念与技术的探索时期,2015年之后将转入标准化先期研究阶段,2017年之后进入标准化征集阶段,至2020年5G将具备规模商用技术条件。
相对于已有的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并力求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2014年得到广泛讨论的5G关键技术指标包含了用户体验平均速率、端到端传输时延等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移动交互式游戏、3D、虚拟现实及全息图像等新型移动业务应用也将被纳入5G系统的技术需求;此外,业界还试图将5G的应用范围从目前的人与人通信拓展至人机物协同通信、超密集连接物联网、车联网以及新型工业信息化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见,5G移动通信系统的未来业务应用将迈上新的台阶,从而更为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行为方式。
1 支撑技术面临突破
5G系统基本概念和支撑技术目前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预计今后1~2年将在世界范围逐步达成共识。近期受到重点关注的5G热点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技术、超密集组网(UDN)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等。另外,移动通信新型频谱开发与利用,包括毫米波新型资源开发、已有频谱资源的动态共享利用等,成为业界普遍重视的未来5G研究方向。在点到点无线传输与多址技术方面,更为高效的新型波形设计也成为业界技术研究的重点。但应当看到,移动通信的升级换代历程无不伴随着无线资源复用效率的有效提升;尽管各种新概念、新技术令人眼花缭乱,但未来5G移动通信技术性能的大幅度提升还主要依赖于空间资源的深度复用和网络功能的深度智能化;从现有信息理论综合来看,进一步挖掘移动通信空间资源复用效率,将系统性能在4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1至2个量级是可行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技术途径。而大规模天线技术与超密集组网技术正是迈向这一途径的可能解决方案,从而有望在5G候选技术中脱颖而出。
2 网络构架初现端倪
对于5G基本网络构架的演进与发展,尽管其走向目前尚不明确,但其网络构架进一步“互联网化和IT化”的基本发展特征已初现端倪。传统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概念将进一步弱化,更多的网络功能(包括媒体分发、控制信令等)将可能“下沉”至基站分系统,在简化整个5G网络系统设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的传输延时,并通过数据平台与控制平面的分离,实现数据平面的灵活管控以及网络资源的高效调配和绿色节能。另一方面,通用计算与存储平台的能力飞速发展,加之云计算技术日益普及,将整个5G网络构建在通用服务器、快速以太交换和云计算平台上,并通过计算资源的隔离、动态调配与迁移实现5G网络的软件定义化和虚拟化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重视。
3 发展方式面临抉择
5G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演进方式发展还是以革命性方式的发展,也是业界普遍重视的问题。鉴于4G/LTE技术已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技术,如何在4G/LTE技术基础上发展后相兼容的5G移动通信系统,是业界关注的首要发展方式。另一方面,5G移动通信将出现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网络等全新技术,其网络组网方式(如SDN/NFV等)与频谱利用方式也将产生潜在的革命性变化,因此不能排除5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革命性发展方式的可能性。此外,新一代Wi-Fi技术(如IEEE 802.11ax/aj)也在快速发展之中,其应用场景与目前的UDN移动通信组网技术正趋于高度一致;可以预计Wi-Fi技术发展将进一步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趋于融合,除两种系统的频谱利用方式有根本性的差别外,其基本支撑技术也有可能趋于统一。
4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