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食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食安全教育范文1
一、完善膳食结构,确保饮食营养
1、根据人体营养膳食结构要求和青少年对饮食多样性的需求,需确保早餐稀饭、馒头、鸡蛋、咸菜配套;午餐一素、一荤、一汤、馒头配套;晚餐时一菜(荤素皆可)、稀饭、馒头配套。
2、为增强学生营养,丰富饭菜花样,如无特殊情况,原则上确保周三午饭供应炖鸡或炖猪排;周五午饭供应蒸包或馅饼。遇有重大节日,如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春运会等,须依据时令季节,按改善伙食临时要求办理。
3、确保每周食谱于周前报安全办公室审批并在餐厅公示栏公示。
二、落实安全要求,确保饮食安全
1、膳食制作所需米、面、油、肉、盐、菜及各种辅助用材,均需从正规大型商店或超市购买,及时索要各种安全证明文件及购物发票。
2、食堂卫生许可证要及时换发。工作人员要按要求健康查体,及时换发从业健康证。
3、膳食制作所需肉、菜、馒头,严格执行当天购进当天用完。严禁供应或掺用剩饭剩菜。
4、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凡由食堂供应、学生入口的食品,均需采集不少于50克的留样,放入专用留样冰箱,留样时间保证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除食堂工作人员和学校例行的安全检查,严禁与食堂工作无关人员进入食堂。
6、做好餐具清洗与消毒。认真做好餐具清洗和蒸车高温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7、膳食制作所用刀具、案板、盆子、水池等,必须做到生、熟分离,严禁混用。
8、严格落实安全台账记录制度。食堂采购记录,要严格落实品名、数量、供货人、供货时间、收货人诸要素。要严格落实一事一办原则,及时索要、粘贴各类相关安全证明文件或凭据。及时做好食品留样记录和餐具消毒记录。
9、对韭菜、芸豆、生豆浆、鳗鱼等毒素不易清除的原材料,不予采购使用。
10、做好食堂防鼠工作。食堂的特殊性决定了防鼠工作的难度和必要性。在确保地面、墙壁实现水泥与瓷砖化的基础上,要用细孔不锈钢篦子,重点把落水口做好防鼠处理,做到既能流畅排水,又能避免老鼠进入食堂。
三、健全管理队伍,落实监管办法,不断提升食堂工作质量
1、健全三级食堂管理组织体系。
(1)食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安全副校长、后勤副校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安全办主任、总务主任、财务室主任
职责:食堂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协调与指导,重大决策的决定与贯彻。
(2)食堂工作管理小组
组长:安全副校长
副组长:安全办主任
成员:总务主任、财务室主任、食堂管理员
职责: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监督检查、组织群众评议等多种形式,及时纠正各类违章现象,认真落实食堂管理制度
(3)食堂工作监督评议小组
组长:安全办主任
成员:每日值班组长。
职责:因值班人员在值班日要在食堂与学生共同就餐,因此对食堂工作质量的评价最具话语权。为此,每周末,值班组长要在充分征求本小组成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向安全办提交一份每周食堂工作评议书面材料,总结优缺点,指出问题,拟出整改建议。然后由安全办进行汇总整理报学校校委会。校委会研究后,由安全办负责向食堂工作人员反馈研究意见。
2、加强食堂工作人员教育与管理,不断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对食堂工作人员要经常性进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同时,要特别关注与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及时发现和转化他们思想和情绪上的纠结,整改他们出现的违规现象,为他们及时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安心与舒心。同时注意吸收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师生文体活动和师德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对经反复教育,屡屡违纪,不思进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食堂工作人员,应及时作出必要的辞退与调整。
饮食安全教育范文2
关键字:建筑施工;脚手架;隐患;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使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较长,施工作业人员容易在安全问题上疏忽大意,对于脚手架的使用及管理特别容易忽视,从而会制造出一些安全隐患,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及经济损失,所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是及其必要的。
二、脚手架事故原因分析
(一)脚手架材料方面的原因
1、脚手架产品不符合要求,脚手架钢管、扣件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出厂即
为“不合格"产品。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中用作脚手架的材料主要是钢管,其中扣件式钢管脚
手架安装由于具有拆卸方便,周转次数多等优点,成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应
用最广泛的脚手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主要构件包括脚手架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
剪刀撑、横向支撑、连墙件、栏杆等,构件均采用钢管及扣件进行搭设连接,
扣件按类型又分为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等。
脚手架材料的在生产主要包括钢管的生产和扣件的生产。《规范》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的钢管和扣件均有明确的产品国家执行标准,具体如下:
(1)脚手架钢管执行的产品标准:脚手架钢管材质采用碳素钢,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GB 700-88《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一A级钢的规定。生
产企业备案时须提供钢材的材质报告。钢管的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3793_2《直缝电焊钢管》或GB/T 3091--200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中的要求。钢管的外观及尺寸应符合JGJl30-200l《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脚手架钢管生产的过程中,某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生产钢
管用的材质不符合要求,未采用Q235一A钢;或生产中偷工减料,钢管自重、外
径、壁厚不达标,造成钢管力学性能不合格。可以说这些产品从出厂开始就是
不合格品,正是建筑市场中充斥的大量不合格产品,给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埋
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2)脚手架扣件执行的产品标准:脚手架扣件应采用铸铁可锻铁或铸钢制
造,其材质采用符GBl1352标准的铸钢ZG230-450和符合GB9940标准的可锻铸
铁KTH330-08,并执行GBl5831—1995《钢管脚手架扣件》标准。脚手架采用的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 N·m时不得发生破坏。扣件需要检测的主要指
标有力学性能和扣件的外观和附件质量。扣件力学性能主要是:直角型式扣件
的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及扭转刚度;旋转型式扣件的抗滑性能、抗破坏性能:
对接型式扣件的抗拉性能;以及底座的抗压性能。
2、脚手架材料进场报验制度未建立,扣件、钢管无出厂合格证,进场未做
专项检测。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CJ 130—2001)明确规定脚
手架材料、构配件进场应进行检查验收,如《规范》规定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
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
压痕和深的划道: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5)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由于要节约成本,选用一些不正规的厂商的脚手架,给以后的建筑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脚手架设计计算方面的原因
脚手架不论作为建筑施工护架还是作为模板支撑的支架系统,均应进
行脚手架的构造设计与计算。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内容包括:脚手架立杆稳定性验算,纵向水平杆强度、刚度验算,横向水平杆强度、刚度验算,连墙件验算,扣件抗滑移验算,脚手架基础承载力验算,悬挑脚手架拉杆、拉绳验算,悬挑脚手架基座强度、刚度验算,脚手架最大允许搭设高度计算等。
脚手架的计算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实际工况,切合实际地考虑到脚手架
的搭设构造形式和脚手架上的荷载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对脚手架各杆件进行强度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三)脚手架施工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施工管理问题而造成脚手架倒塌事故的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人员素质较差
脚手架作业或架上施工人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相关
安全培训。
(2)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不严格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不严格,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施工环境恶劣。实际检查中往往发现施工时没有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操作马虎。施工现场不按标准规范进行搭设脚手架,脚手架安全防护设置不齐全,架子工违反技术规程安装和拆除脚手架,脚手架上施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脚手架现场安全监管不力是造成脚手架坠落、倒塌事故的重要原因。
(3)未编制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或方案针对性差,安全技术交底无落实
安全防护方案是规定施工现场如何进行安全防护的文件,所以必须根据施
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及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编
制,按照标准、规范的规定,确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工程项
目的实际工作中。
三、建筑施工脚手架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章作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企业要完善内部教育培训制度,对职工进行定期培训,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脚手架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
(二)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当作业层脚手板与
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2、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 根;高度在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在24m 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3、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
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
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
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三)控制材质
钢管脚手架的质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钢管的材料质量,另一方面是
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因此,针对由钢管脆断导致钢管脚手架发生的局部倾覆事故,
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控制。
钢管原材的质量,使其壁厚、内外径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控制脚手架的搭
设质量,使其局部和整体稳定性符合要求。施工项目部要对进入施工现场待用的
脚手架钢管作逐项检查。对自检过程中查到的搭设质量问题要严肃认真整改,未整改或整改不全面,即带“病”的脚手架不得投入使用,特别是连墙件、安全网和层间兜网对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检查和整改的力度。脚手架的连墙件应刚性连接,安全网和层间兜网应安装牢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由于脚手架发生的安全事故还是比较多的,做好对其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为建筑施工工程增添一道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谭思杭. 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安全隐患与管理[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03)
饮食安全教育范文3
关键词:警体课;安全隐患;表现形式;预防措施;探索
警体课是警察院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警察强健体魄和必须掌握的技能课,主要内容有擒拿格斗、手枪射击、体能等几个部分组成。教学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内容多是紧张激烈、对抗性强的训练项目,尤其擒敌技术,动作丰富、多变,拿关节击要害,激烈的对抗实战,教学中如组织不严密,考虑不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软组织损伤、脱臼、骨折、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等事故。由于在警体课上曾出现了很多伤亡事故,安全问题也就开始困饶者学校和警体老师,严重影响了警体教学大纲的贯彻,减缓了警体教学改革的步伐,出现了一些消极预防办法,极大地妨碍了警体教学的健康发展。警体教学将面临巨大挑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警体教学伤害事故应引起我们警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的对待警体教学的安全事故,采取何种有效的办法来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耳闻目睹,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了警体课教学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
(一)消极预防办法。有的院校为了降低伤害事故发生,尽量少开展或不开展对抗性强的警体活动,因噎废食,在警体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修改教学大纲,删除有安全隐患的技术动作,降低教材难度,修改教学内容,减负减量,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敷衍了事。如在对抗性的项目中,教师教育学生放弃拼抢竞争;散打实战考试时,老师怕学生受伤,反复强调只能点到为止,谁如果不小心击中对方,就扣谁的分。如此这样,学校的警体教学质量就受到一定影响,课程改革将受到一定冲击,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将产生一定负面作用。试问:体育的精神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越怕的事情反而越会发生。为了逃避责任,不去研究预防措施,采用驳夺学生参加活动的权力,那是消极的方法,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身体机能和技能的提高。
(二)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练习与课的内容不相符动作。个别教师和学生在警体课中只注重教学和训练,从而忽视安全问题。教师上课前没有很好备课,没有从学生的安全角度认真准备器材,合理划分场地。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了解相关知识少,上课只注重“练”的本身,没有想到不合理和不适时的一跑、一跳、一拳、一腿,或一个随意的推、拉动作,以及练习时的麻痹大意等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某女子特警队训练,一队员瞅教练不注意,做了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的前空翻动作,结果一头扎在地上,造成颈椎骨折,差点瘫痪。
(三)警体教师对课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善于发现,及时强调,严格组织。警体课的安全隐患客观地存在于很多细小的环节中,有些处于隐藏状态,老师要善于发现。如体能课做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棒后各自从什么方向跑,以避免碰撞;格斗课教接腿摔时,一定要强调不要用身体砸压对方,组和组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倒功练习时,要强调练习的方向、秩序和保护措施等。道理虽然简单,教师如果不善于发现,不着重指出,练习时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本人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训练,当时有一百多人参加,训练科目是接腿摔法,由于是第一次训练,只安排学生掌握怎样接腿的方法,至于怎样把对方摔到,是后面进行的科目。组织练习时,就有一学生没有按要求进行,接到对方腿后紧接着发力将其摔倒,造成被摔同学支撑腿断了三节的严重损伤。
(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警体课是活动型的课程,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有很多老师对上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不认真备课,不按时审批教案,随意调课和调整课的内容,没有执行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环节不完整,组织教学过程不科学。一旦课上出现安全事故,任课老师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也没有理由解脱事故责任,还会牵涉部门负责人领导不力,最后老师和学校都要为这次事故买单。
(五)学校对警体教学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不明确。明确了警体教学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警体教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和警体教师才能摆脱学生伤害事故的困扰,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也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警体技能的全面提高,学校、家长、社会等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学校的法制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真正懂得在法制环境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然还有很多存在的问题,比如场地器材不合要求,学校对加强警体设施方面的建设不够重视,老师对课前准备活动组织不合理等都是预防安全隐患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常见伤害事故的表现形式
由于警察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警体教学和训练活动中存在着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有的是可预见的,有的无法预见,这就是学校和警体教师所要承受的一种风险。
(一)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教师急于求成不按要求组织练习。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擒拿格斗教学和体能训练中。警体课教学中的技术动作掌握非常重要,应该遵循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对抗练习前,要先教学生学会动作,再安排喂引练习,然后进行条件实战,待技术动作掌握以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抗击打能力和防守能力时,逐步过度到非条件实战。如果上课随心所意,不安要求和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就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二)保护、帮助不及时,不到位。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擒拿格斗的摔法和倒功练习中。这些科目都要在沙坑或垫子上进行,要有保护措施,先辅助练习,再分解练习,逐步过度到完整动作。实际训练中,由于教师和骨干学员保护帮助的过程中站位的时机、方法不正确,缺乏必要的训练环节,在学难度较大或较危险的动作时经常受伤。
(三)对抗练习,学生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实战、配套和各种游戏练习中。擒拿格斗教学对抗激烈,并要求学生练习时要进入角色,有敌情观念,有时还要套入战术背景,这些要求往往也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出手快慢直接影响进攻的效果。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进攻动作自控能力差,防守技术保护能力差,使用摔法时保持平衡能力弱,摔倒时自我保护能力不合理等,这些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隐患。某年冬天,进行摔法教学,老师示范由前报单腿摔后,由于示范效果好,学生非常兴奋,跃跃欲试,开始练习时,就有一个学生由于用力过猛,把对手摔到后膝盖不有自主地跪在了对手裆部,造成重伤,住了很长时间医院。
(四)课的组织不合理,场地利用不科学。有的学校由于实际情况,场地小、人数多。如果组织不当,场地安排不合理,很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倒功、摔法应安排在室内垫子上进行,北方寒冷地区,又不具备室内训练条件,倒功和摔法练习最好调整到天暖和的时候完成。我院倒功练习时曾出现两个学生面对面练习前倒,两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倒了下去,由于相距太近,两人空中相撞,稍慢了一点同学的鼻子重重地撞在了另一同学的头顶,造成鼻骨粉碎性骨折。
(五)场地器材和警体设施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械等警体设施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曾出现足球门焊接不牢,学生在门楣上引体,导致门楣断裂掉下砸压学生造成死亡的事件。出现操场不平,一学生不慎被绊倒,腹部着地,造成脾脏外伤性破裂的事故。
(六)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警体教师课前未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过必要的要求和提醒,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上课随身携带的钥匙、手机等,着装不符合要求,老师都要及时提醒,并严格制止。曾出现过钥匙伤人,不按要求穿运动鞋绊倒摔伤事故。如果老师发现学生不按课堂常规着装,又不去制止而造成伤害事故发生,老师也应对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八)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某校学生在单杠引体向上测试中突然掉杠倒地,昏迷不醒。教师虽然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和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该生患有高血压,为了顺利被该校录取,隐瞒了病情,并坚持上警体课。
(九)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由于警体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由于对“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学生关注不够,我们有血的教训。几年前,一警校新生军训,倒功训练,教师组织后倒练习时,一女生倒下后再没有起来,后经法医鉴定,系脑血管畸形所制的意外事故。我校散打实战考试,一切遵照规则和要求进行,其中一对学生实战时,双方拼拳,一方被对方击中鼻子,裁判喊停,发现该同学鼻子流水,及时停止了对抗,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经查被打成脑脊液外漏,住了一个月院才康复。据专家讲该学生该部位先天不足,比正常人薄弱。
三、预防警体课教学安全隐患的措施
(一)教师在警体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在警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对学生进行风险防范和生存自救的教育。在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的今天,提高学生参加警体训练和体育锻炼时的自我保护与自救意识,培养学生的避险、自我救险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和警体课学习时应注意检查体育器械,科学、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械,教给学生科学锻炼与自我救助的方法,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教育和及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时时保持安全意识,促使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不做有危险的事情,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要警钟常鸣,课前,教师都要向学生阐明组织纪律的重要性,“秩序井然”是上好警体课的关键。课中,一定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令行禁止”,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常见的病症、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在警体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所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到学院医务室了解学生入学体检的情况,建立起全校和所代区队学生健康档案,对那些不便运动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那样我们就不会在警体和体育锻炼中因为不知情而酿成无法挽回的事故。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急救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应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及时的急救处理或治疗,使身体伤害和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我们要有备而战,切记课堂组织的随意性。针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实际情况,我们还要做好应对的保护措施,防止因为学生的失误和大意而出现伤害事故,如碰到墙上,磕到器械上,撞在一起等,这些因素我们都要考虑到。
2、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腿法练习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配套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实战练习时容易击中鼻子而出血等,因此,要根据技术动作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又如实战对抗练习要防止打伤,就要穿着护具,戴好拳套和头盔,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对规则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课堂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练习和安全使用器械,从而保证教学和训练安全有序地进行。
五、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警体教学和训练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或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埋下安全隐患,这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导火索。所以教学训练中对错误和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科学地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加强运动场馆和设施的硬件建设,保证好场地器械的良好运转。平常要加强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的
建设,这是硬件,是学校的门面和形象工程,应引起高度重视。也是未雨绸缪,或者亡羊补牢,是解决安全隐患的好办法。对运动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预防安全隐患措施。准备不足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这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警体部及警体教师应主动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等。在警体教学活动或者校内外警体活动中,要重视常规管理和教育,遵守职业道德,积极预见各种意外事故,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等。课前我们教师不要怕麻烦,该借的器材一定要借,该用的辅助练习一定要用,不能省略,循序渐进是非常重要而不可缺的教学原则。对使用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必须仔细做好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教学和训练。当然我们还要对运动场地和器材心中有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防止因场地不平而造成的损伤,防止因器材损坏出现意外伤害。另外还要考虑训练时活动空间的大小,预防发生碰撞事故。目前,很多学校的运动场地条件没有大的不变,而学校的招生人数确在一个劲的猛增,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人均活动面积在逐年减少,活动中不小心或组织混乱就会发生冲撞,势必会发生伤害事故。
饮食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典型;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34-02
在学校及广大教师的重视下,常规的教学安全事故虽然说越来越少,但一些“非典型”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学校、家长、教师”间的纠纷却越来越多。如何减少“非典型”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非典型”事故成因及案例回放
在体育课上,“典型”安全事故都能够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发生率也逐渐减少,而“非典型”安全事故往往不可预料或因教师忽略某些特殊因素引起。
1.简单的经验判断
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都不能只凭经验来估测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处理。
案例一:教学内容:50米测试。测试前已经向学生强调过要跑在自己的跑道里,要跑成直线,但仍有两位女生手臂因不规范的横向摆动超越了分界线,撞到了一起,两位同学在煤渣跑道(多年前,现在已经为塑胶跑道)上严重擦伤,但能自主站起,我也认为只是擦伤而已。在校医务室简单处理好后,两位学生回教室参加了接下来的其他课程学习,其中一位女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感觉异样,在班主任的陪同下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脾脏破裂,医生说如果再晚来几个小时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成因分析:虽然规定了学生跑直线,但可能会发生跑偏现象;学生在临近终点为了比拼用尽全力,发生的碰撞应该是很激烈的,虽然学生能自主站起,但有些隐形的伤情可能是看不出来的,切不可只凭经验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先交校医处理,并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后期跟踪观察,必要时及时送医院检查。
2.危险预知情况考虑不全
对于高难度或高危险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更要考虑周到。排除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保护与帮助,做到万无一失。
案例二:教学内容:铅球。一次铅球练习课上,练习前我集中对学生进行了投掷安全教育,学生在练习时也确实很注意,并按要求站在安全区域,有的学生还躲得远远的。谁知有一位男生在滑步时滑偏了方向,使投掷方向大大改变,看着铅球从四处逃窜的学生缝隙中飞过落地,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成因分析:铅球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投掷区域内的危险性是预知的。案例中教师对静态的常规投掷安全考虑得也很充分,集中进行了安全教育,投掷时要求站在安全区域等,但对学生在投掷过程中动态的安全考虑还不周全。学生投掷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持球姿势不对而脱手、滑步后方向控制不准”等因素,造成危险,因此对此类项目产生的可能“纯属意外”的危险预知还应该充分考虑。比如案例中的学生投掷方向以90°方向改变,教师在教授此类项目的时候要尽可能把危险预知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些,不能仅按照常规设想、布置,尽可能考虑到可能的“意外”情况,预想的越多,风险系数就越低。
3.教学组织严谨性欠缺
在学生分组练习照顾不到位时,教师在课前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安排,还要有具体的安全提示,否则也可能导致安全的失控。
案例三:教学内容:篮球。篮球课上,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一组女生的一个篮球滚到了男生的场地边上,一位女生跑过来想捡回这个篮球,一位男生也跑过来想抢捡这个球。两人在追抢球的过程中撞到了一起,在摔倒时,男生压在了女生的身上,造成了女生的锁骨骨折,花了2万多元的医疗费进行锁骨的钢板固定及拆除手术。最后还因为治疗费的支付问题,女生家长还与学校及男生家长打了官司。
成因分析:从案例反映来看,教学组织“5~6人一组,每组3个球进行投篮练习”还算合理,其事故看似纯属意外,但细细分析教学分组的合理性仍有欠缺。首先,中学生练球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手里有球,那么无球的学生应该安排什么任务?是观察本组学生投篮动作还是协助本组学生捡球,还是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等待?由于无球学生练习中无任务为事故埋下了伏笔。其次,球滚出练习场地谁捡球教师是否有规定安排?再次,两学生尤其是男生试图抢捡球时教师是否看见并加以制止?这都反映了教学组织的严谨性不足。
4.学情定位欠深入
案例四:教学内容:双杠支撑摆动。一名学生(学困生)刚上去轻微地摆了几下,就感觉肩膀疼,到医院一检查是锁骨骨裂。
成因分析:日益繁重的文化学习压力、日益发达的电子科技造就了不少“书呆子、电子游戏宅男、宅女”,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支撑摆动就造成骨裂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我们时常谈起“原来的学生怎样怎样,现在的学生怎样怎样”,这也许就是新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所以在教学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新生活时代的学情,采取循序渐进的练习手段,可先采取杠下的上肢支撑练习,再进行杠上练习。现在很多教学项目的强度比前些年降低了很多,练习方式手段也做了调整,对新生活时代学生的学情分析应重新定位与审视。
5.课堂常规落实不严
在场地小、器材少或多班上课的情况下,课堂设计上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班级的同学发生冲突并加强常规教育。
案例五:两个平行班级在操场上课,甲班教学内容是篮球,乙班是足球,乙班的男生在进行足球小组比赛。上课前甲班教师收到一张由体育委员代交的学生A写的请假条,说生病不能参加体育课。谁知课后半段乙班教师告诉甲班教师说甲班有一名学生在他们班级踢足球受伤了,甲班教师很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是刚才交请假条的学生A从教室偷偷跑到乙班去踢足球时被绊倒摔伤,后经医院检查为“腓骨开放性骨折”。教师说学生已经请假为自己开脱,但家长说学生受伤发生在学校而且是正常体育课期间。为此教师委屈,家长有理,纠纷不断。
成因分析:该案例中有两个课堂常规问题值得叩问。一是课堂常规中的请假手续、程序问题。该学生一张由别人带来的请假条即可成为体育课不参加的理由实在不妥,首先其请假理由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是真生病还是逃避体育课无法知晓;二是请假学生该如何安排的问题,是在教室自由复习还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这点教师应该有明确规定。从该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甲对课堂常规落实不严,是造成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教师乙也存在课堂常规问题:一个外班学生到自己班级踢球,是否问明缘由?是否加以制止?看似委屈,其实都存在着前因后果。所以,课堂常规细节必须严格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饮食安全教育范文5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公选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4-0091-03
0 引言
自1995年1月第一例转基因食品在美国被批转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食品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转基因品种已有87例,涉及大豆、棉花、玉米、小麦、油菜、哈密瓜、番茄、马铃薯等共17种植物[1,2]。世界范围内共有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已达到1.7亿公顷,1996年~2011年转基因作物产值达到923亿美元,共计节约了4.73亿公斤化学杀虫剂的使用,约有1730万人口从事转基因作物的种植[3]。可以说,转基因作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对转基因研究领域的投入,2008年7月,我国正式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培育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4],截至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不断升温,从而引发社会性的争议。笔者在2013年底进行的社会调查问卷表明,合肥市高校院所较为集中的蜀山区,不仅普通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存在误解,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高达75%,就连在校大学生甚至食品专业本科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误区。因而,从科普层面上加大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宣传,满足群众的知情权,保障民众的选择权,显得迫在眉睫,而从高校层面提高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认识,继而推动社会层面的科学认知,促进普通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知识的了解,以消除民众的疑虑甚至“妖魔化”的偏见,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有效方式。
笔者所在的食品学院并未开设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本科课程,只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中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在《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选修课程中介绍了转基因食品检测的部分内容,因而并未系统和完善的形成一个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本专业同学尽管学习了相关课程,对于转基因食品还是缺乏系统的认识,缺乏对某些网络流言的辨别力,因此,尽快开设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关注新技术、新问题、了解行业前沿,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与公众决策的意识,也有利于为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培养食品安全与生物技术、管理政策、文化和贸易等方面的人才。
1 公选课程面临的难点与突破
公选课作为无专业限制的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共同构成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设公选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转基因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方面的公选课,感兴趣的学生很多,对教师来说却面临很大的挑战。首先,公选课的学生专业背景相差太大,而本门课程需要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背景知识,又涉及基因组测序、蛋白组质谱、营养与毒理学检测等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专业跨度大,涉及面广,部分概念较抽象,使得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理解的反馈上面临较大的困难;其次,公选课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也无法安排实验课程,这样就难以采用实验等较为直接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增强理解;最后面临的问题是考核方式的选择,公选课的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实力,考虑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接受和感知程度的不同、兴趣与关注点的差异,必须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才能较为准确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6]。
本课程开设之初就针对以上困难进行了预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主要从精心选择教学模块、积极改变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不同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从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教学模块的确定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保课程内容能够充分讲授完成并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在课程开设之初就对教材进行了精心选择,最后选定科学出版社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一书作为教材,同时确定了“转基因技术的诞生与发展”、“转基因食品营养与毒理学评价”、“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技术”四个模块作为课程主体,针对每个模块确定一个课题讨论的主题,如“三头六臂的转基因”、“有毒?还是无毒?这是一个问题”、“美洲的蝴蝶被毒死会在亚洲刮起一场风暴?”、“如何用高大上的技术来找茬?”。每次讲述一个新模块时先根据主题引入课堂谈论,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诱导他们各抒己见,但此时老师并不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在本模块课程学习结束后,再对主题进行重新归纳与总结。
2.2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了“翻转课堂”与“科普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一种把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教学模式。通常是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来进行的[7]。在课程讲授初期,为了有意识地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推荐他们观看“孟山都眼中的世界”和“崔永元美国转基因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引出讨论主题,不论学生是“挺转”还是“反转”,都列出自己的观点和证据,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利用Flas+自录视频等多种形式演示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动态过程、PCR操作流程、Bt毒蛋白晶体对靶标害虫的毒杀机理、不同转基因植物花粉的传播方式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轻松熟悉课程内容,较好的解决了公选课受众背景知识不均带来的认知困难。
同时,在公选课的授课过程中必须时时注意课程内容的科普化倾向,比如讲到转基因作物的毒理化评价流程或者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筛查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差异从而适当减少教材中的原理讲述,转而采用科普式表达方式,注意使用生活化的科学语言、简明的技术流程图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同学的理解与记忆。在授课过程中,收集和参考了日本、美国等国家转基因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手册中的内容,以比较轻松的方式展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流程[8,9],达到消除疑惑、促进理解、加强认知、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的考核机制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调控,好的考核方法既可以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可以充分、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及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认知程度[10]。大多数国家的公选课程考核主要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而非单纯的考核记忆[11]。对于本门课程而言,开设目的主要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科学性和安全性的正确认识,从社会认知层面加强学生对于转基因涉及的食品安全管理、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辨识,从科学技术层面加强学生对于生物技术新发展的认识,对新兴的分析、测试技术产生兴趣。因而,本课程针对文理科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文、法、经管类的学生以考核社会认知与思辨能力为主,课程论文占70%比重,在以下范围内自选:“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议与我见”、“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我心中的理想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等;平时考察占30%,包括课堂出勤、课程提问与讨论的参与度。而对于理、工、农科的学生以考核科学性和创新性为主,课程论文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新型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等自选,占60%比重;平时考察占40%,包括课堂出勤和学生汇报,其中的学生汇报部分为学生自制类似“谣言粉碎机”的内容,至少列举一个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谣言,说明其在科学性上的硬伤,并假想自己会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新型转基因食品,这部分内容平时完成,老师上课时会挑选一部分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既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程度,又可调节课程气氛,受到学生的良好评价。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带来了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也将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一门学科[12],目前除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有专门针对本科生开设转基因食品安全及检测技术课程外,其他大专院校较少有针对本科生开设该类课程,这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专门技术人员的培养、相关方向的深入研究与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该类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和实施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经验,需要不断进行教育与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摸索,这是从事该方面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机遇与挑战,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课程的教学与知识的推广普及,尚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长青,王凌健,毛颖波,陈晓亚.植物转基因技术的诞生和发展[J].生命科学,2011,23(2):140-150.
[2]黄昆仑,许文涛.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JamesC.GlobalStatusofCommercializedBiotech/GMcrops:2012[G].ISAAABrief,No.44,2012,ISAAA:Ithaca,NY.
[4]巩鹏涛,黄东杰,黄昭奋.中国转基因作物机遇与挑战[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2):209-215.
[5]刘勇兵,袁桅.高校公选课建设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4,(10):24-26.
[6]王颖,卢素改,周新健.高校公选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2):132-135.
[7]耿冬艳.美国翻转教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学园,2014,(7):21-22.
[8]连丽霞,王永佳.美国与欧盟各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5):51-56.
[9]孙静.美欧日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对我国的重要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58-661.
[10]杨少辉,王洁华,宋英今.多元化考核体系在高校公选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141-143.
饮食安全教育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成为教育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如何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保证他们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科的特点,中学体育课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伤害事故的课程之一。如何做好体育课中学生安全伤害事故的预防,已成为每个体育教师时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体育教学的一线教师,现就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安全事故的预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原因
1.1 体育教学的自身特点。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大多数体育项目都需要借助器械等进行练习,而且对抗激烈,强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出现意外的机率就比较高,大多以擦伤、摔伤、扭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困生”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而学生要增强体质,就必须进行身体活动,使身体承受生理和心理负荷等,也就难免磕磕碰碰,就有安全事故发生。学生在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便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1.2 体育教师缺乏安全意识。
体育教师对教学安全的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防患意识,存在伤害事故难免的认识误区,没有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发生伤害事故后也不认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就为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另外,少数男同学思想麻痹,缺少防伤观念,运动中好奇心大,常盲目、冒失地做一些力所不及的动作,出现伤害事故;一些女同学在运动中胆子小、害羞,在练习时恐惧、紧张,也会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
1.3 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剧烈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及内脏器官积极动员起来,提高关节囊及韧带的功能,调动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以保证运动取得良好效果,能有效地预防和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准备活动量太大或没有针对性都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1.4 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运动量和运动负荷是否适中;教学中是否遵循了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组织的是否合理有序;在器械上练习时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保护与帮助,这些因素与伤害事故的产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1.5 场面器材不良。
场地或跑道太硬、过滑、不平或有杂物;垫子破损或之间有较大缝隙;器械表面粗糙不平;器材安装固定不牢固或安放不合理;器材大小、质量与学生的年龄、性别不符都是引起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此外,缺乏必要的护具、运动时服装不合适、运动鞋大小不适中或穿硬底鞋都易引起安全事故。
2.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2.1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责任心。
教师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尽力避免因为自己的教学失误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做好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中遵循体育教学堂规律,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剥学、运动医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常见的运动损伤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求与处理,从而减少因伤害事故造成的方面影响。另外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教学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有所预见,即使防范。加强课堂的安全教育,尽量避免安全事故。
2.2 完善体育设施,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资金投入,应不断完善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对陈旧的器材进行更新。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对体育场地和器材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场地和器材在教学中的正常使用,避免因场地设施的原因而造成伤害事故。
2.3 课前认真检查。
课前应仔细检查场地上有无碎石、杂物;器材是否牢固;垫子有无破损;学生的服装是否合乎要求等。杜绝由于场地、器材和学生服装上存在隐患而造成伤害事故。有些项目在练习前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在进行长跑练习时,要了解学生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无疾病等。
2.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2.4.1 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每个学期、每节课、每个动作的始终,要时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伤教育,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要把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纳入到备课工作内容。
2.4.2 认真做准备活动。
合理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使动作更加准确,减少失误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其内容与负荷应依据基本活动的内容,学生的身体机能,当时的气象三个因素而定。一般准备活动应以中速跑,定位的、行进间的,单人的或双人的徒手操为主;专项准备活动应以徒手的模仿练习、相关辅助练习为主。
2.4.3 教学组织、内容安排要合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个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时身体的疲劳程度,并及时调整体力较差学生的运动负荷。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地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运动负荷。进行体操等一些项目的练习,还要采取合理的保护与帮助,并将正确的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总之,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分析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使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