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小家电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小家电质量问题、使用者使用不当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小家电种类繁多,其型号、生产厂家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小家电的安全检测成为首要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目前我国小家电安全检测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在一些小家电产品中机电的一体化技术及数字化的技术开始应用。产品技术的进步及机电产品的升级,给小家电的产品带来了无限发展的空间。但是,目前由于机电产品的集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微小化技术,在小家电市场上小家电的种类比较繁多,小家电的型号也各不相同,因此,小家电多样化的发展要求使得目前市场对其的安全检测难度比较高,对安全检测的需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家电生产厂家的规模有限,一般是一些小的生产厂家,生产条件有限,小家电产品的资源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因此,对于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工作不是很完善。这样就导致小家电市场上无论从产品的初始设计还是在小家电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小家电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1]。小家电在国外的市场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在面临着产品贸易及相关技术壁垒的双重制约,因此小家电在国外市场竞争上不占据优势。另外,相比国内市场,国外对小家电产品的质量要求不尽相同,且国外的安全检测方法与国内的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长期下去,无法保证小家电产品的质量,小家电在国外市场的竞争中必然会存在问题,也将持续阻碍我国小家电的市场发展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小家电安全检测中常见问题分析
(一)小家电产品检测的分类
对于小家电产品安全检测来说,检测一般分为整机检测机及零部件的检测。单单就检测而言,在检测环节中最具有危险的部分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小家电的机械部件。目前,国内对小家电机械部件的检测技术比较落后,再加上一些检测设备跟不上,对于机械部件中存在的质量及安全问题不能够在产品出厂前检测出来。另外,国内的一些小家电生产厂家对于产品安全检测问题不够重视,对于安全检测仪器的购进等不够积极,有些厂家甚至没有先进的检测仪器。另外,也存在即使检测仪器等都达标,生产厂家也可以检测产品,但是对于质检人员来说,质检人员本身的资质等也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检测手段没有达到规定,在检测的过程中,精准度不能够达到相应的规定要求。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都是小家电的安全存在隐患的主要原因。
(二)小家电产品安全检测的内容
小家电的安全检测内容比较多,包含的范围也比较广泛,测试的项目也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对于小家电的输入功率、小家电电器的电气强度和泄漏电流、小家电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检测及小家电产品稳定性及内部导线、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等质量的检测。在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中,对于安全项目的检测最为全面,对于产品本身关于对周围环境及小家电使用者安全的检测是整个检测环节中最为关键的地方[2]。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小家电在使用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因此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引发人员触电及起火或者是出现损伤的情况。
(三)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方式
国内在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中主要用到的检测方式是全数检、抽样检测、整机型式试验等等。其中,抽样检测的方式主要是根据国家对小家电产品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中对小家电产品进行强制性的检测。这样的安全检测方式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检测的效果不能够保障。在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中如果仅仅是依靠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对于小家电产品的出厂标准仅仅是由国家开具相应的检验合格单,这样小家电产品就可能出现质量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在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中一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确保小家电产品的质量,这样才是保障小家电产品在市场中能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关键。但是,在检测中,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势必会造成小产品的检测成本的增加。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中现在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检测上人力的不足及产品的检测工作量大。因此,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检测的项目较多、检测内容比较分散等,这些问题是目前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中存在的瓶颈,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家电技术及细小部件性能的检测,积极提高检测技术。
三、小家电产品安全检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以上对国内小家电产品安全检测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急需要在小家电的安全检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并针对安全检测手段比较落后的现象,提供一些扶持,创建科技创新的新平台。
(一)建立健全小家电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小家电产品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如果小家电产品在安全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对于使用者而言即使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对于小家电不当的情况,也能有效的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因此,健全小家电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至关重要。这个质量体系的建立,能够小家电生产厂家在生产小家电的时候站在消费者和使用者的角度上进行安全考虑。标准化的监控及生产体系,能够保证产品的生产及检测等都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这样不仅仅能够树立起生产者及检查者的责任心,也有利于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产品的质量缺陷及时发现,避免相关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制造产品的科学性
小家电产品制造过程中要本着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原则进行,这也是小家电生产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小家电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生产材料是保证小家电质量的重要部分,而在生产材料中绝缘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绝缘材料的选择自然而然就成为小家电生产材料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进行小家电生产制造的时候,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对于绝缘材料进行选择。但是,在选择的时候要本着产品的带电部件与能触及部件之间要有合理的绝缘距离[3]。
(三)产品创新平台的建立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小家电产品要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对于小家电产品的检查来说也是一种新的要求。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用户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产品不断更新变化,因此,小家电产品的检测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随着小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检测标准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接受挑战,应对新形势的不断变化[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家电质量及使用安全的关注快速提高,小家电产品安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区为了迎接新形势下小家电产品安全检测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这样有利于检测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及产品的创新加强督导和检测的力度,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检测,促进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柳余.小家电产品的安全检测常见问题及整改[J].科技展望,2015,(21):244.
[2].专家问答――小家电产品检测常见问题(1)[J].日用电器,2013,(04):25-26.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2
(1.兰州工业学院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兰州工业学院招生就业处,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食品安全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最近频频曝光的事件令老百姓触目惊心,手足无措,并且已经对相关行业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就此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最后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食品安全;影响;危害;措施
0 前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1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现存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从事食品安全违法经营者,获得的往往是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暴利,而在现实法律法规中这方面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惩戒的震慑作用。
2)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现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比较落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3)多头的监督体系,监督管理混乱:目前技术监督、工商、药监、卫生等多个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监管的部门多了,最终导致坏事谁也不管,好事大家一起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问题,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监管局面混乱,使得监管的效率大打折扣。
4)经济利益驱使: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泛滥,屡禁不止,经济利益驱使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食品生产者所选用的原材料往往是一些过期变质、价格低廉的原材料或非食品原料、添加剂,然后再使用一些成本很小的违禁品对食品进行再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但价格低廉,很多不法商贩往往就选择这些食品,从中获取暴利。
5)检测标准在行业普及率较低,检测手段落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食品标准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所颁布的CAC标准。而目前我国也只有大约40%左右的食品企业使用了CAC标准用于检测,这个行业普及率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实在是太低了。除此之外,在检测手段更新升级的速度与效率方面,国外的食品行业也是远远快于、高于国内。而我国大部分大多数企业却还是沿用十几年甚至更早时候的检测手段,面临日益丰富与纷繁复杂的我国食品市场,既无法完全满足检测需求,更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检测工作。
2 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1)严重威胁民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如今频频暴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是老百姓茶余饭后闲侃的小问题,早已能让人触目惊心,令人倍感担忧的大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与食品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每个人都无法回避。那些表面看起来光鲜,实则暗藏杀机,轻则有害健康,重则要人性命的问题食品,实在成为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饱含三聚氰胺的三鹿问题奶粉、导致大头娃娃的阜阳问题奶粉又令多少家长神伤;可以这样说,这些平日里我们经常会见到、吃到的食品,一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2)危及食品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一些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整个相关食品行业的利益。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后,很多家长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任,纷纷选择国外品牌奶粉,即使国外奶粉纷纷涨价,面对相对便宜的国产奶粉,人们也无动于衷,这对我国整个奶制品行业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3)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食品发生安全问题时,说明政府监管缺失或监管不到位。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若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采取了错误的措施,没有将食品安全问题妥善处理,公众对政府不满意,从而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
3 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1)加强监督力度,由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加大对监督部门资金和人手的投入,保证从监督环节上杜绝假冒伪劣食品的再生产、再加工;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监督主体的职能,避免职权的交叉和真空。
2)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处罚力度,以违法经营者所获得的收入为基础,处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罚款,以此来增加罚金的金额。增加犯罪成本。对涉及刑事问题的要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
3)完善食品检测标准和技术:重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以达到最终符合CAC的国际标准。
4)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可以借鉴欧盟的溯源制度。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欧盟于2002年首次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为每份食品“建档案” ,严格监测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
5)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6)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 结语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星联,唐晓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技,2005.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供应链; 非对称信息; 博弈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64
[中图分类号] F273; F22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117- 02
1 引 言
食品行业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食品供应链是包括食品从原材料到加工再到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一种链状体系结构,是食品企业实施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基于食品供应链研究食品安全控制问题。
本文基于食品供应链,应用博弈理论和非对称信息理论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供应链中确实存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本文研究如何使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使食品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在信息相对对称的情况下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以确保食品安全。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关于食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博弈模型,解决食品供应链非对称信息的问题,从而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逐渐丧失信心,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涉及食品供应链中原材料生产及加工、产品流通及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深刻的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的各种食品安全管理问题。而在食品供应链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食品供应链中上游和下游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游企业故意隐瞒产品的某种信息,而下游企业因缺乏这种信息,导致对产品的安全性不能完全把握。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上下游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引发整个食品供应链信息传递的不准确性和不经济性。如何找到信息不对称的根源,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我国的食品安全研究多数是基于食品供应链,针对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来研究,只是针对个体的行为探讨个体对于供应链所起的作用,对上下游企业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成熟,而这一研究对于食品供应链的管理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做的决策对食品安全所造成的影响。旨在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对食品安全的不利影响,使上下游企业能够自觉公开必要的信息。
2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供应链是由于食品质量问题,人们为建立可追溯制度,把食品行业所涉及的各个企业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链条。食品供应链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平台。
2.1 食品供应链概述
目前,国内研究学者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看,食品供应链是以食品为载体,通过转接将食品信息依次传递给采购商、制造商、销售商,最后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一个完整的链状结构。
2.2 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2.2.1 食品安全需要供应链来维护,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工具
研究表明,食品供应链对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食品的特殊性及每个行业的不完全统一性,只有形成统一的链条,将食品行业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用保障食品安全的企业责任连接成统一整体,使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参与到供应链中,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
2.2.2 食品安全贯穿于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
食品安全贯穿于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原材料生产环节要注意饲料是否合格,植物中的有害物质是否合理或超标,动物是否有有害细菌或病毒等;对于生产加工环节,要检查车间及生产设备是否干净卫生,工人是否遵循安全生产的相关条例等;物流流通环节则要注意产品是否采用合格的保鲜技术,是否保证产品在销售时是在保质期内,对于生鲜动植物是否采用全程冷链物流,在物流流通过程中是否保证产品不受任何外界污染等;销售环节在供应链环节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接触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在这一环节要确保食品的绝对安全,才能将合格的产品顺利地送到消费者手中。食品在销售过程中,要注意食品是否过保质期,食品是否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保存,生鲜食品是否是新鲜的,所售食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食品供应链不同于其他供应链,它担负着保证食品安全的特殊责任,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它虽然已经形成并且已经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发展并不成熟,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信息不对称、链条衔接不紧密是一个基本问题。
3 食品供应链的博弈模型分析
食品供应链出现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流中信息的衔接问题和准确性问题。由于食品供应链中单个企业的行业背景、文化背景、管理方式等各不相同,又有自身的利益追求,有些企业为了谋求超额利润,隐瞒必要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上游企业拥有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原料等涉及食品安全的基本信息, 而下游企业拥有产品的消费程度、消费者满意度等信息,上下游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隐瞒信息, 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委托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加以表述。
假设厂商A和B是供应链上的博弈双方,厂商A为上游企业,为厂商B提供食品半成品,厂商B为下游企业,厂商A与厂商B企业的正常利润均为a,且不考虑政府措施及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厂商A和厂商B都对各自的信息完全知晓,且公开所有信息,包括有利信息和不利信息,使不合格产品得到控制,则双方得到的利润均为a,双方均获得正常利润。若厂商A隐瞒重要的信息或者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厂商B公开了所有信息,这时厂商A的利润为α,厂商B的利润为β(β < a,α > a),由于A隐瞒了重要信息,如添加过量防腐剂,A因此降低了成本,使得A获得了超额利润,而B由于不知情,且把自己的信息完全告诉A,因收到不良产品,蒙受损失,获得利润为β(β < a)。相反,若厂商B隐瞒重要的信息或者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厂商A公开了所有信息,这时厂商A的利润为β,厂商B的利润为α。若厂商A与厂商B都对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进行隐瞒,则他们由于自己的行为降低了产品成本,且不被查到,则他们获得超额利润b(b > 0)。这个博弈模型证明了为什么供应链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厂商为了自己的超额利润,不惜牺牲产品的安全性,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
4 结 论
本文基于食品供应链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建立了博弈模型,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但是这个模型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行为,还不能为解决供应链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 游军,郑锦荣.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控制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9(5).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4
关键词:食品安全;博弈;政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22-02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症结在哪里?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呢?对此,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食品加工行为,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从表面上看,这个建议是正确地。但是,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上,这个建议仿佛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对上述建议,不同人对其理解的落脚点可能有所不同,是重在加大监管,要求监管人员恪尽职守?还是重在严厉打击,对违规生产者加大惩罚?还是双管齐下?而不同的理解可以形成不同的政策,从而形成不同的政策效果。因此,本文拟对食品生产者与食品监管者之间的博弈进行研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从而形成最有效政策措施,以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及生命安全。
一、文献综述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早期的时候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自2004年后,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社科研究才得到重视,包括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经济学方面的思考,而博弈论分析也是经济学解释的一种。
在对食品安全的博弈论分析中,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失灵导致的,所以必须进行政府监管。李功奎(2004)和应瑞瑶(2004)认为在解决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更主要应由政府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R.Loader和J.E.Hobbs(1999)也认为消费者非常在意食品的安全性,非常看重食品安全管制,并认为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除此之外,刘宁(2006)等还运用数学模型食品安全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说明了政府监管应加强的方面。
但是,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很多,政府监管的对象除了有生产者还有各监管部门内具体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简称为监管人员)。本文将建立博弈模型分析食品企业中政府应具体怎样建立惩罚制度监管食品企业,究竟是加大对违规生产者的惩罚还是加强对失职监管人员的惩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食品生产者与食品监管人员之间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的基本情况
我们假设这个博弈中的博弈方是食品生产者与食品监管者,食品生产者与监管人员之间的博弈问题是这样的:首先,监管人员在博弈中有“尽责”和“不尽责”两种可选策略,食品生产者有“违规”和“不违规”两种可选策略。如果监管人员不尽责,食品生产者若违规生产劣质产品可获得X的超额收益,监管人员因为不尽责被发现会遭受部门惩罚-D;而在监管人员不尽责的情况下,食品生产者若不违规生产则得到应得的生产利润,额外收益为0,此时监管人员因为偷懒不尽责将会有S的正效用;如果监管人员尽责,对生产的食品进行严格的监管,生产者违规生产劣质产品被抓住的话,会有负效用-Y,而监管人员尽责只是意味着完成工作职责,没有得失,效用为0;而在监管人员尽责食品生产者不违规生产的情况下,生产者和监管人员都没有额外收益,即无得也无失,效用都为0。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博弈是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因为假设生产者选择“违规”的策略,那么对监管人员来说最好的策略是选择“尽责”,这样可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但当监管人员选择“尽责”时,生产者的正确策略是“不违规”而不是“违规”;既然生产者不违规,当然监管人员选择“不尽责”比较合算;而生产者选择“不尽责”,生产者此时当然会选择“违规”……这种一环套一环的因果循环永远不可能停止,无论从哪里开始都一样。因此这个博弈与猜硬币一样,在一次性博弈中也没有会自动实现的均衡性策略组合,也无法预测博弈的结果。
现在我们假设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概率为P1,则不违规生产的概率为(1- P1),那么监管者工作不尽责的期望得益是P1(-D)+(1- P1)S。当P1(-D)+(1- P1)S=0时,P1*= S/(S+ D),也就是说生产者以违规生产的概率P1*生产时,监管者工作尽责或者不尽责的期望得益都为0。因此要使监管者工作尽责,必须有生产者大于P1*,只要不大于P1*监管者都会选择不尽责。既然监管者不尽责,生产者就不怕被抓住,在保证不被抓住的前提下,违规生产的概率越大收获就越大,因此他会使违规生产的概率趋向于P1*,均衡点是生产者以概率P1*和(1- P1*)分别选择违规和不违规。此时监管者尽责与不尽责的期望得益都等于0,选择纯策略尽责和不尽责,或混合策略的期望得益都是相同的。事实上,为了小偷没有可乘之机,监管者必须选择特定概率分布的混合策略。
生产者采取违规或者不违规的混合策略分布,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确定。现在我们再假设监管人员工作尽责的概率为P2,工作不尽责的概率为(1- P2),则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期望得益是:P2(-Y)+(1- P2)X。当P2(-Y)+(1- P2)X =0时,P2*= X/(X+ Y),也就是说监管人员以P2*的概率监管时,生产者违规或者不违规的期望得益都为0。结论依然是P2*和(1- P2*)是监管人员尽责与不尽责的最佳选择概率。
在生产者和监管人员的博弈中,生产者以概率P1*和(1- P1*)随机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监管人员分别以P2*和(1- P2*)随机选择尽责和不尽责。
(二)政策的选择
生产者与监管人员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还可以揭示一种“激励的悖论”。这个悖论对于制定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很有启发性。
首先考察当局为了抑制生产者违规生产而加重对生产者的惩罚时会出现的结果。对生产者的惩罚加重会使得Y增大,如果监管人员混合策略中的概率分布不变,此时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因此生产者会停止违规生产。但是在长期中,生产者减少违规会使得监管人员更多的选择不尽责,最终监管人员会将不尽责的概率提高到P2**,达到新的均衡,而此时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期望得益又恢复到0,他会重新选择混合策略。又因为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概率P1不受Y的影响,因此政府加重对生产者的惩罚在长期中并不能抑制生产者违规生产劣质产品,最多只能抑制短期的违规生产发生率,他的作用是使得监管人员更多的不尽责。
同样的,我们可以讨论加重对不尽责监管人员的处罚会又怎样的结果。加重对不尽责监管人员的处罚意味着增大D,此时,如果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概率不变,那么监管人员不尽责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监管人员肯定会选择尽责。监管人员尽责的结果是生产者会减少违规生产的概率,最终减少到P1**,达到新的均衡,此时监管人员不尽责的期望得益又恢复到0,他会重新选择混合策略。也就是说,加重对监管人员的处罚在短期效果是使监管人员真正尽职,但在长期中不能使监管人员更尽责,监管人员的尽职程度不是由D决定的。加重处罚失职监管人员在长期中的真正作用,恰恰是会降低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概率。
以上的博弈分析所揭示的,政策目标和政策结果之间的这种意外关系,就是“激励的悖论”。它论证的是在监管人员可以选择尽责还是不尽责的情况下,加大对违规生产者的惩罚力度对抑制生产劣质产品只是在短期中有作用。
结论和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澄清了认识上误区或者说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加大对违规生产者的处罚力度只能使他们的行为在短期内有所收敛,而长期内并没有什么效果,同时这种政策还助长了监管者偷懒的可能,因此这仿佛并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好政策。相反,加大对食品监管者的处罚力度虽然只能使其在短期内尽职尽责,在长期中并不会使其恪尽职守,但其真正作用是长期中降低食品生产者违规生产的概率,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因此,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对制售假劣食品者予以严厉打击之外,必须重视食品监管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1.加大对负有食品安全责任的监管者的处罚力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食品监管者的不作为导致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必须予以严惩,提高其渎职或失职行为的成本,让其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失职或渎职的食品监管者的处罚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能袒护、避重就轻,让法律法规形成一纸空文。同时,应该采取责任追溯和惩罚机制等,清晰的界定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避免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2.加强对食品监管者行为的监督。食品监管者是否恪守职责对生产者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作为委托人的公民对作为人的食品监管者的行为监督存在困难,为了督促食品监管者更加努力工作,除了加大对其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以外,还应该设计一种机制,使食品监管者行为自觉符合全体公民的利益,使其自觉减少食品监管中的不作为。
参考文献:
[1] Nelson P.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78)
[2] Caswell J A,Padberg D I.Toward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food labels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74).
[3]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5
1 餐饮业主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公告,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9份,中毒人数5926人,死亡人数121人。较2014年,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6%、4.8%和10.0%。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全年食物中毒总人数的42.6%,其次是餐饮服务单位,占全年食品中毒总人数的25.5%。再有就是是材料本身带有或处理工艺不标准造成毒素残留,引起食物中毒。除此之外,为外改善食品菜肴的口感、品质,便于食品加工操作及延长保质期食品加工过程添加剂在餐饮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不规范、不合法的使用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2 产生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餐饮业主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由于人为或食物天然的因素,引起发生不良变化,θ嗣墙】挡生损失。天然因素包括食品本身含有的物质及自身变质而导致的污染;人为因素包括相工作人员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匮乏或为谋取经济利益采取不合理方式带来的食品再污染。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有食物搭配和消费者自身特点,餐饮相关从业者不懂必要的食物搭配导致食物中毒等现象。还有消费者个人身体原因,消费者对一些食品具有过敏性反应产生不适或中毒等问题。此外,缺少必要的产品检验,原料、加工过程凭经验和感觉,在冷冻保鲜的原料,致病菌的污染是感官判断不出来的,在原料的热加工过程中,其原料中心温度不一定满足加工要求。
3 保证餐饮食品安全的方法
3.1 全过程控制餐饮食品质量安全
根据餐饮食品的自身特点,需要将预防控制体系引入到餐饮业,可以从根本上控制餐饮加工中复杂的原料和工艺对带来多个食品安全不确定原因,有效地预防、控制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明确规定了在餐饮行业实施管理的要求。
3.2 实施HACCP管理体系和ISO22000认证管理
一方面管理实施HACCP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餐饮食品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完善餐饮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实施ISO22000认证管理,依照认证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认清关键控制点,并按规范有效执行,提高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3 建立餐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要制定从原料、人员、设备到加工的全方位实用有效的操作规范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要建立培训、信息交流、食品安全检查、奖惩、顾客投诉处理等制度,确保在便于员工执行和管理人员监督。
3.4 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水平
要根据餐饮从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多宣传、多普及,通过不断培训和宣传,提高从业水平,增强其食品安全保障意识和能力。
3.5 加强餐饮食品监测频率
加强餐饮食品监测频率,对餐饮食品的风险因素进行抽样检验,根据抽样检测结果,有效控制餐饮食品可能发展的环节因素,降低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产生。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6
1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内涵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涵盖和涉及的分支学科多。该专业主要研究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等,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加以监管,保障食品的卫生性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体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涉及的产业多、领域广,要求相关人才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疾病的营养防治,掌握饮食辅助疗法,能够对食物中的基本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同时掌握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胜任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具有正确三观、良好道德品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1]。
2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要性
2.1保障食品卫生,营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食品卫生也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水饺中的“霉青菜”,增加动物瘦肉量、降低成本的瘦肉精,回炉面包,毒生姜,豆腐中的吊白块,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以及近来的塑化剂事件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形形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人们造成了恐惧心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当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水土污染、农药和花费的滥用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强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避免一系列的恶性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恐慌,另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健康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2]。
2.2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
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设了医学专业类的食品营养专业。目前我国培养的相关人才大多在医院的营养保健科工作,而面向普通大众的医学营养专业人才稀少,这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相悖。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改善民众营养健康水平指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而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止要求卫生安全,更要求其具有营养价值。以此,应从分子水平研究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完善现代食品营养理论,阐述食品对人体病理状态的治疗功效和影响,研发新型营养补充剂和健康食品等[3]。
2.3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相连甚密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卫生饮食的重要性。人类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食物中的毒有害物质极易因富集作用而大量富集于人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饮食卫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而忽视食品的营养品质是目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中存在的一大误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污染,同时也涉及食品中营养物质被破坏的问题。食品必须含有基本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食品的营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缺失,会导致人体疾病。只有对营养和卫生同时加以管制,才能全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有效措施
3.1提高对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涵盖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餐饮、烹饪与营养科学、医学营养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因此,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等院校、相关企业乃至全社会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于社会层面而言,要时刻保持对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历程的宣传和报道,保证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为民众了解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提供便捷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围。对于高等院校和学科相关部门企业,应着重于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的充足、技术的先进和硬件设施的完备等,以此来全方面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条件,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3.2提高学科人才队伍的专业性,提高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专业人才缺失,工作效率低,导致我国食品卫生问题频发。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及时补充和储备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帮助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模式,体现出发展与建设该学科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降低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使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工作环境。另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严格把控,选拔综合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科的创新发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内部及有关学科发展单位对食品安全教育、食品营养和食品监管制度等分支学科的人才教育工作。对于高等院校,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能够有效为学科建设提供动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外出进修,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使现有教师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标准,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占比,适当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教师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能力,建设专业的教学人才团队。
3.3开展社会性普及教育,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现状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低,这极不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全方位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在普通群众中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内容和知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推动学科建设,提高社会各领域对学科的接受度。这一措施有利于营养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相关认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建设减低社会因素的阻力。此外,加大发展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力度,促使国内尽快形成市场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理论性指导,进而在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工作和相关企业间形成稳定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和流通[4]。
3.4调整、优化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因此,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建设应立足于现有的学科基础,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使高校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教学质量,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搭配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保留相应的自学空间,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难点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复合型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营养与食品安全是目前影响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针对目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合的新型发展道路,为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晶.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J].食品界,2017(6):36.
[2]李海萍.探究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63):196.